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管理和教师行为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和教师行为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学校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本学期我们在坪阳中心小学、临口中学等5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走访了坪阳、甘溪、马龙、木脚四所中心小学和临口中学共五所学校的学生,并对150名学生(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工作纪律、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等共14小项。
二、主要成绩
1、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办学行为逐渐规范。在“正确对待学生考试成绩”、“不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不违规组织学生参与有偿补课”、“不强迫学生订购书刊及教辅资料”等项中,“中”、“好”的评价占90%以上。
2、教师工作纪律性强,师德师风端正。从“教师按时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关心、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等项的测评中,“中”、“好”的评价均占9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食堂力度不强,饭菜质量较差。从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价格”的评价,“好”占20.7%,“中”占48%,“差”占31.3%;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食堂向外承包,而且承包的期限过长,违背了学校食堂“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保本或微利经营”的宗旨;二是学校虽然设有主管后勤的校领导,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严格履行职责,导致监管不力。
2、学校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学生寝室内生活用品的摆设欠规范,寝室防水工作尚未到位;二是室内空间卫生有疏漏现象。
3、个别教师工作方法简单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几点建议
1、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校食堂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规范学校食堂管理。
2、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依法治教。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
第二篇:学校管理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调研报告
为了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于2012年5月17日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本次教学管理工作调研主要围绕六方面内容进行:一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二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具体措施;四是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五是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六是学校领导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作用发挥情况,收到了预期的调研效果。现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亮点点击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能依据教学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工作,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管理制度化。
2、教研活动校本化。
3、素质提高多途径。
4、骨干培养重帮带。
5、学科活动显特色。
6、领导深入抓教学。
二、问题链接
1、部分干部工作思路不清,职责含糊。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职能应转变,部分业务干部没有自己的思路,随声附和,专业引领不到位。
2、硬性制度多,人本激励少。学校要从教师、学生的终身学习
与发展的角度建立评价制度。(教学评价内容)
3、部分业务干部应付差事多,主动学习创新少。
4、部分交流教师工作不能尽职尽责,成为受援学校的负担。
5、名优教师少,特别是专业科目。
7、校本教研层次不高,实效性有待加强。与信息技术结合点把握不好,缺少交流与沟通,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三、感悟与建议
1、提高交流教师的层次。
2、领导干部要增强自主学习的紧迫感。
3、校本教研要深入开展。
4、要创新管理机制,重建管理制度。
库车县林基路小学汉语学校
2012年5月
第三篇: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专题调研报告
开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的从教行为,完善我校教师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努力引导全校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家长满意的教师。我校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于5月4日至6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专题调研,现将本次调研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调研小组 组长:聂晓云
副组长:王敏古代永
小组成员:徐传文刘昀肖永怀李怀忠何洪波
二、为加强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塑造我校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制定教师从教行为相关规定:
1、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自觉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严禁参与赌博、封建迷信、色情或邪教活动。
3、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或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4、教师要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位学生,严禁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不得单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
5、教师要严谨治学,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不准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不得重复使用旧教案。
6、教师要尊重同事,团结合作,正确对待竞争,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得诋毁其他教师,不得有损害学校荣誉和不利于同志团结的言行。
7、教师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定期进行家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得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8、教师要发扬奉献精神,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不搞有偿家教,不从事第二职业,不得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礼品和礼金,不准要求学生家长为自己或亲友办私事,严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不得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不准向学生推销商品或强迫学生购买规定书目以外的学习资料。
9、教师要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语言规范健康文明,校内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行为举止要礼貌,衣着得体,要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不穿奇装异服,不浓汝艳抹,不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不准在教学区和学生面前吸烟、打牌、喝酒,酒后不准进入教育工作场所、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上课时间严禁使用手机、传呼机或接听私人电话。
10、教师要严格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合理、精选,科学布置作业,作业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不以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加班加点,不占用学生的活动课及休息时间。
三、此次调研所采取的措施及处理办法
采取措施:
1、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对照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相关规定,认真地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规范从教书面承诺,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2、专题调研小组通过明察暗访的方法对教师的从教行为进行考核。处理办法: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局相关规定,凡经查实有违反教师从教行为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当年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同时取消三年评优评先、评聘职称、评选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等资格,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解聘;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我校教师从教行为现状
我校绝大多数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关爱学生,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依法依规管理学生。不在教育教学中讽刺、挖苦、贬低、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歧视学困生,不以任何理由让学生停课、辍学。不私自办班和有偿家教,不谋取私利,违规收费、推销资料,不收取或变相向学生和家长收取礼金礼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本次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也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我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树立教师形象打下扎实的基础。
2014年5月8日
第四篇:义务教育教师管理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要求,现就我县教师队伍管理情况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县委、政府在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
1、加强编制管理,有计划有安排补充教师。县委编办根据义务教育各学校学生情况,按师生比予以核定编制数,控制教师总量,合理安排每年应补充的教师数,严格控制超编的学校新聘或调入教师。
2、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缺编,实行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上岗。每年安排应补充的教师,均要通过参加全省的事业单位招聘录用大中专毕业生的考试和面试后择优聘任上岗,保证了新入职教师的质量,也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
3、保障经费,足额发放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做到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稳定了教师队伍。
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和权限
(一)义务教育校长管理方式和权限。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义务教育校长的管理与考核。
2、义务教育校长任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报县委宣传部同意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教育行政部门集体研究,提出干部任免意见,报县委宣传部的同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由宣传部批复后办理任免手续。
(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和权限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义务教育教师的管理。教师的业绩由学校具体考核。
2、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调配由教育行政部门事先将空缺职数和拟进人员的资格条件和调整意向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阅同意后,以县政府办公室抄告单形式下发至教体局,尔后按相关程序办理人事、工资手续。
3、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缺编,拟进人员和竞聘意向报县政府
分管领导报告,同意后,实行专业知识和能力考试后按教龄年限、教育教学业绩、教学荣誉等进行量化积分,择优选聘到县城学校。
三、当前义务教育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义务教育校长教师的管理缺乏明确的交流轮岗办法。建议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办法。
2、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没有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议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3、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的限制,无法保证校长教师已聘的专业技术岗位,严重影响校长教师的交流。建议建立灵活、有效的校长教师交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4、义务教育学校编制由县委编办核定到学校,超编学校结构性缺编的问题难以解决。建议编办控制全县教育系统总编,教师结构性缺编的学校,应允许补充调剂。
5、教师队伍中存在着3%左右的病残及年龄偏大不能正常上岗的人员。这些人员占用了教师编制,造成实际上的缺编现象。建议:一是调整现行编制核定比例;二是在核定编制的基数上增加3%的编制数。
四、对实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1、县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各校生源变化适时调整编制,实行编制动态管理。在全县总编制范围内,应允许少数超编但结构性缺编的学校补充适量教师。
2、县人事部门也应根据学校生源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进行动态管理。对交流的校长新任职学校暂缺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应予以保留原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级别,以免影响交流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3、实行编制城乡统一。建议师生比为:初中1:14;小学1:18。农村完小或教学点成班率低,可按班核编,每班配2.5名教师。
4、简化校长聘任、调动手续。进一步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西省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赣府发[2007]73号文件精神,义务教育阶段校长的任免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归
口管理。大力推进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
第五篇: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学校总课题组 执笔:曹燕琴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通过一些专家深入一线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并发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直接导致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厌学、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学习的责任感、导致辍学的直接因素。”(摘自《“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
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本次教育改革是否能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但在这方面却没有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具体和有效的帮助,教师不能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这是当前课堂上学生浅表学习的根本原因。教师只有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我们才看到自己的教学有某种程度的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千差万别,究竟哪些教学行为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我们展开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为便于研究的深入,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卷,期望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来获得对当前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认识,以便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
二、关于调查的具体情况
1、问卷的编制、试测与修订
我们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到一线课堂,获得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整体印象,然后把收集到的教学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同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座谈,最终通过讨论、分析,同时参照国内外有关问卷,将初步满意的70道题目以选择试题形式组合了一个预备测试问卷。为了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和答卷的认真程度,我们还设计了说谎题目,(其用途是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以及检验题(或称相依题,用于检验被试回答问卷的认真程度)。
我们将初步编制好的问卷进行预试,对试测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后根据学科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表述不清和所测角度有重复的题目进行修改、更换,删除了一些鉴别力较低、影响问卷结构效度的题项,再次审视了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题目是否相互独立等因素,并根据题型特点重新排列了题目,增加了测试说明。修正后的问卷(见附录)缩减为40道题目。修改后的问卷再次经过骨干教师和学科专家的分析、评定,他们一致认为,该问卷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问卷题目能反应当前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状况,问卷题目提供的情境与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联系密切,符合测试的目标。因此,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2、问卷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观念(包括1、5、8、18、28、31),学生深度学习状态(包括2、22、40),教师的主教行为【包括对话行为(3、6、7、24、27、29),呈示行为(10、20、21、37),指导行为(4、、12、13、15、23、25、32)】,教师的管理行为(17、19、33、35、38),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性行为(包括9、11、30、34、36、39),营造积极课堂文化的教学行为(包括14、16、26)。
3、调查目的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
4、调查方法
将调查问卷以考试卷形式发放给调查对象,对参与调查的教师说明调查的目的,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解释,然后组织调查。不要求署名,20分钟后收回。各学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况,填写了《课堂教学行为调查表》(见本文后附录)。
5、调查结果
共发放86份问卷,收回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无效问卷13份。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我们课题组核心人员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逐项统计,进行了结果分析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行为由正确的课程理念引领,能把热爱学习设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能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创伤性学习,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疏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并较注重教师的讲授,尚未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引领下,学生尚未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非乐于学习,学习并未给予他们热切与振奋的感觉,教学中学生只有偶尔能主动获取知识,课后还不能主动追求课程以外的知识,学生不具备深入学习的动力。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大都能做到课堂问题的措词清晰、明确,能用鼓励性语言去提问,并留一定侯答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也不立刻评论,并让学生补充、完善回答。但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尚未注意到课堂问题的难度,浅表性的问题居多,让学生感到难度但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居少,另外课堂中封闭性问题较多,而开放性问题偏少。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自己的呈示行为最为自信和满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语言、文字、声像、动作等手段呈现知识和演示技能,且课堂教授语言大部分能做到准确、清晰、流畅,且自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注重板书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但教师课堂语言还未能做到幽默,富有激情。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基本能明确规定讨论主题,并通过提示支持鼓励学生参与,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围绕主题和目标,但同时在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还不多,在指导小组学习时未让每个学生分担工作量和不同角色,对学生其他的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还不能一一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有时太多或太少介入学生的讨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课堂管理中,大多教师能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用课堂规则维持课堂秩序,教师在课堂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大部分老师也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行为上,但教师在课堂上还不习惯用建设性的批评替代严厉批评,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创伤学习。
7、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性行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能用奖惩、竞争等方法促使学生热爱学习,会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作用,但尚不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实际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激活学生前期知识以建立实现新知识与学生背景知识的链接上尚在探索,如何使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有意义,合乎学生的需求上需要教师须加强研究。
8、教师营造积极课堂文化的行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各种方法在努力创建安全、鼓舞、积极地课堂教学环境,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期许还不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积极。
从总体上看,新课程背景下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得到了持续更新,并能深入课堂实践进行探索。教师在课堂中授课语言清晰、准确、富有激情,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板书进行辅助教学,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还是比较注重于“教”,忽视学生的“学”。过于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课堂问题过于浅表化,封闭性,“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的现象在我校同样大量存在。
四、建议与对策:
1、建构积极的课堂文化
学生需要微妙的情绪来顺利进行学习。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有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欲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努力建构一个安全、忙碌的课堂环境,建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积极关系,推动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在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深切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2、设计有意义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教师应该从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着手,针对知识的内聚学习顺序和轻松记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学生感觉有意义的教学。学习就是将习得的新知识联结到学生已有的神经网状结构上,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新观念进行同化,使新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因此,要实现深度学习,避免浅表性学习,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
3、关注学生的学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试图用建设性批评替代严厉批评,用在教学过程中用奖惩、竞争的方法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并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的合理正确指导,使学生多掌握一些学习本身的规律。另外还应指导学生从本人的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摸索并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引导学生经常总结、交流、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元认知水平。
此文在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第四届“行知杯”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结果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