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

时间:2019-05-14 19:0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

第一篇: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

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 景阳乡王家中心小学

袁兆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块薄弱之处,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跌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我试图从寻找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中存在的隐性优势入手,开掘农村小学存在的素材方面特有的客观优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开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为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

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这里没有繁华的商业街,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绚丽夺目的灯红酒绿,也少有现代化的科技设施,但农村孩子拥有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为他们提供各种自然景观。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农村的天空是那么蓝,云朵是那样白;青翠的山峰,或连绵起伏,或巍然屹立;潺潺的溪流,或宽或窄,或缓或急;溪水中穿梭往来的小鱼、呆头呆脑的虾公、横行霸道的螃蟹,那么妙趣横生;田野中,沉甸甸的稻谷、碧波荡漾的鱼塘、傲然挺立的甘蔗、香甜可口的柿子,如此丰收在望;菜园里,白胖胖的冬瓜、火艳艳的辣椒、细细长长的豌豆、油光碧绿的青菜,令人神清气爽;高矮错落的农舍、鸡鸣狗吠的喧闹、鸟雀声的悠扬成韵……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周记、日记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周围他们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好作文,如:《那座山》、《我家的菜园》、《门前的小溪流》、《

的早晨》、《家乡的田野》、《那一片

》……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造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

二、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隐性优势,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吸引力。比如:正月初一吃年羹,正月十五耍龙灯、吃元宵,清明做清明团子,端午包粽子,每年一次的赶集,岁末送灶神,新房落成仪式……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城镇生活中所欠缺的,如果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今年的清明节前夕,我就有意识地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回家帮助做清明团子,并观察制作的全过程。回来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清明团子制作过程的作文。孩子们下笔有神,势如破竹,从剪青到配料,从蒸粉、揉搓到包馅、打模、蒸熟,徐徐道来,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让人恍如身临其境,就像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了一番。对城镇孩子来说,也许见过还吃过清明团子,但其制作过程却是闻所未闻的。因此这样的习作也是城镇孩子所望尘莫及的!

三、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

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的收割播种、地里的采摘铲耕、水中的捞鱼捕虾、山上摘野果抓鸟雀、造新房时的搬砖运瓦……这样的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如果教师给的作文要求是这方面的,那孩子们还会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吗?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

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迅速,养鸡、养猪大户不断涌现,花木、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户也比比皆是,好多学生的家庭也在其之列。孩子在与家人分享收获的喜悦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品味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师平时要经常引导孩子关注家庭中的劳动场景,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家庭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孩子们有感而发,有情可表,于是一篇篇文情并茂的《柿子红了》、《蛙声一片》等佳作便出现在孩子们的习作本上。有一位学生曾写了一篇《充实的星期天》,记叙的是一个星期天在自家的养鸡场里,帮家人给鸡喂饲料、喂水、喜滋滋地拣鸡蛋的事。文中有众鸡的鸣叫声、啄食声,有“我”匆忙紧张的身影,有丰收的喜悦,有辛勤的汗水,也有被鸡啄时发出的尖叫声,更为可喜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之情,对生活的珍惜。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岂不快哉!

此外,农村孩子自娱自乐式的劳动,如抓鱼、捉蟹、摘野果、掏鸟窝等事情最能体现童真童趣,体现农村孩子特有的快乐。以此为题材的文章学生爱写、易写,读者也爱读,成为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中又一隐性优势。

四、品味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

农村家庭不像城镇那样,子女一旦成家就搬出另过,平时各顾各的。农村的家庭一般是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还有叔伯妯娌同一院子的,过的是大家庭的生活,其间少不了磕磕碰碰,但同时也添了子孙满堂的喜庆和欢乐。于是婆媳、妯娌、祖孙、兄弟间的忧心事、趣事、苦事、喜事……又成了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中的隐性优势了。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细细回味,反复琢磨,写出大家庭生活中特有的氛围和感受。本学期,为了实施以展现大家庭生活风采为题材的写作实践,我专门抽出一个星期的写字课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谈论家人,说家中的喜怒哀乐,说家人的优缺点,寻找家庭中存在的温情。经过交流,学生们对家的依恋、热爱之情更盛,更渴望将自己的家介绍给别人,引起了写作的冲动,对写作更有兴趣了。在周记中,一位学生围绕半夜爷爷哮喘发作,描写了全家出动的情景:只见爸爸准备双轮车,叔叔一边帮忙一边打电话联系医院,奶奶在照顾爷爷,喂药,妈妈在找爷爷要用的衣物,婶婶则在安抚受了惊吓的兄妹俩……文章中写的场景忙而不乱,大家的默契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风雨同舟的浓浓亲情。这种生活与感情对照于防盗系统严密、邻里之间形同陌路的城镇生活更多了份珍贵的人情味。

五、再现纯朴率真的人性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在开掘作文素材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存在着大量作文中应推崇的“真善美”。农村的人们普遍纯朴、善良、率真、热情、坦诚、敢作敢当,他们勤勤恳恳地劳动,问心无愧地待人,朴实无华地言语……拥有独特的魅力。抓住这一点进行创作,既能达到弘扬中华美德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的好品质,起一举两得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有关人物的作文时,就可帮助学生挖掘这一方面的隐性优势,表现人物的优良品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在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质,及时加以表扬,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贮藏了一些具有良好品行的人物原型,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认识到周围的亲人、伙伴、邻居,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身上那质朴而高尚的品格。此外,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普通大众的真善美,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和向往。

身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比城镇教学更多的困难,要面对各种不利的因素,如:教学设施的落后,拥有资料的不足,学生基础的薄弱,家长对教育的不够重视……可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也绝不能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感到泄气。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找到契机,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的被我们平时所忽略的种种隐性优势,而我们充分地开掘出这些隐性优势,并尽可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会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展示出新的生命力,让农村的小学生用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用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语言,在广阔的作文天地里拥有自己的一片灿烂天空。

第二篇: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

平凡的乡村 朴实的美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

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思考和关注的要点。我在自己发表的论文《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中,已作了详细地探讨和论述。我认为,对农村乡土作文素材挖掘不深,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农村作文素材挖掘不深的原因。

归纳起来,忽视乡土作文素材挖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现行各科教材所出现的城市化倾向。在小学现行教材中,不论是语文、英语、品德、社会等,或多或少存在着城市化倾向。就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来说,真正的乡土题材的课文只有一课,那就是《故乡的芦苇》。当然,教材在作文训练题目的设置上,兼顾了农村和城市两种环境。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正是这种兼顾,使作文训练缺乏了应有的针对性。由于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欠缺,必然反映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其次是小学语文教师中,重写作指导,而轻视观察指导。对观察的忽视,必然导致小学农村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农村乡土作文素材的发掘与利用。

平凡、朴实的农村其实蕴含着丰富的乡土作文素材。一、四时交替,蕴含季节变换之美。

农村生活之美首先表现在季节的变换上。我们河南省,地处温带,四季分明。但城市处在钢筋森林的包围之中,绿化植物也多选来自南方的常绿外地树植物。所以,真正体现四季变化之美是还是农村。

春天之美,令人怦然心动。你看,春来了,地里是一望无际的绿得惹眼的麦苗,但这绿色却绿得决不单调。因为麦地中还分布着一块块金灿灿的油菜花。绿得光亮,金得耀眼,再加上在麦田油菜地里上下翻飞的白色的蝴蝶,此情此景,会让我们的孩子怦然心动,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之里。

夏天之美,热烈奔放。夏天的田野,是玉米的海洋。只要雨水充足,玉米长得黑绿黑绿的,中午时分,甚至能听到玉米咯吱咯吱生长的响声。小路边的野草这时也长疯了。狗汪汪(也叫狗尾草)、茅草、蛤蟆草,几天不见,它们长得往往能吓你一大跳。知了不害怕天气的炎热,趴在树枝上起劲得叫着。孩子们只要用心地观察体会,他们一定能体会夏天里万物旺盛的生命力。

秋天之美,美得实在、踏实。农家院子里,地上堆着刚收获的,未剥的玉米穗,墙上挂满了玉米吊子,还有在地上插一根木头,木头四周挂玉米,这叫玉米人,颜色金黄金黄的,味道清香清香的。除了玉米,地里颗粒饱满的花生,滚圆的黄豆,农村人看着这些粮食,心里踏实。

冬天之美,美得安详、宁静。过了农忙,地里不见了忙碌的人们,村里的劳力出门打工去了,村里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村子一下子静了下来,整个村子安详地躺在冬日里暖和的阳光下,仿佛在眯着眼睛在打盹。一场大雪过后,远处的山啦,村后的麦地啦,整个村子啦,都变成了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乡村的“野孩子”们的欢笑声会打破这种宁静。

二、做柳笛、捏泥人,捉蟋蟀、逮知了,蕴含野趣之美。城里孩子的玩具诸如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霹雳赛车等离乡村的孩子很遥远,但认真想想乡村孩子所玩得则更有野趣,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就能成为很好的作文材料。

春天可以让学生做柳笛,农历二月中,正是做柳笛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柳笛。首先选择粗如筷子的柳树枝条,一只手紧握枝条,另一只手用力扭动,使柳树的表皮同木质部分离,再用小刀在表皮上围着枝条切一圈,然后小心地把柳条木质部分抽出,再把柳枝表皮切长五至十厘米,最后在一头用指甲把树皮上最外边的部分掐去,露出黄色的生长层,一支柳笛就做好了。含在嘴里有点苦味,带着春天树木特有的香气,轻轻一吹会发出哇哇的声音。而且声音会随着柳笛的粗细和长短有所变化,想一想,春风里,一群孩子在“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下,玩着、做着、吹着,当他们拿起笔时,春风、“绿丝绦”似的柳枝,散发着树枝清香的柳笛,呜哇呜哇作响的春天的声音,都会从他们的笔尖下流淌出来。

春末夏初,天气已经非常暖和,可以让学生捏泥人。其实每个农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都玩泥,当过家家„„在上泥塑课以前,让学生做好两个准备,一是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合适的泥。最理想的泥塑用泥应该黄色或者红色的,不含沙,而且粘度要大,让学生找到这样的泥土后,在家里面和得软硬适中,用塑料袋把和好的泥包起来,准备上课时使用,因为泥外面有塑料袋,所以可以保持泥的水分不蒸发。最好,再让学生准备一些干土,最好用砖头把里面的小泥块完全砸碎,像面粉一样,用瓶子装起来,用来做泥塑时,一旦泥过软,撒一些这样的干土可以调节泥的软硬度。学生要做的第二个准备是要想好自己想要在课堂上“捏”的对象。由于学生第一次做泥塑,所以这个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学生这个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关系到泥塑课是否成功,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写好课后的作文。学生能捏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家里养的猪、马、牛、羊、狗、猫等,捏这些东西,要提醒学生在上泥塑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些动物进行观察,否则,即使很熟悉,学生也是捏不好的。也可以捏人,捏房子,捏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帆船、军舰等,但由于这些实物,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学生在下边一定要收集一些资料,最好是图片等。泥塑课包括课后的作文安排三节,二节泥塑,一节作文。泥塑课前可作下列指导:一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泥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做的过程中不顺利时,一定要有克服因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认真体会、观察自己做的过程和其它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泥塑课完成后,首先对全班同学的作品让同学们互相欣赏交流,老师可作一下点评,无论学生的作品怎样,都倾注孩子们的心血,因此点评要以鼓励为主。然后安排学生作文,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制作过程,自己的动作,提醒他们自己在泥塑过程中的动作如:揉、搓、捏、刻„„也要写出自己的心理过程,如当看到别人做得很好或者别人已经完成而自己做得很不顺利时,自己的心理活动。

三、野草、野花、野路、野坡蕴含“野”趣之美。深秋时节,当麦苗露出尖尖的小芽的时候,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吧!想想看,瓦蓝瓦蓝的天空,太阳恶狠狠地发了一个夏天的脾气,到这时候,脾气柔和多了,阳光晒在人身上,像一个老奶奶的手抚摸着你,真舒服,几十里外的玉皇山,显得那样近,它正在昏昏沉沉地地打着瞌睡„„

城市的路真平坦,但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大人,比较一下,田间的小路不正像一个调皮、任性的野孩子?这个“野孩子”在田间走了一会儿,就累了,不想往前走了,你看他东拐拐,西拐拐,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就是不往前去,好不容易往前走了,可放着平坦的地方不去,偏偏要从一个大坑边过,好悬!这个“野孩子”差一点掉进了大坑。“野孩子”本来就不安分,更要命的是它的“野草表弟”和“野花表妹”不停地“惹”他,城里的草坪美吧,但也就那么几种,这里的“野草表弟”可太多了,狗尾草、雪草、黄蒿„„更多的根本就叫不上名字,这些调皮的家伙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挨挨,在秋风中摇头晃脑,有的地方,甚至爬在野孩子的身上,再加上那些爱臭美的“野菊花表妹”,“野孩子”更疯了。“‘野小子’站住,你跑那么快干什么?”原来,“野孩子”看见了“野坡大表哥”,只见它一路小跑,一下扑到了“野坡大表哥”身上„„

乡下的学生们,对这样的景色也许早已习以为常了,作为老师现在最需要的是借孩子一双慧眼,让他们发现这种平凡的美。

四、喂鸡、养鸭、锄草、收获,蕴含劳动之美。现在的农村孩子,几乎很少做农活,一是由于现在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孩子们的功课还较重;二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爱。但孩子们不参加劳动一方面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体会不到父母之爱使学生缺乏家庭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就是剥夺了他们接触生活、接触自然,发出劳动之美的机会。因此,我针对农村实际,布置学生参加家务和田间劳动。

让学生帮助家里喂养家禽、家畜。几乎每个农村的家庭,都要喂养鸡、鸭、鹅、猪、马、牛、羊等家禽与家畜。我布置学生每天放学回家,让学生帮爸爸妈妈喂养这些家畜与家禽。而且我出观察要求。让学生做这些家务时观察这些家畜与家禽的外形特点,他们的动作特点,以猪为例,当猪饥饿时有什么表现?当你提着猪食走向猪圈时猪又有什么表现(叫声、动作)?当两三头猪在一起吃食时又会发生什么?我还让学生及时记好观察记录。当作文课上写这方面的作文时,学生是胸有成竹,在学生笔下,猪饥饿时在圈里不停地哼哼地边叫边转圈,当听到人来喂食的脚步声时,马上奔向食槽,有的猪甚至前腿扒在猪圈上,哼哼地叫着。几头猪吃食时一点也不文明,不仅发出声音,而且互相拱、啃、咬,抢占地盘,这些生动的村料,不是学生坐在教室里能够想象出的,只有参加劳动,实际观察才能得到。

玉米成熟时,让学生帮助家里掰玉米。干这种活,我一般先不指导,只是让学生帮家里掰玉米,当作一个作业来布置。学生通过劳动,自己会有许多收获。上作文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劳动来一个回顾。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感受。有的学生说在玉米地里一丝风也没有,闷热得很。有的说,把玉子棒子从玉米秆上掰下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一只手紧握玉米棒子和玉米秆的结合处,另一只手猛得用力向下掰玉米,才能掰下来。碰到有的玉米还很顽固,就是掰不下来,只好两只手握着玉米转圈,直到把玉米拧下来为止。有的学生说,当把装玉米的袋子扛在肩膀上向玉米地外背时,身子摇摇晃晃,并且玉米子把肩膀硌得生疼。有的学生说,在玉米地里走来走去,玉米叶子的边缘锋利得像锯齿,拉在脸上,再出一点汗,火辣辣的疼。有的说,玉米花粉掉在头上,身上,再出一点汗,就痒得难受„„学生的这些只有自己亲身干了,才会有切身的体会,这也不是坐在教室里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这些对学生来说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减轻父母亲的家务负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写作文的材料。

挖掘乡土作文素材应注意的事项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挖掘乡土作文素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累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如带学生放风筝一定要远离高压线。春天带学生到田野里看油菜花、桃花等,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农田间的机井等设施,要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危险发生,进生这些活动前,教师最好事先到活动地占进行实地勘察,有备则无患。

二、要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要组织好学生。学生走出课堂,如果组织不好,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乱跑,教师顾此失彼,出安全问题;二是由于走出课堂的兴奋,学生忘记目的,忘记了观察,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收获不大。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一切行动听从指挥。要组织好学生,在什么集合,什么地方分开活动,在有预先的计划。分开活动最好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组长,使各个小组的活动在组长的管理下进行。

三、观察、作文前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挖掘乡土作文素材,学生进行作文前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例如春天带领学生到野外放风筝,出发前就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你们在路上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学生就会说有麦田、小草、油菜花、白色的蝴蝶等。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启发,“麦田的绿色有变化吗?春天的小草到底怎么样?这样的引导和启发能激发学生观察的愿望。再比如上泥塑课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既要注意体会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自己的内心活动,也要观察其它同学的动作、表情、语言,认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总之,平凡的乡村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乡土作文素材,只有借孩子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挖掘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作文素材,当这些孩子们熟悉但常常被忽视的平凡之美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并在孩子们的作文本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时,孩子们会突然明白——写作文也是一种享受。

平凡的乡村 朴实的美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

河南省汝州市庙下乡姚庄小学2009年5月3日

张建强

第三篇: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曲沃职中王海云

一谈到写作,学生们总是“头痛不已”,有的愁眉紧锁,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有的凭空捏造,乱编故事。追根究底,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是缺乏素材的表现。那忙于好几门课程的学生该从哪里挖掘素材呢 ?

有人把写作的过程归纳为“积累—表达—修改”,那么积累就包

括内容的积蓄,即素材的准备。总结近年来写作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

一、生活,写作素材的源泉

首先,我们先回头理解一下素材的概念。所谓写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生活材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食物,是形成写作的基础。从概念中不难看出,素材来自生活。宋代诗人陆游就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指的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功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有话想对别人说”,产生表达的欲望,才能使学生展开眉头,乐于写作。“长袖善舞,多才善贾”也只有使学生掌握丰富、新颖、生动的素材,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做到“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

二、自身,写作素材的关键

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要求他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前面、细致、有序的观察,了解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发展的始末,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素材的海洋,不断观察,撷取。这样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是风雨雷电、山川田野,无论是平凡小事,还是社会新风,这些素材都会在作文里具体而生动地体现。

然而,片面地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作家刘厚明说:“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我们要引用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多了解,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写作的主要反映对象。一篇作文成功与否,自身情感就是关键。

三、教材,写作素材的捷径

写作素材的获得,要靠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要靠广泛的观察与体验,因而要学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力求做到“广见博识”。只是学习负担过重的学生又怎能分身分心时时留心生活呢?五彩缤纷的生活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奇妙优美的具体景色可能只换来一句“真美啊”的瞬间感叹。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告诉学生素材的挖掘不必舍近求远,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手头上有的资料,比如说教材。教材是挖掘素材的捷径。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总体上说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不妨抽空把课本重新翻一翻,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写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就拿“困境”这个话题来说吧,高一语文必修一就有很多可用之素材:毛泽东面临困境,能“独立寒秋”,畅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司马迁遭受身心双重打击时,能忍辱负重,完成“史家之绝唱”;刘邦势单力薄,身处逆境时,能屈能伸,“自到鸿门谢项王”;等等。

只要同学们留心思考,便能轻松拥有一份有说服力的素材,而我们就完全可以靠名人来打造自我,提高自我。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谁放弃了书本,实在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

总之,“课本,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地激发。”

总的来说,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学生热爱生活,就会有无穷尽的素材资料,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学生了解自己,剖析自己,就会有真挚感人的素材源泉,因为真情实意是打动人心的关键;只要学生留心教材,就地取材,就会有一份方便快捷的手头资料,因为教材是教学中最好的蓝本。

浅谈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曲沃职中

王海云

第四篇: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

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素材

多年来,教学语文的教师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写作文了,教师最难教的也是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力争写实

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脱离实际,生搬硬套,东拉西扯,废话连篇,没有主题。我在教学生学习《海滨小城》时让学生通过阅读,仔细观察图画,加以想象海滨与小城的美丽景色。首先通过看大海录像的片段,学生仔细观察海面上的机帆船、捕捞鱼归来的船队,还有沙滩上晚霞映照的美丽贝壳。让学生抓住海浪及大海、海滩的特点来写,就能形象的描述出来。只有让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能把大海的景色写的逼真、形象。所以,在教写作文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创造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没有词汇可写,平时看书不注意积累,难免写作文空荡,提笔难下文,这就是缺乏写作文的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平时注意积累材料。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好文章和课外书,还有优秀作文选编,把文中的好词佳句随读随记,天长日久可以积累不少词汇,因而在写作文就不愁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

三、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在平时,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让他们写大文章,会让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让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比如:班上搞一次主题队会,让学生写几个片段练习学校组织学生搞活动,给他们布置一篇作文或一篇日记。另外,每周写两篇日记,把你看到的有意义的事情都可以作为片段练习记下来,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一周写两到三篇小练笔,这样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文的难度。

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如:学生在作文中用得好的比喻句,我用波浪线画出来,批阅是比喻句用的恰当。有些词语写的好,我眉批“用词好”。在学生用词方面好的,我都是多给予赞美,肯定优点,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五、鼓励写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件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进行创造性的一种自觉性发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推荐学生的文章也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好

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好的作文在班上展评、阅读,增强他们的感染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努力激发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他们从“难以下手”到“妙笔生辉”。

第五篇:因地制宜改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业内人士:因地制宜改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图)2009-09-28 13:57:00 来源: 新华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吉林频道9月27日电(马扬 刘亚)在正在此间举行的200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成果展览会.第十届长春国际教育展上,部分教育界内部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在一些地区存在与教材不配套的现象,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实际有效作用。

远程教育资源是国家根据统一教材编制的,用的是国家中小学教材,是国家的标准,但由于一些地区在教学中使用的是地方版中小学教材,因此,具体到上课时,一方面,有国家的远程教育资源却用不上;另一方面,却存在没有专门的地方版中小学教材远程教学资源可以使用的现象。吉林省桦甸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技术部主任李维新说:比方说长春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与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就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

近年来,国家允许地方编写中小学教材,以兼顾地方教育状况,但是在地方中小学教材编制后,远程教育资源却没有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远程教育资源的适用和使用。本届教育展上,不少农村中小学老师就反映,由于有些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匹配,使教师能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大打折扣。

对此,长春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曹勋认为,这种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不匹配的现象在全国比较普遍,虽然当前很多地方有远程教育设备,但远程教育教材作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却远远没有跟上,教育资源开发的迫切性问题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他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与开发应该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可以更多关注其实际应用情境。

曹勋说:我国每个地方的教育状况都存在差异性,新教材版本编制后,地方需要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建立本地特色的远程教育资源,这样才

下载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执教十余年,但在教学中仍然感觉到学生的写作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

    走进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走进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放风筝》教学启迪永胜县永北镇小和集宏作文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而且是学生观察、组织、思维、想象能力的体现和创新意识的体......

    因地制宜,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精选合集]

    因地制宜,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黄官中学 朱宗可 我在农村初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深感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成绩的不易。下面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成绩,谈一谈自己粗浅的......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 南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韩诚近年来,南溪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以干线为轴,......

    农村小学的劳技课教学应因地制宜

    农村小学的劳技课教学应因地制宜 内容提要 劳动技术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尤其农村学校教师更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地应用现有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

    深入挖掘中学语文教材素材(优秀范文五篇)

    深入挖掘中学语文教材素材 —让你的作文有“米”可“炊” 和平县四联中学罗春艳 【摘要】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因为课业负担重,学生无暇广泛阅读、......

    挖掘大自然中的习作素材

    挖掘大自然中的习作资源: 自中年级学生尝试写段落开始,便开始存在危惧心理,所写内容千人一面,素材雷同,原因往往是选材时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

    《苏武传》素材挖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指导学生阅读文《苏武传》,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部语言机制,转化为动态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人物传记的人物传记的文学内涵,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