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跑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的分析与研究
对体育高考800米跑考生无氧耐力训练的初步探究
800m跑以乳酸能系统供能的运动项目,接合自己所带体育高考的训练情况,从800米跑的供能特点和训练效果入手研究,本文对乳酸能项目训练的生理素质进行分析,对如何利用一定强度的训练和恢复性休息才能取得更合理的恢复效果,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多次观察考试发现,许多优秀800米考生,在比赛时第一圈400米的成绩与第二圈400米成绩的差值较小,一般第二个400米成绩比第一个400米成绩慢2—3秒左右,而一般运动员差值较大,差值在5—8左右,如果差值达10秒以上,就说明水平较低,体力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第一个400米时基本能跟上,而在跑第二个400米时速度明显下降,在最后冲刺阶段,表现腰酸腿软,呼吸困难,体力不支,动作变型,速度极慢。为了缩小两圈的差值,提高速度耐力水平,加强冲刺能力,获得好的名次及成绩,本人采用针对性手段,进行科学训练,效果明显。
1、无氧耐力的身体素质分析
无氧耐力是机体在扭送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在长期缺氧情况下,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供能。在这类运动中,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70%-90%,主要供能系统是乳酸能系统。
2.1 糖酵解供能能力是速度耐力的基础
人体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于ATP的分解,无氧酵解系统是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酵解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供合成部分的ATP,糖酵解的产生物是乳酸,400m-800m跑是介于时间短强度大和时间长强度小的运动之间的运动项目,它需要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混合供给能量,这两种供给能量的方式都十分重要。肌肉在缺氧条件下较长时间的活动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生成乳酸来供能,在酵解过程中乳酸不断堆积产生乳酸氧债,乳酸氧债的最高限值约为2.5升-17.5升,相当于人体总氧的70%左右。偿还氧债中的“慢成分”所摄取的氧,除用于消除乳酸之外,还用于解决以下四种需要:
(1)满足因剧烈运动后体温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的氧;(2)满足心脏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的氧;(3)满足肺功能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4)血液中儿茶本酚胺仍处于较高水平也导致较多的耗氧。乳酸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
终产物,运动中体内过多的乳酸会严重影响酸碱平衡,使人疲劳,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强度大、时间较长的项目多需要糖酵解供能。
影响糖解的因素有:(1)人体缓冲酸性产物能力的大小,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PH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变化。(2)人体各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对酸的耐受能力,当体内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工作能力下降。(3)与体内糖原的含量有关,当肌糖原的消耗超过一定限度时,糖酵解的潜力就大,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在上述这些方面的能力都比较高,因而糖酵解供的能力就强。
2.2 有氧供能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
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高度的无氧供能能力应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过程的基础上,因为高度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氧化过程,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积累的乳酸,而且还能最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储藏量,而提高肌糖原的量就能扩大糖酵解的潜力。因此,以速度耐力为主的短中距离(400m-800m)运动员(这项运动所负的氧债绝对值最大)也应该在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上再过渡到发展无氧训练。
2.3 能量利用的节省化
能使能量利用的节省化是通过长期训练得来的,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训练改进了动作技能,动作更协调自如,自动化的程度提高,减少了多余的动作,使得能量的利用;二是运动训练提高了呼吸、循环系统机能水平,工作效率提高,这样消耗于供能器官本身的能量也减少了,运动效率也愈高,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创造了有利条件。
2.4 神经系统对乳酸的耐受力
在神经系统方面,一是神经过程灵活性较高,此类项目要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频繁的转换,从而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灵活性得以提高;二是机能稳定性较高,中枢神经系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兴奋与抑制过程的转换,保证对抗肌缩舒快速交替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稳定性;三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接受委放高频冲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容易导致疲劳。
3、决定无氧耐力高低的生理因素
3.1 肌肉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其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无酵解酶的活性,短跑运动员最高,中跑者居中,长跑者最低。这表明肌肉无氧酵解能力与无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3.2 缓冲乳酸的能力
乳酸是一种强酸,在肌肉中产生后迅速进入血液,血液中有多种缓冲物质,能中和进入血液的酸性物质,使血液的酸碱度改变甚少,缓冲物质中的碳酸氢钠是最重要的一种化合物,运动生物化学中叫“碱储备”,机体缓冲乳酸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碱储备”及碳酸酐酶的活性。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无氧训练,可提高碳酸酐酶的活性,而血液中的碱储备要比一般增多10%,因而对乳酸的缓冲能力增强。
3.3 脑细胞对血液PH变化的耐受力
尽管机体的缓冲物质能中和一部分进入血液的乳酸,但由于进入血液的乳酸 量大,血液的PH还会向酸性方向发展,加上因供氧不足而导致代谢产物的堆积,都将会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也是影响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得到提高。
4、乳酸的消除与再利用
无氧耐力运动产生的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聚集过多,超过了机体缓冲及 耐受能力时,会破坏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态,进而又会限制糖并直接影响ATP的再合成,导致机体疲劳。
4.1 乳酸的消除
乳酸消除的速度与其产生的数量和恢复方式有关,工作时形成的酸越少,消除得越快。在极量负荷后为完全消除堆积的乳酸,如采用静坐和平卧方式需要60-90分钟,如采用轻微活动的方式则消除的速度大大加快。轻微活动的强度,未受过训练的人大约为VO2max的30%-40%,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为50%-60%。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休息性恢复方式比较,运动性恢复方式可使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消除快一倍。
4.2 乳酸再利用
乳酸的产物里仍然蕴藏有大量的能量可以被利用。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乳 3
酸绝大部分用于合成肝糖原才能被再利用。近几年来的研究认为,乳酸在工作中被继续氧化分解利用占绝大部分。
5、无氧耐力训练的方法及应用 5.1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发展无氧耐力最常用的训练方法。在作为发展无氧耐力而进行的间歇训练法中,要考虑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间歇时间的组合与匹配,要以运动中能产生搞浓度的乳酸为依据。
根据克里斯坦森与奥斯特朗研究的练习及休息时间不同组合时产生的血乳酸变化,如休息间歇固定不变(15秒),则练习时间愈长,乳酸产生愈多,如果练习时间不变(15秒),则血乳酸承受休息时间延长而减少。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主要发展磷酸化供能系统,提高速度素质,若要发展无氧耐力需设法达到高乳酸水平,增加训练时间及休息时间适当缩短,可与强度低的长时间练习的间歇训练发展有氧耐力相结合。
一般练习的负荷时间应长于30秒,以1分钟-2分钟为宜,负荷强度通常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0%,心率控制在170-180次/分钟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身体素质的训练亦是如此,根据福克斯研究结果表明:此项目选用加速疾跑、快间歇跑、穴形疾跑等方法较为适宜。
在用间歇训练发展无氧耐力时,十分强调严格控制间八时间,强调启用糖酵解供能系统或以其为主的混合代谢系统供能。每课练习的次数(组数)因人而异,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混合供能的能力及此种供能状态下运动员有关肌群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技术运用的稳定性,使之与体能同步,协调、高度地发展,以便适应实际比赛的需要。5.2缺氧训练
这是在憋气或减少吸气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其目的是造成体内缺氧以提高无氧耐力。人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运动,对心肺功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发展有氧和无氧耐力的能力,使机体产生缺氧适应。缺氧训练不仅可以在高原自然环境中进行,目前一般采用中度高原(1500米-2500米)训练。平原特定环境条件下人工模拟高原训练,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训练效果。例如,低压舱配制低 4
氧混合气和低氧气体发生器等等。在负荷上采用15RM的重量(能重复15次的重量)对中跑运动员有良好作用。5.3 实质应用
400米过后,运动员的身体里堆积大量乳酸,后半程耐乳酸能力强者速度下降慢,在冲刺阶段力量储备强者,冲刺能力强。采用针对性训练手段如下: 1.提高耐乳酸能力,先400米跑,用85%以上的强度,间歇5分——30秒后(逐渐缩短间歇时间),第二个400米全力跑,至少三组,组间完全恢复。2.在乳酸堆积的情况下,提高力量储备。先400米跑,85%的强度,限时,不间歇,再力量,以快速力量为主,如快速蹲跳起30次,50次等;肩负小杠铃直腿跳50次,100次等;大力量快速半蹲,10次。20次等。次数多少随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加。
800米跑是体育高考训练中较难的一种训练项目,考生往往对此产生恐惧感,训练800米重点是要发展考生的无氧耐力,它要求运动员要逐步加大训练负荷,提高抗乳酸的能力。本文根据无氧耐力的特性,阐述了进行无氧训练的重要性和一些训练方法,对提高800米跑的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新华.体育专业学生800米跑的训练方法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2.孟思进.骨骼肌在乳酸生成和清除中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3.李勤.中药组方对提高有氧耐力运动员成绩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1,4.5
第二篇: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研究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观察200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以及对他们运动素质的研究,以及对专业的亲身体会对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提出相关训练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乒乓球 运动员 专项耐力 素质训练
在2009年世乒赛中,半决赛马琳对王励勤。马琳以3:4输给了王励勤。王励勤分别在第1、3、5、7局获得了胜利,而马琳则拿下了2、4、6局。赛后马琳承认,在前两场的比赛中,消耗了太多体力。目前在乒乓球训练中,特别注重专项运动素质训练。很多教练员认为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提高技术无关,练技术比练素质重要。在安排运动训练时运动强度小,训练方法单一,造成运动员运动素质差,体能恢复较慢,不能承受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由于对运动素质的训练不够重视,从而使运动持续比赛的能力低于欧洲和韩国运动员。现在打球很强调动作快,旋转强,变化多。打球并不是靠球拍,要靠自身的体能。
一、乒乓球运动员发展专项耐力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由于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打乒乓球时所需要的耐力,是一种在运动节奏和强度均处于不断变化并与速度、力量和灵敏紧密相联的专项耐力素质。特别是当前国际乒乓球协会改用了40毫米的大球进行比赛,使乒乓球的运行速度和旋转强度比原来明显减弱,从而使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相持球回合次数明显增多。乒乓球运动员在参加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往往要连续进行6至10天左右的比赛,运动员要承担激烈比赛时的运动负荷,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耐力素质。
二、乒乓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内容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后期,由于专项耐力不好而导致比赛的失利。实践证明,除了坚持一般耐力练习外,还应加强专项耐力素质的练习。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耐力,能够满足所有运动项目的需要,所以采用重量轻、反复次数多的练习能较好地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
(一)练习强度
单纯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相对要小,并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练习强度通常可用心率负荷来控制。一般运动员练习时可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之间,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控制在160~170次/分钟之间。根据这个强度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可使有氧系统供能得到改善,心肺系统的机能水平、肌肉供血和直接吸收氧气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练习时间
有氧耐力的练习时间,一般可根据训练水平而定,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可长达2小时,但至少也要维持20分钟以上。时间越长,对机体有氧代谢过程的刺激也就越大。同样,有氧耐力练习只有维持较长时间,才能使全身血量和红血球增加,提高每搏输出量和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无氧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肌肉活动时必需的能源物质储备以及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
(三)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
间歇练习法是提高非乳酸无氧耐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强度可造成机体供氧、供能的很大困难,心舒张期明显缩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提高运动员承受“氧债”的能力。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的休息间歇,由于氧债的偿还速度相对较快,待机体氧债基本得到偿还时,就可进行下一次的练习,所以练习与次数间的休息可相对短些,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可相对长些,这是因为肌肉中有磷酸、肌酸的储备量有限,有3~4次重复练习中差不多已耗尽,组间较长的间歇可促进能源物质的恢复。但间歇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本质的下降。
(四)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
运动员机体是以糖酵解方式供能,在糖酵解过程中产生乳酸。由于乳酸的产生,特别是神经系统,从而提高无氧耐力水平。为达此目的可以采用间歇练习法和重复练习法,负荷的强度应低于非乳酸无氧耐力训练,高于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这个界限大约处于本人可以承受的最大强度。由于人体产生乳酸的时间大约是机体剧烈活动35秒以后,所以负荷时间应长于35秒钟。为了使乳酸达到一定值,刺激机体能力的提高,应保持一定负荷的持续时间。
三、乒乓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
应根据各专项的要求,练习的方法可以采用动力性练习,也可采用静力性练习。对于耐力性运动专项,似乎与负荷强度大小关系不大,而与重复的次数或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即以小负荷强度,坚持较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使肌肉耐力得到发展。常用的练习有:
(一)800米、1500米、3000米跑。
(二)1-3分钟组合技术联系:如左推右攻、推挡侧身后扑右角。
(三)在乒乓球台前做跨步、交叉步移动练习,每组100-150次,做5-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5%-60%。
(四)1分钟多球练习,要求联系着按照教练员安排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直至疲劳为止。
(五)原地做正摇跳绳,跳一次摇两圈,连续进行。每组跳30-40次,做4-6组,每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0%。该练习心率必须恢复到120次/分以下,方可进行下一组练习。
(六)连续跑台阶练习,在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里面的看台上,连续跑30-50步,例如:跑20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跑2级,重复5-6次,每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5%。
(七)快速移动捡球练习,将20个乒乓球放置不同的筐内,距离为1-1.5米,要求练习者将球从有球的筐内向没有球的筐,反复进行一个来回,每次20个球,做4-6组,间歇5分钟。
第三篇: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研究
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研究本文作者(王晓峰),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研究
摘 要: 力量耐力是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在静力性或动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肌肉紧张而又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运动能力。力量耐力是决定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重要体能要素之一,也是提高专项成绩的基础。本文作者运用实验法,探索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丰富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为提高中学生中长跑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中学生 中长跑运动员 力量耐力 训练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校田径队中长跑组男女学生共10人,平均年龄17岁,平均训练年限3.5年。
1.2研究方法
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最后依据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分析总结。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我对我校田径队中长跑组10名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耐力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003—2008年期间所训练的10名运动员中4人6项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6人13项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见表1)
表1 2003—2008年10名运动员运动会成绩一览表
2.2力量耐力训练所采用的方法
笔者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了以力量耐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成绩为目标的总体训练计划,把力量耐力训练始终贯穿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
2.2.1采用松软沙地长时间慢跑或快走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运动员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力量,预防运动损伤,而且是一种全面发展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和增强肌肉力量的良好方法,由于运动员在松软的沙地上运动速率较低,如果持续一定时间的负荷刺激就能够使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全身肌肉在工作时同时达到“力竭”负荷,这样的训练效果是一般运动训练手段所不容易达到的。在训练的准备期和冬训期,每周安排1—2次沙滩跑,每次1—1.5小时,实践证明,经常进行这种训练的运动员很少出现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损伤,而且他们的心肺功能和力量耐力增长都较为显著。
2.2.2负重跑
这种训练方法适合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重的重量以运动员能够合理完成不负重时的技术动作和节奏为标准,主要是靠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练习距离来加强训练效果,一般采用自制沙背心负重,这种方法既不影响运动节奏,又可以自我调节重量,练习距离一般在3000—5000米,时间40—60分钟。对于初级训练者,要注意不要盲目负重,练习次数不宜过频,每周练习1次即可,否则会破坏原来形成的运动节奏和导致肌体损伤。
2.2.3器械练习(杠铃负重)
(1)负重蹬台阶(单腿),4组,每组8—12次,体重比例为40%;(2)半蹲起,5组,每组12次,体重比例为80%—110%;(3)全蹲起,5组,每组12次,体重比例为95%—120%;(4)提踵练习,4组,每组12—20次,体重比例为100%—120%;(5)屈臂举和前上举,4组.每组10—20次,接近最大力量;(6)卧推,4组,每组12次,体重比例为60%;(7)弓箭步跳,4组,每组30次体重比例为60%。进行以上练习时,运动员每做完一组练习后都要做由慢到快的加速跑和放松活动,每组的间歇时间控制在30—90s,练习时的动作频率要接近自身的极限频率。
2.2.4克服自身重力练习
500—800米的跨步跳;100—150米单脚跳;80—100米上坡高抬腿跑;跑楼梯;跳台阶;蛙跳和俯卧撑等。这种训练方法简便,但是对运动员身体要求较高,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膝、踝关节有损伤时不要进行跳的练习,以免加重损伤。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规范,不要有停顿、间歇,要连续完成。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
2.2.5综合循环练习
运用多种练习方法与多种器材,进行身体多个部位力量耐力的组合练习,安排训练时要求各项训练内容衔接紧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由于综合循环训练强度较大,因此在设计练习内容时要对运动员进行异质分组,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队员,要适当降低动作难度。我常采用的综合循环训练手段为:杠铃挺举(小重量)30次 50米跨步跳往返 50次仰卧起坐或仰卧举腿 30米蛙跳往返 背肌练习50次 杠铃深蹲(小重量)30次 50米单脚跳往返,每次完成4—5组。
3.结论与建议
3.1力量耐力训练是整个中长跑训练计划的核心,应贯穿在全年的训练过程中。
3.2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年龄的不同,力量耐力训练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要注意按年龄分组。3.3运动员在准备期和冬训期可安排较多次数的力量耐力训练,每周安排2—3次。在比赛准备期,每周安排1—2次力量耐力训练。
3.4中跑运动员可较多采用大量的长距离跳跃练习和较大的负重练习来发展力量耐力,长跑运动员可采用上坡跑和负重跑及较小的负重练习来发展力量耐力。
3.5系统的力量耐力训练,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而且与训练强度的效果和成绩有密切的关系。
3.6力量耐力的训练必须结合专项技术训练的特点来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永红.现代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力量耐力[J].辽宁体育科技,2002,(1):7-10.[2]习子龙,曾泽东.论中长跑运动员力量和耐力训练的关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41-42.[3]李平,王翠云.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J].2008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008:291-293.本文来源于
第四篇:对排球运动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现象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心理因素在排球运动和比赛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目的、意义、作用及方法入手开始研究,来阐述运动中心理训练的重要性,然后再通过文献资料法来论述排球竞技中心理状态和心理训练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来进一步阐释心理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排球运动 排球运动员 心理训练 心理状态
一、前言
(一)研究依据
伴随着排球运动与比赛逐步向着快速多变、全面准确、高灵活以及高对抗的方面发展,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仅要具备较为全面而且良好的身体素质及掌握高超全面的运动技战术和集体配合的能力,另外还应该具备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并不会是孤立的,它与运动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状况、集体配合甚至与外部情况(如场地、气候、对方、观众)等都是有着相互联系的。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目的是让运动员的心理品质有良好的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运动员排球技术的提高,也有助于比赛中运动员状态的良好。而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意义在于:心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个人技术的发展,从而促使运动员能够更好的完全掌握、完成运动活动所需要的心理能力,进而就能够在训练与比赛这些艰苦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证能够有稳定发挥的参加比赛及其心理活动能力处于正常平状态。
二、结果与分析
(一)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作用
1.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心理活动水平
在通过运动训练的实践证明:非常好的成绩的获得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取胜心理因素起着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素质是让运动员能够承受大运动量的物质基础,然而技术水平、战术运用、能够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力就是心理素质。因此,进行心理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适量心理训练强度能够更好地适应训练和比赛强度。
2.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更好的控制心理活动水平
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消耗,也会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因此,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该把心理训练重视起来,进而尽可能的提高和控制运动员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并能够保持非常好的身心力量平衡,以减少失误,从而使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发挥,并最终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二)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方法
1.赛中的自我暗示训练
在比赛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学会自我暗示,就会很容易在比赛过程中思想开小差,造成个人与集体的配合失败,因此,不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无论是处于优势还是相持阶段,或者处于劣势,都要去克制自己,使自己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发挥原来的技战术的配合,并能够灵活运用甚至超水平发挥。
2.增强自信心
在排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取胜队的队员在比赛中充满信心,失利的队的队员则往往是信心不足,先在心理上输给了对方,然后自然而然精神不振,行为消极被动,反应迟缓。运动员在比赛时一定要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心是心理状态的一种,它与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都很好,一旦到比赛场就精神紧张,对平时掌握得较好技术动作也感到没有信心,因而导致失败。
(三)教练员良好心理情绪对运动员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赛场教练员的杰出情感对运动员的影响。教练员在赛场上对运动员的生理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讲,教练员杰出生理状况所表现出的行动和说话提醒,可以增添运动员的决定信念和战斗力。因此,在比赛场上对于教练员应有更高的要求,但凡是要求运动员做到的教练员应该首先做到。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心理训练对排球运动和比赛影响非常大的
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让运动员发挥出正常水平的关键。心理状态的稳定也是排球运动与比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排球运动员在本身技术、战术和配合都非常好,则是增加自信心保持心理状态良好发挥稳定前提。
2.心理训练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方面多学科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随着排球的发展排球运动竞技对抗性增强了,运动员心理压力也增大,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排球运动中的心理问题,队员和教练也在不断的学习创新心理训练的方法,使运动员心理素质更高,而国家也在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结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心理能力。由此可见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中向全面多学科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走的。
(二)建议
排球训练中要做好身体训练、排球技术、排球战术及配合的训练外,还要加强心理训练。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及配合的训练是增强自信心的关键,也是保持心理状态稳定的关键。所以如果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仅仅因为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战术都很不错,而不去考虑心理因素,就有可能在比赛中因发挥不好而不能够获得很好的成绩最终导致比赛失败。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应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使比赛更加精彩,成绩更加优秀,同时也要发展创新,才能使运动员心理潜力得以更好的发挥。
第五篇:对男子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分析
对男子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世界男子400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分析,我国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都差,其中速度耐力较为明显。通过供能特点分析,训练要有合理性、针对性。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要正确处理好比例关系。
关键词:400米;速度;速度耐力;生理机能
一、前言
我国400米成绩与世界水平相比较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国400米运动员要想达到高水平,必须在努力提高速度的基础上,同时大力发展速度耐力。400米突出特点就是运动员既要有短跑距离的最大速度―绝对速度,又要有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速度耐力。速度耐力的差距与绝对速度能力有很大关系,我们并不否认速度耐力对于400米运动员的重要性,努力提高速度同时决不能忽视速度耐力、有氧耐力、及放松能力训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世界部分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和中国运动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针对有关研究问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分析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数理统计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速度在400米跑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到短跑这个项目,人们首先想到100米、200米这两个项目,而忘记了400米也是属于短跑项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400米跑项目不需要很快的速度。当今世界优秀400米运动员都具有很高的速度水平,他们都是百米的运动健将,其100米的平均成绩在10.1秒――10.2秒之间。德国田径专家门.莱策尔利在“400米跑分析”一文中说:“100―200米与400米跑有密切相关的关系。
100米快0.1秒在400米跑时平均要快0.44秒,200米速度慢0.1秒,一般在400米跑要慢0.22秒”通过对世界优秀400米运动员的100米、200米成绩统计。
(二)速度耐力在400米中的重要作用
在国际大赛中400米比赛决定胜负是最后几十米,这说明速度耐力对于400米跑项目尤为重要。随着世界400米跑成绩的提高,一些优秀教练员越来越重视速度耐力训练。如德国教练穆依勤认为;“速度耐力要比绝对速度更为重要。”由此可见,速度耐力在400米跑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主要表现在非乳酸速度耐力的高低,直接影响400米跑水平高低。
(三)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分析
400米被看为一项以速度为主的体能短跑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快速奔跑的能力。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极强的肌肉力量,它对速度及速度耐力要求相对较高,全程速度变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加速阶段、最高速度保持阶段和速度衰减阶段。最高速度一般出现在80米―150米段,因此可以断定400米跑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是由能量代谢特点和运动员能力接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不断渗透与发展,使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和恢复措施等更科学和精细,使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愈来愈高。当年世界优秀的400米运动员在400米跑的初始阶段,就发挥了较高的速度,而且在较大惯性条件下能保持住这种速度,下列几位世界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的全程分段成绩对照表:
表中可知,世界优秀选手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他们都有很高的速度,如男子百米成绩均在10.30秒之内。他们的加速能力都很强,一开始就发挥了个人的最高速度,如第一个百米分段成绩与百米相差不到1秒。而且,他们较长时间地保持了这一高速度,如第四个百米成绩与百米成绩相差较大的男子为0.65秒。同时他们前后两个200米成绩差值较小男子为1.38秒。这说明不只是体力分配好,更大程度反映出这些优秀运动员的速度衰减的少,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强,速度耐力好。
(四)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能量代谢特点 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
400米跑机体能量供能来源于:磷酸化合物分解(20%―35%);无氧糖酵解过程产生的ATP(55%―60%);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ATP(15%―25%)三种不同的供能方式分别代表各跑动阶段供能特征。400米跑首先启动磷酸原系统并逐步激活糖酵解供能系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代谢动员快,输出功率大,能源利用率高,供能时间短(6―8秒)。磷酸原的供能时间有限,但在整个加速跑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其要点是尽量延长ATP―CP系统供能时间。糖酵解供能是提高400米跑运动成绩的关键
无氧糖酵解供能大约占整个400米跑的五分之三,供能时间长达33秒,所以无氧供能的能力是提高和保持运动员快速跑动的首要条件。提高无氧糖酵解供能是提高机体内糖原的含量。糖酵解酶的活性,争取尽可能多的机糖元以无氧酵解的方式产生能量。通过训练使机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增强机体耐受乳酸和加强机体消除乳酸的能力。其生理机制主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糖酵解供能产生大量乳酸堆积,使机体内乳酸刺激达到最大程度,在高浓度血乳酸作用下,有效提高运动员对乳酸的承受能力。使机体在高浓度乳酸作用时仍坚持高速度的快跑。合理的训练手段可改善机体对血乳酸的耐受能力,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因此教练员要有计划的控制训练量和强度,及时补充糖、水、电解质营养物质,对人体运动中所产生的大量乳酸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有氧供能对400米跑专项速度耐力的影响
400米跑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中把全程的最后部分称为专项速度耐力。其能量供应的特点是以有氧代谢的供能为主。在训练中采用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手段。具体采用训练方法有不同距离的变速跑、间歇跑等。采用250―400米距离内的极限强度跑,每次训练课重复次数6―8次,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控制在4―6分钟则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无氧供能的效率。
(五)400米跑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内容与手段发展速度训练
短段落训练法:20-80米的各种反复冲刺跑,行进间加速跑等。要求迅速加速,加速到一定距离后利于惯性减速或保持一段距离的高速度然后逐步减速这种以短促长的训练,更好的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
阻力训练法:如负重的各种段落跑跳,上坡跑、拖车轮跑、跑台阶,以增 强腿部力量来提高速度,要求采用快节奏与大步幅相结合的手段以免影响速率与步幅。
助力训练法:借助各种外力的跑,如下坡跑、顺风跑等。这种训练的特点是省力、放松、动作轻快。对发展速率很有好处。在训练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中避免破坏跑的正确技术,保证动作的质量。
10秒训练法:原地快速跑、原地高抬腿跑10秒。同时伴有快速信号节奏,以刺激运动员高速度快节奏完成动作。发展速度耐力训练
长段落间歇跑:300-600米,时间40―80秒,重复3-4次每次4-6组,间歇以走或放松跑完成。训练可根据跑的数量、密度和强度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跑的方式。如固定段落、速度,逐步缩短间歇时间,固定间歇时间,递增段落、速度,相对强度控制在85%―90%。
短段落间歇跑:80米以下,10秒之内,重复4―6次,间歇30―60秒,每次6―8组,强度控制在90%―95%。
长短段落的各种变速跑:如200米快+200米慢+150米快+150米慢+100米快+100米慢+100米冲刺,强度65%―85%,组间休息90-180秒,重复2-3次。
要求强度的速度耐力跑:如400米×2或500米×2等,要求强度达90%或接近全速,间歇10秒或完全恢复心率。
结论
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要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根据能量代谢规律。速度离不开力量、耐力,速度耐力是肌肉快速力量,快速收缩及耐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速度耐力应在速度基础上求耐力,以发展耐力求得最高速度的延续。
在速度耐力的长段落反复跑训练中,要有较大的量与强度刺激切实保证发展无氧乳酸能,提高机体最大的乳酸耐受力。同时,要尽可能的减轻神经系统的负担,防止运动训练过度,造成肌肉收缩迟钝与运动器官的劳损。
速度与速度耐力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在训练中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训练的任务和运动员主攻方向,正确处理好速度与速度耐力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2] 王学锋.世界优秀400米跑运动员供能特点成绩特征与发展途径[J];田径 1999(11)
[3] 冯志全.400米跑供能特点及训练[J].田径 2000(7)
[4] 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