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最终成果0612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汇报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都会走上工作岗位,迅速变化和越来越发展的生活与各种事业都需要他们至少具有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可以说,今后没有一个人可以不必具备写一般的和某一专业需要的较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大学毕业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随着英语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使用,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了职业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内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写作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然而, 目前高职院校在英语应用文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法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被极大地边缘化甚至忽略,这严重制约了“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写作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教师对写作教学的效果也不太满意。尽管目前有很多关于英语写作的研究,然而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高水平英语能力的本科大学生,基于中等水平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并不多见。现有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如孔胜男(2010)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刘雨(2007)研究了衔接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曾琴(2010)研究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出路。但总体而言,针对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很少,而将应用文写作与就业相联系的研究几乎为零。本课题组以就业导向下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增强其工作适应性,进一步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成果具体内容为三篇论文《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究》(陈昌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创新型模式探究——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为例》(杜周军)、《对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唐小红)以及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小册子。上述成果分析了目前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的原因,对当前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策略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三、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1、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边缘化地位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近几年,大量高职院校扩招,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高毕业生,这类学生虽然参加了正规的高考,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是整体水平不高,在高考中得分80分(总分150分)的学生算是凤毛麟角;另外一类是职高、技校和中专毕业生,这类学生主要是通过参加对口高职和自主招生考试的方式进入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反映他们在职高和中专阶段的英语课是被当作“豆芽”科来学习的,几乎就没有怎么认真学过,英语知识还停留在初中的入门阶段。作为一种输出性语言技能,写作是高职学生最为头疼的,因为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做到胸中有点墨,如何让他们下笔如有神?同时,中学阶段在英语学习方面屡屡受挫的经历也让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现在要谈到让他们写英语作文,而且是用英语写应用文,更让他们感到兴味索然,甚至是“闻风丧胆”,唯恐避之不及,即使勉强为之,也只图草草应付了事。(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就项目组所在的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过的两种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读写教程和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而言,应用文写作部分都是教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环节专门用于讲授应用文写作。但是通过我们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该部分教学内容,即使对该部分做处理,也是延续传统的以教师唱主角的“讲授型”和“单一型”的模式,普遍的做法是照本宣科地对范文进行简单直接的翻译,讲解其中的词汇及语言知识点,给学生归纳几个格式方面的条条框框,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生搬硬套地仿写。这种以教师讲授作为课堂学习中心的教学模式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语言技能的输出,把原本应该多训练、多实践的课程讲得十分僵化呆板,不仅让老师感到心力交瘁,产生“费力不讨好”的念头,同时还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觉得应用文写作枯燥无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大学英语应用文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我省所有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均为综合教程,课程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模块。大多数教师把教学重点都放到了词汇、课文内容及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上规定的任务,有些教师就会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对应用文写作进行简单讲解,一带而过。如果时间不够,应用文写作教学就被直接被忽视和删减掉。显而易见,应用文部分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材上罗列出来的应用文体裁大多是高中就已经学过的内容,而且不分文科、理科还是工科,所学的内容完全是一样的,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2、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过程式教学法与项目式教学法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
本项目组提出过程体裁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法:一方面,通过实施过程体裁法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力。另一方面,课堂管理模式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模式, 提倡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可以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场所需的职业素质,为今后走入社会做准备。培养“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
过程体裁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法的过程:课内(项目导入、熟悉题材、小组活动)——课外(资料收集与写作)——课内(成果展示与评价)-课外(成果完善)。
(1)模拟导入,项目驱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内)
预先设置模拟环境,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职场的真实环境,明确自己是在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从而积极努力地去完成此项目。
(2)以阅读促写作(课内)
如果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同类型,每个小组应用文至少3篇;如果在普通的教室上课,教师就为学生提供同一类型应用文至少3篇,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该体裁的语言要素,理解范文大意,熟悉该体裁的语篇结构与格式。
(3)小组讨论(课内)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进一步理解大意,熟悉范文格式,解决语言难点,了解该体裁的交际目的。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教师依次加入各个小组,分别解答学生所提的问题。
(4)小组分工与协作(课内)
教师指导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主动挖掘自己在组织、多媒体运用、沟通以及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5)资料收集及整理(课外)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主题、任务分工以及学习习惯等来制定任务完成计划,监控自己的任务完成进度。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写作信息,例如图书报刊检索、社会调查、网络搜索等。做到在大量语言输入的同时,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6)小组成员集体模仿写作(课外)
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以及自己收集的资料,模仿范文。写作任务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协作,每个学生都承担一部分责任,由其中一个组员执笔,其他成员对初稿进行修改、补充,反复推敲语言,尽量使用语精确、清楚、有条理。培养灵活多样的写作技巧。因为小组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成绩,所以成员之间往往会自觉地互相督促。通过这种方式,在达到应用文写作自主学习目的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与责任感,为他们就业后尽快融入工作团队打下一定的基础。
(7)成果展示与评价(课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共同赏析写作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赏析的几分钟里,教师与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原则上每个小组一名)共同讨论并制定对写作成果的结构、语言、内容等评判标准;然后教师可以选派其他小组的成员来担任评判员,依次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判,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作品加以分析,着重从格式、用词、句法、语气等方面进行评判,让学生意识到在这些方面的进步与不足。综合考虑教师与学生的评比结果,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水平的几份应用文,逐个给出恰当而合理的评估与评价,并把这些文章作为不同水平学生的典范。
(8)完善写作成果(课后)
学生得到反馈后,对自己小组的文章进行及时修改,写出更完美的应用文,让老师进一步评价。最后,小组成员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写出有个人特色的文章,请同学老师评价。
3、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创新型模式教学实践探究
课题组根据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不同专业,从2011级新生中挑选两个普通班级,一个作为普通班(42人),另一个作为实验班(46人),共88人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普通班延续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要手段;而实验班以创新型模式教学为主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尽量提供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材料,以实现实验班和普通班输入量的平衡。在本次教学结束后的一个月,对之前相同的教学内容让所选实验对象的两个班级再一次重新进行应用文写作,该写作内容与一个月前的教学内容一样,目的在于将写作结果收集整理,作为研究的依据。通过实验需要回答的问题:(1)创新型教学模式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2)创新型教学模式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的看法如何?
实验结束后,课题组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进行了英语应用文写作测试,与实验前的测试结果相比较,数据表明在一个月之后,实验班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上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同时课题组在实验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6%的学生对创新型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感兴趣;79.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比传统模式更加有效;92%的人认为该模式能培养自己的研究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同时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
4、整合课程内容,编写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小册子
在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后,课题组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实用性和职业性,因此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理应做出相应调整:考虑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的特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生活领域和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出技能娴熟、善于交流合作、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本课题组以就业导向,根据对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毕业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工作经验得出的职业需求的调查结果来整合课程内容,充分体现高职高专“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将大学英语应用文教学内容分为日常应用文和行业特色应用文两大模块。
日常应用文模块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当代常用应用文(电子邮件、传真、普通信件); 社交应用文(请柬与回柬,邀请信及回复;祝贺信;感谢信;介绍信;道歉信;慰问信)以及职场与就业(个人简历/履历 ;求职信;推荐信; 证明材料;通知面试及回复面试通知等)。
根据我院专业设置,课题组将行业特色应用文具体分为六个板块:旅游、财经、行政、建筑与材料、机电、计算机及信息,主要是针对一些专业英语所涉及到的文书或格式的写作。
例如,旅游行业的学生应掌握旅游介绍类文书(导游词;景区、景点介绍旅游广告;旅游指南);旅游礼仪类文书(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祝词);旅游商务类文书(旅游市场调查报告;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旅游合同 ;招标书、投标书);旅游法律文书(旅游投诉书与旅游起诉书);旅游业务表格(旅行社各类表格;酒店前厅部各类表格;酒店客房部各类表格;酒店餐饮部);出入境相关表格等。又例如,建筑与材料学生就应掌握:招投标类应用文(招标公告、通知和信函; 招标书、投标书与招、投标文件, 评标报告等建筑工程合同类应用文等。再如文秘英语中的日程表、会议记录;旅游英语中的导游词、景区介绍;法律英语中的公证书;经贸英语中的询盘、报盘等等。
课题组编写了详细的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小册子,涵盖了日常应用文和行业特色应用文两大模块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应用文种类,具有极强的教学实践和指导意义。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该项目的研究来自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一定范围的实地调查,旨在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最终把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教学思维和模式推广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的外语人才,因此具有实用性。
本课题组以就业导向,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本课题组提出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整合课程内容,充分体现高职高专“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同时,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将静态的成果法和动态的写作过程法相结合,体现了写作的本质规律,有效地促进了写作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效地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为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总结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已凸显较大优势,教师从观念到行为,都有较大改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李丹,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5,(14).[3]罗明礼,国外外语写作教学法之回顾,《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11期
[4]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5]楚向群、刘采敏,2007,高级英语词汇学习的语料库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117):12-17 [6]张吉生.周平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7] 鲁瑛.强化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8].苏杭、杨磊.结果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谈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98.[9].徐中玉.新编大学英语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第二篇:《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及应用情况
高职教育校企结合模式下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实践效果及应用情况:
1、重新构建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课程设计思路得以清晰 根据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特点,以“学以致用”、“所学为所需” 为宗旨,注重实用性,改革传统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依赖于工作岗位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需求。教学策略、考评方式根据高职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根据专业实习的安排情况,根据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半工半读的情况所需,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促进了学生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1)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岗位吻合度增强
本课题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立足于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基于企业不同层次岗位工作和个人工作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文种,岗位吻合度增强。通过对毕业生及毕业生所在单位企业人士的访谈,认为能够“学以致用”,“所学为所需”。
(2)根据不同专业,设计项目教学任务,针对性与适用性增强。将文种的学习设计为项目,理论知识镶嵌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例如,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合同”文种时,设计项目为“签订一份种苗购销合同”,教学的过程就是签订一份合同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合作学习氛围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性。在学院教学检查和督导听课中,对此种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
2、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型学习方法,实效性增强。任务驱动模式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探究型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选定的文种进行分析、讨论和整合,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和完善讲课内容,最后通过讲课任务的完成实现对该文种深层次掌握。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教师扮演倡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老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备课讲课的助手和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不再是老师授课的方式手段,而是学生用来辅助讲课,实现个人创意的工具。这样以任务为出发点,对教师与学生角色重新定位,形成了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效性增强。
3、模拟企业情境,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有机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淡化理论、强化应用。学生接受了任务,对完成任务要制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分解任务,小组分配任务,学生通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以前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这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为了获取完成任务必须的知识储备,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资料,实地调查研究,在工作环境中不断深入研究该文种,不断积累该文种的相关资源信息和不断总结该文种的教学方法。经过整合小组成员的成果,学生对该文种有了全面完整的把握,再对资料进行得当的整理,形成讲稿及幻灯片,然后与老师共同修改、完善,以使讲稿达到最佳效果。这些步骤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在讲台上讲好该文种,学生对着镜子讲,在同学之间进行试讲,对讲课时的语言语速、神态动作进行设计完善,以追求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有机结合,实践贯穿始终,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4、渗透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素质,促进成为“职业人”。
在学生独立面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时,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积极汲取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形成对任务中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同学一起探讨,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难题的方法,培养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企业情境完成学习任务,企业文化不断渗入,潜移默化地融入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转变为“职业人”。
5、网络教学研究以《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网页建设为契机,搭建了一个应用文写作资源共享的平台。
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时间发生了变化,可谓多种多样。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和不同专业的教学模式,针对现实情况,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外聘教师的授课都有极大地帮助。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课程考核方案、授课PPT、授课讲义、试题库以及例文库,都发布在网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共享和继续建设课程资源。尤其是外聘应用文写作教师,此前可能是中学退休教师,不是很熟悉高职的基础课教学,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很快找到课程教学备课所需。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特别是校企合作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半工半读,不能在课堂完整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可以利用此平台自修。参加课程考试,有助于成绩提高。实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充分做到教学资源的延伸和利用。
A.本课题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立足于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基于企业不同层次岗位工作和个人工作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文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通过对毕业生及毕业生所在单位企业人士的访谈,认为能够“学以致用”,“所学为所需”。
B.项目教学、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将文种的学习设计为项目,理论知识镶嵌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例如,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合同”文种时,设计项目为“签订一份种苗购销合同”,教学的过程就是签订一份合同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合作学习氛围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性。在学院教学检查和督导听课中,对此种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
C.《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网页建设,搭建了一个应用文写作资源共享的平台。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课程考核方案、授课PPT、授课讲义、试题库以及例文库,都在上面发布。老师们利用这一个平台,可以共享和继续建设课程资源。特别是外聘应用文写作教师,此前可能是中学退休教师,不是很熟悉高职的基础课教学,利用此,可以很快找到课程教学备课所需。学生可以按照利用此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特别是专业校企合作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半工半读,不能在课堂完整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可以利用此平台自修。参加课程考试,有助于成绩提高。
第三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培训心得体会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线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学习借鉴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理念,提高我院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学院和系部的安排下,我于2014年4月~6月,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在教师发展在线接受网络培训,学习了杨有红、高翠莲、孙万军和丁增稳四位教授介绍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学习内容
在线培训的学习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由北京工商大学杨有红教授、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高翠莲教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孙万军教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丁增稳教授主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前沿及政策法规动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以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为例)、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二、心得体会
下面结合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高翠莲教授介绍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谈谈我的收获。
建设与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库,是为了将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与开发,结合会计专业以会计职业发展为前提,以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个性化需求。一旦建设完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老师的教学效果。但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具备相应的建设条件。
(一)建设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首先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积累教学经验、专业实践技能操作、高层次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开发能力,这些都是建设的基本和保障条件。
2.企业平台的搭建
首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要能服务于企业,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发挥其应用性。因此必须要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将校内外实训基地作为一个信息的平台,从而实现共享型的实习实训基地,发挥资源库的作用。
3.强大的校园网络设施
校园网络设施是构建资源库的重要技术条件,多媒体网络、阅览室、点播教学网、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网,社会资源网等,这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是实现资源网络共享的平台和基础,这也是达到社会共享的必备条件。
(二)建设内容
1.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拟从三个平台,由低到高的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和职业培养。各类主要考试系统融入到高职课程建设中,通过对资源的充分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会计证考核,也使高职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会计初级、中级证书的考试范围。
首先,从业能力的培养。所谓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职业资格的入门平台,在该平台中只要培养从业资格考试的技能标准,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并且在学习完相应课程体系和所应达到的专业标准,在此平台中充分将从业资格证书与在校一年级学生所学课程进行融合,同时,为学生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该平台中所确定的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
其次,初级能力培养。该平台主要围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而建立。该标准主要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考取助理会计师时而实现的高职教学与助理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因学生在此前已经考取从业资格证,为助理会计师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条件,此平台主要面向在校二年级学生,并且自身具备相应考试内容的技能标准,在平台中所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实务》。
最后,中级能力培养。该平台中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同 时也为会计人员的中级职称考取提供了保障条件,也为高职专业学生毕
业后考取中级提供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平台。因此,对于已获取初级证书的学生,以及在职人员均可通过此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在该平台中所确定的核心课程是《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
2.综合应用
综合教学作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该部分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训模拟平台,在此平台中设置虚拟的实训系统,在此平台中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判断性及可操作性,学生可对角色功能进行选择并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模拟操作,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角色的转换和实际的操作等功能,以最新的电算化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实现教学实训功能。能力测试平台,采取软件组题,以职业能力测试进行题型设计,以序号来排列相关内容及情景、知识点、技能点、难易度。题库可自行组题,可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视频教学平台,此平台是结合网络学习的需要而设定的,在该平台中将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展示,将课程体系等功能进行融合,为使用者提供音像、文字、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
第四篇:浅析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均较强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素质的高低。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高职高专教育定位的调整,该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任务在于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如何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从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上把握好对建筑施工的掌控。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从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出发,对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及其内容进行事先的预计和安排,并提前做好各施工单位及各种的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确保工程施工活动的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开展。《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在建筑工程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强调实用性和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学中更要加以重视。因此,不断进行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建筑工程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概述
高职高专旨在为社会培养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建筑工程专业更是如此。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管理来说,都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其次,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一方面,它是建筑工程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课的综合,是对相关专业课的综合;另一方面,它涉及到技术、资源以及组织,是关乎到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综合性内容。第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在理论上跨度较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级囊括了施工技术,也涵盖了施工组织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上包括对关乎建筑施工相关的多种工种、资源协调,既有总
领也有分类设计,因此,具有了跨度大和独立性的特点。
当前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虽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资源难以保证,课时不足,教学活动难以得到全面开展;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紧密程度不够,学生实习机会有限,难以满足课程实践性的要求;此外,因为课程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从整体上看当前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1、保证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
推动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更新和保证教学资源入手,为教学改革提供充足的条件和物质推动力。《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对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时上必须予以充足的保证,确保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全面的开展。在教学设备上也要及时更新,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起来,更为深刻的掌握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师资力量上也要进行改革,加大投入。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中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师配备上既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水平,可以考虑在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与高职高专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在校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教学必须与建筑行业的发展相结合,找准其教学的基本目标。从高职高专教育和建筑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该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全面掌握施工管理知识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在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抓住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实时增加教材中没有涵盖到的新的实用性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社会接轨。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将课堂讲授与教学参观相结合,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开拓课堂的范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会。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网络和软件的教学,通过真实的感官、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推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进行建筑施工组织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这门课程。案例教学则有利于将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融合起来,提升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注重实践,推动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同时也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教师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来进行,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实习、参观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推动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加深理解,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此外,这门课程的教学还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要以计算机技术、公文写作等公共基础课为基础,也要注重与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工程测量等专业课进行整合,通过全面的整合与协调提升教学的效果。高职高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调整,其教学也应该结合实际进行实时的创新与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筑施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春芳.《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 .职业技术,2006年02期.
[2]常福华.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之创新[J] .考试周刊,2007年49期.
[3]李安勇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研究[J] .山西建筑,2008年09期.
[4]刘心萍,于惠中.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研究[J] .考试周刊,2009年46期.
第五篇:基于大数据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存的问题,积极探索大数据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倡导英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利用大数据平台培养学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同时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教学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面临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强化教育信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信息的快速更迭,课本知识严重落后,学生可以很轻松的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彻底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受到严重的挑战,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权威,学校也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选择,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的平台的涌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成了关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成败的关键举措。[1]
二、基于大数据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平衡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英语语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输出过程,即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沟通。语言的表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口头的表达方式,另一种是通过书面的方式进行交流.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英语写作教学,平衡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2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互?网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慕课、电脑自学软件和手机APP的开发,极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改革势不可挡。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整合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学生打造共享的学习的平台。在线学习的平台的开发应用,信息的互通共享,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3]
3.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大数据时代到来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丰富多彩。传统的英语写作素材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就课本知识展开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很受局限。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就是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开放共享,英语写作教学也从中收益匪浅。句酷批改网等在线写作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大大提高了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引用语料库的写作素材辅助教学,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随地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写作主题的选择丰富而多样,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需求,教师自己布置写作话题,也紧跟社会发展,引用句酷批改网语料库里的写作素材;可以选择四六级考试的话题,也可以关注民生倡导绿色环保。通过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勤于学习,多读多练,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开发更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4.积极开发使用网络在线写作平台,培养学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
句酷批改网不仅是一个在线写作平台,它还是一个作文智能评估系统,因为有着巨大的语料库支撑,句酷批改网可以给学生的作文从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内容等方面作出即时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学生可以在写作完成提交的瞬间,获取个性化的评价和信息反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实现写作的自适应学习。这种智能化评估系统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轻松完成语法、拼写、句型结构的修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的组织和篇章的谋划,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而言,写作作业的批改免去了大量拼写和语法的纠错,教师可以更多的去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和逻辑性的去表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写作思路的引导和写作内容的优化教学上。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4]
结语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大学英语写作而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再局限于课堂,写作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纸和笔,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已经得到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如何利用大数据来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正在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期推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助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王哲,张跃.大数据方法与外语教学创新研究 [J].外语电化教学,2015(9).[2]李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英语写作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J].外语电化教学,2016(12).[3]陈果.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J].英语教师,2015(11).[4]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5]刘洁莹.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评价 [J].创新教育,2015(9).作者简介
党瑞红,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职业英语教学,资源共享课开发、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