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知识框架

时间:2019-05-14 18:4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知识框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知识框架》。

第一篇: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知识框架

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知识框架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汉字的成熟 :(1)甲骨文(2)“金文”

3.汉字的统一;(1)背景

(2)概况

小篆

后来(隶书)(3)意义

总结: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1.由繁到简。

2.汉字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书艺历程

1.魏晋南北朝:(1)阶段特征 2.隋唐:(1)阶段特征—

3.宋代:(1)阶段特征

4.明代:(1)阶段特征

(2)历史条件

(2)历史条件

2)历史条件

2)历史条件

3)代表人物和作品

(3)代表人物

(3)代表人物

(((

第二篇: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有 “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 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

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指导阅读《马和安》图:战国七雄的“马”、“安”字有七种写法。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混乱状况,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基于这样的原因,到秦统一时,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4、秦朝——小篆、隶书 阅读“书同文字”的内容。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据载,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时称罪徒为“隶”,所以便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

秦朝以后,文字继续发展,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形体。其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书法艺术

与其它文字不同,汉字不光具有使用价值,还极具美感,从而形成了东方独有的书法艺术。

1、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线条多变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②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1).秦汉——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这个时期秦小篆汉隶的特点(结合地图册中秦《泰山刻石》和汉《石门颂》思考):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承秦隶,但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由于秦时刚统一文字,所以当时文字比较重视实用性。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其发展情况怎样?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⑴⑵⑶ 隋唐⑷⑸⑹ ⑺⑻

宋代⑼⑽⑾ 明代⑿⒀⒁(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对社会危机反省的同时形成一个特立独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条件。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书圣”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地图册中插图),具有飘逸飞扬、虚玄灵动的特点。⑴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 ⑵王羲之 ⑶虚玄灵动(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教材插图《张旭草书》和颜真卿《多宝塔碑》:张旭的草书较为张扬个性、意绪狂放,怀素继承了张旭的草法,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则是遒劲森严、另创新意。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为什么唐代会有这种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时代风貌)当时的时代风貌: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⑷盛世气象 ⑸张旭、怀素 ⑹狂放不羁 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⑻注重规范法度(4).宋代——有意无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崇文风气浓厚,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这个时期的代表有“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地图册中苏轼、黄庭坚的书法作品)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 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⑼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⑽宋四家 ⑾有意无法(5).明代——个性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祝枝山、文徵明(教材插图)。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⑿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⒀祝枝山、文徵明 ⒁强调个性化

三、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可赏,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篆刻: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1、秦汉:标志性时期 秦汉篆刻的特点: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虽然秦汉篆刻可算后世篆刻艺术的“宗师”,但此时篆刻却还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直至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才和书法、绘画一样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门类。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在隶楷阶段,出现草书和行书。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其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书法艺术经历从秦汉到明清各个阶段的发展,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隋唐时期达到新的高峰,宋代的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秦汉时代是篆刻的标志性时期,但这时还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直至明中叶以后,篆刻才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篇: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人类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趋于成熟: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商周时期的金文

①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3.汉字统一:秦朝的“书同文”

(1)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俭省笔画、紊乱偏旁,以致异形杂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果断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2)具体做法:①以秦国的小篆作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②接着推广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3)意义: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

[问题探究1]什么叫书法?

(一)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原因: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发展历程

.秦汉——自发阶段:

①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多重实用;

②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问题探究2]如果说秦汉时期的书法美是自发的,那么,为什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能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1)原因: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2)典型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问题探究3]隋唐时期具备了哪些能够促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的条件?

(1)条件: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表现:

①草书——狂放不羁:张旭、怀素

②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4.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1)原因: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2)代表:“宋四家”——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5.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问题探究4]明代书法为什么会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原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2)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三、篆刻艺术

.定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他的创制以书法为前提,与书法并成为姊妹艺术。

2.秦汉时期——篆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时期,为以后印章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样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2)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3.篆刻艺术的发展

(1)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

(2)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汉字的演变趋势和主要字体

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概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和及原因。

时期

发展历程或特点

原因

秦汉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文字刚获得统一

魏晋南北朝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②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隋唐

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宋代

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②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明代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第四篇: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从书法作品中,感知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而探究书法艺术与时代变迁的关系;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 字由繁到简的总趋势;从书法艺术的创始兴衰中,也可以寻索出每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或者政治、经济、人文、风俗等等文化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汉字、书法、印章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学习,深刻认识伟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 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培养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以及提高艺术鉴 赏力和内心修为。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下发的导学案。并将疑难问题记录。

课中: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合作解疑部分来分组探究将研究结果填写在探究答案处。学生活动:

七体的不同特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对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形象直观的理解汉字的发展特征,认识文化源于生活,感受汉字的变迁特点。

让学生明确材料一中书法艺术属于谁的作品?其作品有何特点?通过材料二说明颜真卿和张旭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书法的特 《汉字与书法》课的主要内容是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对于汉字的演变,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素材将不同字体的纵向演变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习者动态掌握汉字的变迁形成整体的感知和认识。针对不同字体的基本特征,利用office2013版ppt的绘画工具制作动态漫画,创设氛围,营造环境,调动学生情绪,感悟汉字不同形体的特征

第五篇: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导与练

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导与练

江西王笑开

重点讲解

一、简述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及思想核心、影响。

1、兴起背景:

启蒙运动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思想的必然性。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其发展障碍。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

(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例如,当时的笛卡尔就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因此,一场适应于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

(3)、这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2、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影响: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是启蒙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他们倡导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民主政权形式,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原则,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得以认证和实践,并且在政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和议会改革,美国的《独立宣言》与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完善,法国的1875年宪法的诞生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都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精神。中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列表分析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难点分析

一、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方面的不同

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2、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

3、在批判形式上: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在思想特点上: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产生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②进程相同,都在兴起后迅速波及欧洲许多国家。③内容相同,都提出和传播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主张,带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④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开展的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⑤作用相同,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都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不同点:①条件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②对象不同,文艺复兴矛头直指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启蒙运动侧重于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平等。③思想不同,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性和人的尊严。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要求消灭王权和教权,构建理性王国。④方式不同,文艺复兴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接向封建制度和教权宣战。⑤影响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

础。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3.启示:①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程度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②人文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进步的要求。

易混知识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相同:都反封建专制统治,政治上主张兴民权。

不同:(1)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维新思想则促成了戊戌变法,并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2)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热点追踪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伏尔泰与中国》讲座

2011年3月10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伏尔泰与中国》的讲座。主讲人是中法文学历史研究资深学者沈大力先生。沈大力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他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国际公职人员和审校、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师,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教授。1985年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991年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1996年获“法国敬业金红十字勋章”,任法国《两世界》杂志编委。沈大力教授同时是一位多产的用中法文写作的作家和历史学家,著有“时代三部曲”《延安的孩子》、《夜空流星》、《梦湖情侣》以及多部长短篇小说、剧作及诗歌传记和译著。

沈大力教授的讲座吸引了六十多位爱好文学历史和哲学的人士,作家维尔纳,诗人勒维,拉法兰夫人都慕名前来。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处蒲通公参和部分使馆人员也到现场聆听。讲座从伏尔泰根据元曲《赵氏孤儿》写成的五幕悲剧《中国孤儿》并在巴黎公演展开,论述了让伏尔泰感动的中国古代的英雄精神、中国古人尊奉的“重承诺,轻生死”的人生信

条和中国传统伦理的精华。伏尔泰以中国经典悲剧《赵氏孤儿》来赞美中国人并让法国人了解中国人的善良品行和儒家道德,以此批评十四世纪法国文明的某些虚荣心,唤起法国人的道德仁爱和对邪恶的恐惧。沈教授旁征博引,典故轶事穿插在对两国文化历史和社会道德的评论之中,引起了听众们的极大兴趣,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在问答时间,听众争相提问,问题涉及儒学、佛教、道教、世界起源、巴黎公社等不同领域,沈教授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多年研究成果给予答复。

学法导航 1.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1)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是人文主义。(2)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组织。(3)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其核心是理性。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

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科技方面,英国掀起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政治方面,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同时期的中国涌现进步思想家。

4.注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主要抨击的是教会的权威,没有涉及君主专制。而启蒙运动抨击了君主专制。

5.贯穿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启蒙运动的优缺点。

小资料

卡拉冤狱事件

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非常黑暗的国度,天主教会的权力极大,天主教僧侣被列为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教会经常残酷压榨和迫害人民。1762年,法国的一所地方法院制造了一宗残忍的死刑冤案,死囚名叫卡拉。卡拉有个儿子是新教徒,因天主教会强迫他改信天主教而自杀了。天主教会马上向法院诬告卡拉,说他儿子因想改信天主教,被信仰新教的父亲杀死了。法院于是把卡拉全家逮捕,进行严刑拷打,将卡拉判处死刑。处死的这一天,刽子手们先用铁棒打断了卡拉的双臂、肋骨和双腿,然后把他挂在马车后面,在地上活活拖死,最后还点上一把火,把尸体烧成灰烬。

伏尔泰听说了这一残无人道的冤案后,这位67岁的老人愤怒异常、拍案而起!他四处奔波,亲自调查事件的真相。并把调查报告寄给了欧洲许多国家,全欧洲都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纷纷痛斥法国的这一地方法院,连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也过问了此案。3年后,冤案最终得以平反,卡拉的家属也得到了国家3万锂的赔偿,那些施行酷刑、制造冤案的警官、法官们,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

消息传来,70岁的伏尔泰老人为此流出了热泪,一半是为平民的悲惨!一半是为司法的黑暗!

同步训练

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面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彼特拉克一一以“人学”对抗“神学”B.康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学说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

4、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5、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

6、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B。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D。与封建势力妥协

7、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B。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D。给天主教会以摧毁性打击

8、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C.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D。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9、启蒙运动中,最早提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立国家的是()

A.霍布斯B。孟德斯鸠C。洛克D。卢梭

10、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启蒙运动相比,相同之处不包括()

A.初兴之时都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B。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D。在运动中其思想潮流发生了变化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路德选集》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12、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

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6分

(3)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3分

提示与答案

1、A2、B3、B4、B5、A6、C7、B8、B9、A10、D11、(1)普罗塔戈拉,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是古希腊人文精神觉醒的重要标志。

(2)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肯定和突出人的地位、价值和力量,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代表人物;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用人文主义宗教观否定教皇代表的宗教权威。

(4)伏尔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自由是天赋人权,不可侵犯和抛弃,并以法律保障,更重要的是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12、(1)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2)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学,倡导个性解放。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为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目的是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文化体系。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下载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知识框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知识框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