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年来国内主要时尚杂志的语言解读
近年来国内主要时尚杂志的语言解读
中国时尚杂志的发展是一个仿效国外时尚杂志并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近年来,国内时尚杂志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媒,引导着时尚。时尚杂志的语汇惯用借鉴手法,在体现时尚的基本属性下兼容了其他文化领域的语言特色。早期时尚杂志的图像指示意义本身,以其视觉上的强势性,某种程度上替代了语言符号所产生的审美意象。而近年来,语言则为图像展示的现实提供解读,对深入完成杂志真正的意指文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逐渐成为时尚杂志符码结构机制中的重要媒介符号。本文选取国内主要时尚杂志《悦己SELF》《世界时装之苑(ELLE)》《瑞丽服饰美容》等进行分析,以探析时尚杂志的语言功能。语言在近几年的时尚杂志符码中更加鲜明地传递快感,展示诉求的直接目的,充当大众文化在时尚与流行之间的中介角色,引导消费的原始欲望,以此来实现它们在杂志符码结构中应发挥的功能。
一、即刻体验的审美性
“媒体文化的目标在于庞大的受众,因而它必须回应于当代的主旋律和所思所想等,是极为时事化的,它为当代社会生活提供种种的写照。”[1] 时尚杂志中的语言作为时尚的表达,用意明显,它将时尚那种把短期内时兴的东西立为新规范的特征展示出来。时尚杂志的语言演变为一个别有用心的符号体系,它使人们置于一个当下的并与其他人关联的社会空间之中,而且与时尚之物共处。
《世界时装之苑(ELLE)》2014年2月刊以“粉质少女心”为主题的早春系列这样描述:“早春时节是如此美好,而时装世界也充盈着对纯情粉质色彩的迷恋。粉嫩的心形单品让人回想起少女时代的那些甜美的期许和愿景。”“粉色系列”语言描绘中渗入的主观推崇意味,结合着色彩的短暂刺激使得人们注重当下体验,有立即去购买粉色衣服的冲动,于是“粉质少女心”这种语言评论便有了诱导的苗头。粉色作为服饰色彩,代表了温情、舒适、惬意的情感表达,与充满希望的早春时节,共同营造了温馨、奋发向上,并且充满积极正能量的氛围。《悦己SELF》 2011年10月号,本期 “潮女必备,有型大衣” 的专栏描述: “穿上一件合适的大衣,不仅让你看起来身材曼妙,还能提升你的优雅气质。”“不仅„„,还能”、“只要„„,就”、“立刻„„”这类措辞技巧多少给予了时尚之物以强制的认可。在时尚杂志的文本中,类似的语言表达方式随处可见:“„„,是你需要的”,“你见你爱,„„”,没有理由的推荐渲染,只是瞬间心动的当下审美引导,闪避更为具体的阐述。它并不需要与阅读时尚杂志的读者的实际地位相符,理想化的时尚造型与平易近人的语言诱惑之间存在着一种搅动心弦的张力。时尚杂志的语言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系统表示,但不是真正去表达某种体验,与时尚的短暂性与多变性不谋而合。“必须认识到,组成服装修辞所指的任何隐喻和措辞,都不是以事物的发散本性为参照,而是参照由从世俗化的文学传统中借用过来的刻板模式,„„总之,这是一种平庸的修辞,即一种缺乏信息度的修辞。[2] 时尚杂志语言采用的修辞技巧产生的宣传效果吸引人心,但这种效应却短暂而模糊,仅仅指涉自身,显然没有明显或强有力的“推荐理由”,没有恒久的深刻体验,因此这种语言的含蓄意指平面单薄而欠思想深度。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事实上,‘再循环’一词便能发人思索:它不禁令人想到了‘时尚的循环’: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同样都应该做到‘跟上潮流’,并且每年、每月、每个季度对自己的服装、物品、汽车进行再循环。假如不这么做,就不是消费社会真正的成员。然而,很显然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持续的进步:时尚是任意的、变换的、循环的,而且对个体内在品质毫无裨益。尽管如此,它仍具有某种深刻约束的特性,而其必然后果便是个体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或遭到淘汰。”[3] 时尚的循环特征的启示是其在空间与时间中的发展都非直线型,于是可把握的似乎便是当下审美。尽管在广阔的媒体领域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时尚杂志的语言也难逃这种特性。这种语言不仅是描述事物和传递信息的简单工具,而且是一种功能和审美的结合体。它充斥着符号和参考,“而且对个体内在品质毫无裨益”似乎并没有引起警觉,只是引发了这样一种心理:将一个当下的时尚物品作为一种喜爱的物资就足够了。语言已经由配合图像的文本转变到了具有独立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这一点从近年来时尚杂志越来越大篇幅的独立语言评论及采访中可看出趋势。语言作为时尚杂志的流行向导之一,其设计中不同要素的运用产生了不同的阅读心理,但其根源不变,即“审美及时的大众心态”。但一些时尚杂志的语言和图像的联系却呈现为一种没有关联的能指,或者语言仅仅在指涉自身,成了时尚杂志的拼凑物。
二、“诗学”与“世事”的消费性
时尚杂志作为消费产品,无论如何翻新,永远不变的是盈利的驱动。这种文化生产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形式,它成了文化与经济共同生产的复合体。作为商品,市场和利润是它生存的最大动机。“媒体文化是一种产业文化,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同时它也遵循惯例的程式、法则和规定等,分门别类地为大众制作产品。”[4] 时尚杂志同时作为审美现象的承载和市场的场域而成为一个综合体,解读这一综合体的两个方面显得饶有趣味。
罗兰?巴尔特从符号学这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服装和时尚问题。他将服装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真实服装、意向服装和书写服装。真实服装是生活中物理形式的实际服装,意向服装是以摄影或绘图的形式呈现的服装。将服装描述出来,转化为语言,便称为书写服装。罗兰?巴尔特认为,服装是服饰体系中的符号,只有在了解其在整个体系中的规划之后才能了解其意义。书写服装制造意义,也制造流行。实际上,书写时装还是要以真实时装体系为基础,而这也促使话语走向它构建的实体。文字描述的背后是更大的利益。《悦己SELF》2014年二月号《Go Buy:试衣间变秀场》这样描述:“趁周末跟朋友来一次疯狂扫货吧。漂亮新装可以让你发现全新的自己,还能增加悦能量。变变变,一起玩美,真快活!”《隐奢绅士》:“简洁素雅的配色,搭配优质配饰,一身优雅的绅士装扮,让你的他最有魅力。”配以大幅页面的推介商品:外套Bally56000,肩包Coach5950,衬衣Asobio299„„“周末”与“购物”搭配的世事表达,在罗兰?巴尔特的服饰符码体系中并不陌生。近年来的时尚杂志在“书写的时装”上越来越“用意直接”,那隐含的消费驱动力是一连串数字的标注,或许暴露了时尚杂志语言华丽外衣下的真实躯体。能指的修辞与所指的修辞分别被罗兰?巴尔特在《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中指代服装诗学与流行的世事。“一件衣服的描述(即服饰符码的能指)即是修辞含蓄意指之所在。这种修辞的特殊性来源于被描述的物体的物质属性,也就是衣服。或许可以说,它是由物质和语言结合在一起决定的。这种情形我们赋之以一个术语:诗学。”[5] 当服饰符码的所指明确时,它把世事分解为修辞所能理解的语义单元,以便“把它们打扮起来”。[6] 巴尔特提出的方法性选择是由于时装中的文字描述,已经将衣服的符征(能指)和符旨(所指)加以分离切割。“诗学”指杂志语言中对服饰的涉及自然、文化、情感等修辞,例如花裙、云裙、如花盛开的帽子、斗牛士领结、毕加索式色彩。“世事”指杂志语言描述中涉及的活动情境、节日情境、地点情境等,例如节日演出、参观、春天、假期、周末、逗留、旅行等(为了推荐某款服饰进行的类似小说写作中的话语情境设置)。
让我们回到“粉质少女心”的早春系列语言描述:“早春时节是如此美好,而时装世界也充盈着对纯情粉质色彩的迷恋。粉嫩的心形单品让人回想起少女时代的那些甜美的期许和愿景。”“早春时节”的世事设定,“少女时代的那些甜美的期许和愿景”的诗学表达,确实像是“准备工作”,将读者的负面情绪清除,进而确立了这样一种心理期待:购物的欲望是如此纯粹,它让人为之振奋并享受购物带来的舒适与满足。罗兰?巴尔特开始想写的是一部服装体系的符号学,但后来写出来的却是一部流行时尚研究。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时尚以其诗学化和世事化,即书写服装如何产生意义,影响并促进时尚更现实的层面(在此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诗学与世事引起的效果,即时尚的采购及销售策略),进而使得时尚成为大部分人羡慕又群起而效之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方式。时装的营销和零售的模式,已经成为在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语境下透视模式的文化理论。《悦己SELF》2012年十一月份单张彩页里有一张是一位模特的服装展示“女人要独立,首先要敢于表现自己真正的想法,不要怕被外界影响,怕别人怎么议论。”先别陶醉于这样的纯真宣言,请看“色块拼接型大衣,白衬衫、长裤all by Celine”。是不是拥有了Celine的整套装扮,女人才能变得独立呢?服装因为有意义而变得有用。
消费形式的符号化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时尚杂志的编辑、记者渐渐意识到大众日益提升的时尚趣向,杂志记者在更广泛的人口范围内,为语言开创了一个信息的、情感的世界,以华丽的词汇将产品细节、购买建议和评价混杂在一起的现象极为普遍。诗意与世事的表达方式给时尚报道注入了活力。“消费文化提供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货物和服务,引导个人参与某种商品化的满足体系,媒体和消费文化携手合作,创造出与现存的价值观、体制、信仰和实践相一致的思维和行为。”[7] 在市场利益的诱导下,文化走下了高高的殿堂,走向了更加广泛、多元的社会。不是读书交流主页却是购物网站,诗学与世事在此遇见时尚。媒体文化成了一种向受众销售文化产品的商业文化。
三、“时尚”与“流行”的大众文化构建
我国第一本以“时尚”为名并对其加以推崇的杂志选择了“TREND”作为英文名,这在英文中是潮流、趋势的意思。看起来,时尚是时刻变化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短暂性。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时尚是由大众的接受来定义的,而大众的接纳却恰恰是革新者们颠覆的出发点。“时尚”刚成为“流行”时仍具备时尚的特质,但是过后就会被流行的因素所掩盖。流行的兴起与时尚的退隐就这样交替地进行。从时尚到流行,再转为接受新的时尚。大众文化参与其中,运转的循环使得时尚保持活力。时尚的高贵气质排斥着流行,但是一旦脱离流行,即每个人都想在诸如穿着上特立独行时,也就没有了时尚。“如果建构时尚的两种本质性社会倾向――一方面是统合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是分化的需要――有一方面缺席的话,时尚就无法形成它的疆域而将终结。”[8] 齐美尔的哲学理念精准地指出了时尚与流行的微妙之处。
时尚杂志一方面看上去精致、华丽――制作讲究的硬质封面、色彩斑斓的彩页广告;另一方面,当你试图体会触摸的距离感时,翻页时杂志仿佛又流动着适于读者欣赏的亲切感。时尚杂志的语言是一种大众文化产物,携带着大众文化即时性消费的特征。《悦己SELF》2014年一月号的选题《Fashion原来很省钱》这样讲到:“不到800元就把一整套时髦又实穿的Total look搬回家,你是不是也很心动呢?”姑且不论800元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意味着什么,从“fashion”到“省钱”,“原来”一词揭示了二者的奥秘,这里可否将其理解为时尚与流行的隐秘联系呢?时尚杂志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一方面遵循着工业体系的商业逻辑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又是操纵大众意识的工具。大众已经参与了流行的制造环节,在插图画面的表现中把握流行,通过语言的影响接收文化认知。大众加入进来的元素通过时尚话语权者的提炼升华到了时尚的角度进而转化为流行,同时大众读者还为自己审美地位的提高而倍感荣幸。很多人享受这种被流行,也算是制造流行的良性结果。因此,时尚杂志深谙时尚与流行的微妙联系,语言上也是暗含巧妙。《瑞丽》选取了“实用性”时尚的营销策略。《瑞丽?服饰美容》2011年3月号的《初春叠搭30 days》,模特泉里香在初春三月里30天的服饰搭配及30天的日记展示。语言通俗简洁、无非是最日常化的语言。
时尚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由此,一个修辞有时是高尚的,给流行一种完全命名文化上的安全感。有时又是熟悉的,把服装转化为大千世界的‘小东西’”。[9] 时尚以貌似精英的新锐形式出现,却是大众文化的一种。随着物质与精神的富足,追求时尚,可以说是大众审美观念进步的象征。它包含了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是时尚的标新立异;二是大众的追随模仿。时尚杂志是二者的中介。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时尚杂志,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受到大众流行文化的影响。直接与大众合谋成为时尚发展中的策略。另一方面,时尚自身的素质,其诗学化、趣味生成以及发展中的偶然性又使得自身不至于沦为平庸的观点,庸俗的从众性。
“语言的物化,即以为描写世界的字句就是世界,相信关于世界的字句和概念而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的语言本质。”[10] 在关注时尚杂志语言的娱乐性的同时,其经济性与实用性也应当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时尚杂志语言的片段性叙事,在格调和情境方面引人注目,但是其整体性和成熟性依旧需要重视而非简化。在国内,时尚杂志的体系还不大成熟,相对而言在服饰风格这方面。服饰图像在杂志中的地位依旧重要,语言和图像的交流和融合很有必要,还不能确切地说语言是否试图推翻图像的控制关系,或者说是提供了二者平等的相互关系,但需指出的一点是,语言和图像的这种交流和融合是多重的而非二元的,需要多维度的读解而非仅仅质询这一综合体的两个方面。这种关系就像时尚杂志的市场,在“时尚”与“流行”的不断轮回与糅合之间,在阐发的多元解读中,裹挟着我们的记忆与展望前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注释:
[ 1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页、10页、12页。
[ 2 ] 【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页、263页、275页、270页。
[ 3 ]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 4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 10页,10页,12页。
[ 5 ] 【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页、263页、275页、270页。
[ 6 ] 【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页、263页、275页、270页。
[ 7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页、10页、12页。
[ 8 ] 【德】格奥尔格?q齐美尔:《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页、75页。
[ 9 ] 【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页、263页、275页、270页。
[10] 【美】F?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弗?杰姆逊教授讲演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第二篇:满分作文“语言”解读
满分作文“语言”解读
考场作文,时间紧,要求高,也最能反应出考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功底如何。因此,考场作文的精美语言的愉当运用也是不可忽视重要一环。
例一: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选自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精彩语文》)解读:考生灵活而又巧妙地将诗人和诗意浓缩成一句话,组成排比句,前两句和后两句又略有变化,把“精彩语文”写得具体可感,令人信服。
例
二、曾为一次失败,坐想行思,辗转反侧;曾为一次得失,愁肠百结,蹙眉千度;曾为一次邂逅,殚精竭虑,苦苦哀伤。于是乎,读一读刘墉,品一品林清玄,几篇隽永优雅的短文,字字珠玑,禅意飘香,让我热著一份平和的心淡看苦短人生。(选自2005年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 ”的满分作文《精彩语文》)解读:前面的排比句极力渲染了心中不平事的恼人,每一小点后,都用了两个短语,八个汉字,心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为后面写语文的精彩埋下了重重的一笔,正是有了“精彩语文”才使自己作文的语言如此精彩。
例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给你好心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欢悦,给你好心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意外,给你好心情„„好心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选自2005年江苏常州以“好心情之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好心情之旅》)。解读:紧扣文题,以排比句的形式,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美的醺陶。
例四:试想;如果毛遂对自己没有信心,他能参加谈判并对胜利起关键性作用吗?如果冯谖对自己没有信心,他能出人头地拯救孟尝君吗?如果刘邦对自己没有信心,他能击败项羽成就百年帝业吗?(选自2005年重庆以“力量”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自信的力量》)。
第三篇:政策解读 国内二手车行业发展前景
政策解读 国内二手车行业发展前景
受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周期的双重作用影响,刚刚纳入全球汽车轨迹的我国汽车产业亦不能幸免。为应对这次史无前例金融灾难的冲击,中央政府果断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战略,针对汽车产业及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开征燃油税、取消养路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已经取得积极效果。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公布: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一季度全国31个省市共交易二手车68.5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60万辆,同比增长24.73%,二手车交易额累计达到283.53亿元,同比增长25.18%。
一、二手车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伴随着新车市场的成长,我国二手车才走过二十年余的发展时间。在国外成熟汽车市场,汽车更新需求已占主导地位,二手车交易量远超过新车的交易量,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于新车市场,2008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不到新车销量的30%,远远没有发挥其对新车市场的推动力作用,也不适应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大力培育和发展二手车市场,既可以调动居民购车积极性,带动新车消费,又能增加税源,对促进汽车市场繁荣、对汽车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手车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二手车今年也首次纳入国家发展规划。2月9日下发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规定“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发展二手车市场”;4月初商务部、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要求建立二手车鉴定评估国家标准和建立临时产权登记制度,提升交易质量和功能,抓紧制订《二手车流通企业设立条件》、《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等标准„„
我国二手车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二、二手车市场是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的汽车流通市场包括新车与二手车两部分,今天的二手车市场是昨天新车市场的延续,今天的新车又蕴含了明天的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固然有其自身规律,但更与新车市场息息相关,新车市场和二手车市场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撑的关系。我国二手车流通市场极具发展潜力,培育和发展好这一市场,促进新车的销售,拉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成熟汽车市场经验表明:渠道畅通,运作高效的车辆新陈代谢机制,是汽车市场的整体健康运作的前提与保证,活跃二手车市场是促进汽车置换,拉动新车销售的重要途径。作为现代汽车服务业和重要组成部分,二手车市场的规范,成熟和发展,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加速市场流通,提升竟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将为整个新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三、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还处于成长期,二手车资源有限。同时新车市场价格不断下滑,二手车价值体系不稳定,更不利于二手车市场的发展。由于二手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政策、税制、标准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手车市场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准入门槛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二手车市场监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二手车市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不需要对行业设定门槛,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我国在体制还不完善,二手车市场还不成熟的条件下,过早放开二手车经营的准入限制,会
导致二手车经营企业数量迅速膨胀,经营秩序混乱,欺瞒和不规范经营问题严重,第二,税收政策不配套。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二手车经销为销售额的2%,拍卖为成交额的4%,二手车交易市场由于不直接参与经营,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在新车价格不稳定及相关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目前的增值税政策给二手车经营企业和拍卖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也加重了二手车的成本,不利于市场发展。
第三,缺少二手车鉴定评估科学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是二手车交易中的核心环节。目前,由于没有一套完整|、严谨、科学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造成评估随意性大,手段不科学,评估结果偏离车辆的实际价值等到问题。
第四,厂家授权经销商二手车业务发展缓慢。厂家认证二手车虽可以提供质量担保及售后服务,但仍然发展缓慢。原因有五:一是现阶段新车需求仍以新增需求为主,置换比例低。二是整修后的二手车价格没有优势。三是开发时间短,缺乏经验和人才,为规避风险,很多经销商与经纪公司合作。四是消费者选择余地小。五是增值税税赋过重。
第五,交易市场收费不合理,根据规定进行二手车直接交易和通过二手车经纪机构进行交易的,应当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内进行交易,并由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向买方开具税务机关监制的统一发票。二手车交易市场收取的服务费性质为中介服务收费,各地收费标准存在很大差异,收费标准过高,标准不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购车者的负担,制约了二手车的发展。
四、解读《规划》、《意见》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划》将“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作为推动汽车市场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二手车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制定二手车鉴定评估国家标准和建立临时产权登记制度。通过制定二手车鉴定评估国家标准,规范鉴定评估流程,解决二手车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公正。二手车交易双方签署交易合同后,由公安交管部门核发车辆临时产权登记证书,方便车辆跨地区流通。
调整二手车交易的增值税征收方式,即调整现行的,“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方式,改为按法定税率对进销差价征收,不增值就可不缴纳增值税。
严格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大力发展专业的二手车经销企业。提高二手车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清理不具备经营条件和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倡导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发以旧换新、以旧换旧等汽车置换业务。
取消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不合理收费,降低交易成本。
积极推广二手车交易合同示范文本,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意见》为保持汽车市场稳定增长,将促进汽车消费作为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促进二手车交易健康发展的三大举措。
一是鼓励发展二手车流通。积极发展专业二手车经销企业,倡导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以旧换新”“以旧换旧”等二手车置换业务,清理和取消各地对二手车经销方面不合理的限制,引导交易形式多样化,简化二手车交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二手车市场繁荣。
二是提升交易质量和功能。建立全国性和重点地区的二手车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示范工程,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以完善交易服务功能、建设信息服务系统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着力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尽快形成二手车信息服务网络,保证车辆信息公开透明,增强消费者信心。
三是切实改善市场消费环境。积极推广二手车交易合同示范文本,抓紧制订《二手车流通企业设立条件》《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等标准,进一步规范二手车市场主体秩序和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交易欺诈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
设,倡导行业自律发展,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安全消费。对开展二手车消费信贷持积极态度。
通过对《规划》、《意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将极大的增强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信心,扩大大二手车交易规模,二手车交易市场在降低收费的同时,可通过服务升极,拓展服务内涵,实现进一步发展;增值税问题的解决,将推动二手车经销企业(4S店)不断发展壮大,并推动二手车拍卖业务的发展;以旧换新、以旧换旧等业务的扩大将成信贷法制环境的完善和消费信贷业务导入,将使二手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强大引擎;消费信贷法制环境的完善和消费信贷业务导入,将使用二手车市场如虎添翼;汽车租赁业务的健康发展,将为二手车市场提供新的生力军,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必将推动新车市场的发展。
五、抓住机遇,提升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由于现阶段我国二手车交易中90%以上都是在交易市场中完成的,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一种企业形态所无法替代的。我们应紧紧抓住政策和二手车市场发展契机,积极参与全国二手车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得到国家实施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升级改造,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完善交易服务功能,建设信息服务系统,优化二手车消费环境,提升服务品质,规范经营行为,增强二手车信息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创建现代化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这既是政策要求,更是行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开发、引进服务产品、服务项目、品牌二手汽车经销商、拍卖公司,开展服务营销活动、二手车置换、拍卖业务。
积极引进、创办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开展二手车信贷业务及其他抵押、融资服务业务等。积极筹建二手车流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桥梁,发挥纽带作用,指导规范二手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尝试开展跨地区连锁经营,发挥市场品牌、资源优势,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创新实践,寻求行业发展新亮点
开办机动车评估鉴定公司、车辆检测中心,以公正、专业、诚信的服务承诺,打造业界品牌,提前布局,应对二手车交易新规实施。
我们坚信,通过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将促进我国二手车市场建设成健康、规范、诚信的市场;将为二手车流通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广大消费者创造放心透明的消费环境;将深度激发二手车市场竞争活力,建立完整的汽车新陈代谢机制,促进新车的销售,拉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手车行业新规6月份即将出台
日前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获悉,《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下称《规范》)与《二手车流通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条件》(下称《条件》)既将于今年6月份出台。两项新规将对目前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据悉,6月份将要出台的《条件》,是二手车流通企业的强制准入标准。据介绍,《条件》对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公司、二手车拍卖公司、二手车经纪公司和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注册资金、经营场地面积、永久性地上建筑面积、所需的设备设施以及人员素质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准入规定。对新开企业施行强制准入,对现有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同时《规范》是针对目前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和操作不透明而制定的。目前,二手车评估的关键就是质量、价格的不确定性。而《规范》首先对车辆的大致技术状况进行公布,对车辆外观、发动机、地盘、内饰等进行检测;其次,《规范》审核二手车原先的保险、维修等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考量的是新车市场平均价格。
此前披露的《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虽然尚不属终审定稿,但知情人士称,基本内容发生变动的可能性不大。《征求意见稿》对二手车评估的流程和内容给予了详细规范,并给出了《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示范文本)和《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说明书》(示范
文本)。
《征求意见稿》要求,通过专业人员,借助检测设备与工具,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流程,对二手车进行量化的技术检测,并由二手车经营企业或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向消费者告知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结果。《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说明书》的构成内容包括:车辆信息、车辆重要配置及技术参数、技术状况鉴定结果、车辆技术状况鉴定缺陷描述、声明、鉴定依据、附件等条目及文件。通过鉴定,将车辆的技术状况的等级划分为A、B、C、D、E五种。其中E级车是指有盗抢、改装嫌疑,无法进行交易的车辆,D级车是指存在事故、泡水痕迹的车辆,A、B、C级为正常技术状况车辆。
第四篇:近年来国内关于拉美政治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情况
1、关于政治现代化的含义和内容
流行的理论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威权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分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但有学者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中,只有“参与的扩大”才是现代政体不同于传统政体的最重要的标志;认为亨廷顿把政治现代化的首要问题说成是创建一种合法的政治秩序,而不是自由;把“政治参与”概念解释成不是民众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制约,而是政府通过把民众“卷入”国家组织的机体而控制住他们,以保持政治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全面的,是“搞乱了政治现代化的评价标准”;认为亨廷顿缺乏经济学的知识,不能深刻领悟到经济的自由体制的价值,因而忽视了对民主政治的“载体”(即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的思考;认为亨廷顿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历史、国际环境的考察,仅仅把“政治制度化”作为克服**的药方,而忽视了其他措施的选择。另有学者认为,政治现代化进程就是政治发展进程。政治发展就是“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化”,“也就是一个抛弃专制制度、建立一种新的民主政治秩序的过程”。
2、关于拉美政治现代化进程始自何时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就是政治现代化的开始”,因此,巴西的政治现代化应该是从1930年革命开始的,因为“1930年革命在政治上的主要功绩是推翻了农业寡头统治,取消了‘州长政治’与‘咖啡与奶的政治’”,开始了“大量的‘破’与‘立’的工作”。另有学者认为,巴西自成立共和国(1889)之后,“现代政治制度,包括政党政治、议会制度、普选制度、立宪制度和内阁政府制度等,基本得到确立”。还有学者认为,墨西哥现代政治体制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但墨西哥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却可追溯到墨西哥独立革命的时候。
3、关于拉美的民主化进程
有学者认为,拉美自独立以来,民主与专制的周期性社会震荡拖延了近两个世纪,民主化浪潮三起两落:第一次民主化浪潮始于拉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深受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民主、自由、人权等主张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催生了拉美的民主运动,形成了以民族解放、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核心内容的拉美第一次民主化浪潮;但由于殖民地的封建专制传统、天主教与传统专制的政治联盟以及军人集团和军事组织的深远影响,由少数精英分子所引进的西方民主制度在拉美发生了畸变,形成了一个“考迪罗主义时代”。第二次民主化浪潮始于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平民主义的兴盛。“平民主义是由希望发展工业(其根本目的是实现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工人、城市中间阶层和知识分子等结成联盟,以加强自身主导权的新型政治思潮”,是考迪罗主义衰败过程中拉美走向民主化的主流思想。“它虽还不是民主制度,但政权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国家重新回到代议制民主轨道。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化的关系问题,有学者认为,经济上的成功使权威主义政权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在经济成功之后出现的经济失败则为权威主义垮台提供了一个契机。权威主义政权的合法性依赖于经济的成功,而军人的经济失败又削弱了他们的地位,迫使他们退出政治,把权力还给文人政府。
关于民主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问题,有学者认为:美国对拉美的控制,给拉美这片大陆带来了发展资本主义民主的大环境;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在拉美的影响,激发了拉美的平民主义思潮,使拉美民主化浪潮在20世纪前半期再次兴起;认为美国为了对付苏联支持的左翼运动,极力扶植右派军人力量,使拉美出现了民主化进程的倒退。认为吉米·卡特的“人权外交”,推动了拉美权威主义向民主的转变;没有美国的压力,巴拿马、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转向民主是不可想象的。
在军人干政的根源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军人政权与文人政权周期性交替现象的原因在于拉美的军人干政传统。而军人干政的根源则在于西葡的殖民统治遗产。
关于民主化成果的巩固问题,有学者认为,民主与专制周期性交替现象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统治阶级不原意采用民主的方法进行统治,而是因为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与民主成果的巩固并不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各派政治力量较量的过程,是阶级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力量对比变化了,统治阶级的统治方法也不得不随之变化。
关于拉美民主化的评价问题,有学者认为“拉丁美洲的民主化是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先行者”。另有学者认为,墨西哥(20世纪前)半个多世纪的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创造出符合本国现代化需要的、能够使经济增长和收益分配协调有序运转的“独特的政治制度”,达到效率与公平统一;这是墨西哥政治发展所提供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4、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有学者认为,没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载体),现代民主政治的“上层建筑”就不可能构成;认为集体的、计划的、官僚控制的经济体制最终会导致一种“奴役”,而不是民主制度;认为亨廷顿把列宁式的政党看成是强大政党的典范,看成是社会稳定的保证,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做法;认为亨廷顿的所谓政治不稳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政治制度”(指强大的政党组织)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的观点,以及他的所谓“没有政治制度化伴随的经济发展只会导致社会的停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证明,恰恰是他认为最制度化的国家(苏联阵营)最后走向了经济的停滞。另有学者认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并不是同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同步实现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矛盾,相互排斥的;因而它们的现代化道路也不是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和谐的”、“直线式”的道路,而是一条曲折和坎坷的道路,西方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5、·关于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问题
有学者认为巴西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可分为寡头政治、现代化政治体制的确立、政治民主化与民众主义、军事制度和再民主化等五个阶段。寡头政治阶段从1889年巴西帝制被推翻至1930年革命,历时近半个世纪,建立了联邦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和政教分离,等西方民主制的一些主要原则,但并未改变国家统治势力的结构,仍然是农业寡头的统治。现代政治体制确立时期从1930年至1945年瓦加斯第一次执政的时期,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确立、政治现代化开始的时期。
政治民主化与民众主义运动时期从1945年至1964年,被认为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时期,转变的标志是1946年宪法,特点是“新国家”的结束,政党政治活跃,民众主义思潮和运动蓬勃兴起。军事制度时期从1964年军人政变至1985年还政于民的时期,是对前一时期以民主化和民众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的反动。再民主化时期是从1985年文人开始执政至今的时期,国家再一次从威权主义体制转变为民主体制。
6、·关于全球化与拉美民主政治的发展
认为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在政治上加剧了人们对当局的不满,引发社会**,加速了独裁政权的终结;第二,拉美各国经济上与政治上日益密切的合作制约了国家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从而形成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和平的大环境;第三,拉美经济一体化组织所协调的内容包括民主政治的巩固,从而增加了对不民主的政权更替的制裁机制;第四,民主化进程中经济上的成就驳倒了过去很流行的所谓专制政府更容易实施深层次的经济改革和确保经济增长的观点,但经济与社会变革加深社会的不稳定与两极分化的事实则削弱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为反对民主政治和要求独裁的宣传留下了活动空间,出现了“军事化民主制”或称“看守民主制”的倾向;拉美的民主政治依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洗礼。
7、关于巴西政治现代化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巴西政治现代化有三个特点:民主不总是追求的目标;政治发展并不滞后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受制于世界形势的变化。
8、关于革命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问题
近年来,关于如何评价革命的作用的问题成了政治学界一个重点的研究课题。有学者特别对拉美的墨西哥革命(20年代初期)和玻利维亚革命(20年代中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但革命不能一劳永逸。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力量的影响,巩固和建设政权比取得政权更不容易。
9、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军人政权问题
(1)学术界继续对考迪罗问题进行探讨。有学者认为,考迪罗现象是在封建阶级无力维持自己的统治,而资产阶级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全部掌权的情况下,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才产生的,是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发达状态在政治上的一种反映。要克服或消灭考迪罗现象,除了首先必须铲除孕育它的封建大地产制外,最根本的是必须实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民主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认为与殖民地时期的宗主国总督或都督统治以及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相比,考迪罗现象乃“是一种历史进步”;拉丁美洲之所以明显落在美国和加拿大之后,并不完全是考迪罗统治所致。认为考迪罗有两种,一种是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考迪罗;一种是保护封建大地产制的考迪罗。前者是进步的考迪罗,后者是反动的考迪罗。认为地主阶级在大多数拉美国家总是占优势,这一点决定了考迪罗现象的长期性。
(2)关于60、70年代拉美军人政变的原因问题。有学者认为,70年代巴西军人政变的原因在于巴西现代化进程中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之中,即:随着巴西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深入,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危机使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政府不得不寻求国籍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这就迫使政府按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推行反通货膨胀和平衡国际收支的经济紧缩政策。但是,靠社会中下层支持上台的民众主义政府无力承担推行这一政策的政治代价;只有军人建立起威权主义政权,才能通过排除社会中下层的政治参与,强行推行经济紧缩政策。同时还因为战后巴西的民主制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这样的民主制极容易造成政治的极端化和激进化,其本身特定的内在矛盾使得它很难转变为稳定的民主制,相反,它为现代威权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0、关于国家的作用问题
有学者认为,因为政治现代化所追求的目标是政治局势的稳定,因此,“在巴西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诸多阶段中,都表现为政治发展先行,至少是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有学者研究了目前拉美在发展战略选择上的趋势,认为“片面强调‘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无法应付全球化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一条想克服自由市场经济的片面性,重新发挥国家作用的‘第三条道路’很自然地成为拉美国家的选择”;但这一新的选择能否使拉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面前赢得最大的利益,避免全球化的风险,需要拭目以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地建立起来,市场体制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强大的国家政权的力量;但是,在加强国家作用的同时,避免国家干预带来的弊端,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1、关于拉美民主化、再民主化进程兴起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拉美民主化、再民主化进程的兴起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民主价值观念的提升;外因是“世界民主化的第三波”的影响。
第五篇: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解读
《甘州区迎接甘肃省二类城市 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解读
区语委办公室副主任、区教育局副局长 徐增银
(二○○九年四月九日)
同志们:
根据省、市政府的安排,我区将在今年10月份接受省政府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按照“实施方案”设定的迎评工作程序,将逐一完成“动员部署”、“自查自评”、“初评检查”、“整改提高”、“组织预评估”、“申请评估”、“接受省上正式评估”等七个阶段的工作。3月份是“动员部署”阶段,4月1日起进入“自查自评”阶段。为了顺利完成后面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在这里,我根据《甘州区迎接甘肃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的精神,就我区迎评工作做进一步说明。
一、明确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范围、内容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评估范围:评估的范围是甘州区城区,重点领域是区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涉及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人事、商业、工商、税务、邮政、电讯、文化、铁路、交通、旅游、保险、医院等部门和行业。
(二)评估内容:评估的主要内容为《甘肃省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指标项,即:语言文字管理工作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具体包括语言文字的综合管理、普及普通话和社会用字管理三个方面。
综合管理方面:包括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管理措施、法制建设、宣传工作。
普及普通话方面:重点考察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学校和公共服务行业普及普通话的情况。包括制度建设、工作措施以及公务员、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社会用字管理方面:重点考察党政机关、学校、报刊、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规范用字的制度、措施,以及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报刊、影视屏幕、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的用字情况。
以上三个方面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满分为500分,其中“综合管理”100分、“普及普通话”200分、“社会用字管理”200分,加分项25分,共计525分。二类城市验收达标的标准为350分以上,且一级指标必须达到相应规定分值的70%(分别为70分、140分、140分)以上(评估时,每一个受评单位的成绩都会影响到我区的达标分值)。
(三)主要工作任务: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语委履行管理职能,具体组织实施,区属各部门分工负责。区语委办负责牵头制定各重点领域和行业目标责任书,实行“谁主管、谁负 — 2 — 责,谁丢分、谁受罚”的目标管理,并进行量化考核。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职责分工,确定专人负责(今天参加培训的各位就是各部门、单位确定的具体负责人),依照《甘肃省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评分细则》),扎实、有效地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语言文字达标迎评工作。
组织、人事部门及区语委办负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会同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完成区直党政机关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对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培养目标和日常管理;
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新闻宣传等部门负责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工商部门负责对企业名称、商品包装以及广告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民政部门负责对地名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建设、公安、街道、社区等部门、单位负责对公共场所设施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普通话和汉字使用情况纳入有关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范畴;
— 3 —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产品标志、说明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时应当体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
商业、旅游、卫生、交通、金融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各自职责范围内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并组织本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
其他党政机关及工会、妇联、团委除抓好各自系统内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监督外,在本系统内组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
二、确保迎评工作有序进行,切实落实每个阶段工作任务
(一)以学习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重点,做好动员部署工作。即“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3月11日-3月31日)
这个阶段,区政府和区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制定方案、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组织各部门、行业和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城市评估的有关文件,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达标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周密安排部署。目前,区政府已制订下发了《甘州区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区政办发[2008]156号)和《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通知》,区语委制订下发了《甘州区迎接甘肃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在3月26日召开的甘州区迎接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 — 4 — 作评估动员会议上,区政府领导与区直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签订了《甘州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分工,对全区城市语言文字迎评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部署。今天举办语言文字迎评工作培训会,就是为了提高大家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意义的认识,对《实施方案》的理解,掌握工作要点、工作程序和文档资料建设方面的相关业务,高质量地做好本单位、本部门的语言文字工作。至此,这个阶段区语委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3月31日以前,各有关部门、单位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甘州区迎接甘肃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的部署,开始在本单位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制定下发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意见、迎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等。
2.做好本单位、本部门公务员(含参照管理人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准备工作。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是评估“普及普通话”的硬性指标要求,公务员和公共服务行业直接面向服务对象的人员参加培训率和测试率都要达到80%以上。按照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教育局、语委《关于在全区开展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工作的通知》(甘区语委„2009‟2号)文件要求,我区的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在5月至6月举行,要求4月10日以前区直各部门、单位将本单位确定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负责人、公务员培训测试计划和相关表册上报区语委办,目前大部分单位已上报,未上报的单位请按时上报。
— 5 — 3.各部门、单位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意见和迎评工作实施方案于3月30日前报区语委办,目前没有报的单位必须在4月10日前上报。
(二)以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扎实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即“自查自评”阶段(2009年4月1日-5月31日)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强化组织领导,找出工作差距;落实整改措施;上报自评报告。区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在4月5日前成立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落实分管领导、主管科室和专(兼)职人员;对照《指标体系》、《评分细则》和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本区、本部门的达标迎评活动。各部门、单位在做好本部门自查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指导所属单位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要在4月16日前梳理成文,制订出具有针对性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责任,进行认真整改。自查自评工作实行月报制度,各部门要在4月26日前向区语委办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区语委办要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提出要求并给予工作指导。在自查自评、自查自纠、自行整改的基础上,各部门、单位要撰写自查自评总结、填写自查自评表,于2009年5月20日前将自查材料及自评总结报区语委办。各单位的联络员要注意及时收集、保存本部门、单位迎评工作的基础资料,以备装订迎评档案。档案资料是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要评分依据,各个部门和单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以检查督促为手段,边查边改,边整边建。即“初评 — 6 — 检查”阶段(2009年6月1日-6月15日)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区语委对迎评工作进行第一次检查。在各单位自查自评工作完成的基础上,6月1日开始,区语委将组织初验评估组依照《指标体系》、《评分细则》,分别对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各部门、单位自查自评、自行整改的情况进行初评。评估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工作原则,逐条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部门、单位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做到边查边改,边整边建。
(四)以落实整改措施为着力点,提高迎评工作质量。即“整改提高”阶段(2009年6月16日-6月30日)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区语委对迎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落实整改;资料归档;上报自评报告(区语委办及有关单位各司其职)。
6月16日开始,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区语委初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进一步整改,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自评报告上报区语委办,并将涉及到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材料,包括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简报、相关法规、规章、文件、相关报道、音像资料、调查统计数据、实地调查或检查记录以及评比和开展活动资料等汇总归档,按要求制作资料盒,以便评估时检查考核。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职责分工,重点做好对本部门以及所辖区域不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整改,加大对我
— 7 — 区主要干道、城区主要街道不规范社会用字的联合执法力度,按要求完成永久性宣传标牌的制作。区语委在各部门、行业和单位自查自评报告及督促检查基础上,收集整理资料,以区政府名义撰写甘州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自查自评报告。
(五)组织预评估,查漏补缺,全面做好迎评工作。即“组织预评”阶段(2009年7月1日-7月15日)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预评估,查漏补缺,再次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在前期复查评估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区政府组成评估团,聘请市语委专家对我区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进行预评估。根据评估团在预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区语委组织召开预评估情况通报会,要求有问题的部门或单位尽快拿出整改方案,并进行认真整改,严格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查无死角,查无遗漏,全面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省上正式评估验收。
(六)整改及检查工作精细化,确保高质量达标。即“申请评估”阶段(2009年7月16日-9月30日)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有关部门或单位落实预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措施;区政府提出评估申请。8月30日以前,区语委办根据区政府评估团的整改意见和有关部门或单位制定的整改方案,督促各部门、单位再次落实整改。9月1-10日区语委领导再次按照《指标体系》对有关单位进行全面检查,迎评工作具备接受上级评估的条件后,由区语委报请区政府批准,在9月20日前向市语委提出接受评估的申请,并向市语委报送区语委及各单位 — 8 — 的自查自评报告。
在此期间,有关单位逐重点配合做好宣传环境创设、基础资料准备、评估接待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自评报告》和《自测表》以及各类迎检档案材料,各受检单位还要准备三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汇报材料。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区政府及区城建、交通(汽车站)、公园、学校等行业和单位要设立永久性的宣传标语牌;城区公交车辆、出租车张贴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宣传画;各公共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悬挂宣传标语和张贴画;各单位和各学校设置3个以上制作规范的宣传标语牌,摆放在醒目位置,全面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区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力度,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方案,设立宣传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刊播有关达标迎评的工作信息、动态、语言文字知识等,使市民了解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增强规范用语的自觉性。在省上评估期间,新闻单位要全方位、多角度及时跟踪报道,刊播语言文字的公益广告和评估工作内容等,努力营造我区迎评的良好氛围,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环境。在整个迎评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单位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推普活动,展示语言文字工作的成果;区语委要以推普周为契机策划和举办一些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的推普活动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把迎评工作推向高潮。
(七)做好评估准备工作,接受省上正式评估验收。即“正式评估”阶段(2009年10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接受评估的安排、组织和
— 9 — 接待等工作,接受省上正式评估验收。根据《甘肃省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操作指南》,区语委办及各有关部门、单位都要做好接受评估的安排、组织和接待等工作。省评估团将采取定点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验收。
在省、市评估期间,新闻媒体、区语委及相关部门负责做好迎评期间的新闻宣传。一是迎评期间,区电视台、广播电台派记者分组跟踪报道,每天播出迎接评估工作相关新闻。二是在区电视台免费连续播出区语言文字工作宣传片和滚动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口号。三是中心广场电子屏幕要做好宣传。四是城区重点部位悬挂宣传横幅(评估前挂出)。迎评单位门前及内部宣传自行负责,有电子屏幕的要使用,且要做好本单位会场宣传布置。
同志们,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创建工作涉及面宽,工作量大,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强化政府统筹力度,理顺关系,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全面落实实施方案,做好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