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全面发展;(3)具有独立个性。0 | 评论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着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保证“两全”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中去,落实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亦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其立法宗旨。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己经成为基础教育乃至各类教育的迫切任务。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一词,目前已由原来为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狭窄内涵扩张泛化成一个合社会学和教育学双重意义的特定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素质是先天天赋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如果说,“应试教育”是学校中以培养学生单方面的应试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那么,素质教育,即学校教育中以“两全”为指导思想,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应试教育因以单方面追求人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而成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则因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目的而与应试教育相区别成为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关于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3.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4.关于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具体包括:
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我国目前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思想素质教育,指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确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理想动机、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
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按照德育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与他人、与国家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
民主法制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知晓中国的民主法制理论与内容,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
江泽民总书记说:“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识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职业岗位选择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的基础。
③审美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善于以美的品位去完成工作,以美的心灵去面对社会和人生,以美的思想去创造生产和生活。
④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是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⑤心理素质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包括顽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成就感、荣誉感以及面对困难、失败的承受能力等各种正常心态的发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调整与自我矫治。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完成两基的任务正在加紧推进,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也即将出台。
第二篇: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作者:李雪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文章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种类、重要性及其选择标准进行说明,并且阐述了其在各国的应用情况,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说明分析,并从中得出启示。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供给量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实验专题基本点小结
实验专题知识点小结
李红莲2014/4/221、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课题(或目的):即实验内容。可以从题目中找,一般题干中“验证(或证明)„”
“探究(或研究)„”后的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书写模式:①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或具体指标)②验证„(自变量)是(有)„
(2)实验原理:即理论依据。实验原理是在“实验结果(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建立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理论联系。在实验原理中,蕴含本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理论(即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依据此理论把实验目的中不可见过程转变成可见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也体现本实验具体的观测指标。通俗地说,实验原理就是进行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的依据,作出假设的依据,设置实验步骤的依据,分析现象结果的依据(原因),确定观测指标的依据(原因)。书写原理时,有时只要涉及某一个方面,有时要考虑多个方面。实验原理一般书写格式,可分为三步曲:
假设(未被证实的结论)+假设与结果的联系+结果(或预期结果)。
例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其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温度或pH条件下酶的活性。实验原理:不同的温度或pH会影响酶的活性(假设)。在一定温度或pH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而增大,但超过最适的温度或pH后,酶的活性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而减小(假设与结果的联系)。淀粉分解产生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砖红色沉淀。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结果)。
具体落实到某个实验时,其原理可以是完整的三部分,也可以是其中部分环节,顺序也可以灵活安排。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句,不用疑问句,用肯定句,不用否定句。实验原理书写思路:先找到结论(或假设),再找结果(或现象),然后根据课本所学知识,题干信息及实验目的中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
下面归纳几种高中生物常见实验类的原理书写模式,是以上基本格式的变式和拓展。
1、显微观察类实验的原理书写该类实验书写原理时,可由实验课题或实验目的中的关键词(核心概念)展开联系,其原理模式为:实验材料选择依据+观测指标确定依据,其中实验材料主要指实验实物材料和实验试剂。
例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本实验课题的核心概念为有丝分裂,实验材料为分生区细胞,实验试剂为碱性染料,观测指标为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形态位置。实验原理可写为: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着色,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形态位置,就可以判断各个时期。
例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本实验的关键词为DNA,RNA和分布,所用的试剂有甲基绿,吡罗红和盐酸,书写原理时着重写实验试剂的选择依据。实验原理写作:甲 1
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生化鉴定类实验的原理书写该类实验书写原理时,可由实验中涉及的重要试剂展开联想,其原理模式为:主要试剂的作用+观测指标(有时)。
例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该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试剂有: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双缩脲试剂,写原理时重点写试剂的作用即可。实验原理可写作: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苏丹IV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例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本实验用到的主要试剂有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钾。其试剂作用和反应结果即为实验原理的主要内容。实验原理为: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在酸性条件下酒精遇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3、验证探究类实验的原理书写此类实验原理书写时,难度较大,变化较多,但其共同点均围绕自变量展开。其实验原理模式为:结论+自变量的作用。
例6:(验证类,2005年全国卷)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学生的实验方案如下:
(1)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2)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
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目的看,自变量为胰岛素,所以书写原理时,胰岛素的作用就是原理的核心内容。先写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再定结果(现象):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缓解(题干中给出)。最后写两者的联系: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最后按书写格式整理成连贯的条理清晰的答案。
答案: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结论)。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二者联系),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结果),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例7:(探究类)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目的: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写原理时主要写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原理模式为:自变量的作用。
实验原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最适浓度时促进作用达到最大,超过最适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小。
4、模拟类实验的原理书写此类实验的原理看似简单,其实不好写,其原理模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模拟关系。
例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原理为: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NaOH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内扩散速率相同;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5、调查类实验的原理书写
此类实验的原理难度在于范围确定和程度分析,与调查目的关系较大,其原理模式:计算公式+结果分析。
例9: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其实验原理为: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若发病率较大,且代代遗传,则为显性遗传病;若发病率低,且隔代遗传,则为隐性遗传病
(3)假设:即对可见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但未经证实的结论。答题时用陈述句,对目的中提出的问题作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4)预期:即在检测一个假设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依据结论(或假设)反推可能的结果。实验结论(或假设)在实验目的中找。
(5)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中,必须遵循对照性、等量性、单一性变量等原则。
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①取材、分组、编号。在这里实验材料包含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动植物,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有烧杯、培养皿、饲养动物的容器等。这些材料、用具在试题中都会给出,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合理利用。
②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变量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例如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来体现。)
③进一步做相同处理(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④检测、观察、统计、比较实验现象和数据。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则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
(6)观察和收集数据:即定时、定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或采集数据并如实记录。设计实验结果的记录表格时,一般将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放在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7)分析与推论:对记录来的现象、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的可以处理成图表等形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果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得出否定的绪论;如果预期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则得出肯定的结论。
2、实验思路的书写:即写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大致步骤。
3、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即实验改进、改错题型应对策略)
第一步:分析取材是否正确。
第二步: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
第三步:分析药品与试剂的使用是否合理。
第四步:步骤及操作分析,主要有以下情况:①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或颠倒某个实验步骤的顺序 ②操作方法错误。③有没有设置对照,如果有则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④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⑤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⑥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⑦实验能否顺利完成。⑧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4、区分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是指通过观察或测量的实验现象,是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
实验结论是根据对实验因变量与自变量关系的分析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性结论。结论的得出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5、注意:区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论一般是唯一的,而探究性的实验结论通常有多种可能。具体比较如下:
第四篇: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如何区分民主党派参政的四个基本点?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这几项基本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参加国家政权”,主要是指民主党派成员也可以担任各级政府、人大以及法院、检察院等职务。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通常都是通过国家政权来理解国家的。也就是说,民主党派要参加到共产党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机构当中。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我国这些部门担任要职的民主党派也越来越多。参加国家政权是民主党派参政的基础。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协商”主要是国家大政方针出台前要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一些修改。这里主要注意“大政方针”比如,国务院机构改革、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我国都多次召开民主协商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国家大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是政治协商的内容。
“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主要是民主党派通过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形式为国家的具体管理建言献策。这里主要注意“国家管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指具体的国家事务,是在其他三项的前提下具体落实政策时参与管理。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民生工程„„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去。例如:
经济领域:民主党派可以组建自己的公司、企业,甚至一整个行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文化领域:可以组建自己的文化部门,从事相关领域艺术类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戏曲、民间艺术等;参与体育建设与发展,例如组建自己的体育团队。政治领域:民主党派可以直接参加到各级政府,协助或组持各级政府对各项事务的管理,例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民主实践活动,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
民族事务领域,协助国家协调好各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事务的管理等。„„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其实也是民主党派通过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形式为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建言献策。这里主要注意“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制度层面上的参政。
“一个参加、三个参与”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就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参政作用;举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及政府领导职务;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等等。
第五篇: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解释
各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
1、“参加国家政权”,主要是指民主党派成员也可以担任各级政府、人大以及法院、检察院等职务。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通常都是通过国家政权来理解国家的。也就是说,民主党派要参加到共产党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机构当中。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我国这些部门担任要职的民主党派也越来越多。参加国家政权是民主党派参政的基础。
2、“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协商”主要是国家大政方针出台前要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一些修改。这里主要注意“大政方针”比如,国务院机构改革、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我国都多次召开民主协商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国家大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是政治协商的内容。
3、“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主要是民主党派通过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形式为国家的具体管理建言献策。这里主要注意“国家管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指具体的国家事务,是在其他三项的前提下具体落实政策时参与管理。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民生工程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去。
例如:经济领域:民主党派可以组建自己的公司、企业,甚至一整个行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文化领域:可以组建自己的文化部门,从事相关领域艺术类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戏曲、民间艺术等;参与体育建设与发展,例如组建自己的体育团队。政治领域:民主党派可以直接参加到各级政府,协助或组持各级政府对各项事务的管理,例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民主实践活动,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民族事务领域,协助国家协调好各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事务的管理等。„„
4、“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其实也是民主党派通过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形式为国家方针,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建言献策。这里主要注意“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制度层面上的参政
政协的职能
1、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政协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的协商。
2、民主监督:是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方式所进行的监督。
3、参政议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