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
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
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
财库[2006]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对实施政府采购政策,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促进作用作了明确规定。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狠抓落实,加强政策实施的组织领导
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政策实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确定一位领导同志负责,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建立工作责任制,任务落实到人,为政策全面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工作中要正确把握政策,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实现政府采购优先购买的政策功能。要做到政策意向明确,目标任务科学合理,政策方案易于实施。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合理的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政府采购政策与国家其他政策的协调统一。
二、认真研究,构建政府采购自主创新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规范性。研究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制度体系是实施政府采购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确保政府采购政策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为此,财政部研究确定了开展制度建设的工作计划,近期,将重点研究制定《自主创新产品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评标细则》、《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等。同时,对重大建设项目、装备和产品项目采购、政府采购首购及订购、国货认定标准和采购进口产品等方面的管理办法进行研究。各级财政部门在上述办法出台前,可以根据本地区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情况和工作实际,制定过渡性实施办法,推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勇于实践,力争在重点环节有所突破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基础上,把握重点环节,积极实践,多方面、全过程促进自主创新,争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功能。一是要积极探索政府采购环节中体现自主创新各项政策要求的有效方法,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在一定采购范围内或选择一些采购项目进行试点,在采购文件的制定和评审方法上,可增加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具体条件、优惠幅度等,注意摸索经验,不断完善政策。三是在具体采购活动中,应树立国货意识,提出针对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相应要求,采购数额较大的进口产品时,要经过有关方面论证,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行为,为研究建立购买外国产品审核体系和进口产品管理办法创造条件。同时,研究建立对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有效激励机制。
四、积极协调,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体系建设工作 国务院通知指出,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实施政府采购政策的基础和前提,科技部门要负责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的研究建立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科技等部门推进相关工作的进展。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科技等部门确定本地区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报财政部备案。凡省级科技部门已建立和开展了认定工作并确定了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应及时将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和创新产品目录报科技部批准,以作为财政部制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的基础。
五、加强调研,做好全面实施的准备工作
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科学总结、分析规律、提出对策。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利用新闻媒介等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该项工作。
六、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实行跟踪问效
要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自主创新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自觉执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对有意规避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于在政府采购中促进自主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就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鼓励和表彰。要记录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情况,实行信用管理,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要加强和发挥审计与监察的监督作用,将各部门、各单位对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审计范围。
第二篇:2014年合肥市促进自主创新政策
2014年合肥市促进自主创新政策
合政[2014]62号
为推进自主创新,根据《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制定本政策。
一、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纳税,且申请项目在本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肥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户籍或身份证在合肥的社会个人(仅限专利资助),均属于本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扶持政策
(一)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3.根据《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新兴产业增长源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承担的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二)天使基金。
4.根据《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对高端人才创办的企业及省科技团队备选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所创办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三)借转补。
5.根据《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试行)》,支持我市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重大项目,并在本地产业化,给予其所获国家拨款额10%预拨专项资金
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项目,按单个项目研发费用一定比例给予预拨专项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医疗卫生科研项目。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四)科技金融产品。
6.设立科技保险基金。引入科技保险经纪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成立共保体,分担创新企业市场风险。鼓励创新企业和保险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鼓励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优惠保险费率,政府给予保险公司保险费补贴。投保贷款保证保险的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由科技保险基金、银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参与科技保险的保险公司总保费达到200万元以上,政府给予其总保费规模10%的补贴,每家保险公司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投保科技研发类保险的企业,按实际支出保费的50%给予补贴,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
7.设立专利质押贷款引导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方式融资,给予企业应支付贷款利息额的50%资金补贴,每个企业每年贴息额度不超过50万元。对开展专利评估的企业,给予评估费50%的补贴,每个企业每年不超过20万元。对开展专利质押的担保机构,给予担保机构专利质押贷款额3%补贴,同一机构每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20万元。
8.设立高科技企业创新贷风险池资金。担保(保险)公司按照1:1配套,商业银行按照风险池资金10倍安排定向信贷资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政府、担保(保险)公司、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承担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超出风险池部分由担保(保险)公司和银行按比例承担责任。
(五)事后奖补。
9.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或试点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10.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一位)、国家专利金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50万元。
11.对下列企业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分别按其实际支出额的15%予以补助,单台仪器设备补助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补助分别不超过500万元。
(1)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3%以上,以技术为主的综合实力省内领先、行业一流的骨干企业;
(2)省外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我市企业设立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
(3)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12.对我市企业在境外设立、合办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按其当年实际投资额的1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3.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企业建设的国家级质检中心,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组织的运行评估中获优秀等级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14.对我市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在当年国家重点新产品中的排序分档确定的,排序1-10名的,每个补助100万元;排序11-30名的,每个补助60万元;排序30名以后的,每个补助30万元。国家重点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此条款由县区兑现。
15.对使用省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登记仪器设备的租用单位,按租用仪器设备支出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16.符合我市平台管理要求,经市科技部门认定或备案的各类新建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50万元资助;对批准组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组建期满后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考核优秀的,给予每家100万元运行经费资助;安排100万元用于新建院士工作站和在站院士生活补助。围绕我市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新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资助。
17.对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使用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含公共服务场地),按50元/平方米给予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8.支持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试验区建设若干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
19.对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当年技术登记合同交易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20.对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发明专利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的,每件分别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1000元、500元奖励;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单位和个人,每件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5000元奖励。对单位和个人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件以上,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5万元奖励;对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0件、50件的企事业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对当年代理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00件、500件的专利代理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
三、附则
21.本政策由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2.本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不重复享受。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予以追回;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23.涉及县(市)区、开发区配套的政策资金,市财政兑现市级承担部分,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按比例配套承担。
24.市监察部门负责加强对各类政策执行监督。
25.本政策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
第三篇: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意见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区府各部门、区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城市化、数字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现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一、以增加财政引导投入为重点,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1、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确保区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比例。设立*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从20*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一定三年。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企业自主创新和优秀科技人才,为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
2、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来我区设立投资机构,经批准成立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公司,投资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导向项目的资金,三年内累计超过其注册资本或者出资总额70%的,所得税的区留存部分全额补贴创业投资机构(暂定三年)。
二、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为重点,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鼓励企业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科研成果或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委托开发),合作的项目经认定后,可按照所支付的引进(合作)费用的20%给予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单项产品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其所缴纳的所得税区内留存部分,财政给予50%的补贴(暂定三年)。
4、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经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给予50万元补助,省级研发中心给予30万元补助。
5、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区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对租用研发用房的,其租金三年内给予20%-30%的财政补贴;对购买土地自建研发用房的,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格供给,并给予土地出让价格20%-30%的补贴。以上补贴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执行。
三、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6、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对被认定为省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级30万元、省级1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同一企业经复核后重新获得的不再奖励)。
7、鼓励企业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并实施产业化,对具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其单项产品年新增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8、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设立区创新型企业奖,对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和重点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和办法另行制订。
9、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实施企业创品牌引导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技术领先的行业小巨人,实行创品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江苏著名商标和江苏名牌产品的企业,按市政府奖励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10、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对经国家权威机构发布认定为“全国500强”和“行业百强”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对获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江苏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四、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为重点,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11、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博士后进站工作,企业每建立一家博士后工作站且运行正常的,区政府一次性给予补助经费20万元。
12、加大对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每两年区组织评选10名“突出贡献奖”和10名“技术创新奖”,分别奖励3万元和2万元。
13、鼓励企业的科技人员积极申报科技成果,对获得国家、省、市政府颁发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成员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和办法另行制订。
14、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净所得”。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软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个人在本区第一次购买商品房和汽车,可享受财政专项补助。在区科技研发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等收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可税前扣除个人应交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五、以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自主创新服务体系
15、加快建设科技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载体的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落实、成果转化、投融资、申报科技计划等多项优质服务,采取举办培训、讲座、信息发布会、网络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政府、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的无缝对接。
16、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对符合入驻条件的创业企业提供优惠的创业条件和良好的创业服务;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留学归国人员、博士及博士后进入孵化器创办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经认定后给予10-20万元的创业资助,创业企业所开发的项目可优先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六、有关说明
本政策由*区科技局负责解释,并制订具体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四篇: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创新型海安建设步伐,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由区镇投资与高校院所共建的产业研究院,经区镇申请,县科技局
会同财政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建设要求并正常运行的,报县政府同意,由县财政按区镇现金投入的40%给予奖励。
二﹑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的企业研究院,符合建设要求并正常运行的,经现场核查,奖励5万元。
三、高校院所来海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年服务企业10家以上且取得实效的,资助运行经费10万元,由县财政和区镇各承担50%。
四、对当年产学研合作经费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企业实际支付金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五、设立科技创新项目优秀奖50个,奖励项目实施单位每项1万元。评选20名“科技功臣”,颁发奖章。
六、对市委、市政府授予“2014年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荣誉称号的人员,奖励5万元。
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研发平台建设标准,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当年开发省认定的新产品2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4件以上,新增发明专利2件以上,正常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相应条件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将享受税收政策减免的税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
八、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九、经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所取得的项目资金,企业按科技项目资金管理要求使用且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十、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新授权或引进),对专利权人每件奖励1万元。企业申请PCT专利,每件补助3万元,授权奖3万元。国家知识产权局按规定收取的发明专利年费,按实际发生年费(不含滞纳金)的70%给予资助,并拨付给所在区镇。发明专利申请加快程序,待授权后给予每件专利1500元补贴,并拨付给所在区镇。对省知识产权局给予的发明专利和PCT专利补贴,同一件专利按就高原则,不重复奖励。
十一、对新认定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当年立项的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奖励3万元。对新认定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奖励1万元。对新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奖励1万元,其中县财政和区镇各承担50%。
十二、凡未建立研发机构、当年无产学研合作和未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不得申报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县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海政发〔2013〕49号)的奖励按50%兑现。
十三、政策兑现由科技局会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联合核实,形成兑现建议方案,在海安政务网上公示后,报县政府审定后兑现。
十四、本意见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原相关政策意见与本文件规定不一致或重复的,以此政策意见为准。
第五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专题
中共嵊州市委文件
嵊市委〔2006〕12号
中共嵊州市委嵊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国科技大会和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结合嵊州实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嵊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载体、创新服务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嵊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与任务
(一)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市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引进、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创建长毛兔、电机、领带、电声、厨具、机械、防火建材、茶叶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提升区域支柱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到2010年,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0家、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创新服务机构5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机构5家。
(二)打造特色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六大主产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带行业扩大竞争优势,发展家纺产品,倾力打
造“国际领带都市”;厨具产业拓展出口市场,大力建设“中国厨具之都”;机电行业加强专业化协作生产,努力建设“中国机电名城”;扩大电声配件产品市场优势,拉长产业链,着力建设中国电声配件制造基地;引进汽摩配件生产企业,打造汽摩配件生产基地。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改造和提升领带、电机、锻压、粉碎、起重设备、针织服装、防火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生产制造和营销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数字技术、精密加工、新材料、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结合,支持企业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推广、应用,提高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优势与竞争力的显著提高。要大力发展一批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势特色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每年申报省级以上新产品50项以上。争取到2010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1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力量。到2010年,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绍兴市级50家。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和农业科研院所,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引进、转化和综合应用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提升我市农业的总体水平。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鼓励科技人员兴办各类农业民营科技机构为重点,增强农业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覆盖面。到2010年,培育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0家、嵊州市级农业科技企业20家;培育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30个,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六)大力促进专利事业发展。深入分析与我市主要产业、重点产品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市相关行业的影响,争取在五年内
建立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8家、培训600名合格的企业专利工作者、累计专利授权量超过1500件。加强专利执法和维权工作,将专利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七)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系统(AMS)、虚拟制造系统(VMS)、分散网络化制造系统(DNMS),提高连续性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加快信息和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模块化设计、电子商务等,实现实时管理与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设计、生产、营销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引进和推广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嵌入式技术、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绿色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八)形成多元化的科技资金投资渠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体系,继续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性投入。到2010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2%以上,研究开发(R&D)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3%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鼓励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1.对新认定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实行奖励。新认定的国家、省和绍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新认定的农业科技企业,奖励标准参照各类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鉴定和国家认定的新产品,分别奖励3万元和5万元。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奖励2万元。通过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政策性引导计划验收的奖励5万元,2.积极鼓励、支持企业进行科技攻关。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合作引进高科技项目,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根据嵊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选择若干行业组织企业进行科技攻关,每年安排重点科研项目
5-10项,每项支持5-10万元,安排一般科研项目15-20项,每项支持3-5万元。
3.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认定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2万元。建立市领导和部门联系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度,每年确定20-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市领导和部门负责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4.加大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力度。本市市级科学技术奖每年申报评审一次,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奖励10万元、2万元、1万元、5000元。
(二)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1.鼓励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对新认定的绍兴市、省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
2.加快建设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及科技人员等多元主体投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对新认定的绍兴市、省和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和30万元。
3.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技术交易、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代理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民营科研机构。对民营科研机构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得的收入,经科技部门认定登记,税务机关审核,可免征营业税。年净收入在30万以下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暂免征收所得税。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1.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国内外专利技术,签订科技合作合同及专利转让合同,每只签约项目奖励1万元。
2.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根据我市产业、行业发展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独立或与企业合作,在我市或在大、中城市设立技术研究开发分中心的奖励5万元;如果列入省级创新载体建设计划的,奖励 20万元。
3.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应用。对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我市科技创业中心实施转化的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创业资金奖励。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鼓励申报专利。申报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分别补助2万元、1500元、1000元;申报国外发明专利,授权后每件奖励10万元。
2.积极培育专利示范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专利试点企业和省、绍兴市和本市专利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和1万元。
(五)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目标,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实施市级信息化专项,建设一批产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认定的绍兴市、省信息化示范企业和国家信息化标准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与科技项目、创业投资的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发放科技开发贷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符合减免税条件的,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向高新技术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
(七)加大税收扶持政策。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国家、省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八)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加大对乡镇(街道)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力度,设立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考核奖,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3万元、2万元、1万元。
四、有关说明
1.本《意见》的奖励项目,同一项目不重复奖励,奖励标准就高执行。
2.本《意见》涉及的科技支持政策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3.本《意见》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此前涉及与本《意见》有关的政策按本《意见》执行。
中共嵊州市委
嵊州市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