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2012年11月13日 09:12:46 来源:新华网
简述:(十八大评述)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伟大战略——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开拓伟大事业,需要在不懈的实践中准确判断大势、完善发展路径;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科学制定……
(十八大评述)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伟大战略——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开拓伟大事业,需要在不懈的实践中准确判断大势、完善发展路径;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布局就是路径,布局就是指向。连日来,“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引发了出席党的十八大的2000多名代表热议和共鸣——
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战略,当代中国必定实现全面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实现新的跨越。
伟大战略反映伟大探索——中国共产党在一以贯之的接力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
普洱,地处云南边陲。在十八大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看来,当地发展经历了三段模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完全进行资源保护,不做任何开发,成为生态、资源的“被动保护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洱经历了1958年大跃进、上世纪80年代初包产到户、上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厂到本世纪初中低产林改造等四次较大砍伐,逐渐形成基本依靠消耗资源来推动发展的“高消耗低产出时代”。但是,普洱人民并没有致富。
近年来,普洱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路径,强力保护青山绿水,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和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城乡居民收入迅速跃升,正在开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时代”。
翻阅十八大报告,沈培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表述下标上重重的印记:“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让我们更加明晰了前行的路径,坚定了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信心。”
普洱,是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一个印证。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追寻现代化没有先例。开创性课题需要创造性地实践、创造性地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上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这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遭遇各种困难、风险和危机中,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又是不断寻优、选优的过程。”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
历史,清晰地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以来艰辛探索的足迹——
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至此,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
“生态文明构成了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党的十八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认为,生态保护是我们工作中一直遵循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党治国理念的新发展。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这更是面向全面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从单一追求经济现代化到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为全面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全面协调、也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阶段。”胡鞍钢说。
理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视野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 伟大战略顺应伟大时代——“五位一体”是把脉国际国内大势、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部署,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响亮回答
湖北黄石大冶铁矿,一座深达440米、占地108万平方米的露天铁坑,将人们脑海中毫无交集的矿山和公园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
这座有着1780多年历史的矿区,曾经是近代以来支撑中国工业化最主要的资源库之一,却因为长期的采矿作业,地质构造、地面植被受到很大影响,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黄石也因为长期对资源的依赖,成为我国44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困顿面前,是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开拓转型的智慧——黄石探索把枯竭的矿山转化为文化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2007年,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成为我国首个矿山公园,并于2010年跻身国内工业旅游为数不多的4A级景区。
黄石的华丽转身,是资源环境瓶颈倒逼下奋力转型的一个缩影。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快车道上驰骋了几十年的中国列车,正驶入一个关键路口:既要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更要克服资源环境的种种制约。
这是我们必须长期清醒面对的现实——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放眼世界,能源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课题。金融危机爆发后,绿色经济、新能源、环保产业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这既是挑战,但也为中国成为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发动者、创新者和引领者提供了可能和机遇。“只有顺应历史趋势,我们的事业建设才会事半功倍。”十八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有清晰的把握和深刻的认知”。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清醒分析变革发展的国内外大势,十八大报告作出郑重回答。
“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为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路径,更是在复杂形势中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伟大战略。”十八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委书记陈强认为。
这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部署——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且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吃饱穿暖”、甚至是“吃好穿好”后,人们的新期待也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十八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认为。
“如何让小康社会从„总体‟走向„全面‟,需要下大功夫、大力气。这个功夫,不能简单靠一些理念和口号,更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固定下来。”陈强代表认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这样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施芝鸿认为,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伟大战略实现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切实保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生态值多少钱?”十八大代表、浙江省安吉茶农宋昌美有着最真切的感受。由于生态良好,安吉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安吉白茶也从一棵单株野生古茶树发展成年产值超过13亿元的大产业,“每到采茶季节,白茶天天流出去,钞票哗啦送进来”。
由于价格高,全县农民种植白茶的积极性高涨,但县里规定,凡25度以上的山坡一律不准种植,因为怕造成水土流失。“大家也都理解,因为生态一旦毁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宋昌美说。
宋昌美的感受,引发了十八大代表、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崔家窑村村民余晓兰的共鸣。她说,城里人对农村景致和新鲜空气情有独钟,把生态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相结合,通过环境改善带动生态高效经济、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取得增绿、增色、增景、增收的综合效果。她正准备依托已绿化的荒山荒沟办一家生态庄园。
两位农民的探索,折射出同一个道理——把生态建设融入发展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生态就能呈现出最大的优势,发展也会更可持续,更有后劲。协调推进,才不顾此失彼;统筹兼顾,方能攻坚克难。
站在新起点上,五大建设如何着力?十八大报告指明了清晰路径: ——经济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政治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社会建设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十八大代表、云南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认为,“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既明确了每项建设的任务,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布局。”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办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一条绿色跨越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指导我们又好又快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遵循。” 十八大代表、湖南怀化市委书记李亿龙信心满怀。蓝图已经绘就,路径已经清晰,号角已经吹响——
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昂首行进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大道上,足音铿锵,步伐坚定有力!(记者李自良、陈二厚、安蓓、顾瑞珍、王宇)
第二篇: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谈“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谈“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总体布局”
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谈“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嘉宾访谈]:11月15日14时,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严书翰做客强国论坛,以“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本场访谈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十八大观察家”系列访谈的第四场。[19:14]
[严书翰]:网友们好,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记得上一次是在这儿谈学习胡锦涛同志7月23日重要讲话,今天主要是围绕党的十八大,就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并和网友们交流。[14:04] [网友喜天]:请谈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另外在理论创新方面有些什么样的突出贡献和亮点?[14:17] [严书翰]:这也是很多党员干部关心的问题。就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刚刚闭幕,今天中午我们新一届的中央领导机构、七位政治局常委和大家见面,标志着十八大刚刚结束。深入学习十八大文件精神有个过程,所以说老实话,我还来不及梳理报告中到底有多少个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但是我可以回答这位叫喜天的网友,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这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所以我今天就这一点来讲,为什么党的与时俱进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因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在一系列理论创新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这一点,只要简要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可以证明我刚才讲的观点。
现在网友越来越年轻,所以我觉得严老师在平时讲课中也是非常注意联系历史,包括干部的年龄也越来越轻,跟他们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可能会比较熟悉,再往前,比如文化大革命就不知道了,更往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怎么艰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更不懂,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回顾一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主义时期,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非常及时地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而且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讲:毛泽东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跟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还有区别,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们搞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毛泽东思想还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且无产阶级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怎么建设我们共产党的问题,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书本中没有的。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处的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工人阶级占多数,我们中国工人阶级占少数。所以,毛泽东等历代领导人,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还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作了前瞻性的探讨。所以同志们,我们党在西柏坡的时候,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但是在西柏坡开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开始讨论我们进城以后怎样搞建设。所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中国共产党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这个对比是跟我们在这之前,在中共七大之前,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相比原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来比的话,毛泽东思想就是一种与时俱进。这是第一阶段,我就讲完了。
第二阶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小平非常的重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又研究了当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在推动改革开放实践当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邓小平开辟的。所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这十个方面形成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与毛泽东思想相比,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是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对比一下,我们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刚才讲到在四个方面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而实现的。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时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们这一代网民对十几年二十年前都比较熟悉了,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也是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这里跟网友交流一下,因为这一段时期,很多网民都比较熟悉,包括我们今天,我们已经形成共识的很多观点,在当时,党内党外争论很激烈,比如最近是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现在我们认为符合党员条件可以,当初争论非常的激烈,有得人提得很尖锐,私营企业主就是新型资产阶级,它是我们共产党的掘墓人。另外,在第三代领导集体下,确实实现了很多理论上的创新,比如我们怎样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现在大家觉得很正常,比如我们现在是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因为在此之前,人民对非劳动收入是嗤之以鼻的。比如股票、彩票、期货这些都是非劳动收入,大家都是嗤之以鼻的,是和剥削联系在一起。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创新,在这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又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下面是2002年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先后提出了以下七个方面的理论,而且七个方面的理论都实现了创新,比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科学发展观。当初就是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党的十八大就是在这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刚才我通过简要的回顾,90多年来,我们这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几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地推向前进。[14:31]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严教授,你怎么评价过去的这十年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14:32]
[严书翰]:这个网友提得很好,我们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能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不是人为的,它是在推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我们说白一点,这十年来,我们国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这种成就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十年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大家都比较熟悉。可以说,叫做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大事的话,十年当中,我们开了两次党代会,举办了奥运会,举办了世博会,举办了亚运会,这是大事了。喜事也很多,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共和国成立60周年。难事也是非常多的,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三天之内我们9万同胞就离我们而去,接着后来又是玉树、舟曲泥石流灾害等等。刚才讲喜事、好事、难事多。2008年,这是对我们党和国家,从历史上来讲,这是非常难忘的一年,一个汶川地震,还有的话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们造成的冲击是相当大。今天的阴影还没有过去。所以,在我们党和政府办好大事、办成喜事、办妥难事的过程中,刚才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指导作用就显得越来越清楚。我们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完全跟这十年来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和所取得的成就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14:33]
[网友杨再昌]:严教授,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成熟与智慧?[14:34]
[严书翰]: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在我们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四位一体,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因为这次网民们关于这一点提了很多,我想跟他们回顾一下从毛泽东时代到现在,就是说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刚才这位网友提到,它确实体现了执政党的智慧和执政能力,为什么?它的总体布局,它实际上是根据我们党的发展战略所作出的安排,所作出的一种发展的安排。应该说,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到毛主席,毛泽东没有提总体布局,但是他为我们奠定一个思想基础,他提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当然他的目标,当初定得高了一点,认为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过去12年了,认为到20世纪末,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就会实现,后来我们思考了目标,我们就把它降低了一点,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第二,毛泽东就提出,要重视、认识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这个话在1961年就提出来了。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际上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一个认识,就是说你要把现代化往前推进,经济是基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只抓经济,那是不够的。总体布局形成,是在邓小平时期,因为邓小平有这个条件,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不仅马上就意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是由各个方面任务组成的,各个任务之间都有一种彼此联系,所以要注意综合平衡,邓小平提出要注意综合平衡。所以,在邓小平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在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是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是三位一体,这三位一体,严老师还比较清楚,就是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坚定不移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1986年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布局。这三位一体的布局,一直延续到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我们党提出要提高我们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2005年我们党正式把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变为四位一体。到了2007年,我们党的十七大,经过这几年,就是说我们由于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就感觉到,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我们人类长期以来,都是向自然界索取,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某一段的发展还是粗放的,那个时候我们感觉到必须要越来越重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经济发展与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关系。
但是,这时候我们党的十七大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并不是这一次才提出来的,五年前就已经在十七大当中提出来了。但是,我们那时候认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把它包含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当中。经过这五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单列出来,所以我们在党的十八大,一共十二部分,专门用一个部分论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我认为是没有的,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所以,刚才讲由于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严老师也还没有来得及梳理,但是我心里感到,首先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就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比如刚才讲到生态文明建设,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所以,这位网友还是提得挺好的。[14:40]
[网友孙亚非]:严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总体布局,在18大报告中“呼之欲出”,体现具体?[14:41]
[严书翰]:这个网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十八大报告中“呼之欲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确实是党的十八大首先提出来的,大家对它可能不是很熟悉。所以,实际上已经不是呼之欲出了,已经是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就肯定了今后推进我们的事业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的布局来推进。比如这次十八大报告的第三部分,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它就是从五个方面来部署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是从四个方面来部署。总体布局是非常重要,它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来安排我们的建设和布局。刚才讲到从我们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就按照总体布局来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推进,不叫呼之欲出,是已经确定下来了。党代会的报告是最有影响的党的文件。我多次和西方学者、西方记者说过,你们要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共党代会的报告。以后我们的全会,每一个全会都要具体落实党代会提出的要求,政府更是需要贯彻落实要求,解决今后是怎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解决怎样贯彻五位一体的布局的问题。刚才讲到这位网友很关注五位一体布局,五位一体的布局,主要是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到五位一体,具体讲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4:49]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严教授,十八大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那今后十年的总体布局将会如何呈现?你怎么看政治体制改革?[14:51]
[严书翰]:在十六大和十七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上,我们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未来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一定要注意“建成”,建成和建设一字之差,但意义不一样。对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来安排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很正常,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很关注,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是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来表述,这是网友们非常关心的。我个人认为,党的十八大这一部分,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这部分,还是很有新意的。在党的十八大第五部分,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全面把握第五部分的要点,然后我再谈一点,仅仅谈一点的亮点,可能网友就比较清楚了。
要把握这个要点,有几个:第一,我们要高扬一面旗帜,这就是人民民主的旗帜。我们在党代会报告,在宪法当中,都讲到人民民主是我们始终要高扬一面旗帜。第二,坚持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指我们党,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第三是我们要贯彻两个必须。第一个必须就是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二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两个必须。同时,还有做到三个更加,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进取的人民民主,很关键的一个就是要突出一个重点,重点是什么?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因为既然是制度建设,我们肯定要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但是,我们也不照搬西方模式。
我给大家介绍的亮点,可能很多网民不太知道,因为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政治体制改革第五部分,讲到了七个方面的任务,在这七个方面的任务当中,我认为还是很有亮点的,今天时间有限,我就讲一点,就讲它第二个任务。第二个任务,可能很多网友不像严老师这样有过专门的研究,叫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我认为这是我们党代会报告里面的亮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因为大家可能对协商民主,对人民政协的组织都比较熟悉。但是,我们讲,协商对话制度和人民政协,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十八大报告,它是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我为什么对这个提法很欣赏呢?因为它实际上把这个制度摆在基本政治制度的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它是有三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根本的政治制度,比如说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根本制度。下来就是基本政治制度,我们原来讲的基本政治制度,大家都知道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是,这次党代会报告当中,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作为我们基本政治制度,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在党代会报告当中确认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选举民主,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第二种讲到协商民主,就是十八大报告讲的协商民主。当然,对协商民主这个提法,大家也并不陌生。我们中共中央在2006年曾经通过一份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建设的文件,在这个文件当中,在党的文件当中明确了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所以,刚才讲到认识中央专门文件,中央的文件和党代会的报告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这次是在党代会报告当中就确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是我们基本的政治制度。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亮点。
所以,今后我们围绕着这个目标,搞改革,搞健全和完善,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另外讲到协商民主在我们中国还是有它很肥沃的土壤,早在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我们搞了三三制,所谓的三三制,在班子组成当中,三分之一是共产党,三分之一是非共产党,三分之一是民主人士。但是今天我仍然很欣赏,这就是我想说的亮点。今天时间有限,如果网民感兴趣的话,第五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很重要的内容。所以说,大家好好把握第五部分,我觉得还是很有新意的。[14:59] [网友呼风唤雨的小周]: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形成和推进的论述,有什么样的新意?[14:59] [严书翰]: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回顾,现在的网民,现在的干部越来越年轻,我是非常注意讲课当中联系历史、回顾历史的。我们通常说,我们学者之间说过,我们要据史立论无、论从史出,只有这样的理论观点,才能说服人。所以,毛泽东也说过,这句话很经典。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
第一阶段(1956年至1966年),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社会主义建设成绩,当然也出现了失误,甚至出现挫折。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讲到,毛泽东这一阶段的探索,为我们今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是十八大报告,我认为这段话很重要。它把第一阶段的探索和我们后面三段的关系就讲得非常的到位,也是符合历史事实。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探索,为我们后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这个经验也包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毛泽东当年提出很多理论的观点,比如刚才讲到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等,物质基础更是了。我们稍微年长一些人都知道,毛泽东给我们打下很重要的物质基础,比如我们工业化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两弹一星,就是在那个时候研制的。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92年)这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段。邓小平在这个阶段领导党和人民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明确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在1982年的十二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从此以后,我们党的文件都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什么说是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这涉及到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这个重要问题。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我们必须坚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我们只能在这个《决议》的基础上前进,而不能倒退。这个《决议》告诉我们,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严重曲折,所以我们党只有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才能重新开辟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当初我们走入歧途,邓小平这一段用开创是非常贴切准确的。因为它必须要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才能重新开创正确的道路。
第三阶段(1989年至2002年),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这是十六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段。十六大以来,我们进入了新世纪新阶段。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推进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的观点,前面我总结了七个方面,这也是十八大总结的七个方面。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次我们党代会报告总题目就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5:11]
[网友佛前一灯]:十八大胜利闭幕了。面向未来,继续发扬党的理论创新优势,任重而道远。具体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对党的理论进行开拓创新,同时又让它具有思想的延续性?[15:14]
[严书翰]:这个问题也提得很好。我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因为有很多网友关注我们的理论能不能有连续性,这个“脉”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或者叫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我们从党的十三大开始,我们每次党代会报告的总题目当中,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八个字。刚才讲,这就是我们的“脉”。这个“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一条主线,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我们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思想、创新观点、创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所以这就很明显体现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至于说到今后理论发展的着力点,我觉得还是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这16个字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应该是永无止境。最后,还是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的激动人心的语言来跟大家共鸣。我们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这既是十八大以后,我们所应具有的精神状态,又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我们国家有发展动力的源泉。我们要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5:18]
[网友老豆腐]: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外界的一些广泛关注,这句话是这样表述的,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段话具有什么样的背景?能否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内涵?[15:20]
[严书翰]:这段话实际上是四年前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讲过的。十八大报告重申这段话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国内国外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的。我先说说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别以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好像就风平浪静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是取得很大成就,综合国力是在不断增强。但是,从世界范围看,力量对比还是“西强我弱”。所以十八大报告讲“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点我们一走出国门就有感受了。
我再说说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在肯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从来不盲目乐观而且一贯倡导要有忧患意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乎每次党代会报告和每次全会文件都讲到我们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基本经验时又讲了我们还存在五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可谓言者谆谆。但是我们队伍有一些人形成了奇怪的思维定势。一讲到我们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马上就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其实这些不可能的。中国革命胜利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建设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主张走邪路和老路,都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5:21]
[网友一切随便]: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的关系,这是国内外非常关注的话题。请您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为我们进一步阐释一下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述。[15:25]
[严书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如何都必须讲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这段探索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的关系。十八大报告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吸收了全党的集体智慧和我国理论界研究成果,确实有创新之处。我认为十八大报告对这两者关系的论述非常到位,非常有说服力。充分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我们要把握十八大报告这两个判断: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成果,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把握了这两个判断,也就正确把握了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关系。正都把握了这两个判断,就能有力回击了西方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对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诋毁。也能消除了党内党外一些同志的顾虑。[15:25]
[网友心泊天下]:现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已经很丰富了。今后应该从哪些方面深化和拓展对中国道路的研究?[15:26]
[严书翰]:确实十八大后有个如深化和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这个问题。我是从事理论工作的。对此我谈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以今后我们应从规律的高度来深化和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提出要这样研究中国战争问题:首先要研究战争规律,而后研究革命战争规律,然后再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我认为今后研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要研究这3个层面的规律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包括要研究现有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道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道路。从哲学方法论上看,这是要解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我国理论界经过近几年研究,已经形成了对以下9条具体道路的研究成果:
1、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6、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7、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其实上述这9条具体道路在党的文献中都出现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研究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使用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我们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发扬光大这个话语体系。当然,我们发扬光大自己话语体系,并不是笼统排斥也不是照搬西方话语体系。比如,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中国模式”,至多相当于我们讲的某一条具体道路,难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丰富内涵。[15:27]
[严书翰]:希望这次不是最后一次跟大家交流,我想十八大以后,我会经常来到强国论坛,我很愿意用这么一个重要的平台跟网友们交流我学习的体会,这也是我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的一个责任。我们搞党的理论工作,不能关在象牙塔里,不能闭门造车,很需要跟网友们加强沟通和交流。[15:27]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我们组讲的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而我个人作为小组演讲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丰富、联系紧密,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断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反腐败坚持不懈动真格,三严三实抓落实,定点扶贫不松懈;宏伟目标鼓舞人心,美好前景凝聚力量。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必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从十八大报告看房地产
从十八大报告看房地产:2020年前仍是重要机遇期
2020年前仍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为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但住房建设将由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转为今后一个时期较快发展。
——朱中一
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依然处于敏感时期,党的十八大自然成为业内预期政策变化的关键节点。十八大报告中哪些内容与房地产密切相关?报告传递了怎样的楼市调控政策信号?十八大后政策走向如何?房产税扩大试点会不会近期推出?明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
住房制度是双轨制 但不能截然分开
各地一定要把组织编制和实施住房建设发展规划与计划作为引导预期、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
证券时报记者:十八大报告中与住房有直接关系的仅两句话,一句是“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另一句是“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
朱中一:报告中提到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对此,应当这样来看:尽管是双轨制,但不要截然分开。关于保障性住房,当前比较急迫的是要解决好建设资金问题和配套设施问题。如果地方资金没有落实,建后变成代建单位垫资,政府不购买,这就可能变成“三角债”。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支持力度,避免一些项目建成后不能充分利用。另外,希望政府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鼓励各地通过政府收购、包租中小套型存量房等多种形式来拓宽解决保障房房源的办法,以缓解一些地方存量房较多而新建保障房资金、土地紧缺的矛盾。此外,现在大量保障房进入分配阶段,老百姓更注重质量和公平分配问题。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各地一定要把组织编制和实施住房建设发展规划与计划作为引导预期、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过去在调控上更多把调控房价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地方政府存在应付调控的情况,但如果由地方政府按照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基本平稳的要求制定规划并且明确责任,就能够调动市场主动调控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目标。
2020年前仍是房地产业 发展重要机遇期
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改善性住房将是重要内容。要让老百姓全面实现小康,对改善性住房需求就一定要支持,对一年内买了新房卖出旧房的可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证券时报记者:除了上面两句与住房直接相关的内容,十八大报告中,还有哪些与房地产相关的重要内容可以作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给未来的房地产调控提供方向和依据?
朱中一: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中可以看出,2020年前仍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为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新建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约6500万~7000万套,总建筑面积约50亿~55亿平方米,而“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建住宅为37.68亿平方米。“十二五”时期总量超过“十一五”的重要原因是保障性住房规模较大,再加上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地产等规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房地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把握好房地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客观分析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由前十几年的平均超过10%调整为“十二五”时期平均7%~8%,房地产的增速自然也会因宏观经济的影响,资源、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而由快速发展转向较快发展。
其次是居民的居住条件已有明显改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到2011年已达到32.7平方米。所以今后应更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品质的提升和保障制度的落实,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三是政府今后将更加强化住房的居住属性和改善保障民生的社会功能,对投机炒房等行为将继续采取抑制措施。
上述三点,是住房建设由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转为今后一个时期较快发展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在前十几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二是城镇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协调,或者说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因此,十八大报告还专门提出四个现代化要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肯定是有影响的。鉴于各地城镇化率的差异性和居民居住条件的差异性很大,所以各地一定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并公布住房发展规划与计划,以引导市场的理性发展和居民的合理消费。
报告中还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这段话与房地产调控总基调吻合。我国房地产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要认真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而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改善性住房将是重要内容。
房地产“扩大内需”,既要考虑“自住”,也要考虑“改善”,要让老百姓全面实现小康,对改善性住房需求就一定要支持。过去“自住”提得多,“改善”提得少,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一种真实需求,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客观反映,如果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这个市场是很大的,对拉动经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都有积极作用。希望政府能支持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调整完善相关政策,避免调控对“改善性”需求的“误伤”。比如,对一年内买了新房卖出旧房的(或在一年内卖出旧房买新房的)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贷款已还清且房产已出售的,按照购房人实际购房套数确定贷款政策等。
另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面,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项目,提高住宅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全装修房比例。在结构调整方面,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引导企业进入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和老年社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以推动形成商品房体系与保障房体系相互衔接,商品房市场、二手房市场、房屋租赁市场以及住宅地产与非住宅地产相互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
减少土地财政依赖性 注重房地产业金融创新
要引导有条件的居民将以往对住房直接投机投资转到开发建设环节,并控制合理的投资收益水平,如将投资回报率控制在高于当年CPI涨幅2~3个百分点。
证券时报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关于改革征地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内容,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中一: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土地制度,采取措施盘活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存量土地,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要探索将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允许试点省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探索已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将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房产作为资产流转,提高他们在城市购买和租赁住房的能力;探索从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向收取土地年租金制度转变,为地方财政构建稳定长效的土地收入来源;通过壮大产业、完善相关税收分配制度等措施,培育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扭转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过度依赖的局面。
另外,报告中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这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我个人认为,在坚决抑制投机炒房的同时,要引导有条件的居民将以往对住房直接投机投资转到开发建设环节,并控制合理的投资收益水平,如将投资回报率控制在高于当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2~3个百分点,这既有利于拓宽房地产的融资渠道,也可缓解大量民间资本不断积聚的投资压力。
此外,还应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政府加大对信誉好、开发项目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建议组建“国家住房发展银行”,将公积金等社会资金纳入该银行,同时通过吸收存款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住房融资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税收问题仅提到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您认为房产税扩大试点何时会有新进展?
朱中一:房地产要健康发展,财税很重要,但税收问题难度较大。房地产税费种类多,有的重复,建议在不增加企业和消费者总税负的情况下,精减合并房地产税费,加强征收环节的监管。对目前社会上高度关注的房产持有税问题,建议在总结上海、重庆试点的基础上,对该税种征收目的、税种(是财产税还是消费税)以及与70年土地出让金的关系进一步论证。在此基础上,再积极稳妥地推进。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 仍是主基调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是房地产业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化,今后在调控方式和政策体系上会有所调整,调控手段也将会更加注重市场手段和法制手段。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把握后十八大时代楼市调控思路?
朱中一:十八大报告是纲领性文件,是原则性的内容,房地产的调控方向还应结合温家宝总理10月12日和10月17日的两次讲话内容,即“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依然不稳定,必须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报告还指出,“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是房地产业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调控政策体现的重要方面。
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是2010年以来的调控,在抑制投机炒房、加强住房保障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房价反弹等方面,方向是正确的,也是顺应民意的。当前仍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今后在调控的方式和调控的政策体系上会有所调整。调控手段也将会更加注重市场手段和法制手段。三是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稳定可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要有一个过程,要求马上就见到成效是不现实的。
另外,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是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中强调的“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及着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及“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利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今后房地产开发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房地产业处于转型期 住宅市场正向买方市场转变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评价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您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对企业有何建议?
朱中一: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总体是平稳的,是朝着国家调控的方向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合理需求得到遏制,市场趋于理性,房价趋于稳定;二是今年1~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629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虽明显低于前些年,但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基本是一致的;三是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逐季上升,第三季度的销售面积逐月上升,前10月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为78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估计全年的销售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四是保障性住房推进顺利,全年计划新开工700多万套,基本建成500万套,已经完成。
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一些地方房价上涨的压力较大;二是一些地方土地购置面积和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三是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现在进入了竣工和交付使用的阶段,百姓对质量问题与能否公平分配格外关心。因此,10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到低收入群众的手中,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有不少房企不愿降价,盼着市场回暖,对此您怎么看?
朱中一:房地产企业应客观判断市场,房地产业处于转型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而是进入平稳健康发展时期。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老百姓更关注性价比,要提高房屋品质,把房子做好,以合理价格销售。在转型过程中,住宅地产仍是房地产的最大板块,历年来投资占70%左右,其他商业、旅游、产业园区地产也应该关注,但不要盲目进入,应根据企业自身资金和人员配备情况考虑,因为不同业态的运营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旅游地产以自己持有为主,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盲目被动地进入另一个产业,不一定能干得好。
第五篇:两学一做学习资料: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两学一做学习资料: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定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作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进一步拓展和具体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指南。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在积极践行中贯彻落实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新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切实扭转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坚持把协调发展作为下好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制胜要诀,学会“弹钢琴”,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出发,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尤其要实施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城开发格局。
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开放发展是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高质量引进来,又要敢于和善于走出去,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为经济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发展,共享是最终的目的。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既加快做大“蛋糕”,又公平分好“蛋糕”,既要从整体上提高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又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