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时间:2019-05-14 02: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一篇: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单元核心概念: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原始农耕(A)

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⒉

概念: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⒊

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⒋

意义:

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⑵

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⑶

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A)⒈

炎黄传说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⒈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⒉

夏王朝和国家的基本特征

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世袭制、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等是其具体体现。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二里头遗址(A)

1.考古发掘显示: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2.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和居民的经济生活 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质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

三、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C)

1.二重证据法: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2.实践:参照文献《礼记·礼运》与考古发掘成果——二里头遗址相互印证展现夏朝国家、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一、商朝的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汤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商朝。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二、青铜时代 ⒈ 司母戊鼎(A)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表明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2.商朝青铜器的特征(A)

商朝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专用于王室与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3.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索商史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单元核心概念:

西周确立的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倡导的德治与礼制,是周王朝的两大创设。经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大国兼并战争催生了“天下定于一”局面的产生。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灿烂的思想学术奇观之一。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一、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封邦建国制(A)

⒈ 目的: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⒉ 内容: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⒊ 影响: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提高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第5课 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

一、东周的建立(A)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东迁后的周朝称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时期。

二、社会大变革:经济领域的变革是最深刻的变革(B)1.经济技术: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

2.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3.阶级关系: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出现。

4.社会分工加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私人手工业与商业的活跃。

三、百家争鸣(C)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由于“士”对社会变革的态度、思考方向不同,提出了关于治理社会、安定人心不同的方案。2.诸子百家 ⑴

儒家

创始人: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②

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 ⑵

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韩非、李斯

正面肯定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裁、严刑峻法等,消极面也十分明显。⑶

道家:春秋时期,老子

对现世政治持否定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和对财富权力的追逐,具有对事物恒变、矛盾对立的转化的朴素的的辩证法思想。

3.意义: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一、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A)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2.商鞅变法

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国势日弱 目的:富国强兵,兼并天下

内容:废除井田制度,奖励农耕。废除世卿世禄、建县制和什伍连坐。影响:秦国由弱变强,为统一奠定基础。

3.秦的统一.:BC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建立

二、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C)

1.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2.内容: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县的长官均有朝廷直接任命。3.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建造驰道和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⑶

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侵扰。⑷

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⑸

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4.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一、秦的暴政(A)⒈

表现

(1)徭役繁重,过度征用民力。(2)赋税繁重。

(3)《秦律》名目繁多,刑罚苛刻。

(4)一味重功利、恃酷法,不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结果: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

二、秦末农民起义:第一次农民起义(A)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三、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A)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为争夺权利而展开了“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第三单元 从西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单元核心概念:

汉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外御强敌,使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光武帝削平群雄,把汉王朝从衰乱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秦制(B)

汉朝建立后,汉统治者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

但是,刘邦借鉴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分封同姓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吴楚七国之乱”。

二、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A)

1.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2、汉初统治者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

(1)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迎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2)秦朝的暴政以及此后几十年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需要恢复发展。(3)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3、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下诏减免田租;废除秦朝留存下来的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但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凸显。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A)⒈

政治上

(1)实行内外朝制: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2)创设“刺使”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3)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利,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⒉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手段:设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建太学,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注重改正朔,易服色等礼仪制度,实质是“儒表法里”。

影响:儒学成为“经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为儒学学者置身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第二篇: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非洲南部的南方古猿 爪哇直立人 三大人种的形成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2、能力培养

(1)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2)看图辨别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培养观察和区别能力,并理解形成人种差异的原因。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外史前社会的学习了解,明确人类的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从神话传说到科学考察,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由此可见,科学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因素。

(3)氏族社会大部分时期的历史表明,远古时代的男女曾经是地位平等的,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男女的平等关系将在新的基础上确立。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1)南方古猿和爪哇直立人

(2)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2、难点

氏族社会经历先是母系阶段后是父系阶段的原因。

三、使用教具

课件

四、学情分析:

初一年已介绍各种神话传说和进化论,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因而简单处理。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从更宽广的视角了解和学习世界范围内人类历史的演变,这一演变的第一幕始于原始人类的出现。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概念: 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文明时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内容组织

接下来,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一、原始人类的出现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 神话故事呢?

关于这些神话传说的具体故事,初一年我们已经讲过,还不清楚的同学回去查资料。

同学们想一下,关于人类的起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众说纷纭的传说? 一方面:古代先民追根寻源、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索精神;另一方面也表明: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认识水平,古人未能正确了解并合理解释人类的起源。而这些神话传说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那么,人类的始祖到底从何而来? 从猿进化而来(《物种起源》达尔文)

比一比:

看书P3—4,看谁最先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 非 洲的 南方古猿。

2、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是 印度尼西亚 境内出土的 爪哇 直立人化石。结合地图册P2-3页,比较两幅图“南方古猿”与“晚期猿人”,从名称、体质和生活特点来看,“南方古猿”与“晚期猿人”有哪些主要差别?

前者接近“猿”,后者更靠近“人”,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

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根本标志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简单介绍非洲起源说。二、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

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

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

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三、氏族社会

1、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石器(复习新、旧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氏族(简单介绍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3、人类社会先经历 母 系氏族,后经历 父 系氏族。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古代希腊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中,有一位最早从混沌状态下分离出来的大地女神该亚。相传她生下乌剌诺斯(天)、蓬托斯(海)以及许多其他神灵,她是最初的万物创生者,被看作人类始祖、培育植物和幼儿的母亲女神。

1、这则神话会话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2、关于这种氏族的情况,你知道的有哪些? 介绍摩梭族资料:

泸沽湖位于川西南,滇东北交界。沿湖居住为摩梭族,摩梭族女子多漂亮大方,该族为我国唯一不受婚姻法限制的地区。男女完全依靠自由“走婚”制度。

该地为母系氏族社会,每家均建有两层的木楼,家长一般为女性长者。每家女子十三岁举行成年仪式,换上漂亮的百折裙,允许享有所有成年人的权利。男女不论在何种场合相遇,只要互相认可,一般简单交换信物,至夜晚该男就可住进该女之闺房,而女家其他人对男子的进入通常装聋做哑。而待天亮时该男必须离开,一般这次约会宣告结束,次日的要另加预约,当然不排除昨晚的预定了。注意在这过程中,男称为“阿夏”,女称为“阿注”,孩子一般由 阿注的兄弟帮助抚养,通常称为“阿舅”。

读一读,想一想:

读课本P7第二段小字部分,厄瑞斯忒弑母却被雅典娜女神宣布无罪的神话传说,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说一说:

相对于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出现了哪些变化?

议一议:

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其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能否举例说明?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1.课堂小结

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逐步加剧,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这表明,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已接近尾声,人类行将跨入文明时代。2.布置作业

填充图册:P2-3;练习册P1-2。

第三篇: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复习教案

历史备课组:田剑

张丹霞

孙晶

主备人:孙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重建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炀帝的暴政;唐朝的建立和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等基本史实。(2)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3)唐初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2)分析比较历代选官制度的不同,让学生领会,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选拔好国家管理人才和重视民众百姓的利益,都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兴旺发达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教学重点:

唐朝的科举制、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安史之乱、唐三彩、唐代的诗歌、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作用。2“贞观之后”局面出现的原因。3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4五代十国政权更替。教学方法:

归纳、讲解、分析、回忆 学法设计:

识图、讨论、回忆、归纳 教学准备: 课件、地图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架

二、当堂练习:

1、最早把北京、洛阳、扬州和杭州这四座中国东部历史名城联系起来的纽带是()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茶马古道D大运河

2、唐朝有两位高僧对中外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鉴真和玄奘。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分别是()

A天竺、日本 B天竺、新罗 C 日本、天竺D新罗、日本

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耐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了赵州桥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事件按事件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玄奘撰写《大唐西域记》②开元盛世③江都兵变④隋唐开始开凿大运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③①②

D

②③①④

5、唐朝呈现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等盛世景象,得益于其统治阶级的开放思想和统治政策。下列体现其开放的民族思想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6、“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唐三藏”的人物原型是(0

A 班超

B 玄奘

C 鉴真

张骞

7、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了战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工艺品——瓷器俩借代。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陶瓷珍品是()A、青瓷 B、唐三彩 C、白瓷 D、青花瓷

8、“开元年间,左右臧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这段话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9、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②都创立了重要制度,影响深远

③都兴建了大型重要工程

④都因暴政而亡,皆为短命王朝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列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A 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 唐太宗、武则天

11、《资治通鉴》记载:“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里的“上”是指()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的意思,拉萨市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如果你来拉萨,你会看到()

A、秦始皇陵并马俑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唐蕃会盟碑

13、唐朝时期,各国庞大的外交使团出入长安,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象,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D对外交通发达 参考答案:DABCABBBDBBDB

二、材料题:

1、材料一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借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致公卿”,时代垄断高官显位。

材料二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还处于开创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材料三

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1)隋唐时期以什么制度选拔官员?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这样的评语有何理解?

(4)隋唐时期创立的这种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什么时候废除?在我国隋唐时期起到怎样的作用?

2、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型,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什么制度?(2)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

(3)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4)唐朝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

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 请回答:(1)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假如你生活在唐代,你拥护这咱制度吗?为什么?(3)隋唐与秦汉在官员选拔方式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科举制度(2)由注重家世门第转变为以才学为标准(3)驱使大批知识分子以毕生精力追求科举考试,笼络大批优秀人才为唐王朝服务,有利于巩固唐朝政权,为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兴盛创造条件。(4)1300年。到清朝末年废除。作用: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2、(1)科举制度或三省六部制(2)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史称“开元盛世”(3)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4)从人才使用、纳谏、政局安定、政策开明、民族平等和谐、制度创新、技术先进和内外交流等方面谈感悟。

3、布置作业:

第四篇:中国音乐简史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教案

第一学期

第一周 第一、二课时

课题: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夏商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了解音乐的起源以及与劳动生活的关系。掌握原始乐舞的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的历史,掌握原始乐舞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原始乐舞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结合图片的播放与讨论,展开教学。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调整好教学秩序之后,问夏商的建立以及文化方

面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情,以便授课。先简单介绍一下夏商的建立。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

“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型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2.教授新课:师:(1)今天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音乐的起源说。(放幻灯片)详细介绍有关于音乐产生的说法,如:本能说,求爱说,模拟自然说等。(让学生划下重点段落)古代哲学家的说法多主张模拟说,他只从天性本能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实践的观点出发来解释模拟的动机,所以他们也不懂得音乐起源和劳动生产的密切联系。古代美学家虽然在制作音乐时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可取之处,但也未能注意到音乐与劳动生产,社会实践的关系。但是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音乐产生于劳动生产和生活斗争中。最初的音乐是为了协调劳动动作,减少在劳动中的疲劳,以及感受到劳动的欢乐而发出的欢呼声,那就是初期的唱歌。因为不同的劳动产生不同的节奏因而伴随的音乐也就各不相同了。如:船夫号子,秧歌号子等。(放音乐)

(2)由于音乐运用的范围扩大,而且不一定直接伴随劳动过程,乐器的独立性也随着加强,于是某些劳动工具就逐渐转化成为专用乐器,所以原始乐器又大都和劳动工具或生活用具分不开的。(播放图片)(3)结合劳动的呼声,劳动工具所发出的音响,在加上劳动动作就构成了原始歌舞的形式。(介绍形成,引出原始乐舞课题)

(4)首先介绍原始乐舞的内容:《弹歌》 《葛天氏之乐》《蜡辞》《朱襄氏之乐》《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放多媒体,让学生做笔记),接着详细介绍每一步乐舞的内容。  黄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狩猎生活)《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农牧生活) 《蜡辞》:《伊耆氏之乐》中的祭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祭祀歌曲) 《云门》、《咸池》、《箫韶》三部原始时期的乐舞与夏商周时期的《大夏》、《大濩》、《大武》合称“六代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 《云门》: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

《咸池》:尧时乐舞。“咸池”是天上西官星名,古人认为此星主管五谷,若此星明亮,则庄稼丰茂,反之则有灾变。这种对天文的崇拜体现了原始时期的人们祈求丰年的文化心态。 《箫韶》:舜时乐舞。又名《九韶》、《九歌》、《九辩》。乐舞以“排箫”作为主奏乐器。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  《大夏》: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

《大濩》:商朝初期创作、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作品。桀是夏末的暴君。 《大武》:西周歌颂武王伐纣的乐舞作品。

(5)随着时间和社会统治者的需要,音乐的艺术性或娱乐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统治阶级普遍以音乐作乐享受。但是奴隶们也有自己反抗统治阶级的音乐,后来商汤伐桀时就以奴隶反抗的歌曲作为号召。

(6)音乐的阶级分化,在乐器应用上也有所反映。贵重乐器从一开始就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专有物。(播放多媒体资料逐一介绍远古时期的乐器)①贾湖骨笛 ②石磬 ③陶钟 ④陶埙 ⑤编铙 ⑥兽面纹大铙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夏商时期的历史,文化的形成,音乐的形成,了解了当时有名的乐舞以及那个时代的乐器。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还要多查查资料,这样才有助于巩固知识。

4.布置作业:(1)夏商时期都有哪些重要的乐舞作品,它们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第五篇:七上历史第一单元测试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单元测试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1.假如时空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正在用火烧烤捕获的野兽 C.山顶洞人正在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正在捕鱼

2.参考右图: 并根据材料“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下列选项中,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半坡人 D.河姆渡人类 半坡人 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①黄帝 ②炎帝 ③蚩尤 ④大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的一项是()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13.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 14.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15.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组合列举

16.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分)(1)会不会_______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________石器。(3)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________石器。17.远古时代,英雄辈出。(3分)(1)传说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的妻子________发明养蚕缫丝。

(3)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三、辨析改错

18.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1)山顶洞人生活的氏族是按照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姆渡居民制作的彩陶上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

】(3)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治水有功的禹做部落联盟的首领。

四、材料解析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见右图北京人复原头像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依据上面的图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5分)(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5分)

(3)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2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4分)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6分)

(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五、开放探究

21.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9分)(1)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分)

(2)任务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时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神话故事?(5分)

(3)任务三:你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2分)

六、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派、代表及主张。

第一单元测试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1.A 2.B 3.D 4.B 5.B 6.D 7.C 8.D 9.D 10.C 11.A 12.B 13.D 14.D 15.D 16.(1)制造工具(2)打制(3)磨制 17.(1)黄帝 炎帝(2)嫘祖(3)夏禹

18.(1)【×】 改正:地域改为血缘。(2)【×】 改正:河姆渡改为半坡。

(3)【×】 改正:尧改为舜。

19.(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

(2)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0.(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3)走出洞穴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束缚,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1.(1)黄帝和炎帝结成炎黄部落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中他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相传在黄帝时期已经能够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争夺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对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忽视了对名人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

下载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