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财税改革有何新提法
新华网11月18日电(徐曼曼)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其中财税体制改革居于重要地位。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线索。公报中关于财税改革有何新提法?其背后又蕴含哪些深意?房产税、资源税、消费税等改革后是否会加重宏观税负?《预算法》何时能够修订?这些都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天和经济研究所专委会专家、天津财经大学财政科学首席教授李炜光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公报中提出的“稳定税负”意味着在房产税、资源税、消费税的增税改革中,必须同时采取减税改革予以对冲,以保持宏观税负不会上升。新华网:三中全会公报中,有关财税改革有什么新的表述?
李炜光:从三中全会公报中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表述可以看出,财政的地位大大提升。“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表述在历届三中全会中都是没有的,它将财政提到国家层面,过去人们将财政理解为政府的一个政策工具,将财政与税收等同,而公报将这一认识矫正过来,可以说,这种财政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对中国来说是创新。
新华网:如何推动财政制度现代化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这其中我们现在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李炜光:国家治理、依法治理,是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明确标识。在法制和责任制这两方面我们目前还比较薄弱,这一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首先全会比较强调法制,公报中要求建设法制中国,在财税体制改革中提到要完善立法。其次是责任制。治理本身最重要的核心是加强责任制。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责任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会影响施政的效率,同时造成资源配置程度不高,浪费情况严重,贪腐行为普遍。
新华网:从“结构性减税”到此次公报中提到的“稳定税负”,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围绕整体税负问题,社会各界的争论也由来已久,如何看待我国的宏观税负? 李炜光:这也是历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的一个表述。“稳定税负”看起来似乎对税负问题的界定不是特别清晰,甚至不太到位,但实际上是有其背后深意的。我的理解是,目前企业和居民个人的税负还很沉重,但国家面临着税制改革,很多学者呼吁要加强直接税,间接税的部分地位要被直接税取代,具体来说,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都要进行税制改革。中央提出“稳定税负”意味着不论税制如何改革,宏观税负都不能再加重。我们可以进行税制改革和税制优化,但不能再加重企业、个人的税负。
税制改革中最容易出的偏差就是,旧的税种没有改变,税制结构没有调整,但是新的税种出现了,结果造成纳税人的税负加重。目前房产税、遗产税、资源税、消费税的改革都在酝酿当中,怎样在开征新税的时候,旧的税种税负要减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税负目前偏重的情况下,一旦再加重,对扩大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内需都是不利的。
有些税种,像房产税、遗产税的开征有其必要性,但从当前来说,税制结构已经造成纳税人负担比较重,增税又涉及到政府收入来源,因此新税旧税完成替换的过程中需要谨慎。
新华网:“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如何解读?《预算法》该如何修订?
李炜光:过去我们提的是预算公开,而此次公报中提出的是“透明预算”,这一提法的改变直接点到了问题的实质。公开是一个做法,政府部门做了这件事,但可能做得不到位,或者只是公开了一部分,翻开账本让大家看,但是上述情况都不能叫透明。公开是一种措施一种手段,公开的目标是做到预算透明。透明就含有制定标准,法律上有《保密法》的规定。我认为,凡是不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领域,预算数字都是可以公开的,即使是涉及到航空航天、国防这些重要机密,也应该事先把预算公开的范围划清楚。2011年,中央各部门第一次陆续公开“三公”经费账单,但预算公开执行了一段时间,劲儿不那么足了,舆论关注的力量减弱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预算制度没有运行在法制轨道上。因此,既然公报提到透明,我们应该思考《预算法》目前的条文规定能做到吗?施政的环节能保证透明吗?透明程度如何?公众是否能接受?这些都值得研究。
第二篇:十九大政治报告新提法新举措
(一)十九大政治报告新提法新举措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十九大报告阐述了这个新时代三个层面的意义和五个方面的定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化。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6、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7、“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10、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凝炼的表述。
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
13、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14、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15、推进合宪性审查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16、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17、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8、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19、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十九大报告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0、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2、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23、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
十九大提出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此前的表述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思想”。此前“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表述也在十九大报告改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24、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25、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此前的表述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6、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27、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两字彰显了对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8、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此前的表述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9、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30、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表述以往少见。
31、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32、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十九大报告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33、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报告提出增强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
(二)十九大报告新表述与高中政治教材知识点对比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材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材表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十九大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温馨提示】新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基本路线
【教材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九大新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温馨提示】增加“美丽”二字,指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国家”变为“现代化强国”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教材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十九大新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温馨提示】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关于“发展”
【教材表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十九大表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温馨提示】增加“基础”二字
6.关于创新
【教材表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九大新表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7.依法治国的地位 【教材表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十九大表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温馨提示】依法治国变为“全面依法治国”,同时新增一句地位
8.依法治国的要求
【教材表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九大新表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两个“一百年”
【教材表述】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九大新表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0.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十九大新增内容)
【十九大新表述】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十九大的新提法新举措解读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考点链接】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②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十九大报告阐述了这个新时代三个层面的意义和五个方面的定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化。
【考点链接】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社会历史发展 5 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考点链接】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链接】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②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考点链接】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考点链接】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考点链接】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点链接】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
9.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考点链接】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方案。
10.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凝炼的表述。
【考点链接】①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随着经济和社会发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考点链接】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四)十九大后《生活与哲学》变动全解读
1.“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十九大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材知识解读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十九大重要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教材知识解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典范。【试题演练】
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与解析】B。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教材知识解读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试题演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治国理政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创造的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与解析】C。
4.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更深刻 十九大重要论述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材知识解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第三篇:新媒体运营和新营销有何区别
新媒体运营和新营销有何区别?网站运营
策划哪家好
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仅一字之差,经常被混为一谈。虽然二者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接下来悦昂科技小编将说说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有哪些异同之处?
首先,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具有三大相同之处。(1)渊源相近:都是线下工作的线上变体
运营和营销都是在线下早已存在多年的工作,并非新媒体领域的专有名词。营销一词不是新媒体领域的专有名词,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市场策划、品牌推广、电话销售等与营销相关的工作就已经存在。同样,运营一词在线下也早已存在,如地铁运营、工厂运营、饭店运营、企业运营等。(2)价值相似:都是连接双方的重要桥梁
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都是连接产品与用户的桥梁。
从产品到用户——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都需要充分挖掘产品特色,并将产品优势呈现于互联网,从而使用户在线上接触企业产品。
从用户到产品——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都需要将用户的意见定期整理,随后与产品团队沟通,持续改善用户体验。(3)细节相交:具体工作有大量重合部分
一方面,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在职能上有重合。大量企业的新媒体部门通常只有文案、设计、推广、客服等岗位,这类岗位既是新媒体营销岗位,又是新媒体运营岗位,二者在此处没有严格的区分。
另一方面,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在具体工作上也有重合。其次,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营销也有三大明显差别。(1)侧重区别:营销向外,运营向内
新媒体营销偏向对外的工作,尤其是与用户打交道,想方设法触达用户并达成营销目标。因此,营销者需要围绕营销进行定期的用户分析、用户跟进、产品分销策划等工作。
新媒体运营偏向内部工作,所以运营者的日常工作包括账号管理、矩阵设计、选题规划、内容推送、数据分析等。
(2)思维差异:营销策略制胜,运营细节为王
企业营销工作的关键是策略及顶层设计,优秀的营销策略是营销成功的前提。例如,史玉柱在进行脑白金的营销工作之前,先制定了“集中资源,集中发力”的策略,并要求各地办事处遵照此策略,倾尽所有猛砸广告,对消费者进行深度说服,这也成为脑白金顺利启动全国市场的关键一步。
运营工作的关键是把控细节。如果设计出优秀的策略却不注意细节,很有可能由于海报忘记加二维码或软文网址写错等问题而导致运营效果大减。(3)导向差别:营销结果导向,运营多重导向
新媒体营销工作的效果可以通过一系列营销结果数据直接评判;而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效果评判标准更多——除了对营销结果数据的考量外,还包括用户数据、内容数据等;不仅仅要考虑短期指标,也要考虑对运营成本有价值的长期指标。所以,成功的运营和营销都有不同的变量,切记!
运营营销哪家公司做得好?南宁悦昂科技网站上线短短几个月已经有质的飞跃,运营和营销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方案和执行力,营销注重看热点策划,而悦昂科技网站建设拥有专业的策划团队和执行团队,要选网站建设运营悦昂科技值得信赖!
第四篇: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新提法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新提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根据参与起草组工作的相关专家专访,下面就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解读如下:
——“八大方面”亮点突出
1、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2、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3、“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4、“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5、“五个方面”充实完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7、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十大关键词”引人注目
1、“不走老路”与“不走邪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胡锦涛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作出上述表述。
2、“自信”。“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胡锦涛对全党提出上述希望和要求。
3、“分开”与“公开”。“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胡锦涛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引发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热议。
4、“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胡锦涛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作出上述表述,明确了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兴国之要
5、“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十八大报告如是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作为对社会热点的积极回应,胡锦涛在谈到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时明确了相关改革要点。
7、“美丽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作出提出上述名词,“美丽中国”首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报告。
8、“海洋权益”。“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走向海洋”的宣示,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了上述目标。
9、“共享尊严荣耀”。“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在论述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时,胡锦涛提出上述希望,赢得全场掌声。
10、“政治清明”。“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胡锦涛在论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提出上述要求。
第五篇:五中全会公报的三个新提法(模版)
五中全会公报的三个新提法
第一,“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第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如果用数字表示,此次会议重点掌握:一个坚持、两个时期、三个重点、四个更加、三个五---五个坚持、五个要、五种意识。一个坚持--科学发展
两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不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五个要--
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结构化面试常见问题类型 第一节 综合分析能力测试
(一)小审论题(注意回答层次性,适当引用套语,表明忠诚)
1、总体概括,定性。
2、主要原因或问题。应简洁,以三条最佳。
3、主要对策。
(1)落实政策;(2)法制不健全;(3)监督不得力。(4)综合。
(二)时事政治题(一般针对社会热点事件)
(三)渤论题
1、表明态度;
2、分别阐释;
3、抽象本质;
4、阐述关系;
5、联系实际或自身(特别是自己报考岗位)。注明套语的使用。
(四)古语新说题
1、历史文化背景;
2、分析古语本意;
3、与时具进,加以理解;
(1)把握关键词;(2)总体把握;(3)多角度打开思维;
4、联系实际或自身(特别是公务员岗位)。
(五)流行语评述题
1、一般具有消极意义,故应先表态;
2、力求抓住本质,指出流行语说明什么;
3、针对消极意义展开论述,说明现象或问题造成的伤害;
4、如果可能,采取对策。实在无对策,就说明相信党的政策能解决;
5、联系实际或自身(特别是公务员岗位)。
(六)哲理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并注意适当煽情)
1、阐述哲理的基本涵义;
2、思路一定要开阔,或者抓住一两点展开论述;
3、联系实际或自身(特别是公务员岗位)。
(七)多变量题
1、简要辨证分析各变量;
2、重点阐述要表达的变量;
3、如有可能,联系实际或自身(特别是公务员岗位)。
(八)社会新闻评述题
1、简要阐述其积极意义;
2、指明其消极的一面;
3、如有可能,提出对策。第二节 计划组织能力试题
(总体要求:全面、亮点、创新)
(一)一般活动类
1、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如主题、时间、地点、人员、物资、场所以及活动需要的特殊材料,制定活动计划或方案;
2、在某些活动环节或方面进行创新;
3、活动结束后要注意总结和资料归档。
(二)会议类(会前精心准备,会中集思广益,会后贯彻落实)
1、确定主题或议题,准备好相关材料;
2、确定时间、地点、与会人员、邀请的领导和嘉宾;
3、安排好会议议程及讨论小组召集人;
4、经领导同意后通知或邀请函;
5、会场安排及报道处接待工作,主席台、台标、话筒、宣传标语;
6、确定主持人、报告人、发言人和记录人员;
7、安排好食宿,联系好新闻单位;
8、会后资料汇总。
(三)学习活动类
1、深入学习,领会精神;
2、大力宣传,广泛发动;
3、精心部署,形式多样;
4、一点带面,措施得力;
5、加强检查,及时反馈;
6、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四)多事件统筹安排题
1、遵循一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
2、分清轻重缓急;
3、工作优先,兼顾其他。
第三节 应变与自我控制能力测试
(一)机关内部事务类
1、保持冷静与克制;
2、采取果断而智慧的措施处理紧急情况;(1)假定多种可能的情境;(2)措施一定要有可行性。
3、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
4、自我评价或反思:
(1)若是本人问题,自我批评、深刻检讨,或请求处分,奋发努力,将功补过;(2)若是领导问题,主动沟通,委婉提出,相信领导,适可而止;(3)若是管理问题,建议领导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二)社会性突发事件类
1、组织,应注意单位对口;
2、挽回损失或影响,组织抢救等;
3、查原因,人为或自然的原因;
4、新闻发布;
5、安抚受害人及其亲属;
6、整顿,拉网式大检查,对检查结果分不同情况处理,问题严重者,取缔;其余有问题者,整改;
7、归责,既问责于本案相关部门和人员;
8、建制,包括政策、体制、法律、机制、制度、规章等;
9、其他措施。
(三)上访事件类
特别注意题目所隐含的一些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
1、稳定情绪,防止激化;
2、热情周到,有耐心(可设计一些人文关怀细节);
3、认真了解情况,抓紧落实处理;
(1)若在职权范围之内,立即着手解决;(2)若需领导定夺拍板,立即报告;
(3)若涉及其他部门,尽快牵头组织协调,明确职责,共同解决。
4、事后尽可能帮助解决问题,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第四节 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能力试题
(一)与领导相处
1、维护领导权威,服从领导安排;
2、虚心接受领导批评,若领导当众批评,千万不能当面顶撞,只能私下主动与领导沟通
3、有意见主动私下沟通,若未被采纳,仍坚决执行;
4、一般情况下,不能越级汇报;
5、若领导违法或有悖原则,应严肃指出,阐明性质和后果,若领导仍不采纳,直接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汇报。
(二)与同事相处
1、要有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
2、多主动沟通交流;
3、多请教学习;
4、主动关心同事的工作和生活;
5、可在私人场合沟通感情,如家宴、喜庆等活动。
(三)领导与下级相处
1、遵循平等、民主、宽容原则;
2、敢于承担责任;
3、充分信任下属;
4、多与下级交流沟通,主动关心下级工作与生活;
5、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帮助下属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