第一篇:顾城诗文中的生命原则透析
顾城诗文中的生命原则透析
陇城中学 刘文强
【摘要】作为朦胧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顾城,把构建一种纯真、宁静、优雅的童话世界和和谐美好的女儿国看作是他纯净美好理想王国的最高境界,在理想的追逐与破灭中,又对死亡有着独特的预测性体验,在自我人格分裂和情感的绝望中,最后漂泊无依的顾城渴望并终于回归了“家”。
【关键词】顾城 诗文 生命原则
Gu Cheng's life in poetry and the principles of dialysis Long Cheng middle school Liu Wen-qiang
【Abstract】 Misty sent as one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Gu Che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ure, quiet, elegant and harmonious world of fairy tales a beautiful daughter of the country better as a pure ideal of the Kingdom of his highest level, in pursuit of an ideal and burst in, but also the death of the predictability of a unique experience, in the split personality and feelings of self-despair, and finally drifting desire no one to depend on Gu Cheng and finally return to the “home.” 【Key Words】 Gu Cheng Poetry Life principle
引 言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学艺术几乎毁灭殆尽的历史页码上,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新一代青年异彩纷呈的创作虽无系统理论主张,但却通过其“松散联盟”,凭自己坚实的作品酝酿成了一场浩大的诗潮——朦胧诗的写作。朦胧诗的写作以其独树一帜的美学原则回应着那个特定时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以它迥异于政治写作 1 的诗歌话语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诗艺革新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它的魅力所在,绝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诗学现象或文学运动,更重要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在“文革”之后中国的精神文化废墟上重新厘定文化秩序和思想信仰的文化重建工作。不过由于其重建这种秩序时,却是以“叛逆”极端的面目出现的,由此它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也正是基于此,李泽厚先生在“朦胧诗”初兴之际就以思想家的敏锐把“朦胧
1诗”盛赞为中国新文艺的“第一只春燕”。○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顾城开辟了一个不同于北岛、舒婷、江河、杨炼等人的全新的诗的氛围和语言环境,其诗注重心里感觉的瞬间把握,反映的是人生和爱情的哲理在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有“童话诗人”、“当代仅有的唯灵主义浪漫诗人”美誉之称的顾城,其诗的语言环境是“童话式”的,浅显、简单之中又透出一种机智、深沉和宁静。他以其独具一格的诗作睥睨于诗坛,令正统的评论者瞠目结舌,令狂热的读者拍手叫好。在其一生所追逐的纯净美好的天国破碎之后,他以杀妻自缢骇人耳闻,引起诗界热爱他诗作的读者们一片哗然。作为诗人的顾城,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值得研读的诗篇;作为惨案制造者的顾城,同样为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沉思。
一、纯净的天国美
在《英儿》中,顾城曾说:“我的最深处从来没有八岁。我想让人收留我的时候,门就都关上了。”因此,顾城和热情关注社会、直面惨淡人生的北岛、舒婷、江河、杨炼不同,他的诗歌是以回避丑恶现实的表现为表征的。他说:“我爱美,酷爱一种纯净的美,新生的美。∕我总是长久的凝望着露滴、孩子的眼睛、安徒生和韩美林的童话世界,深深感到一种净化的愉快。∕我渴望进入这样一种美的艺术境界,把那里的一切,笨拙的摹画下来,献给
2人民,献给人类。∕我生活,我写作,寻找美并表现美,这就是我的目的。”○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惟有童心和自然依旧璞玉浑金,散发着古朴纯真的气息,所以他格外沉迷于“梦”的制作,津津乐道于童心和自然的歌吟,以干净的意象、单纯的基调,以外冷内热的情感,着意构建了一个独立于自我和现实之外的“纯净美”的艺术世界,“我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学诗笔记
(一)》)让他的灵魂长久栖息其中,抖落痛苦,平静躁动。他的诗往往以貌似超脱、故作轻松的儿童话语和纯朴的自然包藏起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觉醒者的深刻剧痛和孤独寂寞,而一意地、固执地用一种“成人仿拟童话”的特别格式,表达对“人”生存境况的特别关注,在一个宽广的视域内传达出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意识,从而建立一个纯净美的理想世界。
(一)以自然美为生活背景的童话世界
顾城曾在他的《学诗笔记》中说:“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万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梦„„我也有我的梦,遥远而清晰,它不仅仅是世界,它是高于世界的‘天国’。”他以一个孩子的梦,用“纯银”一样的声音去构筑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比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更纯更美,构筑这个纯净世界的材料:一是未被污染的大自然,二是孩子的心灵和眼睛。
大自然是产生童话的最好土壤,“在我的少年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我读得最多的一部书就是大自然。”(《关于诗的现代创作技巧》)在他的诗中,自然是有生命的人格化的自然,具有各种感官,有自己的语言动作,可以和人进行交流对话,如“野花∕星星点点∕象遗失的纽扣∕洒在路边”(《无名的野花》),“一棵树闭着眼睛∕细听着周围对自己的评论”(《一棵树的判断》),“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他的籽/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门前》),“我厌恶∕我长久的睡着∕和大大小小的种子睡在一起∕只有我,不会萌发∕不能用生命的影子覆盖土地”(《化石》))„„
发现了自然也就发现了生命,顾城对自然的发现与感受比一般人要早,这来自他对生命的感悟与关爱,“我觉得诗和生命是一体的,它们又有着各自独立的命运过程。就我的诗来
○说,刚开始显然和我的生活经历有关,到后来才发生分离,诗一步步脱离生活趋向生命。”
3因此,他那无处不在的生命意识在诗行中激越地跳荡,“当我成为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就成了我”、“太阳是我的纤夫,他拉着我∕用强光的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时间的马累倒了∕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中做窝∕我仍然要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融进了∕我的生命”(《生命幻想曲》)。
4正如顾工所言:“顾城从诞生、学语、到最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梦。”○一踏上诗歌之路就渴望在诗中执拗地寻找一个类似童话般纯洁、精美、绝对的理想王国,企图构建一种比坚硬的现实生活更高级、更超越的精神现实,“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夜晚和苹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是以赤子之心向别人传递真实的思想和描摹自己真实的世界,毫无遮掩地流露出真情实感。作为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而言,他不可能丢失自己那份纯真的天然情感:稚气和滑稽。虽然童年时的不幸使梦破灭,但他仍执着的追求幻想。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能够用彩色的蜡笔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遥远 的风景”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于他的纯美“童话世界”,他有着宗教般虔诚、偏执狂般的热情,不厌其烦地从多角度、多侧面以丰富的意象来充实其内涵,使之逐渐清晰、丰满。在童话世界里,有“欣赏着暴雨的舞蹈”的蓝海洋(《小春天谣曲》),“干干净净的月光”(《草原》),“洁净的洋槐花”(《初夏》),“褐菌的部落”、“花香和雾的涌泉”(《水乡》),有“没有杀乱的市场∕没有众多的居民”、“没有森严的殿堂∕没有神圣的坟墓”(《我是一座小城》),有“蜷缩在树洞中”的松鼠(《雪后》),“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的树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长满了纯银的鳞和羽毛”的鱼和鸟(《梦痕》),有隐藏在“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的蟋蟀,在我的车中做窝”的黄尾太平鸟(《生命幻想曲》),有“所有早起的小女孩∕都到田野上去∕去采春天留下的∕红樱桃∕并且微笑”(《初夏》)„„这众多纯洁而充满童趣的意象,组成了一个优美完整、晶莹洁净的“天国”。它散发着清新恬淡、平和明朗的气息,于自然明丽、质朴中显现出如雾如银的“纯净”。这个用儿童天真无邪的眼睛作镜鉴而光照着成人世界的“天国”,如“皎皎空中孤月轮”,用一尘不染的童真向荒芜的人心、异化社会、龌龊的世界洒下柔和的爱之光,也说明了“顾城对‘童心’的刻意维持,既是他自身气质、情感、审美情趣、审美方式所决定的,也体现出了他明确坚定的美学追求。”○
5在诗中,顾城始终以孩子气的眼光关注、打量身边的世界,用纯美的诗行、冲淡的心绪对童年旧梦做着专一而执着的叙述,在“现在”时间的童话叙述里,昭示“应到如此”的未来人性。他的童话诗歌大多取材于和谐、温馨的童年记忆,但又不是简单的自然主义描摹,“此童年”大多是在“彼童年”基础上经过典型释取、渗进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理想而再创造的“童年”。除《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之外,他在《生命幻想曲》中叙述到:“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用金黄的麦秸∕编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在这种毫无矫饰的原生性淡泊情韵里,跳动的是纯真热烈的心,可以说他的童话就是他捧出的一掬蓝色的清澈透明的本真人性之泉。他这种以孩子眼光触到的观察,正好符合舒婷在1980年送给顾城的《童话诗人》“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兰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一个命运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二)以女性美为生命主体的理想国
“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美》)而生命的主体主要是女性。由于顾城对女性的天然崇拜心理,所以他的理想王国核心是建立一个“女儿国”。用他的话来说:“永恒的女性的光辉使我的生活有了意义,有了生命,就像春天使万物有了生机一样。”他最欣赏《红
楼梦》里的“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此,他也将人的世界分为女性和男性两类,女性的世界天然纯净、和谐美好,男性的世界肮脏污浊、渣滓遍地。
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写道:“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诗中的她是顾城理想的情人,他对这种女性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性,实际是对母性的依恋,只有孩子对母亲才能产生这种近乎幼稚无理的要求和担心。谢烨正是具有这种母性的女性,因而顾城始终像孩子依赖母亲一样,依赖着她,离不开她的呵护。然而,顾城的女性观又是复杂的,他认为女性除了具有母性之外,还应具有女儿性和女孩性。因此,他的女儿国中有着不同的女性,将女性分为三种:“女人性”、“ 女孩性”、“ 女儿性”。“女人性”以他的妻子谢烨为代表,温和、宽容、大度、有圣母样的慈悲胸怀,可以给他提供保护;“女孩性”以他的情人英儿为代表,活泼、任性、机敏、聪慧、充满活力、欲望强烈,能给他带来刺激和好奇心,让生活充满趣味;“女儿性”是一种由女儿体现出来的精神,清雅、性情淡泊、无欲无求,但并非女人既有女儿性,顾城本人就十分渴望女儿性,厌恶自己的男儿身,曾在《红毛衣》中表达出这种愿望及其无法实现的哀怨:“我要穿红毛衣∥我看见一个小女孩∕穿着它∕在暖洋洋的草原上走∕在淡红的太阳中走∕像一团小小的火焰∥可是,我没穿∕因为∕我是个男孩子„„我永远不能穿红毛衣∕我哭了∕因为永远。”暖暖的阳光下,绿绿的草原上,慢慢地走着一个穿红毛衣的小女孩,这是一幅温馨而美妙的画面,“像一团小小的火焰”在顾城心中燃烧着,使他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我要穿红毛衣”,可这只能是一个不能拥有的梦幻,他为他人生的遗憾而伤心哭泣。在《英儿》中更是设想:“我的心就是女孩子,谁碰了我的心就犯了我„„我要是女孩子,一定很放肆,但也许会„„没办法,他们把我的东西给人了。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呢,这个精神是我的,不能毁坏它。”
在女儿国中,顾城描写到:“英儿从山坡上下来的时候,我已在水边站着。她慢慢走过来,身上穿着天蓝的裙子。我觉得周围一切都不存在了。”在描述雷与英儿在一起时:“他看到她们一起行走,就好像看见了童年的梦幻。”心中说不出一种和谐美满的幸福滋味。
基于他对女性的崇敬和热爱,在《英儿》中他作喻说:“女孩如水”,“女孩是上天无尘的花朵”、“我怕世界把她们拿走,女孩被碰了,我的心就会发抖,因为那是我的心。”他对女性的痴爱是对美的体验,对生命的体验。
二、生存的毁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属于存在型诗人的顾城,在社会陷入贫困的危机境地之际,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思考着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顾城以自己超乎常人的敏锐,以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以自己对于存在的形而上的感知,以自己诗的追寻蕴含着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并且在这个没落的时代把对终极的目的沉思与眷顾注入到每一个个体生命之中,去洞见生存的意义和尺度。把思考的意向超越现象界的纷纭表象而去思考时间,思索存在,思索人类的出路,而当他自身面临着生存的无法解脱的终极意义的虚无与荒诞之时,他便以身殉道,用自己高贵的生命去证明和烛照生存的虚空。
(一)死亡的预言
顾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酷爱一种纯净的美,期待一种在雨滴中闪现的至美至纯的世界。这样,童年的记忆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超人的敏感度,也同时在他的内心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13岁的少年,却似乎已经对他作为诗人(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类型的诗人)的一生所难以违逆的命运逻辑有了足够的领悟:“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我的幻想》),虽没有死亡字眼,但幼小的心灵已明白“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的无奈(《美》)。17岁时的诗歌就出现了鲜明的死亡字眼,“让死∕来麻醉∕我翻滚的心灵”(《雨》)。此后死亡意象不断出现,“你靠着黄昏∕靠着黄昏的天空∕像靠着昼夜的转门∕血的花朵在开放∕在你的胸前∕在你胸前的田野上”(《牺牲者·希望着》),“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到来的偏偏是绝望∕„„痛苦之路的终点∕决不是默默的死亡”(《歌乐山组诗》),“现在,我卸下了一切∕卸下了我的世界∕很轻,像薄纸迭成的小船∕当冥海的小波∕漫上床沿∕我便走了∕飘向那永恒的空间”(《最后》)„„在顾城的生命观里,死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间物”,它是已有生命完成的必要仪式。由惧怕死亡转而品味死亡,不仅在于他想借此驱逐内心对死亡的畏惧而确立的一种“生死自然”的思想,还在于他并没有把死看作简单的死,而是看成转生,看成另一种价值的实现。因此,他笔下的死亡似乎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我将死去∕将变成浮动的谜∕未来学者的目光∕将充满猜疑”(《遗念》)。
长期的梦幻生活,使他分不出生与死的界限,又使他的意识常处于一种超验的状态,表现在诗中却充满灵性,有一种近乎唯心的天赋灵感,超现实的感悟力。这种超常能力使他似乎对他的死亡早就有预感,“是的∕我不用走了∕路已到尽头∕虽然我的头发还很乌黑∕生命的白昼还没开始”的年轻生命的过早消失(《就义》),“昨天∕像黑色的蛇∕盘在角落∕它活着∕是那样冷∕死了,更不会热∕它曾在∕许多人的心上∕缓缓爬过∕流下了青苔∕涂去了血色”所描述的他死后的情景一样令人触目惊心(《昨天,象黑色的蛇》),让人感到一种
难以言表的忧伤和绝望:“她老在门口看了张大嘴的阳光∕一条明亮的大舌头∕在地上拖着∕早晨的死∕甲虫从树枝突然跌落”长长的舌头在阳光下拖出了早晨的死亡(《颂歌世界》),代表希望和生机的黎明消失了,世界只剩下了一片黑暗和混乱。在《墓床》中:“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冷静的叙述着死后他与自然相伴的话,他将感到很满足,而“并不悲伤”,散发出一种凄美的光,一种悲壮的力量,一种令人灵魂颤抖的痛。
一种看似歌颂死亡实则是回归自然的理想,在现实中因为难以实现而凝结为无奈和反抗的诗句:“去死∕躺在路中间微笑∕耳朵里长出兰树枝和∕新鲜的树叶∕并且面色红润”(《布林·发现》)。顾城对自然的欣赏本质上是对自我生命的体验。他与自然生命同呼吸共生存,理想自然在心目中改变了面貌,他也就一步步陷入绝望境地的疯狂状态,早期灵性的诗预言也就转化成类似疯狂的诞语,只凭感官、潜意识让笔自由行走。
也许是受现代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在对死亡题材的反复描写之中,我们看到顾城诗中死亡情结日渐深重和强烈,死亡、墓地、黑色等意象语汇密集地出现,“坟墓,我知道∕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困扰,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简历》),“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一穗大麦”(《在这宽大的明亮的世界上》),后期他甚至在诗中还将死亡与杀人、自杀反复加以美化,有些描写叙述极为真切,“昨天杀了四个∕两个在卧室,两个在她身边∕你把刀给她看∕说,你要死了∕她笑,说你有八个娃娃„„”(《后海》),“杀人是一朵荷花∕杀了,就拿在手上∕手是不能换的”(《城·新街口》),说明当时他已经陷入了生命的极度矛盾和冲突中,顾城的内心与外在世界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像一头困兽一样用极端丑陋的方式(死亡)来左右突出,精神上陷入崩溃和疯狂状态。在《英儿》中,死亡更是频繁反复出现:“我是属于死亡的,我知道„„但是我并不爱它,我希望有灵魂回到我。”“我希望能得救,不太寂寞。”“只有在空气中,我的手没有松开,我才知道,什么是我的,全部是我的。”所以他说:“我要睡觉”,“从这里走就快到家了”。死亡成为诗人唯一的选择,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家,收住心灵的自由,守住宝贝。“一起从悬崖落下去,什么都不要了。这是最后的安宁。”诗人对体验死亡的焦虑、痛苦和恐惧,终于回复到一种平静。于是,他张开想象的翅膀,寻找返乡和回家的路,在生命的最后又呼唤儿子木耳,“我要回家∕你带我回家。”(《回家》)顾城“失去了土壤,失去了历史,更可怕的是他失去了激情和思考,而上述的种种一旦失去,就已注定了死亡。”○回家也就成为他理想之翼折断后的6重新选择,回家是回归故土,实质是回到生命本来的原始状态,死亡回归,“把有限的死看
作永恒的生,并把死的形式烘托出神奇的光焰,让灵魂化为不朽,形成他创作的尾声——‘死亡创作’,汇同他一生的创作,构成他作品的完美结局,这种‘死亡创作’是他欣赏的美,7使他能把最后的精神羽化为仙,定影为彩虹。”○
(二)死亡之因
顾城的诗作,以孩子般天真的凝望和喜悦的心理诉说,它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奏响生活的乐章。诗人在给我们以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时,却已经远离了我们,告诉了我们的期待,走向永远的不归之路,自杀了。当我们怀念、叹息逝去的生命的时刻,我们总要说这不应该。我们几乎是在悲痛中窒息,时不时地问:他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反复为许多人(读者、学者、批评家„„)所探讨,有人说是死于诗歌创作的枯竭感,有人说是死于他一向存在的轻生死的观念和对死亡美的推崇,也有人说是死于爱情的破灭,更有人说是死于斧头情结„„众说纭纭。纵观顾城诗文和人生经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顾城的死因情况。
1.人格分裂症
(1)与人、城市现实的关系
顾城写了些他称之为“心得笔记”的作品,如《凝视》、《疑惑》、《远和近》等,侧重表现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探求。人对自然竟毫无戒心,但是对他人却有一种本能的怀疑和防范。“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人与人之间,即使是亲密的情人之间,“我不会问∕你也没有说。(”《凝视》“你在路上∕我在路旁∕究竟有什么相象。)”(《疑惑》)这种心理状态是那“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中造成的,人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亲朋好友、父子夫妻,转瞬间成了陌路之人。善良的与邪恶的,正直的与奸诈的,软弱的与精明的,各自按自己的逻辑焦虑着、猜测着、苦恼着。这种沉重的社会心理负担不会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而立即消失,而将在人们心头投射下漫长的阴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物质需求渐渐增多,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是对于顾城却喜欢天然的,不喜人为的。“‘城市’在顾城看来,意味着窄狭的空间、规定好了的道路、恶浊的空气和时装包裹的灵魂,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现实中那种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机械统治力量,这种力量把人变成了‘齿轮和螺丝钉’、符号和代码;无论在生
8○存还是文化的层次上都是如此。”“城市”似乎集中体现了工业文明一切的愚蠢和邪恶。“我不习惯城市,可是我在其中生活着,并且写作。有时一面面墙不可避免地挤进我的诗里,使我变得沉重起来。我不能回避那些含光的小盒子和溶化古老人类的坩锅,我只有负载着他们前进,希望尽快能走出去。我很累的时候,眼前就出现了河岸的幻影、我少年时代放猪的河
岸。我老在想港口不远了,我会把一切放在船上。”因此,在他的诗中,“城市将消失,最后出现的是一片牧场。”(《诗话录》)他把自己一面现实中的人性全部投放到了桃花源式的世界中,从而,自己异化了自己的人格。
(2)诗歌边缘化后的文化失衡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诗歌曾经有着饥渴般的需求,那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未来怀揣者热切的憧憬和期待,对诗歌充满着圣徒般的热情,对诗人满怀敬意。可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商品力量的无孔不入和世界的日渐散文化,人类和诗性栖身的自然关联被无行地隔断,变轻的精神意义被金钱神话抽空了,诗歌的价值诉求也被置换成“金币写作”策略。在物质世界、大众文化和学历教育对诗神的合力挤压下,江河等个别“坚强”的诗人,徒增悲壮的英雄感,将诗提升到理想和宗教信仰的范畴——“王者的事业”高度认识,还滋生出一种“大师情结”;大部分先锋诗人则在诗歌没落的背景下,困惑沮丧异常,这从当时民间诗刊《异乡人》、《反对》、《大骚动》、《象罔》、《厌世者》等的名字即可窥见一斑,甚至少数个体就“死于向思维、精神、体验的权限冲击下那直面真理后却只能无言的撕裂感和绝望感”。○属于存在型诗人的顾城,把诗作为生命和生存栖居的方式,将诗当作逃9避入世纷扰的心灵堡垒。置身于诗性消亡的语境里,顾城曾做过顽韧的抗争,期望在激流岛上构筑精神家园,逃避工业文化,怀想远去的自然之梦。但是,被幻想宠坏的“任性的孩子”垒砌的自耕自足、夫唱妇随的天国,说穿了不过是太虚幻境。作为执着于精神和生命意义追寻的诗人顾城,“在人类精神的边缘看到了诗‘大用’而‘无用’的状况”,○而又逃避无
10门面临的唯一主题只有死亡,或者说只有诗人的死亡,才能成为诗歌的可能和神圣性的体现。(3)童话的破灭
随着顾城阅历的丰富,他的人生观、诗学观发生了变化。1980年失业,1983年结婚以后,城市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使顾城感觉到无法逃避物质的束缚、城市的压迫、生存的困境,生存世界破坏了顾城心中纯净美好的天国,是生存世界砸碎了顾城童话般的诗心。由于对现实生活陷入绝望,顾城因此似乎已经无法再行使“童话诗人”的职责了。在理想和现实的对峙中,诗歌曾经起过调解中和作用,曾经满足了顾城避世和幻想的欲望,但现在不行了,从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颂歌世界》可以看出,底蕴反思,格调冷静,对世界充满失望甚至诅咒:“那些容易打开的罐子∕里也有光∕内壁有光的痕迹∥忽明忽暗的走廊∕有人披着头发”(《群狼》),整首诗歌失去了往日的明丽和纯净,变得晦涩难懂,充满智性,有“罐子”、“忽明忽暗的走廊”等不祥意象。“你登上了/一艘行将沉没的巨轮/它将在大海的呼吸中消 9
失„„直到水手舱浮起清凉的火焰。”(《方舟》)这里不但充满了不祥意象,甚至有作者对生存世界的一种诅咒,从中可看出处在现实生活中的顾城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整首诗也洋溢着一种绝望凄厉的令人灵魂颤抖的美。
当一个“童话诗人”不再写童话诗的时候,诗歌理想的破灭使顾城逃往内心的道路被堵死了,当诗歌不再能安慰诗人的灵魂的时候,他要寻找一个能慰藉他灵魂的真正客观环境所在,以至于最后终于逃到新西兰的一个荒岛上去了。
2.情感的绝望
在女儿国中,英儿、雷和顾城在一起和和美美的生活了一年半。然而,好景不长,英儿和一个五十多岁的英国老头出走了。英儿本来是在追求与顾城的“世界与我无关”共同创设理想而来到新西兰,来到顾城身旁的。可是,来到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英儿却发现顾城的“世界与我无关”的情景令她大失所望,并且她的好奇心已被顾城所设计的现实情况泯灭,顾城的不切实际,荒岛的孤独致使英儿出走。英儿的出走,不但给顾城在精神上以致命的一击,同时也拆掉了顾城“理想国”的重要支柱,使之塌陷了一半。顾城伤心至极,心灵濒于死亡,他在给晓南(文昕)的信中写道:“一个岛也会骗我,我回来的时候,她没有了”、“我不能原谅,因为她拿走了我的心”,同时在另一封给她的信中写道:“现在是我自己抛弃我自己的时候了。”
然而,更加可怕的打击接踵而至。和顾城相处七年风雨生涯的雷已厌倦了这种单调呆板毫无自由的生活。她在给密友姜娜的信中说:“他的确是天才„„但他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雷似乎受够了诗人非常人式的折磨而变得不堪忍受,当她劝顾城:“不能再这样生活了”,顾城却说:“要生活干什么?”更使雷无法忍受的,也是导致雷最终要离开他的是,顾城不让他们的儿子木耳和他们一起生活。他有种强烈的疏离子裔的欲望,因为儿子在身旁,会让他感觉到一种长大的失落和责任。作为母亲的雷,一个活泼开朗有强烈生活愿望的女人,在与顾城几次争吵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顾城,她在1993年8月10日写给父亲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无法再和他这样下去,故而天知道会怎样。因他不容木耳,我定要和木耳一起,„„我决定10月底离开他,这是我和他都明白的。”
在《英儿》中,顾城曾说:“雷只要离开我,死就到我面前来了。”因而,雷提出了分手,这对顾城来说无疑是最后的、彻底的、毁灭性的打击。“女人性”、“女儿性”在顾城生活中先后丧失,这对顾城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抽走了他生命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抽走了他的梦想(女儿性),又砸碎了他的现实根基(女人性),在失去母语失去故土的异国他乡,顾城将于何处立足?在与谢烨的争吵中,由于唤起了他潜意识脑部受伤疯狂的状态,在无意识下
失态杀掉了自己的妻子。
三、结束语
“纯净美”的“天国”在现实层面上只是一种人生幻象,诗给身陷现实痛苦的人们聊以安慰的生存期待,是一个闪着招引之光的彼岸灯塔。顾城的幻想来自于对快乐和幸福的追寻,来自于对黑暗现实的反抗,来自于对主体沦落、人性荒芜的反投,来自于对人本主义的张扬,为的是“诗人们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相信东方会象太阳般光辉,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少年时代的阳光》)
海子自我世界内部分裂的自杀和顾城人格分裂的自杀,在中国当代诗坛上震动较大,一度成为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海子、顾城的自杀昭示了个体生命存在的悲凉意味。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生存下去,对于生存和死亡有着清醒的自觉意识的生命来说,是艰难的。一切都已结束,但是,一切又都未能结束,海子、顾城那似曾相识的幻灭的心态说明了:生命的挤压和生存的严酷成为诗人的中心话语。于是,诗人们在放大心底微不足道的“井底波涛”时,缩小了诗应有的大气和感人之处,诗人们似乎患上了一种奇异的冷漠症。表面看来,他们的笔返回了田园、土地,他们在采撷麦子、阳光之时保持了纯洁,或在梦游、意象切换、词汇拼凑中批量贩卖“智力产品”。他们对生存真实的残忍的漠视,使他们无法写出像李白、杜甫、普希金、波德莱尔笔下的不朽篇章,一个不敢睁眼看世界的诗人也就丧失了诗的生命力。
“在灵魂安静之后,血液还会流过许多年代。”(《设计重逢》)一个用整个的生命去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的真正的艺术家,他的生命并不以艺术家本人的肉体的消亡、灵魂的失散为终点。艺术家短暂的物质生命只是他赖于创造艺术品的外壳,他用血液写成的一行行诗才是他生命的内核,是他的精神生命得以存在、延续的根本。顾城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具有革命性、标志性的艺术先锋朦胧诗派的一个风格特异的“童话诗人”以其特有的精神美,将或多或少地影响未来的读者和诗人。
注释
①李泽厚:《诗与美》,《读书》,1986年第1期 ②顾城:《小诗六首序》,《星星诗刊》,1981年10月号 ③顾城:《顾城诗歌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P153 ④顾城:《顾城的诗(代序)》,《顾城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
⑤张捷鸿:《童话的天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1期,P73 ⑥黄晓娟:《黑暗里光明与光明里的黑暗(下)——诗人朱湘和顾城的比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第23卷第2期 ⑦朱国昌著:《生命地叹息》,文学自由谈,2004年6月,P132 ⑧唐晓渡:《顾城之死》,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6期,P20 ⑨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P222 ⑩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P217 参考文献
①顾城:《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②顾城:《顾城诗歌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③顾城、雷米著:《英儿》,华艺出版社,1993年11月
④顾城:《别有天地》(《顾城文选一卷》),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2004年
第二篇:论顾城诗歌意象中的生命意识
论顾城诗歌意象中的生命意识
摘要: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含蓄、温婉的诗歌中表现出的童真的可爱、无奈的压抑、渴望的释放无不令人称赞和感叹。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对生命的品读融入意象中,才使得他的诗歌散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在当代诗歌的创作中的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顾城;意象;生命意识。
吴晓曾说:“生命意识就是由生命引发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根本性思考。”[1]人的存在问题的最大障碍就是生命的悲剧意识,即一旦生命降临,到最终的结果必然走向死亡,但悲剧意识并不是生命的根本意识。尼斯尔曾说:“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2]可以说面对生命这一问题,每个人都是思考者,但这种思考更多地出现在童年时期,当我们意识到有生便有死这一问题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则被琐事掩盖而被我们逐渐忽略。诗人毕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试图用有限的生命去解读这一问题。诗人是心灵的受难者,而作为诗人的顾城用诗更是用生命诠释了这种思考。诗歌和生命对于顾城来说是一个整体,他曾说“诗可写可不写,它到人间来不由诗人决定,由它自己决定。”[3]这话似乎有点玄,但从另一个的方面来理解即诗的产生不是刻意做作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生命自然而然形成的。诗的产生是一种生命现象,诗创作是一种思考和存在的方式。顾城的诗歌创作从始到终一直贯穿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生或死,喜或悲,无不渗透着内心对生命的思考。
顾城是一位天才诗人,到七八岁,顾城就预感到:“我将来是诗人!”一次在小学班上被老师指名朗诵诗歌,顾城回忆说:“我被自己的声音震动了。我不知是怎么结束朗诵的,只记得坐下来时,必须用手按住膝盖,才制止那激动的颤抖。”[4]这是诗歌的力量与诗人天性撞击的结果,天才的诗歌原子早已潜藏在其性格、气质中,流淌在血液里。[5]而诗人的生命意识也觉醒的很早,13岁时写的一首小诗“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我的幻想》)诗人对幻想的渴望和幻想的破灭的感悟已经初露其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参悟其作品中通过各种意象表现出的生命意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与自然为伴的童话诗人--对生命的顶礼膜拜
在顾城的诗歌尤其是早期的诗歌中无不透露着一个崭新的小生命对世界的好奇、关注以及崇拜。其诗歌中不断出现天空、月亮、云、海、树枝等意象。15岁的《无名的小花》“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融进美好的春天。”诗中通过无名的小花自比,与秋菊、牡丹的对比而表达一种朴素的美好。对生命的崇拜和礼赞饱含在这些意象中。再如诗人创作于十五岁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时间的马,/累倒了,/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中做窝。/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太阳烘着地球,/象烤一块面包。/……我把我的足迹/象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融进了/我的生命。/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深切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但在这样的无奈中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唤起对生命的热爱而去赞美和歌颂个体生命的伟大。喷薄而出的旺盛的生命力正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阳光”这一意象被诗人比喻成瀑布,阳光的照射则顺理成章地“洗”黑我的皮肤;而“太阳”这一意象则被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处理转而成为“我的纤夫”。尽管被阳光“洗黑了皮肤”被太阳“用强光的绳索拉着”诗人依然不屈服于强压之下而是“赤着双脚。/把我的足迹,/象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图章”这一意象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标志,一种无法抹杀的力量的象征,更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用“阳光”、“太阳”这两个意象与“图章”这一意象作对比,更彰显了诗人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的勇气,更要让这种勇气有了承担的载体--“图章”。最后诗人更是“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小“我”不小,与宇宙的融合彰显了人类的力量。连顾城的父亲顾工在提起这首诗时都说:“我和十四岁的顾城在河滩上晒着黝黑的肢体。他用手指在沙砾中写了一首歪歪扭扭的《生命幻想曲》--我至今还在为那些美妙的诗句而惊喜。多么好,我真惊奇他那细小,柔软的手指怎会划出这样的宏丽、壮美的句子。”[6]这个“早熟”的少年已
经有很强烈的生命意识,他瘦弱而黝黑的身体中蓄积着强大的力量,骨子里的倔强透露出对命运的反抗和对生命的礼赞。
(二)寻求生命不能承受的“重”和“轻”平衡点的矛盾诗人--对生命存在方式的思索。
诗人是心灵的受难者。所谓灵魂的受难者指的是诗人注定一生为灵魂所累,因为太想寻找一种生命存在方式的平衡点而苦苦思索。而作为诗人的顾城也不例外,更确切地说顾城是一个“受难者”的典型代表。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顾城的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泪的眼睛……”这首诗歌有类似童谣的天真,也透露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再看另外一首诗《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却/而耸起的脊背。”这首《弧线》乍一看,我们感慨作者在处理“鸟儿”、“少年”、“葡萄”和“海浪”这几个意象时的巧妙。“触丝”和“脊背”的比喻也十分精当,但仔细品读过后就发现,作者对于这几个意象的处理不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组合。“鸟儿”为什么在疾风中“迅速转向”?葡萄因幻想延伸了的触丝,为什么又转向海浪因退却而耸起的脊背?“少年”这一意象的插入又是为什么?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另外一种人生观的反映,即是面对困难消极回避的态度。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和《弧线》进行一个对比,借用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关于“轻和重”的思想,我们可以说如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反映诗人不能承受现实的重压转而逃避现实试图寻求一个童话般美好的世界,而在享受身心快乐、浪漫、自由的同时又对这种逃避现实的“生命之轻”表示某种怀疑;那么《弧线》反映的则是诗人洒脱和超凡的表面之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诗人一直在寻求一个所谓没有痛苦和忧伤的快乐天国,但现实世界的残酷一直在粉碎着他的梦想;即便他的内心再纯澈明净但毕竟人的生存离不开现实的沃土,于是诗人一面追求着“生命之轻”但又表示怀疑;一面承受着“生命之重”的平衡点而苦苦挣扎。这种对生命存在方式的思考始终没有停过,一直贯穿在诗人的生命中并体现在作品里。游走在“生命之轻”、“生命之重”之间,顾城用一生来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但很可惜他始终不能游刃有余地在两者之间周旋从而获得一种生活在现世而高于现世的人生境界,而是选择用死亡来结束这种永无宁日的思考。诗人之所以选择死亡是因为他们太在乎怎么活了。
(三)幻想坍塌唤醒死亡意识的悲情诗人--对死亡的诗意品读。
很多事情生来就注定了,就象生命一旦降生则注定了死亡,在顾城的诗歌中“死亡”亦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他用诗歌解读着生命也解读着死亡,从另一个角度讲,死亡就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生命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也正是生命意识的另一个侧面。
顾城的诗的生命几乎是同步的,他经历着怎样的生命就将其幻化在诗中,而诗中表达的思想正是他生命的最真实写照。顾城在十三岁时就写出了“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美》)小小年纪就已经意识到了不管多美的生命到了最后也终究不过成为灰烬,一种无奈和失落油然而生。诗中虽未出现明确的“死亡”意象,但“灰烬”这一意象已暗指死亡。在明白了生命最终要消失的悲哀之后,诗人进一步对死亡产生了恐惧:“昨天,/象是黑色的蛇/盘在角落/它活着/是那样冷/死了,更不会热/它曾在/许多人的心上/缓缓爬过/留下了青苔/涂去了血色……”(《昨天象黑色的蛇》)诗中“黑色的蛇”这一意象虽指那个特殊的年代,不特别指个人,但我们依然能从那对死亡的阴森恐怖的描写中窥见一个少年对死亡的恐惧。而慢慢地当诗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之后转而品味死亡甚至颂扬死亡,我们来看看他的《就义》:“站住!/是的,我不用走了,/路已到尽头。/虽然我的头发还很乌黑,/生命的白昼还没开始。……/风,/别躲开,/这是节日/一个开始;/我毕竟活过了,/快乐的,/又悄悄收下了/这无边无际的礼物……”诗人借助“头发乌黑”、“风”、“礼物”等意象写出了一个孩子的死亡。没有什么比夺去一个孩子的生命更加残忍,但面对这样的死亡,诗人却说“我毕竟生活过了”,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死亡的态度已比以前“超然”许多,而到了最后,诗人对死亡的态度最终转向一种宿命的归宿,诗中也越来越热衷于谈论死亡。如“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墓床》)顾城也多次说过:“死亡是没有的,死亡是文化的结果,死亡是我们的想象,所以它是没有的。”[7]在顾城的头脑中生命是永恒的,不是瞬间的,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生活是暂时的,生命是永远的。他的生命指挥着诗歌,诗歌指引着生命,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引入“死亡”这一意象,但是没有哪一个诗人象顾城一样热衷于“死亡”的讨论和描写,也没有哪一个诗人如同顾城一样
用死亡来完成对生命的扪问。张捷鸿曾说:“他的死不同于海子、骆一禾等诗人的诗人之死。他的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深刻的本质的生命的死亡,是典型的从灵魂到肉体的人的死亡。”[8]
顾城很多次谈到他小时候有过的一次经验。那时他还小,有一次大人都出去了,他一个人被关在一个亮着灯的屋子里。忽然,他从被灯关照着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双双眼睛象从雾里慢慢浮起来,这些眼睛都是空洞洞的,一种迷茫的无可奈何的感觉。他感到害怕,而且马上知道,人死了就要变成灰烬涂在墙上,他自己迟早也会这样。他说他从那一刻起,对世界的看法就形成了。他的短短一生充满着对生命和死亡的启示。只要说到诗,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死亡。毕光明和樊洛平曾说:“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明白,为什么生命意识成为顾城诗歌的萦绕不绝的主旋律,为什么他的诗勾勒的只是一条永恒生与死的轨迹,这完全为一种生命的直觉体验所决定。”[9]
顾城是最善于把生命融进诗歌的诗人,他的一生便是诗的一生。对于顾城的研究目前有很多,但多数集中于他的诗歌的审美价值研究或者是津津乐道他的死亡。对于他诗歌中最能感动读者的根本之点--意象中表现的生命意识的研究则未涉及很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顾城诗歌的价值不在思想性上,也不能简单地从艺术价值方面来品读,而是要掠过一切通常意义上对某个作家(下转第14页)(上接第9页)某部作品的“一般性”品读,跨越到参悟其诗歌中隐含的深沉生命意识。为灵魂而写作的他自然将灵魂赋给了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品读其诗歌时要深切感受作品中体现出的“灵魂之音”。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把握顾城诗歌的内核,从其诗歌的意象中反应出来的生命意识这个角度看,在现代诗歌创作和品读的领域里是应该值得一提并且有推广的价值。
注释:
[1]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9.16.87。
[2]转引自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7.88。
[3]转引自张捷鸿:童话的天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9(1)。
[4]顾城:顾城文选[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11。
[5]曾宏:别有天地非人间--纪念顾城诞辰五十周年[J].新作文,2006(9):8。
[6]姚家华编:朦胧诗论争集[D].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37。
[7][8]张捷鸿:童话的天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9(1)。
[9]毕光明、樊洛平、顾城:一种唯灵的浪漫主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2)。
另外,本文所引用顾城的诗歌均选自顾城.顾城精选集[D].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
[1]顾城:顾城精选集[D].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2]北岛:北岛诗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3]舒婷:舒婷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4]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5]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第三篇:原疃郭家学校诗文诵读方案
原疃郭家学校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中华优秀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为推进全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全校学生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市教体局、市关工委、团市委《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诗文诵读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中华诗文诵读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活动,把我校打造成一个书香四溢的校园,让学生养成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感受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在诵读活动中陶治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
三、诵读内容:
历代经典诗词、古文,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背诵内容主要以中小学现行语文课本中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为主。各年级根据年级特点选择诵读内容,如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9月上旬)
1、印发活动方案,营造读书氛围。
2、各班举办“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启动仪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3、规定诵读时间: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之前各拿出5分钟诵读时间;每周的传统美德教育、团队活动课各拿出一定的时间诵读。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9月中旬至11月底)
1、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一本好书诵读。
2、营造一个书香班级:以身作则,从老师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同学们的一起诵读
3、继续健全“班级图书角”
由学生选出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充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
4、各班开展“经典朗诵会”或“诵读擂台赛”。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背诵三首以上的诗词,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晰,节奏明朗,富有感情。
5、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
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使家长成为学校诵读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让他们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净化他们的心灵
第三个阶段:总结评比阶段(12月份)。
1、各班举办诵读交流会,评选出班级的 “诵读小能手”。并参加全校的“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诵读比赛活动。奖励特别的嘉奖。
五、评价激励:各项活动参与和获奖情况,纳入班集体考核成绩。
原疃郭家学校
2010.9
第四篇:医用灭菌包装袋之医用透析原纸简介
医用透析原纸是医用包装一重要的原材料和组成部分,由于用于医用用途,所以其物理指标,性能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高于普通的医用包装原纸,比如,强度,孔径,透气性,以及伸缩性等等。
医用透析原纸可以分为高温纸,也可以像做特卫强医用包装的特卫强材料一样,用于涂胶,博主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这种介绍医用涂胶纸.医用透析原纸,和医用涂胶纸于形式多样的复合膜结合,用于制袋,这种纸塑复合形式制成的袋子,这种医用包装袋具有良好的,阻菌性,热封性,透气性和剥离效果。
医用透析原纸的孔径以及相应的参数
因为在灭菌消毒方面严格的要求,医用透析原纸必须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满足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消毒的灭菌要求,因此医用透析纸纸面的孔径有一定的要求与参数,以便阻止细菌的侵入。因此医用透析纸纸面的孔径大小则是医用透析原纸重要的检测盒指标之一。医用透析纸的孔径必须符合EN868-2 Annex C的标准以及测试原理。
医用纸塑灭菌袋之医用透析原纸具体参数如下:
医用透析原纸的克重:
1.直接与PP膜封合
克重(Grammage): 60GSM,70GSM和80GSM
应用:
a.医用消毒中心使用的医用纸塑灭菌袋,医用灭菌卷袋,医用灭菌管袋 b.工厂使用的医疗器械包装,使用蒸汽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包装.(如纱布,棉球,导管,注射器等等)
c.复合ISO 11607-1 和EN 868-3 d.灭菌方式: 蒸汽(Steam),ETO(环氧乙烷),射线(Irradiation)
2.直接与PE 膜封合
克重(Grammage): 60GSM ,70GSM 和80GSM
应用:
a.医疗器械包装,如注射器,针头,纱布,Wound care 产品 b.符合ISO EN 11607 PART 1 和EN868 PART 6 c.灭菌方式:ETO(环氧乙烷)Irradiation(射线)
3.医用涂胶纸
克重(Grammage): 60GSM 和70GSM
a.网格涂,全涂,框涂,热熔胶和水溶胶水 b.符合ISO EN 11607 PART 1 和EN868 PART 6 c.灭菌方式:ETO(环氧乙烷)Irradiation(射线)
灭菌包装袋用透析原纸与医疗器械关系曲线图如下:
注释:
1.Runablity 指的是印刷的速度与操控性能.2.数据来源:安庆宜人医用材料
作者: David.L
原载:医疗器械灭菌包装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连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第五篇:血液透析中各种护理缺陷
主题:血液净化治疗中常见护理缺陷[推荐]
血液净化治疗中常见护理缺陷:
这些归纳总结的教训基本都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没有进行查对,工作认真度不够,大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杜绝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望大家引以为戒
1、动脉夹子未打开,误认为穿刺不成功,致重新穿刺;
2、静脉夹子未打开,致高跨膜压,再次打开,未降低流量,致突然增加心脏负担。
3、透析液出入口、AB液接错;透析液浓度等未达到,未注满透析器即上机
4、上机引血时预充盐水放完还未连接静脉,致血液丢失.5、下机边说边做,把静脉针当动脉针抜出,引起血液丢失.6、肝素端与空针连接不够紧密,致血液从肝素端漏出.7、HDF-online(金宝AK-200S)在红线没有感应到时打开了HDF,灌了很多水进入病人体内导致心衰
8、病人在被子里面不小心把针拔了,血都滴到地上了
9、插管的病人血路管与动静脉导管对接不好导致空气进入
10、回血后导管的夹子没夹血涌到床上
11、穿刺针的夹子夹歪了导致血流到床上
12、动静脉针与血液管路连接不紧使血流出
13、血液管路与透析器/滤过器/分离器/灌流器/吸附器等连接不紧
14、输血、输液输完后未及时发现导致空气进入
15、肝素注射器连接不牢固紧密,肝素泵缓慢推注,有肝素从注射器口沿注射器沿透析
机流走,导致肝素量不足
16、静脉壶到透析器部分的管路扭转或打折,误认为静脉端不畅
17、上个透析的病人调整的温度、浓度,在下个病人透析时忘记调回。
18、停肝素时忘记夹住肝素端,导致空气进入。
19、给插管患者回血时,误将静脉端当动脉接上NS袋,一开泵,瞬间眼前出现一个"血 袋",惊出一身冷汗.20、病人回血下机的时候,不知到是什么原因,空气都过了空气监测器,机器都没有报警,一般情况下机器都会报警,血泵自行停止,但是今天却没有(绝对按照操作流程操作的),由于几个病人同时下机,突然回头看到管路变白了,血泵还在转动,太可怕了,吓的我全身发软,不知道空气进去多少,还好病人没有什么反映,也许很少吧!机器不是万能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一次操作完一个病人后再给下一个患者操作,另外机器必须定期效正保养,避免因机器原因导致的不良事故的发生.21、穿刺及拔针时无菌观念不强,引发静脉炎
22、不论静脉还是动脉端,建议采取钮扣式或队列式的穿刺,使穿刺点有足够的时间修
复,保护穿刺点,减少因重复穿刺引起假性血管瘤,及血管内壁增生。
23、新内瘘使用后按压不到位或叫病人自行按压导致穿刺口出血或形成手臂皮下血肿。
24、今天引血接到静脉针了,动脉针迅速肿胀,病人狂叫疼,不知因为胀,还是静脉引血的压力,迅速换了回来,但肿胀影响了流量,不是太好.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真是经历了才知道.25、水处理系统消毒。储水桶及反渗水管路使用甲醛消毒后冲洗不充分,第二天偏偏是在储水桶中提取水样检测甲醛浓度合格。做病人时,刚做上,病人述内瘘侧肢体明显疼痛,继而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当时不明白什么原因,喊医生对症处理后病人好转。后在复用水管处放水闻到甲醛味才明白原因。
26、上机护士未把静脉管放入卡夹处(红外线感应处),血线未出来,也未按开始键,做了一个半小时才发现,时间预定4:30,还是4:30没动,机器也没报警。
27、上机前因机器故障换机器,结果血泵处动脉管装反,穿刺后引血不见血,盐水泵进病人体内,幸亏发现及时未将近空气泵入。
28、有一次下机拔针时静脉夹子夹偏了,导致少量空气进入病人体内,病人表现呕吐胸闷,立即给予头高足低位,休息后好转。
29、刚上班时在血透过程中静脉壶上推注药物时,因衔接不严密,导致血液喷射而出。
30、下机时发现动静脉端接反了。
31、旁路的进水端、出水端跟透析器接反了。
32、空针穿刺,将静脉血路管连接在动脉穿刺针上,导致空气进入
33、回血时将动静脉搞错,导致血液流出
34、上机透析了两小时才发现两个病人的透析器用反了,因为他们的名字比较想像,而且这个错误还不是护士发现的,是病人在无意中发现的,后来马上更换了新透析器。黑玫瑰补充:
35、以前复用管路时,泵管有小裂缝,清洗时没发现,治疗过程中血液顺着机子流了一地。
36、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病人,置管处渗血,但外观敷盖的纱布无血迹,可是血液延着颈背流了一背。
37、粘或扯胶布过程中,不小心胶布粘到了手套上,抬手时把针也给带拔出来了。
38、扯旧的胶布时,动作粗暴,用力过大,把病人的皮给扯下了一块。
39、上下接台时,上一拔病人的超滤量未及时清零,下一拔病人继续上机,下机后一称:未超滤或超滤远远底于目标量。
40、上机后在倒转透析器时,未及时拧紧动静脉与透析器的连接,而管路也未进行固定,常出来管路从透析器端脱开,导致眼前涌出一股红色喷泉。安真洙补充
41.运转开始后,没有检查肝素管夹子,直到近2小时后,肝素泵过载才发现。解决方法除加强规范操作外,可以考虑配制比较稀的肝素浓度,这样肝素速度会比较快,发生过载的时间会短些。
42.有的机型如DBB26,浓度设定不能自动复位;有的机型如NCU-12,温度不能自动复位„„护士在操作时没有仔细对照医嘱,导致治疗风险。
43.进入消毒程序,没有吸入足够的消毒液,导致消毒不规范,增加风险。44.把F6误看做F60,导致治疗TMP超高,报告工程师说机器坏了。
45.金宝机器,设置了单超脱水量,却没有开始单超,导致实际脱水减少。46.用空气回血的最后关头,去夹静脉管上夹子时,把夹子捏碎了„„
47、泵管安装方向相反,冲洗时:如为玻璃瓶装盐水,液体从排气孔喷出.....天女散花,周边人员及床上用品全遭殃;如为袋装盐水,马上成了“过氧乙酸盐水袋”。乐点开心补充
48、A、B管吸错浓缩液,机器无法完成自检程序或准备工作,工作人员误认为机器故障,立即电话急招工程师就位。吸错液还是相对常见和好排除的,还有一种可能是打错液,从配液室出来的液就是A桶装B液,或者B桶装A液(A/B桶不同有助于排除第一类错误),还有最最恶心的是,护士老师在清洗原液过滤网时,两个管子都揪下来了,装回去的时候装反了。最难分辨。
49、脱水量或时间设置错误:脱水量设置少了一个0(如3500设置成了350),治疗时间机子一般设为默认4小时,上机后未进行修改等。
50、治疗发生意外,无法用静脉侧回血,有的护士“急中生智”,将血泵泵管反转,用动脉针回血。这种方法回血是没有空气报警监测的,是及其危险的。而且对于小血栓类无法有效阻隔。
继续修改本帖子,大家查看时只用看首页即可: 安总的补充回帖:
51.在治疗初期的引血阶段,开始超滤。或者是后稀释HDF在血流量没有达到预期值时,开始治疗。上述错误操作有可能会导致血液过浓缩而失血。
52.静脉压传感器保护罩不能做到一患一个。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至于把传感器保护罩用消毒液浸泡在晾干的复用方式,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超乎想象
开心的补充:
53.旁路下机时没理顺,机器反复报警,一查上下水管成麻花了 黑玫瑰的补充回帖:
54、上机时已经设置了治疗各参数和肝素走量等,但没有及时按开始键,治疗好长一段时间后机子报警才发现。
55、各类型机子的操作混肴,如:肝素维持时间设置混肴:贝朗机时间设置应为30分钟,误把时间与费森机一增设置为3:30,导致肝素维持追加不足引起外循环凝血(反之亦然)等;非自动肝素泵的机子(如东丽机),治疗后期忘记停肝素,增加病人出血的风险。
56、治疗过程中更换透析液,机子处于准备状态,待电导正常时,一直忘记手动按继续透析键(如东丽),导致机子一直处于准备状态,治疗中断,延误和延长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57、消毒时,A、B管回位不到位(如费森),导致水漫金山----流了一地。开心的补充:
58.穿刺内瘘动脉端,进针过深,回退回血,连接血管路血流量很好,行治疗.....再观察皮下已形成一个大血肿.赶快重新更换穿刺部位.菲菲补充:
59、穿刺静脉过程中,进针过深,导致皮下血肿,当时予以更换静脉穿刺点但没有对其进行按压止血,透析结束后才进行拔针按压,结果第二天发现皮下大面积血肿已经大约6*10CM了,十天还没有吸收,并且病人上臂不能弯曲活动.引以为戒 黑玫瑰补充:
60、CRRT管路安装方向错误(如泵管反向安装,尤其是置换液泵和废液泵反向安装错误的机率最大),各连接间的夹子未打开等,导致机子自检不能完成而误认为机器故障。
61、CRRT在更换袋子时,废液袋的侧支夹子夹不到位或忘了夹,进入治疗后导致称的重量与机子所测出的进出不相符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62、内瘘穿刺针的小盖帽没有拧紧而夹子又未夹(夹子可夹可不夹,看各人的习惯),行穿刺时,血涌而出。。安总补充:
63.护士在操作机器的时候,图方便,用止血钳按压机器上的薄膜按键,导致机器损坏。开心补充:
64.HDF治疗后稀释不按血流速的要求,而是随意更改置换液速率,导致血液从动脉管与血滤器连接处溢出.65.水处理配液处阀门没关紧,下班没检查到,周一上班水处理间都可以划船了.黑玫瑰补充:
66、在进行血管穿刺时,由于病人高凝或来回进退针,导致针尖已有纤维丝或凝血栓堵塞,未拔针的情况下还继续在进行穿刺。。
67、上机时,泵前的动脉管路被打折或夹子未打开,接机后发现血流量不足,误以为针未在血管内而反复的进行回来调试针的方向或穿刺操作。。刘工补充:
68、所有的上机工作都按部就班地做完了,透析半个个小时后才发现静脉穿刺针的小夹子没打开,而静脉压又没有监测,结果是病人血色素掉了1克。---原因:血液堆积在透析器内,发生血液凝固或红细胞破裂容血.因为静脉回路不通,静脉压又没有监测无法报警(由于没有实际的血液流量——静脉侧堵塞。脱水已经打开,对滤器中的血液进行脱水浓缩,再加上该部位血液在体外时间过长,必然会导血液凝固)。开心补充:
69.管路预冲完动脉管路用止血钳夹闭挂在机器上,穿刺连接血管路上机完毕,检查发现动脉管路距穿刺针约10公分处在渗血,换管路检查,却原来是止血钳上的胶套脱落了,光板止血钳把管路夹破了.70.发生空气报警时,静脉夹关闭。为了解除报警,通常都会用注射器在静脉壶上抽吸,从静脉针进血,把气排到静脉壶中。但是:手动打开静脉夹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静脉压的数值,如果静脉压很高,静脉夹打开以后,这个压力在释放的同时会把空气直接送入体内,导致空气栓塞。
71.类似的道理在动脉端。当穿刺针贴壁等情况发生,会出现动脉负压,血液供给不足,采血不良等报警,当然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表述方式有点区别。最常见的操作是,将盐水连接到泵前的预充口或补液口,打开盐水夹,释放压力。开
放盐水夹子的时候,盐水会迅速补充到管路里,如果此时血泵没打开,那么盐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动脉针进入血液,类似于两侧回血的方式。如果负压形成的时候有空气析出,那么就会有发生空气栓塞。
72.静脉穿刺在肘正中,针尖紧贴血管上壁,未调整好针尖位置,胶布固定过紧,针尖穿出血管和皮肤.发现及时,机器还未报警.失血约0.5ml 73.止血钳的塑料套脱落,预充完后直接夹住血管路动脉端,上机连接调定好后,检查发现治疗巾上有血,细查止血钳夹的位子有一细小的裂纹,无奈更换动脉管路。
74:进出水口接错,与血流方向一至导致透析效果下降。
75:CRRT准备时(贝朗机),加温袋安装方向错误,导致补液管路无意中人为变短与血液管路无法连接,还误认为厂家管路有问题。
76:各参数设置后开始进入治疗状态,过程中发现血流量不足或无血液引出,未关闭治疗时间或降低超滤量就直接在正常的治疗状态下进行盲目的调整穿刺针(此时已经处在低血流量短时间内高超滤状态下,尤其是脱水多的病人),几秒钟后整个外循环管路全部堵塞,病人严重失血。
77:CRRT治疗更换补液或废液袋时,未进入程序直接从称上增加或取走袋子,导致机器报警.....开心补充:
78、固定穿刺针的胶布粘住了皮肤,但穿刺针的飞机柄没粘好(手套上的滑石粉),治疗过程中穿刺针脱出血管。
79、穿刺针与血管路连接不紧密而导致气泡进入。
80、不配套的注射器与肝素管连接不紧密导致肝素管脱落。
81、烦躁患者未加床档致坠床。另外,有的患者有不安腿症状,治疗中想要下地站立,护士看管不利,导致患者体位低血压,摔倒。
安总补充:
82、健康宣教不够,陪床在患者下机后,只注意收拾床铺和随身物品,导致患者自行离开时,低血压摔倒(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低血压的,是低血容量低血压和体
位低血压的重合期)
83、发生漏血报警,习惯性参照假报警处置,半小时后报警仍未解除,经工程师提示,发现是真的破膜了。
84、个别资深护士老师,用扩大报警限的方式,减少机器报警——置安全不顾。85、个别资深护士老师,制造假的监测数值,用以屏蔽报警,机器不能保护患者,不知道出了事故谁能保护你。
忻州血透室补充:
86.HDF时,治疗时间已到,护士忙于其他病人下机.致血液返流到置换液管内 87.动静脉壶内有凝血块.回血时进入透析器内,静脉管路从安全夹取出时,血流突然加快,稍不小心,空气会进入体内
小栀子补充:
88.费森机治疗中关上UF更改超滤后,未及时打开UF开关,机器提示时才发现,耽误治疗时间。
89.接A针时未关盐水,开泵见血没引出来,关泵后动脉管路内的空气随盐水进入体内。
90.肝素泵夹子夹偏,小帽没拧紧,致血液流到地上,上机后好长时间发现地上有血才知道。不敢想象要是被桶接住,是不是得流到下机。
三丫补充:
91.动静脉端连错致使下台时拔错针血流了出来
92.肝素泵未开 当机器提示报警时 工作人员疏忽未处理就关了报警 结果患者发生了凝血
93.未开超滤开关 机器报警时把报警关了 结果患者没有超滤 94.上台时未设超滤量或超滤量不正确
95.肝素泵未设时间 结果肝素一直给到透析结束 96.下台时血流量未调下来
97.给一个患者操作完后不更换手套或不洗手就为下一个患者操作 导致交叉感染
98.为双腔管患者下台时 弄错接头 血流了出来
wanglu73补充:
99.预冲时闭路循环将温度提高,而上机后未将温度调下来,病人喊热,而且温度过高会破坏红细胞
安真洙补充:
100.治疗中发生机器故障,需要将患者移到旁边机器上治疗,在移动过程中未注意静脉壶直立,导致患者空气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