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5篇)

时间:2019-05-14 02: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A)

一、简述题(40分)

2、什么是教学的“放”与“收”?两者有什么关系?

1、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理解和掌握课本中有关的知识内容;

2、所谓收,就是在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有关问题进 行必要的归纳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明确化、系统化、完整化。

3、两者关系:有放必有收,正如捕鱼,撒网必须收网,才能捕得到鱼。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放即寓着收,放得准确,是为了收得充分;放得系统,是为了收 得有效。教学方法要合理 , 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调控好教学节奏,艺 术地控制好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思维活跃, 精神振奋的良好状态

3、“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差异是什么?

所谓备课, 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 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 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写出教案的过程。

备课是一个多层面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研究教材, 撰写教案是备课;与 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了解国 内外形势还是备课;研究教育理论,锻炼教学能力是备课;与同行交流也是备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备课, 而且是更 高层次的备课。可以这么说,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上好课做准备。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 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 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 的方法。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第二个阶 段是教学设计的决策和生成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 即对整个设计 方案进行评价与修订。这三个阶段贯穿管理过程并形成一个闭合的反馈调节系统。

事实上, 把教学设计和备课、写教案对立起来是不合适的。教学设计应包括 检测、反馈、修正方案后再实施。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 教学目标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 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过程工艺化、模式 化, 并对每一个环

节的设计, 都提出操作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供教学设计者和教

师选用。

1、教学设计基本原则是什么?选择其中一条原则作说明 一要“读”学生,学生基础资源的开发------建立“具体个人”的意识

二要“读”教材,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好”教材的意识,三要定具体目标,从抽象目标向具体目标转换。

“抽象目标”的具体形态:

第一种形态,只关注教学认知方面的目标 第二种形态,关注多方面但割裂式的目标 第三种形态,空泛化和普适化的目标 目标制定中的问题:(1)目标仅局限在认知,缺乏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思考(2)目标制定抽象和笼统,缺乏可测量目标的具体性思考(3)目标局限在一节课,缺乏整体系列教学的连续性思考(4)目标制定普适所有学生,缺乏“度身定做”针对性思考(5)教师做为行为主体的表述方式,缺乏学生主体的思考 从“抽象目标”向“具体目标”转换:

(1)确定具体目标要有整体性规划------全程性目标分阶段设计

(2)确定具体目标要有连续性设计------阶段性目标递进式设计

(3)确定具体目标要有针对性思考------“度身定制”类目标设计

四要开放和弹性,由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由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由硬性的设计向弹性的设计转换。

2、什么是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两者是什么关系? 基础性资源就是社会、学校、老师、课本等这些基础的教育教学资源,互动性资源就是网上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可以相互交流的教育教学资源,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基础性资源是互动性资源的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补充。

3、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内涵是什么?

一是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 二是改变学生思维表浅和定势的现象 三是不同学生不同状态有生成的可能。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条件是什么?

1.师生角色意识的转变是课堂互动的思想保障 2.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互动的情绪保证 3.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互动的动力源泉 4.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堂互动的信息基础 5.关注和倾听是课堂互动的必要修养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教学“互动生成”吗?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实现教学相

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综合开放题等开放性的题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不开放的状态:

三种演绎的现象:演绎教案程序、演绎教材内容、演绎典型例题

四大封闭的现象: “小步子走”的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度

“替代思维”的现象,学生基础性资源匮乏

“视而不见”的现象,资源捕捉的意识缺乏

“盲目开放”的现象,回应反馈的能力缺乏

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开放的课堂要体现以下五个原则:1.民主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

3、问题性原则;4.求异性原则;5.实践性原则

2、创设情境就能沟通抽象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吗?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我们的学生,大都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脱节,感受不到

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咎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不足,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所以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在生活中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新课标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来灵活地重组教材,努力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出浓厚的数学气息与浓郁的生活滋味,让数学课堂成为沟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3、概念教学有哪些具体的育人价值,其过程展开逻辑是什么?

概念教学 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在于, 不仅可以使学生经历材料感知、观察比 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概念建构过程,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 丰富认识,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能力,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 言表述水平。为了体现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我们提出三个教学要点:

(1)丰富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学生学习的数学概念, 都是前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对事物本质特征进行 的高度

抽象和概括,凝聚着前人的智慧。所以,概念教学要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的 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材料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概念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抽 象语义,而且有助于发挥概念教学的育人资源价值。

(2)实现概念的整体感悟,提供准确多样 的学习材料。在概念教学中, 有些教师往往不注意提供大量的感性学习材料, 致使概念的 内涵狭窄化。因此, 我们强调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整体感悟和丰富认识, 并在整体感悟的 过程中

提升分类和比较、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与水平。

(3)重视概念的归纳和提炼,给学生提供表述的机会。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描述与定量刻画,数学语言具有精练、准确、逻辑 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比如,教学 《认识周 长》,我们不仅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感知、比较过程,而且在每一个环 节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周长的认识, 使学生逐步完善、清晰地认识周长。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 概念——形成概念”。概念教学的核

心 ――― 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 家的思维打开, 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 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 性、抽象概括共同材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

(1)、概念理解是设计概念教学的前提(2)、概念形成是实施概念教学的关键

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是在没有教师授课和指导的情况下学习。在日常情境中的 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有较大的自由度, 但这种自由度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目 标和客观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和资料, 确定重点与难点 → 通过独立思考 →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 通过反思和评价达到知识的最终构建及提升。让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在日常情境中学习,尝试达标,让学生在日常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口、脑、眼、耳等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活动体验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吗?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举例说明。

不等同。《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 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国际上, 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理解、反思的过程称为 “ 做数学 ” ,它强调 “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 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认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 学 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 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 生从 „ 数学现实 ‟ 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 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 的数学知识。” 由于 “ 做数学 ” 提倡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 它已成为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 途径。

1、当前的课堂教学有哪几种改革状态?你认为课堂教学应如何改革?为什么?

几种 “ 改革 ” 的状态:

所看到的是零碎的显性知识。因 此, “教材知识”要变为“教学内容” ,还需要教师的“加工”。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意义” 的教学, 之前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 认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 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因此,本课对 “分数意义” 的定位, 一是要在学生原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概括。即理解 “把单位 ‘ 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而不是把重点放 在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意义。因为这些在三年级已经重点学过了。如果再 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这个上面, 那就明显造成了课堂的浪费。二是要将 “分数 的意义” 纳入整个 “数的意义” 的知识结构中。即数都是有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 “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一” ,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分数单位”。所以,要重视 “分数单位”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从而 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2.教师为什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形成过程的还原加工?举例说明。

教材选取了学科领域内已经成形的基础性知识,它们以客观真理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是前人在大量生命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归纳、概括和抽象而形成的智慧结晶,经高度的提炼加工和简约的符号表达变得简约化和抽象化。正是由于这种简约、抽象的结果性表达,遮蔽了前人生命实践活动过程的真实复杂性和丰富生动性,导致许多学生面对这种高度抽象的结果性知识而止步不前。如果教师不对这些符号化的结果性知识作加工处理,把它们直接搬到课堂教给学生,那么学生面对的就是显性的、外在于自己的知识世界,他们只能以被动方式接受这些抽象的现成知识,很难有知识形成过程的真实经历和实践体验。我们从开发教材知识过程形态中的育人资源的路径出发,努力把教材中方法的改革:旧框架 +方法技术 =教师主导

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现成知识按其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进形式的改革:旧框架 + 新元素 =学生主动 行还原,使结果形态的知识通过还原加工转化为过程形态的知

识,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经历和体验知识创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加法的改革:情境 + 活动 + 技术 +开放题

充分感受和体悟前人发现的方法与思维的策略。

—— 传统教学框架不变,学科知识立场 就“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而言,无论是画圆的原理认识

还是圆心和半径的命名,都是数学中基本概念的认识。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状态

我们将“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3.教师为什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内在联系的结构加工?请(1)经历“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归纳概括——抽象举例说明。命名”的过程,感悟和理解画圆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原理创学习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 其原造画圆的工具;

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 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头脑(2)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 中的知识结构组织得越好, 就越利于保存和 应用。特别是面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就越容易提取出来,以适应新知的学习。第一环节: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

而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时候, 由于文本表达的局限性, 这第一层次: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受事实,积累体验。些结构关系往往 被“隐藏”起来。对学生和不少教师来说,他们第二层次:经历材料聚类分析的过程,归纳并概括提

炼画圆的原理。

第二篇:网院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2015)

《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过程“五个阶段”(孔子):孔子在他的教育言论中说过这样一些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弗学,何以行。”(《治学篇》)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五个阶段的。

2.学习过程“七阶段”(朱熹):朱熹等主张学习过程的七阶段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3.语文试卷的“效度”: 指一套测试题是否测试了应该测试的内容或者说所测试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测试的要求,即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

4.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得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和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包括构想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效度比信度有更高的要求,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没有信度的测量工具就谈不上具有效度,但信度高的测量工具未必具有高的效度。

5.试卷的效度:效度指一套测试题是否测试了应该测试的内容或者说所测试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测试的要求,即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例如,如果某一套发音技能测试题仅仅考查发音所必须具备的某些技能,如只考单一音素的发音,而不考查重读、语调或音素在词语中的发音,那么,该测试的内容效度就很低。

6.“累积学习”(加涅):加涅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加涅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据此,他按八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例如,学生学习较复杂、抽象的知识,是以较简单、具体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累积过程。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闪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的累积方式。

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8.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

第 1 页

共 1 页

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9.学习的反馈:在学习中,将学习结果的情况提供给学生,即为学习反馈。

10.形成性测试(评价):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测试。

11.凯洛夫课堂教育“五个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12.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职业化学家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

13.语文综合型教材:即将知识体系、训练序列和课文三部分编入一套教材里,又有按文体分类、年代顺序和训练要求三种不同的编排方法。近代语文教材又基本上按文体分类或训练要求组成单元的方法编选课文。综合型初中语文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以读写训练的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例分单元编排。读写训练主要通过课文(每册30课)体现,是教材的主线;语文知识贯穿其中,编写成短文,是教材的副线。

14.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是指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概念、原理和事实信息的意义理解而获得知识。它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教科书上的词句与符号,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词句与符号所代表的实质内容,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15.语文的美育目标:

(一)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形成正确审美观,懂得一定的现实美、艺术美的知识以及从中抽提出的形式美的知识,包括色、线、形、音感性物质美及其在空间、时间排列组合上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规律美。

(二)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保护和发展审美感官(主要是视、听、发音器官)的机能,具有一定的对美的观察技能、感知技能,以及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2.具有辨音、辨色技能,联想、想象的技能和情感体验能力等。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识别事物美与丑,能理解为什么美、美在哪里、美的种类和程度,对其欣赏和评价。学习区别崇高与优美、幽默、滑稽、喜剧、悲剧等。学习明辨多种形式的艺术美,学习分析出作品的文野粗细,正确鉴赏文艺作品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能识别抵制低级庸俗的作品。3.较好掌握发音、配色技能,具备钩、画、点、线、面、体的手的活动能力。具备善于在生活中表达美、创造美能力。如美化校园、布置教室和会场;同学间相互勉励,真诚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温暖气氛;坚守严格的校风、校纪;争做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创造出朝气蓬勃的集体;注意体格锻炼,使自己成为体魄健康、体态优美的人;发展写字、绘画、唱歌、舞蹈、表演、写作以及其它的创造才能等等。

(三)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16.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第 2 页

共 2 页

17.赫尔巴特教学四段论: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

18.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19、试卷的信度: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如试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二.简答题:

每题10分

1.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

答:

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倾听、交流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

5、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6、读书看报的习惯

7、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8、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9、勤于动笔的习惯

10、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

2.语文学习为什么要坚持课内课外相集合的原则?

答: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在学习时间上,提供学生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4.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教学活动要认真分析教学,教材和学生情况再确定目的。2.教学活动要难易适中。3.要有预设方案和生成。4.合理利用多媒体。5.教学活动量的设计不宜过多。6.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哪几种有效途径?

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自由争论中学习;相信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7.为什么要将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答:

第 3 页

共 3 页

8.语文美育能力的目标有哪些?

答:美育能力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思想政治品德方面2.智能结构方面3.身体素质方面4.审美素质方面5.劳动技术素质方面。

9.阅读能力有哪四个基本因素?

答: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记忆、速度四种因素构成的。10.什么是写作的“一般能力”?什么是写作的“基本能力”?

答:写作的“一般能力”是指用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作的“基本能力”是指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一般实用文。

11.为什么语文教学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内容,多方位多层次的刺激学生的认知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语文教材编写要坚持哪几个统一?

答:1.教材要有时代精神,体现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2.要体现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统一。3.选文鲜活、视野开放。教科书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16..语文课利用多媒体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答:

(一)教学演示多媒体

(二)模拟教学

(三)交互式教学

(四)现代远程教学。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你认为在小学初中阶段是否应该加强古诗文的背诵记忆?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

答: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6~13岁这一年龄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大概在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到达顶点。以后的岁月只能保持却不能超过这一顶点。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至于理解力的发展,它虽同样从出生开始,第 4 页

共 4 页

但大约在13岁以后,才有可能取得长足进步。一般的人大概在18岁以后才有可能趋于成熟。

背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无数先贤大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记忆力很强的人,他的理解力必然会相对高些,他的想象力也必然会相对丰富些,这一切都得意于背诵。

背诵优秀诗文,毋庸置疑对学生增长语文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起着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一时期,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背诵,特别是课堂上有指导的背诵练习,几乎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而被人们拒之门外,仿佛一提背诵就是老套做法,就是违背课改新理念,就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其实,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将来做学问、搞研究,学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既然背诵是一种语文基本技能,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那么,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这种方法,通过背诵优秀诗文进行严格的记忆训练,进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记忆能力正是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学生认识能力的一种重要能力。

3.语文教师的素养与教学效果有什么关系?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第 5 页

共 5 页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树知识新素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重构新的知识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

三、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与探索中提高自己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探究,经过合作同伴的点化,自己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我校同年级教师或语文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风。遇到班上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板书、疑难都能互相商量。问题的发现、成功的尝试、失败的苦恼、有趣的课堂实录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

4.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几方面基本素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尊师重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是倍受推崇,这是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之一。老师对学生而言不仅有文化影响力,还有精神影响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针,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无论从课程理念、课程功能,还是从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仅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效果与语文教师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紧密相关。积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德为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折射到言谈举止、一言一行上时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必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反之,如果教

第 6 页

共 6 页

师自己尚且“身不正”,又怎么能使学生“身正令从”呢?语文教师是我国丰厚广博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奠基人。他们承担着传播祖国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神圣使命。因此,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真诚地热爱教学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对待工作;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心爱护和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用高尚的师魂引领学生不断上进,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楷模。

二、个性心理素质

语文教师的个性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不骄不躁,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沉着冷静对待事情的能力。其次,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勇敢面对挫折,这点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可以帮他们养成遇到困难不低头,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能力。此外,为人和气,开朗大方的个性素质还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地亲近自己,信任自己,还能更好得处理与同事、家长等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

三、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

语文教师是母语的传播者,其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巨大。渊博的理论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是作为一名成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语文教师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众长,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之外,还应该广泛涉猎各个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比如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语文教师应该精读、仔细揣摩,反复品味。凡是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应该读到,了解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教师精心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善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全力打造语文趣味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真正带有语文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具备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有着极为深广的意义。“人文渗透”是新课程改革较之以往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感对教与学的催化剂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第 7 页

共 7 页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和导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发挥人文渗透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吸收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得以升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肩负起为新世纪培育人才的重任。

五、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课改实践,认真学习并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导引下有效利用新教材进行语文创新教育,巧妙采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乐于探究、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这样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教学体验,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教科研素养是每一位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教师在教科研中积极反思,不断进步,进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教学越来越卓有成效。

总之,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保障。语文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语法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5.你认为当今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哪些?应如何尽力减少它们的消极作用? 答:1.教师垄断课堂教学

一、教师垄断课堂教学2.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3.知识的传授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4.注重分析文学作品,而不是鉴赏文学作品5.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6.教学方法的使用未能顾及学生身心水平的发展7.课外阅读范围过于狭窄,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创新环境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6.请联系你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原则?答:教学中如何以审美为途径,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获得健康、丰富的审美享受,即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第 8 页

共 8 页

(一)创设情景,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朗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叶圣陶先生说过:“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

(二)找准支点,听说读写,揣摩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⑧语文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以人为本,尊重个性,表达感悟。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自读感悟中,扩充文本的内涵。2.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7.在现代社会,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它对我们学习现代汉语有什么帮助?此外还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学习文言文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姐姐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流”。两者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清代文学家沈复《童趣》中的“明察秋毫”、“怡然自乐”、“庞然大物”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在运用。所以,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提高语文水平。

四.给下面一首宋词编写一个简明扼要的教案

要求包含:1.教学目标2.教学思路(步骤)3.教学方法4.板书设计

李清照词一首

一剪梅

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 9 页

共 9 页

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淡淡的忧伤

二、背诵这首词

三、赏析这首词

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

四、扩展阅读

1.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补充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 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3. 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总结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五、欣赏歌曲《声声慢》

八、布置作业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提示学生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没有豪放风格的 学唱《一剪梅》和《声声慢》

六、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诗词

七、总结本课

第 10 页

共 10 页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一、简述题(40分)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教学“互动生成”吗?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教学的“放”与“收”?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和掌握课本中有关的知识内容;

所谓收,就是在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明确化、系统化、完整化。

两者关系:有放必有收,正如捕鱼,撒网必须收网,才能捕得到鱼。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放即寓着收,放得准确,是为了收得充分;放得系统,是为了收得有效。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调控好教学节奏,艺术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思维活跃,精神振奋的良好状态

3.“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差异是什么?

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一般,备课包括两个层次的工作,一是统观全局,从“宏观”上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章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方案(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备课是一个多层面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研究教材,撰写教案是备课;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翻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形势还是备课;研究教育理论,锻炼教学能力是备课;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也是备课;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备课,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备课。可以这么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上好课做准备。教师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在备课活动中,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丰富的基础性资源,能找到教学起点状态;能及时进行资源整合,根据必要调整后续活动;能对学生不同回答作出反应、梳理和引导,作好资源准备;

课后教学反思的评价

(1)总体评价:总体评价的具体性、总体评价的深刻性(2)问题反思:原因分析的具体性、原因分析的深刻性

(3)教学重建:自我反思后的改进设想、听取他人评议后的认识变化能提出切中问题要害的改进设想;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具体和可行的措施与办法;提出的办法具有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能提出有改进意义的设想;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一般方法。提出的改进设想、措施及办法处在一般层面。

开放题就是开放教学吗?判断教学是否开放的标准是什么?

开放题就是开放教学吗?判断课堂教学是否开放的标准是什么? 不是。

数学开放性问题以“开放”为方向来加以组织、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把题目进行“开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综合开放题等开放性的题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不开放的状态:

三种演绎的现象:演绎教案程序、演绎教材内容、演绎典型例题 四大封闭的现象: “小步子走”的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度

“替代思维”的现象,学生基础性资源匮乏

“视而不见”的现象,资源捕捉的意识缺乏

“盲目开放”的现象,回应反馈的能力缺乏

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开放的课堂要体现以下五个原则:1.民主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

3、问题性原则;4.求异性原则;5.实践性原则

2、创设情境就能沟通抽象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吗?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我们的学生,大都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咎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不足,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所以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在生活中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新课标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来灵活地重组教材,努力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出浓厚的数学气息与浓郁的生活滋味,让数学课堂成为沟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3、概念教学有哪些具体的育人价值,其过程展开逻辑是什么?

概念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在于,不仅可以使学生经历材料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概念建构过程,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形成比较和分类、概括和抽象能力,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述水平。为了体现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我们提出三个教学要点:

(1)丰富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学生学习的数学概念,都是前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本质特征进行的高度

抽象和概括,凝聚着前人的智慧。所以,概念教学要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材料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概念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抽象语义,而且有助于发挥概念教学的育人资源价值。

(2)实现概念的整体感悟,提供准确多样 的学习材料。

在概念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注意提供大量的感性学习材料,致使概念的内涵狭

窄化。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整体感悟和丰富认识,并在整体感悟的过程中

提升分类和比较、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与水平。

(3)重视概念的归纳和提炼,给学生提供表述的机会。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描述与定量刻画,数学语言具有精练、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比如,教学《认识周长》,我们不仅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感知、比较过程,而且在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周长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完善、清晰地认识周长。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材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

(1)、概念理解是设计概念教学的前提(2)、概念形成是实施概念教学的关键(3)、概念精致是完善概念教学的保证。

4、评课的新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形成这样的评课文化?

 •  • • 变公开课为研究课

捉虫与“喔”效应

变“说课--听课--评课”为“听课--说课--评课”

变“说”空洞、抽象的理论语汇为“说”实践后的体悟

变表扬为对课中问题诊断和对行为背后的观念剖析 ——实现言说与实践统一的路径

 形成新评课文化: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

1、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内涵是什么?

2.教学为什么要重心下移?教师重心下移有哪些困难?

新基础教育强调教学的“重心下移”,就是要把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面对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放”的目的在于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使教学的重心从面向个别学生下移到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有生成的可能,也才有可能从生成的资源中解读出学生的初始状态,在学生的这种初始状态的起点上促进变化,实现发展。

一是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 二是改变学生思维表浅和定势的现象 三是不同学生不同状态有生成的可能

困难:

3.教学设计基本原则是什么?选择其中一条原则作说明。

一要“读”学生,学生基础资源的开发------建立“具体个人”的意识 二要“读”教材,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好”教材的意识,三要定具体目标,从抽象目标向具体目标转换。“抽象目标”的具体形态: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不开放的状态:

三种演绎的现象:演绎教案程序、演绎教材内容、演绎典型例题 四大封闭的现象: “小步子走”的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度

“替代思维”的现象,学生基础性资源匮乏

“视而不见”的现象,资源捕捉的意识缺乏

“盲目开放”的现象,回应反馈的能力缺乏

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开放的课堂要体现以下五个原则:1.民主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

3、问题性原则;4.求异性原则;5.实践性原则

2、什么是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两者是什么关系?

基础性资源就是社会、学校、老师、课本等这些基础的教育教学资源,互动性资源就是网上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可以相互交流的教育教学资源,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基础性资源是互动性资源的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补充,4、何谓“研究课”?为什么要形成“研究课”的评课文化?

二、论述题(60分)

1、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与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有区别吗?举例说明“教与学”作为整体分析单位的互动格局。

有。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不等同于日常情境中的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就是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能动性、积极发挥创造性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注重调动学习者主体意识的自觉焕发、在学习活动中注重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积极发挥、为学习者提供优秀

的学习支持服务;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自主学习要有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学习上要具有超前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协调性。通过课堂教学,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是在没有教师授课和指导的情况下学习。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目标和客观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确定重点与难点→通过独立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反思和评价达到知识的最终构建及提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在日常情境中学习,尝试达标,让学生在日常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口、脑、眼、耳等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活动体验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吗?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举例说明。

不等同。《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国际上,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理解、反思的过程称为“做数学”,它强调“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认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由于“做数学”提倡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它已成为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课堂教学有哪几种改革状态?你认为课堂教学应如何改革?为什么?

几种“改革”的状态:

方法的改革:旧框架+方法技术=教师主导 

形式的改革:旧框架 + 新元素

=学生主动 

加法的改革:情境 + 活动 + 技术 +开放题 ——传统教学框架不变,学科知识立场

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状态

2.教师为什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内在联系的结构加工?请举例说明。

学习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组织得越好,就越利于保存和应用。特别是面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就越容易提取出来,以适应新知的学习。

而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时候,由于文本表达的局限性,这些结构关系往往被“隐藏”起来。对学生和不少教师来说,他们所看到的是零碎的显性知识。因此,“教材知识”要变为“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的“加工”。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之前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因此,本课对“分数意义”的定位,一是要在学生原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概括。即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意义。因为这些在三年级已经重点学过了。如果再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这个上面,那就明显造成了课堂的浪费。二是要将“分数的意义”纳入整个“数的意义”的知识结构中。即数都是有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一”,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分数单位”。所以,要重视“分数单位”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从而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举例说明教学如何进行大问题的开放设计。

数学开放性问题以“开放”为方向来加以组织、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把题目进行“开放”,如:条件多余而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答案不唯一等等,让学生尽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如果找到一个答案,还要自觉地去想“有没有其他答案?”如果想出一种方法,还要鼓励学生“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扩大发展空间,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

开放教学的内涵:在广度上的开放;在深度上的开放 大问题的设计:开放性;真实性;挑战性 举例四个方面设计开放性问题(1)条件开放:

例如:小林和小红共做了15朵红花,小林做了多少朵红花,从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缺少条件,无从做起,但仔细分析,可得出:既然他们俩都做了红花,则每人至少做了一朵,又由于共做了15朵,说明一个人最多只能做14朵。于是问题转化为在自然数范围内,()+()=15来解决,得到14种可能的答案。

2、问题开放:

问题开放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如在学完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后,出示这样一些信息: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让学生补充问题再解决:

①做这个铁皮桶需要多少铁皮?

②如果用这张铁皮做一个长20厘米,高15厘米,宽16米的铁皮箱够不够?

③这个铁皮桶能装多少升的水?

④要在整个铁皮桶侧设计一张广告话,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⑤如果每平方分米的铁皮7.8千克,这些铁皮有多重?

不同问题的设计,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也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巩固旧知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3、策略开放

策略开放是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例如:“鸡兔共有头18个,足60只,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这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每次我采用古老的解法是假设这18只都是兔或都是鸡,思路虽极巧,却总有些学生想不通:在教学中我从鸡有两只翅膀入手,如果鸡的翅膀也算脚,总共有多少只脚?18×4=72(脚),但题中翅膀不算脚,只有60只脚,应该有多少翅膀呢?72-60=12(只)12只翅膀是多少只鸡?学生一下便明白6只鸡。借助这一生活经验化难为易,解决了问题。学生很快就接受了这类解题方法。

4、结论开放:

结论开放是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在我教十一册教学中,复习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六年一班有男生36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这一问题抛出,刚开始学生想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好像又没有那么简单。经过一番议论与斟酌,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学生:36比20多1,36-20=16这是两个数量直接在比大小;反过来可以说20比36少16,乙学生:36比20多4/5,我是这样想的,36比20多的部分占20的4/5,也就是说36比20多4/5;20比36少4∕9,20比36少的部分占36的4∕9,20比36少4∕9;

丙学生:36比20多80%,这是从百分率的角度提出的。

丁学生:老师,我发现了,4比5少多少,既可以是少具体的数量,也可以是少的分率或百分数。4比5少多少?简单的问题也挺复杂。至此,学生们恍然大悟的同时,我也达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为什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内在联系的结构加工?请举例说明。

学习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组织得越好,就越利于保存和应用。特别是面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就越容易提取出来,以适应新知的学习。

而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时候,由于文本表达的局限性,这些结构关系往往被“隐藏”起来。对学生和不少教师来说,他们所看到的是零碎的显性知识。因此,“教材知识”要变为“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的“加工”。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之前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

步的认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因此,本课对“分数意义”的定位,一是要在学生原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概括。即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意义。因为这些在三年级已经重点学过了。如果再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这个上面,那就明显造成了课堂的浪费。二是要将“分数的意义”纳入整个“数的意义”的知识结构中。即数都是有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一”,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分数单位”。所以,要重视“分数单位”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从而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课堂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展开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形成互动生成的教学新格局?

2.教师为什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形成过程的还原加工?举例说明。

教材选取了学科领域内已经成形的基础性知识,它们以客观真理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是前人在大量生命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归纳、概括和抽象而形成的智慧结晶,经高度的提炼加工和简约的符号表达变得简约化和抽象化。正是由于这种简约、抽象的结果性表达,遮蔽了前人生命实践活动过程的真实复杂性和丰富生动性,导致许多学生面对这种高度抽象的结果性知识而止步不前。如果教师不对这些符号化的结果性知识作加工处理,把它们直接搬到课堂教给学生,那么学生面对的就是显性的、外在于自己的知识世界,他们只能以被动方式接受这些抽象的现成知识,很难有知识形成过程的真实经历和实践体验。我们从开发教材知识过程形态中的育人资源的路径出发,努力把教材中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现成知识按其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进行还原,使结果形态的知识通过还原加工转化为过程形态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经历和体验知识创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悟前人发现的方法与思维的策略。

就“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而言,无论是画圆的原理认识还是圆心和半径的命名,都是数学中基本概念的认识。

我们将“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经历“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归纳概括——抽象命名”的过程,感悟和理解画圆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

(2)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第四篇:小学数学毕业会考模拟试卷5

小学毕业会考模拟试卷

(五)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一个数由5个百万,8个千,6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保留一位小数是().92、把3, 3.14, 3.14%,和按从小到大排列()5033、= 9÷()=()÷12=():2=()% 44、3时45分=()时20.5立方米=()升

15、甲比乙大,乙比甲小().836、:0.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817、甲乙两地相距260千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地图上,应画()厘米..500000028、打一份稿件,甲6天打了这份稿件的,他打完这份稿件要()天.39、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2:3,顶角是()度,一个底角是()度.110、兄弟俩共有人民币若干元,兄的25%等于弟的,兄比弟多6元,兄弟俩共有()元.3

二、判断题(5分)

1、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2、比的前项一定,后项和比值成反比例.()

3、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的3倍.()

4、整数比1大,小数都比1小.()

5、大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角.()

三.选择题(10分)

1、2.596保留两位小数是().①2.59②2.6③2.602、六(一)班参加考试,其中16人成绩优秀,18人良好,16人及格,10人不及格,这个班的及格率是()

①80%②32%③90%

3、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①梯形②平行四边形③长方形

4、一个圆柱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了36立方厘米,这个圆柱体木料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①18②36③545、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13①:1和8:2②3: 和2:4③1.5:3和3:6 420

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6分)]

1130×2.5 =- =2÷0.01 = 34

56751-0.125 =÷3 =3++6 = 87898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441417552÷3+×4÷-÷4(-)×(+)555538169

3131231111【1-(+)】÷8.35-1+1.65-(-3×)÷(2-)4845512463、求未知数X(6分)17351.5:X=16:2X-×= 341484、列式计算(6分)

13(1)、4减去的差乘,积是多少?(2)比一个数的80%多4.2的数是12.2,45

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五、看图回答问题.(3分)

(1)这个是()统计图.(2)()年级捐最多,()年级捐最少.(3)五年级比一年级多捐()元,六年级比一年级多捐()%

(4)全校一共捐了()元.六、应用题(26分)

11、假日小队男生组收集废电池180节,女生组比男生组少收集。女生组收集废电池多9

少节?(4分)

2、25千克稻谷可以碾米18千克,照这样计算,碾米45吨需稻谷多少吨?(4分)

3、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它的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1米,每立方米的小麦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4分)

4、学校运来30捆树苗,每捆10棵,按3︰7分给五六年级种植,五年级比六年级少分得多少棵树苗?(4分)

3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这时离中点还有15千米。甲乙两地的8

距离是多少千米?(5分)

6、一个圆锥沙堆,底面积是25.12平方米,高1.8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铺3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5分)

第五篇: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卷(四十五)

一、判断题(1-5每题 1分, 6-7每题 2分, 共 9分)1.2.两个自然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它们全部独有的质因数相乘的积,是这两个数的a.公约数;()b.公倍数;()c.最大公约数;()d.最小公倍数.()3.圆锥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4.1除任何数,一定还得这个数.()5.只要除数是假分数,商就一定比被除数小.()6.决定圆面积大小的是a.圆心: b.半径: c.直径.()? ?()()7.直角三角形的高有a.1条: b.2条: c.3条.()()()

二、单选题(2分)在自然数里,互质的两个数只有: [ ]a.两个数都是质数;b.两个数都是合数;c.一个数是质数,另一个数是合数,这三种情况.d.公约数

1三、填空题(1-9每题 1分, 第10小题 5分, 共 14分)1.乘法是求()的简便运算.2.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就叫做().3.一个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4.一个圆柱体两底面之间最多有()条高.5.67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6.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7.8.9.由圆心角的()和圆心角()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10.比较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注意:用最简便的方法,并写出比较过程.)

四、口算题(5分)

五、简算题(1-2每题 3分, 第3小题 4分, 共 10分)1.384+567+616+332.3.六、计算题(1-2每题 3分, 3-5每题 4分, 共 18分)1.256+47×16÷3762.3.18.7÷9.35-0÷9.354.5.七、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6分)1.x的4倍加上75.4等于150.6(用方程解)2.八、应用题(1-3每题 4分, 4-5每题 5分, 6-7每题 7分, 共 36分)1.王师傅生产了一批零件共250个,经检验有225个合格.求合格率.2.红光电机厂三月份产值7.8万元,是二月份的120%,求二月份产值是多少万元?(用方程解)3.修一条水渠,四月份前16天平均每天修180.5米,后14天共修2650米.求四月份平均每天修多少米?4.一个榨油厂榨26千克豆油用黄豆200千克.照这样计算,用5吨黄豆可以榨出豆油多少吨?(用比例方法解答)5.服装厂计划做495套服装.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10套,结果9天就完成了任务.求原计划用几天完成任务?6.下图是由两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7.

下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_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测量法向团体中的每个成员提出针对某项活动的问题,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团体成员,然后,根据选择结果用数字和图来表示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 2、准......

    2018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2018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数学应用很广泛。数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练习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2018年小学六年级数......

    小学语文模拟试卷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2017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

    五年数学下册模拟试卷

    选择题 1、12和18 的公因数一共有()个。 A. 1B. 4C. 6D.32、下面各数中,不是质数的是()。A. 27B. 37C. 47D. 17 3、分子是10 的假分数有()个。 A. 10B. 9C. 8D. 无数 4、两个数的()的......

    初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模版)

    初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相应位置)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5. [A] [B] [C] [D......

    联考数学中考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请把正确结果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2、计算:=___________;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3、......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模拟试卷(大全)

    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

    人教版201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 考前寄语: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本领。今天的考试将是一次展示你智慧和学习成果的机会,认真读题,相信你很棒!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8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