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解放思想 锐意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质量推动“十二五”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继续解放思想 锐意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质量推动“十二五”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1 年学校工作会议报告校长 胡海岩 院士
第一部分:2010年工作总结
一、科学谋划,认真组织,圆满完成四项重点工作精心制定“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和“党建创优工程”迎评工作,并在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高水平通过“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隆重热烈举行建校七十周年庆祝活动。
二、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各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学科建设按照“强地、扬信、拓天”的特色发展路径,依托“985工程”,对现有国家重点学科、拟申报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大力提升学科的实力和水平,学科布局趋于完善。
(二)队伍建设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培育工作,完成博士生导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三)教育教学进一步营造优良教风学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坚持推进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继续教育取得新突破。
(四)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科研工作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和国防重大科技项目持续稳定发展,科研产出继续增长,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
(五)办学国际化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六)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探索并实践具有我校特色的学部制度,发挥教授治学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完善高水平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创新招生机制,提高生源质量;创新学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产学研运行体制机制;促进管理改革,提高效益水平。
(七)财务和审计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务支持;在节支审计方面,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审计工作力度。
(八)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称号。
(九)和谐校园建设谋划良乡校区土地规划调整,使原被宽阔绿化带分割的东西两片校区合为一体,为校区的长远建设和高效运行奠定了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作用,鼓励教职工为学校改革发展谏言献策;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好事,年初确定为师生所办的10件实事好事全部完成;校园网络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高度重视生活困难学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助困”工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离退休教职工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待遇,积极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
第二部分:“十一五”工作回顾回顾过去的五年,全体师生员工激情进取、科学发展,着力在建设和发展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了七个“显著提升”。
一、顶层设计追求卓越,整体办学成效显著提升
二、聚焦特色凝练方向,学科专业水平显著提升学科建设结构优化,国防专业特色突出;重点学科数量增加,优势学科持续领先;基础学科加速振兴,交叉学科发展良好。
三、广纳贤才培养后备,师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教师数量继续改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领军人才成倍增加,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四、基础厚重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探索研究生教育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注重基础产出丰厚,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注重基础,重点项目数量剧增;科研产出持续增长,自主创新卓有成效。
六、面向世界拓展视野,开放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交流规模日益扩大,合作伙伴遍布世界;交流层次显著提高,国际影响日益增强。
七、科学配置加速建设,办学硬件水平显著提升良乡校区初具规模,着眼未来展现风采;办学空间大幅增加,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实验设施展现优势,平台建设成果丰硕。
第三部分:“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十二五”时期,作为国防科技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国家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将迎来十分重要的战略发展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
一、学校面临的经济、国防和高等教育形势
(一)经济形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动力不强。因此,发达国家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一些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理念。
在201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再次强调了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重要途径,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我们要找准今后建设和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能力。
(二)国防科技工业形势2011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强化基础是前提,自主创新是核心。要大力加强原始创新力度,在政策、机制和投入上扶持基础工作,摆脱跟踪式、研仿式发展模式,围绕先进军用动力、高端电子元器件、高性能原材料等长期卡脖子问题,联合攻关、持续用力。“十二五”军工能力建设重点围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和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进行突破,建设资金重点用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的武器装备研发平台、新一代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保障、重点武器装备批生产能力、有关“瓶颈”自主化能力、重大实验设施、重要基础能力等建设领域。
由此可见,国防科技工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研制一代、生产一代武器装备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一代、预研一代武器装备。我们要显著提升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尤其是探索能力和预研能力,为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服务。
(三)高等教育形势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未来1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会后正式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特别是教育十大发展项目和十大改革试点的启动,增强了国人对教育改革的信心。
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做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了“四个着力”的要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强决心。
今年,部属高校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一提三优”工程二期建设方案都将出台,提高质量将是核心内容。因此,我们要把提高办学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职责,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十一五”建设,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建设和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和全校师生的热切期望,是应对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加大同综合实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短期取得较快提升同未来后备力量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归根结底集中表现在人才、资源和体制机制三个方面。首先是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整体水平尚不能适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其次是体制机制建设和运行距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再者是事业发展与资源供给的矛盾仍然突出。
正是由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学校在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办学国际化等方面的工作存在问题和差距。如果作进一步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可归结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有先进和正确的理念,但因为执行力不强,尚未取得成效或形成好的发展态势;第二类是理念虽然正确,但在提出和举措上滞后于其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造成一步差、步步差;第三类是在理念上没有充分遵循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没有充分尊重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特殊性、教师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殊性,工作成效自然不好。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要把解决上述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摆在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位置,主动把握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先进和正确的办学理念,着重加大工作执行力。全校干部、教师和职工应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细节,扎实工作。
三、“十二五”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学校“十二五”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需要,按照“强地、扬信、拓天”的特色发展路径,以提升办学水平、服务能力为重点,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大力提高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原创性科研成果,努力办成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办学国际化等方面居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成为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十二五”期间,学校投资总规模将在40个亿左右,重点完成七个方面任务。
1.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优势。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交叉,突出重点,分类建设,努力构建符合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进入国际前沿的学科专业体系。
2.培养引进并举,汇聚高端人才。以学科建设需求为牵引,以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培养教师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努力造就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3.改革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牢固确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通过强化教师职责、实施质量监测、开展质量评估、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形成长效机制。
4.突出基础研究,优化科研结构。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在重大武器装备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部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工作逐步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
5.扩展国际视野,提高合作水平。全面推进国际化的进程,在全球拓展合作伙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以学科为主体,强调教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国际化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国际合作的整体水平。
6.加强科学管理,提升办学效益。继续立足长远发展,深入明确各校区功能定位;广泛争取各类资金、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完善多校区运行机制,提供优质服务,为教师教学、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7.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符合国情、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形成公正高效、权责明晰、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新格局;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稳定、营造和谐,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导向、动力和保证;加强学术文化、人才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真正使先进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第四部分:2011年工作要点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如何起好步、开好局,对“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至关重要。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全面提高质量”为主线,全面实施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6+1”发展战略,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一、重点工作
(一)加快基本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房屋资源不足对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影响对在建项目要全力推进施工进度,按要求完成建设内容;对规划项目要积极完成报批手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对已完成建设的项目要认真做好审核验收,解决好遗留问题;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关系,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加快办公用房功能调整,发挥多校区办学优势。统筹安排中关村校区与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的房屋资源,继续推进办公用房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学校的资源调整计划;强化房屋资源管理,继续做好资源配置工作等。
(二)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内部管理,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1.继续推进学科结构性调整,重点推进理科建设。按照理工并重的学科定位和理科振兴计划的要求,以做大做强理科为目标,强化理科的覆盖面和适应性,进一步改革体制和机制,促进理工交叉、理工融合。
2.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益。围绕重大项目组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建立符合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运行需要的体制和机制,发挥科研资源共享效益。
3.积极探索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大学制度建设。坚持科学和民主决策,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规范重大项目立项、研究、决定的议事程序,提高重大项目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推进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保证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重要事务的民主权利;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理顺学校与学院管理关系,明确权责,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优化管理,科学划分研究院、职能部门、技术服务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产业单位的职责职能;推行全额经济成本核算,探索建立以衡量投入产出比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建立监督机制,严格预算执行;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4.建立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增强工作执行力。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激情进取创一流”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执行力,把“职责到位,谋划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坚决纠正“缺位”和“无为”现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督察、督办、奖惩制度和措施,对推动工作有韧劲、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四有”干部和教师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中无韧劲、无思路、无激情、无贡献的“四无”干部和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特别是对那些人员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进度不执行、任务不完成,甚至造成工作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单位、干部和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惩戒,要努力在校园中形成创先争优、激情进取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优势,突出人才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重视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建立学术人才特区,制定特殊政策,构建有利于高层次学术人才创新和发展的条件和氛围;优化教师培养体系,设立“教学促进和教师发展中心”,引导青年教师合作创新,建立持续稳定的支持机制,积极为优秀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2.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各级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稳妥推进干部任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干部治校理教能力,着力配备好处级单位党政“一把手”,重点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
3.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启动实施管理职员职级评审工作,加强非事业编制人员的聘用管理;强化质量导向和分类评价,适度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保障优秀教师的晋升空间;启动新一轮岗位聘用和岗位工资分级工作,推进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技能三支队伍协调有序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完善“十二五”规划细化和完善“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年度实施计划方案;编制好“985工程”、“211工程”、基础建设、国防特色学科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年度执行计划,统筹协调好各项资源与计划的安排;完成“十一五”各项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始终把提高生源质量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要通过深化知名教授联系中学制度、校友回访母校制度、巩固和拓展优秀生源基地等措施,不断扩大优秀生源覆盖面,争取更多的优秀生源;结合九校联合开展“卓越人才培养”协议,增强与高水平大学的合作,积极探索选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招生机制。
2.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以教育部和北京市二期“质量工程”为指导,通过加强“教育+管理”、本硕博贯通、弹性课程体系、学分制等改革措施,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开展,从招生制度、专业培养方案、工程化专业课程学籍管理制度、研究生免试推荐方法、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等环节入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的能力;完善校院两级以教学督导为核心、学生实时评教为基础的教学监控机制,大幅度提高本科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3.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基金,完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制度,深入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针对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改革创新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建设应用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育、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健全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
4.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重新调整和划分研究生导师队伍;根据调整和增列后的学科专业和新增列的学科专业,进行本年度研究生导师的选聘和招生确认工作;全面实施学科责任教授小组制度,改善研究生导师结构,完善研究生导师管理和奖励制度。
5.启动教育部“北京理工大学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合理利用办学资源,扩大办学效益;积极做好珠海学院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和学生切身利益。
6.加强校友工作,特别是加强学院校友工作,把校友工作作为学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和评价指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友联系网络,积极开展为校友建功立业的服务工作,充分挖掘和用好校友资源。
(三)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
1.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抓好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着重培育和抓好“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抓好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工作,力争基础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2.扩大面向、拓展领域,加强科研条件和能力建设。在巩固原有合作的同时,深入加强与军工企业集团、北京市、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产学研用合作。
(四)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1.以提高内涵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推动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与海外院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做好专家引智项目的执行,建立校内“111”引智基地,支持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联合学术机构。
2.以教育教学环节为重点,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推进考试考核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建设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网络教学,建立与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接轨的课程系统;设立人才培养国际化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国际流动。
(五)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
1.高度重视、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系列活动,开好庆祝大会;积极引导“党群零距离”活动深入开展,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评比、表彰和宣传在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2.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做好工会、共青团和统一战线工作。
3.开展“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学党史”等主题教育,把师生员工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政策上来,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感染力和实际效果;积极推进“德学理工”建设,完善大学生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覆盖面和实际效果;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各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
4.制定“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文化建设“九秩”工程,着力打造优秀北理工文化;巩固文化建设成果,大力开展校训、校风、学风和北理工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以精神文化和环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
(六)完善和谐校园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1.巩固七十周年校庆成果,凝聚校友和社会各界力量,发挥教育基金会作用,筹措社会资金不低于1500万元,继续教育办学上缴学校收益不低于3000万元。
2.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动员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完善制度、改善条件、抓好落实,确保“一级保密资质单位”复评顺利通过。
3.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建设,在保证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突破,重点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4.加强校园综合治理专项整治,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加强协调,动员各方面积极力量,下大力气着手解决家属区私搭乱建问题,为教职工生活创造和谐优美环境。
5.继续做好为师生办实事好事工作,积极解决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进后勤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认真抓好教代会、工会和离退休老同志工作。
6.正确处理校内外各种矛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健全组织工作体系,加强信息交流与情况沟通,做好师生思想动态分析和舆情监控,全力维护和保持校园稳定。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我们要按照张德江副总理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目标和要求,以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认真落实2011年工作,为“十二五”发展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第二篇:彬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最终版)
彬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彬县素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商代公刘建国,古公亶父弘扬后稷祖业,教民稼穑;周代诞生了教化先民的不朽诗歌《豳风》;前秦设立新平郡时即“建有学宫”;隋唐“天下州县学废”而“豳州学风犹不衰”;北宋范仲淹兴建邠州儒学,留下了千古名篇《邠州建学记》;明代官学、私学共举,培养了一批朝野名士;前清“学兴俗美”闻名遐迩。
近年来,彬县县委、县政府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不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教育质量、队伍建设、均衡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力度加大、亮点增多、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成绩
教育投入持续增长。按照“有钱先尽教育花,事紧先尽教育办”的理念,彬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放在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努力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额度,保证了国家各项教育经费政策的有效落实。2007-2009年,累计投资8.9亿元,其中县财政投资5.9亿元,较好地实现了“两个确保”、“两个率先”目标。“两个确保”:即确保灾后教育恢复重建项 目顺利进行;确保教师工资和绩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两个率先”:即率先在全省化解了上世纪的3347.04万元“普九”债务,彻底解除了困扰乡村两级多年的教育负担;财政出资为城区所有学校安装了采暖设施,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城区学校集中供热,同时为农村13所中小学校安装了供暖设施,使全县3万多名师生用上了干净安全的暖气。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3.41亿元,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中小学危房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10大类53个校建项目。拓宽改造了彬中巷,建成了范公中学、紫薇中学,完成了彬县中学综合实验楼、城关中学图书实验楼、城关小学综合教学楼等33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实施了车家庄中学教学楼、新堡子中学办公楼、县幼儿园综合楼等项目。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学校累计新建、改建单体建筑77幢,新增校舍面积8.1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楼房化目标,彻底消除了危漏校舍。
教师队伍得到加强。2006年以来,彬县先后招录大中专毕业生576名, 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得到缓解。狠抓师资力量培训工作,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1.3%、91.8%和96.9%,较“十一五”初分别提高了33.5、21.8和16.9个百分点,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初步建 立了县教研室、乡镇中心教研组、学校年级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2006年以来,全县共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25项,县级课题研究55项,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强化教学管理,全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全县学龄前儿童入园率80%,县城和乡镇政府驻地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基本达到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阶段学生升学率提高到82%;高考一本、二本上线增幅分别达到30.1%、15.9%,均居全市第二;职教中心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8.7%,稳定率达86.4%。
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经过两轮布点调整,全县学校总数由2007年的252所调减到162所,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全县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达到100%。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增加了职教中心专业设置,进行“订单培养”,近三年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15760名。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兴办了40所民办幼儿园,基本解决了学龄前儿童入园问题。全面实施了“蛋奶工程”,并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发放了生活补助,保证了农村学生营养供给。成立了彬县慈善协会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出台了《彬县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设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进一步完善了贫困学生救助制度。近三年累计筹措救助资金178.8万元,救助贫困生1080人(次),保证了每一名适龄儿 童都能有学上,上得起学、上得好学。
三年来,彬县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县、全省远程教育先进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市幼儿教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县职教中心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彬县中学、范公中学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二、基本经验
多年来,彬县教育承传重教兴学遗风,把优秀的办学传统与崭新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教育发展思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内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以学生的差异为本,重视差异,发展特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坚持以德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树人为本;树人大计,德育为先。
——坚持教育优先。优先发展教育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财政投入保障,内部要求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科学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优先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推动创新,创新促进发展;在发 展的基础上,规范完善,巩固提高。
——坚持依法治校。坚持以国家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治校;坚持在国家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制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规章制度治校。
三、前景展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宏伟蓝图。从区域来讲,彬县经济进入发展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要求更高、更强烈,教育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改革,这些举措必将为彬县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必将为彬县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大动力。彬县的教育,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彬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魅力无限!
第三篇: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新变化,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直接决定着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形成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落实好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有利于普及民主法制观念,稳步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营造管理民主、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环境,提升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程度;有利于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习气的侵染;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经验告诉我们,依靠民力,顺应民意,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为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特别强调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将农民工、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群体纳入视野,以活动为抓手,以实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为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不断拓展内容和渠道。近年来,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加速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文化渠道,“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农村丰富的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此基础上,《意见》进一步强调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载体提供了重要依据。
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建立起坚强的机制保障。资金、人才和制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事要怎么干”的问题,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运行发展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获得充足的发展后劲。为此,《意见》不仅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更将其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出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必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
我们相信,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意见》指出,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制订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自然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深化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等创建工作。加强农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建设,努力营造管理民主、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环境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制订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城乡共创活动,有效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创建资源,加大城乡共建力度,建设更多的文明县城、文明小城镇。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问题,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务工地共同开展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意见》指出,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宣传教育。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实际,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镇、名村。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兴办更多符合农民需要的文化服务网点,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并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城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发挥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和大学生村官、文化协管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担负起重要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篇:自主创新 把握重点 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迈上新台阶
自主创新 把握重点 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迈上新台阶
一批有实力、有特色、品牌知名的骨干企业脱颖而出,软件产品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从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006年的35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达152家。
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由2001年的79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4800亿元,出口由2001年的7.2亿美元跃升到2006年的60.6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市场的份额由2001年的1.5%上升到2006年的7.1%。
产业基地聚集效应开始显现,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 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6年共实现软件销售收入2000亿元,占全国软件销售收入的42%;出口创汇25亿美元,占全国软件出口总额的42%;聚集软件企业7000多家;从业人员50万,占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的40%。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全球软件市场中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所占份额不足6%。与国内硬件制造业相比,软件产业还比较滞后,2006年软件收入仅相当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收入的11.2%。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营造环境,把握重点,加强应用,坚持集群化,坚持国际化”的软件产业“十一五”总体发展思路,当前及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取得卓越成绩
2000年国务院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2年国办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发布,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软件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一)产业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由2001年的79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4800亿元,出口由2001年的7.2亿美元跃升到2006年的60.6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市场的份额由2001年的1.5%上升到2006年的7.1%。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6年底,从业人员已超过120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增速超过软件产品增速,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比例逐渐提高,2006年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收入达到2383亿元,占软件产业全部收入的50%。
(二)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一批有实力、有特色、品牌知名的骨干企业脱颖而出,软件产品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从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006年的35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达152家。信息产业部制定了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等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开展CMM认证和ISO9000系列认证。目前通过CMM/CMMI 2~5级评估的有448家,1800家企业获得系统集成商资质。产业基地聚集效应开始显现,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6年共实现软件销售收入2000亿元,占全国软件销售收入的42%;出口创汇25亿美元,占全国软件出口总额的42%;聚集软件企业7000多家;从业人员50万,占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的40%。
(三)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十五”期间国家相关部门整合30亿元资金,给予专门扶持,支持软件自主创新。信息产业部通过电子发展基金,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支持力度,认真组织了对影响全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带动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开发成功,办公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取得突破,防火墙、防病毒和入侵检测软件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藏文等民族语言软件开发取得新进展,网络游戏软件逐渐丰富。制定与软件产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0多项,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化方面的基础和支撑。国家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中外合作的3个软件实验室已开始对行业提供服务。
(四)产业政策加快落实,市场环境逐步完善
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软件业统计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和推动各地方制定适合本地的政策措施,把18号文件、47号文件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有力地支持了软件企业的发展。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产业部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发布了《正版软件产品推荐目录》和《关于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通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据统计,在省级政府软件采购中,国产操作系统占有25%以上的份额,国产办公软件(套件)已占据60%的市场份额,国产安全软件占97%的份额,提高了国产软件在省级政府软件采购中的份额,增强了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信心和用户对国产软件的信任度。
(五)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国已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各35所,改进了软件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了培养力度。信息产业部还组织国内骨干软件企业的CEO、CTO进行国外管理和产品研发培训,组织传统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的信息主管(CIO)进行培训,引导企业开展实用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步伐加快,2006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14.3亿美元,同比增长55.4%。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等自主品牌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全球软件市场中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所占份额不足6%。与国内硬件制造业相比,软件产业还比较滞后,2006年软件收入仅相当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收入的11.2%。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一些重要的政策落实还不到位
国家层面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政策、资金等资源相对分散,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聚焦。国家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措施依然停留在政策层面,持续性和稳定性差,难以适应WTO和依法行政环境下产业发展的需要。已有的政府采购、投融资、装备、软件出口等重要政策落实不到位,地方在落实18号文件规定的税收政策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鼓励性政策缺乏,对行业应用的引导和支持在深度和广度上力度不够。
(二)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软件产品和服务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效益偏低
软件产品、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三部分发展不均衡,软件服务比重偏低。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基本上由跨国公司垄断。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国外继续保持垄断地位;在以ERP为核心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高端市场一直由国外企业主导,目前一些国外企业甚至开始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渗透;在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如银行、证券、大型制造业等,基本由国外企业占领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展不均衡,国际市场开拓较慢。
(三)自主创新不强,缺乏具有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偏低,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软件产品短缺,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间的发展速度也有较大差异,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聚集效应。
(四)软件潜在市场巨大和现实市场狭小的矛盾非常突出,实际需求规模难以支撑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由于盗版、社会心理认同低等多种原因,用户忽视软件价值和“重硬轻软”仍较普遍。据统计,我国在硬件和网络上的投资与在软件和咨询服务上的投资比例为6∶4,发达国家一般为3∶7。尽管软件潜在市场的需求很大,但在现实市场中的实际需求非常有限,支持产业持续发展的市场驱动力不强。国内软件市场专业分工和特色不够清晰。同类软件的重复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同质化竞争造成整个软件产业利润低下。
(五)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仍需改善
目前软件人才培养速度增长较快,人才总量增长较快,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长期以来,我国软件人才结构一直呈现“橄榄状”,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编程熟练的基础程序员两头缺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还存在偏差,高校软件毕业生的技能素质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公共技术平台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公共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国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产业公共技术开发体系,海外市场开拓、风险投资等中介支撑体系尚未健全,支持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不完善,不能有效地为软件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支撑、海外市场、投融资咨询服务,严重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制约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际化程度和软件企业“走出去”能力的提高。
自主创新,把握重点,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
按照“营造环境,把握重点,加强应用,坚持集群化,坚持国际化”的软件产业“十一五”总体发展思路,当前及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动软件产业立法,进一步营造有利环境
加快《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的研究起草,积极推动《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尽快出台。继续抓好已有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要积极跟踪了解,及时掌握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做好归纳梳理和研究分析,推动问题的解决,务必使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切实落实。
(二)抓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契机,突破若干核心技术,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门列出了基础软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等优先主题,要抓住纲要实施的契机,突破一批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三)促进软硬件产业链的协作,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
加强芯片设计、芯片生产和嵌入式产品生产之间的紧密结合,完善产业链。尽快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提高兼容性,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研究出台嵌入式软件系统的计算标准,推动恢复嵌入式软件的出口退税政策。选择通信设备软件、信息家电软件、数控机床嵌入式软件系统、智能设备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医疗仪器嵌入式软件系统等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给予重点支持。
(四)打造中国软件整体品牌,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
大力实施软件产业国家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整合资源、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努力打造中国软件品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软件企业、软件产品与信息服务的国际知名度,提升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建立出口促进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的服务,指导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境外知识产权咨询中心等,通过组织国内企业参加重要展会、进行商务洽谈活动、加强国内外宣传报道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确定一批具有技术研发优势,或产业基础优势,或市场开拓优势的重点联系企业,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坚持以用兴业,引导和培育软件大企业
抓住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努力推动软件技术向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大力拓宽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落实政府采购和订购制度,积极推动政府与行业应用部门的大量采购资金集中使用,支持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对在国内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国内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中采用国产软件的项目,给予专门的资金支持。选择钢铁、建材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作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的示范点和突破口,给予支持。继续鼓励和支持传统行业大企业中提供软件开发及信息服务的部门独立出来,向专门的行业应用软件供应商发展。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严厉打击软件盗版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软件市场秩序,扩大有效需求。
(六)增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的聚集效应,带动软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对基地建设的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完善配套体系,培育和发展产业所需的各类中介组织,完善公共技术开发平台等基础设施,为基地内企业的成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招商引资、国际合作以及企业“走出去”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努力使基地成为核心技术的“孵化器”和大公司大企业的“成长摇篮”。
(七)加快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强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撑、国际合作等方式汇集各种资源,加快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为我国软件企业提供开放、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充分发挥软件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发展、企业成长中的共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政策建议,提高协会服务能力,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行业企业自律。
(八)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
一是参照国际惯例建立软件人才评估标准,建立软件人才信息平台,建立人才培养机构与软件产业的供需对话机制,加强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适用人才。二是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完善以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软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资格培训工作,逐步建立符合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发展要求的软件人才结构。鼓励国内外相关中介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软件人才培训模式。
第五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四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原标题: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结合江苏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紧迫性。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江苏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江苏改革开放起步较早、进程较快,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党员、干部影响比较大,社会上的一些矛盾问题必然直接反映到党内来。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但一些党组织在管党治党上还存在要求不够全面、标准不够严格、措施不够有力、行动不够自觉等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员意识淡化、作风不严不实,少数人纪律松弛、规矩弱化甚至腐败堕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全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全局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各方面,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从严为主基调,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为关键,以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做到管理更严格、纪律更严明、干部更清正、政治更清明,真正交出令中央、令群众满意的答卷,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提供坚强保证。
3、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要以更强意识、更多举措、更大作为,注重全面、突出从严、强化治理,把全面从严治党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具体做到“四个坚持、八个切实从严”: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总开关”,在思想理论武装上切实从严;扎紧扎密制度“笼子”,增强制度执行力,在依规治党上切实从严。以思想建党补足精神之“钙”,以制度治党强化行为约束,做到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坚持统筹推进和突出重点相互统一。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各领域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切实从严;把从严管理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着力形成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管理体系,在干部管理监督上切实从严。既全面推进,又突出重点,整体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坚持改进作风和锤炼党性同步加强。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在作风建设上切实从严;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关键,经常性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不断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切实从严。在改进作风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通过加强党性锻炼夯实作风建设基础,推动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本色。——坚持严明纪律和严惩腐败同向发力。增强党章党纪意识,挺纪律于前,把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来抓,在执纪问责上切实从严;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在惩治腐败上切实从严。以纪律的刚性执行筑牢反腐倡廉堤坝,以严惩腐败彰显纪律权威,着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突出真信真用,提高理论武装工作实效
4、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重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委中心组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对中心组学习的考核制度,开展县处级以上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督学活动,建立市委中心组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干部分层分级轮训和专题学习交流,开展“三学三跟进”读原著活动,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成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研究中心,举办县(市、区)党政正职及省级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修班,开展“四个全面”宣讲基层行,增强党员干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自觉。
5、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着眼固本培元、补钙铸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将《党章》作为各级党组织经常性学习内容和理论培训主干课程,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党性教育基地和平台,用好用活丰富党史资源,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深入学习以信仰、忠诚、为民、担当为价值取向的“雨花英烈”精神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党性修养。推动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恪守社会公德、遵从职业道德、培育家庭美德。
6、切实增强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实效性。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学习的《规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突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加强对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等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办好理论学习网站和理论微博微信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主渠道作用,突出理论武装、党性锻炼、能力培训,用好学好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提高培训质量。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引领。加大优秀典型选树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健全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预警和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研判机制,针对错误思潮深化理论辨析和舆论斗争,编写党员干部通俗理论读本,组织撰写理论宣传文章。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述学制度,与年终述职述廉结合起来,把学习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方面,推动党员干部及时学、全面学、深入学,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
7、严格规范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充分运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经常性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建立保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长效机制。严格规范民主生活会主题确定、方案制定、征求意见、撰写对照检查材料、谈心谈话、批评和自我批评、整改落实各环节工作。严把审查审核关,健全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方案、班子和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审核制度。严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关,完善上级党组织派员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指导督导和点评制度。严把整改落实关,建立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和整改事项清单管理制度,确保民主生活会查摆的问题整改到位。
8、坚持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按照坚持、加强、创新的要求,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警示教育等制度,坚持一月一主题,使每次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质量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带头,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讲一次党课。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按照规定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书记与班子成员及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联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谈心谈话一次。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把评议结果作为党内表彰和组织处置的重要依据。定期检查党内生活有关规定落实情况,对长期不参加党内生活的党员及时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对没有按规定开展党内生活或党内生活质量不高的党组织,要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
9、完善领导班子决策运行机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凡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工作重要事项,特别是“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把决策前调研、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可行性研究、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必经程序,班子议事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不同意见,按照议事程序进行正确集中,及时形成科学决策。规范市、县党政正职职责分工,探索市、县领导班子对人财物和工程项目科学分工管理的办法措施,建立完善国有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前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沟通机制,全面推行领导班子讨论重大事项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探索建立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全程纪实、责任倒查追究及纠错纠偏制度。完善决策落实机制,决策一经集体决定,就要坚决付诸实施,分管领导要一抓到底、确保落实。
四、从严选好管好干部,健全干部管理科学体系
10、严把选人用人关。按照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紧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需要,大力选拔能够推动“两个率先”的干部、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干部、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干部。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从严从实坚持原则、执行标准、履行程序、遵守选人用人纪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落实党委(党组)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和把关责任,坚持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用当其时,坚决反对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唯圈。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环节,明确动议主体、方式、程序、酝酿范围和责任,探索并推行实名制推荐干部办法。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适当增加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权重,强化考察识别的责任,科学分析运用推荐测评结果,不简单以票取人。区分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不同特点,探索差别化分类选拔机制。认真落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选优选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
11、严格干部德和政绩考核。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采取提前介入、改进程序、查看档案、延伸考察、重点测试等办法,拓宽发现问题渠道,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把干部德的考核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执行《关于严格干部德的考核试行办法》,推行个人陈述承诺、正向反向测评、实绩分析、专项调查等举措,全面准确掌握干部德的表现。建立干部德的考核档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德不过关的,能力再强也一律不用。党委(党组)向上级党组织报送拟提拔或任用人选时,要对干部德的情况严格把关、作出负责的评价。制定改进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突出考核领导干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建设新江苏做出的实际贡献,加大党的建设、民生建设、法治建设、资源节约集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等指标的权重,防止和避免简单以经济增长速度评价政绩。根据各地各单位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情况,积极推行差异化考核。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干部实绩分析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工作日志、业绩全程纪实、实绩公示公议。制定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工作办法,及时掌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现实表现。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12、从严从紧管好干部。严格执行省委《关于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若干规定》,突出干部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严格标准要求、强化措施配套、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从一进入干部队伍的年轻同志到离退休干部管理全覆盖。重点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手段,完善提醒、函询和诫勉办法,对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管理监督,严格规范干部社会交往、生活交往,净化“交往圈”、“朋友圈”。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抽查核实制度,加强抽查核实结果的运用和违规违纪惩戒力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和离任从业限制规定以及在企业、行业协会兼职规定,建立关键岗位干部配偶、子女及直系亲属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对“祼官”任职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健全激励、奖惩、问责机制,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
13、坚决整肃选人用人风气。严格实施干部选拔任用职数预审制度,干部职数配备未经上级组织部门审核同意的,选拔任用方案不得上会讨论。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完善拟提拔人选征求纪委意见制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加强干部档案日常管理,严肃整治干部档案造假行为,严格任前审核,发挥干部档案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基础作用。定期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加强巡视工作对选人用人的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查清。严格实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加大督办和查处力度。健全“12380”等举报监督平台,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14、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工作,科学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制定落实人才发展政策,协调各方资源力量,更好服务凝聚各类人才。以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先行先试,改进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办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以“双创计划”、“333工程”、科技镇长团、科技企业家和新型技能人才培育等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加快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人才创新创业。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人才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五、持之以恒狠抓作风,着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15、毫不松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落实。建立作风建设联动督查机制,加大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检查力度,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问题反映开展专项督查,财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督查,建立作风问题举报核查专办制度,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用好专项整治有力手段,深入推进中央21项、省委18项专项整治,定期梳理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充实专项整治内容,确保取得群众满意成效。定期开展群众评议机关部门作风、评议行风,完善作风网络舆情收集办法,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对不重视作风建设、不敢动真碰硬的,约谈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
16、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推动党员干部切实按照“三严三实”修身做人,加强自身修养、锻造过硬品格,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本色。按照“三严三实”律己用权,时时处处以铁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坚持为民秉公依法廉洁用权,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服务人民。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干事创业,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围绕践行“三严三实”,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方面,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行为。
17、推动党员干部积极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作为。着力营造鼓励干事创业、宽容探索创新中失误的良好氛围,引导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制定推动干部担当作为、防治为官不为的办法,及时分析掌握本地区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切实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庸、懒、散、浮、拖”整治力度,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行为,激励和表彰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部。推行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制度,科学定岗定责,合理分配任务,做到行权有责、追责有据,加大问责力度。在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基础上,规范和完善干部履职尽责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积极性。
18、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持续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突出倾听民声、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内涵,推动“三解三促”常抓常新、联系群众常联常亲。全面推行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推广群众工作团、民生工作站等有效做法,推动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基层联系点、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深入了解民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各级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联系链”,畅通代表反映民意诉求渠道。
19、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领导干部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对待亲情,决不能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子女谋取不当利益,更不能通过他们进行违纪违法活动。注重良好家风养成,管住管好配偶子女,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关于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行为有关规定,决不能纵容和放任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谋取私利。切实加强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督促他们自觉遵章守纪,不容许打着领导“旗号”谋私。党委(党组)要把领导干部家风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六、从严抓基层打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20、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牢固树立抓基层打基础鲜明导向,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贯彻落实到基层,突出政治属性、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认真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意见,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推动苏北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推行村(社区)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以加强村务监督为重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优化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深化“三强一化”建设,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途径和方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加快开发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信息化平台和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加强外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创新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健全经常性整顿、常态化帮扶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带动服务型群团组织创建,形成党群共建共促的合力。
21、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站在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全局高度,认真做好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工作,注重从各方面人才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着力解决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开展选树“吴仁宝式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活动,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拓展村干部发展空间。扎实开展任期和目标承诺,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省市县三级联动分期分批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注重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推行社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切实强化党的意识,发挥带头人作用。加强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培养、选配和交流。
22、从严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继续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推优入党”程序,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继续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推行“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制度,办好远程教育和手机报、微信、易信等党员教育移动平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校建设,继续抓好基层党员冬训。试行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做好党员组织关系及临时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加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加大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行有标杆。积极稳妥推进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健全党员出口机制。
23、全面提升基层服务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完善村(社区)书记报酬待遇稳定增长机制。建立稳定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制度,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支持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党员关爱基金,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七、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提高依规治党水平
24、把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靠纪律来管、靠纪律来治。要坚持纪在法前,强化党员干部党章党纪意识,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对党忠诚、不阳奉阴违,听党指挥、不打折扣,坚持原则、不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和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切实做到“四个服从”,严格遵循组织程序,自觉服从组织决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说情打招呼,旗帜鲜明反对“圈子”文化、乱评乱议、我行我素、跑风漏气等非组织行为。严明党的廉洁纪律,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财经制度,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严禁利用职权影响为他人承揽工程、审批项目等说情打招呼。严明党的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有关规定。
25、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在管党治党中重要作用。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认真总结党的建设实践经验,及时把比较成熟、普遍适用的经验提炼上升为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制定工作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清理、解释力度,提高制定质量,使之更加务实管用、便于执行。增强党纪党规执行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模范遵守党内各项法规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规党纪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严明纪律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对违反党纪的行为严肃查处,防止党员干部由出现违纪苗头跌入腐败深渊。
26、推动党员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党员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在法定范围内履行职责、在法定程序中行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把宪法法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必修课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健全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法治工作责任制,落实《法治江苏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八、严厉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27、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履行统一领导、直接主抓、全面落实的主体责任,将反腐倡廉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统一研究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考核。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重托,作为必须履行的政治担当,既挂帅又出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各级纪委要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加强纪律审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协调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推动各级党委和纪委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28、健全反腐败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查办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规范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范围、形式和处置协调机制。落实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要求,明确提名考察具体办法、审批程序和职责权限。大力推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建设,强化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加强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健全领导干部基础数据和问题线索统一管理数据平台。健全防逃追逃工作协调机制,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29、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新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充分运用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更好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深化“四个着力”,紧扣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开展监督。常规巡视做到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突出巡视重点,着力发现问题。机动灵活安排专项巡视,对问题线索较多的地方和单位优先安排,针对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深挖细查,提高巡视监督的震慑力。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做好巡视事项移交和办理工作,加强案件线索核实,落实巡视整改责任,增强巡视监督实效。
30、加大惩治腐败工作力度。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变、猛药去疴决心不减、刮骨疗毒勇气不泄、严厉惩处尺度不松,以最坚决态度减少腐败存量、最果断措施遏制腐败增量。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依法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侵吞国有资产,买官卖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腐败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系统查、查系统”,针对矛盾问题突出的行业和领域,加大查处力度,开展综合治理,增强惩治腐败综合效果。
31、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将廉政典型示范教育和腐败案例警示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学有标杆、行有底线。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分析腐败典型案例,剖析案发原因,通过深化改革有效堵塞管理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发生。
九、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32、强化领导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定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规定,明确责任清单,强化述评考查,严肃责任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党委(党组)承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强化主业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从严统筹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党委(党组)书记承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全面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从严治党工作,要真正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分管领域、部门、单位全面从严治党重要领导责任,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定期研究重点问题、重要举措,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任务的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等党委部门承担全面从严治党具体职能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合力。
33、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序时进度落实相关改革举措,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各项改革。针对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研究总结管党治党实践,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实践,对基层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完善、加以推广。
34、加强督促检查。建立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制度,结合落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双报告制度,每年1月底前,下级党组织向上一级党组织报告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上级党组织以会议形式听取下级党组织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考核述职、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等,向所在党委(党组)报告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党组结合本职工作,向同级党委报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建立全面从严治党情况专项报告、专项检查、专项督办、专项通报制度,对各地区各部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党建工作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35、严格考核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党委(党组)书记、专职副书记的考核,主要考核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对班子其他成员的考核,加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比重。对管党治党重视不到位、履职不尽责的要及时诫勉、限期整改;对责任不落实、顶风违纪问题突出或接连发生重大腐败案件、腐败蔓延势头长期得不到遏制的地方和单位,严格实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领导责任,以刚性的问责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