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04:5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

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

人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堂导学】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_______不稳、内乱屡生。

(2)明初沿袭元朝制度,明太祖认为_________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 “_______”。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措施: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_______;同时,裁撤_______和_______,以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②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③使中国历史上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 1 身,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④但是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造成了 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2.确立

(1)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2)“内阁”出现:________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3.内阁的发展

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___。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后期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_______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4、内阁的性质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________,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

(2)设置南书房,三足鼎立扩大皇权

为了适应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_______,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加强了君权。

2.设置

_______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__________,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3.影响

(1)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3)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问题探究】

1.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始终隐含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什么?为解决这两对矛盾,明初是怎样解决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清朝建立后,中央的权力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篇: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巩固练习】

1.明太祖决定改革政治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C.废除宰相制度 D.协助处理繁多的政务 2.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南书房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的废除 D.内阁的设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趋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4.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5.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6.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内阁的废除

7.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A明宣宗时 B.明英宗时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 9.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实质就是宰相。因为内阁首辅()A.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B.对很多问题能直接决策

C.掌握着最高的行政权力 D.在文武百官中地位最高

10.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课堂小结】学习心得:

【课堂测评】

1.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个报告,处理四百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A.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实行八股取士 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

2.“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适应军事需要 D.巩固皇权 3.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旨意来拟发谕旨 5.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皇权与外戚、宦官的矛盾 D.中央政权与边疆民族的矛盾 6.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7.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主要体现为 A.以加强皇权为主旨 B.重要机构没有变化 C.皇帝称谓变化频繁 D.宰相一职从有到无 8.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9.读图

请回答:

(1)上面两图显示的明朝政府架构有什么不同?对政府架构作这一改变的皇帝是谁?

(2)图二能够说明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第三篇: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九)

利辛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九)

1.背景;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________,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

(2)设置南书房,形成三足鼎立扩大皇权

为了适应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_______,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加强了君权。

2.设置

_______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__________,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3.影响

(1)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材料补充:

1、如何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明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央废中书省,罢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清朝时,雍正帝为加强皇权,增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民族融合,并有利于抗击外来侵略。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封建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表现。理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和原因应结合前面所学,这一制度从建立开始就是朝着这一方面发展的,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完全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如费正清所言:在这样一个专制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祟。他是“天下 你看过《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吗?要是看过的话,一定对雍正皇帝设立的军机处有所了解。你能说一说军机处是怎样产生的吗?有什么影响?

分组讨论4: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种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10.“内阁”是中西方共有的政治概念。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西方国家内阁的最大不同是()A.掌握着最高的决策权 B.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C.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 D.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面面相觑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陶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经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指出军机处最初的名称、设置的时间、所在的地点和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4)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效果评价:优()良()中()差()评价者:

需要改进和强化之处:

七、拓展升华

1.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学习方法上

②情感认识上

第四篇: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理念】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有鉴于此,本课内容在设计上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演示,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地得出相关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当中。【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和军机处的设立等基本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2)理解下列历史概念:三司、内阁制度、票拟、批红、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3)从多角度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宰相制度废除利弊的讨论,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2)在课堂中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展示与解读,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2)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4、本课重难点:

 重点:宰相制度的废除的利弊、内阁的性质、军机处设立的利弊  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生成情感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夏、商、西周、秦汉、隋唐、宋元的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自从秦王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启中国帝制时代以来,经过两汉的巩固、隋唐的完善、两宋的加强,到了元朝又有了新的发展。当元末农民起义的硝烟散去,一个新的汉族王朝——大明,开始了它长达276年的征程。那么,明代的政治体制会发生哪些变化?它对中国历史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朝开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个全新王朝的建立,它的政治制度往往会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损益的变化。如同汉承秦制,唐承隋制一样,明朝同样也继承了元代的政治体制。那么,元代的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好的,谢谢这位同学的回答。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回明代。明初的体制其实是全面继承元代的。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地方最高级行政区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2、明初地方体制的转变——“三司”制的形成

但是,我们在上节课也曾分析过,元代的政治体制其实是一种“家臣治国”的体制。它是大蒙古国“家产制”传统与汉式中央集权体制的结合,导致中央宰相专权、地方行中书省集权现象出现。其决策程序、制衡机制并不完善。

针对这种状况,从明初开始,已有意限制、削弱中央的中书省和地方行中书省的职权。首先朱元璋率先对地方政治体制下手,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第16页“历史纵横”,归纳明初地方体制的特点。

(学生快速阅读并回答,教师跟随学生回答播放PPT)

好的,谢谢这位同学。洪武九年(1376),明太祖正式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教师列表归纳三司职权,并给予相应的解读。尤其要突出地方权力的分散使得在中书省任职的宰相职权有所扩大)

3、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胡惟庸案”

解决了地方权力集中的状况,接下来朱元璋就要对中央体制下手了。首当其冲的便是在中书省任职的丞相。当时的丞相是曾经颇受朱元璋亲睐的胡惟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元璋对胡惟庸起了杀心呢?请大家快速阅读本课的导言部分,对胡惟庸其人有一个了解。

好,大家通过课本的描述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胡惟庸的专权跋扈,已经严重威胁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那么,朱元璋又是以何种借口把他除掉呢?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即处死胡惟庸等人。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2)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解读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朱元璋的凶狠残暴,但如果仅仅是一桩简单的谋反案,朱元璋是不会这样大肆诛杀大臣的。可见,除了胡惟庸专横跋扈是直接原因外,我们仍需要从史料中去探寻更加深刻的原因。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演示一段史料,我们共同进行分析与解读。(PPT演示)

材料二:朱元璋:昔秦皇„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君国者。(由此材料可见,朱元璋不仅仅厌恶胡惟庸,厌恶的是胡惟庸所掌握的中书省的宰相权力。而这也是宰相制度废除的根本原因)

好,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和一段材料,对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给大家复述一下呢?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权相专权乱政的状况,明太祖下达诏令(PPT演示):“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

(3)课堂讨论: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阅读课本第17页的“学思之窗”,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对“宰相制度的废除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讨论,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宰相制度利大于弊:

1、利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防止权臣、奸臣专政,加强统治。

宰相制度弊大于利:

1、皇帝负担加重,处理政务偏颇、草率;

2、为明代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埋下祸根。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度的形成

刚才在讨论中也有同学提到,宰相制度的废除导致了皇帝的负担加重。的确,我们来看朱元璋在废相之后的工作量: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这一职务,作为自己的助手,帮助自己处理繁杂的事务。但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即位后,从翰林院官中选解缙、胡广等人,入直文渊阁,称为内阁学士,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由此开始。但品位比较低(五品以下),受诸多限制,备顾问而已。

仁宗、宣宗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在这里出现了两个历史名词:票拟和批红。现在我就找两位同学来解释下这两个历史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批红:皇帝看过章奏及阁臣的意见后,亲用红笔写于章奏,叫批红。)

到了张居正统治时期,大权尽归内阁,内阁几乎成了六部的顶头上司。内阁制度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他死后却最终横遭抄家之祸。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7页的“历史纵横”,并结合PPT显示的钱穆的话,来谈一谈,为什么张居正身后以悲剧收场?

2、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刚刚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钱穆先生的话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内阁首辅究竟是否等同于宰相?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老师下面给出一个表格,我们来共同完成。可见,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三)军机处的设立

1644年,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在内外交困中走向了灭亡。代替明朝兴起的是由满洲人统治的清王朝,这也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么,清王朝的政治体制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课本第18页的前两段正文,找一找课本上提到了哪些机构?大家把这些机构拿笔圈出来。一会儿找同学来说一说。

好,我们把同学们找到的这些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对清王朝政治体制的发展脉络进行一番梳理。

(1)清初(太宗统治时期):仿明制,设内阁、六部。但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长王大臣会议定夺,其权势凌驾内阁、六部之上,其实皇权是受到限制的。

(2)康熙时期: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雍正: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8页的第三段正文,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军机处设立的起因是什么?(办理西北军务)

2、军机处有什么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3、军机处有什么特点?(简、速、密)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4、军机处的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1)提高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2)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三、本课小结

探究讨论: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四、习题练习

第五篇: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历史叙述】 1.背景

(1)明初在中央设________,由____________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2)明太祖认为________权势过重,妨碍________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措施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_______。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_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________负责。(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________。3.影响

(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助解助学】

[关键点拨]

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到被废除。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思维点拨]

明朝废除丞相,虽然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是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深度点拨]

宰相制下,宰相的地位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设置的授权。【史料实证】

探究点 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思考(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知识点二 内阁的出现

【历史叙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2.过程

(1)奠基: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________。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________,开始参与____________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____。(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________,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评价

(1)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____________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机构。

(2)原因: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________的批红。[解读与点拨]

票拟、批红: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但票拟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思维点拨]

明代内阁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历代在政治制度上不断压抑相权以尊君权的总趋势相符合,是皇权取得对相权彻底胜利的结果。【史料实证】

探究点 内阁的设置及认识

材料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众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思考(1)根据材料,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2)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吗?为什么?

知识点三 军机处的设立

【历史叙述】 1.背景

(1)设内阁、置六部: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____________。(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________、________之上。

(3)设南书房: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________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2.设立

(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组成:________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3.职能

(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____________,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____________和地方官员执行。4.影响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____________。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_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深度点拨]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概念辨析]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清朝军机处则纯粹是一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手中。[重点精讲]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唯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思维点拨]

随着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易错提醒]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应看作是封建统治巩固的表现,实际上,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恰恰代表着封建统治的衰落。因为它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史料实证】

探究点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思考(1)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2)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史论总结】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2)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

②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③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④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的皇帝是()A.汉高祖

C.宋太祖

B.唐太宗 D.明太祖

2.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位大臣是()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殿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4.清朝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该机构是()A.内阁

C.理藩院

B.军机处 D.尚书省

5.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

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前)图二 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后)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答案精析

一、历史叙述

1.(1)中书省 左右丞相(2)丞相 皇权 2.(1)胡惟庸(2)六部 皇帝(3)丞相 史料实证

(1)措施:废丞相。理由:丞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2)宰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

二、历史叙述

2.(1)殿阁大学士 政事(2)文渊阁 机密事务(3)票拟权(4)内阁 3.(1)中央一级 内侍(2)皇帝 史料实证

(1)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2)不是。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首辅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三、历史叙述

1.(1)奏章票拟(2)内阁 六部(3)南书房 2.(2)雍正帝

3.(1)跪受笔录(2)中央各部 4.(1)行政效率(2)中央集权 史料实证

(1)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

(2)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课堂检测

1.D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并规定以后不许再设。]

2.C [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可知当时已经废除了宰相,同时这位大臣拥有票拟权,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故选C项。] 3.A [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中央机构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4.B [清朝雍正帝时期为应对西北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唯命是从,跪受笔录,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C [材料的描述意指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6.(1)时间:明太祖时期。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时间:清朝雍正帝时。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图一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二中皇帝下面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第二小问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来回答。第(2)问中“时间”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要理解题中观点,此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错误,“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分析。第(3)问由废丞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

下载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共5篇)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班级姓名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明清加......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原因) 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⑴适应着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国内各民族交往愈益密切,封建社会和地主阶......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本课承接前两节课秦汉至宋元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内容,深化学生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脉络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第四单元《近......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等史实,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分析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明清君......

    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讲义提纲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讲义提纲本课重点介绍君主专制这条线索。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官僚制无重大变化,仍然在行省制、科举制轨道上滑行,而君主专制在元代出现了弱化,明......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备课资料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备课资料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秦朝以后,中国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