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
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
院系:化学与环境学院 班级:化学1101班 姓名:彭常活 学号:111030006
摘要:本文就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答:第一、如何自我地位,以便融入社会;第二、就业难问题下的“先择业后就业”与“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第三、从象牙塔到社会的心理准备。
关键字:大学生
社会融入
就业
心理准备
一、如何自我地位,以便融入社会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经历:
“从去年拖到今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不同于2009届的应届毕业生,邓志,在2008年6月就已经从武汉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了,实际上,他找工作的经历从2007年就开始了。按理说,邓志的条件并不算差:男生,名校毕业,英语、计算机证书齐全,学生会干部。他之所以拖到现在还没有就业,用他的室友李信的话说,就是“他太懒了,而且,眼高手低”。
从2007年9月开始,大型国企、知名外企、各大银行都来到邓志所在的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只要碰上有合适职位的宣讲会,我们都会去,但是邓志一直心不在焉。后来,我们去宣讲会的时候都不叫他了。”李信说。
“其实,我也去参加了一些校园宣讲会。碧桂园公司也给我打了 电话,通知我面试,但是我不喜欢房地产公司。”邓志说。邓志心仪的职业是国家公务员,所以,对这些企业的招聘,没有放在心上。“我还是觉得公务员最好,体面、稳定,薪水又有保证。”
就这样,拖拖拉拉中,时间就到了2007年12月,很多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已接近尾声。李信签约到某网络游戏公司做策划,已经开始实习了。邓志说是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实际上他每天无所事事。
2007年12月底,武汉开始下暴雪,很多招聘会取消了。邓志每天足不出户,在宿舍里守着电热器。2008年1月中旬,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邓志没有过面试分数线。“当时我有点慌。但马上要过年了,我就想先回家再说。”
春节后回到学校,已经是2008年2月底。邓志开始着急了。然而,这个时候,知名企业校园招聘的“黄金时间”早已过去,来中文系要人的变成一些学校、出版社等专业对口单位。但是,邓志没有出版社的实习经历,对编辑工作一窍不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他,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去中学试讲过几次,也没了下文。看着周围大部分同学的职业都已经尘埃落定,邓志每天在宿舍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也开始跑招聘会,在网上“海投”简历。结果,大一点的企业,邓志往往是几次面试之后就被婉拒;小企业,邓志又看不上。
就这样,时间到了2008年4月,各省开始招录公务员。邓志报了好几个省的公务员考试,开始了坐着火车去考试的历程。笔试,邓志考得都不错,可面试时他总是发挥不好。“我觉得,面试的时候我总是说不到点子上。”邓志说。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5月,邓 志的时间都用在了毕业论文上。6月,论文答辩结束,大学“散伙”聚会高潮来了,邓志是学生会干部,几乎天天有“饭局”,每一次都少不了“一醉方休”,根本顾不上找工作的事。这个时候,中文系正好有一个教学秘书的位置,系里问邓志愿不愿意留校,邓志拒绝了。理由是自己还年轻,想出去闯闯。
2008年7月,邓志从学校毕业,决心南下深圳。然而,深圳的工作机会并没有想象中的多,针对应届生的岗位很少。“投几百份简历,也不一定有一个笔试机会。企业都要求工作经验。”邓志这才体会到找工作之难。“以前,看到同学去校园招聘会,投简历、笔试、面试、签约,觉得挺容易的,没想到社会上都要求工作经验。”
在深圳磕磕绊绊两个月,邓志没找到工作。从深圳回到武汉,邓志每天都在网上投出数百份简历,一些北京、上海的企业也曾对他有意向。“他们给的薪水太低了。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个月两千多元,根本没法生活。”而武汉的工作机会又很少。邓志没有办法,决心再战国家公务员考试。
2008年10月,又一轮应届生校园招聘开始了,邓志这个往届生也参加进来。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缩减了应届生的招聘名额。而且,“我这个拖了一年的往届生的简历,更不受欢迎了。”2008年12月,邓志又一次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1月中旬,成绩公布了,他还是没有进面试线。
像邓志这样,大学毕业之后无法及时转换身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的社会“多余人”,不在少数。这类人有大学文凭,书本知识 学得也不错,为什么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呢?这就是自我定位不足而导致的社会融入问题。
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
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职业;
2、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而盲目从众;
3、一心想要高薪且体面的工作;
4、不懂得早规划;
5、不是眼高手低就是好高骜远,等到。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每个大学生都应当进行自我定位:
1)我想从事什么职业?
2)我学习的专业知识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3)以我现在的能力能胜任什么职业? 4)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相应的职业有哪些? 5)我的性格特点更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6)我有哪些特长,适合哪些公司的需求? 7)相对而言,我有哪些优势来应聘这份职业? 8)这份职业是否有利于我的未来规划?
在回答完这一系列的问题后,每个大学生应当及早地进行规划,不能等到毕业了要就业的时候才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 就业是高校毕业生们的热门话题和现实选择,就业难也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十年来,大学院校一再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从2001年的104万人,到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人,再到2010年人数继续攀升至6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引发了这样 一个问题:找工作是根据你的职业生涯来选择(先择业),还是就目前的一个就业形势来选择(先就业)?这就是“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下面让我们看看双方的典型观点: 择业一派:将择业进行到底
找工作很重要,赚钱养自己很重要,可找到符合自己职业发展的职业更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自己有份工作,可以拿薪资对自己好,也对父母好,还关系到自己能否每天都精力旺盛地热爱自己的工作。
小白兔: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只是解决短期就业压力问题,从长远来说,这种做法带来的只是更多的悲剧——为了工作而工作,对工作没有喜爱之情,长久发展只会觉得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让自己对于工作再有新鲜感或是说为了能拿份高薪,大多数的人选择跳槽,重新找工作,如此循环反复,凡事都会做一点点,但凡事也都只是懂点皮毛,永远无法学到精华。如果是以后我作了家长,只要我孩子不是不学无术故意赖在家里不愿意工作让人养,我是不会让我家的孩子为了钱子去工作养家。我想找工作无非是找自己喜欢的,或者就是找学校里所学的专业,前者是因为喜欢所以能花大力气下去学,后者则是因为学过,今后工作起来不至于什么都不懂,要从头学。
阿斯兰: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意义是非凡的!就如同初恋,如果你爱错了对象,你再努力也是枉然。因此,慎重起见,我认为大学生毕业应该先择业,而不是急于就业混口饭吃而草草上班。“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聪明人觉得是择业在先,就业在后。择业先是保证你的行进方向,你记住你“择”的是目标,而 不是脚印。择业之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一条通向你目标的道路,只有找准了方向,才能塌实的解决就业问题。
凡高:一个毕业生,毕业的时候是一张白纸,第一份正规的工作,在他日后的发展方向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迫于就业压力,“先就业,后择业”,这种情况下就的“业”会是怎么样的呢?这就像为了工作随便找了家小公司,期望日后能够进行选择。但在小公司工作之后,你如何进行选择?你的选择余地会高于小公司成为大中型企业吗?你凭什么进行选择?在那个环境工作久了,你的眼界,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局限在那个层面,不会有更高的提升,那时想进行择业,又等于从头开始,类似于一个荒废了几年的毕业生,人家会要你吗?还不如直接要个应届毕业生。到时为了更换环境,所付出的将是刚毕业时N倍的代价,不如毕业时就进行选择。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在自我分析、定位,规划之后进行有选择性的就业,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如果自己只适合在小公司就在小公司里认真工作,行行出状元;如果自己想在中型企业有所发展,那么至少要先进入大型企业。当然这些的前提是毕业生有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自我有个清晰的认识,选择的进行就业。就业一帮:因为环境我选择就业
不是我不想择业,只是你走在路上一个招牌砸到十个人,有四个本科生、三个专科生、一个研究生外加一个中专生,同样一个公司招聘,高端的招研究生,一般人人能做的招中专生,稍稍有点要求的招本科生和专科生,可别人公司只要招一个人呀,结果就是八个人抢一 个职位(甚至更多),谁会有业不择?我们只是环境所迫选择了就业。
Xuegang216:你应该知道大学要毕业的时候,大家在招聘会的情景吧,能就业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更不要说是择业了,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我有朋友的学校大四毕业基本上都没有签到工作,而且他们学校还是211工程里的。我是觉得应该先就业,就业后只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不被淘汰的位置。
淘米:近几年,大学生就业严峻。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就如失业一样,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谁也没有保证过大学生毕业一定要有工作,之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就业困难,这都是我们原先计划经济落下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认为政府、社会应该把我们喂好、养好,其实不然。说到择业和就业的问题,其实就像是个先有“鸡”先有“蛋”的话题。择业为的是兴趣,就业为的是工作经验和求眼前安稳。都是各有利弊的,无所谓好与坏。但就目前这样的就业形势而言,先就业是合理的。因为工作首先满足的是生存条件,其次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
B„ABY:我觉得其实“先择业还是先就业”并不是大学生自己选择的,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客观环境逼的。如果肚子没有填饱,你会有心力去考虑自己的精神需求吗?所以我觉得“先择业后就业”在如今的形势下说不通。说实话,如果可以先择业,又有谁会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就职?既然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现在的毕业生不得不先就业。为什么不得不先就业?因为形势严峻,我们不可能为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花费太多时间,本来现在毕业生就不值钱,如果时 间再这样浪费,只会让自己更加贬值。企业可不会在乎你对理想有多大的热情,那无法为他们创造价值。企业在乎的是你的能力、经验。而长期为理想工作奔波的你,如何为自己增值?当然,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你择业再好不过了。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先养活自己更为重要,先满足物质需要,再来谈精神需求。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许可,不至于被饿死的条件下,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只要早规划,其实“择业”在未毕业前就已经选择好了,而不会有毕业后的 “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
三、从象牙塔到社会的心理准备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融入社会时,表现得非常的痛苦和困难,甚至产生消极情绪或走上邪门歪道,这主要就是大学生未做好从象牙塔到社会的心理准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等等的问题日益严重,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贫富差距的拉大让许多贫困的大学生压力增大,甚至产生自卑感,在融入社会时畏首畏尾;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出现,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产生不平衡感,认为社会是不公平的,甚至认为有后山走后门比有知识有能力更重要的错误观念;社会上的攀比、炫富、博上位更是让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担惊受怕,严重缺乏安全感,“免疫力”差者甚至误上歧途、踏上邪门歪道。要应对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每个大学生在融入社会之前就应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毕竟社会与大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毕竟社会上的这种不良现象和风气始终只是少数,只是被无良的媒体刻意放大了而已。只要自己遵守公司守则,懂得社交礼仪,实干敬业,有朝一日也必定能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百度http://www.xiexiebang.com 2.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3.前程无忧网http://www.xiexiebang.com/
4.《浅谈刚毕业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作者:杨旭鸿 5.《浅析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6.《大学生,你能融入社会吗》
7.《求职攻略—大学生嘉应案例点评》,主编:陈纪忠(嘉应学院)。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的思考
实践报告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 14#302 10材成 邵奇
摘要:本文是关于当前大学生融入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与思考,对大学生如何尽早适应社会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大学生实习就业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郡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及时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距离放假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开始筹划自己的暑期生活,希望自己能够在暑假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得以锻炼。通过朋友的帮忙,放假后在家呆了几天我就跟朋友一块到了深圳,来到了深圳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昌。禾昌是一个电子公司,主要生产应用于电脑、数码相机以及一些小型机器的配件。紧接着于7月18日下午到公司去应聘作业员。虽应聘上了,但仍需等四天才能进厂,(每一位要进厂的都要等最少三天才能进去)在外面住的几天,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不敢出门,因为早就听说广州深圳那边比较乱,尤其是晚上,经常还有杀人的。但最后在朋友的陪同下晚上一块出去买东西,发现事实并没有那么恐怖,只要你不去惹别人,别人也不会轻易地惹你。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工业区周围全是厂房,一般买东西的都是一些打工者,在深圳呆了一个多月我也没有发现有打架的,也没有听别人说起过有杀人的。我想可能只是有些事情大家过于夸张了吧。
带着些许兴奋和盲目,来到了厂里,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在进车间之前厂里安排了两天的培训。首先带领我们来到了招募大厅,在那里我们上交了身份证、毕业证、健康证的复印件和两张照片,然后给我们统一配备了厂服。下午和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参加了培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建厂历史以及公司生产的各类产品。第二天下午我们又参加了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培训所讲的东西。接着保安人员又给我们安排了三个小时的军训。两天的培训就此结束。南方的工厂一般都要进行培训。
7月24号上午在其他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车间,该厂共有12个车间,每个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我被分到了六部一,刚进去的时候,感觉很陌生,车间有十几条流水线,每条流水线上都有十几个人在那不停地忙碌着,没有人说话,只听到机器转动所发出的哄哄声。我被车间的组长也即是车间的最主要负责人带到了一个工作岗位,在组长的指导下,我很快学会了那项简单的工作。一工作就是十二个小时之后,中间没有空闲时间偷懒,一天下来兴奋劲没了,剩下的只是腰酸背痛了!虽然工作看起来挺简单的,但长达十二个的机械工作,对于我们这些过惯了闲散生活的大学生而言,根本就忍受不了。接下来的几天我换了好几个岗位,每换到一个新的岗位,都要学习半天或一天。一般都是坐在老员工旁边看他们如何操作,偶尔那些老员工会给你讲一下。若碰到不给你讲的,一定要勤问、敢问,把自己不懂的都要问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不然自己做起工作来就会后悔的。这是我在那工作总结出来的。几天后我稳定到了一个工位,开始了正常的工作。一般进车间的都要先学习几个工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熟悉那里的环境,不熟悉那里的人,一切都是陌生的!,虽然之前在学校里也做过一些兼职,但来到这里还是有些没来由的心痛,这时才感觉到大学生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而且刚工作的时候,并不适应一天坐在那里机械地工作十二个小时,工厂里面的生活和校园生活真的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自己所学的也都浪费了,本想着能够学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但没想到来到这里只是机械地做这些手工劳动,完全没有与自己的专业挂钩,自己来到这里真的是一种浪费。在那时才感觉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发誓一定不能再浪费自己的大学光阴了,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知识只能干这些体力劳动,只能干这些毫无生趣的机械工作,一辈子只能生活在别人的掌控之中,只能不停地为别人工作,而自己却得到那么一点可怜的工资!当时有一种想逃跑的冲动,但经过几天的思考,还是决定留下来,因为即使自己以后毕业了,到企业仍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现在何不抓住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心智呢?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学到,但这却是我毕业之前最后一次能够很好地接触社会的机会了,留在社会,我要学到更多的东西,带着这些渴望,慢慢地学会了与人交往,慢慢地学会适应厂里面的生活,最后我也是受益匪浅!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在厂里工作了四十天,这个厂有白班和夜班,每一个月倒一次,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白班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夜班从晚上八点到第二天八点。一周上五天班,偶尔周末会加班,我在那里上了十天白班,每天早七点五十就得去做早操锻炼身体,但我发现大家都没有认真的对待,只是随意地伸伸腿胳膊,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认真地对待,后来才知道打工时间长了,大家对厂里的活动都比较不屑,只顾干自己的事,即使有意义的活动大家也都是很少参与。
公司每周一集合开例会,厂长都会讲一些厂里出现的问题,各车间的负责人都会及时地解决,同时各车间在上班和下班也都会把车间的所有成员集合起来开大约十分钟的会,这时组长会及时通知上面传达的事情,并针对车间前一天以及当天出现的问题批评教育大家。而且厂里面的规章制度特别的完善,对产品的质量要
求也特别高,车间的走廊都张贴着要求质量的标语,如果哪件产品的质量出现了问题,都会追究负责那一道工序的员工,并会对那个员工做一定的处罚。各个车间的负责人也都是从员工中选出的有能力的人。在那里工作了一个多月,我还是比较喜欢厂里的环境的,厂内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还有图书馆以及阅览室,周末全天播放电影,丰富大家的生活。无论厂区还是生活区的卫生都是很干净的,非常适合工作和学习!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个厂每年都能够取得较大的进展呢?为什么公司刚刚成立几年就分别在苏州、深圳建立了分厂,而且分厂的规模也是相当的大?工作了一个月后我终于知道了,因为他们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能够吸纳有用人才,公司的员工也都是能够尽职尽责。总之各方面的工作都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局面,这样的企业又怎会不兴旺发达呢?而这又使我想到我自己,如果我们能够像管理公司那样管理自己,我们的大学就不会虚度过去了,我们也就不必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了!
通过与员工的聊天发现,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十八岁左右,而且大都是初中、小学毕业。他们的圆滑事故与他们的年龄根本不想称,他们知道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他们不说自己的年龄,不熟悉的人还以为他们都二十几岁了呢。他们大都满足于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愿意去改变,即使公司经常会在厂内部招一些助理、打字员等,但那些员工却不愿意利用空余时间去学一些基本的办工软件。甚至是厌烦学习,即使后来我跟他们说我是大学生,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他们大都认为对于他们而言,学习根本就不是他们的事。周末也只是和一些朋友一块出去吃饭、喝酒。除了每天的上下班,生活没有多大的乐趣。
在与众多打工者接触一个多月之后,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学会了如何去与别人交往,也得到了友谊。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别人,慢慢地你的真诚也一定会换来真正的友谊。在外面若没有朋友,你的生活就会增
添许多遗憾,而你的精神世界也将是空虚的,所以在外要大胆地与人交往,用你的热情去融化世界,最终你一定有所收获!
在一个多月的打工生涯中,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有太多地方用到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我们要耐心、细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际的去工作,只有基本工作做的够好,才能赢得上级和同事的信赖,才有机会展示更多的才华。单凭专业知识不可能在工作上高枕无忧,更多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做一些细微之事,而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怎样恰恰是从一些小事上反映出来的,正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我真正学习到了社会经验,它为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为我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
第三篇: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国内研究综述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将国外学者对移民研究所取得的社会融合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国内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
第一,再社会化理论,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主要集中于经济、心理、社会和文化层面上。
第二,是马西恒提出的新二元关系学说,主张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逐步从隔离排斥走向兼容合作的关系。
第三,是学者张文宏和雷开春在学者田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融合递进说,主张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涉及多个层面,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各个层面之间的递进关系。
最后,是学者杨菊华所提出的一个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了经济、文化、行为及身份四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通过定量分析,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心理或文化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展开。
首先,在经济层面上。流动人口和城市原著居民相比,作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但从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上看,其在城市的经济融入还远未实现,和城市原著居民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学者认为,流动人口的待遇较差,比如低工资收入、长工作时间、恶劣的劳动环境、缺失的社保及就业歧视等问题,对其经济融入方面造成进一步的阻碍。与此同时,其在流入城市的消费情况也进一步反应了其经济融入情况。他们在流入地的消费结构单一且消费水平较低,除去日常开支,多数人的收入都转换为储蓄并通过汇款等方式流入农村家乡。流动人口收入高回流这一情况,表面了其和亨氏社会消费模式存在较大差别,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部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在社会层面上。流动人口在城市交流交往的对象,依然集中于和其有亲缘或血缘关系的老乡上,他们很少与城市社会主流法伤持续的沟通互动,对社会团体的参与度较低,在社区选举等政治性活动中也较少出现。而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团体的参与是其社会融入情况的重要体现。从目前看来,中国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于缺乏一种以组织形式出现的载体。另外从社会角度看,流动人口是一群城市的无归属群体,城市里的各种社会群体,无论是文化团体,还是社区组织,亦或是福利团体等,都极少涵盖到流动人口这一群体。同时,由于文化的同质性,流动人口在外部社会交往上也呈现出一种交往的内倾,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相比于和城市原著居民,他们更愿意和老乡或者其他地区流入城市的农村人交往,这一交往倾向进一步阻碍了他们和城市人的接触,阻碍了城市价值观念或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造成流动人口在社会层面融入的封闭。
第三,在心理层面上。从目前来看,国内学者对这一层面的研究停留不多。研究现有文献可以发现,流动人口几遍认为自己适应了城市生活,也只是一种低层次的适应,只停留在经济或社会交往的适应上,离精神层面的适应还差距甚远。另外,从价值观和归属感两个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层面的适应进行分析证明,其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的适应性依次递减。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城市外来人口,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做了大量理论及实证研究,已取得到丰硕成果。主要有第一,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维度以及层次上进行探讨,基本支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多维度的这一观点,并主要集中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几个方面。第二,有学者在居住状况、社会交流和活动参与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的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社会融入程度较低,仍和城市原著居民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
访谈政府工作人员。访谈对象主要选取相关部门负责人(农业局、人社局、扶贫办、公安、政府研究室、人大政协农办等)和一线具体负
责的政府工作人员。
访谈提纲:
1.您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总体看法?
2.您认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异同是
什么?(现状、特点、制度和政策环境、对策等)
3.您是如何看待甘肃省新生代社会融入问题的?(主要是对策)
4.您认为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过程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5.请谈一谈您在具体工作中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事
例。
6.您是如何理解中央和省上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措施的?
第五篇: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不断的进入城市,那么对于他们如何让融入到这个城市就引起了各界学者的重点重视。如何妥善的解决农民工问题1,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至关重要。2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孩子随着父母进入城市,那么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有关户籍制度3,家庭文化背景4,生活状态与教育状态5等等这一些因素都给留守儿童的融入产生了影响,在融合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冲突6,甚至是歧视等等,让孩子成为了城市边缘人7。因此,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要建立公平的教育体制8,消除歧视9。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
就业是维持生活的重要生存来源,但是近年来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屡遭难关。许多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在社会转型时期10,农民工无法适应而导致失业,此外,歧视也是导致工资低一个主要因素,学者郭继强也进行了探讨11。就业与社会保障12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平等就业的一个重要保证13。因此,学者田青松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放在国家宏观政策中,对就业变迁做了深入研究14。而另外有学者则从社会工作角度去论述农民工就业问题15。浙江省农民工流入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也有学者针对其农民工做了研究,从就业状况,就业渠道,就业限制与稳定性,雇佣关系等方面写出浙江农名工就业状况,这就为我们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参考价值。16
三、住房问题
在农民工的住房地都存在着过度拥挤,公共设施差,空间分割等等问题,不利于农民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必定会产生影响。17 我们需要对城镇住房制度进行研究18,全面改善农民工的住房条件。19
四、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12毛哲山.我国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述评[A].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
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 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A].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3周佳:《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以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为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4林宇:《家庭文化资本与农民工子女成就动机内驱力》,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5王开玉:《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6汤林春:《 冲突•建构•融合: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7史柏年:《城市边缘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8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A].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9黄祖辉,许昆鹏: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A].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10李长安:《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1郭继强:《工资、就业与劳动供给:对中国农民工低收入处境的理论分析》,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8年 12杨佳宏:《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赵曼:《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 14田松青:《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变迁:兼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0年 15戴均良:《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16葛正鹏:《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视角》,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17郑思齐、曹洋: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从经济增长与社会融合角度的研究[A].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 18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19吴立群.:半城市化中的农民工住房问题与对策思考——以江苏省为例[B].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 农民工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社会保障意识比较低,经常发生工资拖欠,工伤无法报销的事件,这些问题政府监管不到位,自主意识不强,增加了农民工权利保障的难度,20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21 对于农民工权利的研究,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探讨。从社会学与法学角度,学者谢建社就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教育权利和消费权利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展开研究。22 而学者刘小年则把中国农民工政策本土化,更具有现实意义。2
3农民工的医保问题是最突出的,其关系到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但现在医保覆盖率低,区域利益也使得医保无法持续转移24,对农民工来说是一大难。所以,解决好农民工社会问题就要处理农民工的医保,养老保险25,工资拖欠,社会参与权等问题26,这才是关键。
五、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发展,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也进入一个新阶段。27农民工是有效地融入城市,还是被城市边缘化,是当前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28农民工融入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市民化问题29,这涉及到许多方面。首先,就业是否稳定30,是农民工能否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前提。其次是户籍制度改革。31再次是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等需要。32然后是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33最后是农民工公民权发展。34另外,农民工文化活动场所少35,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匮乏36。对于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我们还要特别关注“80后”这个第二代农民工群体。37许多学者通过田野调查和记载农民工口述的方式38来研究这一问题。学者季文从社会资本视角来分析经济理性、个人理性之间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39
六、农民工返乡
笔者瑞雪·墨菲通过集中观察江西省内的三个村庄,研究农民工返乡40的影响。
2021佟丽华:《谁动了他们的权利——中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8年 李中元:《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权益保护》,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22谢建社:《中国农民工权利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3刘小年:《中国农民工政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4熊吉峰:《农民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252627王汝志: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问题与反思[A].浙江金融,2011年
赵立航: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五大矛盾探析[A].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钱文荣:《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8熊贵彬:《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29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0徐建玲:《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基于农民工市民化视角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31扈立家:《中国户籍制度创新与农村城市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32邹新树:《中国城市农民工问题》,群言出版社,2007年 33江立华:《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4王小章:《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35马纯红:《农民工闲暇生活与城市社区建设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年 36黄进:《价值冲突与精神皈依——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7黄传会:《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38吕国光:《农民工口述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39季文:《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40瑞雪·墨菲:《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