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中国目标教学20年回顾与展望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上,1985年、1986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一个决定、一部法律应该说影响了我们当代中国的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86年9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来华讲学。正是基于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后,我国许多地方,如山东烟台、陕西西安、辽宁阜新等地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期实现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由此诞生了我们至今仍然在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教学。
20年来,目标教学在群众性教学改革中历久不衰,影响至今,可以说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参与这项改革的同志们永远回味的东西。1996年,经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瞿葆奎教授提议,我们成立了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这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为一项教育改革项目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为什么专家们如此关注这项研究?因为它得到了广大第一线教师们的欢迎。目标教学举办的许多活动都超过了1000人的规模,在1999年的南宁会议上更是有8300位代表参加会议,创造了当代教学改革的奇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教学给当代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目标教学给当时的教学留下了什么?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值得去总结什么?展望未来,它还将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前景?或者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改革路径?
一、目标教学:一个教学改革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1986年我国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大量的学生开始涌入初中学校,这个阶段恰恰又是整个教育基础非常薄弱的阶段。当大量的学生涌进学校后,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保证这些学生获得很好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即使山东省教育基础比较好的烟台市也出现了所谓“三六九”现象,即初中入学率为90%,合格率只有60%,辍学率达到30%。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这就是我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基础在哪里?当时,山东烟台在一些地方就开展了“分类指导”和“单元过关”的实验,从1982年起坚持探索了四、五年。所谓的“分类指导”就是要克服集体教学所产生的不适应学生差异的现状;“单元过关”就类似于现在人们所讲的单元形成性测试。但这些初步探索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指导,没有转变为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规范,所以它没有形成有效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到上海来讲学,他给我们带来四个理论:一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应该从清晰的可以实现、可以检测的目标开始,到教学目标的达到结束。二是掌握学习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进行反馈校正,实施个别化教学指导,进而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有效策略。三是形成性评价理论,促使我们整个的教学机制发生了变化。四是教学变量控制理论,即布卢姆研究提出了影响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叫做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教学的认知。他认为,这三个变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他还认为,影响教学变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有些是非常容易改变的。优化教学过程应该从那些可以改变的变量入手。至今我认为,认知前提、情感前提、教学的认知,还有课堂学习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些因素,应该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回过头来看看目标教学所走过的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借鉴实践阶段。在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前,华东师大的学者们翻译了他的很多著作,上海教研室左和金老师等在进行平面几何教学改革研究时就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但布卢姆的理论国内集中介绍并产生广泛影响,则是在布卢姆讲学之后。在他讲学之后,由于实践的需要,各地迅速学习他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有组织地借鉴他的理论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进行了目标科学化的尝试,然后把反馈校正的理论引用到课堂,这是我们第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阶段是创新发展阶段。伴随着目标教学理论的逐渐成熟,目标教学实践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发展。这个阶段我们经过了五六年的探索,短短几年之内召开了9次全国性的会议,出版了11部(套)著作,这些著作奠定了目标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是深化研究阶段。目标教学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初步探索之后,也可以说我们各个省、各个市在百家争鸣之后,我们采取了两个很重要的措施:一是1997年召开了全国目标教学十周年纪念会,瞿葆奎教授亲自到会给予指导,会议回顾和总结了目标教学十年的主要成就;二是在那个会议上我们决定,申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组织实施“九五”课题的研究。到2000年,我们完成了对目标教学集中攻关和深化研究。从此,对目标教学的许多问题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见解。
第四个阶段是寻求突破阶段。从2001年一2006年,目标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些同仁提出这样的问题:目标教学路在何方?在这个阶段,国家启动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许多地方认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价值主张和目标教学的一些研究和主张是有距离的。在这种背景下,有些地方放弃了目标教学研究,使目标教学研究进入了低谷期。
目标教学到底还有没有价值?目标教学应该怎样突破?这时,德州市教科所的王继海同志找到我,他们希望在德州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差的宁津县搞目标教学改革,我当然非常高兴,最终我们决定重新做当堂达标这个课题。2003年3月1日开题,三年之后,从中考这一个角度,教学质量从倒数到第一,倒数第二到全市第一。仅仅三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值得我们骄傲的,像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始终坚持了目标教学的基本理念,如当堂达标、当堂训练等,包括“堂堂清”、“节节清”都是建立在目标教学研究基础上的。再如,如今声誉日隆的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它的教学改革机制也是以明确目标、反馈校正、达标检测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二、目标教学的贡献:让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目标教学为什么受到教师的欢迎,为什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非常有效?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教学的理论贡献 目标教学是一个受到实践工作者欢迎的、有切实的教学改革效果的教学流派。这个流派不是我们自封的,是很多学者给我们作的定位。一个教学流派必然有它的科学思想和理论基础。现在归纳来看,目标教学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学习。①相信学生。②通过教学目标分类使教学回到起点。教学的起点在哪ha?教学的起点应该基于知识的科学的目标分类。所以,我们提出教学活动应该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达成这些目标结束。③教学评价。今天搞新课程改革的同志们都讲,要搞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强调的反馈校正的评价其实就是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主张:教学评价的功能就是改进、完善师生的教和学,就是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让老师更有效地教学,这样的评价不是发展性的吗?这样的评价观是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观。我们可以说,目标教学评价观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甄别和分等为功能的传统教学评价观,它使教学评价真正回到了促进学生发展,回到了以学生为本。④单元控制。单元教学在西方、在国内都不是我们所独创的,但是,当我们把它和目标控制、反馈校正、变量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控制单位,也就是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机制。
(二)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
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是什么?就是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概念应该是我们的特色,是中国特色,这样的理念、思想、表述方式是中国特色的。国际上讲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其实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这项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把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追求了。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实践的贡献在于尝试、探索、实践追求有质量的教育。雄辩的事实证明:目标教学促进了各实验县区、乡镇、学校、班级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全国各地的目标教学实验区中涌现出了一批由后进变先进的学校、乡镇、县区。正因为如此,目标教学才在我国迅速传播和推广开来。参与实验研究的各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平均分大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一至二个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20%左右,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促进了优秀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有了积极改善,教师越来越愿教,学生越来越愿学。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
任何教学改革是不是能够成功,判断的标准无非两条:一个是学生的发展,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目标教学对当代中国的教学改革到底有什么贡献?一句话,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以内容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我们的教学长期以来坚持以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到现在为止,老师们都知道教学的难点是什么?没有转化为有层次的目标的时候,这些难点和重点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这样以内容为导向控制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它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虽然重要,但是不能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期待学生发生行为变化比这种行为与什么内容相联系更为重要,内容就本身来说常常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内容中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作为难点和重点,作为教育改革、教学展开的载体和基础,必须转化为清晰的可以控制的目标才能够展开有效的教学过程。所以,我们认为,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是比较难以进行有效交流的。这样的教学,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是不清楚的。正是因为这样,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反过来说,目标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之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起点:从模糊到明确。教学目标在目标教学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必须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束。目标教学是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确立教学目标,并严格按照教学目标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来实施教学的。学生的达成水平、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是围绕既定目标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教学盲目、随意的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教学行为: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发展。由于目标教学期望通过以教学内容即知识为载体的教学实现学生的行为变化,教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学生的行为变化、发展。③教学过程:从随意到可控。目标教学将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不断地反馈矫正来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师的教学不断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不可控状态,实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④教学形式:从群体到个别。目标教学将反馈矫正程序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而且为在群体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标准化、同步化对教学质量的达成造成的消极影响。在目标教学中,最常用的个别化教学措施是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⑤教学效果:从不可测到可测。目标教学建立了以行为分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供了前提,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达成与否的不可测性。
三、目标教学现象反思:20年研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与教训
(一)目标教学是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典范
这个所谓“典范”的评价,是瞿葆奎教授给我们作出的。他说:“或许可以这样说,遍布全国许多省市的目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借鉴国外教育教学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入开展群众中的教学改革成功的典范。”
今天,我们可以反思,为什么称之为一个典范?大概有四条理由:一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从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不是盲目的: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紧密结合;三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效;四是对当代教学改革产生了它所应有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欣慰说,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二)目标教学的优势和局限
目标教学有它的特效,但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目标教学不能包冶百病,目标教学有所长必然有所短。目标教学的优势是高效率地实施双基教学,这是它的特效的地方。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目标教学是对中国双基教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为什么它有效?因为它找到了实施双基教学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比如,从学期到单元到课时的教学设计的一整套策略;比如,一个完整的单元的课型结构,从单元前置教学、新授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到补偿课教学等;比如,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之下怎样实现个别化,我们提出集体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等策略;比如,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目标定向、限制课堂讲授的时间、教授新知识的新环节、精讲点拨、反馈校正、当堂达标、反馈达标等,这些策略和方法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它是我们教师的创造,是中国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是本土化的、有特色的。目标教学的局限是如何解决高层次教学目标难题。与在双基教学方面实现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相比,在解决学生的智能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目标教学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双基”的达标和智能的发展、情感的发展规律是有差异的。达标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措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却没有把它作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当我们把目标教学的追求和定位定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老师们把自己的关注点大都放在传统的知识课堂教学领域时,就使得目标教学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情感发展方面具有了天然的局限性。
(三)目标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教学改革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为什么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取得这么明显的效果?这与目标教学找到了一条科学的群众性教学改革的路子不无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翟葆奎教授认为,我们的目标教学和青浦经验是两条道路,他说:或许这样说,青浦走的是一条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路子,这条路子和山东的目标教学是不同的,山东走的是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路子。专家们认为,这两条路子都是符合认识规律的,都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当时,中央教科所戴汝潜研究员说:其他地方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非是从这两条道路出发。
(四)教育科学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创新
教训来自于泰安的郊区。1987年开始做“当堂达标实验”之后,郊区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但后来由于好多原因郊区把这项改革放弃了。18年之后,泰安郊区不做的时候,德州的于津重新开展了“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实验”,又是三年,又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我们感到很欣慰。这说明,目标教学的效果是可以重复检验的,是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是,泰安郊区和宁津的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教育改革不能走黑瞎子掰棒子的道路,必须持之以恒。
四、重新发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和作用
面对走过20年改革风风雨雨的目标教学,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会,其目的不是陶醉于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之中,去找回些许自豪,而是要在当今汹涌澎湃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重新找到它应有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目标教学在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一)重新发现目标教学
2007年4月19至20日,教育部课程中心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质量监测分析会。到会的专家在分析学科试题科学性的时候,运用的工具是什么?——双向细目表。这是我们目标教学曾经探索和研究的东西。他们在谈到如何做到既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也要测评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时,认为应该研究如何测量那些具有外显行为水平的能力要求,等等。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亲切,我感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会重新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位置。
(二)坚持实践目标教学 我非常赞同常务副理事长敦教杰同志曾讲过的一番话。他说:对今天的教育,我们最缺乏的究竟是理念还是科学的超越?目标教学的实践让我感到都不是。我们最缺乏的,是实实在在的耐性和坚持,缺乏的是对细节的重视、关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让人遗憾的是,目标教学的理念和操作规范我们还没有做好、做细、做到位,甚至还没有怎么做就被许多人放弃了。对于这样一番话,我感受很深。所以,今天我要强调的是,要重新让目标教学回到实践。回到实践干什么?
第一,回到实践:运用目标分类理论改进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钟启泉等主编、朱慕菊主审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有这样几个基本观点:“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的;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研究目标教学的同志们应该知道这些东西10年前、20年前我们已经这样要求了。但是,很遗憾的是,走进今天的新课程的课堂,老师们的教学目标大多数都不是这样制订的。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所以,我主张回到实践,用目标分类的理论解决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问题。
第二,回到课堂:运用反馈校正和教学变量的理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变了,师生互动多了,教学活跃了,学生敢说话了,这是可喜的变化,但是同时有的专家在忧虑两个问题: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到底高不高。第二,是不是降低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目标教学有它的绝招。要用反馈矫正的原理控制课堂的无效劳动,要用变量控制理论优化教学过程。这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机制。
第三,回到常规:运用目标教学的全程管理的理论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目标教学提出过全过程的教学管理主张。从教学设计到每一个课型的达标过程,包括当堂达标、单元达标、学期达标,到每一个环节怎么控制,都有系统的操作体系。比如,我们对单元的教学强调了“四个环节”,抓好“四个跟踪”。四个环节是:单元备课、单元授课、单元复习、单元验收;四个跟踪是:跟踪讲评、跟踪补缺、跟踪分析、跟踪验收。这些东西过时了吗?没有。但是很遗憾,教师已经陌生了,已经不掌握了。现在叫校本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是不是校本研究?是校本研究。我们不要被新的概念所迷惑,从而改变了放弃了过去有效的东西。
(三)积极创新目标教学
怎样创新?创新是难的,突破自己尤其是难上加难。我们认为,在坚持中创新,就是在坚持实践目标教学中创新;在服务中创新,就是在运用目标教学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创新,这是目标教学创新应该走的必由之路。
1.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外部控制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自觉和主动。反馈校正这套东西是外部控制系统,怎样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我们要十分关注这个重大课题。目标教学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情感前提”这一教学变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2.从关注学生的双基到关注创新的素质。目标教学在双基教学方面非常有效,在能力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挑战,目标教学与创新教育是不矛盾的,我作为山东省分管基础教育的一个地方负责同志,我在同时主持一个课题——创新教育,同时我也是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为什么?要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两个层面又是内在统一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些高层专家也是影响中国教育决策的专家,对目标教学有些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他们认为能力、情感这些目标是难以在每堂课里具体化的。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观察能力要不要培养?要培养。与每堂课没关系吗?与活动没有关系吗?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需要小学阶段整体培养,但是,必须落实在每一堂课里面、每一个活动里面。怎样制定这样的目标?应该明确,要每堂课中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来培养观察能力。我们历来主张,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用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行为化的语言来描述,我们应该从这里找到它的统一。能力发展的目标、情感发展的目标固然是长期的,是累计的,是内化的,但是也必须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开始。所以,我相信,会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和突破点。
3.目标教学的创新应该从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我们认为,目标教学就其理论基础来讲是关注人的。有人讲,新课程改革很重大的理论贡献是关注学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目标教学在1993年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关注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当然这是布卢姆等教育家给我们提供的理论框架。但可以说,我们所提出的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和今天新课程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关注这些目标的实现?目标教学应该从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说到底,关注学生——“人”这个个体,包括他的幸福、他的发展。教育说到底它的功能是什么?一个是促进人的发展,第二个是为人的就业做准备,第三是为人的终生的生存、幸福生活打基础。如果教育不关注人,就难以实现这样的教育价值观。但是关注人很难,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为什么?应试教育的背景,考试升学的需要与它的关联度不高,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不能着急,但是我们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
我愿意与大家继续一道往前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中小学教学改革做一点贡献!
作者: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7期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上,1985年、1986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一个决定、一部法律应该说影响了我们当代中国的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86年9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来华讲学。正是基于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后,我国许多地方,如山东烟台、陕西西安、辽宁阜新等地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期实现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由此诞生了我们至今仍然在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教学。
20年来,目标教学在群众性教学改革中历久不衰,影响至今,可以说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参与这项改革的同志们永远回味的东西。1996年,经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瞿葆奎教授提议,我们成立了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这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为一项教育改革项目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为什么专家们如此关注这项研究?因为它得到了广大第一线教师们的欢迎。目标教学举办的许多活动都超过了1000人的规模,在1999年的南宁会议上更是有8300位代表参加会议,创造了当代教学改革的奇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教学给当代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目标教学给当时的教学留下了什么?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值得去总结什么?展望未来,它还将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前景?或者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改革路径?
一、目标教学:一个教学改革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1986年我国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大量的学生开始涌入初中学校,这个阶段恰恰又是整个教育基础非常薄弱的阶段。当大量的学生涌进学校后,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保证这些学生获得很好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即使山东省教育基础比较好的烟台市也出现了所谓“三六九”现象,即初中入学率为90%,合格率只有60%,辍学率达到30%。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这就是我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基础在哪里?当时,山东烟台在一些地方就开展了“分类指导”和“单元过关”的实验,从1982年起坚持探索了四、五年。所谓的“分类指导”就是要克服集体教学所产生的不适应学生差异的现状;“单元过关”就类似于现在人们所讲的单元形成性测试。但这些初步探索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指导,没有转变为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规范,所以它没有形成有效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到上海来讲学,他给我们带来四个理论:一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应该从清晰的可以实现、可以检测的目标开始,到教学目标的达到结束。二是掌握学习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进行反馈校正,实施个别化教学指导,进而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有效策略。三是形成性评价理论,促使我们整个的教学机制发生了变化。四是教学变量控制理论,即布卢姆研究提出了影响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叫做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教学的认知。他认为,这三个变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他还认为,影响教学变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有些是非常容易改变的。优化教学过程应该从那些可以改变的变量入手。至今我认为,认知前提、情感前提、教学的认知,还有课堂学习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些因素,应该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回过头来看看目标教学所走过的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借鉴实践阶段。在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前,华东师大的学者们翻译了他的很多著作,上海教研室左和金老师等在进行平面几何教学改革研究时就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但布卢姆的理论国内集中介绍并产生广泛影响,则是在布卢姆讲学之后。在他讲学之后,由于实践的需要,各地迅速学习他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有组织地借鉴他的理论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进行了目标科学化的尝试,然后把反馈校正的理论引用到课堂,这是我们第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阶段是创新发展阶段。伴随着目标教学理论的逐渐成熟,目标教学实践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发展。这个阶段我们经过了五六年的探索,短短几年之内召开了9次全国性的会议,出版了11部(套)著作,这些著作奠定了目标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三阶段是深化研究阶段。目标教学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初步探索之后,也可以说我们各个省、各个市在百家争鸣之后,我们采取了两个很重要的措施:一是1997年召开了全国目标教学十周年纪念会,瞿葆奎教授亲自到会给予指导,会议回顾和总结了目标教学十年的主要成就;二是在那个会议上我们决定,申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组织实施“九五”课题的研究。到2000年,我们完成了对目标教学集中攻关和深化研究。从此,对目标教学的许多问题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见解。
第四个阶段是寻求突破阶段。从2001年一2006年,目标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些同仁提出这样的问题:目标教学路在何方?在这个阶段,国家启动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许多地方认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价值主张和目标教学的一些研究和主张是有距离的。在这种背景下,有些地方放弃了目标教学研究,使目标教学研究进入了低谷期。
目标教学到底还有没有价值?目标教学应该怎样突破?这时,德州市教科所的王继海同志找到我,他们希望在德州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差的宁津县搞目标教学改革,我当然非常高兴,最终我们决定重新做当堂达标这个课题。2003年3月1日开题,三年之后,从中考这一个角度,教学质量从倒数到第一,倒数第二到全市第一。仅仅三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值得我们骄傲的,像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始终坚持了目标教学的基本理念,如当堂达标、当堂训练等,包括“堂堂清”、“节节清”都是建立在目标教学研究基础上的。再如,如今声誉日隆的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它的教学改革机制也是以明确目标、反馈校正、达标检测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二、目标教学的贡献:让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目标教学为什么受到教师的欢迎,为什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非常有效?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教学的理论贡献
目标教学是一个受到实践工作者欢迎的、有切实的教学改革效果的教学流派。这个流派不是我们自封的,是很多学者给我们作的定位。一个教学流派必然有它的科学思想和理论基础。现在归纳来看,目标教学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学习。①相信学生。②通过教学目标分类使教学回到起点。教学的起点在哪ha?教学的起点应该基于知识的科学的目标分类。所以,我们提出教学活动应该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达成这些目标结束。③教学评价。今天搞新课程改革的同志们都讲,要搞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强调的反馈校正的评价其实就是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主张:教学评价的功能就是改进、完善师生的教和学,就是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让老师更有效地教学,这样的评价不是发展性的吗?这样的评价观是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观。我们可以说,目标教学评价观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甄别和分等为功能的传统教学评价观,它使教学评价真正回到了促进学生发展,回到了以学生为本。④单元控制。单元教学在西方、在国内都不是我们所独创的,但是,当我们把它和目标控制、反馈校正、变量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控制单位,也就是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机制。
(二)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 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是什么?就是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概念应该是我们的特色,是中国特色,这样的理念、思想、表述方式是中国特色的。国际上讲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其实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这项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把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追求了。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实践的贡献在于尝试、探索、实践追求有质量的教育。雄辩的事实证明:目标教学促进了各实验县区、乡镇、学校、班级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全国各地的目标教学实验区中涌现出了一批由后进变先进的学校、乡镇、县区。正因为如此,目标教学才在我国迅速传播和推广开来。参与实验研究的各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平均分大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一至二个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20%左右,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促进了优秀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有了积极改善,教师越来越愿教,学生越来越愿学。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
任何教学改革是不是能够成功,判断的标准无非两条:一个是学生的发展,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目标教学对当代中国的教学改革到底有什么贡献?一句话,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以内容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我们的教学长期以来坚持以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到现在为止,老师们都知道教学的难点是什么?没有转化为有层次的目标的时候,这些难点和重点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这样以内容为导向控制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它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虽然重要,但是不能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期待学生发生行为变化比这种行为与什么内容相联系更为重要,内容就本身来说常常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内容中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作为难点和重点,作为教育改革、教学展开的载体和基础,必须转化为清晰的可以控制的目标才能够展开有效的教学过程。所以,我们认为,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是比较难以进行有效交流的。这样的教学,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是不清楚的。正是因为这样,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反过来说,目标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之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起点:从模糊到明确。教学目标在目标教学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必须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束。目标教学是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确立教学目标,并严格按照教学目标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来实施教学的。学生的达成水平、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是围绕既定目标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教学盲目、随意的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教学行为: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发展。由于目标教学期望通过以教学内容即知识为载体的教学实现学生的行为变化,教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学生的行为变化、发展。③教学过程:从随意到可控。目标教学将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不断地反馈矫正来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师的教学不断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不可控状态,实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④教学形式:从群体到个别。目标教学将反馈矫正程序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而且为在群体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标准化、同步化对教学质量的达成造成的消极影响。在目标教学中,最常用的个别化教学措施是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⑤教学效果:从不可测到可测。目标教学建立了以行为分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供了前提,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达成与否的不可测性。
三、目标教学现象反思:20年研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与教训
(一)目标教学是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典范
这个所谓“典范”的评价,是瞿葆奎教授给我们作出的。他说:“或许可以这样说,遍布全国许多省市的目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借鉴国外教育教学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入开展群众中的教学改革成功的典范。”
今天,我们可以反思,为什么称之为一个典范?大概有四条理由:一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从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不是盲目的: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紧密结合;三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效;四是对当代教学改革产生了它所应有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欣慰说,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二)目标教学的优势和局限
目标教学有它的特效,但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目标教学不能包冶百病,目标教学有所长必然有所短。目标教学的优势是高效率地实施双基教学,这是它的特效的地方。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目标教学是对中国双基教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为什么它有效?因为它找到了实施双基教学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比如,从学期到单元到课时的教学设计的一整套策略;比如,一个完整的单元的课型结构,从单元前置教学、新授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到补偿课教学等;比如,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之下怎样实现个别化,我们提出集体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等策略;比如,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目标定向、限制课堂讲授的时间、教授新知识的新环节、精讲点拨、反馈校正、当堂达标、反馈达标等,这些策略和方法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它是我们教师的创造,是中国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是本土化的、有特色的。
目标教学的局限是如何解决高层次教学目标难题。与在双基教学方面实现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相比,在解决学生的智能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目标教学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双基”的达标和智能的发展、情感的发展规律是有差异的。达标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措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却没有把它作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当我们把目标教学的追求和定位定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老师们把自己的关注点大都放在传统的知识课堂教学领域时,就使得目标教学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情感发展方面具有了天然的局限性。
(三)目标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教学改革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为什么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取得这么明显的效果?这与目标教学找到了一条科学的群众性教学改革的路子不无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翟葆奎教授认为,我们的目标教学和青浦经验是两条道路,他说:或许这样说,青浦走的是一条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路子,这条路子和山东的目标教学是不同的,山东走的是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路子。专家们认为,这两条路子都是符合认识规律的,都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当时,中央教科所戴汝潜研究员说:其他地方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非是从这两条道路出发。
(四)教育科学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创新
教训来自于泰安的郊区。1987年开始做“当堂达标实验”之后,郊区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但后来由于好多原因郊区把这项改革放弃了。18年之后,泰安郊区不做的时候,德州的于津重新开展了“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实验”,又是三年,又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我们感到很欣慰。这说明,目标教学的效果是可以重复检验的,是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是,泰安郊区和宁津的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教育改革不能走黑瞎子掰棒子的道路,必须持之以恒。
四、重新发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和作用
面对走过20年改革风风雨雨的目标教学,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会,其目的不是陶醉于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之中,去找回些许自豪,而是要在当今汹涌澎湃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重新找到它应有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目标教学在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一)重新发现目标教学
2007年4月19至20日,教育部课程中心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质量监测分析会。到会的专家在分析学科试题科学性的时候,运用的工具是什么?——双向细目表。这是我们目标教学曾经探索和研究的东西。他们在谈到如何做到既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也要测评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时,认为应该研究如何测量那些具有外显行为水平的能力要求,等等。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亲切,我感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会重新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位置。
(二)坚持实践目标教学
我非常赞同常务副理事长敦教杰同志曾讲过的一番话。他说:对今天的教育,我们最缺乏的究竟是理念还是科学的超越?目标教学的实践让我感到都不是。我们最缺乏的,是实实在在的耐性和坚持,缺乏的是对细节的重视、关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让人遗憾的是,目标教学的理念和操作规范我们还没有做好、做细、做到位,甚至还没有怎么做就被许多人放弃了。对于这样一番话,我感受很深。所以,今天我要强调的是,要重新让目标教学回到实践。回到实践干什么?
第一,回到实践:运用目标分类理论改进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钟启泉等主编、朱慕菊主审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有这样几个基本观点:“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的;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研究目标教学的同志们应该知道这些东西10年前、20年前我们已经这样要求了。但是,很遗憾的是,走进今天的新课程的课堂,老师们的教学目标大多数都不是这样制订的。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所以,我主张回到实践,用目标分类的理论解决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问题。第二,回到课堂:运用反馈校正和教学变量的理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变了,师生互动多了,教学活跃了,学生敢说话了,这是可喜的变化,但是同时有的专家在忧虑两个问题: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到底高不高。第二,是不是降低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目标教学有它的绝招。要用反馈矫正的原理控制课堂的无效劳动,要用变量控制理论优化教学过程。这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机制。
第三,回到常规:运用目标教学的全程管理的理论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目标教学提出过全过程的教学管理主张。从教学设计到每一个课型的达标过程,包括当堂达标、单元达标、学期达标,到每一个环节怎么控制,都有系统的操作体系。比如,我们对单元的教学强调了“四个环节”,抓好“四个跟踪”。四个环节是:单元备课、单元授课、单元复习、单元验收;四个跟踪是:跟踪讲评、跟踪补缺、跟踪分析、跟踪验收。这些东西过时了吗?没有。但是很遗憾,教师已经陌生了,已经不掌握了。现在叫校本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是不是校本研究?是校本研究。我们不要被新的概念所迷惑,从而改变了放弃了过去有效的东西。
(三)积极创新目标教学
怎样创新?创新是难的,突破自己尤其是难上加难。我们认为,在坚持中创新,就是在坚持实践目标教学中创新;在服务中创新,就是在运用目标教学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创新,这是目标教学创新应该走的必由之路。
1.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外部控制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自觉和主动。反馈校正这套东西是外部控制系统,怎样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我们要十分关注这个重大课题。目标教学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情感前提”这一教学变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2.从关注学生的双基到关注创新的素质。目标教学在双基教学方面非常有效,在能力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挑战,目标教学与创新教育是不矛盾的,我作为山东省分管基础教育的一个地方负责同志,我在同时主持一个课题——创新教育,同时我也是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为什么?要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两个层面又是内在统一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些高层专家也是影响中国教育决策的专家,对目标教学有些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他们认为能力、情感这些目标是难以在每堂课里具体化的。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观察能力要不要培养?要培养。与每堂课没关系吗?与活动没有关系吗?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需要小学阶段整体培养,但是,必须落实在每一堂课里面、每一个活动里面。怎样制定这样的目标?应该明确,要每堂课中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来培养观察能力。我们历来主张,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用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行为化的语言来描述,我们应该从这里找到它的统一。能力发展的目标、情感发展的目标固然是长期的,是累计的,是内化的,但是也必须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开始。所以,我相信,会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和突破点。
3.目标教学的创新应该从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我们认为,目标教学就其理论基础来讲是关注人的。有人讲,新课程改革很重大的理论贡献是关注学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目标教学在1993年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关注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当然这是布卢姆等教育家给我们提供的理论框架。但可以说,我们所提出的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和今天新课程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关注这些目标的实现?目标教学应该从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说到底,关注学生——“人”这个个体,包括他的幸福、他的发展。教育说到底它的功能是什么?一个是促进人的发展,第二个是为人的就业做准备,第三是为人的终生的生存、幸福生活打基础。如果教育不关注人,就难以实现这样的教育价值观。但是关注人很难,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为什么?应试教育的背景,考试升学的需要与它的关联度不高,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不能着急,但是我们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
我愿意与大家继续一道往前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中小学教学改革做一点贡献!
作者: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7期
第二篇: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沙龙活动
学习《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沙龙活动
安徽省委机关幼儿园
活动时间:2013年9月9日 活动地点:新楼一楼大厅 参加人员:大班年级组全体教师
张琳琳:《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末期,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在实施《指南》应把握的四个方面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在实施过程中各领域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大班年级组的全体教师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深刻的领会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已经成为当今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原则。我们在学习在《指南》中发现,《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将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那么今天我们大班年级组的老师就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育的实施途径这三方面以案例的方式来分享下自己在工作中是如何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下面先请大三班的王老师谈谈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组织孩子开展活动时,在目标的制定上面是怎样体现幼儿学习的整体性的。
王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特别提出了要注意的四个方面,其中第一项就是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由此可见关注孩子的整体性发展有多重要。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活动目标制定上先是将幼儿的知识、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另外,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同样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只有教学目标之间相互配合,才能产生整合的效应。
例如中班健康课《我们的鼻子》中,我的目标是①愿意与同伴一起,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鼻子的重性。②了解鼻子有呼吸和嗅觉两个主要功能,知道一些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③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从活动目标中可以看出:目标中有情感,有知识和技能;同时有健康、有艺术、有语言等领域的体现。可以说,活动目标的整合是“幼儿学习与发展整体性”实施途径的重要方式之一,反之,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靠活动目标来落实。
刘佳佳:王老师说的很好,我也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国庆到来之际,我们会生成一系列与祖国相关的课程。引导幼儿了解祖国妈妈,探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在以这一主题为背景的情况下,课程可以覆盖五大领域的各门课程。目标的制定也从大到小由简到细。总体来说无论哪节课都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来制定。如在歌唱活动《小戏迷》中,就是在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的前提下学习的这样一首改编的幼儿歌曲。目标1定为知识的了解,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曲调及特色。在这条目标制定前,我们在近一阶段请幼儿欣赏了许多京剧的名家桥段。有了对京剧的最直观的欣赏和了解才能更加有利于这节课的掌握。目标2定位技能的学习,按京剧板眼节拍的变化学唱歌曲。目标2更加量化了这次活动的学习结果。目标3是情感的体验,喜欢京剧表演,热爱中国名族艺术。目标3升华的这次活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目标制定的角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每一层、每个阶段及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从而最终实现总的大目标或长远宏观的目标。
张:王老师和刘老师给大家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自己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是如果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下面还有没有其他老师也想来说一说呢?
吕金莲: 针对《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并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曾设计过一节大班的社会活动《火灾自救我行动》,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丰富孩子的消防知识和自救意识,我设计了三点目标,第一;萌生保护生命的意识,懂得自救的重要性。第二;能积极参与关于火灾自救常识的讨论与交流;第三;了解几种火灾自救常用物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在这个活动中,我注重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活动涉及到的领域有健康、语言、社会;注重了资源的整合:孩子们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资料,请消防员叔叔来园示范讲解,在消防员叔叔的讲解、组织讨论、游戏中,幼儿的安全知识丰富了很多;注重了方法、形式和手段的整合:在活动中运动了录像、图片、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操作法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注重了材料的整合:提供了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让孩子并充分参与与演练。整个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在活动中可以充分的展现。吴海燕:是的,吕老师说的很对,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一味地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做法就是缺乏整体性理念的表现。长此以往,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几乎每节活动的目标都不是单一的某领域目标,而是渗透的、整合的。例如,美工活动《我喜欢的脸谱》的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自己喜欢的脸谱;
2、感受脸谱的艺术美,激发幼儿的创作力;
3、感受京剧文化的同时,对手工操作感兴趣。这三点目标既有美工技能方面的培养也包含了对脸谱的社会性认识,而不仅仅只是一节只注重技能技巧的美术活动。再如,中班诗歌《绿树叶》的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美和童趣,体验诗歌学习的快乐;
2、理解诗歌内容并能大胆地表述;虽然是一首诗歌教学,但是通过目标很明显就能看出,本活动的重点并不是片面的让幼儿学会诗歌,而是让幼儿感受、体验、理解、大胆表述,这样的目标便体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在中班健康活动《蛋宝宝》中,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目标有两条:“认识各种各样的禽蛋”和“能根据外部特征区分不同的禽蛋”,这两条目标都是认知方面的目标,显得比较单薄,可以增加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会自己剥蛋壳”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愿意蛋白蛋黄一起吃”。这样修改的目的并不在于刻板地追求“整合”和“面面俱到”,而在于体现教育者对同一活动的多方面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并使活动的内容得以拓展,活动本身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得以提升。
可见,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定位是否准确,表述是否规范,要求是否适宜,将直接关系到活动本身的有效性和幼儿发展的实效性。
张:听了以上几位老师的介绍,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目标有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们请大二班的金老师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制定教学内容时是如何体现幼儿学习的完整性。
金灵灵: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注重各领域目标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首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避免片面的把课程看成是分离的一门门学科。《指南》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意综合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没有很好的理解“整体性”,将各门课程进行清楚的划分,忽律了各领域之间是可以相互渗透的原理,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了片面的教学模式,单一的进行着一门学科的内容,并不懂得融会贯通。记得一次在中班上科学活动《好吃的水果》,本节活动重在让孩子们了解水果的生长环境,有的是生长在树上的,有的是长在藤架上的···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并让孩子们去摸、闻、看,一节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基本都掌握了这些水果的生长环境,这时同班的班主任问我:会请孩子们分享水果吗?我说:是的,准备请阿姨洗好后分享。班主任问我:吃水果前你要请孩子们做什么?可以将健康活动渗入其中。听后,我突然明白了。后来在教学总,同班的主班老师经常听我的课并在事后与我进行探讨,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并给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帮助我梳理上课的方式,使我在日后的教学中学会了“整体性’,将各学科融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更好的全面发展。
郝旋:对于金老师的看法我也很认同,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就是避免片面的把课程看成是分离的一门门学科。在活动中,老师就应尊重幼儿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遵循幼儿适应性原则。比如,在语言活动的故事讲述中,有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有的孩子还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的内容,所以在一节活动中我们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幼儿积极发现和创造,这也就是说在活动的设计上要给教师和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师幼共同建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再如,我在设计《小猪送果子》的时候整合了艺术、社会、健康、语言领域的内容,体现了多元化的的教学。在活动中始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不做慢吞吞的小猪学习、练习新的本领,经过演练成为正式的运送员,利用音效营造运送的积极气氛,引导“小猪们”勇敢的过独木桥、跳过雷区、穿越电网送果子,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发现大灰狼怎么办?”、“跑错路线怎么办?”等问题,让幼儿即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知道在活动中要有团队精神,教学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当最后完成任务的时候,把幼儿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他们一起呐喊:“我们胜利了!”他们互相拥抱,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
张:通过金老师和郝老师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老师们在教学活动内容上的安排和真是非常的全面细致。真可谓:用心良苦啊,那么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们发展的完整性,在生活活动中又是怎么做的呢?哪位老师愿意来说说呢?
陶雯:上班这么多年,从一开始觉得生活活动的不重要,到现在觉得生活活动与幼儿园各个环节的联系很重要。晨间锻炼、用餐、就寝、自我服务能力等都是与生活直接关联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能忽略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反之,会影响幼儿的学习能力。班里的朵朵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家人很注意培养她。学钢琴,跳舞等。可对于朵朵的生活方面的培养就觉得无所谓。吃饭最慢,穿不好衣服,不会收拾自己的用具。在班里小朋友都叫她小妹妹,因为她总需要帮助。朵朵一度很难过,因为她很想当大姐姐。她父母像我反应朵朵学习的兴趣下降,老说自己学不会。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生活能力也很重要。慢慢的,小妹妹变成了大姐姐。她家人也觉得朵朵自信多了,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好。一个班里的孩子能力的体现不单单是画画如何,背儿歌如何,而是孩子们的综合体现。包括生活和学习。作为老师不能顾此失彼,要相互联系,相互应用。培养出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
张:谢谢陶雯老师的发言。那么在课程实施的方法途径上我们老师是怎么做的呢?谁先来说一说?
徐可:中班有一节关于“小青蛙”的主题活动,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首先收集一些关于青蛙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让幼儿观察并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青蛙的由来、青蛙的变化过程、青蛙的叫声、青蛙吃什么、青蛙怎么跳,使幼儿形成一个关于青蛙的相对完整的整体概念。其次,通过让幼儿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动作以及青蛙叫声的音乐节奏训练,喜欢听音乐做游戏并懂得青蛙是保护庄家的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再次我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用自己的创意去表现青蛙的各种形态,萌发幼儿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最后还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对青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从对青蛙成长过程的科学探索—到青蛙跳、叫声的音乐节奏训练—到绘画出青蛙的各种形态—到游戏中对青蛙更深入地了解—还有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让幼儿通过视、听、操作,激发他们保护青蛙的情感。我还利用美的渲染,让幼儿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创造和表现美的动作、美的节奏和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体会美的情感、美的行为。我们要尽可能多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让每个幼儿都得以发展。
张:朱玉老师上一届也是大班毕业班级,请你也谈谈吧:
朱玉:大班的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职业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像是医生、护士这些常会出现在孩子们身边的白衣天使们,让孩子们觉得及神圣又有些害怕。老师单纯的教授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于是,我们请来了安徽医专的老师和学生们,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在活动中,护士姐姐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有趣的动画片,激发孩子们对一些日常卫生的小常识充满好奇。接着便开始教授孩子们正确的保健方法,并编成了有趣的儿歌,让幼儿的记忆更深刻。最后护士姐姐们端着医疗用品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了解这些用品并不可怕,而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些白衣天使,并通过直观深刻的活动,逐渐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张:除了徐老师和朱老师所说的,其他老师有没有在课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上还有自己的心得来分享呢?
刘彤:我们应该以幼儿自身的生活为源泉,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为学习对象,通过科学的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动,将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的实现整体性。我认为,首先应制定一个活动目标,如何将不同的课程内容在同一个活动中体现出来,使其能够充分反映活动内容从而充分贯彻整体性的真实含义;其次,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歌曲内容等等,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最后,应当在活动结束后对其内容作一个具体分析与总结,善于发现活动中的不足,并将多方面内容在同一活动中体现出的疏漏或不足及时修护,以有助于我们下次更好的开展类似活动。例如我曾在一堂“蚂蚁家族”的生成活动课中,融合了不同学科领域内容。先是从语言活动入手,让幼儿从蚂蚁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等方面进行言语上的口头阐述,从而提升并强化他们围绕一件事物的表述能力;其次,我还增添了音乐活动《蚂蚁向前走》,让幼儿在演唱歌曲时,透过歌词、图谱、形象且丰富的肢体语言能更深层次的了解蚂蚁;最后,数学活动《蚂蚁分类》和美术活动《美丽的蚂蚁》的融入,可使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先进行点数的活动,再根据颜色、大小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排序;并让幼儿尝试用手指拓印蚂蚁身体,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与四肢,再涂上漂亮的颜色,让整节生成活动《蚂蚁家族》有机且紧凑的融合了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从而实现了在教师的课程实施中,学习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多门学科的衔接配合,最终达成且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发展。
王静:我在开展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时,我先以创设情境,幼儿亲身体验为主,我没有孤立的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亲身体验,感知,理解,操作,从而使这节课让幼儿全方位的感受了单、双数,真正理解了单、双数的含义,并且,让幼儿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了实际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了生活和数学是密不可分的。紧接着,我让幼儿以自己感知五官中的单、双数,还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将1~10种不同动物结伴找伙伴,从而让孩子自己发现,感知单、双数的不同。在这时,我以引导的方式告诉孩子单、双数的定义。最后,再以开展游戏“抱双,躲单”的环节上巩固幼儿所学知识的结果,从而使幼儿获得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张:感谢各位老师能就《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完整性,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上结合自己的工作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心得,每个老师的发言都凝聚了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你们的发言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非常的宝贵,对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都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我们将会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让我们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
---西泉建福九年制学校“聚焦课堂”工作总结
本学年, 我校围绕“聚焦课堂教学”实施主题, 本着“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原则,聚焦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将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为有效积累工作经验,打造优质均衡的教学课堂,现将这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介绍
立足偏远山区的实际,结合师源生源不稳定的校情,我校先制定方案、转变教师的观念,然后根据校情、学情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经过实践,反复修改,摸索出了“三步曲”的教学模式。随之制定了《西泉建福学校学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细则》, 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常规考评细则。重新修订了《西泉建福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的总体安排部署下,按照教研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活动。
二、活动过程及成效
1、积淀教师专业背景,让教师走向理性发展
我校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学生为主,自主高效”,为了让这些教学理念深深植根在每位教师心中,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我校有如下举措:
(1)、领导牵头, 更新理念,提升素质
为帮助全体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提高教学能力,学校为全体教师订购教育教学报刊杂志、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等。教师从书刊中吸取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学校组织教师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学期末开展一次读书交流论坛或读书交流演讲活动。结合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是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是学生为主、自主高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
(2)、“走出去 请进来”,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市教研室组织的活动尽可能地让相关教师全部参加,走出去参与教学研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请市教研室的部分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并解决教师难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并在“送教下乡,回城跟教”活动中,邀请青年路小学优秀教师到我校指导,并派遣教师到青年路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学习。每年还参加两次“三晋之春”和“三晋之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让教师们在倾听、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能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让课堂更加自主、高效。
(3)、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成长,专业提升
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就学校课改方案、学校课改模式、自主学习工程、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进行了专题培训。
(4)、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内化和规范操作课型模式,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5)、教研活动保障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教研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包括课改培训及问题解决,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同课题研讨、质量分析,小课题研究等,具体内容依据教研组长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确定。同时借助市教育局的各项活动,我校开展了“以研促教、以赛促研”的赛讲活动,通过精心筛选、反复锤炼,我校教师李晓静在参加市局第二届“千人教学大赛”中取得了决赛权。
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或让教师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技巧;或互相切磋教学方法;或互相交流工作中的困惑……教师们坐在一块,畅所欲言,交流中每个教师都会有点滴进步。
2、打造个性高效课堂,让教学走向智慧发展
我校这学期在上一学年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学情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结合实践,反复修改、摸索出了三步曲的教学模式。即:设置情境,布置任务→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这三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因材施教,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进行伸缩,可以突出某些环节,也可以打破模式,进行整合,拓展创新,形成我们教师自己的风格。学校依据总模式,建立了各学科、各课型的分模式,并在课堂教学加以实施。
在模式的引领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是第二步曲,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学生为本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为了让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这学期我校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赛课活动,所有教师全部参加,一条龙排队,从而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在观课基础上,评课活动则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教学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三步曲”模式,为继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原则,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两个习惯培养,让学生走向自主发展(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搞了第四个年头了,今年初,我校整合各项艺体活动,推出《西泉建福学校校园文化艺术季实施方案》,以“教师成功、学生成功”为总体思路,让全体教师、广大学生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愉悦。各项展示利用升旗活动或六一节或元旦进行专门表彰。每一学期为一季,把有关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等以及有关教师的基本技能活动,全部纳入“校园文化艺术季”。
(2)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我校特色建设理念,基本完成学校既定的《养成教育读本》、《表里山河—山西文化》、《诚信赢天下—晋商文化》、《乌金地带—煤炭文化》四册校本课程编写工作,加上我校去年荣获“山西省优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等奖”的《我从这里来》,我校学校层面校本课程自成体系,能够与国家课程有机结合,形成比较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12月份,我们按照打造“成功课堂”“成功课程”总体思路,组织专人,大力开展学习,经过会诊和反思,重新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站在全新的理念上,力求突破“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瓶颈,全力助推我校课程改革工作。
(3)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主发展
小课题研究对推动课改向前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上一轮小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一轮我们采取学校总体规划,教研组为单位,就学科中教师存在的困惑确立主题,进行研究。我校于2013年11月15日申报了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我校研究的子课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并于12月20日正式挂牌。我校从预习习惯、课堂上自主思考的习惯、自主复习的习惯等方面入手,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于2014年4月25日—28日,我校康昌明校长带领5名“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组教师赴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参加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总课题组举办的“2014全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论坛暨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全国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交流教学思想,共商课改大计,展示真实的自我。在这次论坛中暨说课比赛中,我校张红莲、付涛涛、韩红彦三名教师分别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小课题的研究,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学生依据特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4、固化学校管理文化,让学校走向特色发展
为把我校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为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推向深入,根据我校的实际,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作为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严格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且优先考虑评优树先。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实施评价制度改革。对教师的评价要突出课改工作;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求教师注意积累和保存过程性评价记录和相应材料,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纳入教师考核。每周召开一次课堂教学改革调度分析会,及时通报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的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多多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注重反思,不断提升
1、在课堂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制度还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2、有些教师的观念难以及时转变。他们认为不讲(学生能自主掌握的知识)或少讲就不放心,而不能从学生的学情,教师自身的备课等方面去思考,穿新鞋,走老路。今后将对这部分教师加强培训、约束,使他们较快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3、课改初期,教师在这种模式中没有做到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实践。
4、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不完整,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管理依据不足,要尽快探讨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利于全体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5、有些教师写不好教学反思。教师不能很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不能做到在反思中创新,在研究中成长,在总结中提高。
我校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把握各门学科教材的准确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并关注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出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
四、今后工作设想
1、我校将提出“做智慧教师”的要求,计划采取五项举措,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举办教学论坛,形成智慧共识;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开展名师工程,打造专家型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舞台,促进教师脱颖而出。
2、我校将提出“建智慧课堂”的要求,在以生为本、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一种亢奋的探究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品尝到课堂生活的愉悦,越来越多地邂逅了没有预约的精彩,越来越多地感受了学生闪烁的灵气与勃发 的生机。
3、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上将增加《习惯养成读本》。该读本从生活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层面,分年级进行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推进。
第四篇:《关注人的发展》的读后感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首要目标。笔者认为:
(一)关注人的发展是数学课程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前,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或片面化地理解了数学自身的学科课程而相对忽视了数学学习中人的发展。当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已成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关注认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根本思想。基于此,数学课程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它不但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认知上,也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三)关注人的发展的几项具体实施措施
1、关于“发展性目标”的设立
2、关于“问题情景——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课程模式
3、关于课程学习评价的新认识
以上摘自《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读了这篇教学理论,我不禁想起我县实验高中大门题写的校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以人为本”。不能单纯地理解教学就是教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牺牲学生的创造性,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挑战者。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共同研究者。
第五篇: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近两年来,我校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为目标,引领全体教师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通过丰富的教科研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总结反思了这几年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高效课堂奠基。
(一)在读书中成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广阔的教学视野和灵动的教学智慧依赖于广泛大量的阅读。因此,学校每学期为教师们购买一本教育教学类书籍,举行全校范围内的教师读书活动,通过“读教育专著,记读书札记,写读书心得”,帮助教师积淀专业底蕴,提高修养,从而实现以阅读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在交流中学习。这学期我校完善了读书活动,开学后召开了“品名家著作,悟教育人生,做幸福教师”的读书交流会,教师代表畅谈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反思,大家在学习与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仅获得知识、在经验和智慧上也得到提升。
(三)在培训中提升。咱们学校非常重视对老师的各种培训,近两年来先后派40多人次到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学习培训,返校后,均要完成“两个一”,即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与其他教师分享优质教育教研资源,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
二、建构教师成长机制,促进高效课堂整体推进 1.规范教研,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力度。
实行“包学科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同组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包学科领导,深入参加承包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基本功大赛等各项教研活动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教科室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全员育人136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2.搭建平台,提供教师专业成长舞台。积极开展丰富的教科研活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理念转变;开展“走出去”活动,促进教师接受多元思想;开展课标研读活动,促进教师把握课程价值能力的提高;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课”“示范课”“研究课”)讲课比赛,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规范与创新;开展基本功比赛活动,促进教师基本功水平的提高;开展教科研论坛活动,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3、听“推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校委会成员、包学科领导、教研组长参加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议,反馈及时。每节课听完都要和授课教师单独交谈,激励各科教师立足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做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常态课质量
(建议:对于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采用追踪听课的方法解剖他们的课堂,提出课堂重构的建议,通过连续数次的听课(一个内容在不同的班讲;不同的内容在一个班讲)找准课堂中的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将问题课变成合格课,合格课变成优质课,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
3.设立星级教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将全体教师划分为四个星级,并将每个星级教师的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统一印刷成册,下发至每位教师手中,明确每位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平时教科室将每位教师参加各种活动情况及获奖情况及时记录入每位教师的星级教师成长档案,学年末学校评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优秀星级教师。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4.完善“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行带教促研。开学初学校为每位年轻教师找一位师傅,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明确规定师傅、徒弟的职责,师傅在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协议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全方位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业务材料展示交流会,及时了解青年教师工作动态及心声,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反思:通过四周对师徒的活动情况来看,老师们基本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手写详案情况明显有进步,但听课情况还需老师们多注意,一定要落实好规定。)
5.课题带动,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实现科科有课题。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的难点、热点、困惑点、精彩点确定研究课题,大力提倡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强化“我的问题我面对”意识,倡导教师“为教学而研究”、“为自己而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达到人人有课题,年年有课题,(我校有一项国家级课题,10项省级课题,2项县级课题)加快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步伐。
6.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体验教师职业幸福。
为我们在确保各项教科研工作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活动开展及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且纳入考核,并与评优、选模、晋职称挂钩。
三、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反思
1、引导教师自觉学习,产生学习的内驱力。部分老师没有学习的愿望,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确,一线教师很难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大块的时间去静下心来研读一本教育专著,特别是女教师,在学校忙的站不住脚,回到家老的、孩子都需咱照顾,这咱都能理解,但是咱又不能不学习,特别是现在新课改时刻,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奠基,不仅仅是自己不进步的事儿,反而会托学校的后腿,成为学校前进的绊脚石。所以咱仍然该坚持在主观上努力去涉猎教育教学理论,及时掌握教育前沿信息及高效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建议:让网络教研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缩短教师的成长期。(1)有针对性的学习。为提高效率,教师可对自己课堂教学上的困惑点、盲点直接通过网在网上进行学习。
(2)教师可以进入名校,像山大附中、山师附中等等一些名校的网站或浏览名师的教研博客,进行学习。
(3)目前,咱校只做到了“走出去”还没“请进来”。希望学校每学期都能请一位教育专家进校,在新的教学理念方面给全体教师一个系统的培训(特别是本学期),毕竟每年派出去的是少数教师,已经有很多教师很多年没有接受这方面的培训了,毕竟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位教师。
2、充分发挥今目标平台的作用。虽然咱学校有今目标这个平台,但是利用率不高,现在无非是利用今目标下个通知或传送文件,利用今目标教研和教学交流的几乎没有,前段时间也与郭校长、张泉主任探讨过,争取把今目标平台充分利用起来,让今目标也成为教研活动的阵地。
3、让评课活动务实高效。学校要以新课改要求和新教研理念为比照,在听评课活动中,务求实效。特别是让评课活动务实高效。评课的重要性每位教师都非常清楚。但由于有的教师对“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做学习”理念认识不足,自身教学积累不够,对课改中教学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有效把握,造成不愿意评课、不敢评课、评课评不到点子上等现象。为此,各教研组应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结合咱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好好研究本学科应如何评课,提高教师评课的水平和能力,让评课真正发挥他的作用。此外,咱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评课氛围,打消老师们的顾虑,确保教师在评课中的主体地位,使参与评课的教师能畅所欲言,互动交流。
4、让反思活动成为专业发展中的一种习惯。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可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们每周上交的反思疲于应付,甚至出现互相粘贴的情况.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对教师来说这都是财富。一堂课下来,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再来指导实践,通过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就可以提升教学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显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所以我想对老师们说:好的教师总是不断地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得失,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课后反思还贵在坚持,贵在及时,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不仅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更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及建议,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