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

时间:2019-05-14 18:0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

第一篇: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

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

一、1954年确定最早的6所重点大学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1959年指定16所重点大学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三、1959年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

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四、1960年确定64所重点大学(16+4+44)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

1.文理(苏式综合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

2.工科: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3.专门性大学: 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水电学院(与武汉大学合并)、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北京农机化学院(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 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五、1963年增加3所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

六、1963年又增加1所重点大学

南京农学院

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七、1978年确定88所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院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重点综合大学(17所)

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湘潭大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重点理工院校(53所)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为中南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工学院 北京钢铁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与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大学合并组建成新重庆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前身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成立北京工商大学,咸阳部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现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东北大学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华东理工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东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江苏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已于2001年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学院合并为现在的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的相关学科并入吉林大学的相关学院,原校址现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并入北京工业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湖南大学

重点农业院校(9所)

中国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重点医药院校(6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重点林业院校(1所)北京林业大学

重点财经院校(1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重点艺术院校(1所)中央音乐学院

重点体育院校(1所)北京体育大学

重点民族院校(1所)中央民族大学

重点外语院校(2所)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点政法院校(2所)国际关系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点师范院校(2所)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粗体为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学校。后附其所并入的大学。改名的院校,在括号里以注明。)

八、国务院侨办直属的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

九、1990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十、1999年特别改组成立的重点大学(1所)

1999年9月,经国务院特别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注:全国重点大学中有13所,湘潭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由于地理和自身发展水平受限等原因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计划,仅存重点大学之名。

全国重点大学的精品—985工程院校

这些大学全部为中央直属大学,全部具有若干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研究生院,其中34所学校具有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权。

北京市(8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上海市(4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黑龙江(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省(1所):吉林大学

辽宁省(2所):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山东省(2所):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省(2所):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省(3所):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省(2所):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市(1所):重庆大学

陕西省(3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工程”。

39所“985工程”大学分布在18个省,其中大部分属于副部级大学,不属于副部级的大学有6所:东北大学 湖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 海洋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副大军区级,对应地方行政级别介于正部级与副部级之间。

全国重点大学的主体—211工程院校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 南昌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郑州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云南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

陕西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新疆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青海青海大学

宁夏宁夏大学

西藏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国防科技大学(长沙)

注:“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所左右,中央政府并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这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开始简称为“211计划”,后来确定为“211工程”。原来的全国重点大学中湘潭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13所院校由于地理和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计划,仅存重点大学之名。而原先不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暨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一共37所院校由于发展迅速,实力上乘而被列入“211”工程计划,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211”工程实施以来,计划经济时代下侧重于重点之名的“全国重点大学”的提法逐渐淡化;逐渐被面向21世纪,市场经济环境下,侧重于重点建设的“211”工程所代替。在国际高等教育界,“211”工程大学也被公认为中国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大学;是新世纪,中国高水平大学的代名词。

第二篇:中国哪些高校真正属于重点大学

中国哪些高校真正属于重点大学

中国哪些高校真正属于重点大学

一、中国现有的31所副部级高校名单

北京: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中南大学

安徽:中国科技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相关知识

31所副部级学校又分为三类:2000年前老的副部级学校14所,2000年增加7所,2003年12月新增10所。

进入“985工程”的学校34所,也分三类:第一类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所;第二类是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学校,实际就是常说的“9+2”;还有23所属第三类。“985工程”投入了很多钱,大部分经费都投入到“9+2”里去了。

“211工程”高校95所,分两类:一类是中央部委的67所,一类地方高校进入“211工程”的28所。“211工程”的一期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67所部委院校,28所地方高校一部分拿到少量补助经费,一部分没有拿到,像我们郑州大学,就没有拿到中央财政的经费。“211工程”的二期建设,中央财政经费主要还是投向67所部委高校,对地方高校,根据是否有重点学科及重点学科的数量,给了一些补助性的经费,我校拿到了2700万。

按照学校隶属关系,高校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委院校,共111所;一类是地方院校,共1442所。

按照三级学位授予权,又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只能授予学士学位的普通本科院校。

按学校的定位又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尽管没有明确的界线,但普遍认为,研究型大学大概就是30余所;教学研究型的有70余所,其他的是教学型。

按办学体制,分部委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民办学校,据说这四类学校教育部以后要规范成国立大学、省立大学、社区大学和民办大学四个等级。

一、54年全国性重点大学

1954年10月,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59年颁布的全国重点高校(16所)

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三、1959年增加的4所全国重点高校:

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4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

四、“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五、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33所)(不含刚试办转正的研究生院学校)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全国22所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同意中山大学等十所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全国增加十所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六、首批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14所)

1992年,中央指定1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第三篇:2015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2015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学校名称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南开大学 四川大学

总得分

办学资源

教学水平1 9 4 3 5 12 2 21 10 11 8 13 19 16 14

科学研究 1 4 2 3 6 5 9 7 10 8 13 14 12 11 15

学校声誉 2 1 6 8 5 11 3 4 7 14 12 22 16 27 24

省市 北京 北京 浙江 上海 湖北 上海 江苏 湖北 吉林 广东 山东 天津 四川 安徽 陕西 黑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18

江18 19 20 21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79.36 78.99 78.79 78.65 78.6324 27 20 1428 6 22 1820 23 17 199 25 23 36

湖南 江苏 北京 上海 北京2 3 3 4

理工 理工 文法 理工 师范8 1 9 1

理工

序 1 2 1 1 1 2 1 2 1 1 1 1 1 1 1

类型 综合 理工 综合 理工 综合 综合 综合 理工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理工 理工

序 1 1 2 2 3 4 5 3 6 7 8 9 10 4 5

100.00 2 94.64 94.53 92.48 90.48 89.26 89.03 85.91 85.44 85.08 83.71 82.12 82.074 8 3 6 7 13 9 11 18 5 16 23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0.93 西安交通大学

80.79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厦门大学

78.3922 25 34 30 36 35 29 15 49 38 31 42 10 44 51 50 33 54 58 43 5727 33 20 29 44 23 73 26 30 25 31 62 35 42 52 43 55 51 54 34 3226 22 28 31 25 39 24 48 29 37 42 30 77 40 43 33 44 32 36 74 5320 43 19 33 40 26 32 67 50 28 41 39 54 46 18 76 52 84 30 15 61

福建 北京 辽宁 上海 广东 甘肃 陕西 湖南 重庆 北京 江苏 北京 四川 吉林 湖北 河南 北京 辽宁 四川 江苏 北京 山东5 1 4 2 1 2 2 1 6 3 7 2 2 3 1 8 2 3 4 9 2

综合 理工 理工 师范 理工 综合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师范 农林 理工 师范 农林 综合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 理工11 12 2 13 12 14 15 16 17 3 1 18 4 2 13 19 20 21 22 23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6.11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郑州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75.43 75.23 73.28 73.19 72.33 72.30 71.97 71.85 71.80 71.05 70.10 69.01 68.99 68.99 68.98 68.60 68.45 68.26 68.01 67.53

65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67.17 66.58 66.43

47 12 71 69 59 52 48 40 61 55 45 93 64 88 76 41 63 67 123

48 68 60 40 63 50 39 38 74 77 58 91 46 67 59 56 53 72 76

47 57 45 56 64 73 51 52 61 34 62 46 54 72 68 50 38

38 85 44 49 68 51 75 62 29 34 83 63 73 80 74 66 58 94 101

湖北 湖北 江苏 陕西 北京 湖北 北京 北京 江苏 上海 江苏 江苏 江苏 云南 上海 山东 陕西 北京 浙江 河南 黑龙5 5 3 10 6 11 12 6 5 7 8 9 1 6 3 4 13 2 2

理工 师范 农林 理工 文法 理工 理工 民族 综合 理工 理工 综合 理工 综合 综合 理工 综合 理工 理工 综合5 3 26 2 27 28 1 15 29 30 16 31 17 18 32 19 33 34 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6.28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苏州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66.24 66.12 65.97 65.62 65.61 65.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5.05 江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上海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西北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河南大学

65.03 64.76 64.63 64.41 64.36 64.06 63.69 63.65 63.01

哈尔滨工程大学 62.71 80 115 41 59

江理工 35

燕山大学 62.21 70 93 49 100 河北 1 理工 36

83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昌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河海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61.93 61.81 61.23 61.13 60.40 60.15

37 66 85 81 95 53 74 68 116 108 105 73 107

82 99 47 97 101 102 108 79 103 65 69 37 104 66

69 63 58 81 86 79 85 76 100 83 87

47 82 64 48 90 107 45 60 87 53 118 115 57 81

上海 上海 江西 北京 江苏 湖南 陕西 陕西 广东 北京 北京 天津 福建 河北 湖南 黑龙8 1 15 10 3 5 6 3 16 17 3 2 2 4

理工 财经 综合 文法 理工 师范 农林 师范 综合 医药 理工 医药 综合 综合 综合37 2 21 3 38 6 4 7 22 1 39 2 23 24 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0.03 陕西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福州大学 河北大学 湘潭大学

59.80 59.47 58.88 58.84 58.65 58.52 58.49 58.43

黑龙江大学 58.23 60 71 97 91

江综合 26

90

华南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广西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海南大学

58.22 58.16 58.15 58.14 58.05 58.00

92 99

70 83 107 121 92

92 99 66 65 84

102 86 95 72

广东 安徽 浙江 广西 北京 海南2 3 1 18 1

师范 理工 综合 综合 农林 综合40 27 28 5 29

内蒙

内蒙古大学

57.76

10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7.11 华南农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山西大学 长安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56.69 56.61 56.54 56.38 56.31 56.24 55.64

78 62 86 75 72 101 103 112 115 119 122 96 77 91 110

75 87 85 105 100 86 61 122 41 109 84 89 110 114 112

103 93 90 95 98 106 78 121 80 105 102 101 88 82

71 97 121 110 98 78 96 89 56 123 37 111 79 116 124

北京 广东 北京 山西 陕西 四川 北京 山西 湖北 新疆 安徽 辽宁 北京 河北 贵州 甘肃 黑龙

东北林业大学

54.74

125

120

111

中国药科大学 延边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54.27 53.88 53.26

26

106

126

35 109

江苏 吉林 上海 黑龙

112

东北农业大学

53.17

115

113

农林

9

医药 综合 文法36 6

农林

20 1 7 4 21 2 7 1 3 3 22 3 1 2

财经 农林 理工 综合 理工 财经 文法 理工 财经 综合 综合 综合 文法 理工 综合 师范6 41 31 42 4 4 43 5 32 33 34 5 44 35 9

综合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5.60 新疆大学 安徽大学 辽宁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55.28 55.18 55.10 55.05 55.03 55.01 54.82

122

西南政法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石河子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53.12 51.88 51.81 51.76

102 98 111 104 121 113 114 90

49 95 116 113 111 118 119 126 130

113 107 114 118 112 111 108 117

88 125 104 128 126 112 119 129 122

重庆 北京 新疆 四川 江苏 辽宁 北京 辽宁 辽宁 青海 黑龙23 2 5 12 4 24 5 6 1

文法 艺术 综合 农林 理工 理工 体育 农林 理工 综合1 37 9 45 46 1 10 47 3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9.43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49.42 49.32 49.2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8.88 青海大学

48.13

东北石油大学 47.83 100 124 124 99

江理工 48

131

陕西科技大学 宁夏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西藏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46.95 46.64 45.65 43.35 41.27 40.96 40.81 39.52

117 130 126 129 128 127 131

117 120 123 131 129 125 127

122 128 127 131 130 129

117 92 127 131 42 106 120

陕西 宁夏 北京 江西 北京 西藏 山西 北京1 25 2 26 1 3 27

理工 综合 艺术 农林 艺术 综合 农林 文法

39 2 11 3 40 12 8

第四篇:中国重点大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重点大学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到现在,仍然走在国家发展前列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名校。好汉不提当年勇。曾经的中国,一所烂师范都是好大学,因为她代表了铁饭碗。历史上的大学,哪个大学都辉煌过。云南师范大学还是西南联大的后裔,但没有谁认为云南师范大学是名牌。看了下面的资料,还是为大学排名而喷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难道专家几十年的评定,还不如你一个人叫嚣? 一、六所重点大学: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十六所重点大学: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三、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

四.六十四所重点大学(16+4+44):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

1、文理(苏式综合大学):

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理科)、兰州大学、2、工科:

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3、专门性大学:

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同济大学、武汉水电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农机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

五、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

六、1963年10月24日,教育部通知增加1所重点大学:

南京农学院

*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七、1978年全国88所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院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因太多,在此不予列举。

八、“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九、首批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22所高校首批试办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

十.1986年第二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10所: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10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因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分别合并到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目前实际只有31所研究生院(1+22+10-2=31)。

十一、2000年第三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2000年6月教育部又批准了北方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石油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2002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河大学2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后来又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

至此全国总共有56所(31+22+2+1=56)研究生院。

十二、2004年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

十三、首批拥有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的高校(32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十四、31所副部长级大学(14+7+11-1=31)

(一)1992年中央指定: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1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

(二)、2000年增加7所: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三)、2003年12月再新增11所 :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以上三十一所高校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截止到2009年1月全国只有31所高校是副部级,从行政级别可以看出学校的行政地位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加上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技大学共计32所。同时,以上32所高校也都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综合这两项指标,以上32所高校为中国目前最顶尖的高校,也是国家最重视的32所高校

十五、211工程大学

1995年12月,第一批入选“211工程”的大学共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 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1996年12月,首批增加12所。总数变为27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1997年12月,第二批(67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新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2005年,第三批(13所):

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第四批(1所):

陕西师范大学

第五批(5所):

宁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十六、985工程大学

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若干所”正式列入其,明确指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及部委所签订的合同,根据合同书对各学校的定位及资金资助情况(三年内拨款经费总量),按照共建合同签约时间,分列如下: 1.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最先两所)北京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清华大学 18亿(教育部拨款)2.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第三所)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6日(第四所)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1999年7月27日(第五、六所)西安交通大学 9亿(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1999年9月11日(第七所)浙江大学 14亿(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1999年11月8日(第八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1999年11月14日(第九所)

北京理工大学 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0年9月23日(第十所)北京师范大学 12亿(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2002年8月24日(国家重视教育,定位其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未签约、经费未公布)(培养了大批国家领导人)

3.目标定位:“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依据中央资助经费情况分列如下: 1)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以上(不含3亿)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1年9月23日

西北工业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2002年1月22日 武汉大学 8亿(4亿+4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学 7.2亿(4亿+3.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9月29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两校共1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2000年12月25日 吉林大学 7亿(4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2月22日 2)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的大学: 中山大学12亿(3亿+9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10月26日 山东大学 8亿(3亿+5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2月26日 东南大学 6亿(3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2月12日 华中科技大学6亿(3亿+3亿)

(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2001年2月13日 厦门大学 6亿

(3亿 +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2001年2月22日 同济大学 6亿(3亿+3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2002年6月26日 重庆大学 5.4亿(3亿+2.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兰州大学 4.5亿

(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12月9日 3)

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 中南大学 4亿(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学 4亿(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2月27日 大连理工大学4亿(2亿+2亿)

(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2001年8月8日 华南理工大学4亿(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10月26日

东北大学 4亿(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2002年1月23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3.6亿(2亿+1.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2001年9月29日 中国海洋大学3亿

(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2001年2月27日

985工程二期名单(考虑到农业,民族等问题,二期名单加了5所)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第五篇:中国大学学费变迁

中国大学学费变迁

中国大学学费变迁免学宿费 30年代国立大学的收费

在30年代大学收费情况是:北大清华一律是每年二十银元,一律免收学宿费。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国家全包 1950-1985年间的学费

这个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干,对于家庭差的学生来说,每月还可以享受到十七到二十三元不等的助学金。一般来说,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只要能够考上大学,不会给家庭增加任何负担。并且一旦毕业,还可以有旱涝保收的工资。重生

1977年12月10日高考恢复

1977年12月10日恢复的高考,考试办法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定向 1983年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计划外

1985年中共中央指出可以计划外招生

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只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收取学费。中国大学学费变迁免学宿费

30年代国立大学的收费

在30年代大学收费情况是:北大清华一律是每年二十银元,一律免收学宿费。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国家全包 1950-1985年间的学费

这个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干,对于家庭差的学生来说,每月还可以享受到十七到二十三元不等的助学金。一般来说,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只要能够考上大学,不会给家庭增加任何负担。并且一旦毕业,还可以有旱涝保收的工资。重生

1977年12月10日高考恢复

1977年12月10日恢复的高考,考试办法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定向 1983年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计划外

1985年中共中央指出可以计划外招生

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只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收取学费。

国大学学费变迁开始收费 1989高等教育实行收费

直到1989年,国家才对高等教育进行收费,当时的收费也只是象征性的只收200元,但总算迈出了高等教育收费的关键性一步。试点 1993年收费并轨试点

我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南大学开始收费并轨试点。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多次讨论和试验后,规定标准分数制度由省级常模量表分数、等值量表分数和等级量表分数组成。教改

199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高校“缴费的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和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因地、因校(或专业)确定”。并轨招生

1996—2000年并轨招生推进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各地高校收费标准猛涨,普遍提高15%左右,有的地区提高20%,学费超过4000元。成本监审

2005年6月发改委出台教育成本规定

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对高校的教育成本作了明确规定。

下载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重点大学变迁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

    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回首往事,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余个年头,这历史长河的一瞬,却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青春的容颜。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这几......

    中国社会保障三十年变迁(精选)

    中国社会保障三十年变迁 1,“前二十年变迁:从“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向“国家——社会保障制” 从改革开放至1985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

    盘点中国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

    盘点中国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 发布日期:2015-02-09 17:07来自:-阅读:586人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就可以算是王牌中的王牌了,第一高考网汇总了各大重点大......

    中国985和211重点大学王牌专业大盘点

    中国985和211重点大学王牌专业大盘点,火速存档! 2015-05-23 其实,中国每所985、211重点大学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这些王牌专业就可以算是王牌中的王牌了,本文作者通过社会考察、多......

    中国重点大学大名单及牛逼的专业

    中国重点大学大名单,看看各学校最厉害的学科 1.211大学名单(115所)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于1995年国务......

    中国导游职业的变迁

    中国导游职业的发展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的现在,人们对经济和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旅游是一个自古就......

    中国制造业农民工管理模式变迁

    管理资源 中国制造业农民工管理模式变迁 摘要: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在以劳动力换取价值的同时,他们与企业的融入问题更是值得思考,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

    中国百姓健康生活大变迁

    中国百姓健康生活大变迁从水桶、水缸逐渐消失看中国家庭健康生活大变迁 水,为生命之源,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水,煮饭、泡茶、洗澡、清洁。。。,正常人体每天要喝8杯水,才能维持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