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生命与心灵对话
让生命与心灵对话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一、自我成长分析
每个人生命轨迹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开始于生的本能,终结于死的本能;而每个人生命中间的过程轨迹又有所不同。回首我三十岁的人生,它的轨迹好比是数学里的正弦曲线,高峰和低谷交错出现,似乎是冥冥中的某种安排。而对于我来说,正如哲学家赫曼·赫塞曾说过的:“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认真地努力地度过,这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
童年经历:恐惧到平衡、邻居关系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妈妈和爸爸都是公司的普通职员。由于妈妈是从老家那边迁移到我们居住的村镇的,所以小的时候村里的部分邻居对我们家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觉得我们不是本地人,经常也会刁难我们家,外公外婆也都和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妈妈也会经常和我说要努力学习,要为家里争气,妈妈是个好强乐观的人,不会去和邻居起正面冲突,爸爸是属于好说话,情商不是特别高的男人,还是会和村里的一些曾经陷害我们家的人一起聊天,而我从小因为邻居的问题很少和村里的人说话,出门也会有一些恐惧,有时候面对这种情况内心会开启自我防御机制,并且潜意识里会有一种自己是不能够被别人侵犯的,压力也特别大,经常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只有这样才不会遭邻居轻视,而且对于他人的攻击行为内心的反抗情绪也会非常强烈。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童年的我是不大快乐的,与一般孩子相比,我更像一个大人。妈妈每次对我说这种话的时候也交给了我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压力,但也培养了我追求独立、追求完美的性格,父母遗传给我的那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输,对于邻居的恐惧感多少年后都能清晰地记起。但是我感到幸运的是妈妈是个很积极的人,爸爸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善良人,说话实在,也总是在用行动证明自己,虽然我对邻居的事情一直无法走出来,患得患失,但是在妈妈身上我看到了宽容的力量,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怎么对待你那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要去做恶人,妈妈经常会这么宽慰我,也是因为这样让我内心的恐惧和攻击性减弱了,我开始觉得妈妈都不害怕,我更应该去找回自己的自信,我不该让妈妈,爸爸失望。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从妈妈爸爸身上学到了他们对邻居关系的认知,这也使我年少的心灵没有偏离正常的轨道,为我奠定了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基础。
从少年到青年:起伏的轨迹、自卑与自信、自省
回顾我的学生时代,高峰与低谷相接相继,就像好运、厄运在交替轮回一样:读小学时我的成绩还不错,也经常会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女孩子,在班里也比较争强好胜,争当班干部,总体来说小学时代优越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也算是对自己小小的肯定,但是在小学升初中参加重点中学考试的时候,我并没有如妈妈所愿考上那个心仪的学校,上了一个很普通的初中,这样的优越感一下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里出现了第一次低谷,班级里学习优秀的人有很多,我也不再是老师的掌上明珠,但是我骨子里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子,不容许自己输给别人,再加之妈妈爸爸给的嘱托,我告诉自己我必须成功,虽然在初中生涯成绩并没有非常冒尖,但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受到了老师的青睐,经历了青春期的躁动,内心也不再那么浮躁,后来也算是考上了一个中等的高中,高中的前两年我一直在普通班,成绩平平,爸爸妈妈给我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后来在高三分班的时候分入了重点班,我也开始变得更加自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也成了我人生小阶段中的小高峰,所以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后来妈妈也买了电脑作为我的奖励,但是后来我的成绩从年级第二下滑到了年级倒数第二,妈妈一直认为是电脑害了我,那段时间心情有些压抑,又临近高考了,我的内心非常着急,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内心仍旧保持着那股积极的信念,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有灰心的时候出现,最终冷静的思考还是战胜了压力和恐惧,因为从小不服输的信念也一直陪伴着我,虽然听起来是一个不太好的标签,但是确实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后来成绩又慢慢好起来,但是填报志愿的时候被调剂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不算是我人生中的低谷,我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虽然学校普通,专业从英语调到了别的专业,但是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在大学里我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俱乐部和比赛,也积累了与人相处的经验,心情也不再会出现大起大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使人格达到了成熟:开朗而不放肆、活泼又有稳重、有爱心并且宽容,这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了。
在大学里我并没有放弃我想成为一名翻译的梦想,我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翻译工作,最终如愿以偿走上了口译的道路,在做翻译的过程中我也逐步发现一个人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我也便在工作之余进修心理学,想通过心理学来更多地完善自己,为此我觉得自己着重需要加强的五个方面是:习惯自省、持之以恒、修心养性、不断学习、帮助他人。
在我看来,自我觉知,自我鼓励是我从青葱懵懂的时代逐步成熟起来的标志。总结成长经历中的波折,我会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的东西也都是被自己吸引而来的。总体来说,我是一个多血质类型的人,在积极地环境里我会迸发出我的能量,我身上豁达、积极乐观、敢拼敢闯的特征和品质使我收获了友谊和成功,虽然自己身上会有一些缺点:急躁,容易烦恼,但是正是这些缺点的存在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使我能够在成败起伏的经历中始终保持一份恬淡和热情,父母面对邻居的态度也让我学会了不断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放下心中的那份恐惧。成长的经历也让我更加了解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
友谊力量:携手前行
一路的成长,我的朋友并不算多,但交的也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最让我感动的是高中和大学时代结交的挚友,我是一个很珍惜友情的人,这些也都成为了我的知己,我们会分享彼此的故事,在他们眼里,会觉得我是一个很正能量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冲在前面,有活动的地方就会有我的身影,乐于分享,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周围的朋友也曾这样评价我:有时太追求完美,偶尔有些固执,比较敏感。我觉得朋友不仅仅是朋友,更像是一盏明灯,让我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更客观的自己,这也是自我觉知的另外一个层面。
展望人生:目标,蜕变
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每一步虽然走的艰辛,但是每走一步都会有新的发现。现在的我更注重追求自我的实现,也开始报名参加各种类型的心理工作坊和心理课程。随着自己的成长,一直保持着努力进取的性格,也开始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邻居带给自己内心的创伤,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心态都能够相对平衡,我给自己确立了奋斗目标,我希望去帮助身边更多的人去摆脱心理的困扰,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那就是:转型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
二、职业行业分析
早期接触心理学
最早接触到心理学是在大学校园里,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心理课程,意外的一次在逛街的时候发现有心理培训机构在招心理咨询师培训,那个时候就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通过去心理机构实地的考察和老师的讲解,我报名了心理咨询师考试,那个时候班里的同学也知道我报考了,就经常会有情绪不好,考试失利或者孤僻,爱情受挫,对职业生涯茫然困惑的同学来找我谈心和分享他们的故事,我很享受这种彼此交流的感觉,而且慢慢地我也发现心理的疏通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环,有了这份共情作基础,他们都给了我更多的信赖,把我当成最诚挚的倾诉者。这个人生体验也让我更加感受到技能是可以短期内学习到的,而心灵层面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很好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让我看到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在心理这一关上战胜自己。
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原因
想要从事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大学里就接触了相关的心理培训课程,也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试,那个时候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选择期,压力也很大,包括看到自己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承受着学业的重压等,让我的内心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有了更深的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够运用自如地去解决我人生中的问题,培育自己健全的人格,然后去帮助更多有心理压力的人健康地成长,这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在心理咨询行业的做出的第一步尝试。
后来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虽然本职不是心理咨询,但是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越发觉得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太强劲了,尤其是当前,社会上有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婚姻家庭情感,认知困惑,工作压力焦虑社交问题,个人成长规划等等问题,急需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与疏导,却往往由于没有寻找到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而错失了自己的情感,婚姻和发展机会。这是我想要从事心理咨询的一大原因。
另外,从情感方面来说,在走入社会谈感情的阶段,刚开始我的感情并不顺利,我并不能很好地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相处,每段感情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感情路上的一次次波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审视自己的那段时间,我接触了大量的恋爱心理学的知识,后来为我的感情之路打开了窗口,也为我后来的感情带来了转机,可以说是心理学让我重获新生,在探索情感心理学的道路上我也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忍受着情感的困扰,迷茫,受伤害,但却一直没有人给她们合适的心理帮助,帮助她们真正地去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我也看到了很多原生家庭创伤给周围人带来的伤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了情感问题的研究,当时从网上看到情感专家冷爱,绛妖精的博客很受启发,自2015年也开始尝试从事情感咨询这方面的工作,后来也有幸加入了绛妖精情感咨询师团队,阅读了大量情感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参加了多期情感类工作坊,在情感咨询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让我越发热爱这份助人的事业,这份给他人传递幸福的事业,也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合格的情感心理咨询师的决心,这对于我来说,既是跨越专业的挑战,又是丰富生活、充实自我的契机。
在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也一直在努力尝试转型成为一名全职心理咨询师,每次目睹情感中的伤痛和泪水如何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内心充满快乐,而我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处于心理焦虑和感情困扰中的人。
成为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情绪不能大起大落,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省察,这样才能避免将不良情绪投射到求助者的身上,并且也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督导,包括自己担任来访者的角色,进一步理清自己的症结,更好地认识自己。在自己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所以我具备一名出色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首先,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仅是迈出了咨询路上的第一步,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实地锻炼心理咨询的技能,参与到更多的心理工作坊当中去丰富自己的咨询经验。广泛阅读心理学书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吸收理论精华。其次,要遵循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原则,改变原有工作中的沟通模式,学会去倾听求助者的声音,不仅仅是倾听,更要去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模式。
另外,在以后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期待求助者能够给予我信任,帮助求助者真正地成长起来,拥有健全的人格,期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情感咨询师,帮助更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期待采访一批从原生家庭创伤中走出来并获得一定成就的人,帮助更多人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变得更加自信。
学习和体验心理咨询师工作的感悟与从业优势和方向
从对自我职业生涯的探索,包括深入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后来感情受挫,不断研究情感心理学带给我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茫然想要逃避到找到了自救的方法来疗愈自己,慢慢转化为积极正面的能量,我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打算做心理咨询师以来的日子里,我有针对性地、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心理咨询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时也感受着自己深埋于内心的伤痛与泪水;目睹着这份伤痛与泪水如何慢慢转化为勇气、力量与行动。于是,从当初的犹疑不决到现在开始爱上这一职业,我内心发生着空前的变化,从情绪的困顿到情绪的释放,从收获完美爱情到成就他人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而自己早年所受的创伤能够更好地让我去自我化解自己的情绪,享受快乐,更好地帮助他人。
我今年认真参加了冯特培训学校组织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全部培训课程学习,并参加了NLP工作坊,TA沟通技术等工作坊积累了很多在咨询实操方面的经验,这些学习为我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年也加入了绛妖精情感咨询师的团队
第二篇:与生命对话
与生命对话
——珍惜拥有的一切!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下午好!
当我第一次看到演讲题目《与生命对话》时,感觉心情特别沉重。因为与生命对话,立意太高,我踮起脚跟似乎有些够不着;意味太深,我通过字面似乎读不透它深邃的含义。但同时又犹如一粒石子投入大海在心底激起层层涟漪,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曾深深感动过我、触动过我、激励过我!
相信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留恋着我们童年时光,那时的我们是真正的为自己活着,我们所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感受“开心与不开心”,从不为自己家里的柴米油盐所困,因为在那时的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大人们的事情。除了对生命的来源感兴趣外,估计很少有人能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含义了。
长大之后,有一件事情让我对生命有了第一次感悟:一位大学的同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久便迎来了工作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他是一位孝子,因为他的父母在四十多岁时才有了他这个宝贝儿子。国庆节一放假他就回老家探望父母,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了个开心的假日。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返回的途中,在去火车站的路上,这位同学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而死亡……当我听到此消息时,一下子惊呆了,我不敢相信刚刚走入社会的他突然就远离人世,一个活生生的人突然消失在我们的世界中!因为我们正当年华,我们的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对未来的计划需要我们去执行,有很多的蓝图等待我们去描绘,可是一切因为生命的终止而永久地停留在那一刻。我不禁感叹:人的能力、聪明才智可以是无限的,我们可以把飞船送到月球,嫦娥奔月不再是梦寐难求。可是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我们人类又显得那么脆弱,那么渺小,那么无助!我虽体会不到生命消失会是何种情形,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也就是从那件事起,我从真正的意义上开始渴望生存、学习珍惜生命,感觉活着真好!痛苦算得上什么?磨难又算得上什么?只要活着就好。
人们常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时间会抚平心中的伤痕,时间还会把那些幸福的、痛苦的记忆冲刷得一干二净。没错,人的确很能遗忘!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日子一天天的流逝,我们依旧会抱怨生活中那些不开心的事,依旧会为烦恼所扰,却很少能想到抽出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找一把椅子以一种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静心地与自我、与生命进行一次对话,通过这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话来反思人生,来拂去心中久积的灰尘,让阳光照亮心底,让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跳动起来、让热血沸腾起来,让我们去激发、去珍惜生命、去珍惜拥有的一切,包括曾经历过的喜和悲。而正因为我们的健忘,我们更需要提醒自己经常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反醒、自我提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句。在他看来,还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自由。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不是所有的人愿意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另外一种信仰或者价值观。在5.12的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在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而后又自称“只有为了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我也不会管的,”,因此被网友称为 “范跑跑”。而在同样的地震中,另外一位老师却做出了与范跑跑截然相反的举止,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范跑跑被许多人唾弃为“最无耻的老师”,而谭千秋老师被评为地震中最感人的教导主任。为什么同样作为老师在面对天灾人祸时,会有不同的反映呢?那就是因为人的思维中所追求的价值观不同。人是很自私的,作为老师的范跑跑也不例外,这也是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反对范跑跑的做法,但是他不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还是一名教师、要承担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受着道德、法律的约束,如果我们不能以身作责,道德、法规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那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就会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所以,我们的社会需要高尚品质的人,忠于职守的人、乐于奉献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来引导更多的人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那么作为**银行的一名员工,无论她处在发展初期、发展中期或者发展的辉煌时期,我都会以**银行为荣。**的文化深深的感染着我,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我不会因为她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还未完善而抱怨她,而会从自我做起,严格的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履行自己的承诺,对**银行的承诺、对生命的承诺,因为**银行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样我也不会因为**银行的辉煌业绩而骄傲自大,因为山外有山,一味的沉醉于自我的成功中,我们就看不到远处那更美丽的风景,也就缺乏了前进的动力。
除了是**银行的一名员工外,我们还是一位母亲、父亲、女儿、儿子、兄、弟、姐、妹等等,是社会链条中关键的一环,我们肩负着不同的责任,那么就用心演好每一个角色吧,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需要帮助别人,社会就是由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来支撑起来的,社会也因平平凡凡的我们而多姿多彩。
在即将止笔之时,我的心灵也接受了一次洗礼,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如甘泉般滋润了我的心田;同时又有一种荡气回肠的豪壮,让我充满了力量,或许这就是与生命对话后产生的奇迹吧!
谢谢大家的倾听!
第三篇: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在现实生中运用沟通的技巧。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的家长会。游戏:由孩子联想到的„„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总结:从家长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应该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做父母自己不一定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主持人:有这么一所学校,一位新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在极为融洽的课堂里,老师看到了一个和这个气氛格格不入的男孩。他让新上任的唐老师感觉心疼。
唐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看到了那个孩子——目光呆滞,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没啥反应,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叫奇奇。他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我想和他谈心,可他却始终闭着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好不容易孩子开口了,他告诉我前一段时间他和班级里的同学闹矛盾了,他一生气就把同学的文具盒摔坏了。老师找到他的家长。爸爸到校后没问前因后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他一耳光。奇奇在那个情况下愤怒极了,心理恨极了爸爸。一句话也没有和爸爸说,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他说的。奇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和爸爸好说的了,爸爸当着众人扇他的一耳光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他觉得自己一点面子也没有了,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面前抬起来头来啊。想到以后要被同学们瞧不起,他就特别不想在这个班级再待下去了。
听了孩子的叙述,我很心疼,特地去拜访奇奇的爸爸,交流时我问孩子的爸爸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件事就在班上打了奇奇。爸爸也很无奈,他告诉我奇奇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常犯一些错误。当时被老师叫到学校,他感觉很丢面子,因为当时太生气了,就动手打了孩子。
我又问了奇奇爸:当时打了孩子,心理怎么想的?奇奇爸说:当时打孩子也是一时冲动,心里想着对孩子要严格要求,没想太多就动手了。当时也没想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自己的一巴掌就这样把孩子的面子打没了。从那次以后孩子彻底改变了,变得行为怪异起来,在班级里沉默不语,性格变得很内向,不再愿意跟别人交往,在家里也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了,问他总说要换班,再也不想去那个班了„„后来,奇奇爸也对自己的一耳光后悔不已。
我又问奇奇爸:有没有想过办法来弥补现状。奇奇爸说:事后家里人做了很多事情来帮助奇奇走出这个事件的阴影。当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不愿意跟同学讲话的时候,我们就专门邀请同学来家里聚会,还特地买了很多有关与同学交往的书给他看„„当他不愿意和家人讲话的时候,我们专门挑他喜欢看的电视陪他一起看,主动和他讨论电视情节,找了很多话题和他聊天,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
交流后,我特地开展了一个《谁能成为奇奇最好的朋友》的活动。让同学们说说想和他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上课时我们还和同学们约好用设计好的有特殊节奏的掌声欢迎奇奇在课堂上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奇奇和同学们的交流多起来了。他爸也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家里笑容多起来了,也主动和家里人交流了。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班级的朗诵表演。
在一次谈心中,奇奇主动和我说:那件事情发生后,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事情发生那么久了,他也不生爸爸的气了,现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好了,自己也不觉得在班级里没有立足之处了。
主持人:为了使奇奇走出心理阴影,唐老师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家长,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有想到当着别人的面来数落孩子甚至动手,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结果让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给孩子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讨论
听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组织家长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总结
所以,当您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难题,当您越来越不知道您的孩子的头脑里在想些什么,当您的孩子不再能把您的话听到心里去,那您就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
在孩子的一生中,与孩子间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分析证明,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包揽一切,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家长应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
沟通,是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真诚倾听和倾诉,既增进相互了解,更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于孩子,要以和蔼的目光唤起自己心中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四)升华
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家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分不开的。沟通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三、亲子沟通的三个问题。
(一)亲子间的相互认知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虽然十分重视,但对自己孩子并不太了解,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严,看不到子女的优点;有的家长只注意子女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个性发展„„
其实,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最突出的问题是孩子对父母期望的认知程度,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否知道,是否了解,认知的深浅程度又是如何。
据调查,小学生在家长对自己学业、技艺、才能等要求方面的期望与家长一致的只占30%,主要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父母易于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对其学习的满意程度,他们能直接的感知,并且能与父母一致。而有些抽象的或不易于直接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希望他们长大后凭“一技之长”来“出人头地”,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其认知就很难与父母一致了。因此,要使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一致,则要求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期望、要求,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等传递给孩子,取得与孩子的共识,这样亲子关系在认知方面会比较和谐一致,家庭教育就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亲子之间的情感与态度
从目前显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表现为七种类别:1.过度保护型。2.溺爱型。3.专制型。4.理智型。5.期待过高型。6.严厉型。7.忽略性。在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与态度也呈现为十种类别:1.顺从型。2.希望型。3.信任型。4.体谅型。5.协调型。6.理智型。7.无耐型。8.冷漠型。9.惧怕型。10.疏远型。亲子关系随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具有怎样的教养态度,就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三)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沟通,也应理解为双向的,既有父母对子女心灵活动的了解、理解和尽可能多的认同,也有子女对父母心理活动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四、交流亲子沟通的现状。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 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做一个交流。全体家长交流:
1、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2、提出自己的困惑。
五、亲子沟通的策略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如何沟通,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重的。
(一)试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理解是孩子的最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的。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听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父母对子女,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会缩小。将心比心,孩子会对你更加信任。
(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孩子
在与孩子沟通时,还要能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放学后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左等右等还不回来,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铃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孩子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其实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表达方式: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三)耐心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倾听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当发现孩子有烦恼时,不妨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那你会发现与孩子更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四)丰富沟通的方法和内容
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给孩子写封信,给孩子发一封邮件,还可以定期开个家庭会议,专门用一本笔记本作为“连心桥”,也可以通过啊孩子最信任的小朋友或大人作为“信息传递员”。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应该讲究更为丰富的内容。交谈的内容是很广泛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死沟通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彼此都可以开拓视野,实现知识上的互构,思想上的互启,情感上的互通,彼此相得益彰。一般来讲,可以有以下的内容:(1)市场信息反馈。(2)讨论新鲜事物。(3)活动交际。(4)影视评论。(5)共同解决困难问题。
六、沟通,没问题(情境表演)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了几个需要沟通的场景,请家长朋友们自由组合,可以谈一谈,也可以演一演。
1、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2、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3.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玩电脑游戏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4.老师反映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了,你会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七、结语
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希望家长们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也要体会他们的难处,如果这样做了,孩子们定能敞开心扉,把大家当成最知心的朋友。谢谢大家!
第四篇:感悟生命,与生命对话
感悟生命,与生命对话
我是一名工作了十年的英语教师。在这十年里,我与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幸福。在课堂之外,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十年里我的每一天虽然很平凡,但是却有太多收获,有太多感动。这感动来源于对读书的感悟,这感动来自于与书为友的日子。
参加工作后,自己一直力求做一个充满智慧充满书香气的教师。从小就热爱读书的我,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更是把读书当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记得我读的第一本教育专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由于以前从没读过类似的教育类书籍,拿到书我一连读了好几章,但是却一点感觉也没有,那时的我感觉自己的文化底蕴是如此的低。为了能继续读下去,为了能找到感觉,我又将看过的内容重新读了一遍,有的文章甚至读了两遍、三遍。当读到25页的时候,我突然悟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秘诀就是阅读和书籍。在他的前27条建议中,几乎每条都提到过阅读。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了更强烈的读书欲望,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学生要想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必须培养起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当然,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慢慢的渗透。于是,每当我读到好的文章,我总是试着和我的学生们共同分享。自己虽是一名英语老师,有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大家都听得特别认真,课下还经常主动找我交流读书感受。良好书籍带给人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在我教的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越来越少,一些女孩子更是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所带的班级在兄弟班级中是各项活动参与最积极、学习氛围也最好的。后来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更体会到此方法对于“后进生”教育的可行性。是读书,带给我不断创新工作的动力;是读书,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这是周弘在《赏识你的孩子》中的一句话,它让我感触很深。回顾自己经历的教育历程,再反思我的教育方法,我更加体会
到学生需要的不是抱怨和批评,而是赏识,是用一颗真心,让学生知道老师心中有他,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可平时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就拿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来说吧!很多情况下,我们做教师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学生批评一顿,甚至还加上对学生加倍的惩罚。批评完学生,学生委屈的走了,自己也觉得批评的语言很乏味无力,就可想而知随后带来的教育效果。可是,如果我们心中充满对学生的赏识,换一种教育方式: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作业做好,期待着你的按时完成,好吗?我们在课堂上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句中肯的建议,课外一次真诚的谈心、一句关怀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这些无形之中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地震颤。时间久了,就会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他们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也就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这样我们的教育不就成功了吗?
真的希望热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不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热爱读书,更应把读书当成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是享受。读书是心灵的对话,读书让灵魂慢慢成熟。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在书中复活,超越时空,得以永生,向后人款款诉说。阅读,是聆听,是感受,是吸纳,也是生长。用心工作,自然会用心生活,也便会用心读书。我认为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感悟着生命,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着时空的对话。读着,思考着,于是也就有了人生的积淀,更有了厚积薄发的契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静下心来读书吧!因为一个不读书学习的人是一个思想不完整的人,一个不读书的家庭是没有希望的家庭,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做一个终生的读书人,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人生吧!
第五篇:与王家卫的心灵对话
与王家卫的心灵对话
--“读”王家卫作品有感
摘要:王家卫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故事、他的写实,甚至不在于他所塑造的人物;而在于他的想象,他的象征,他的隐喻以及他的情绪和他的氛围;那么,组成他整体这样的风格,少不了他独特、跳跃式的剪辑,少不了他打动心扉的台词和经典的内心独白,以及具有“小资情调”的音乐。这些统筹在一起,使每一个元素像魔法一样,把孤寂、失意、落寞以及无力感这些情绪渲染的淋漓尽致了。那么处于现在浮躁时代的我们,也与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共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宣泄,需要慰藉,需要爱。
据说有一种叫龙涎香的香,当它的躯体燃烧殆尽之后,香味却依旧洋溢,经久不绝。当我看完王家卫的电影后就是这种感觉,但是,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懵懂。以前只是他的所有电影我都看过,但是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的反思过他电影中深刻的含义,从《旺角卡门》、《阿飞正传》、《坠落天使》、《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以及《2046》,当他所有的作品都放在电脑上,一个个地再从新看时,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他的作品,而是通过他的作品在品读王家卫、在品读的过程中走进王家卫、与其心灵对话!
一.王家卫的电影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一种氛围和情绪
在看完、分析完王家卫的所有作品后,明白了他的作品之所以可以拿奖、得到人们的喜爱、以及他的影迷在世界成为一个固定的文化群体,是因为王家卫的电影始终关注人的内心、人的情绪以及某种情绪在瞬间爆发或延续,而由这种情绪所营造出的氛围是其电影的最显著的特点。在看过王家卫的电影后,会有种落寞、寂寥、失意以及一种无力感,那么,让我们有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电影反映了人们的内心?还是因为当代社会的现实?有人说王家卫的电影是一种拒绝后的产物,这种拒绝就像,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墨镜,那就说明他在以自己的方式来拒绝这个世界一样。因为谁都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么当这个人习惯于通过一副墨镜看世界的时候,最起码他已经做出了一种姿态,这姿态就是拒绝!
在1995年,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在五部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一种拒绝,害怕被拒绝,以及拒绝之后的反应,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间的反应„„”
通过看他的电影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他的电影中,爱人的人往往是输家,就像俩个人拉皮筋一样,往往后松手的人要比先松手的更疼。张曼玉在《旺角卡门》中落的“痴心难付”;《阿飞正传》中张曼玉、刘嘉玲同时被张国荣拒绝,而痴心的张学友最终也遭到刘嘉玲的抛弃;《坠落天使》中,李嘉欣、莫文蔚同被黎明要求忘却,金城武对杨采妮的初恋也是一厢情愿;《东邪西毒》中更是充满着交错复杂的拒绝与被拒绝的关系;《春光乍泄》中,梁朝伟对张国荣一直是给予与付出,却换来对方多次的背板;至于《花样年华》更是一场被社会道德压抑的爱情悲剧。所有的这些电影的情节都不是通过离奇曲折的故事来呈现的,而是把重心放在情绪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上。所以,王家卫的电影我们看的不是电影元素的构成,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这些具象的成分,而是在品读电影整体上所传达给影迷的某种含义。
二.独特、跳跃的剪辑
在以前就听说王家卫的电影充满着“拼接剧情”。其实,在以前可能会赞同这种说法,因为以前太小,人云亦云。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仔细想想,艺术嘛,就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那么,对于王家卫电影的剪辑来说,也是其独特的一种时空转化的方式,只是对于不熟悉他的风格的影迷来说,可能会由于这种转化中增加了别的人物和情节,才显出一明显的变异而又牵扯回影片的结构问题,而让影迷们目不暇接,有时就像孩子手中玩弄的魔方一样变化多端,充满了跳跃。在其电影中,除了《旺角卡门》等两三部外,在叙事上也很少采用传统的线性方式,更多的是趋向于复杂的叙事结构。譬如《东邪西毒》的复杂失控和《2046》的晦涩混乱。对于上面所提到的,有的朋友说王家卫的电影是“拼接剧情”,我想,在艺术上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谬误”,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所说的一样,是因为欣赏者个体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三.打动心扉的台词,经典的内心独白
王家卫的电影除了以上所说的两种特点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电影中扣人心扉的台词以及经典的内心独白。对于王家卫电影中扣人心扉的台词和让人回味的内心独白,有人曾这样评论:尽管矫情,依然传情。我想这样的评论应该还是很客观的,因为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是一种情绪的渲染或延伸,是一种氛围的营造。
像在《旺角卡门》里:“厨房里煮好了饭,另外我买了几只被子,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破,所以我偷偷藏起了一只,到有一天你需要那个杯子的时候,就打一个电话给我,我会告诉你放在什么地方。”(阿娥对阿华);在《花样年华》中:1)“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花样年华》
片首语);2)“如果有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周慕云对苏丽珍说),“如果有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苏丽珍对周慕云说);3)“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花样年华》片尾题记);4)“那些消失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不到,抓不着”他一直还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突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失的岁月。(《花样年华》片尾题记);其实看着这些文字跃然纸上,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这些文字已暗记在心,无形中已经在影响着我。还有在《春光乍泄》里的台词“一直以为我跟他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样。”;以及在《2046》中“如果你有一个秘密,就到深山里在树上挖个洞,然后对着这个洞说出你心里的秘密,这样秘密就不会被人知道。”读过这些会有种揪心的感觉,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自虐(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但是在王家卫所有的电影中,我最喜欢《东邪西毒》里面的台词,首先它的片头字幕就很有哲学的味道,仿佛像禅语一样:佛祖有云:旗未动,风也未动是人的心自己在动;海不动,风也不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动;还有欧阳锋的台词让人有种莫名而来的无力感:1)要想不被人拒绝,就是先拒绝别人。2)没有事的时候,我会望向白驼山。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女人在那边等我,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和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在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黄药师的台词也句句打动心扉: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你说这有多开心。以及无名剑客的台词也让人回味无穷: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区别吗?酒,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
总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是在渲染一种情绪,在营造一种氛围,这种电影风格之所以可以这样的成功,与其扣人心扉的台词和经典的内心独白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些台词和内心独白中所要呈现的就是,当孤寂的人群、无根的城市、失恋后爱人的呢喃梦语以及迷失于钢筋丛林的边缘人等,这些形态各异的人出现在王家卫电影世界里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终究还是要想方设法的逃避寂寥和失意带来的痛苦,所以在现在这个愈来愈加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是如此的需要宣泄,需要慰藉!
四.爱,伴着呼吸的旋律——音乐
在《王家卫的映画世界》里有一段王家卫对音乐的阐述:“音乐在我的电影中很重要。然而我绝少找人为我的电影配乐,因为我跟音乐人难以沟通。他们用的是音乐语言,而我用的是影像语言。我的整个拍摄过程都会有音乐。当然,我剪接时会有音乐,我特别喜欢在装片中用上古老音乐。因为音乐像颜色,它可像滤镜般将所有事物染上别种颜色。我在片场放音乐—不是为了营造气氛,而是为了带出节奏。要是我希望摄影师用某个速度拍摄,一段音
乐就可以说得明白,胜过千言万语。”
所以,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章节。在《旺角卡门》中阿华与阿娥定情的那一场戏,音乐从阿华离开阿娥的那一刻便开始,一直到两人激情热吻才结束。可以说在音乐声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和剧情的进展,同时也将情绪渲染的淋漓尽致。在《花样年华》里,当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后从老式的收音机里响起:“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将所有的情绪都放进音乐之中,然后在一句句缓缓而出,这种氛围,这种浪漫但又赋予哀伤的基调,让人恍如隔世。
五.“大明星阵容”+“小资情调”
其实,就这一点来说,“大明星阵容”是显而易见的。像《旺角卡门》里主要演员是: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王梓良;《阿飞正传》的主要演员有:张国荣、张曼玉、刘嘉玲、刘德华、张学友、梁朝伟;《东邪西毒》中,主要演员有: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林青霞、张曼玉、刘嘉玲、张学友、杨采妮;以及《重庆森林》的主要演员:梁朝伟、金城武、王菲、林青霞、周嘉玲;《春光乍泄》的主要演员:张国荣、梁朝伟、张震;和《花样年华》的主要演员:梁朝伟、张曼玉、潘迪华。从这几部作品中不难看出,出演的演员都是当时或者说在现在还是显赫的“大明星”。而对于“小资情调”这一特点来说,我觉得这一特点在对王家卫电影的整体风格以及他的剪辑特点和让人回味无穷的台词、经典的内心独白,还有像爱一样,伴着呼吸旋律的音乐,把“小资情调”已经说得淋漓尽致。
最后,我想说,要想看得懂王家卫的电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他作品的风格。在他的这几部作品中,时间、空间、孤寂的情感,以及情绪的渲染、氛围的营造是其主题所在,而每一部都在都在构建与延续着他的独特风格,所以每一部都是佳作!
一直都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但是通过这次论文,让我比上一秒更加喜欢他的电影,他的风格。其实,这不如说让我更加喜欢王家卫,因为在这些影片最终所呈现的背后是王家卫本身,是他自己多年心路历程的积淀和感悟!所以,与其说是在看王家卫的影片,还不如说是在品读王家卫本人,是在走进王家卫的人生,与其心灵对话!
参考文献:
1.《百年电影经典》主编:尹鸿 何建平东方出版社 2001年10月 2.《50部必知的电影经典》 王恩泽编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3.《映像中国》 焦雄屏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4.《暧昧的品位——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鼐康著 金城出版社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