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液控制工程课程考查论文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学 院:_机械工程学院___ 专 业:__机电工程____ 班 级:__机电103____ 学 号:_1008030259____ 学生姓名:__王茂坤_____ 日 期:_2012/12/4_ _
工程机械底盘机构液压传动装置论文
0.前言
电液控制技术不仅应用于工业方面,还在生活、军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大至国家的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等电液控制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例如应用于国防工业的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武器、舰船;民用工业的运输业、石油化工、车辆与工程机械以及机器人等领域。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如机械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在试验台对加载试验件进行反复试验的过程中,大量运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还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并且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力量。电液控制技术作为连接机电技术和大功率工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桥梁,它的开发与普及,使工程系统的控制技术进入了现代控制工程的新行列,不同程度地确立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
1.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介绍
1.1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的用途介绍
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以连续旋转的运动形式在发动机与行走装置之间传递动力。近十多年来,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行走系统中的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挖掘机械、路面机械等非牵引机械几乎全为液压传动,即使典型的牵引机械如装载机、平地机、推土机等也在大量采用液压传动,并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
1.2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的类别
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可分为两类:(2)液力传动装置 主要用于对使用和主机性能要求较高的铲土运输机械和内燃叉车等产品,其中液力变矩器和动力换挡变速器作为底盘动力传动中的无级变速元件,可以使主机具有良好的自动适应性和操作性能。(3)静液压传动装置 主要用于液压挖掘机以及对主机性能要求较高的推土机,装载机,路面机械,压路机和内燃叉车等产品和静液压变速、转向系统和工作装置上,使主机具有良好的无级变速和操作性能。
1.3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的结构
工程机械底盘液压装置中的液压泵、马达、连接管道及其控制阀组在结构上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按布局形式可以分为“整体式”和“分置式”两类;按液压马达与行走装置之间的连接,有“高速方案”和“低、中速方案”;按泵、马达数量可分为单泵、单马达,单泵、多马达,多泵多马达等。
1.4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的工作过程 由于正、反方向行走及制动等要求,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的泵、马达大多采用闭式回路方式(如图)。
基于效率方面的考虑,工程机械底盘闭式液压传动装置均采用容积调节方式来变速,主要调节参数为变量泵和变量马达的排量比,其基本组成如图所示。
为合理解决发动机、液压传动装置、负荷之间的参数匹配,以利功率利用,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元件工作寿命并降低成本;根据不同机械作业要求,选择无变速器式或简单变速器式液压传动装置,提高传动装置性能降低成本并简化控制方式等问题,液压控制引入微型计算机、各类传感元件和电液比例阀,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各种状态参数,反馈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运算输出理想的控制目标指令,使车辆在整个工作范围内达到自动化控制,机器的燃料经济性、动力性、作业生产率达到最佳值。例如泵转速控制原理图
以牵引型履带驱动方式为例说明其工作过程。牵引型履带驱动原理如图所示。
两侧履带分别由两个对称的双马达减速驱动装置驱动,通过控制两侧液压泵的不同排量及供油方向,可以实现前进、后退、直行、转弯等功能。由于为双泵供油方式,为操纵方便以及达到液压系统与发动机良好匹配,液压泵选用电动比例排量控制,通过与微控制器相结合,将发动机的转速、供油量参数和液压系统压力、泵排量等参数纳入控制其计算,使发动机和液压泵达到最佳匹配和自动控制。马达1为主传动元件,完成主要工作,宜选用高速变量马达;马达2可选用高速变量马达,亦可选用具有“自由轮”工况的内曲线多作用低速大扭矩马达或具有“真空”工作能力的摆缸式中速马达。当两个马达均为高速变量马达时,可以在最低转速和最高转速之间进行连续无级变速;马达2为低速或中速马达时,通过两马达的不同排量组合和交替工作可形成3—4个档位。马达的变量控制方式可采用微控制器控制方式和高压自动变量方式,前者性能好但比较麻烦,后者则简单可靠,应用普遍。
1.5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的性能与特点
1).液压传动装置中泵与马达为可分式结构形式。这种形式便于元件布置,给工程机械设计带来极大方便,使结构多样化并提高性能。2).转矩双向传递。这一性能使闭式液压传动无需变速装置即可实现前进、倒退操作,同时具有反拖制动能力,操纵方便,感觉良好,可减少刹车功率和磨损,可利用只懂得回流能量驱动另一个液压泵的执行元件。3).操纵和控制的多样性。液压车辆这种快速机动性和操纵灵活性大大提高了作业能力。4).液压传动调速准确、刚度大。速度与负荷之间无必然联系,只要不认为调速,即使外负荷变化车辆的速度也基本不变。
5).多装置系统的匹配性。整机功率可任意分配,可任意变换转速和扭矩并保持高效率。6).传动性能与效率。低速时工作压力与发动机功率相匹配,使车辆加速性能良好,功率利用充分,传动效率高。
2.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紧密结合
2.1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属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实例
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属于电液控制技术的范畴,而电液控制技术是电气与液压技术的结合,电液控制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相互交融、相互包含的;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属于《工程机械液压传动》课程,它是工程机械的核心课程,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涉及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技术,属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从它所属类别、技术要素和应用的领域三个方面说明了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与机械电子工程是紧密结合的。
2.2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中的电液控制工程系统涉及哪些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中,传动机构如齿轮,执行机构如轮子、履带等属于机械技术;微型计算机接受反馈信息与发送控制信息控制液压阀等元件属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泵的排量自动适应于外部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最佳的功率与力的输出、计算机根据反馈的信息控制执行元件工作于最佳的工况下等属于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流量、检测机器的运动速度等均属于传感检测技术;要求原动机(如电机)跟随控制信号变化,用到伺服技术等。
2.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术体系结构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
2.4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装置中所涉及的技术我还没有学到的有:
工程机械底盘液压传动所涉及的技术中,像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伺服技术等,对于我这个大三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是没有学到的。
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本论述
3.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本属性(所属学科、具体专业、专业涉及的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属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方法,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能承担各类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和开发工作。机械电子专业可细分为机械电子系统,微型,超微型机械和生物机械。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地位、研究的对象及要解决的问题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属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是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总称。它的需求背景是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以及社会服务自动化等。它所研究的对象正是在这些需求下的各种各样的精密机械与微电子紧密结合的机器、机器人等。它除了要解决当今人们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为了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机械电子工程还要向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它所要解决的问题。
3.3 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主要课程有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电机与控制、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床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光电技术与系统、变流技术与交流调速、电液控制工程、工程软件应用等。
3.4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能够从事的工作
机械电子专业毕业生能够面向工商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和政府部门,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管理与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能从事现代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4、电液控制工程技术及应用重要性的基本看法
4.1电液控制工程技术发展的历程
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出现液压技术。到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液压技术的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多种液压机械装置特别是液压阀得到开发和利用,使液压技术的影响力大增。18世纪出现了泵、水压机及水压缸等。19世纪初液压技术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 其中包括采用油作为工作流体及首次用电来驱动方向控制阀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电液技术的发展加快。出现了两级电液伺服阀、喷嘴挡板元件以及反馈装置等。20世纪50~60年代则是电液元件和技术发展的高峰期,电液伺服阀控制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电液伺服动作器也被用于空间运载火箭的导航和控制。电液控制技术在非军事工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最主要的是机床工业。其次是工程机械。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电液控制技术的工业应用又进一步扩展到工业机器人控制、地质和矿藏探测、燃气或蒸汽涡轮控制等领域。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及比例阀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及其后微处理器的诞生,基于集成电路的控制电子器件和装置广泛应用于电液控制技术领域。
4.2电液控制工程技术内涵与技术体系
电液控制技术包括电液比例技术和电液伺服技术,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要素,它融合了液压技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理论等技术与理论。
4.3电液控制工程系统的类别 按液压控制元件分类,电液控制工程系统分为节流控制系统和容积控制系统。节流控制系统又分为伺服控制系统、比例控制系统和脉冲控制系统;容积控制系统又分为液压泵控制系统、液压马达控制系统和联合控制系统。按被控制参数分类,分为位置(或转角)控制系统、速度(或转速)控制系统、压力(或压差)控制系统、力(或扭矩)控制系统和其他参数控制系统(如温度、加速度等)。
4.4电液控制的应用范围
由于电液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作用力大、快速的频率响应能力,并且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等优点,因此作为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在工程技术中受到了广发的研究和应用。比如应用于国防工业的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武器、舰船;民用工业的运输业、石油化工、车辆与工程机械以及机器人等领域‘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如机械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在试验台对加载试验件进行反复试验的过程中,大量运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4.5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适应液压伺服系统向高性能、高精度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需要,电液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将体现在 1)虚拟化 利用CAD技术全面支持伺服阀从概念设计、外观设计、性能设计、可靠性设计到零件详细设计的全过程,并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计算机辅助检验、计算机辅助测试和现代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建立计算机制造系统使设计与制造技术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2)智能化 发展内藏式传感器和带有计算机、自我管理技能的智能化伺服阀,进一步开发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用工具软件,实现自动测量和诊断。3)数字化 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的结合的一个方向。通过把电子控制装置安装与伺服阀内后改变阀的结构等方法,形成了种类众多的数字产品。4)微型化 随着液压技术的进步及竞争的加剧,微型伺服阀的技术以体积小、重量轻、单位功率大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5)绿色化 减少能耗、泄露控制、污染控制。将发展降低内耗和节流损失技术以及无泄漏元件,如实现无管连接,研制新型密封等。
5.体会与感想
电液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拓宽了我的事业,让我了解了更多的科技前沿,让我懂得用理性和专业的眼光与思维去学习思考。电液控制技术,向我们展现了机械行业的魅力。例如工程机械中的盾构,在挖隧道这些高强度的工程作业中,普通的机械设备是完全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的。只有液压传动才有这样强大而稳定的力量。盾构就是电液控制技术的成功实例。电液控制工程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程机械中,它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二战期间,电液控制工程技术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弱。七十年后的今天,它仍是军事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然而,我国的电液技术仍存在很多不足。如高压工作系统存在较严重的泄露,使用寿命相对短等,跟国外先进的液压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发展技术不是一辈人的事。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是我们的职责与荣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门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虽然学习的内容不深入,仅仅停留在了认识层面,但是对我以后的自主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参考文献】
1.姚怀新著.行走机械液压传动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2 2.吴根茂、邱敏秀等著.实用电液比例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8 3.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工程专业委员会行走机械电液控制技术专题研讨会暨第六届全体委员会会议.2010年.秦皇岛.《液压与气动》2010.05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5120.htm
5.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66793f650b1c59eef8c7b45e.html 6.道客巴巴:http:// 7.道客巴巴:http:// 8.道客巴巴:http://
第二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材控111 10112172 周军
关键词:专业综合介绍
主要课程知识
当前教育状况
个人专业理想
学习计划
一、专业综合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通过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本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机械系的一个方向,主要侧重于机械加工方面。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已经远远超出机械加工范畴,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它括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材料成型的形状控制、组织结构控制、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模具计算机设计及制造,材料成型计算机仿真与控制,以及新材料、新产品工艺的开发等等。可以说该专业是一个接口,一头联系着材料科学,一头联系着实际工业应用。
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模块:
(一)焊接成型及控制:
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掌握焊接成型的基础理论、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检验、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铸造成型及控制
这是目前社会最需要人才的专业之一。主要有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精密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等专业技术及专业内新技术发展方向。
(三)压力加工及控制
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专业方向,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
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塑性加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知识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电工和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AD/CAM软件应用、塑料成型机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以及相应课程的实验和实践。
三、当前教育状况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已经成为材料到部件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工业发展对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某种材料的应用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各种性能,还取决于它的可加工成型性能。因此,材料成型行业一直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90年代,我国建成了一大批现代材料成型企业,使我国的材料深加工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生产的冲压、拉伸成型的零部件已出口日本电机株式会社所属公司、东芝株式会社所属公司、富士马达、山武仪表、川崎重工株式会社等企业。采用冷成型,热挤压工艺生产的铜制管件已出口美国、德国及澳洲等国家。
我国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目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控制的成型技术在我国目前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该行业中我国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仍旧处于落后状态,而我国对这个领域的产品需求正在大幅度的上升,因次材料成型领域必定在未来几十年内获得长足的发展。21世纪信息产业、材料产业、能源产业将成为国民生产的三大支柱产业,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正是材料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涉及到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
四、个人专业理想 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数学手段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问题; 掌握一门外国语;
掌握计算机操作原理和程序设计原理。(2)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计算机绘图能力;
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机械零部件设计计算方法,具有初步机械设计能力。(3)专业知识
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规分析方法; 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
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结构、设计方法、选用原则; 掌握塑料模具设计和塑料制品设计的一般设计原则和方法; 具备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及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 具有CAD/CAM的应用知识; 具有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基础知识;
具有相关生产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的知识。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5)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7)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五、学习计划
1、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学校要求,大概需要5个学期来完成学业。
2、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课程中,精心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抽出1小时去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3、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课前,做好预习笔记,有针对性的列出重点和难点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课上,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按质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还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5、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6、及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考前复习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要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检查和补充,总结经验。
7、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学习。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定期浏览,以便及时的调整自己学习进度和策略。通过网络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8、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确定补修专业。
为了加强综合素质,还需要在完成学业后,不断地加强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完善自我。吸纳新的技能和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分析和处理工作的能力,注重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总之,虽然客观制定了个人初步学习计划,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与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在学习中不断地补充,加以改进、及时地总结经验,以合格的成绩来完成自己三年的学业。
为实现自己的计划目标,我会合理安排好时间,用心、用力的学习,努力拼搏,挑战自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来源: 孔思的日志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简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等专业知识,能在机械、模具、材料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焊接成型及控制:
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掌握焊接成型的基础理论、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检验、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铸造成型及控制
这是目前社会最需要人才的专业之一。主要有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精密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等专业技术及专业内新技术发展方向。
(三)压力加工及控制
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专业方向,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
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塑性加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发展趋势: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既不完全是按照行业特点设立的专业,也不是按照学科特征设立的专业,因此其发展具有其特殊性。按照对目前本专业的情况及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估计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制造技术将成为本专业今后的主导技术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消耗、敏捷及无污染生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当今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综合考虑社会、环境要求及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铸、锻、焊技术目前正向着近净成形、近无余量加工、精密连接、微连接与微成形等方向发展,并由此构成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厚基础、宽专业将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典型材料学科特征的机械类学科,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基础知识构成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然是宽口径的,而由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基础知识共同构架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也必然是雄厚的。随着老专业的融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走向厚基础、宽专业的模式。3.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分类培养仍将占据主要的地位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还按照区分不同的专业方向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由老的铸、锻、焊专业向新的材料成形专业转型时还难以完全摆脱原有的专业痕迹,另一方面,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还没有适应专业的变化,仍然按照行业特征来招聘人才。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并将随着社会和工厂企业的专业人才培训功能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渐发生变化。专业方向分述 一:焊接
定义: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发展趋势:一方面要研制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如改进现有电弧、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等焊接能源;运用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改善电弧的工艺性能,研制可靠轻巧的电弧跟踪方法。另一方面要提高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如焊机实现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研制从准备工序、焊接到质量监控全部过程自动化的专用焊机;在自动焊接生产线上,推广、扩大数控的焊接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可以提高焊接生产水平,改善焊接卫生安全条件。
前沿领域:异型材料之间的焊接(如铁和铝部件的焊接连接)、新型焊接工艺,如搅拌摩擦焊、磁力脉冲焊、导热缝焊和激光复合焊等。其他研究则集中于扩展现有焊接工艺的应用范围,如将激光焊接应用于航空和汽车工业;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尤其是控制焊缝的微观结构和残余应力,以减少焊缝的变形断裂。
二、铸造
定义: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发展趋势:一是新的造型方法不断涌现;二是计算机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三是铸造生产的集约化和清洁化;四是凝固理论的发展,例如凝固理论已建立了铸件冷却速度和品粒度以及晶粒度与铸件力学性能之间的一些函数关系,从而为控制铸造工艺参数和铸件力学性能 提供了依据;五是凝固技术的发展,控制凝固过程是开发新型材料和提高铸件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顺序凝固技术、快速凝固技术、复合材料的获得、半固态金属铸造成形技术等等就是集中的代表。
前沿领域:铸造成形过程数值试验技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细晶铸造技术、电磁铸造技术、绿色铸造技术。
三、锻造
定义:在锻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发展趋势:一是新型精密、环保节能锻造工艺的提出;二是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锻造工艺优化技术;三是大型锻件的锻造技术的发展。
四、冲压
定义: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发展趋势:一是冲压成形技术将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可控化;二是注重产品制造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实现多目标全局综合优化;三是对产品可制造性和成形工艺的快速分析与评估能力将有大的发展;四是冲压技术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或柔性,以适应未来小指量多品种混流生产模式及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五是重视复合化成形技术的发展。以复合工艺为基础的先进成形技术不仅正在从制造毛坯向直接制造零件方向发展,也正在从制造单个零件向直接制造结构整体的方向发展。
五、模具
定义: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从这一名词的解释来看,除焊接外材控专业的其它分方向都是以模具这一工具为基础,铸造需铸型,锻造需锻模,冲压需冲模,所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提高进步也就可以看做另外方向的提高与进步,目前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的CAD/CAM设计与仿真,另外是模具的制作材料的改良。
综述:从98年的材控专业的设立,到如今已将近13年,看似年轻而从它的分方向来看就以铸造为例,公元前约14至前11世纪的司母戊鼎就使用铸造技术制作而成,至于锻造通俗点就是打铁类似的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一专业名表面上看似高深更加之控制两字,给人的感觉似乎较为先进,而从个人了解,无论是hust的宽口径培养即任何方向的专业课均可选修还是山大的小方向培养均无法摆脱专业合并之前的分方向培养模式,这些老专业的技术较为成熟,是制造业的基础专业,并且在此基础上已经充分运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生产控制,仿真模拟,但从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来说呈现一种畸形的发展,本应该是较为先进的专业方向过程仿真,很多毕业生却进入了网易等IT公司,很多类似的公司来模具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软件开发人才,不得不说这是材控专业人才培养的失败。再者高校以及各研究所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数值模拟,过程仿真却在外国成熟软件的冲击下毫无市场,有时候纯粹科研而已。
结束语:本文的数据资料均来自于网络,有不实者敬请原谅,写此文也正是对本专业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堪忧!希望各位找准方向,不虚度大学四年光阴,不盲目考研!
第三篇:电液道岔教案
1.组装后的继电器如何验收?
答:(1)要检查是否有丢件和落件的现象,要求各个单元要对号入座。
(2)用筒扳手将有关螺丝紧固一遍,看是否还有松动现象。
(3)检查衔铁动作是否有呆滞现象。
(4)可以简单地检查一下机械特性是否合标准。2.怎样测量无极继电器预压力的大小?
答:因为继电器的动接点已与拉杆组成一个整体,所以可用拉杆底座至轭铁顶面的间隙△作为对动接点预压力大小的衡量。
3.偏极继电器永久磁钢的磁通量超标时如何处理?
答:(1)永久磁钢磁通量大于1.5×10~1.7×10韦伯时,永磁力过大,造成工作值高于标准值。应更换标准磁通量的磁钢。
(2)如果永久磁钢的磁通量小于1.5×10~1.7×10韦伯时,那么永磁保持力不足,会造成反向200V以下吸起。应更换标准磁通量的磁钢。4.如何组装继电器?
答:组装程序如下:
(1)先用铁芯将两个线圈穿起来,但要注意使线圈架的平端向上平行于铁芯。(2)再用螺钉把接点架固定在轭铁上,使两者成为一体。(3)用螺丝把轭铁固定在线圈上方,并与铁芯平行。
(4)把动接点轴穿进拉杆孔内,其位置在轴中心线上,再把动接点穿好。(5)前后接点片按顺序用隔垫摆好排列整齐。
(6)再把接点组螺丝从压片插入,并用螺丝刀固定好接点位置。(7)校正拉杆的位置,不能前倾后仰。
(8)把接点组固定在接点架上,并用接点组螺丝固定好。(9)上好衔铁。
(10)组装后的继电器要进行压力测试,要达到1400牛为合格。按顺序装好防尘垫胶木底座,并固定好。
5.如何调整动合接点压力?
答:将继电器插入测试台插座内,通电使衔铁处于工作位置。一手拿测力计测量动合接点的压力,另一手拿调整工具调整动合接点片的压力,使其达到0.294-0.049~0.294+0.098牛,要求各组接点压力差不大于2克。
16.如何正确操纵继电器测试台?
答:(1)要看懂测试台的说明书和有关资料。
(2)明确测试台板面上的测试按钮和各开关的用途。
(3)核对被测继电器与插座的位置是否正确。
(4)测试电路要选择正确。17.怎样测试安全型继电器的工作值?
答:向继电器线圈通电,逐渐升高电压或电流,直到衔铁止片与铁芯接触、全部前接点闭合,并满足规定接点压力所需要的最小电压或电流值。18.怎样测试安全型继电器的反向工作值?
答:向继电器线圈接入反方向电压或电流,逐渐升高电压或电流,直到衔铁止片与铁芯接触、全部前接点闭合,并满足规定接点压力时所需要的最小电压或电流值。19.怎样测试正向转极值?
答:测试时将线圈接入反方向电压或电流,逐渐升高电压或电流到充磁值,然后逐渐降低到零位,断开电源1S,改变电源极性,再将正向电压或电流接入线圈,并逐渐升高至转极,全部定位接点闭合,并满足
4-4
-4规定接点压力时的最小电压或电流值。这就是要测的正向转极值。20.怎样测试反向转极值?
答;测试时将线圈接入正向电压或电流,逐渐升高至充磁值,然后逐渐降低至零,切断测试电源1S,再将反向电压或电流接入线圈并逐渐升高至衔铁转极,全部反位接点闭合,并满足规定的接点压力时的最小电压或电流值就是反向转极值。30.怎样焊接电路中的晶体管?
答:(1)当半导体管从电路中拆下或焊上时,都应先断开电路中的电源。
(2)要使用25W的电烙铁焊接,最大不能超过45W,因为用大烙铁很容易把管子烧坏。
(3)焊接时,烙铁应与管子成45°角,并以平口钳或镊子夹住被焊端,以免管子烧坏。
(4)半导体焊到底板上之前,最好在引线头上先上一层锡,然后再往底板上焊。
31.JSBXC1-850型时间继电器工作值高于规定值如何调整?
答:(1)检查铁芯是否松动,铁芯与轭铁接触是否良好。
(2)检查一下机械灵活程度,尤其是钢丝卡是否别劲,动接点是否与拉杆抱的太紧,衔铁与拉杆连接是否良好。
(3)接点间隙、托片间隙不宜调整过大,适当减少动合接点压力及动接点的向下预压力。32.JSBXC1-850型时间继电器释放值低于规定值如何调整?
答:(1)可增加继电器止片厚度,加大闭合状态时的磁路气隙,提高释放值。
(2)适当增加动合接点压力和动接点预压力。33.JSBXC1-850型时间继电器缓吸时间不准确如何处理?
答:(1)检查DC24V电源是否正常。
(2)检查7805输出的DC+5V电源是否正常。
(3)更换晶振“JZ”或者单片机PIC16C54C.34.如何测试JPXC-1000型偏极继电器反向不吸起值?
答:测试完工作值后将线圈电压降低至零,再接入反方向的电压,逐渐升高线圈电压至200V,此时继电器应不吸起。
35.有极继电器反向转极值高于规定值时如何调整?
答:(1)适当增加继电器定位接点压力和动接点簧片的预压力。(2)适当增加衔铁止片厚度,加大衔铁与铁芯的间隙。1.如何检查二元二位继电器的接点系统?
答:(1)接点须清洁平整,不得有严重的烧损和发黑,接点引线应不影响接点动作,并无歪斜、碰混及脱落、腐蚀等现象。
(2)动、静接点的接触位置的检查。动接点位于静接点的中间,偏离中心时,接触处距动接点边缘不得小于1mm,厚度不少于2/3.(3)接点引线有无假焊、断股、脱皮现象。2.如何测试变压器?
答:空载电流测试:二次不加负载时:一次侧空载电流不大于规定值。二次空载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5%。
满载测试:二次负载调到满载时,二次侧输出电压应不小于额定输出的90%。3.转换屏内交流屏无故障,但发生自动转换现象如何处理? 答:原因是:(1)2XLC21-22或1XLC21-22接触不良,更换交流接触器;(2)三相交流电源瞬间停电;
(3)故障复示继电器JAGFJ或JBGFJ电路接触不良。
4.对于JYXC-270、JYJXC-135/220继电器,在更换器材及处理故障是应如何操作?
答:JYXC-270、JYJXC-135/220继电器为极性保持继电器,为了保持其动作的一致性,防止联锁失效,所以在更换器材及处理故障时,严禁任意拍打其中的个别继电器,使其改变固有的状态。5.整流式继电器在吸起过程中有响声如何处理?
答:(1)衔铁与铁芯密贴不好,紧固之;(2)动接点预压力过强,或前接点压力和共同行程过大,减小压力;(3)整流元件的特性不好,更换特性好的整流元件。25.继电器内部擦洗及检查项目有哪些? 答:(1)内部擦洗;
(2)线圈系统检查;
(3)磁路系统检查;
(4)接点系统检查。
26.无极继电器磁路与接点系统检查项目有哪些? 答:(1)衔铁角度;
(2)轭铁角度与铁芯;
(3)接点片;
(4)接点压力、共同行程、接点间隙及同类接点齐度;
(5)衔铁重锤片与下止片间隙。27.如何正确操作测试台?
答:1)要看懂测试台的说明书和有关资料;2)明确测试台面上的测试按钮和个开关的作用;3)核对被测继电器与插座的位置是否正确。28.继电器封外罩时应如何操作?
答:(1)去除继电器表面杂物,零部件不得划伤,不得刮碰接点。
(2)整理电源导线使之规整,注意不要伤线。
(3)扣外罩时,应保证继电器所有的可动部分与导电部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与外罩间留有2mm以上间隙。
29.如何调整无极继电器的下止片?
答:调整下止片时应在其根部加力,下止片前端要与轭铁密贴,在衔铁与轭铁平行时,重锤片与下止片的间隙适宜,注意下止片不能整形。30.如何检查衔铁及止片?
答:衔铁无扭曲变形,止片安装不活动,平直密贴,止片转角处无硬伤、无裂纹。41.怎样对智能电源屏的元器件进行更换? 答:(1)对原设备外部连线进行编号;
(2)核对新换元器件与原设备规格一致无误;
(3)将被换元器件查拆下;
(4)在原位置准确更换新元器件;
(5)复查更换后端子紧固配线正确。42.怎样对输入交流接触器模块进行检查? 答:(1)动接点光滑平整,不结瘤。
(2)接触器配线牢固,不松动。
(3)接触器固定良好。43怎样对屏内模块插座进行检查? 答:(1)插座固定良好。(2)模块插接良好,无卡阻。
(3)插座配线紧固,无松动。44.如何对UPS进行检查试验?
答:在外电网断电时可保证供电时间不少于10min,且输出正常,转换良好。45.如何对电源屏输入电源的相序进行检查?
答:用万用表测试各相电压,A对A;B对B;C对C,压差为0—19V,屏内相序与外电网相序一致。30如何进行ZPW-JF测试?
答:(1)从桌面上点击ZPW-2000A室内测试,选择项目发送检测ZPW-JF点确定;(2)测试常规项;
(3)选择厂家、输入、厂编号、出厂日期,测试人员点确定;
(4)选择测试,基本常规测试,对各项确认灯位后相应空格处单击,然后“停止测试”,“继续”每一项测试,完后点“停止测试”保存
(5)记录查看都合格后输入验收人xxx,验收结果合格;(6)关闭(7)停止测试
31.区间某一区段出现红光带,在送电端防雷模拟网络盘测试无输入电压,如何处理?
答:在送电端防雷模拟网络盘测试无输入电压,说明故障在室内,主要检查发送器,发送通道的继电器接点。在衰耗器上测试功出电压,如果有电压可判断发送器工作正常,故障在发送通道的配线或继电器接点;在衰耗器上测试如果无电压可判断发送器故障。
32.区间某一区段出现红光带,通过测试,输入电压正常无轨出1,如何处理? 答:如果轨入正常,无轨出1,可判断为衰耗器故障,更换衰耗器即可。33.如何测试二元二位继电器的磁平衡?
答:将“测试选择”拨到“磁平衡”,调节调压器使局部电压表220V,轨道电压表显示不超过5V,则合格。34.当磁平衡超过5V不合格时如何处理? 答:(1)松开固定轨道铁芯的螺丝。(2)上下移动轨道线圈,直至磁平衡合格。(3)固定好铁芯螺丝。
35.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发送器如何测试?
答:(1)选择室内、室外设备,是室内从桌面双击“室内选择”,若室外在桌面上双击“室外选择”(2)选择型号和厂家后点确定
(3)点“设备常规测试”,然后输入设备身份编号,最后输入检测人员名号再点确定。
(4)点测试,选择从本屏起测试常规项进行各项指标自动测试,出现测试完毕后点测试记录查看,最后点关闭
55.简述二元二位继电器检修作业程序?
答:(1)检修前准备工作:准备好检修工具和用品;(2)外部检查清扫;
(3)检修前测试:测试电气特性,并做好记录;(4)内部擦洗;(5)内部检查;
(6)调整电磁系统与接点系统;(7)检修中测试和电气特性超标调整;(8)动作试验及微调,自验检修质量;(9)检修后测试;(10)验收,加封。
56、怎么样使用摇表,在使用中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使用摇表应该水平放置,将被侧物体接于E及L二端钮间,以每分120转的速度摇动手摇把,此时仪表的指示值即是被测的绝缘电阻值。
(1)禁止在雷电时或高压设备附近测绝缘电阻,只能在设备不带电,也没有感应电的情况下测量。(2)摇测过程中,被测设备上不能有人工作。(3)摇表线不能绞在一起,要分开。
(4)摇表未停止转动之前或被测设备未放电之前,严禁用手触及。拆线时,也不要触及引线的金属部分。(2)测量结束时,对于大电容设备要放电。(3)要定期校验其准确度。
57、钳形表的怎么样使用,使用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答:(1)被测线路的电压要低于钳表的额定电压。
(2)测高压线路的电流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站在绝缘垫上。(2)钳口要闭合紧密不能带电换量程。58:数字万用表无显示怎么样处理?
答:(1)检查电源线是否接触不良或看是否断开(2)电源开关是否良好(3)打开内部看电容是否良好(3)打开内部看集成块是否良好 59:数字万用表自动关机怎么处理? 答:(1)看电容容量是否过小(2)二极管是否击穿(2)电池是否有电
60:为什么用MF14万用表在测量某一电路中,不能在测量时换挡?
答:在测量时候不能换挡,尤其是高电压和高电流时更要注意,如果换挡,可能会把万用表烧毁,如需要换挡,先断开表笔,换挡后在进行测量。
20、信号维修人员上道进行施工、检修作业及设备检查时,应注意什么? 答:应实行双人作业,按规定穿防护服,并应设安全防护员,实行专人防护。
21、对带有220V及其以上电压的信号设备进行作业时注意什么?
答:一般应切断电源或双人作业。需停电进行检修作业时,应指派专人负责断电,并在电源开关处悬挂警示牌,恢复供电时,应确认全体工作人员作业完毕,脱离带电部件后,方可合闸,摘除警示牌。
22、对高于36V电压的信号设备进行带电作业时应注意什么? 答:(1)使用带绝缘的工具,穿绝缘胶鞋,室内应站在绝缘板上。(2)不得同时接触导电和接地部分。
(3)未脱离导电部分时,不得与站在地面的人员接触或相互传递工具,材料。
23、检修整流及磁饱和设备应注意什么?
答:(1)电压高于220V设备应关闭电源,并通过人工放电,释放电容器电能后,方可开始工作。(2)不准将电流互感器儿戏线圈开路;以免产生高电压击穿设备和危及人身安全。
24、电务部门应健全哪三级安全生产体系?
答:电务段应健全段、车间、工区三级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和作业过程监控、联控、互控,强化现场作业控制,定期分析安全生产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自控能力。
25、什么是违章作业?
答:违章作业时造成电务重大,大事故及险性事故主要原因。必须提高电务职工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维修、施工,故障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落实安全卡控措施,杜绝违章作业。
第四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很高兴能够在大三的上半学期修读了郑水英老师开设的这门课程,短短的八周时间让我们接触了化机所几乎所有研究领域。虽然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有些内容一时难以消化,但是我想这门课程无疑有助于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的我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下面我就结合一些老师主讲的内容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许忠斌教授《过程装备微纳米技术》
许老师主要从“纳米与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微纳米过程装备技术进展”三个方面来展开他的研究领域。许老师简单地阐述了纳米的定义、发展,并以理查德费曼的假设和“物质在纳米层级发生质的飞跃”这一现象为基础,追溯了纳米装备技术的历史以及两种典型的代表—微电子元件和微型计算机。老师指出了几个纳米领域极具研究价值的领域,包括:分子计算机、纳米激光器、光催化剂等。而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也有微米技术,即在微米层级上的材料、控制、测量、设计、制造等的交叉学科。微化工领域的微型设备自1981年提出“微通道散热器”概念以来,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包括等温、选择性、柔性生产、安全、占用空间小,以及微反应器的应用。微反应器目前已经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多级合成反应。而微流体混合器刚好与我做的国创项目有紧密的关联,所以引起了我的兴趣。许老师讲到流体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便携化与集成化,而且微混合器是微流控系统组成的重要组成。微混合器分为动态和静态混合方式,而且超声波振动具有高能量输出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最后,老师展望了未来的微型装备领域,包括高效传热传质反应设备(微反应器、微换热器、微混合器)和精细高值化学品生产(易燃易爆、强放热快速反应)等。
2、杨健副教授《化工过程集成反应分离装备技术进展》
杨老师主要从分离模型、建模方法、多元分流式集成反应分离装备和微反应分离器件设计。杨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最高的反应转化率和最好的分离效果之间找到最佳点,并提出了一种可控反应器和可分离色谱反应集成的新型化工装备技术,反应单元与分离单元相连通,分离单元主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功能和配置等同的单元设备组成,每个单元设备有二对或二对以上物流进出管路,分别配备开关式自控阀,任一瞬间,每个单元设备中,只允许有一对物流管路开通,按给定时段,物流管路同步切换一次,切换后新开通的管路向同一个方向推进一个单元设备,周而复始地循环操作,实现多组分连续一体化集成反应分离。目前连续分离技术包括连续反应精馏、萃取精馏、连续分离结晶和分离集成、连续固定床反应等,而其中的连续色谱分离技术已经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的制造以及手性异构体、同系化合物、氨基酸、糖类等的分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精密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限定了其更大规模的推广,所以我认为如何简化设备和操作流程是未来的一个研究领域。杨老师着重讲了固定床色谱分离技术,这种技术基于两种组分对于吸附剂的被吸附能力不同或在色谱中内的流动速度不同而产生分离,但是由于不能连续进样品,造成效率较低;而连续进样的连续色谱分离包括真实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模拟移动床分成吸附、提取、解吸和提余四区,定期改变物料和解吸剂进口和和各产品出口位置,模拟出固定相相对于流动相的逆流运动,产品回收率和利用率较为理想。杨老师还讲了化机所目前的多元集成式反应分流装备,同时认为目前国内浙江大学、主要还是集中提高色谱分离的应用范围、优化分离条件等方面,与国外的UOP、Simens所制作的SMB及
相关实验相比,我们的研究领域可以进一步拓展。而在分离模型的数学建模中,一般有两种途径:通过真实移动床模拟和通过固定床方式模拟,设计三种相,包括:颗粒相之间的流动相、颗粒的微通道粘滞相、颗粒中的固相。最后,杨老师所讲的“微射流中反应器中的流动与热质传递模拟研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在课下和老师讨论了这个方向的一些知识,大受启发。
3、曾胜副教授《过程装备数字化设计与控制技术》
曾老师所开设的《控制工程基础》是化机的必修课,同时曾老师也是机电一体化的专家。曾老师主要讲了《全自动平衡机的设计和实现》,介绍了这一典型的过程装备数字化设计过程和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同时,还介绍了数字化设计所涉及的各种应用软件、硬件及及用户程序以及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这是我首次接触全自动平衡机。电机转子是各类电机不可或缺的部件,然而转子在生产中会产生较大的初始不平衡量,所以要对转子进行动平衡,以往的手工校正精度低,生产效率底下,但国外的自动平衡机又价格昂贵,所以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全自动平衡机便应运而生。设备主要分类两类系统: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设计。机械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功能设计、几何建模、虚拟装配、刚度强度计算、运动干涉分析、图纸设计,而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控制系统架构、传感器配置、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信号检测、信号处理算法、控制算法、数学模型和程序设计等。我感兴趣的领域,一是机控一体化,这也是过程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另一个是在控制器中单片机(MCU)、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工控机的使用。目前全自动平衡机的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不平衡量的测量、不平衡量的定位、将偏心换算为深度的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法以及刀具的自动定位。尤其是刀具的自动定位,由于解决不好所以五爪、六爪机械手在实际中无
法应用以提高效率。然而,尽管国产化的该型设备已经有了良好的技术和市场基础,但是核心部件仍然严重依赖于进口,尤其是可编程控制器PLC、伺服电机、气动元件和导轨丝杆,国内生产的质量很差,所以曾老师也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些领域多做研究。
4、刘宝庆副教授《新型高效节能过程装备》
刘老师首先说明了过程节能的必要性,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都与过程节能有关。现有的节能思路是:运用过程集成技术,以节能为中心,优化工艺流程。其中“开发低耗高效单元设备”我认为可以与许老师的“微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刘老师以热法磷酸生产节能改造为实例,说明二步法燃烧水合方法由于分别在燃磷塔和水化塔中进行,而且塔壁均采用水夹套结构,所以燃烧热可以充分地带走,冷却水也可以循环使用,而且酸的纯度可以提高到99.9%。刘老师还讲了“废轮胎热裂解工艺与关键装备开发”和“间接加热式干燥设备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两个节能实例,在这里我还想着重谈一下老师讲的“搅拌设备的节能设置”。这种改进体现在两个部分:夹套和搅拌器,夹套主要用于加热和冷却,搅拌器主要用于对物料的混合、反应、溶解和悬浮等操作。最后,刘老师要我们坚持“开源+节流”、“改造+创新设计”相结合原则,考虑大型化、微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等设计理念。
5、吴大转《离心泵瞬态工作特性研究与应用》
我们在《化工原理》中粗略地学习了泵和相关应用,吴老师让我们的这种认识更加深化。吴老师从“离心泵的概念与应用场合”、“涡轮泵发射技术研究-瞬态特性应用”、“瞬态推进泵模型开发”等方面进行课程。尤其是在离心泵的瞬态
性能研究中,用到了有限单元法的相关知识,让我感到可以做到学用合一。总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现代技术进展》是我迄今为止上过的最有趣、最令我受益匪浅的专业课,也祝这门课程越办越好!
第五篇:管理心理学课程论文考查题目与要求
《管理心理学》课程论文考查题目与要求
一、课程论文题目参考选题
1、论个性对领导的影响
2、论归因风格与个体成功
3、试论不同动机类型与管理激励
4、激励理论的有效运用策略分析——以×××为例
5、如何培养群体的凝聚力
6、促进管理者有效沟通的策略分析
7、大学生冲突的类型及解决策略
8、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9、试析组织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启示——以×××为例
10、试论学习《管理心理学》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二、要求
1、自选一个课题,或自拟题目(必须围绕课程内容)
2、必须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内容加以个人观点分析
3、论文结构完整(引言、正文(包括论点、论据)、结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网络文章—一网络文章的作者.文章题目.网站地址
4、要求充分查阅资料,杜绝抄袭,违者以0分计
5、论文内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6、字数在3000字以上
7、交稿时间:2010年1月25日(学习委员统一收)
8、注意:用信笺纸手写,书写整齐,页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