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第一学期习能力诊断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时间:2019-05-14 03: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学年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第一学期习能力诊断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学年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第一学期习能力诊断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第一篇:2009学年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第一学期习能力诊断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2009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一、阅读 80分

(一)16分

1.(1分)说明消费时代产生的作家富豪榜和经典写作时代的主流文学是分野的。(或答第⑶段最后一句话。)

2.(2分)因为两者的写作追求不同,郭敬明们追求畅销的写作契合了消费文学时代的需求,有市场传播价值。

3.(2分)C

4.(2分)①为时而著(富有时代精神);②文采斐然便于传唱;③妇孺易懂。(答出①给一分,答出②③两点的其中一点给一分)

5.(5分)①将文学推向了人们注目的中心;②给作家们树立了一个市场化写作的标杆;③给文化拓展了更红尘的大众化路径;④给大众文化添了娱乐的佐料;⑤是更多年轻人实现文学梦的催化剂;⑥客观上逼迫上榜作家写出传世作品;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学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使命。(答出②③④⑤的给3分,答出①⑥⑦其中两点的给2分)

6.(4分)参考示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揭露封建统治黑暗,塑造了成名、黄英等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我国文学创作的宝贵财富。可是蒲松龄一生穷困,没有因《聊斋》而富裕,所以说财富不完全等同于作家的写作价值。

(二)21分

7.(3分)“短”实指多伦路只有500米长;“长”指多伦路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对所在城市长远的影响。

8.(2分)与当年富丽悠闲的多伦路对比,同时与下文叙写改造后的多伦路作对比铺垫。

9.(4分)留下我童年与少女时代成长的印记;马路菜场的石子路及前后的变化;感受鲁迅及左翼进步人士的青春与激情;充满风情且风格各异的海派建筑;旧书店的怀旧气息以及让“我”心动的书籍。(答到四点给满分)

10.(5分)E、F(答对一个给3分,对两个给5分)

11.(2分)这三个关联词呈递进层次,突显出“我”对古书由发现到动心到迷恋的由浅而深、由识而知的心理变化过程。

12、(5分)相同:两位作者都表达了怀旧、感伤、留恋之情。不同:《胡同文化》作者认识到封闭的胡同及胡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走向没落是必然的,态度达观而理性,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本文作者认识到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多伦路的改造是必须的,担忧中有认同,失落中更多的是期望。(相同点2分,《胡同文化》1分,本文2分。)

(三)13.6分(每空一分,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⑴接天莲叶无穷碧; ⑵低绮户; ⑶何当共剪西窗烛; ⑷无案牍之劳形;

⑸君子生非异也; ⑹其实难副; ⑺工欲善其事; ⑻领异标新二月花。

(四)8分

14.(2分)小令;醉翁(六一居士);

15.(3分)D

16.(3分)一个“疑”字,与上阕的“醉”相呼应,交代了产生“行云却在行舟下”“水中别有天”这种感受的两个因素;一是自己醉了,二是湖水清澈、平静,收到了物我一体的艺术效果。

(五)17分

17.(4分)①定罪,判罪,由„而获罪;②刚、刚刚、正好;③拿起、张开;④数落、责备。

18.(2分)A

19.(2分)A C

20.(3分)①(杨政)敢作敢为爱夸耀自己,但他为人忠实(忠诚)于义气(或情谊)。(采分点:省略句,矜,笃)

②(3分)(他们)认为是被(盗匪)劫持了,拿着兵器站满两旁,杨政神态像平时那样。(采分点:省略句或被动句,兵,颜色)

21.(3分)三件事:一是冒险为老师向皇帝乞求宽罪;二是平等与皇亲国戚交谈,不屈从权贵;三是敢于指责权贵傲视英才,即使面对兵器也坦然自若。

【参考译文】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杨政年轻时爱好学习,跟随代郡(地名)的范升学习《梁丘易》。他擅长讲说经书。京师因此流传这样一句话:“说经铿铿杨子行。”他教授的学生有几百人。

(杨政的老师)范升曾被已休的妻子告发,判罪囚禁在大牢里。杨政就赤裸着上身,用箭穿透自己的耳朵,然后抱着范升的儿子躲在皇帝经常走的御道旁边,等候着皇帝的车驾。(皇帝经过时)杨政拿着状子,一边叩头一边大声高喊:“范升一辈子娶了三次妻,只有这一个儿子,他刚三岁,(如果杀了范升)一个孤儿不是很可怜吗!”把侍车驾的武士骑兵们担心(杨政)惊吓了(皇帝)的车马,张开弓箭射击杨政,(杨政)仍不肯离开;武士们用戟叉住他,划伤了(杨政的)胸部,(杨政)仍然不肯后退。(还)坐在地上哭着为(范升)请求脱罪,打动了皇帝,口下旨意“乞谅杨政的老师。”皇帝立即颁布诏书放了范升,杨政也因此事而扬名。

杨政好酒,不拘小节,敢作敢为爱夸耀自己,但他为人忠实(忠诚)于义气。当时,皇帝的女婿梁松、皇后的弟弟阴就都仰慕杨政的名声,来拜见(杨)与他结交。杨政每每与(他们)在一起恳切地讨论问题,从不屈从(他们的观点)。(杨政)曾经到杨虚侯马武那去(拜见)他,马武不高兴见杨政,称病不起床。杨政走进(马武)房间,径直登上(马武的)床推着马武,抓住他的臂膀斥责道:“你深受国恩,位居藩辅,不想着寻求贤能来回报(皇帝)对你的恩宠,却小看天下英才,这不该是你的养身之道。今天敢动一下,我捅了你!”马武的几个儿子以及侍从大惊失色,认为是被盗匪劫持,拿着兵器站满两边,杨政神态自若(跟平常一样)。恰逢阴就赶到,训斥马武,命令他与杨政结为朋友。杨政刚直不阿,(为人处事)任意性情大都像这样。到建初年间,做了中郎将。

(六)12分

22.(2分)心为形役(或“田园将芜”);《桃花源记》

23.(2分)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表现了他的清高坚贞,寄寓归隐之志。

24.(3分)上文写了回归田园的欢悦,隐含理想受挫的无奈,“已矣乎”这一感叹句贴切地表现了作者抉择“归去”时内心挣扎后的绝决和释然。

25.(2分)B

26.(3分)归途之乐;(天伦)家园之乐;劳作之乐;(田野)出游之乐。(答对3点给满分)

2009学年虹口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17分)1.国民社会观念 2. A 3.资源分配,成果处置 4.(1)说明国民把守官发财作为读书归属的痼疾。(2)说明当官对学术的影响。

5.(2)并且,表递进。从“任何政府”到“整个社会”范围更大,程度更探,作者意在强调后者为“最高利益”,更应重视。

6.如:马寅初在中国提出的人口控制理论——(新人口论),由于与“人多是好事”的政治主张相抵触.而遭到声势浩大的批判与迫害。社会缺少理性的宽容不仅造成了马寅初个人的悲剧,更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走了许多弯路。(理论、遭遇、后果各1分)

二、(20分)7.结构上启下,内容上圈定下文写作的重心

8.及早将记忆和过往沉淀为一种文化,才能留下人生最美好的财富

9.类比,用山鹰择高岗而坠表现荆轲的决绝壮烈;借代,以血迹斑斑凸现他的侠气英豪。10.C E 11.强调人生漫漫,必将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滋味。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旅店。寻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才可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12.《胡同文化》唤醒我们对于城市在历史的进程中其文化的演进的思考;唤醒我们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的深切反思。

[只要言之有理,结合课文内容,说明启发所在,即可。)

二、(6分)13.(1)工欲善其事;(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山气日夕佳;(4)师不必贤于弟子;(5)粟深林兮惊层巅;(6)高处不胜寒;(7)叶上初阳千宿雨;(8)正是扛南好风景

四、(8分)14.(1分)青莲居士

15.(3分)C(“客栈”应为“栈道”;上句写的是人蜀途中栈遭上的景致,下句写的是春江环绕蜀城的风光)16.(4分)“起”亏:把本来是/庠态的岩崖写成动态,凸显山势的迂回、峭拔;“生”字既写出云雾之飘动,又见栈道之高危。这两个字用得极富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奇伟。(意近即可)

五、“7分)17.(1)大约,大概i(1)率领,带领;(3)恰逢,适逢,正好,正赶上;(4)才,刚刚 18.D((1)形容此词尾,——的样子;(2)代词,这样;(3)“为所”表示枝动;(4)动词,成为)19.(1)拘泥于占籍的人愚蠢,怎么竟然会愚蠢到这个地步呢!(2)刚删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也不会偏执于旧谱。20.性孤僻,好讲古制(答“迂阔不可行”不得分)21.纸上谈兵(或“食古不化”、”墨守成规”)22.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意近即可)[参考译文]

刘羽冲,他的正名到现在已没人记得了,是沧洲人。我家先太祖父厚斋公当年经常与他诗词唱和。他的性格孤僻,喜欢讲究古制,但实际上都是迂腐而行不通的那些理论。他曾经请董天士替他画画,让厚斋公在画上题诗,其中有一幅秋林读书图,题的诗是:“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这是厚斋公用诗句给予他的规劝。

他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伏案熟读,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伏案熟读数年,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所以说:‘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又说:“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六、(12分)23.(2分)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能用心领悟,而无法诉诸语言)的特点。24.(2分)D(A“难得”而并非不能得;“玄虚”指玄妙虚无的道理;C“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不是知识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个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识束缚才不能领会意趣)25.(2分)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意近即可)26.(2分)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27.(4分)不矛盾。“年”、“官”、“品”虽然有碍于“意趣”的获得,但只要能够“会心”,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回归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意趣”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赞扬。[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语文答案

一、80分

(一)1~6(17分)

1.C(2分)2.善恶标准(价值观念、是非判断)(2分)3.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增强语势;用引申论证(归谬法)加强说服力,证明“无法定下绝对善恶的标准”的荒谬,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批评态度。(3分)4.介乎两性、跨过年龄层、似尘世似脱俗(3分)5.C(3分)6.同意者可谈:文化多元,热点多变,英才辈出等。不同意者可谈:真正的英雄是永恒的。价值观各异、评判标准不统一、对英雄的认识分歧等。(4分。联系实际举例2分,阐述2分)

(二)7~12(20分)

7.雨巷(1分)8.苦难命运的主观原因。或:与无锡人格格不入的性格特点(“荒唐”行径)(3分)9.B、F(6分)10.(1)肯定了阿炳故居依然保持历史原貌;(2)反衬了阿炳的灵魂被偷走的现实(3)表达了作者希望还阿炳历史真实面貌的愿望(4)委婉批评了曲解历史人物的做法(3分。答对第1点给1分,答对后3点中的任一点给2分)11.阿炳真实的身世、情感和他音乐作品的内涵都被抽走或偷换,只留下一个贴着政治标签的、“悲惨化”的躯壳。(3分)12.(1)来自民间的艺术家;(2)身上有不少市井陋习;(3)他和他的音乐被贴上了政治标签(4分。每个要点1分,语句连贯1分)。

(三)13.(1)往者不可谏(2)下饮黄泉(3)何时倚虚幌(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起舞弄清影,(7)鸟雀呼晴(8)赢得生前身后名(6分。每空1分。若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四)14~16(8分)

14.宫调;曲牌(2分)15.C(3分)16.【思想内容】甲写田园生活场景;享受田园之乐;乙写世事多变,浮生如梦。看破红尘。【表现手法】甲白描;乙:用典。【语言风格】甲质朴通俗;乙典雅凝练。(3分。举例1分,分析2分)

(五)17~21(17分)

17.(1)治罪(2)满(3)同“叛”,背叛(4)生育,生小羊(4分。每词1分)18.C(2分)19.(1)白白地用自己的身体使草野肥沃,还有谁能知道这样的事情呢?(3分。)(2)(于是)单于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到大窖中,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吃喝。(3分)20.威逼;利诱(2分)21.(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形象地写出苏武努力吞咽旃毛的艰难动作,表现了苏武为了完成使命顽强活下来的坚强意志。(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个细节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苏武虽然历经磨难,仍时刻不忘国家使命的忠贞品格。(任选一例)(3分)

(六)22~26(12分)

22.(1)料想;(2)一个接一个(2分)23.C(3分)24.如果女子爱才,超过那些无能的试官不知道多少倍。(2分)

25.即便是被那些昏聩之人点中状元,自己的价值也不能真正被认可。或:如果不是知音,即便是被点中状元也感到羞耻。或:出自像李林甫杨国忠之类的奸臣门下,作者感到耻辱。)(2分)26.“太息”是作者对王阮亭的叹息深有同感:试官昏聩、奸臣当道,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选拔和赏识。(3分)

二、70分

27.参照200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一类卷(63—70)基准分67分;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五类卷20分以下。【附】译文一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苏武比划,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的坚贞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苏武是个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没有粮食,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它,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附】译文二

(你)来信说我写的《清平调》杂剧,替我们这些读书人扬眉吐气,只是没料想到那个胖胖的女子竟然大大胜过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王维因为玉真公主而中状元,李白因杨贵妃而登科,才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在女性面前应该感到非常惭愧,读完此剧发出感叹,(继而又)手舞足蹈。

我说天底下的试官都是妇人罢了,(其实)女子如果真的爱惜人才反而超过那些试官许许多多。(我在剧中说)李白作《清平调》、《上情调》时,杨贵妃便用玻璃杯斟上西凉葡萄酒笑着劝饮,同时整顿衣裳起身再拜,(这)不正是说明天子门生其实是贵妃的弟子吗!

假如李白当年真的中了状元,(其实)也不过是瞎了眼的宰相作试官(胡乱点中的)罢了,更不幸的是出自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臣的门下,还有比这个更羞耻的吗?哪比得上杨玉环在众人之中(对他)回头一笑呢?但是我刚刚写成这个剧本,就有人指责我,说我是骂状元的人,当初王九思(渼陂)写了《杜甫游春》这出戏,有人说他是在骂宰相,如今我也遭到了这样的指责,为什么李白杜甫这类人如此不幸,而李林甫、高力士之类的人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世上呢?这正是我要和你一起叹息的啊。

(2010.1)

第二篇:2016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2015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语文)

2015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6.1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朱光潜

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还不仅此。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我们从左看 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视线移到EF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但是我们再向右看到G与H两线时,就猛觉与前不同,不但G和F的距离猛然变大,原来是像柱子的平行垂直线,现在却是两条毫无规律的线。这是预料不中,所以引起不快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这里所谓“预料”自然不是有意的,好比深夜下楼一样,步步都踏着一步梯,就无意中预料以下都是如此,倘若猛然遇到较大的距离,或是踏到平地,才觉得这是出于意料。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⑦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了。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说“自然美”就好比说上文六条垂直线已有三个柱子的形象一样,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美的欣赏就如“情人眼底出西施”,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

(选自《谈美》第七篇,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文中附图下面的说明补充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整语序并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三面下个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使之成为第⑤段的结尾句。

(1)G与H两线被摈于整体之外。

(2)G与H两线在情感上和其他六条线不能谐和。(3)G与H两线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西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作者认为“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下列对“美”的阐释,最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A.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C.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理。D.狄克罗斯: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6.本文对“美与自然”的阐释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

沈诞琦

①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

②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了约翰·纳什。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上同行的朋友。他说,“早看到啦。”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我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说起来,《美丽心灵》里讲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2001年拍了电影,他们才又复婚。”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

③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主席,这个俱乐部一年也就搞三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办正式聚餐,前任指点我说:“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

④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赴宴的学生还一个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的妻儿。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你是发邮件的沈小姐?”“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Lily。”“沈小姐,你好。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要为聚餐致辞呢。”

⑤聚餐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底把这事忘了。”“沈小姐,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纳什教授又问我。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是吗。”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

【注】

学们个个欢欣万分,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在纳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来。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剩下的七个位子仍然孤零零地空着。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他的妻子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地吃着一片肉。我看着这番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

⑥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笑呀嚷呀,像是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受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了队。突然,我同桌的数学系毕业生也站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嘲似地辩解:“我在数学系混了天天被恶心的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去不是要笑死人了?”

⑦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360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璃。透过玻璃看出去,校园美丽如画:卡耐基湖上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正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的松鼠们呢,它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我想告诉你,《美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

⑧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而他还是孤独的,学生们不敢和他讲话,更别提和他一桌吃饭。但是,那个晚春时节为纳什排起的长长队伍,还有诸多类似于这样的温暖的轶事,大概就足够支撑着他保持淡泊平和,度过自己的晚年。

„„

⑨上周二,约翰·纳什教授在我所选的博弈论课上做客座演讲。“我想讲讲纳什均衡的历史。”四十分钟里,他一直在讲他所写的几篇论文,太深奥了,恐怕学生中没一个能听懂。可是这不妨碍整个教室坐满了听众,不但有选这门课的学生,还有旁听者闻讯而来。

[注]约翰·纳什,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传记被改成电影《美丽心灵》。2015年5月24日,约翰·纳什夫妇遭遇车祸逝世。

7.第②段中作者写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情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8.对本文④⑤两段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纳什一家的最早赴宴表现出纳什的严谨性格,也隐约反映出他日常生活的寂寞。B.纳什反复询问康威教授是否会来,显示出他对同事的关心以及对康威教授的重视。C.写康威教授的失约是从侧面来表现纳什对聚会的重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D.作者用一组动作描写表现其儿子的百无聊赖、妻子的恼怒以及纳什的落寞凄凉。E.餐桌场景呼应了上文,进一步表现了纳什的凄凉晚境并为下文的拍照场面蓄势。9.辨析文中两次出现的“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⑦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校园美景图,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全文,简析作者“难以下笔”写约翰·纳什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邂逅霍金》中葛剑雄否掉了自己想给霍金拍照的念头,而本文作者却肯定了一群年轻人与纳什合影的行为。两者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且从师问焉。(韩愈《师说》)(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5)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6)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7)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8)夜静云帆月影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卢挚《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次韵孔宪蓬莱阁

【1】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忆我去年曾望海

【2】

,杭州东向亦楼台

【3】。

【注释】【1】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诗人的赵姓友人登蓬莱阁时,有诗赠赵抃,此诗为赵抃所作的和诗。孔宪:一说指孔宗翰,一说指孔延之。宪:官名的简称。蓬莱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在山东省蓬莱市北丹崖山上。【2】望海:此处实指望钱塘江潮。【3】楼台:指望海楼。

14.“山巅危构傍蓬莱”是倒装语序,这句诗的正常语序是。(1分)15.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快哉”表现了水阁临风的快感,为全诗奠定基调。B.“两潮来”描写了晨昏两次起潮时大海的动荡不息。C.“逾觉”直接抒情,表达诗人临海观潮的心境感受。D.“忆我”由对方转而联想到自己,“忆”字引人回味。16.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汉光武讨王郎时,河北皆叛,独巨鹿、信都坚守,议者谓可因二郡兵自送,还长安。惟邳彤不可,以为若行此策,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公既西,则邯郸之兵,不肯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逃亡可必也。光武感其言而止。东坡曰:“此东汉兴亡之决,邳彤亦可谓汉之元臣也。”彤在云台诸将之中,不为人所标异,至此论出,识者始知其然。.②汉高祖没,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郦商见食其曰:“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比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亡.可翘足待也。”食其入言之,乃发丧。然则是时汉室之危,几于不保,郦商笑谈间,廓廓无事,其功岂不大哉?然无有表而出之者!迨吕后之亡,吕禄据北军,商子寄绐之出.游,使周勃得入。则郦氏父子之于汉,谓之社稷臣可也。寄与刘揭同说吕禄解将印,及文帝论功,揭封侯赐金,而寄不录,平、勃亦不为之一言,此又不可晓者。其后寄嗣父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识者始知其然 ____________(2)非尽族是 ____________ .. 6(3)比闻帝崩 ____________(4)商子寄绐之出游 ____________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1)公既西,则邯郸之兵(2)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B.(1)以故不发丧(2)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 ..C.(1)迨吕后之亡(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D.(1)不为人所标异(2)平、勃亦不为之一言 ..19.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1)然无有表而出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后寄嗣父为侯,又以罪免,惜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邳彤阻止光武帝西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达)(2分)21.根据文意,概括邳彤、郦商的共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与孙季逑书(清)洪亮吉

①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②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

(1)

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③每览子桓(2)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

(3)

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④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

(4)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⑤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己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1)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2)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3)长沙:东晋长沙郡公陶侃。(4)烛就跋:蜡烛将尽。

22.这封信开头的“___________”二字,即紧扣主题。(1分)

23.第③段两处引用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晷尚富”表明作者在京城的生活比较优越。B.“衣上落虱”“凝尘浮冠”写出作者读书之专注。C.“入刺”“过车”的环境反映出作者交游之广阔。D.此段写作者虽身处繁华、生活安逸,仍一心向学。25.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文章结尾段,简析“形散神聚”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己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如今,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2015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B与C, D与E距离相等,略大于A与B的距离。/F与G的距离较B与C的距离大。(写出一点即可,2分)2.因此(由此)G与H两线不但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在情感上也和它们不能谐和,所以就被摈于整体之外。(3分)3.欣赏者眼中的(审美)自然(2分)

4.寻常恋爱都带有强烈的占有欲,美的欣赏则是精神的满足,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利害得失。(2分)5.B(3分)

6.首先说明美感是外物与人心相结合的产物;进一步以人对图形的感受为例,阐释了“心”和“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明美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美是经过人情化的);最后以审美的非功利性为补充。(4分)

(二)20分

7.用《美丽心灵》的美好故事与眼前所见的纳什夫妇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震惊与失望。同时也为下文将电影中的授笔仪式与现实中的拍照场景对比做了铺垫。(3分)8.B(2分)

9.第一处反映出那个女孩子对纳什的崇拜和她面对纳什时的紧张激动;第二处是用强烈的语气表达学生们对纳什发自内心的崇敬,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面对这个向“纳什致敬”的场景时由衷的激动与感慨。(4分)10.通过运用比拟/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景角度的变化等(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松鼠们在“忙活着筹备”“一场盛宴”,夕阳“张望着我们”,生动而又充满情趣。/虚实结合。实写了校园中的游人、孩子、肥鹅,虚写了松鼠们的忙碌,既生动,又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动静结合。由校园黄昏游人的悠然、动物的忙碌,转为静静等候的排队的人们脸上身上的玫瑰色的光晕,增添了画面的悠然宁谧。/写景角度的变化。由俯视与远景描写,转为平视与近景描写,立体、全方位地表现出校园美景。)刻画了黄昏的校园既生机勃勃又宁谧悠然充满温情,烘托了学生们和纳什排队合影的感人一幕,表达了人们的纳什的敬意。(任选一个角度即可,4分)11.“难以下笔”一是因为纳什形象的复杂难以概括。他既是伟大的数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又曾患精神疾病陷入疯狂;既受众人敬仰又孤独凄凉。二是因为作者对他的了解毕竟不多,难以全面反映。三是作者及他人对纳什的情感的复杂交织,既又崇敬赞美又带着怜悯嘲讽,一言难尽。(写出两点即可,4分)12.并无矛盾。可从写作意图的不同(葛剑雄是藉此反思对名人过分好奇的干扰之举,呼唤平等、尊重的社会环境;本文作者是反映学生们对纳什的敬意,藉此表现纳什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和温暖)、写作对象的差异(霍金的高度残疾所导致的形象不该随意曝光在镜 9 头前,他对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思考使他超越了对身边人事的关注;而纳什的人生颇为曲折,晚景孤独凄凉)、场景的不同(与霍金是在路上的偶遇,表现的是周围路人对霍金的态度;写纳什是在特定的聚会场合,表现的是与会学生对纳什的态度)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分)

(三)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二水中分白鹭洲(2)其出入也远矣(3)何时倚虚幌(4)或异二者之为(5)脉脉不得语(6)来者犹可追(7)拣尽寒枝不肯栖(8)载我在潇湘画里

(四)8分

14.蓬莱危构傍山巅(1分)15.C(3分)

16.颈联收束前四句。“遥思”照应题目,点出前面四句是想象之景,又将视角由景而及观景之人,“游观远”“度量开”都是对友人观潮景象的描绘,想象友人在蓬莱阁上游目骋怀,心胸豁然开朗,以情结景。同时,“遥思”“逾觉”又巧妙引出下联自己的回忆,转出心境。章法上显出转折回环之美。(4分)

(五)17分

17.(1)才(2)诛杀,灭族(3)等到(4)欺骗(4分)18.C(2分)

19.(1)可是没有人表彰他让他得以显露。(表、出,2分)

(2)后来,郦寄承袭他父亲的爵位成为侯,又因为获罪被削夺了爵位,这真可惜呀!(嗣、以、被动句,3分)

20.不但白白失去黄河以北地区,还会惊动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邯郸的兵马也会逃散(2分)21.(1)有远见卓识(2)有拯救汉室之危的大功(3)有功而无名(4分)【参考译文】

汉光武帝征讨王郎时,河北地区都叛乱了,只有巨鹿、信都两地还在坚守,有人建议光武帝可由这两郡的兵马护送回长安。只有邳彤不赞同,认为如果按照这个计策行事,不是会白白失去河北地区,更必定惊动三辅吗。且西行之后,邯郸的兵马不肯背弃守城的主将而千里护送,必定会离散逃跑。光武帝被他说服而没有西行。苏东坡说:“这是决定东汉兴亡的关键,邳彤也可被称之为汉的重臣。”邳彤在云台众多将领之中,不被人们认为有与众不同之处,到苏东坡这一论断出现,人们才认识到他的出色。

汉高祖死后,吕后与审食其谋划说:“将领们以前与皇帝都出身于普通百姓,现在侍奉少主,如果不杀尽他们,天下将会不安定。”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发丧。郦商见食其说:“如果真的这样做,形势危急了。陈平、灌婴带领十万兵马镇守荥阳,樊哙、周勃带领二十万兵马镇守燕、代,等到听说皇帝驾崩,诸将都被诛杀,必将都率兵马回来攻打关中,汉室的灭亡就在眼前。”审食其入朝陈述了郦商说的意思,朝廷才为高祖发丧。大汉的天下面临危险,几乎被覆灭,郦商笑谈之间,天下平安无事,他的功劳岂不是很大吗?可是没有人表彰他让他得以显露。等到吕后死,吕禄统领北军,郦商的儿子郦寄骗吕禄出游,使周勃得以入主北军。郦氏父子对于汉朝而言可说是决定社稷安稳的重臣。郦寄与刘揭同劝说吕禄交出兵权,到汉文帝论功行赏时,刘揭被封侯赐金,而郦寄却不被任用,陈平、周勃也不为他说话,他 还是不为人所知。后来,郦寄承袭他父亲的爵位成为候,又因为获罪被削夺了爵位,这真可惜呀!

(六)13分 22.用力(1分)

23.都强调生命短促不能荒废,由此触发自己潜心于学问,是借古人之口说明自己加倍用功的原因。(2分)24.C(3分)

25.此句运用对偶有力批评了醉心权势和虚名的“名士”,表达对丧失进德修业时机的惋惜。文气充沛,语句整齐有力。(3分)26.最后一段结合社会现实,又以扬雄、韦曜为例,说明不追求浮名、不讨好世俗,专注于有用的学问、发挥专长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不但抨击了世人的盲目追求虚度时光,也是紧紧围绕作者主张潜心学问,珍惜光阴的中心,可谓形散而神不散。(4分)【参考译文】

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有自己的专长啊!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年轻时不跟随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的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比不上您。然而我三十四岁的年龄,距离强仕之日(即四十岁),还又有六年。向上也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智力,展示微薄的力量,来报恩于先人;向下希望在史册留名,传布我的姓名于天下而使父母不以生了我而感到惭愧。每每读到曹丕的观点:“日月在天上消逝,形体相貌在人间衰亡,忽然与万物化而为一。”以及陶侃的论述:“沉溺游乐,饮酒无度,活着的时候无益于当时,死了以后不能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啊。”感念这些话,掩卷而悲,于是把一天作两天用,勤奋学习。又加上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还有富余的空闲时间,由于我粗野的本性,原本就缺乏知心的朋友,(因此得以)鸡叫时就伴着自己的暗影披衣起床,蜡烛烧完了就带着书卷睡觉。衣上落满了虱子,虽多却不嫌;浮尘凝集于冠,每日都有一寸厚。不是门外有名刺递入,巷侧有车辆经过,不知自己处在京邑之内,住的地方界于公卿之间呀。

人的智慧和力量有限,当今的所谓名士,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富贵高名(操纵于别人之手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自己的身体精力就已经衰竭了。又有人放纵个人的情感爱好于棋类游戏的乐趣之中,消磨生命于花鸟的钻研之中,劳苦相同,岁月也都荒废了。像这样都是华巧不实的人的过失啊。我有时想,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学而来讨好世俗的人,未必可以胜过汉朝朝廷的那些人,而将废弃深沉的思考;假如韦昭放弃自己著史的举处而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反而连自己多年积累的学问也会失掉。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每每以此来宽慰自己,也只敢告诉您了。

第三篇: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练习卷

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一、选择题(3分*8)

1.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奉行公式,遵守法令 B.约二斤鸡蛋 约:大约

C.文化形态 形态:事务的形状或表现 D.别烦躁,别着急 烦躁:烦闷急躁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D)

A.锦绣 闲遐 留恋 流连忘返 B.陶冶 树阴 庇护 粉装玉砌 C.夙愿 瞻仰 窒息 历经仓桑 D.草垛 简陋 蕴藏 雾缭烟绕 3.“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A.比喻 夸张 B.比喻 引用 C.引用 夸张 D.拟物 夸张 4.选出名词活用作状语的一项是(B)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忘 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5.下列划线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D)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D)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后世之谬其传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7.联系《六国论》,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C)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不易 C.仙贝创业艰苦,成就功业有限 D.仙贝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C)

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______可让鸟互相学叫,________互相比赛。

A.又„„又„„ B.不仅„„而且„„ C.既„„也„„ D.既„„又„„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 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9.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北平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对比,突出“北平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平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怀念。

10.“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3分)指“城墙与积水滩之间的一块石头”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蜻蜓,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样——安适。

11.“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出自_陶渊明_(作者)的__《饮酒(其五)》(诗名),原句是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分)

12.从第三段中,找出与“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对比着写一个句子。(3分)

象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13.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3分)

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二)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1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句?(2分)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15.将“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改成“臭豆腐淋几滴香油”可以吗?为什么(2分)不可以,原句用“淋”生动形象地变现了北京人对生活易于满足和节俭,如果改成“滴”就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了。16.将“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改成“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留着”可以吗?为什么?(3分)

不可以。“留”是有意识地保留,“挺”是勉强支撑的意思,从少数“宅门”的勉强支撑,看出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17.先用间接的语言对“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这句话进行评价。再模仿这句话的语言特点,用一句话对本地区的某一饮食特色菜进行评价。(4分)

不仅反映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性格,而且对北京人唯我独尊的皇城意识,不想追求心得东西,保守、封闭心态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突出。(仿句略)

(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 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 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 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8.指出下列格局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分)(1)令将军与臣有郤

_郤_通_隙__(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_内_通_纳__

19。宴席的四面席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东向坐的是_项王__,是最上位,南向坐是_项伯_,是第二位;再次是_范增、刘邦_,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_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_。(4分)20.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4分)

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_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___。

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楚怀王约的意图是__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___。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_劳苦而功高如此„„此亡秦之续耳_。收到的效果是_项王赐酒、赐肉、赐座,化解了一场危机___。

21.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的什么性格特点?(3分)

在于项羽力量对比相熟的情况下,暂时缓和矛盾,以图长远打算。性格:工于心计,善于应变,擅长用人,能言善辩

(四)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22.解释划线的文言虚词的用法。(2分)(1)以五倍之地:凭借,介词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来,连词(2)而未免于灭亡:却,表转折

而见利之浅:表顺接

23.对文中划线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西向”意即“向西”,指抗秦

C.“千里”作“秦”的定语,意指请哟复原辽阔,实力雄厚。D.“世家”指司马迁的《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24.对“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一句翻译正确的是(B)(2分)A.认为一定可以有自我安定的办法

B.认为一定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 C.认为一定有可以使自己安全的办法 D.认为一定有办法使自己的国家保全下来

25.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分)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26.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三、作文(3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1937年,华沙镭学研究院举行罗成店里。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被簇拥到主席台上,接受鲜花与喝彩。忽然,居里夫人急急离开了主席台,一直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妇人身边,弯下了腰,深情地吻了她的双颊,随后推着她坐的轮椅向主席台走去。她是谁?原来是居里夫人的老师。

要求:

1.根据材料确定文章中心。2.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3.不少于600字。

第四篇: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这是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一句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①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 ③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④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放大镜,很多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舆论事件都能在瞬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总是在通过各种形式探明原委、发表意见,是公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的普遍提升。”这说明公民()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积极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进行民主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某社区设立“流动小板凳”会商会这一民主协商形式,让会商会成员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入户走访等途径,选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由社区召集各利益方,居民讲诉求,部门说政策,社区做沟通,实现了问题解决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这一协商形式()①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 ②有助于巩固基层政权体系 ③夯实了居民自治的基础 ④有利于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8年3月1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根据该方案,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进一步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将逐步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基于()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拓展政府的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③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 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惠台大礼包”,内容涵盖产业、财税、教育等多领域,包括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为台湾民众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材料表明我国政府()

①有效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 ②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③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 ④坚持中央全面管治与台湾高度自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扩大公众监督,增强公开实效。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①是提高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保证 ②是保证公共资源公益性的重要举措 ③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7年11月,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共征求社会公众意见1300多条;2017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监察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监察法草案。由此可见()

①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④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使立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反映人民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党章修正案对党员义务进行了完善,增写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党章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①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③完善执政方式,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彰显法律权威,增强党员干部履行公职的责任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在北京市政府召开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座谈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把北京建城以来的历史沿革编成宣传册,让更多人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北京;也有政协委员建议打造北京精品文化项目,创作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广得出去”的文化作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体现了()①政协委员积极管理国家事务 ②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③政协委员对人民和政府负责 ④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上述规定()①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表明我国公民的一切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③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④保护了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治权利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7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由此可见()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②中国的理念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及治理体系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我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主席在201 7年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呼吁“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2018年达沃斯年会的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这表明()

①中国为世界各国提升国际地位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

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 ③我国的独立内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合作共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③

13、最近,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表明()

①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②文化的发展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复兴是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础

④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2018年1月,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对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发展科技要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D.奉行霸权主义国家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16、人生往往会因为人的欲望和思想而改变,漫画《欲壑难填》告诉我们()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圈、影视圈„„每个圈子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化”()

①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②源于实践,又促进实践

③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④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0、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能塑造人生 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事道理。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要树立良好家风,是因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

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8年4月14日,在经历沙尘影响生产的内蒙古,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300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美丽中国文化理念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都离不开植树物质活动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2、“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造出整个世界”“中国武馆在全球遍地开花”,从春节到中秋,越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世界节”,世界各地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特色越鲜明的民族文化越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

④文化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深切关怀,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列对教育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文学的力量强大到使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另外一端人们的想法。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成见和误解。”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①文学能反映一国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

②文学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③文学可以代替实践成为文化产生的源泉

④文学交流有利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印痕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媒介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江苏省徐州市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 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7、4月7日是2018年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2018年6月21日,广西玉林市一年一度的“狗肉节”拉开序幕,每年的这一天,都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狗被端上餐桌。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不能取消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 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展示了惊艳世界的“北京8分钟”。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表演,并通过互联网与国人互动。科技国宝熊猫特使和轮滑演员们用曼妙的身姿,画出了中国结、巨龙、北京冬奥会会徽,向世界传达了“北京欢迎你”的声音。由此可见()①科技的运用规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的目的是实现民族文化的世界化

④进行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市的高粱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结局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①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

②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③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④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梁齐作后尘。”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究辞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把握文化发展要注意()

①文化的独立性 ②文化的传承性 ③文化的创新性 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2017年国庆档一扫近年该档期票房负增长的颓势,揽获逾29亿元票房,首度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贡献了近六成票房。《羞羞的铁拳》在内容上坚持了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是一次创新和突破,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追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 D.文化创新需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33、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③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最为主要的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5、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前行。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石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傅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6、2018年3月22日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蚌埠市政府举行,发布了会徽、会歌和吉祥物。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整体图形是运动员造型,体现了体育运动的特色,其中珍珠造型体现了蚌埠誉称珠城的特色,闪亮的珍珠放射着光芒,寓意迈入新时代的蚌埠形象,同时会徽以“14”的造型,代表了第14届运动会。这一会徽的寓意体现了()

A.区域文化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展现蚌埠区域魅力 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D.会徽集中反映了蚌埠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37、同样是写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描绘雅士之梅的丰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咏叹寒士之梅的品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歌颂战士之梅的傲骨,34、《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上述材料表明()

①中华诗词之美,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优秀的古诗词是一种提升境界与品味的力量

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这些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梅”的高洁坚强品格,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相得益彰 ②发扬“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有利于鼓舞人们追求高尚道德 ③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脱离物质载体的精神标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8、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4月11日发表演讲指出“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体现了()①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可靠保障

③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④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引领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的核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9、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我们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由此可见()

①爱国主义是鼓舞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精神不移根基 ③屈原精神对实现伟大中国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0、2017年12月,河北塞罕坝林场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元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就推动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41、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进一步创新联动发展机制,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口岸协作,创新查验模式,实行更高标准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鼓励港澳人士赴粤投资、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化粤港澳文化交流,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推进区域旅游发展,建设休闲人文湾区。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联动发展机制的文化意义(12分)。

42、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意义重大。

现代化并非西化,也无固定模式,但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无法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来、改革开放近40年来现代化实践探索的结果,更蕴含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传承发展中。虽然传统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存在时代局限性,但其核心理念具有某种超时空性。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础、智慧源泉和文化渊源。我们应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形势要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为当今世界发展贡献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使中华传统文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9分)

(2)我校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即将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请你为我校提两条具体措施。(4分)

4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5分)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分)参考答案

1—5 DCBAC 6--10 BDACB 11—15 ACBCB 16—20 ABCDC 21—25 ABABA 26—30 BADDC 31—35 CCDAD 36--40 BAABD

41、①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及教育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分)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联动发展机制,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3分)③扩大了港澳人员交往,既有利于增强港澳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又有利于大陆民众了解港澳及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分)。

42、(1)①将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价值理念从传统文化中甄别、遴选出来,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杜会发展要求的、积向上的内容,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②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③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每点3分,共9分)

(2)举行校园书法、绘画竞赛活动,(2分)组织学生参加戏曲演出活动,(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3、(1)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等生命特征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5分)

(2)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10分)

第五篇:2018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 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7.12

一、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

(2)?。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3分)

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连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验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范围是无可比拟的。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如若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这种优先甚至使视觉晋升至精神范畴。‚观点‛、‚意见‛、‚看法‛、‚重视‛、‚洞见‛,这些词的词根均出自视觉。

②当然,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如此器重视觉,甚至人类的视觉崇拜也不是亘古如斯。但时至今日,视觉已经主宰了社会。丹尼尔·贝尔指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它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无论是绘画、电影、尤其是电视无不体现出视觉文化的强大规模。

③视觉的时代是如何来临的?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十七世纪的科学曾经如同宗教一样否定了人的躯体。宗教宣布躯体是贪欲之源,科学宣布躯体感官无法获知真理。然而,这种否定并不包括视觉。在后来的科学发展中,视力甚至变成了一种控制的形式,盟主之尊不可动摇。

④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感觉都乐意承认现有的等级秩序。譬如触觉。触觉表明了真正的躯体亲历,遥看泰山并不算登临泰山,唯其一双脚掌触及泰山极顶的那一块岩头之后,登临方告完成。视觉之泛滥如同唾手可得的报纸,触觉却像独一无二的日记。

⑤人们还可以重新核对一下感觉的等级秩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种排列无宁说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认定。马尔库基曾经指出,味觉或者嗅觉之所以显得低级,恰是因为这两种感觉屈从强烈的肉体快乐。所以,这种排列表明,感觉的社会功能正在依次减弱,空间范围逐渐缩小;但是,社会文明遗忘了,这种排列同时表明躯体与感觉对象之间的距离不断迫近,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愈越密切。人们不难想象一个极端的例证:置身于干燥的沙漠之上,海市蜃楼的眼睛享受怎能同一掬凉水的口舌之快相比呢? ⑥然而,视觉的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眼睛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感官,它贪婪地向四处射出视线,不仅能够穿透空间距离,还可以气吞山河。在这个意义上,嘴弗如远甚。眼睛却毫不费力地吞噬一座大山,尽管眼眶的容积不过是口腔的七分之一。

⑦所以,一个人眼睛所消费的景象是惊人的。幸好,这些景象不会因为眼睛的消费而遭受损耗。然而,这并不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从‚我‛到‚它‛的单向度运动,它表明躯体与对象之间的特殊关联。我看到十尺之外的一棵树,此刻的树成了‚我‛的环境,成了躯体的延长。这种特殊关联甚至令人感到看的作用是有形的,视线的投射将引起物的回响。看是以躯体为中心重新组织视觉世界。我的眼光刺入了世界的纵深,表面上并没有能挪动对象,但依然表明了躯体的到场与无声参预。

⑧不管怎么说,看是一种享乐,一种躯体欲望的间接满足。这至少是一部分视觉娱乐长盛不衰的原因。人们可以通过窥视欲解释某些电影和电视片。它们保证了观众不必尴尬或冒险地卷入特殊情节,可以在一个安全地带尽情地窥视他人秘密,从而悄悄获得一份躯体的快乐。于是,看与被看之间出现了主从等级。

⑨这当然不仅是眼睛的角逐和较量。一个人所有的身份、财富、权势乃至体力都将凝聚到眼睛上,介入视觉快感的再分配。许多时候,文化习俗已经作出了规定。例如,人们在长辈面前必须低眉俯眼,盯视上司是无礼之举,如此等等。在某些场合,眼睛和眼睛也可能狭路相逢,互不相让。这种对抗往往是是以怯弱者转开眼睛而告终——他通过转让看的权力而换取了人身安全。

⑩人们的看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眼睛是在画家的率领下重新认识了山川森林,花鸟鱼虫。然而在今天,视觉领袖的位置已经逐渐为电视摄像机所篡夺。电视摄像机力图独搅大权。它有效地延长了视觉距离,让眼睛纵情饱览;另一方面,它又将自己的速度、立场、视野范围和编辑剪接强加2

给观众,剥夺观众不同的视觉选择。在这个电视的时代,人们看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同时,人们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易于患上左拉所说的‚视觉瘫痪症。‛

(节选自南帆《叩访感觉》,有删改)

3.第⑥段中“气吞山河”在文中指的是。(2分)4.具体分析第④段是如何说明“触觉”的作用的?(4分)

5.下列对第⑤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⑤段上承第④段的内容,重在说明社会功能决定了感觉的等级秩序。B.第⑤段内容是对第④段的补充,说明其他感觉同样构成对视觉的挑战。C.第⑤段将几种感觉进行横向比较,是为了在下文强调视觉的统治地位。D.第⑤段主要是为了说明感觉的等级秩序并不是绝对的,应该加以调整。

6.可用来阐释第⑦段中所谓“躯体与对象之间的特殊关联”的一项是()。(2分)

A.古希腊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B.《论语》中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C.李白笔下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D.《赤壁赋》中的“主客问对,抑客伸主”

7.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第⑧--⑩段的阐述。(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有一首歌 席慕容

①我是不到五岁就进了小学一年级的,在南京,在逸仙新村附近的一个小学里,我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懂,却学会了一首老师教的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上海,在南京,我的朋友在这里。‛

②这么多来,我不单牢牢地记住了这首歌,并且还记住了教室里地板上温暖的阳光,和窗外对有人对着我微笑的外婆的微笑。

③我的女儿是在新竹上的幼稚园,三岁多的小女孩,每天早上去混两三个钟头,也不过是去混吃混喝,随便地唱唱玩玩罢了。所以那天下午,当她说要唱一首新歌给我听的时候,我并不太在意,埋头在书桌前的我,也不过如平日那样,随口地应答着她罢了。然而,我小小的女儿却认真地唱起来了,用她那稚嫩的童音: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台北,在新竹②,我的朋友在这里。

④刹那之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出,我几乎要失声惊呼了。转身站起来面对着女儿。

⑤不解人事的女儿还抬着头问我: “妈妈,宝贝唱得好不好听?” ⑥我小声地回答她:“好听,宝贝唱得好听。” ⑦孩子没有听出我声音里的哽咽,她高高兴兴地一边唱一边跑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我一个人站在屋子的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

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那个后山上开满了油桐花的小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对他们那样羡慕的原因吧。

⑨是今年五月初的时候,我们新竹师专美术科的师生一起下乡,到苗栗县③南庄国小一场“艺术服务社会”的活动。

⑩南庄国小实在很小很小,紧紧地贴在山边。周围全是山,全种满了油柚,正开着一簇一簇的白花,风吹过来,后山上的白花就一瓣一瓣地飘落下来,有的飘到山上人家的屋顶上,有的就飘落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

⑪这些在山间长大的孩子们,有着和城市里的小孩们一样的自信,跳得好极了。他们的面容都长得很饱满,身体也很结实,低年级那些挑毛巾舞的小朋友们更是扭得很自在、笑容可掬,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在他们跟着音乐节拍舞动的时候,后山上的人家,也都站出来从高高的街边俯瞩着我们。有老人,也有抱着幼儿的妇人,也有荷锄而过的农夫,都靠在街道的红栏杆上,笑嘻嘻地往下看,并且一边还指指点点的。

⑫我想,他们一定是在指着哪一个特别高大的是谁家的儿子,哪一个扭得特别厉害的是谁家的小女儿吧。在这样一个小小而安定的社会里,操场上一半的小朋友,他们大概都认得出的吧,虽然也许叫不出名字,但总知道是哪一家的孩子或孙子的吧。

⑬在这个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他们自己无法体会出来的幸福呢?可是说不定,他们反而会找出成打的缺点来,他们会觉得这里太偏僻、太闭塞,生活太死板,太缺少变化,因此,在他们成为少年以后,这样安定与安静的气氛反而会使他们觉得烦燥和苦闷,恨不得能冲出去,到另外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里,去做一个潇潇洒洒的流浪者的吧。

⑭可是,他们哪里会知道,有多少流浪的人渴望能找到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小小角落呢?有多少流浪的人捧着一颗憔悴的心却找不到可以安歇的地方呢?

⑮活动开始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小小的开幕式,师生们聚在一起听教育部的一位司长讲一段话,他对小朋友说: “我三十年前第一次走出校门来教书就是在这个学校,面对着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小朋友,所以,今天看到你们,就好像又回到三十年前一样……” 4

⑯他对小朋友说话的声音特别温柔,和地平常少事公办甚至有点盛气凌人的语调完全不一样,站在礼堂的后面,我不禁动容。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较为软弱的一点吧,面对着和三十年前一样的天真纯洁的小面孔,再刚硬的人也不由得要变成极为温柔的吧,而我是要羡慕他还是要妒忌他呢?经过了这样悠长的岁月,还能回来细数他少年时的脉络,还有同样的山,同样的树,同样的校舍,同样的操场,甚至差不多同样的小小面孔来迎接他,他的幸福真是难以衡量的了!

⑰而我是要羡慕他还是妒忌他呢? ⑱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

⑲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哪里,在我心里最深最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晚上,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过一条山路的转角,走过一片开满了野花的广阔原野,或者在刚亮起灯来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开的月台上;在一个特定的刹那,一种似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的心中,而那个缓慢却又熟悉的曲调就会准时出现,我就知道,那是我的歌。

⑳我并不怨怪我的父母,我也不怨怪我的国家,可是,命运给我的,是多么奇怪的一种安排啊!我有一个很美丽的汉文名字,可是,那其实是我的蒙文名字的译音而已,我有一个更美丽的蒙文名字,可是却从来没有机会用它。我会说国语、广东话、英文和法文,我可以很流利地说、甚至唱,可是我却不能用蒙古话唱完一首歌,我熟读很多国家的历史,我走过很多国家的城市,我甚至去了印度和尼泊尔,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过我的故乡。

(21)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个多遥远的地方!父亲说:明安在蒙文里的意思是指一千只羊,就是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那里羊多,草又肥美。而今夜,在灯下,我实在忍不住要揣想,如果我能在一块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上出生长大,今天的我,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了呢?

(22)在我的心里,会不会有一首不一样的歌了呢?还是说,我也许会和那些在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一样,觉得日子太单调、生活太平凡,因而对外面的一切有了无法抑止的激情,甚至在梦里也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个永远的流浪者呢?(23)梦 与现实,到底哪一样能够令人满意呢?

【注】①席慕容:蒙古族,诗人,散文家。1943年出生于四川,1949年去香港,1954年迁居台湾。②新竹:台湾西北部城市。③苗栗县:位于台湾中北部,多山。

8.分析第⑪段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9.文章结尾三段连用问句,请赏析这样表达的效果。(3分)

10.文章的标题“有一首歌”内涵丰富,试做简要分析。(4分)

11.以第⑲段为例,赏析席慕容散文的语言特点。(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8分)

·题上卢桥(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12.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1分)

A.清平乐 B.天净沙 C.破阵子 D.西江月

13.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2分)A.因小见大 B.借古喻今 C.对比映衬 D.托物言志

14.这首词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②而归。

②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③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6

.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慴③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④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议论,蕲④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⑤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⑤而贤过之。

(节选自《高青丘集 凫藻集》卷四)

【注释】①风后:人名,相传为皇帝相。②具区:太湖的古称。③慴:同“慑”,威慑。④蕲:同“祈”,祈求。⑤楼君卿、原巨先:人名,两人都任侠好客。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生用周养宾客()(2)顾生不下己()16.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使酒人恶能勇()

A.罪恶,邪恶 B.丑陋 C.憎恶 D.哪里,怎么

.(2)为请诸公间营具之()

A.经营 B.谋求 C.围绕 D.建造 17.把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8.第④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B.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C.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D.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19.下列对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描写了一名军将“竦听”“ 居樽下拜”等动作,间接表现出南宫生的声望卓著。B.从另一名军将“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等行为,可见南宫生能“以气服人”。C.写南宫生在跟踪者意欲行凶的情况下,“故缓辔”“不少避”,表现出他心胸气量过人。D.详细描述了南宫生折服两名蛮横军将的经过,凸显出他既豪侠仗义又不失谋略的特质。20.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南宫生之“贤”有哪些表现。(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凌虚台记 苏轼

①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③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注】①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这里沿用旧称。太守:官名。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指凤翔知府陈希亮。②祈年、橐泉:宫殿名。下文的长杨、长杨、五柞(zuò)仁寿、九成也都是宫殿名。

21.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贴切的虚词是()。(2分)

A.其 B.而 C.所 D.以

22.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中写“以至近求最高”,点明课修剪“凌虚台”的原因,即这一处能登高跳远。B.第一段中写太守近山“未尝知有山焉”是一种缺憾,点名了修建“凌虚台”的原因。C.第一二段叙写筑台的缘起和经过,说明其命名为“凌虚”的原因,是文章内容的重心。D.文末所谓“世有足恃者”指“夸世而自足”者,作者以此来否定筑台的意义,卒章显志。23.能对应“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这层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B.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 C.昔者荒草野田,岂知有凌虚台耶 D.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24.第③段提及历史上著名宫殿的作用是(3分)

2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含讽刺太守之意,有人则以为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写作 70分

26.有人说,规律往往能将复杂的现象解释的简单清晰;也有人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都无法用规律来简单解释。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每空1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2)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1)D(2分)(2)A(3分)

二、阅读70分

(一)(16分)3.视力可将体积庞大的物体纳入眼中(2分)4.主要借助与视觉相比较来说明。先以登临泰山的实例,说明触觉才是躯体的“亲历”,是有实际价值的。再进一步以比喻突出两者的差异,表明触觉才是更具私人化的、更珍贵的感觉。(4分)5.B(3分)6.C(2分)7.第⑧段呼应了第②段中提到的“具有强大势力的视觉文化”,并进一步分析视觉娱乐长盛不衰的原因,由此引出了“看”与“被看”的等级差异,第⑨段对这种等级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加以分析。再从上文“主动的看”引申到“被动的看”,在第⑩段深入揭示出“电视的时代”的特征,尤其是给人们造成的局限。从全文看,这三段是在上文对“视觉的特性”加以阐说之后,从社会文化层面阐释“视觉之于人的影响”,以引发人们对“视觉为王”的时代的思考。(5分)

(二)(15分)8.这一段既描写孩子们们的健康快乐,又细数围观者的神态、动作,呈现出孩子们舞蹈时的欢乐场景。与第⑩段的景物描写一起,勾勒出一个小而单纯的社会环境与和谐安定的生活氛围。与作者辗转颠沛的生活经历和漂泊无根的生命体验构成强烈的对比。(4分)9.这些问句是作者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个人的文化性格、心态之间关系的追问,体现出作者思绪的不断推进。一连串问号的叠加,使这些问题愈发难以解答,发人深省,引人感慨。(3分)10.“有一首歌”一方面是实指,指作者小时候所学会的一首儿歌,在与女儿所唱儿歌的比较中,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动荡变迁;另一方面是虚指,指作者心中故乡的歌,是作者对故乡的情愫,包含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引发她对“命运的可能性”的揣想。(4分)11.答案要点:(1)语言特点:整句的表达、诗化的语言、语言的画面感;(2)表达效果:抒情性强、富有感染力(4分)9

(三)(8分)12.B(1分)13.A(2分)14.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5分)(四)(18分)15.(1)周济,救济(1分)(2)居于„„之下,谦让(1分)16.(1)D(1分)(2)B(1分)17.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补充主语、引去、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结欢,6分)18.D(2分)19.D(2分)20.结交贤士并四处宣扬他们的美德;助人之急而不居功(4分,各2分)

【译文】南宫生,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广博。年轻时很侠义,爱好击剑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财物丰厚,南宫生就以此供养宾客,并且和年轻人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握奇》的阵法。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也没遇见投合的人,就沿长江逆流而上,到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乡。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闻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的往来宾客的车一天就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地位尊贵或低贱的人,他都弯着身子恭敬地与他们交往。

有两个军将凭借自己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说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对南宫生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要制服他。‛他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古代有贤德的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又停住酒杯屈身下拜,起身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没有失礼的地方。另外一个军将曾经在别人家做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对南宫生怒目而视,并离开了。某一天他看见南宫生独自骑着马外出,就带了一些强健的随从,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

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爱劝诫朋友的错误,朋友中有抵触他看法的,就当面指出点也不记仇。跟人论辩,总是求胜,但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

他家里虽然穷困了,但喜爱跟人结交的性格仍在,有时友人送来酒肉,他即刻召朋友起吃喝共乐。四方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有贤德的,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介绍他们宣扬他们的美德。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向宾朋友人筹办,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都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贤德超过了他们两人。

(五)(13分)21.D(2分)22.B(2分)23.D(2分,答C得1分)24.把历史上著名宫殿的兴废与凌虚台相类比,指出凌虚台必定废毁的结果;是以实例对“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的补证,也构成下文推论人事得失的基础。(3分)25.(4分,言之成理即可)(1)认为有讥刺意:在第一段中写筑台的缘起,加入“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两句,含有对太守近山而不知山的嘲讽。太守令作文以记凌虚台之建成,苏轼则围绕兴废成毁的自然之理展开议论,指出10

帝王的宫殿尚且废毁,“而况于此台欤”,表明人世间值得追求的绝不是一座高台。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建台的意义,也是对太守的讥刺

(2)否认有讥刺意:作者在第三段中展开的废兴成毁之论,是由太守命名“凌虚”而来,随势生发。由物之兴废而兼及人事之得失,再论及台之不足恃、不足夸,无一不关联“凌虚”的意脉,诠释发挥“凌虚”之意,这也是作此“记”的目的。作者这样就题发挥是勉人,也未始不是自勉,不能狭隘地以为有讥刺之意。

【译文】在南山脚下建城,人们的饮食起居都应该是与山相接触的。四面的山,没有哪一座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应该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住在扶风,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这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常理却不该这样。这就是修筑凌虚台的原因。

就在凌虚台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在山下自在地扶杖漫步。见到高出树林之上的山峰,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只看见的那人发髻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特殊的景观。‛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止。这样有人到了台上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虛台很合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让我写一篇记。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是被霜露覆盖的地方,是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表败的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台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台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台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胜于凌虚台百倍而已呢!然而几百年后想要寻找它们大概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何况这座高台!一座高台尚且不能依靠什么求得长久存在,更何况人世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我将这些话告诉陈公后,回去写了这篇记。

三、写作70分 26.评分标准(参照2017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比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下载2009学年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第一学期习能力诊断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学年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第一学期习能力诊断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