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初探

时间:2019-05-14 19:3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初探》。

第一篇: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初探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初探

何永晨

(武山县渭北初中 甘肃天水 邮编 741300)

摘 要: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之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也出现不平衡,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会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怎样的变化?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其他几种情况。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心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1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1]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1 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分化的外界因素 1.1外面多彩世界的各种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初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1.2 家庭、学校施加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1.3学习过程中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1.4 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2] 2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型来消除这些个体差异。

2.1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3] 2.2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2.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4]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2.4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于教学中,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现在的学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5]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3):22-23.[2] 王达亮.激发数学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6):31-34.[3] 李冬梅.数学,想说爱你也容易——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 2008(12):29-31.[4] 于光辉.注意培养农村中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 2008(42):34.

第二篇:浅析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浅析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课标》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阐述中反复使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某某过程,掌握某某知识或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这就表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市“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体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负责人,通过对有关数学生活体验教学著作的学习,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反思,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标》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以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天宫一号”引入,先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信息中强烈的数字对比,很自然地让学生产生了使用计算器的需求,让学生体会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需要使用计算器。由于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

计算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充分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是依靠教师“教”,而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而要以“体验”为载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的预设的思路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三角形转化为过去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将两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这时我及时提出新问题:是不是不管哪种三角形在计算面积时都具有这一规律呢?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新的矛盾再次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们剪的剪,拼的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参与的同时,不仅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还从中得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又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通过每个学生尝试“抱25千克的大米”等

活动,让学生来感知体验1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创新能力是人类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改革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注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全过程的激情,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合作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探索规律,验证结论。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

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他们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开展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式探究,从而激发了创新动机,勇于创新,并乐于创新。

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我们的研究才刚起步,因而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回答,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探索。如,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地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创新;怎样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怎样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为优化环境的关系,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互补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确保学生的体验、感悟,同时又能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实施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效果最佳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

第三篇: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初探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初探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四、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于教学中,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现在的学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第四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中“体验”的重要性,我与同组的几位数学教师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来开展研讨课。我们围绕着为学生多创造有效体验活动的目的,进行了多次的研讨,最终,我们的课堂成果展示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就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体验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验

探究

操作

能力

一、让学生体验,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一教学理念,在这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在围绕着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这个环节,教师为学生共创设了五次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课前导入部分,利用提供的学具,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初步体验了转化思想。第二次是:当学生说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立刻为学生提供利用数格子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体验报告,让学生经历了亲自数一数的体验活动。第三次是:当学生发现还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求出大大的鱼塘的面积时,教师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当他们猜到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时,教师又及时让学生经历了“通过量一量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算一算乘积,再与之前数出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比较”的体验过程,最终通过实践所得出的数据推翻了这一猜想。

第四次是:验证第二次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是底乘高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初步体验。此时学生有的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拼出了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的没有沿高剪,仍然拼出平行四边形或其他图形。这时教师请学生汇报为什么拼成长方形,怎样拼成长方形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将我们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成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了第五次动手操作:让每位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拼,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切实的体验后再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将自己的发现填写在《体验报告

(二)》中:

至此,学生在独立探究之后,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活动在足够的时间、空间下,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小组的合作操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操作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精准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利的保证。

二、让学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它是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得出新知识、新方法、新规律,就是创新的表现。这节课中,在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底乘高时,让学生通过两次剪、拼的体验活动,以及在第二次的剪、拼体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操作中的感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完成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体验报告二》。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前提下,再与小组成员边演示边交流,最终成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整个体验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再如,教师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去创新的体验机会。我们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创新求异,对学生敢于提出的问题要及时鼓励,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素。在这节课中,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后,教师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对比等体验活动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就是实践能力的体现。

三、让学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对情感态度方面的阐述中提到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理念在这节课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教师的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感染着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有半点含糊,要有大胆质疑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当学生用自己的计算出来的实际的数据推翻了原来的猜想时,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严谨的求学态度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就一定会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祁连山小学 陈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本领,达到学习的目的。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最后两种学习的效果相比,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原因是后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了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同情,达到教育目的。同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内容的教学,不给学生进入到生活中感受数学存在的机会,不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引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与意义,数学能力的提高就难了。

一、走近生活,在情境中感受“活”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领悟并且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原因是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从生活中引入活水,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中感受数学生命的灵光。

1、课前走进生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学起一些数学知识来,常常找不到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原型,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或参观,或动手,或收集,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成亲密的朋友。如教学“统计”时,就可结合学校的“六一”节活动向学生提出“学校要买水果、糖果、书籍,购买的教师不知同学们喜欢些什么,你们能作出调查吗?”这个问题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在课前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调查中去。正式上课了,教师根据同学们收集来的数据,引导他们作出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帮助购买教师作出合理的决策。原本像“统计的意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过程”这些很难传授的知识,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思路打开,上课热情很高,学习起来就很轻松。这些体验都将为学生课堂中的成功打下基础。

2、课中链接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绝大部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会感到倍加亲近,才会感到数学其实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当数学学习与生活挂上了钩,数学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不再是个模型而已,而是活生生的有了生命了。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探索欲望强了,这都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摸摸自己指头的面、桌子的面,测测、量量、算算黑板、教室的面积,来到操场上,走走、跑跑,来到野外看看、想想,用目测法估计操场与田野的面积大小。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号码的作用,如你穿几号的鞋子?报警电话是多少?你今年几岁了?通过对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据体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含义,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二、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经历“学”数学。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中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数学过程的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的第二次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再创造活动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经验找出自己心中的定律。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那种只注重新鲜知识传授的做法必定要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必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定是失败的。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从情境练习出发,先让学生计算校园里一块长方形面积的草地,在完成之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教学楼右边那块三角形草地的面积?”这个问题的价值体现在两处:一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二是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数学思考方法,即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找到未学过的知识。有价值的问题常能将学生思维的焦点聚集在探究上,引导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得过程。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2、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留够动手的时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在头脑中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没有自主探究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不敢让学生动手太久。其实许多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差,很大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造成的。教师在一些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给足学生时间动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两个单位之间关系时,笔者让学生先猜1立方分米要多少个立方厘米?学生说100、500、1000„„,然后让小组几个学生合作用多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叠,学生动手实践了足足有5分钟,40分钟的课堂,5分钟是宝贵的,但也是值得的。不管是叠好了,还是没有叠好,凡叠过看过的同学,对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都会有一个具体表象,此时引导他们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留够思考的空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数学也同样需要学与思相结合。当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学生在学习后提出有争议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抓住时机,给足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时间

三、实践活动,在快乐中感悟 “玩”数学。

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把学生学习圈固在小范围的课堂中,动口不动手,缺少实践操作。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光是口、耳要进课堂,手、脑甚至于整个身子都要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即就是要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玩数学,在玩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深化情感,深化表象,在感悟中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

1、在“玩”中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凡是丧失了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一个“玩”字开始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玩中有真情,玩中有快乐,玩能带给学生清晰的表象,玩能酝酿学生探索的内驱力。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之后,我和同学们“玩”起了快乐了游戏:我让大家拿出铅画纸,引导他们画出能折成正方体的图案来,并在图案的各个小正方形上分别写上每个面的代码,不管用数字还是字母。在完成后,我让学生走出座位找自己要好的同伴,开展“你猜我验”的游戏活动,验证的同学可出:“‘A’对面是什么面?‘B’在前面时,它的左面是什么?右面是什么?”等问题。猜的学生不仅要说出猜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出理由。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疲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在“玩”中捕捉数学规律。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实践活动内容,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规律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儿童天性。在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只是要求学生准备了供实践体验的学习材料: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硬纸板,一把剪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求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在剪、拼、凑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种“玩”的过程,学生是终身难忘的。又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摸摸圆柱体模型,分析各个面的组成规律,然后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做做,在做的过程中分析圆柱体各个面与长方形各个面的关系,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圆柱体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加上上下两个圆的面积。在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后,学生自己也能推出圆柱体面积计算公式。

四、回归生活,在现实中体验“用”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并非像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一样现成与呆板,要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真正提高,就要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发展数学。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运用意识就会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在生活中运用也让学生得到了宝贵的体验——学有所用。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之后,学生对它的生活意义理解不了,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生活问题:如果你在商店买东西,买了7只鸡蛋,每只0.8元,买了7袋黄酒,每代1.2元,又帮你爸买了 7包烟,每包8元,你能很快知道共要多少元吗?这时学生速度投入到运算中去,当有些同学很快就算出70元时,我请他说出理由,并点明主旨:看,乘法分配率跑到商店里来了,在其它哪些地方也会出现呢?在寻找过程中,学生感到了学数学的意义,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圆的认识”知识后后,让学生想想马路上的路盖一般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在学习了“圆锥”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谷堆或沙堆的体积;在学了“比例尺”后,让学生走出教室,画画学校平面图。数学就是这样精彩与浪漫。

下载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的感受是最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摘 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数学思想的形成是在具体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知识形成......

    中学心理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

    《数学学习心理》复习提纲(五篇模版)

    2011级实验班《数学学习心理》复习提纲1、人有哪几个基本属性?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人性中有哪些不好的东西? 3、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数学学习的特点是......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小学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小学数学 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刘巨祥 【摘 要】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已是当前教育的普遍共识,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寓情感......

    让学生在探索和感受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探索和感受中学习数学 ——《小数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第八册数学P61-64页小数除法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结合具体......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合集5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持续、和谐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呢?为体现......

    案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2014年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育教学 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案例) 单位:白银市靖远县靖远师范附属小学 教师:陈 慧 艳联系电话: ***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圆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