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官、食、印,四种人生风格
开宗明义,八格对应人性以子平先生之学理为。官杀格,代表理性派人性。印格代表直觉派人性。食伤派代表情感性派人性。财格代表知觉派人性。诸君先有此概念,且听怀旧一一敷陈,思维一起来。三洞穿人性 取格例证:
以月令地支对照日元而论,如戊午 丁已 甲戌 已已 女生。
定格为月上已中戊土出干,直接为财格。若天干不出,直接以地支中的已中丙火为格,即食神格。但此二格人性之差别判若天渊。设若地支是四库,即辰戌丑未,直接是以出干或者是地支会局而论,如八字:辛酉辛丑 已亥乙亥 丑中辛金出,可以定为食神格,且地支是丑酉合金。天干于会局一样,食神格较真。如此类推,不再敷演。此为初级项目。原来诸位也会看性格,不过还是用忌之区分而矣。根本不是人性之分析。人性分析之价值:
天下事,无非就是听天命,尽人事而矣。而人事,最为重要即是人性之把握,成大事者,自然有天时地利人和,时空物能之配合,当然更有别样成功之人性作表率,如兵家常谓是率以之德,配以勇,通于威,大将可为也。而与此相反,古今中外,饱学之士多亦,短于性格之修练者而不为世用者更多亦,嵇康,李卓吾,杨修,王实味等如芝麻成山成谷也。乃至流落人间,冻馁而死者更是无算也。如西画大侠凡高,生时一名不文,自杀后仍沦为变态人生之笑谈。大清国才子雪芹兄,生前无以为生,死后书剑漂零,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大道如青天,我独出不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多亦,多亦,无算也。故欲求取人生功果,必须以人性为第一考证要义。所谓,先作人,后作事,可也。
1.杀官格(理智派)人性分析:
如女命:丁已
已酉 甲戌 壬申
已酉合局,甲木见之,为正官也
如男命 :戊戌 壬戌 庚申 丙戌
戌中丙时出,故为七杀格,而戊土出干,也为兼格也。官杀格者大抵凡事以理则,以是非,对错为凭,为即定观念及标准。谦谦谨慎者,正官是也。暴勇侠义者,七杀是也。皆是一流人性,皆能服从理则,安于规范,明于条理。正官者,为合作性之理性派,性平气和,遵纪守法。自然为理性派中之上品,而七杀格者,则竞争性之理性派,刚明决断,威名四射,气势恢虹,大体为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巨也。如前者,则是匡诸候,统六国之秦始皇,当为揭杆而起,首倡造反之陈胜王,当为十面埋伏,多多宜善之韩王信。当为灭国珍,荡友谅,平天下之常遇春,当为败美帝,击小日,定乾坤之彭公德怀。后者当是治河患,整金融,擅调控之朱公融基。官格者,分疆大吏多亦。官杀格人生,大抵不论男女,皆喜功名立禄,皆喜扬大名,取大义,但视财钱反而不甚挂心,此大抵于官杀之根本含义有莫大关系也。官杀者,如弗氏理论中,为人生之驱动力。官杀者,为人类色欲心之内驱力。
如女人,可以不结婚,可以不食伤,食伤代表儿女后代,如信息社会,女寡人成山成海,虽然未有生育之经历,大抵不过食伤转化为才能技术艺流。而官杀性欲则一点也不能少。因官杀为色之根本,为性欲也。但天下事甚奇怪,女人官杀之后,方能生育。而生育之食伤则是与官杀相克也。所谓是相克才能相成,庄子云:方生方死。呜呼。果然是道可道,非常道也。与此才了解,缘何许多美少女作家大抵是官杀之后,才能妙笔生花。命理实然也。张爱玲,卫慧皆不产男丁女娃,性欲一点也不少,但食伤也是名扬天下,四海闻名也。
2.食伤派(情感派)人性
如女命 辛酉
丁酉
已未
庚午
如男命
辛亥 丁酉
戊申壬子
此派人生,大抵凡事不在以理则以对错而衡量天下万物,反而以喜不喜,愿不愿为人性信条,短于理性,输于冷静,但却长于表达,长于情感,长于才思,长于描摩。为天下最多采多姿之人性也。食神格者,为内向之情感派,清高多思,善于藏已,言语轻和,思虑婉转,重情采,务高洁,但生财有道,利已自私。故不被世人所误解。相反,伤官格,则为外向之情感派,奔流放荡,无据无束,成事时,龙腾虎跃,视功名如拾芥,令人侧日,败落时则是沉沦失意,进退少据,大约有江河日下之概叹。
外向之伤官格,情欲盛,思虑多,务空虚,喜标新,不如内向之食神,食神者生合作,善隐藏,所以锋芒少露,大体是富贵悠游之辈。而伤官格,则是清标自适,狂放无忌,才情高妙,但一味自适,自然只知有已,不知有人,大有露才扬已,才高招忌之所谓。
伤官格才情众博,如投身于诗歌,则有如杜子美,玉西生,李太白,李后主,复如西方情诗高手,华兹华斯,雪莱,歌德。情思绵绵,才情倾泄,又几令天下人绝到。
如投身画术,则如明才子唐寅,祝枝山,如西方印象派高手凡高,每展仰凡大侠之那副金黄sè之麦地,总是如同读红楼,如听二泉映月,如听并蒂莲东湖白莲。如背金钢经,喜乐酸悲,万千滋味,都至心头。
如投身于小说,则有施才子之水浒传,复有拖大侠之战争与和平,复有莆鲁斯特之追忆似水流年,复有马尔克斯之百年孤独,复有乔伊斯才子之尤利西斯。文笔之曲美,令天下人瞪目。如投身曲歌界,则有理查德肖邦之钢琴曲,则有施特劳斯之舞曲,复有邓丽君,梅艳芳,陈慧娴之玉鸣金声。如投身表演界,复有周润发,周星星,陈青云,张国荣之一代大哥。
3.印格(直觉派)人性分析
如女命 已未 丙子 甲子 丙寅 如男命丁已
丁未 戊子
戊午 此派人生,即西方哲人之所谓之直觉派。凡事大体有意外之先见之明,有常人非能道之才能。如正印,则是外向之直觉派,讨厌性欲,追求高尚,彬彬有礼,知体达度,惜情惜缘,学力不倦,大体有服务天下人之信条,夫子所谓是仁者是也,此派人生,大体是先仁人而后仁已,先自厉而后厉人。古今中外,学者,通才,大儒多现于此类人性。公正合理,期望太平,大抵是正印之人性也。
而于此相反,偏印则为内向之直觉派,胸中常藏不测之机,更是常论别人无论之言,更有意外之神机,慧根。偏印者,大体心机独悟,不与世之争锋。常擅长临场应变之能,思维快捷,反应灵敏。瞬时让人侧日。
偏印大侠者,大体因有知先觉之能,哲学界,复有弗洛伊德,荣格,叔本华,乃至偏印复合食神大侠,尼采,食神者,性高气清,偏印者,寡言静悟,如二者结合,大体是生机灭绝,故有尼采成为精神病院长住客户之例证。
此派大侠,设若投入现代社会,则从事设计,美工,制作,策划,常有神来之笔,大抵为工程家,精密算术师等等,多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美称。
4.财格(知觉派)人性分析
如女命 辛亥 庚子已卯
丁卯 如男命庚申 丁亥
戊子 甲寅
此格人性,大体不在是以先知先觉而见长,而以迷恋现状而领先,迷恋声香味触觉,顶礼钞票,膜拜性jiāo。与直觉派相反,大体以男女情色为人间第一乐事,而其情色,大体又非是柏拉图之精神世界,而是长驱短进之活塞动作而。此派人生,大抵烦恼亦有,不过为钱财,为性欲不能满足,恒常不会因人事之聚合离散,生老病死为念。
正财者,大体喜肉欲产品之满足,而偏财者,大抵又是财场利名之获取。不据如何,此类
人生,最是喜欢算命,又最是不喜欢信命之辈。
滔滔天下,中小公司之老总,数百万以上之业主,大体都是财格之表派也,只是分清,正财者,肉欲过于财物,偏才者才物过于肉欲也。
而天下集团公司之老总,大体是财官,财杀之融合也。如进军美国之张瑞敏,以民族工业振兴为已任,绝非是一代财格色棍之流亚也。。
四小结
以后,诸格论断,大体是中西哲思之造爱也。人性之分析,远远超过,疾病,婚缘,等硬性单一性人生指标。怀旧不吝时间撰文,望四海命界大侠,善而珍之,则知明而行之无过也。
第二篇:四种不同的学习风格
一 什么是学习风格?
所谓学习风格就是指-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信息- 保留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观偏好方式。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风格就是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一个人常用的处理资讯的方式,也就是一个人在记忆、思考、解决问题时惯用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谈到学习风格的时侯,其实是在谈论某一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这个人偏好的学习方式。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应知道不同学生是有不同学习风格的。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老坐不正?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而有的学生却很少做笔记?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背记问题时非要读出声来?为什么有的学生在上自习课时老爱和同学讨论问题等等?
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有了了解和认识后,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重视终生学习的今天,父母除了需要知道孩子要学些什麽才重要外,也要明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假如家长能配合子女的学习风格,便能令他们的学习效益发挥得最好。不同的学习风格并无高低、对错、好坏之分,也不涉及能力问题,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惯用方式而已。
二 造成先天学习风格差异的两大因素: 脑细胞分布比例的不同而产生,由于先天基因遗传原因造成脑部细胞分布于新皮质(额叶、枕叶、顶叶、颞叶)产生不同高低比例而形成学习方式的优先次序,例如:一般人脑细胞平均分布于颞叶(主控大脑的听觉系统)为21%,若您的孩子在此叶的分布比例较高(例如为25%)而相对降低枕叶(主控视觉系统)的分布比例(一般为17%),您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习以为常,以听觉偏好来吸收信息及视觉学习变成非孩子的第一选择,亦即先天遗传形成孩子为视觉型学习者,..........2 学习风格的差异会跟随人一辈子,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就像他智力的指纹,是独一无二而且永恒的。根据对小学生多年来众多个案的归纳统计,孩子手指的纹型,会形成孩子先天遗传的特殊风格,从手指纹型可初步判断:斗型纹多的孩子偏向于认知型的学习偏好,簸萁型纹多的孩子偏向于社会型的学习偏好。
三 四种学习类型
视觉型:(多数学生为视觉型学习)
视觉型的人学习时,比较容易接受视觉信息。会把要学习的东西在脑海中组成图像和片断,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高。40%的学生能记得3/4他们读到或看到的东西。1 希望老师多写板书,喜欢做课堂笔记。复习时喜欢用纸和笔复习,一遍遍抄写、反复默写。3 希望在安静的场合下学习,独自学习效果更好。4 喜欢和动作型的人交往。听课时喜欢坐前排。讲话很快,眼睛在看,头脑转的很快。用图片、投影、软件等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喜欢记忆信息视觉化。学生在学习中70-80%来自于视觉性记忆,但分为形状记忆型和颜色记忆型两种。7 学生在8岁前听觉记忆比较好,9岁开始视觉记忆增强。视觉型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理科。喜欢从事画家,设计师、工厂技术员等工作。9 视觉型的学生,可以多采用看电影、电视、幻灯、计算机、展览会等视觉呈现方式进行辅助学习。他们还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视觉型的人,生活比较有条理、整洁、讲究衣着。爱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喜欢自己看,而不喜欢听别人介绍。送礼品时,最好是送一本书。还要了解一下是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看录像。听觉型:
听觉型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知识经过老师讲解后,他们就容易理解、记住,其学习效率也比较高。30%的学生记得课堂上听到的75%的内容。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课,但不爱做笔记。爱把刚学习到的东西,覆述一遍。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多讲解,以帮助学习。老师应多进行讨论式教学辅导。2 记忆东西喜欢反复读,大声读出声音。愿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式学习,倾听别人讲来学习。4 复习时喜欢用录音机录下重点内容反复听,5 说话慢,读书时爱跳跃式进行,对字词的理解快。5 音乐感强。用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讲故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活动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也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8 听觉型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文科。听觉型的人,喜欢交谈,听音乐。爱说:“我听懂了你说话的意思。” 10 送礼品时,可送一录音机,在录音带上录下你的祝福。动作型:(运动型)动作型的学生不善于从书本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要借助实际操作进行,这样学习的效率自然就差一些。会运用身体的移动和活动,来练习和理解。15%的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能使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动作来记忆事物的类型。这类人心灵手巧,做各种体育运动或技巧都能马上记住。2 动作型的特点是通过整个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来记忆的,而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象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对这类学生,可以让他多动手,多进行实验和制作,从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要让他们逐步习惯于从书本中吸收知识。见面喜欢主动打招呼,你问他你好不好?他的回答是我感觉还可以。5 送礼品时,可送一台便携式收录机,边运动边复习学到的东西。缄(jian)默-综合型: 课堂上学习喜欢经常改变姿势,常不能有正确坐姿。2 喜欢在有音乐背景下学习。学习时一般只能坚持15-20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休息3-5分钟后再学习。4 记忆时喜欢闭眼睛,在头脑中再现学习的内容。有时喜欢边走边记。5 学习喜欢安静,喜欢自己单独在一处学习,喜欢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法。四 拓展潜能-有针对性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老师会说:“不知为什么,这个学生怎么说他也听不明白!”或是“不知道为何读来读去,他也记不住!”或是“我说的方法对他都不管用!”其实,主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学习风格。
人类大脑的运作,主要是通过五官从外界接收不同的信息和资料,而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动作)获得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先天作用,在后天的形成中很容易把其中一种发展成较优胜的和较喜欢运用的接受信息渠道的模式,而其余两类则作为辅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自己优越的一种类型学习,本身是没有对错的。视觉型的学生,喜欢色彩、图像、形状、物体和会移动的东西,听觉型的学生喜欢用听来接收不同声音和文字,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动作型的学生善于用动作来学习,他们喜欢参与实习和实验,喜欢动手来尝试不同新的资讯和事物。
很多同学出现的所谓学习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或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模式。例如,一个视觉型的孩子如果只用语言来讲解课文内容,就会令他“听不入耳”。这就好像收音机接收不清一样,问题不在于收音机本身,不是电台出了问题,而是未能对准频道而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听觉型的学生是最有利和得益的,因为大部分的教学都是用语言用听觉模式进行的,即老师讲,学生听。近年来视觉型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少益处,因为很多老师选用多媒体教学,大量投影片子的使用帮助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但最吃亏的是动作型学习的学生,他们经常
被说成是好动、不专心、爱搞小动作、难于安静和集中,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善于用动作或运动来学习而已。综合型学习的学生面对今天的教学也难以适应,他们在课堂上的坐姿常被老师训斥,上课带一耳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课堂上听讲的时常间断更是让他们的学习漏洞百出。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了解的十分有限。
要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学习的好,就必须运用对符合他们学习类型的方法进行教学,便能事半功倍。视觉型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写一些板书,让他们在书上把重点内容画下来,或把知识体系用图表的形式写在纸上,然后如海报般贴在墙上,让学生经常看见这些资料。对听觉型学习的学生,他们通常喜欢一些较安静的环境学习,老师应允许他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读出声音来。录音机常常是这类学生最有效的辅助学习工具,可以把资料录下来然后播放给自己听。动作型学习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机会做角色扮演,或是把资料用动作表达出来,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应给他们多些的学习空间,容许他们不一定要安定地坐下来学习,这更有利于他们学习。
附录: 阅读材料:测测你的学习方式属于哪种类型
所谓学习方式,也称学习类型,是指学生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带有认知、情绪、意志、生理几种性质的习惯性特征。下列各题请作“是”与“否”的回答。
1.考试时,你一看过题目就马上答卷吗? 2.你觉得出声朗读比不出声读书更容易记住吗? 3.在做计算题时,你是边分析题意边做的吗?
4.一听收音机或录音机,在你眼前就会浮现出形象的场面吗? 5.在接连不断的解题时,你是否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6.学习时,你一看图解和表格,就能容易地记住吗? 7.你是否因为自己怕羞而认为自己不好?
8.你是否认为看课本和参考书比听人讲解更容易理解? 9.你是否从事情的结果上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10.你看过课本上的插图和表格之后,它们会清楚地浮现在你的眼前吗? 11.你是否不注意生活细节,举止随便? 12.你对你的英语听力很得意吗?
13.你是否先判断问题的对错,再着手解决?
14.你在记歌词时,是否听唱片或磁带比看文字更容易记住? 15.你是否总是把失败放在心上?
16.你是否感到会读的汉字或英语单词比不会读的更易记住? 评分与解释
第2、3、4、7、12、13、14、15、16题选“是”记0分,选“否”记2分;其他题目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题号为奇数的题目得分相加,再将题号为偶数的题目相加。其中奇数题测的是认知型学习方式的类型,偶数题测的是记忆型学习方式的类型。你的奇数题得分: 你的偶数题得分:
0~3分(奇数题):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思考型,即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倾向于深思熟虑,不草率用事。
4~8分(奇数题):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中间型,即介于思考型与冲动型之间。9~12分(奇数题):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冲动型,反应敏捷、迅速,但往往考虑不周,错误较多。
0~4分(偶数题):说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听觉型,即你的听觉记忆占优势,听过的东西比看过的东西容易记住。
5~8分(偶数题):表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中间型,即介于听觉型与视觉型之间。9~13分(偶数题):表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视觉型,即你的视觉记忆较听觉记忆好,看过的东西比听过的东西更容易记住。
第三篇:人生的四种选择
耿彦波谈人生选择: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编者按: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长耿彦波一直是出于新闻焦点中的官员,太原市副市长任上,大同市市长任上及前不久由大同调往太原市任代市长,任上所做的工作和职务的每回变动,都引起广泛的关注。适逢在北京开人代会,他为本报作此长文。相对于做官,他更愿意谈谈做人:相对于政绩和工作规划,他更愿意谈谈一个出仕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的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读书
首先是读什么书。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多读书。诸葛亮《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需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非宁静不能成就远大的理想。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髓,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吴晗先生说:“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的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从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从下就开始背《三字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年轻时打下基本功,一生都忘不了。年纪老了,今天的记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该忘的忘不了,该记的记不住。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古人太伟大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从来就没有新问题。伏羲画卦大约是在七千年前,就创造了《易经》这门深奥的学问,这是打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易经》所阐述的基本问题,今天仍然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孔夫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如时光倒转,五十岁是读了《易经》,就可以少犯过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被称为“丧家犬”。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几个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的就是孔夫子。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传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孔夫子“读易老而忘忧,韦编为之三绝”,“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当时的竹简是由牛皮绳编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夫子翻《易经》翻得把牛皮绳断了很多次。老夫子呕心沥血的整理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始终站立在世界的高峰。所以说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人,是吃中国文化长大的。
经典就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贤外王”。“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所以要读圣贤之书,少读流行,当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网上看看,浏览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东西里。快餐文化有色素还有其他不好的东西,就像现在的小孩子,不该胖的胖起来了,就是因为饮食中有激素,这违背人生之道,违背自然之道。要沉下去多读些经典,比如《易经》、《论语》、《孟子》等。现在经典很好读,有好多的注解。比如《论语》可参照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下功夫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和经典的精神
力量,才能有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根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功,垫底的就是国学基础。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人格理想是什么,对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基本功要练好。
过去讲儒、道、佛三家,中国可以吧所有外来文化都同化为中国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作为发源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已经衰落了,真正的佛教文化现在中国,是中国化了的,是把儒家文化融合到佛教文化中使它进一步成长。儒道佛三家对人生都是有用的,所以叫“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所谓“以佛修心”是从名利和贪欲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快乐。“以道养身”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与四时合其序”,符合自然天道的变化,符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符合天道、地道、自然之道;“以儒治世”是用儒家经世致用之学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提倡以出世之心对待入世事业,以看淡名利的心情来对待入世事业。读经典要把经典当做一种终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经典的伴随将会是一个快乐的人生。
有人总结经典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忍受,读经典时不可能像读小说那样快乐轻松,半醒半睡都可以读,读经典时要头脑清醒,深刻思考,忍受寂寞和枯燥;第二是接受,由忍受到接受就进入了新的境界;最后是享受。明代王艮说“乐学”,“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不学不是乐,不乐不是学”。快乐是因为学习经典,学习是学习经典的快乐;不快乐就不叫学习,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穿越千年和古人对话是一大快乐。曾国藩讲,“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读经典要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工作预见性、原则性、系统性。同时还要读有关业务的,干一行爱一行,要爱岗敬业。干哪一行就要成为哪一行的专家,不当知识分子也要当知道分子,不能一问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读书修炼应向古人学习。曾国藩是一座高山,高山仰止。他终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炼,在道光二十年,也就是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课程表,其中有十二项内容,后来被称为曾国藩的读书“条规”。
第一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第二是静坐。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每天察思
第四篇:人生的四种选择
人生的四种选择
编者按: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代市长耿彦波一直是处于新闻焦点中的官员,太原市副市长任上,大同市市长任上,及前不久由大同调往太原市任代市长,任上所做的工作和职务的每回变动,都引起广泛的关注。适逢在北京参加人代会,他为本报作此长文。相对于做官,他更愿意谈谈做人;相对于政绩和工作规划,他更愿谈谈作为一个出仕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耿彦波
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读书
首先是读什么书。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多读书。诸葛亮《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非宁静不能成就远大的理想。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吴晗先生说“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南怀谨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从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从小就开始背《三字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年轻时打下基本功,一生都忘不了。年纪老了,今天的记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该忘的忘不了,该记的记不住。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古人太伟大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从来就没有新问题。伏羲画卦大约是在七千年前,就创造了《易经》这门深奥的学问,这是打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易经》所阐述的基本问题,今天仍然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孔夫子说,“假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假如时光倒转,五十岁时读了《易经》,就可以少犯过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被称为“丧家犬”。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多少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就是孔夫子。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传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孔夫子“读易老而忘忧,韦编为之三绝”,“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当时的竹简是由牛皮绳编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夫子翻《易经》翻的把牛皮绳断了很多次。老夫子呕心沥血地整理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始终站立在世界的高峰。所以说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人,是吃中国文化长大的。
经典就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圣外王”。“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所以要读圣贤之书,少读流行,当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网上看看,浏览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东西里。快餐文化有色素还有其他不好的东西,就像现在的小孩子不该胖的胖起来了,就是因为饮食中有激素,这违背人生之道,违背自然之道。要沉下去读些经典,比如《易经》、《论语》、《孟子》等。现在经典很好读,有好多的注解。比如读《论语》可参照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下功夫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和经典的精神力量,才能有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根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功,垫底的就是国学基础。把
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人格理想是什么,对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基本功要炼好。
过去讲儒、道、佛三家,中国可以把所有外来文化都同化为中国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作为发源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已经衰落了,真正的佛教文化现在中国,是中国化了的,是把儒家文化融合到佛教文化中使它进一步成长。儒道佛三家对人生都是有用的,所以叫“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所谓“以佛修心”是从名利和贪欲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快乐。“以道养生”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与四时合其序”,符合自然天道的变化,符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符合天道、地道、自然之道;“以儒治世”是用儒家经世致用之学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提倡以出世之心对待入世事业,以看淡名利的心情来对待入世的事业。读经典要把经典当作一种终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经典的伴随将会是一个快乐的人生。
有人总结读经典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忍受,读经典时不可能像读小说那样快乐轻松,半醒半睡都可以读,读经典时要头脑清醒,深刻思考,忍受寂寞和枯燥;第二是接受,由忍受到接受就进入了新的境界;最后是享受。明代王艮说“乐学”,“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不学不是乐,不乐不是学”。快乐是因为学习经典,学习是学习经典的快乐;不快乐就不叫学习,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穿越千年和古人对话是一大快乐。曾国藩讲,“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读经典要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原则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读有关业务的书,干一行爱一行,要爱岗敬业。干哪一行要成为那一行的专家,不当知识分子也要当知道分子,不能一问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读书修炼应向古人学习。曾国藩是一座高山,高山仰止。他终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炼,在道光二十年,也就是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课程表,其中有十二项内容,后来被称为曾国藩的读书“条规”。第一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第二是静坐。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每天察思自己过错。第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决不沾恋床。第四是读史。曾国藩是个农家子弟,当年他在外读书时借钱买了《史记》。他父亲给他的信中说买《史记》可以,借的钱父亲替他还,但是希望他每天要读,这样就不辜负父亲的一片心。曾国藩立志坚持,“每日圈点十页,如果中断就是不孝”,他把读书和孝联系了起来。第五是写日记。曾国藩一生写日记从不间断,日记是他人生修炼的百科全书。第六是日知其所无。就是要每天知道以前不知道的。第七是月无忘其所能。每月要检点自己学的东西是否有丢掉的,每月要作诗文数首。第八是谨言。就是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第九是养气。养浩然之气。第十是保身。就是节劳、节欲、节饮食。第十一是作字。每天早饭后写字半小时,一生没有间断。第十二是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曾国藩为镜,可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圣贤之道从修养始。
“走路”
其次是走什么路。天下的路有大道有小道,有人觉得大道太难走、太漫长,总想走小路走捷径,所以人生常常有机巧之心,投机取巧。要真正成就事业要走什么路呢?叫“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天道忌巧”。天道是厌恶投机取巧行为的。“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诚,应天下之至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天道忌巧”,投机取巧的路是不会长的。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走了捷径可能有效,但是有限制的,是行而不远的,人生一定要下笨拙的功夫。凡是成就事业都是这样,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长期劳心、劳力的结果。天上不会掉馅饼,人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相信什么策划,有一个主意就能上了天,能一夜暴富,世界上没有那样的捷径可走。人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什么叫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就叫路,要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孟子讲“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古人讲的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最高的人生哲理,我们要当老实人,一步一步向前走,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千万不要思巧,巧害人。孔夫子在《论语》中讲“巧言令色,鲜矣仁”,投机取巧、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很少有“仁”,一般都是小人。曾国藩写过一副对联,“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清明”。“做事要开张,做人要低调”。朱熹说过“圣贤之言千言万语教人从近处做起,古人于小学小事中得大学大事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就是叫人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情中明白大的道理,小中见大。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两脚踩在大地上,不能踩在云中,那样是会掉下来的,那不是我们踩的地方。“地势坤,厚德载物”,立足大地上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天道忌盈”。月盈则亏,十五月亮最圆,十六就开始亏。“日中则昃”,这是自然的现象,太阳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偏移。曾国藩最欣赏的状态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生的好季节,花开了马上就要凋谢。乾卦的上九说“亢龙有悔”,“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太高了就物极必反。《管子》说“斗满人概之,人满天概之”,斗满了人要把它刮平,人满了老天就不高兴。“天道亏盈而益谦”,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盈就是满,就像月盈则亏;“地道变盈而流谦”,地之本性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低凹的地方;“鬼神害盈而福谦”,鬼神的本性是损害盈满者而福荫谦下者。孔夫子讲“子不语怪力乱神”,“祭神如神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神是一种宗教情怀,是一种信仰,人生没有宗教信仰是很可怕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累善德的家族,就会有享不尽的福留给后世;如果不积累善德,那么后世必定遭殃。“人道恶盈而好谦”,人的本性是讨厌骄傲自满者而喜好谦虚谨慎者。《易经》里有六十四卦,其中有一个谦卦,谦卦是这样画的,上面是坤,下面是艮,坤为地,艮为山。山都比地高,但是要谦虚到把山放到地的下面,把自己放到最底处,这就是谦卦。在所有的卦像中,乾、坤二卦是《易经》的入门卦,每个卦有六个爻,在六十四个卦象中只有谦卦是六爻皆吉。汉代有人说谦卦“大可以保一国,小可以保一生”,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天道忌贰”。贰就是有二心,用心不专,不忠诚,无恒心。古人常讲,人无二志,心无二用。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常。学贵有恒,谋事贵专。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才能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志向,才能有至死不做“二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人生唯有常为第一美德”。孔夫子提倡“君子不二过”。人生是老实的学问,“忌巧、忌盈、忌贰”,这是人生的正道。
做人
第三是做什么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荀子把人分为三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用君子和小人两极分化的标准,简单进行人生分类。应该结合社会实践解读人生的选择。
一是要做有所作为的人,还是做碌碌无为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他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生在世就是要有所作为,为社会和别人留下点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索取。奉献使人充实,充实才有价值。
二是要做勤奋一世的人,还是做懒惰一生的人?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平庸的人是怎么炼成的?懒惰一生炼成的。“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趋功不敏,一处驰则百处懈也。”人生很多问题就是懒惰造成的。“骄与惰未有不败者,勤字用来医惰,慎字用来医骄”。沈阳故宫有一副联,“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前永泰和”。世上的事,知易行难,但勤奋就不难。行路难,知难不难。勤奋使人进步,懒惰使人落后。勤奋成就人生。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事业的,无一不是勤奋者。鲁迅先生说,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要想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必须舍弃别人不能舍弃的。
三是做消费人生的人,还是做创造人生的人?消费人生就是游戏人生、浪费生命,枉来人世走一遭。人生有三个过程,第一个是被人养,生下来都得让父母养;第二个是养别人,就是建功立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第三个是被人养,靠子女照顾。就是这么“三段论”,中间有这么一段,是有条件创造人生价值的。“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年幼后除老,中间所剩亦不多,还有一半睡着了”。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每个个体都是人类生物链中的一分子,谁也没有单独消费人生的权利。创造价值,泽被后代,是人的社会属
性和自然属性的本质规定。人生在世,就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创造价值,不能只消费。你消费、他消费,那么谁来创造呢?
四是做一个胸怀远大的人,还是做一个器小易盈的人?人生的胸怀非常重要。有大胸怀才有大境界,有大境界才有大事业。器小易盈,想的就是鼻尖底下的那些事,成就不了大事业。“大丈夫干事靠的是胸襟”。“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人的胸襟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眼望星空,脚踏实地,既要有理想,又要脚踏实地。眼望星空不是当空想家,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从天上落下来。
做事
第四是干什么事。人生有大事、小事,有全局的事,有局部的事,各种事情很多。不管大事、小事,做事都要有个标准,创造一流,还是甘居下流。创造一流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写道,怎么能创造一流?就是要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学先进就是找行业里最先进的,跟上人家学;傍大款就是找做得更好的人,跟人家去合作;走正道,不要走歪门邪道。这是个基本经验,通俗易懂,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怎么造就伟大,要跟伟大的人一起干事才能创造伟大。当年跟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打天下的人,与伟人一起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首先要坚定志向。梁启超评价曾国藩时说,一个中等之才怎么能创造千古伟业呢?古今之完人,圣贤的高度,又建立这么大的事功。历史上圣贤和事功是分离的。圣贤之道,孔夫子立言、立德,传播思想、文化、道德文章。曾国藩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把事功和立德、立言结合起来,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做到。曾国藩“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有澄清天下之志。一介书生,抱负天下,改名曾涤生,要洗涤人生,重新开始。当时清朝是个什么社会呢?他给皇帝上奏表时讲,说官场有两个问题,京官退缩,一味琐屑;外官敷衍、颟顸,颟顸即糊涂,是那么一种官场风气。所以他立志自拔于流俗,一生就是要超凡脱俗,一生不爱钱,他真正做到这一条了。做了那么大的官,经手了那么多的钱,却不爱钱。人生立志做大事,做大官有大官的事,小官有小官的事。做官有限制,事业无止境。做官职数是有限制的,有大官、有小官,但做事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延伸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同样的岗位可以作出不同规模的事业。大事小事都要有坚定的志向才能完成。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成败安之于数”,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第二是修养品格。品格最可贵、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责任心就是能力,能力是随时随地、大事小事责任意识的表现。责任心是长期培养出来的,深入灵魂里面的,是性格的组成部分。做一个负责的人,就是要耐冷、耐苦、耐劳、耐闲。耐冷就是受到冷落的时候能经得起,板凳要坐十年冷;耐苦就是吃苦,这是人生成功的一个要素,也是一个人品德组成的重要部分;耐劳要吃苦在前,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做官之道是什么呢?“先之、劳之,无倦”。身先士卒,辛苦在前,没有倦怠;耐闲就是耐得住寂寞,不要浮躁。
第三是提升能力。能力就是职业主义精神。职业主义的精髓是什么?职业主义就是专业主义,就是干什么事都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干一行就要成为某一行的专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心,做一个有心之人。“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不间断一点一点地学,“一天进步一点点,十天进步十点点,百天进步百点点,百点点、千点点就离成功不远点。”“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成于毫末”,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才能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第四是把握机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人生成功要有时有位,时就是时机,位就是地位。有时无位、无时有位都不行。历史上有个范蠡与文种的故事,当越王勾践想复国、打败吴王时,就是有时机,这时勾践需要人才。范蠡与文种是两个重要的谋士,范蠡随勾践出谋划策,文种主内治国,两人有时有位,都干得很好。当勾践打败吴王,这时范蠡看勾践这个人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乐,就赶紧辞职,与西施泛舟江湖做生意,后来做了陶朱公,就是我们现在拜的财神。这是个智者,非常了不起。走的时候跟文种说,咱们走吧,这里不宜久留。但文种还留恋职位,没有走。时间不长,文种感到不对劲,就赶紧辞职,但这时勾践的赐死书也到了,理由是“先生有七计对付吴王,用了三条计就打败了吴王,还剩下四条计,这四条计请你去地下为我的祖先服务去吧”。文种自刎而死,这就是一个悲剧。有时有位,就是人生的好机遇。现在是干事的时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是一个创造业绩、人才辈出的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千百万
人的参与,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才的接续。人才兴国,人才当家,这是希望所在。在这样一个时代,一定要把握好机遇,不辜负时代的期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五篇: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就是为自己而战,第二种境界是为他人而战,第三种境界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第四种境界是为全人类而战,第五种境界是为自然而战。应该还有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但是可以达到第五种境界的人地球上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因此再谈更高级的人生境界显然就没有什么意义。
人生来就是要战斗,为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生存而战斗,而人首先得为自己而战,自己能生存,然后才能让别人生存。因此人生的境界是一层一层往上的,人只有经过低一级的境界才能向高一级的境界前进。在生命过程中的大多数人都挣扎在人生的第一和第二种境界中,有一部分人到达了第三种境界,而只这一部分人中只有一小部分达到人生的第四种境界,达到这个境界已经很难了,只有象古代东方和西方的圣人才达到过这样的高度。像中国的孔子,将原本属于贵族的教育平民化了,他就是为了人类而战,在他那里,没有国界之分,没有贫穷贵贱之分,普天之下,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接受教育。再往下,为自然而战,也许现在的人们只会认为这样的人是疯子,但历史会证明这样的人是人类历史上,不,应该是自然史上最崇高的生物。
我引发了一个思考,就是学生究竟是应该在压力下学习还是在非压力下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最典型的在压力下学习的模式,结果是学生的知识根基比较扎实,功底与同样年龄的西方学生相比的确比较好,但是这样的好处也是有代价的。中国学生在被动灌输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而非压力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压力下学习,学习本来是一件苦差事,却变成了一件令人可以获得成功感,使身心愉悦的事情;而压力下学习,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变成了一件为了应付学习任务而疲惫的事情。两者的效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