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入境明事,缘情探理——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初探 [1000字]
入境明事,缘情探理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初探
翁晶灵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教本091)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为研究对象,结合寓言本身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走出以前寓言教学贴标签式的传统模式,通过多元解读寓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寓言故事;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寓言”就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一个简单明了的具体事件指出一个道理和教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寓言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良好道德情操的教学活动。寓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寓言教学呢?
我认为可以循序渐进,采取以下几条教学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明晓情节
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寓言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更有利于情境教学。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描述: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一颗大树下,[出示大树,树可以画得很怪,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添上一个窝]大树底下有一个洞,狐狸就住在这洞里,[出示狐狸:嘴很尖,尾巴长而大]然后交代一句:“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故事的主角就是狐狸和乌鸦。”然后继续描述,激起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动机,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
角色扮演也是让学生进入情境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角色扮演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用卡纸做成的动物头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得融人情境。有对话的寓言课文比较适合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较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如《鹬蚌相争》、《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等这样的寓言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体验个性化的语言。
简笔画的运用也是带领学生融人情境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儿童更加喜欢直观、具体的事物,而简笔画就是将抽象的寓言具体化的过程。如《刻舟求剑》一课,老师在上课时可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小船,船上有两个人,一个是船夫,另一个人正在船弦上刻记号。然后在船的下面画一把宝剑。这样学生从图上便可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简笔画与板书的结合运用,更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看出文章的脉络,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二、激发情感,感悟寓意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探究解读,具体的课文为例,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感悟寓意的方法:
1、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感悟寓意
《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了解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2.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感悟寓意
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后来见到真龙来后的神态、动作、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
3.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中感悟寓意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
4.从分析现实去感悟寓意
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
对寓意的感悟是教学寓言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逐渐对寓意产生体会和感悟。寓言故事中的艺术形象多是人物或是人格化的动物,它们都倾注着作家的主观情感,具有鲜明的对比特征。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中狐狸的狡猾,乌鸦的愚昧和爱慕虚荣;《坐井观天》中,青蛙的固执、目光短浅,小鸟的虚心若谷和志存高远等。这些被人格化的动物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寓言教学应充分利用其故事性,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本中去,从而体会寓言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启发探索,自我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挖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无生物的艺术形象来寄托某一道理,以此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以此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学生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练笔。寓言故事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量和丰富的想象力,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说明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并顺乎寓意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此,可以充分发掘儿童心灵深处的美好——童话般的世界。孩子们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自由耕耘,编织五彩的情节,孩子们创造自己的情节,也塑造了自己。
总之,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新变化,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研究寓言教学,搞好寓言教学。时代在发展,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来教今天的学生。许多学生对寓言的解读富有很深的时代气息,学生的答案可能会让教师收获不小,教师要有尊重学生见解的理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小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与童话.江苏教育.1986年15期
2、江军.《守株待兔》教学片断评点.教育科学论坛.1995年04期
3、唐红星.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4版社
502期、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人民教育出、孙克春.用寓言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
第二篇:《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
课题:《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课型:写作训练课
教学目标:通过作文片断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写得深刻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一节讲解+一节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作历来被誉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写作水平的高低表现在卷子上就是我们作文得分的高低。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在必修一到必修四的表达交流单元对作文的基础等级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训练,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对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进行相关训练。(展示课题《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二、ppt展示高考考试大纲作文发展等级方面的要求
三、解读发展等级的要求,明确本课所处的位置
高考作文评分的时候,在发展等级方面不要求16个点面面俱到,只要有一点突出即可给高分甚至满分。关于“深刻”的具体阐释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其实这个阐释也揭示了写作达到深刻的方法。
写记叙文的时候在形象生动的内容背后要蕴含一定高度的思想内涵;写议论文,说理要清楚透彻的同时,能从所举的事例揭示其本质的内容。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尽量写出自己的思想。
四、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些篇目比较“深刻”?分析其是怎样做到“深刻”的?
1、以小见大:从小事情里面发掘出大道理。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通过凌晨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晚还盛开着,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哲学思考。
季羡林的《雾》通过加德满都的雾,联想到了生活中、科技中、审美中的模糊理论。
2、比较鉴定:通过比较能很容易地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差别就是特点,抓住特点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米洛斯的维纳斯》通过把残缺的维纳斯与修复之后的维纳斯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有时残缺就是一种美。
3、由表及里:
《一株玉米的人生》作者从一株株玉米的生长过程发掘了人生的哲理: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一株玉米的人生》作者用最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4、探究因果:
《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追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而体会到实地考察和具有一定在知识储备在命名中的作用。
5、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某个问题,换个角度去看可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看法。《人生中的大石头》这个小故事中学生看到的是放置的顺序,而时间管理专家却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了这件事,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先要完成“人生的大石头”。这就是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的魅力。
(《一株玉米的人生》《人生中的大石头》见补充素材)
五、学习换个角度看问题——让我们的作文比别人更进一步
想要写得深刻,审题立意时就必须尽量做到比平时审题更深刻,这个时候换个角度考虑材料也许能到意想不到的立意。前些年流行的逆向思维立意在这个时候就显示了它的优势。
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思。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比另外两家兴隆。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
它写的是:“本街最好的裁缝!”
这是多麽充满智慧的招牌啊!逆向思维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逆向思维在作文中的成功运用会使你的作文与众不同,更见深度。2006年高考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当大部分在批评乌鸦不自量力之时,只有那些睿智的人在给它唱赞歌。欣赏优秀文章《做一只忘记姓名的乌鸦》(见补充素材,需要事先油印给学生)
七、片断练习《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运用逆向思维解读“滥竽充数”。
八、作业
当今社会,“时间即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在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须熟诵“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彩;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
请以“文化快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说实话,对于“深刻”这个写作的要求,作为高二的学生能做到的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不能因为不容易做到就放弃这个点,所以我试着从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尽可能的把问题看得全面,有时学生理解材料时还能做到深刻,但是在落笔成文时又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我想,还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不断运用方法反复训练。然而作文如何写“深刻”除了本课提到的一些方法之外,还有点明现实意义、点出某种哲理、提到人生高度、与民族、国家相联系等方法,都可以做为一种途径,在作文课上尝试。
第三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通过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学重点: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
教学难点: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导语: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过渡: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
(二)解题明旨 过渡: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三)方法指导
过渡:那么,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前人的经验有很多,今天的课堂为大家介绍这样几种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板书: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四)案例指导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提问: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引导: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过渡: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 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
请缘引你耳闻目睹的 “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事例发表观点,按以下模式:“引例——析例——结论”。
学生活动:深入思考一两分钟,准备发言。(对外来文化大肆进入我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形成完全对立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并学会对事例作点分析,教师应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可能的观点如下:)
明确: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师小结并过渡,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宫中的星巴克”相关联的其他事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例本身进行思考。
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师: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过渡语)刚才大家所谈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课堂小辨论。
(五)写得深刻
(过渡语)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也了解了文化名人对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观点。老师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请看文章《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提问:将思考问题的过程下笔成文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那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引例、析例、再引例、再析例、结论。提问:文中运用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六)课堂总结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我相信,只要大家坚不懈,一定能写出深刻的文章,最终成为一个目光锐利、思想深刻的人。(七)课后作业(详见ppt)
附1:教师下水作文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
(析例,以小见大)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
(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得出结论)附2:教学反思
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深入思考一件事例“故宫中的星巴克”来让学生明确,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思考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事物又是发展变化的,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由此,我们缘事析理的方法主要就是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我觉得本课的教学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在课堂中凸现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这几种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举一反三,在分析其他事例时运用这几种方法。
2.选择文化作为议论的话题,对高中生来说有点深,要尽量选择与高中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现象,如能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堂的讨论会更加顺畅深入。
3.对事例的辩论目的不在于形成一致的观点,而在于学会在辩论中辩证地看问题,学会在分析问题时从“对手”的角度思考,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严密深刻。
4.教师例文有较强的示范性,展示例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将自己深入思考事例的过程落笔成文便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第四篇:《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学目标:通过作文片断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写得深刻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一节讲解+一节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作历来被誉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写作水平的高低表现在卷子上就是我们作文得分的高低。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在必修一到必修四的表达交流单元对作文的基础等级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训练,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对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进行相关训练。(展示课题《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二、ppt展示高考考试大纲作文发展等级方面的要求
三、解读发展等级的要求,明确本课所处的位置
高考作文评分的时候,在发展等级方面不要求16个点面面俱到,只要有一点突出即可给高分甚至满分。关于“深刻”的具体阐释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其实这个阐释也揭示了写作达到深刻的方法。
写记叙文的时候在形象生动的内容背后要蕴含一定高度的思想内涵;写议论文,说理要清楚透彻的同时,能从所举的事例揭示其本质的内容。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尽量写出自己的思想。
四、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些篇目比较“深刻”?分析其是怎样做到“深刻”的?
1、以小见大:从小事情里面发掘出大道理。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通过凌晨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晚还盛开着,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哲学思考。
季羡林的《雾》通过加德满都的雾,联想到了生活中、科技中、审美中的模糊理论。
2、探究因果:
《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追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而体会到实地考察和具有一定在知识储备在命名中的作用。
3、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某个问题,换个角度去看可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看法。《人生中的大石头》这个小故事中学生看到的是放置的顺序,而时间管理专家却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了这件事,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先要完成“人生的大石头”。这就是换个角度看待
问题的魅力。
五、学习换个角度看问题——让我们的作文比别人更进一步
想要写得深刻,审题立意时就必须尽量做到比平时审题更深刻,这个时候换个角度考虑材料也许能到意想不到的立意。前些年流行的逆向思维立意在这个时候就显示了它的优势。
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思。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比另外两家兴隆。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
它写的是:“本街最好的裁缝!”
这是多麽充满智慧的招牌啊!逆向思维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逆向思维在作文中的成功运用会使你的作文与众不同,更见深度。
六、作业
阅读P73第五题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
说实话,对于“深刻”这个写作的要求,作为高二的学生能做到的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不能因为不容易做到就放弃这个点,所以我试着从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尽可能的把问题看得全面,有时学生理解材料时还能做到深刻,但是在落笔成文时又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我想,还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不断运用方法反复训练。然而作文如何写“深刻”除了本课提到的一些方法之外,还有点明现实意义、点出某种哲理、提到人生高度、与民族、国家相联系等方法,都可以做为一种途径,在作文课上尝试。
第五篇:置身诗境__缘景明情_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作者:李占武 入深,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示范精讲 赏析示例部分
二,点拨指导 自主赏析部分
(分组,以诵读讨论的形式处理)
三,学生自己完成推荐作品部分
(独力,以短文鉴赏的形式处理)
首先作好示范,精讲赏析示例部分的《春江花月夜》,力争带领同学们把赏析过程完整的熟悉一遍,强调想象感悟,让学生初步形成自我鉴赏能力。
完成自主赏析部分时,强调学生们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对四首作品的赏析,对学生的观点作好引导和归纳即可,不强求规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锻炼他们的鉴赏能力。让他们的见解相互碰撞,在相互启发中得到提升。多一种角度,多一份领略。
最后一个环节任选一篇,独力以短文的形式处理,上一个环节讨论的时候,学生们更多的是初步感悟,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更能使学生深思熟虑,有更多的时间去施展发挥,有利于他们形成规范步骤的鉴赏模式。
整个过程力图实现由老师领进门,学生能力逐步提高的教学构想。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约60分钟
作者:李占武 做好实景和虚景的判断指导,顺势介绍触景生情,融情语景,乐景衬哀情 反语等术语和技巧
教学过程再设计:
第一步:导入和诵读感知(10分钟)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感受者与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自己所创造的。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希望大家在诵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诗境,找到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的特点和形成的氛围,缘景明情。下面我们以《春江花月夜》为示范,一起来学习探讨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请大家自由诵读《春江花月夜》,找出诗中的意象,简单感知意象的特点。
归纳意象: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
作者:李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