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整体性的训练★

时间:2019-05-14 18:0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整体性的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整体性的训练》。

第一篇:作文整体性的训练

作文整体性的训练

材料一:

掌声,让我温暖

我这个人比较内向,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自然会有些不愿意,我上小学的时候,几乎只和几个玩得很铁的朋友讲讲话,开开玩笑,别的同学不找我讲话,我也不会和他讲话,那时候,我真的很胆小。

可是,有一次,班级开了一个主题会,是关于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的主题,那时候,要点人上去回答现在地球的样子,未来又会怎么样,当时,因为要很多人,老师突然看到了我,便把一张纸条递给了我,要我在主题班会时回答问题。

天呐!我当时一直想把这项任务推别人,但是老师坚持给我。让我有一个锻炼的机会,我只好接受了。

每天晚上,我背呀背,不停地背,如果自己没背熟,那自己就会在台上丢脸,在开班会之前一天晚上,我终于背熟了。

第二天,开班会时,我的心怦怦地跳,让我忐忐不安,马上就要轮到我的,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我恨不得找个缝隙跑出去。

该轮到我了,我一上台,脸胀得通红,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不知该说什么,昨天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全部不见了。

台下的老师看见我这样,双手叭叭地拍起掌来,其它的同学,老师也鼓起掌来,我的那颗冰泠的心犹如进了一双温暖的大手里,于是我记起了昨天背的,并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现在再回忆起那件事,总感到自己那时是多么幼稚。材料二:

倾心一爱

爱能化解世上的一切仇恨,爱能消融世上一切坚冰。爱,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题记

爱是沙漠上的绿洲,能给跋涉在沙漠中的人奉献一泓润心田的甘泉;爱是漆黑的大海上的一盏明灯,给在大海上迷失航向的人一丝希望;爱是甘霖,给干旱的大地带来生机;爱是严冬的一盆火,给寒冷的人送去温暖。

倾心一爱能焕发出生命的巨大能量,写出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这是一个9岁美国小男孩的故事。一个叫雷格小男孩酷爱足球,但却患上了不治之症,死亡似乎无法避免。他在绝望之际,收到了队友们寄来的明信片,手述之后化疗期间,雷格说他有一个心愿,想要自己收到的明信片打破世界纪录,一个偶然的机会,媒体播放了这个勇敢的小男孩的故事,从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如雪片一般飞来,其中包括各国政要、足球明星,共二百多万张。

正是这二百多万张明信片,燃起了雷格的生命之火,人们对他的关爱,使他重新树起了强烈的战胜病魔的信心,后来,他终于康复。

还有一个更为悲怆的故事。

考古学家在被火山浆掩埋的庞贝古城,发现了一个似乎中空的岩石,便凿出一个孔,灌进石膏,待凝结取出来,竟呈出一尊母亲紧紧俯身在幼儿身上的石膏像!于是,那1900年前,降临灾难的庞贝古城便在人们眼前呈现;瞬间而至的滚滚熔岩,吞了来不及逃跑的人们,一位母亲眼看无路可走,便屈下身来,以自己的身子紧紧环着幼子的四肢,抗拒明知无法抗拒的灾难,于是,母子凝固了,凝因在火山岩浆之中。

这个倾心一爱的千年见证故事看了让人心酸落泪,但同时又让人备感欣慰,备感自豪。人类社会正是有这许许多多的倾心一爱,才适应了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繁荣发展。

材料三:

开头

1、中考满分作文《朋友,我要说声谢谢你》,它的开头是这样的:缘,让我与你相识在桂花烂漫的九月;梦,又让我与你分别在烈日吐炎的六月。朋友,在与你相处的四个春去秋来的日子里,友情让我加倍珍惜。是你让我惨淡的日子变得精彩,是你让我发现了生活的美丽,是你让我骄傲的心得以让谦虚驾驭。一切的一切,让我追寻与你共同走过的脚印。——题记

2、作文《美丽人生》的开头: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

3、有一篇题为《门》的优秀作文,是这样开头的: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果实推开了秋天的门,瑞雪推开了冬天的门,书籍推开了知识的门,智慧推开了理想的门,理想推开了成功的门。听,到处都是开门的声音„„

4、题为《关爱永远》,开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绽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在鸣唱,蟋蟀为它伴奏„„ 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爱的故事。结尾:

1、如江苏泰州中考作文话题为“只有一个”,有篇优秀作文《鲁迅先生,只有一个》,在正文之后,小作者还加了一段“后记” 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后记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通过比较尽显鲁迅及其作品的非凡价值,表现出面对社会冷落鲁迅的愤慨,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读鲁迅及其作品。而后记部分则换了一个角度,从鲁迅先生的视角,呼唤着我们与他交流,使文章更进一步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从而走近鲁迅。

2、有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简单与不简单》,在列举了种种“简单与不简单”的现象,分析了“简单与不简单”的辩证关系之后,文章结尾时,作者写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

朋友,你说呢?

3、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圣诞节前夕,妻子德拉和丈夫吉姆都想给对方买一件心爱的礼物,买什么礼物,文章一直设置了悬念,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直到文章的结尾,真相终于大白:原来,德拉卖掉了自己一头飘逸的秀发,为吉姆买了一根白金表链;而吉姆卖掉了自己的祖传的金表,替德拉买了一把发梳。

文章的过渡:

例1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长河落日扁〉 例

3、在河与沙的殊死搏斗中,夹在当中的是我们人 〈河与沙〉 例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的冬天〉

文章的议论

1、李清照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说过:“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生命在这儿又意味着什么呢?是奉献,是责任,是使命。(议论)

2、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话剧时,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她大姐担任这个角色。他大姐以前只负责管理服装道具,现在突然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燥和不满。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的表演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议论)

材料四:

一诺千金

为了一句无意中的承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竟然可以置自己的诸多利益不顾,一位刚出道的小记者为写一篇让上司和同行刮目相看的精彩报道,锁定比尔·盖茨为自己的采访目标。他在比尔·盖茨的秘书办苦等了半月之久,终于得到了比尔·盖茨的承偌,安排他在关系到比尔·盖茨事业前途的一个重大演讲之后采访。下午5点,是比尔·盖茨会见这位小记者的时间,但台下热烈的提问和极富远见的建议让比尔·盖茨忘记了一切,他的整个思绪都在沉浸演讲会上。5点40分,小记者终于忍无可忍,他让秘书转交给比尔·盖茨一张便条,上面写道:“还有什么比承诺更为重要?”比尔·盖茨看了,顿时羞愧万分,他甚至来不及向各位与会者进行解释,就匆匆地赶去接受那位小记者的采访,并且破例将原来约定的采访时间延长了30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的一名指挥官为了作战的需要,向当地的村民征收白色床单作雪地里掩护,并承诺用完之后会很快归还。但令人遗憾的是,战头结束后,床单不是散失就是破烂不堪,根本就没有办法归还村民了,而指挥官也在这个时候接到命令,不得不解甲归田。

回到家乡的指挥官时刻不忘村民的承诺,几年后,他将置办的家产全部进行了变卖,然后带着变卖家产所得的钱买来的一条又一条白色床单,千里迢迢来到他曾战斗过的村庄,将它们——送还给哪]那里的村民。他终于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尊重和爱戴。

第二篇:整体性教学观初探

整体性教学观初探

《现代诗歌散文》模块里的散文内容统计结果是:共5个单元,精读篇目5篇,略读篇目10篇,加上思考与探究5篇关于阅读与鉴赏散文的理论,总计有20篇文章。从时间上,我们必须在10周内完成,而在其中还包括要扣去月考、期末考试、讲评考卷的时间,由此满打满算大约是8周(32课时)。这样平均起来就是每个单元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我采取了整体性教学,我的策略是“勾承整合”模式。“勾承”,即勾通承接,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整合”,即整理合并,在省颁课程纲要的指导下,结合高考知识点的教学布局大胆调整取舍。在“勾承整合”过程中,注重“选”和“组”。所谓“选”,即选择与课文相关联的资源,注重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或增或删,或详或略,或调整次序,以优化教学构成。所谓“组”,就是对选择的内容从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必要的重组,以使学习内容得以优化。其主要教学策略有:(1)整合单元主题:确定鉴赏知识的重点,确定教学主题。(2)整合单元教学: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的某一专题进行拓展、补充,以重新组合。或就同类文本或反差较大的文本的共性进行比较阅读赏析,或选择相关篇目另行组成单元或专题进行阅读赏析。(3)单元能力迁移: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一、整合单元主题

1.把5个思考与探究的内容整合成为9节课,把“现代散文的形与神”和“现代散文的情与理”“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作为重点。后面的散文的虚与实、疏与密专题不讲(因为从高考来说,这样的理论体系暂不做要求)。前3节课采用讲解式教学法,同时利用必修内容的课文作为例子结合,力求讲深、讲透。后6节课让学生配合预习前三篇的精读篇目,达到让学生产生初步印象和基础的理论。把精读三篇讲授完,一切的授课重点围绕此展开。

2.把《汉家寨》《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合欢树》作为批注式教学法进行。时间为3(自己批注)+2(讲解讲评)=5课时。同时要把批注式教学的注意事项和知识用半节课介绍。批注的重点分别围绕形与神、情与理、小与大展开。

3.《森林中的绅士》《葡萄月令》因为课文难度较低,可以采用自学,利用2节课。自学的内容重点是学习描写。为什么这样处理呢?因为这两篇散文是带有记叙文的特征,描写比较多。而记叙文的描写能力可以通过模仿它们来提高。再借助2+2堂作文课+讲评课来提高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讲完再修改练习。其余的12节课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完成一些配套练习和课外拓展。通过相关的辅导和讲评,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加深学习和增加阅读课外散文的机会了。

二、整合单元教学

1.运用批注式阅读学习。因为批注式阅读方法是我国常见的带着阅读者个性见解的随手之笔。我们提倡的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就可以落实了。备课组依托本校的实际设置了校本练习《五缘湾畔》,提供了各种主题的名家散文鉴赏和高考散文试题。学生就可以分别获得批注能力训练和考试答题训练了。

2.运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散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仅仅在文字上的背诵,还要能够学以致用。我们通过精读篇目作为例子,带动了一些课外篇目的学习。可以探究它们有哪些异同点,有哪些可以形成写作规律的东西,有哪些值得我们的注意的新的知识点;我们也可以探究相同写作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作家的不同思想或者形式的文章。

3.运用问题教学法学习。课前学生上交预习本记录下本课的疑难点。当然,教师必须收集完问题,熟悉问题之后,教师整理归类课堂使用。从散文的“形”“神”内容的行文思路和散文表达技巧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和归类,然后公布出来,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

三、单元能力迁移

在内容上,可以考虑节约时间来阅读和积累。我让学生带来了《语文读本》,让他们摘抄能够引起兴趣的只言片语,能够形成人生哲理认识的好词好句,能够模仿的优美语段……学生的视野扩大了,语文的自觉学习意识增强了。

在学习方法上,运用这些创新形式:

1.多媒体教学运用。这里的多媒体指的是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的视频节目。如散文朗诵表演会,加上画面、音乐手段的散文作品,或中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散文的网站,这样就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到二中的贴吧上面,然后匿名让其他同学去参与讨论,进行点评,进行打分。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豪地与同学交流写作的心得,获得了创作的乐趣。

3.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开展朗读课堂。课堂中学生的投入与激情展示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4.请来学校一些文笔较好的其他语文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讲座。请他们谈谈创作的心得和体会,谈谈散文阅读的方法,谈谈散文创作的途径,可让学生自由提问自己写作的困惑,寻求解答。

编辑 韩 晓

第三篇:校本研修整体性总结

陈相学校校本研修总结

在明确我校是校本研修基地校后,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倡导“务真求实”的理念,营造和谐的研究氛围,以更新教研观念为前提,以创新教研制度为核心,以雄厚的教研力量为依托,走行动研究之路,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研机构的专业引领这三方面作用,并注重三者之间的功能整合,对校本教学研究赋予了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扎实地推进了区域性的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更新教研观念,构建校本教研支撑体系

(一)树立校本教研理念

今年4月份以来,我校在新课程的实践探索中,逐步认识到: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是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推动学校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制度保障。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在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坚持以学习求发展,以学习促创新,鼓励广大教师转变传统教研观念,树立新的教研理念。在全校倡导基于问题的学习,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了支持学习的氛围,鼓励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前提条件。

(二)加强专业支持机构

我校教务处立足长远,全力构建校本教研专业支撑体系,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校本教研专业支持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指导、支持教研制度的建设工作。

(三)提供教研资源支持

我校构建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作用,利用互联网络,分别建立三个QQ群,分别是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物理教研组,建立教师团队共享与合作的机制,为教师网络教研搭建了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进行网上教研研讨等。

三、搭建研究平台,开展校本教研互助活动

(一)组织学习共同体,养成研究习惯

我区的很多学校都以团队学习为纽带,共享学习与研究的资源,共同克服教学困难,共同创造了课改成就,从而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这些都说明学习和研究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制度和习惯,成为了教师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已被教师普遍认同,越来越多的校长和教师们深切地体会到学习和研究带给他们的充实与愉悦。

(二)组织物理、语文、数学学科校本研修展示活动

首先,教务处针对校本研修进行了解读; 明确了校本研修运行流程

(一)准备阶段

第一步:组建团队,明确分工。

1、组件研修小组。

2、设置研修小组组长,研修过程记录、课例承担、档案整理、影像资料管理等专项工作人员。

3、确定引领本专题研修的教研员。

第二步:寻找问题,确立研修主题。

1、收集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间进行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访谈、研讨等形式收集问题、分析数据,使主题更科学,校本研修更有针对性。

2、分析问题。结合学情,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

3、确立主题。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研究,讨论,分析、归纳问题,并确立主题,专题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第三步:理论学习,夯实研究基础。

1、明确学习任务。围绕研修主题,在专家指导下,教研组(备课组)指定通识学习的理论书目或文章,教师个人寻找、确定自主学习内容。

2、个体研习。教研组(备课组)的每个成员独立、主动地进行相关学习,掌握支持研究的理论知识,并积极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团队研习。在个体研习基础上,围绕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有计划地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内的学习交流与研讨,使教师对研修主题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第一次设计。

结合一个具体教学课例,教研组(备课组)形成集体教学设计。

1、确定课例。结合校本研修主题,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某节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节研讨课。

2、教学设计。以选定的研讨课为载体,在每位教师个体备课基础上,组织教研组(备课组)研讨,辅以专家的课题引领,进一步突出主题,深化理解;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过程与方法各有异同的集体教学设计。

3、档案积累。研讨过程设有专门的记录教师,负责归纳、整理,形成电子文档;研讨活动全程录像,作为过程性资料。

(二)实施阶段 第五步:第一次试讲。

1、主题做课。首先,组内每位教师按集体教学设计进行试讲,互相观课;其次,指定一名教师主讲,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组织,组内全体教师参加。学校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联合体组长也可以参加听课。

2、搜集材料。以预设的研究主题为目标,划分观课角度,细化观课任务,认真观课,观察解决问题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运用科学研究技术获得相关数据与素材,做好记录。

第六步:第二次设计。

通过第一次试讲,教研组(备课组)深入研讨,确立研究专题(一般情况下,专题是基于学校的校本研修主题而产生的子课题),围绕研究专题修改教学设计。

1、个人说课。主讲教师说课,谈做课体会、感受与困惑。

2、小组研修。参与研究与观察的教师逐一发言,结合自身做课实践,介绍与分析相关数据和素材,进行学理追踪,肯定问题得到解决之处,指出仍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意见或建议。成员之间讨论、辨识,提炼解决策略,提出存在的困惑。要围绕研修专题研讨,避免就课评课或脱离专题。依据观察量表、前测、后测等手段提供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3、确定专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选择明确的研究专题。

4、理论支持。通过专家引领、网络支撑、自主学习、同伴交流等途径,解答困惑,明晰学理,积淀研究专题所需理论,达成共识。

5、教学新设计。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确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落实改进意见,形成新的教学设计。

第七步:第二次试讲。

再实践、再研讨、再认识„„强调小组成员共同经历教学设计、做课实验、主题反思等一系列研修过程,使主题不断分解、细化、解决、生成,教师在亲历过程中变化、提升。

(三)总结阶段

第八步:集体反思、行为跟进、整体提升。

1、开展教师个人反思。参与活动的教师,要结合个人的实际,针对研修主题、研修专题,努力写出真实、生动、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并进一步形成课例研究报告,汇编校本研修案例集。

2、完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探索校本研修模式,形成若干典型模式。基于各校校本研修主题,结合苏家屯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校教学环境的校本研修模式,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典型模式。

3、进一步科学处理分析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要保留研修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与素材,通过统计、整理、分析,学会从数据与素材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有效方法。在研修过程中所有的数据、素材都由专职教师负责整理,分类汇总,为进一步地科学分析提供必要的保障。

4、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开展区域校本研修观摩、交流活动,实现区域互补、优势推广,促进校本研修区域均衡发展。

四、校本研修角色定义

(一)教学领导的责任与作用

1、校长的责任与作用

(1)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

(2)依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本校的校本研修制度。(3)围绕学校发展的阶段问题,明确研修方向,进行研修主题把关。(4)参与研修并提供支持,推进、拓展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

2、教学校长的责任与作用(1)教学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落实人。(2)协助校长起草并落实校本研修制度。(3)根据收集的问题与校长共同确立研修主题。(4)设计研修进度,明确角色分工。(5)落实校本研修制度的检查工作。(6)促进校本研修成果的推广。

3、教学主任的责任与作用

(1)协助教学校长制定校本研修制度。(2)协助教学校长确立研修主题。(3)协调教研组间的工作。

(二)组长的责任与作用

1、备课组长的责任与作用

(1)协助教研组长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教研组制度。(2)协助教研组长确立学科研修主题(或专题)。(3)带领本组教师按时参加活动。(4)督促本组教师及时完成作业。

2、教研组长的责任与作用

(1)教研组长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2)制定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3)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4)与备课组长共同确立学科研修主题(或专题)。(5)与备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教研组制度。(6)汇总研修过程,形成研修结果。

(三)教师的责任与作用

1、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

2、明确校本研修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明确小本研修的基本流程。

3、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学习、积极准备、勇于承担,主动参与到校本研修全过程。

4、实施阶段,教师要善于倾听、勤于反思,交流研讨中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5、总结阶段,教师要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深化研修所获,提升自身素养。

在本项课题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边实践,边思考,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敝帚自珍,很高兴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1、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特别需要教 师研究共同体的参与,这样会有助于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发挥。

2、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必须与建设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相配合,形成工作、学习、研究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不能局限于学校本身的狭小天地,对于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作用应给予足够重视,专业研究人员则应及时实现角色的转变。

4、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时刻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领先一步就会领先一个时代,所以我们应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教研的途径与方法。

五、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举行“苏家屯区级校本研修学科展示活动”

11月9日“苏家屯区级校本研修语文学科展示活动”在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如期举行。

检查、指导观摩本次展示活动的有教师学校的史艳霞书记、赵玉红校长、教研室初中部姚冬梅主任、培训部张红主任、语文教研员梁湘云老师以及其它学科教研员老师、第三学区各校的教务主任、第三学区的七年语文教师等。

陈相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展示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听刘莹老师的课例 “外貌描写训练——描写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是在教研组长关琨的带领下,全体语文教师对这节课进行诊断分析。

11月10日上午,陈相学校又相继举行了物理、数学学科的校本研修活动。数学教研员程静老师、物理教研员巫雪松老师亲自到陈相学校督导指导。

活动依然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听张来军老师、陶勇老师的课例,第二部分是在数学教研组长许俊山老师、物理教研组长陶勇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数学、物理教师对这节课进行诊断分析。

本次展示活动,陈相学校校长吴洪喜、教学副校长高逢卯高度重视。全体初中教师在初中部李振文主任亲自督导和带领下圆满完成本次活动,得到教师学校领导的高度认可!为第三学区各校之间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展示了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较强的研修意识、和较高的研修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推动了该校的校本修活动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也推动了苏家屯区校本研修活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第四篇: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不协调或不平衡。

2.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各要素应该协调发展。

教学建议

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材分析

陆地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这种组成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间产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表形成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教材一方面通过示意图“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的箭头表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并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印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教材以植被的变化引起环境变化以及碳元素的变化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等实例说明当陆地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通过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教材分析

从全球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地域分异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教材提出地域分异的概念,并从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现象入手,配以“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

第一,纬度地带性分异,教材配有两幅景观照片“热带雨林”和“苔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两个极端实例,说明不同自然带,其差异十分明显,并指出产生这一分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使赤道到两极的热量状况差别显著,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由于热量对水分条件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纬度地带性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分布是沿纬向延展,沿经向更替,并具有全球分异的规律。

第二,经度地带性分异,教材选择了“温带森林”和“温带荒漠”两种景观,说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分布是沿经向延展,沿纬向更替,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明显。

第三,垂直地带性分异,以“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说明由于海拔不同引起不同高度水热条件差异显著,从而出现垂直分异,其分布是沿同一水平方向延展,沿垂直方向更替,低纬度地区的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异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类似。这种垂直分异只有在一定高度的山体才会出现,而且纬度越低,分异越显著。

教材分析地域分异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地狱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材中没有出现“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这几个地理名词,而是以“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出现,并且对三种地带性分布规律没有做总结,教材这一处理方式是为了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材在最后也出现了非地带性概念,但没有列举实例,出现这一概念是为了说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如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例说明,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建议

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从图像或实例入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由此出发,分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关于,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示意图“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实例出发,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内陆各自然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形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或者以学校所在地为例,进行分析,学生会感到更熟悉,更亲切,更具有感性认识,分析实例后,教师应说明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也是整体性的表现。如果学校所在地与西北内陆地区环境差异较大,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地区比较,由于什么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陆地环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当陆地环境中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改变整个地理环境,最后应落实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性这一事实。

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教学方法建议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景观图片,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和“苔原”两幅景观图片,说明两个地区在植被上的差异,并由此分析产生植被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而说明产生两个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不均导致热量的差异,结合第二单元关于气候分布规律,说明自然带的概念和以热量为主导因素所形成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特征,具有全球性的分异。以此类推,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两幅景观图片,说明产生两个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分多少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经度地带性特征,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最为显著。分析“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说明垂直分异特征,在分析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例及海拔,并将二者对应分析引起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并提示学生垂直分异是否显著与山体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密切相关。最后教师应明确,除地带性分布较好的体现了地域分异外,非地带性的分布同样说明地域分异,教师可以列举实例,例如由于海陆分布因素使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由于地形起伏,使安第斯山南侧东西气候具有显著差异等,以此说明非地带性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②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③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多媒体素材库:图片,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 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根据所学的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各要素知识,请同学说明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阅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各地理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综合体?

(提问思考)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差异是什么?由于什么要素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

(板书)

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①阅读教材中图片“热带雨林”和“苔原”)通过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了解可知,两个地区的某个自然要素发生变化,整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就会有较大的差异,读图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两个地区植被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中的热量差异产生的。

(出示多面体素材库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复习气候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分布的主导因素,通过知识的迁移,了解自然带纬度分布具有全球规律,说明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②,阅读教材中图片“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以水分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在中纬度大陆由沿海到内陆最为显著。

(观察“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说明为什么在中纬度大陆这种差异最为显著。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③,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通过读图验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别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④和③,阅读教材中“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结合图例观察示意图,说明珠穆朗玛峰由山下到山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前面所提到的哪种变化相似?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分布在哪些地区的山脉这种变化较为显著?(板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南北球中高纬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什么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显著?

(板书)4.非地带性分布——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 【设计思想】

对本节教材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所在地自然环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并由此思考教材中的实例与学校所在地之间的环境差异。第二,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例如通过对气候知识的复习学习有关自然带的分布知识。第三,注意图象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阅读图象,提取、认定加工有效信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我们之前学习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分别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以及生物圈和土壤构成,那么这些圈层又有哪些元素所构成呢?这几个圈层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难道是彼此孤立的吗?

总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不考虑其他因素,一般情况下: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 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植被→土壤: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水文→地貌:形成流水侵蚀地貌。

提问: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通过哪些途径联系在一起而组成一个整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新课讲授: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探究一: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潮湿、空气中水汽含量最大,又会增加降水量。

(2)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击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是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等。

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由于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则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例如:赤道两侧,常年在信风驱动下,形成稳定的风海流。当然,水体运动也会影响或改变大气的运动。结合我们刚才讨论过的“厄尔尼诺”现象,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如何相互作用的。

除此之外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的传输与交换。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降低;当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相应升高。例如:当台风经过海面时,台风中心区域的气压很低,往往导致海面高出周围几十厘米甚至几米。讨论

讨论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能举出一些什么例子能够说明四大圈层间存在着能量交换? 说出下列实例是哪些圈层的间物质或能量运动:

1、风海流的形成。

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3、黄土高原的形成。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台风的形成。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8、反气旋控制下,海面降低。

承转语 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是紧密相连的,那么物质运动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三、地球圈层的物质运动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读图:图3-2-8“光合作用”示意图。

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过程中,植物从大气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表明,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存在明显的物质运动。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之间的物质运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从岩石圈表层的土壤中吸收某些矿质元素,从水圈中吸收水分。矿质元素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水从水圈迁移到生物圈。当植物残体腐烂分解后,其生成物又重新回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补充 阅读课本68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上的生物循环与碳循环。这部分内容简要的概括的地球上碳循环的基本流程,作为知识的扩充,同学们自己将这个知识点理解一下,并在看的同时将碳循环同水循环、氧循环等联系起来想一想,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特点?这些循环对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有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如水循环、碳循环、氧循环等,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们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四、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要素与整体的一致性——各大圈层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牵一发而动全身——厄尔尼诺

3、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青藏高原与亚洲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四大圈层之间的能量循环 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光合作用

下载作文整体性的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整体性的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讲义

    (一) 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地气水土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学习思维整体性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学习思维整体性研究 新课程改革成果已经卓见成效,高中地理教学更重视了学生学习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正如地理教学大纲所指出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反思云岗中学赵青芬 本节课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的分析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以2011年北京卷36题和40题(2)为高考实例来印证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原则,设计了具体的评价目标,评价方法有师评、生评,教学环节有合作探究、视频展示、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

    论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

    论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的理念和智慧。在教育对象上,孔子的“有教元类”的主张最早提出了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在教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1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

    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彭森 2013-2-18 7:06:41来源:2013-2-18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中共十八大为新一轮改革做了理论准备和总体部署,从中央到地方,改革的气氛愈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