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摘要
毕加索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审美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儿童文学的本质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文学文本只有通过审美化教学,才能顺应文学的审美本性和儿童的审美天性。因此,应以审美的视角教学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把审美视角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点,儿童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才能达成儿童精神成长与语言发展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儿童文学 审美教育 文学特征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目 录
总论„„„„„„„„„„„„„„„„„„„„„„„„„„„„„„„„4
一、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5
(一)仁爱的“人性美”„„„„„„„„„„„„„„„„„„„„„5
(二)荒诞的“趣味美”„„„„„„„„„„„„„„„„„„„„„6
(三)想象的“自由美”„„„„„„„„„„„„„„„„„„„„„6
二、基于儿童文学审美特征的审美培养„„„„„„„„„„„„„„„„„7
(一)以人性美培养学生“爱”的审美情感„„„„„„„„„„„„„7
(二)以趣味美培养学生“快乐”的审美情趣„„„„„„„„„„„„9(三)以自由美培养学生“想象”的审美能力„„„„„„„„„„„10 参考文献„„„„„„„„„„„„„„„„„„„„„„„„„„„„„12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总 论
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 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品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儿童文学”仅指幼儿文学和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则包括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在培育学生的品性、涵养孩子的情趣、丰富孩子的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孩子在求真、向善、尚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守护着儿童的精神成长, 这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价值, 也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同一般文学一样,儿童文学活动(儿童文学创作一儿童文学作品一儿童文学欣赏)主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所以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选择和利用适当的审美媒介,引发(受教者)审美经验(感受、体验乃至操作),以培养、陶冶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的活动或过程。”
审美教育作为基础,不能取代,就在于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渗透到其它教育诸环节中,与其它教育相辅相成。以美养善,寓教于美,能促进道德的完善与升华,以美启真,丰富想象,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探索,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美怡情,净化心灵,则有助于学生调节心理,疏导情感,增进身心健康,可以说审美教育独特的本质和陶冶作用,是其它教育的形式难以企及的。审美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将愈加显示出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审美作用在文学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承担着教育,认知等其它作用,没有审美作用的文学不成为文学。谈起审美作用,读者就会想到形式上说耳悦目的娱乐作用,仅仅好看,好玩,也不能完全涵盖儿童文学的意义和功能。儿童文学不是玩具,而是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它能给人正确认识,教育作用的内容的美。所以,单独谈教育功能或审美功能,都有偏颇之嫌。教育功能和审美功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能的文学作品都存在于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元素。那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王世德指出,审美作用不仅指形式悦耳悦目的娱乐作用,还包括悦目赏心中使人惬意悦心,能给人正确认识,教育作用的内容的美。
一、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儿童文学所包含的作品范围是相当广阔的。从读者对象上看,儿童文学包括幼儿文学、少儿文学、少年文学;从体裁种类上看,儿童文学又分为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科学文艺、图画文学等不同类型。每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具有自身的审美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它们都具有如下特征:
(一)仁爱的“人性美”
人性是人文关怀的基础,人情美是人性美的表现,他人的人文关怀使孩子感到人情的温暖,是文学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每一位作家首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位文学家,能够将关于“人”的种种诉诸笔端,此外,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都有一颗爱儿童的心, 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经受生命之炼狱的洗礼,最后王子与另外一个公主结婚,在面临生命毁灭的时刻,她本可以通过杀死王子来恢复自己的海底生活,但她没有这样做,宁可自己化作海上的泡沫,以自我的毁灭来维护他的幸福。她的一切善行和忍让,已让爱情之光上升为一种更为博大而富于同情闪光的精神之花。失去了爱情,但获得了人类更伟大的情感——博爱。整篇故事中,对人性的美的讴歌达到那样的高度,人被描写得那么庄严,那么高贵,读来竟有一种样式天穹般的眩然。小人鱼的可爱,正在于小人鱼身上这种纯金般的品格,仁慈善良、纯真无私、忘我利他,这些都是在体现着人类精神品质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元素,爱的主题以及人性美的展现。儿童文学用爱来浸润儿童的心境,给儿童带来无限的欢乐。儿童文学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沃土和营养源泉。
儿童式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智慧之门开启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质朴的、原始的、直线式的。儿童对文学美的感受过程是充满童心的。儿童总是满怀兴趣地观察一切,率真地流露自己的感情,想象和幻想在其整个精神活动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儿童的这些特点正是艺术思维的实质所在。儿童根据其思维特点可以分为幼儿期(3一6岁)、童年期(7一12岁)、少年期(一2一16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审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美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幼儿期的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较快,开始使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感性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语言最能引起他们学习记忆的兴趣。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审美能力给予不同的审美教育方式才能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避免出现低于或高于儿童实际审美水平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尊重儿童的思维特征,另一方面使儿童乐于接受,并促使儿童前进。
(二)荒诞的“趣味美”
趣味美根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所蕴含的质朴品格和儿童文学创作者质朴的人格品质”。从形式上看,儿童文学作品完全采用儿童自己的语言,简洁、朴素,篇幅短小,而且描写的都是儿童身边的趣事;从结构上看,儿童文学作品线索清晰,单线式展开故事。儿童文学作品富于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往往通过夸张、变形、拟人等手法表现出来。在美学形态上表现为怪、丑、滑稽等戏剧类型。“喜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喜的对象总是有一个正常的假象,这个假象把其非正常的本质掩盖起来,在现象上就表现为用非正常来掩盖自己的偏离。“喜剧的美育意义,表现为它在使人活得轻松快乐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人的清醒机敏的审美顿悟能力”。挪威作家埃格纳的童话《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就是一篇妙趣横生、以滑稽反常出名的作品。童话中的三个强盗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凶狠残暴的强盗,相反是三个童心味十足,又懒又笨,而心眼并不坏的强盗。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洗碗!”因此,他们的贼窝又脏又臭。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把熟睡中的苏菲姑姑给偷来做“管家婆”。但苏菲姑姑力图使他们自食其力的严厉管束,又使他们宁肯坐班房也不愿受管束。因此在她酣睡中又把她送回了家。后来强盗们被抓,但班房却是在民警家里。在善良的民警夫妇的教育帮助下,他们终于抛弃了强盗职业,改邪归正,并在一次救火中,为豆蔻镇立了一大功。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儿童文学总是洋溢着诙谐幽默和欢愉之美。儿童文学是愉悦的,这种愉悦性源自于儿童的本性和对快乐的向往。发现人生的快乐和寻求精神的和谐正是美育的根本追求。
(三)想象的“自由美”
“把注意力放到人身上,把人当作人看,当作我们在他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所发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现的人,根据他自己的各种利益来填充他的实践和心灵的人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好动的,儿童的思想是自由的。审美感知是诸审美能力要素的基础和门户,审美感知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其他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可以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这种想象与联想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这“不仅展示了一种自由、活泼的美学心态,而且充分满足了儿童读者喜欢变幻,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格林童话《长袜子皮皮》里面的皮皮就是一个火红头发、力大无比、爱开玩笑、喜欢冒险的小女孩,不仅有穿一只黑袜子、一只棕袜子的奇怪嗜好,而且有一个冗长而又奇怪的全名: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皮皮说:“过完圣诞节三天就过复活节, 过完复活节三天就放暑假, 暑假一直放到11月1日, 而11月1日又开始圣诞节假期了。”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想上学,只想游戏,他们渴望自由,期盼没有拘束的生活,皮皮的这番话语让我们感受到这个自由的孩子不想被束缚的性情。这些天真、充满孩子气的话语充分体现了儿童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天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不允许的。林格伦通过这些幽默、活泼、风趣的语言叙述孩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是一种自由、狂野的幻想和实践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使得儿童的童心和童真得到自由地释放,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本性。一个似乎无所不能的皮皮,一个有花不完的金币的皮皮,一个爸爸在孤岛上当酋长的皮皮,一个自由自在想干啥就干啥的皮皮。她的生活,大概是所有失去自由的儿童们所共同希望的吧,也是所有生活在压力下缺乏自由的每一个人所共同希望的吧。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
二、基于儿童文学审美特征的审美培养
(一)以人性美培养学生“爱”的审美情感
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多是处在祖父母和父母的溺爱之中, 形成了 4+2+1 的新型家庭结构,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多半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和自私、骄纵、任性等人格特质, 同时由于学生得太多的爱, 反而不懂得爱的施予。著名散文作家丰子恺曾有这样一段话:“顽童一脚踏死数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百只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之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无独有偶,生活中曾见过这样一位儿童,手持一只乳臭未干的麻雀,高高举起,然后将之一分为二!其残忍之举令人战栗,更令人不敢想象如此顽童长大成人之后会有怎样的行为。生活中儿童的自私、冷酷、缺乏同情心的实例更是不胜枚举。对这样的儿童进行教育,教师的品德教育、家长的耳提面命、教科书的理性文字都难与作用于人的感情的儿童文学媲美。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教育学生拥有爱的情怀与爱的施予, 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怎样关爱他人,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爱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都必须从人文关怀、亲情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爱的情怀与爱施予有利于净化学生品性中的不良成分。
儿童文学是人性的文学,是爱的文学,它能帮助儿童认识爱、理解爱、拥有爱。儿童文学永远以爱为描写中心,以爱为表现主题。那些以饱满的热情、浓重的笔墨写出的亘古不变的母爱、凝重悲壮的情爱以及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向儿童展示了人性的美好,爱的美好和力量。例如, 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时候, 要唤起学生的同情心理, 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生活, 利用学生的同情心, 教育学生主动帮助别人、关心他人, 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节俭, 对父母给予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要学会感恩, 学会孝敬父母等。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讲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儿童文学, 如《小狮子爱尔莎》、《曼谷的小象》、《海豚救人》、《一个村庄的故事》等,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 关爱自然, 鼓励学生大胆地接近自然、探索自然, 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明白只有善待自然, 人类才会过得幸福。通过“移情”来对学生教育的作用。爱是最好的教育,在小学阶段, 教育学生拥有爱的情怀, 学会施予爱,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成长为一个富有道德情感、懂得尊重生命的人。
总之爱是最好的教育,从小培养爱心,构筑人格平台,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是在爱之中诞生,在爱之中成长的,所以自然会有爱心,不过有广有狭,有强有弱罢了。如果失掉爱心,这样的人便丧失了人性。爱最初在家庭中培养,然后扩展到团体和社会,爱民族爱国家,最后扩充到天地万物,这就是儒学所说的仁者的天下一体之爱,彼此痛痒相关,休戚与共。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理应如此。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瑞士查尔斯.赫梅尔博士说:“我们的星球,犹如一条漂泊于惊涛骇浪中的航船,团结对于全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人类未来的航船不至于在惊涛骇浪中颠覆,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地球之舟”合格的船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好自己的小水手,让他们拥有勇敢、坚定、机智的美德,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一个心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只有童年时代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一个懂得尊重生命的人。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至关重要。
(二)以趣味美培养学生“快乐”的审美情趣
渴望生存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在儿童的天性中,追求快乐体验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相对成人来说,幼儿、儿童表里如一,不会掩饰自己,事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行事原则即是追求快乐。儿童的快乐是很容易产生的,对于一些荒唐可笑的人、事、物,成人习惯从科学的角度去追求其真实性,儿童却不管这些,他们能立即沉浸在对该人、事、物的欣赏之中。所以儿童文学作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让儿童文学带给孩子们快乐,减轻孩子们生活的忧愁与烦恼,使他们生活的更充实更美好。故安徒生就把为穷苦孩子凄凉的生活增加一点快乐作为他的创作基点,郑渊洁也以让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们在书中玩个痛快作为他的创作原则。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怀着一颗“童心”,将艺术触角伸向儿童生活的各个层面,把握儿童审美意识的特殊性和审美心理结构,并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儿童特有的智力水平、心理结构来理解生活,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生活,用儿童喜闻乐读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生活,对生活作出符合儿童特点审美评价,塑造出适合儿童审美兴趣和接受能力的文学形象。故我们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愉悦学生的身心, 发挥文学审美愉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要过多地把重点放在一些知识性东西的学习上的问题,如,语言的丰富、道理的教育等等,而忽视了儿童文学审美和娱乐的功能。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发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有趣之处,让学生在“有趣之处”中去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现,奇特、幽默的文学形象,加上夸张的艺术手法,是最让学生感到快乐的,他们常常为这些形象不可思议的一些表现、活动开怀大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笑。因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充满天机活泼的情趣,给儿童带来快乐。一首《数数歌》会使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一首《拍手谣》会使儿童体会到友谊的快乐;一则《皇帝的新装》又会令儿童在捧腹大笑之后,体味其中的深意。如何培养学生“快乐”的审美情趣?比如童话《贪嘴的狮子》中的狮子就是这样一个形象。由于狮子的贪嘴,吃东西都是囫囵吞下去,以至闹出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富有喜剧性的事。在这篇童话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幻灯图片及夸张的动作表演,引导学生感受狮子贪嘴所闹出的各个奇特事情的情节画面,使学生在这不断变化的、充满奇特情节及动物形象中得到愉悦与快乐。大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有一些有趣的、让学生感到愉悦的语言、形象、情节,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又如《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此类作品大都在滑稽幽默的艺术情调中包含着机智、愉快、令人开心愉悦的生命内蕴,涵纳着宇宙人生的哲理意识以及善良、乐观、机警、豁达的品质,不仅契合儿童的阅读趣味和审美需求,更能引导儿童明辨是非善恶,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幽默本身焕发出的智慧及对丑恶现实的讽刺,促使其心智逐渐成熟。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象征,快乐使孩子们永远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在这里提倡的“快乐的文学”,把快乐给予儿童,把童年还给孩子们。这对终日处于学习重负挤压下的儿童是个“福音”,让快乐的童话作为抚慰他们疲惫心灵的精神食粮,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这些美的情感、美的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在美的熏陶中,儿童必定会为自我营造一个纯美的心灵世界。这就是儿童文学这一人文学科的神圣使命,也是儿童文学的审美追求。笔者认为,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中,老师切切要记住,不要提太多问题来压抑他们感受作品的美及欣赏作品美所得到的快乐情感。
(三)以自由美培养学生“想象”的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这句话道出了想象力在获取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能。”想象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请不要扼杀儿童的想象力, 要理解儿童的想象, 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审视孩子的想象, 不要斥责孩子的想象, 要学会引导, 发挥孩子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 也就没有现代的文明。在审美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儿童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儿童通过自身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审美教育应对儿童精神生活中的这些宝贵的东西加以开发。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各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审美想象能力,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受审美对象的触发,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来补充、拓展、丰富、完善审美对象,并且重新组合、改造而创造新的审美形象的一种能力。审美想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形式。审美想象是成功地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也只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音乐欣赏是如此,所有审美欣赏也是如此,没有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潜在的审美对象在意识中呈现,也不可能有审美表现,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审美活动的发生。令人遗憾的是, 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 孩子们的想象力却黯淡无光了。因此,在儿童文学教育中,老师要注意提供审美实践机会,引导儿童用表演、绘画、舞蹈、创编等自身行动,发挥艺术想象力,表现和创造出文学作品的美。如诗歌《捉迷藏》,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思考:诗中什么语句可以看出是夜晚来临,哪些语句是表现天亮了?散文“魔术师”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魔术师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学生在思考及想象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语句在文中应用的美,从而促进学生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认为,在开展的这些儿童文学审美表现及创造活动中,老师一定要注意提供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儿童自由创作,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再者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变形金刚》等作品充分张扬游戏精神,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强烈的个性、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吸引儿童如饥似渴地阅读,儿童在感受到艺术世界神奇美妙的同时更能舒展被压抑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张扬童心,进而培养起丰富的想象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力和创造力。只有在儿童文学里,在由艺术幻想创造的语言的世界里,儿童的这种自由天性与想象力才能感到如鱼得水般的全身心愉悦和满足,能使儿童沉浸于作品中自觉接受艺术美的化育与熏陶。
想象力是人才的翅膀,有作为的人只有借助想象力这双翅膀,才有可能发挥创造的才能,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要使孩子从小增长创造的才干,长大成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创造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结 语
审美教育具有多功能。审美教育方式应该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审美教育绝不仅仅是唱唱歌,画图画。语文教育应采取审美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孩子能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在获得审美愉悦中受到审美对象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下意识,终生发挥作用。真善美最后统一到美。在审美教育方式中可以以美来导真,以美来导善。
参考文献
【1】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J].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杜伟.《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和对策》[N].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3】肖红.《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J].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王亚平.《儿童文学作品与审美素质教育》[J].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5】陈艳秋.《构建人文教育的平台》[N].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6】韩颖.《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8)【7】谭俐婷.《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状况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8】王俊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J].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9】宁苗苗.《简析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J].海外英语,2012(07)
【10】于兴华.《论儿童文学的审美属性、美育功能及其统一性》[N].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11】张金坤.《谈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12】张文清:《如何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实施审美教育》 【13】杨春银.《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趣》[J].《文教资料》,2006(11)【14】刘华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甘肃教育》,2000(04)【15】张和生:《〈繁星〉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6】唐华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教育科研论坛》,2002(06)【17】苏凤军:《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18】王茹燕.《浅谈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经验之谈》,2000(05)【19】孙秀贞.《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素质教育》[J].《教学探索》,2007(12)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中国书画收藏在线.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2.字体与书体风格的庞大体系(1)篆书 篆书泛指秦代以前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
甲骨文是商代契刻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中国书法史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构成相当规模的文字体系,并且具备了很强的书法艺术性。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先生曾根据甲骨文的不同风格变化,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其风格表现为“一期书风雄伟、二期书风整饬、三期书风颓靡、四期书风劲峭,五期书风严整”。使甲骨文呈现出多种艺术风格,有的率真天成,有的严整秀丽,有的奇异险绝,有的雄浑朴茂,有的肆意放纵等。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性开启了后世书法风格变化的源头。
金文是指周朝时铸造鼎、壶、盘、簋、盂、钟等青铜器皿上的文字,因为是铸造,所以比较起甲骨文更加庄重、雄强、厚重。金文总体上体现方正,笔画布置相对匀称,从前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划分来看,亦是有很大区别。比如《散氏盘》的苍劲古朴、肆意天成;《墙盘铭》的厚重俊秀;《大盂鼎》刻利奇崛;《毛公鼎》严整规范等,各领风姿。小篆是大篆简化的字体,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具有一定威严的正统文字,其笔画粗细均匀一致、线条圆润、笔画对称、行笔舒缓、结构严谨,极具美观性、装饰性。后世将小篆发展到了及至,称小篆为“铁线”、“玉柱篆”。
(2)隶书 隶书又在篆书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革,由篆书形体的长方变为扁方,由用笔的圆转变为方折,删繁就简,使隶书成为今文字与古文字的分水岭。隶书萌生于秦代,成熟于汉代。东汉时期遗留了下来大量的石刻,碑版铭文,可谓一碑一姿,一碑一奇,是书法史上一个辉煌顶峰时期。大抵隶书的风格可分为三个路数,以《曹全碑》为代表的一路隽永、阿娜;以《张迁》碑为代表的一路方正、奇崛;以《石门颂》为代表的一路肆意方纵、翩翩自得。隶书的简化,也萌生了隶书自身的快速写法o(3)草书 汉代的竹木简就是汉人日常应用的手书草写,又在此基础上行成了当时最初的草书——章草。章草每字独立而不互相连属,保留着隶书笔法行迹。汉简、章草又是隶书向今草的过度体。今草去掉了章草的波折,使上下字之间笔画连属,字与字之间互相映带,连绵不断,线条流畅婉转,富有表现力和韵律感。按着草的程度不同,有小草、大草、狂草的区分。大草、狂草用笔更加飞动放纵,回环萦绕,跌宕起伏,龙蛇蜿蜒,气势磅礴,使书法的表现力大大的增强。草书也被誉为书法中的最高表现形式。
(4)楷书 正统的碑版隶书发展了楷书,楷书发萌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早期的楷书(当时称今隶)受着隶书的影响,结构趋于扁形,用笔自然活泼,天真烂漫。北魏时期大量的碑版、墓志是这一时期楷书风格的代表,其出土的规模和水准,可与汉代的隶书相媲美,世称北碑、魏碑。楷书到了唐代,书体结构由扁形变为长方形,楷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结构端庄严谨,笔法完备。唐代以后楷书大家辈出,风格多样,著名的有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唐楷一经定体既成为现行规范化通行汉字至今一千多年,中国书法的字体再未演变。(5)行书 行书是在正楷的基础上,笔画借用了草书的灵活,对楷书进行了省简,笔势连贯,由折变圆,书写流畅又字型美观,书写快洁又易识易认,非常具有实用性。行书的风格亦是丰富多彩,自汉代以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大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赵孟俯、文征明等。
二、书法艺术鉴赏的综合层面
对书法艺术能够达到了懂得欣赏的程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欣赏它的难度,就在于它太抽象了。抽象的本身,在于区别再现艺术能够直观撷取生活的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使观赏者参照生活的阅历,对艺术作品作出赏评,(当然这也需要观赏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如绘画、影视、戏曲、小品等。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要求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尤其是曾经受过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对不同的线条美感能作出鉴定或感悟能力,同时对历代法帖具有常识性的了解,并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对书法达到一定的欣赏能力的目的。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应该等同于音乐、舞蹈。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长短快慢,以及节奏的或舒缓或流畅,声调的明暗等,都与书法休戚相关,它的相同取决于作者对音乐声音或对书法线条的驾御能力,并介乎生活与抽象艺术之间的集中提取,从而应用抽象语言符号,进行想象力丰富的创造,这种想象空间就是抽象的、不固定、不具体的反映生活,但艺术自身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对于抽象性,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下出的结论也会截然不同。所以对欣赏者来说也同样是具有不固定性。然而,要想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就是要抓住音乐欣赏的规律这样一个前提。掌握这个规律也是欣赏者的起码的音乐素养。对书法的欣赏也同样要掌握书法语言,对书法线条的美感有一个确切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象掌握音乐欣赏规律一样
1、传统的书法审美观
历来中国书法传统的审美观,或是结合自然,比拟自然界的山水、云雾、风雨、雷电;或比拟龙蛇、鸟兽;或比拟人文等,晋朝人放浪飘逸,崇尚清谈,对书法风气也崇尚“韵致”;唐朝人以彪炳赤诚为上,忠心耿耿,所以唐代的书风及至“法度”;宋朝人秉承晋朝遗风,崇尚书法的“意境”;元、明人更注重仪表、礼仪,其书风更崇尚字的“姿态”。就是说无论是那个书家,都很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背道而驰,只是每个人有个性差异而已。孙过庭说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形容王僧虔的书法:“如谢家子弟,纵不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骨气”;形容卫夫人的字“若舞女插花”等是用人来形容书法的美。形容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每作一‘点’如高山坠石”;“每作一‘横’如千里阵云”;“每作一‘撇’如陆断犀象”;“每作一‘竖’如万岁枯滕”„„事实上不同的线条却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直线”给人以挺拔刚劲的感觉;“斜线”给人以惊险的感觉;“弧线”给人以生命力的感觉;“曲线”给人以动态的感觉;“圆线”给人以柔和的感觉;“方折线”给人以硬朗的感觉,以及粗线厚重,细线灵巧,斑驳线苍劲,飞白线苍茫等等。古人还把书法中具有自然、动感、劲健、凝重的线条,比喻成“屋漏痕”、“断墙壁”、“折钗股”、“锥划沙”、“印印泥”。
于是,无论是真、草、隶、篆、行那种字体,其自身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又都是在以上这些不同的线条组合、作用下形成的。欧阳询楷书严谨峭拔、用笔奇险、化险为夷。是用简洁、硬朗、内厌、直斜线并用,形成这样的风格;颜体楷书体势宽博、雍容大度,用笔遒劲、厚重、外拓,起止转折,圆笔居多的线条所形成的;柳公权的楷书和颜体结构大抵相似,比较之下柳体更趋于挺拔、清劲;赵孟俯的楷书隽永、抚媚、平和。用笔更采用笔势连贯,轻巧、富有动感的线条构成的风格。那么其它字体如隶书、篆书、北碑、行书都同样具有相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比如欧体对应《曹全碑》;颜体对应《石门铭》,赵体与王羲之一脉相承。至于草书的线条应用更是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2、时代背景和现时条件
-欣赏书法对线条的认识固然是重要基础,是根本。除此而外,了解每一个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书家的师承、文学的修养和书家当时的心情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的了解,也都是作为欣赏书法所应具备的基本常识,时代背景例如:晋朝人放浪飘逸,崇尚清谈,对书法风气也崇尚“韵致”;唐朝人以彪炳赤诚为上,忠心耿耿,所以唐代的书风及至“法度”;宋朝人秉承晋朝遗风,崇尚书法的“意境”;元、明人更注重仪表、礼仪,其书风更崇尚字的“姿态”。就是说无论是那个书家,都很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背道而驰,只是每个人有个性差异而已。孙过庭说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就是这个意思。个性的差异最应当受到的制约和显现,是师承的影响、熏陶、天资、功用、性格的集中体现。比如献之学羲之,小欧学大欧,乃至初唐时的互师互学。书写作品时,书家当时心情和所处的环境也是影响作品风格的重要条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和当时很有名气的四十二位文人墨客集聚在绍兴的兰亭,当时情形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又有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一殇一咏”的畅快心情下,乘着微醉,挥毫写下了千古佳作《兰亭序》。与这个心境相反,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平定叛乱时,被叛将砍了头,颜真卿在悲痛万分的心情下写完了这份《祭文草稿》的。所以《兰亭序》的风格恬静、淡雅、不激不历,反衬《祭侄文稿》的风格则是粗矿、苍郁,不计工拙,圈圈抹抹。《祭侄文稿》尽管是随意草稿,仍然体现了一代大书家的深厚功力。
3、书法艺术要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中国书画收藏在线
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作品所写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一幅作品的灵魂。古人说“文以载道,书以换彩”,字写的再好,都要服务于文章,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无论书写的内容或格言、或警句、或文赋,都能体现一个书家文学修养。当书家要写作品时,就意味目的性和针对性。如送给朋友贺喜的,内容选择自然就要与喜庆的内容相关。要写给给老人祝寿的就要与祝寿的内容相关。送别的、勉励学习的、布置家居的、悬挂厅堂的等等都要与书者或欣赏者情景、事物相关„„反之,人家结婚了赠一幅“送别诗”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闹出笑话。除此,书法作品的风格要与书写的内容尽量协调,比如写勉励的句子“学而不厌”、“学贵有恒”、“艺无止境”等警句。那么书写的风格则适合侧重于厚重有力的,以风格显示出内容的坚定性。如布置厅堂的作品,因为空间大,最好写气势恢弘的大草,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卧室家居空间比较小的,适合写“幽静”“恬淡”或根据主人的雅趣、嗜好写“兰石之性”、“风竹成韵”、“清风入阁”等,书风采用温和、隽雅的气息为宜。如果写“苍松翠柏”、“登峰造极”字迹就要有气势。反之笔调柔和,风摆杨柳,就显得形式内容不和谐,不统一。总之,书法是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修炼、积累和加强综合文化知识,才能对它达到认识、了解、掌握乃至于驾御书法艺术的目的.二、此外,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再如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用崭新的眼光去看,那些真正的作品中才有可能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作品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难以预言。因为那是作品本身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内涵。任何人都很难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待作品如果真的有了如对待人的一种心态,那么便能敏于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鉴赏。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学习书法鉴赏是必要性的,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第三篇:民族舞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舞蹈是原始人类生命情调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是原始社会中拔高了的简朴生活,舞蹈随着原始人类身体的进化而发展,舞蹈又作为发达的肢体语言团聚起人类的原始社会。自觉地把舞蹈作为审美对象,同时又自觉地把舞蹈作为人类自我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段,严格来说是发生在近代的舞蹈现象。认识作为审美对象的舞蹈,需要了解自然沉淀着历史文化的舞蹈。
一、中华民族舞蹈的起源
关于民族舞蹈这一概念,各国学者有不同的解释,《辞海》的释意是:“民族舞蹈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英国大百科全书15版》的解释是:“虽然民族舞蹈一般是指各个民族特有的欢快、娱乐的舞蹈,但它确切的含义在学者们中间仍然有很大的争议,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得以解决”。另外,舞蹈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对舞蹈感兴趣的人在不同的书籍、著作、论文当中,在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深度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更大的拓宽了人们了解民族舞蹈的途径,也使得民族舞蹈方面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在我国远古的传说中有祝融的儿子长琴始作乐风,有的说帝俊的八个儿子始为歌舞,炎帝(神农氏)的重孙延始为乐风,还有的说黄帝创造了乐舞。实际上舞蹈的创始者应当是人类的群体。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为求生存而从事的劳动中,通过人体动作已产生了节奏、律动,最原始的舞蹈动作,也可算是本能式的“人体行为”。因此,舞蹈与劳动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舞蹈在原始部落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和宗教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化石智人在距今几万年前保存下来的宗教活动的艺术品。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有双手向上举、五指张开的半蹲或****的男像,下露男根,头插羽毛;左江崖壁画中,也有两手上举、伸张五指的舞姿。这些可以判定为“蛙祭”的遗存,至今广西地区仍保留着“祭蚂拐”的风俗和“蚂拐舞”。我国在四五万年前逐渐步入氏族公社时期,其前期为母系公社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已有随葬的装饰品,说明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宗教意识已逐渐加强。伴随着宗教意识的产生和强化,必定会有祭祀活动,当时的祭祀活动主要是舞蹈。它们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形象,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后出土的舞蹈形象和至今保存的古老民间舞蹈,想象出那些富有神秘色彩和魅力的最原始的舞蹈。
二、中华民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舞蹈美离不开人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感受,但是人的主观感受又必须以客观存在的舞蹈美为前提,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中华民族舞蹈的形象性
形象性是舞蹈的第一重要的审美特征,各民族有各民族独特的舞蹈形象。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是各民族风格的标记。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的,这是一切艺术的特点和根本规律。离开了艺术的形象,就不可能给人以美感,也就没有了美。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它也不能不受这个艺术基本规律的制约。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而作为舞蹈美的形象性,它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舞蹈是以人的动作姿势的形象性和连贯性来表现生活。最早的舞蹈素材大多是劳动的模仿和即兴的跳跃(包括对禽兽动作的模仿)。最初都伴有部落图腾、氏族祭祀或其它活动的特点,借助舞蹈增强团结与活跃的气氛。[2]例如:丹寨苗族的锦鸡舞,是本民族的土风舞,它对锦鸡形象的塑造是以双脚按芦笙曲调节奏变换出优美姿势,双手于两侧稍往外自然摇摆,加上身上花衣花裙,头上锦鸡银饰,颈上银项圈,手上银手镯,脚上绣花鞋,犹如锦鸡行乐觅食、悠然漫舞。每跳一步,双膝同时自然向前嬗动,犹如蜻蜓点水;双手于两侧自然放开,悠然摇摆来刻画形象的,使得此舞形象鲜明。杨丽萍的《雀之灵》,以民族民间舞蹈为基本素材,从“孔雀”的基本形象入手,但又超越外在的形象地模仿,以形求神,如:此舞开幕的造型,用人体的手,比拟为孔雀的嘴,模拟孔雀清晨迎着露珠梳洗羽毛的形象,栩栩逼真、惟妙惟肖。她以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幻,把孔雀的引颈昂首的静态和细微的动态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二)中华民族舞蹈的地域性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的差异,是形成地域性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产生的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不同的。换句话来说只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所相对应产生的不同民族的舞蹈,这本身对民族舞蹈来说就是一个苍劲有力的民族特征。维吾尔族民间歌舞主要发源于中国北方草原,后迁徙到西域,并逐渐由草原游牧生活发展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如《赛乃姆》就是以节奏明朗,舞姿明快活泼,优美情深,步伐轻巧,手腕和肢体变化丰富为舞蹈风格特征的。[3]这就是维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极具有草原游牧生活和农耕生活相融合的绿洲文化特征,人们所从事的劳动是轻快的农事生产。它是一种自发的、不约而同的情感的宣泄,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使得一个民族的舞蹈风格形成差异。
又如,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要求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傣族人民生活在水边,他们与水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结,他们爱水、赞美水,人也像水一样的纯净、柔美。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服饰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特色,体现出一个民族的风尚习俗和节令性风俗,在漫长岁月的沿袭中形成越地域性舞蹈相一致的文化品位。不同的传统遗存,其形成的民族舞蹈服饰风格不同,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价值是民族舞蹈文化的组成部分。傣族人的身高普遍偏低,体形较小,属于娇小玲珑型,生活中喜欢穿一种筒裙,高齐腰,紧紧裹着下身,这就形成了傣族舞蹈风格突出的步伐动作——勾踢步。当舞者在做勾踢步时,每走一步都要将裙子轻轻撩起,就像平静的河水掀起小浪花一样美丽,形成如诗如画的优美场面。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
再如蒙族舞蹈风格以开阔、豪放、剽悍为特征,是因为他们生活繁衍在我国北方辽阔无垠的蒙古草原,是中国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和震惊世界的赫赫武功,创造了博大深邃的草原文化,驯服了骏马驰骋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决定了游牧民族珍爱马的品行和视雄鹰为高洁的象征。于是,把民族的感情、性格和来自草原的气势,都和这些矫健美丽、富有生命活力的生灵融会在了一起。在他们所创造的舞蹈形象中,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透露出他们的民间舞蹈粗狂、豪放、朴实和热情。长期处于游牧状态的蒙族舞蹈“撒种式”的动态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样这也体现了蒙族舞蹈民间舞蹈的民族特性。
(三)中华民族舞蹈的意境美
何谓意境。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2]在这里,它包含着两个方面:“意”,犹如一首诗;“境”,犹如一幅画。“意”是艺术家在他所创造的形象中表达的主观思想情感,而形象是意境的基础。舞蹈是一种讲究意境和形式性很强的艺术,它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如果这些动态不生动,无变化,不新颖,无美感,平淡无奇,那就失去了这门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所以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之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的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傣族舞蹈《邵多丽》表现了傣族的民族特色,那曼妙的舞姿、优美的旋律,把我们带进了傣族那神秘的文化当中。
意境犹如“诗”、“画”,因此,要象“诗”那样感情激越、对比强烈;象“画”那样,注重神似、不求逼真、肖像。力求用概括、夸张,甚至是抽象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气质、精神和作者的情感。太“实”就没有了意境。群舞《荷花赋》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黄土黄》表现了黄土高坡人的粗犷、奔放及对生活的渴求,震撼人心,催人向上。
形状,也是构成意境的手段之一。舞蹈是在运动中创造形象的。既然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方向和轨迹,这就是舞蹈的线条。各种线条图形所引起的情感反应是不同的。但却和某些情绪相对应。如横线,给人以稳定、安静;竖线则有直接逼来的压迫感;斜线似乎前程远大;而曲线、波浪线等则给人以婉转柔和、富于变化的感觉等。如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便是应用线条上的变化,表现出由涓涓细流直奔江河大海的一种意境。
(四)中华民族舞蹈的情感美
舞蹈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情感艺术,舞蹈艺术借助于动、植物的情态特征和自然景物的形态变化,借物比兴,托物寄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舞蹈中要有一定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或者是宣泄内心的欢乐忧患,或者是表达亲友间的团结情谊,也可以是青年男女间的心灵的交流。总之没有任何主题的思想的舞蹈艺术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从各民族的舞蹈中分析人们多要体现的情感美,这种情感美可以是人性美、人情美、道德品质美、性格意志的美。中华民族舞蹈它强烈的人体律动情绪化,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社会的认识,透过那流畅激越的动作旋律,我们能够看到表演者强烈的情感表现。中华民族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它的这种情感美可以使观众得到更高的情感呼应。“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的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朝鲜族舞蹈《青山绿浪》,赞颂劳动、绿化祖国的主题思想,就蕴含在那翠绿一片、生意盎然的诗的意境中。这也是为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舞蹈是一种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
正如明代音乐家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所说:“乐舞之妙。在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若非变态,则舞不神,不神儿于感动魂神难矣。”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 这一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高度。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独舞《雀之灵》超凡脱俗,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表现了雀之灵的“神灵”、“圣灵”,杨丽萍的眼睛始终似睁似闭,陶醉于灵性的顿悟之中。她不看任何人,即使仰头,眼睛仍是高傲地俯视,人神合一,不染尘埃,她所表现的就是孔雀的空灵而神圣,以及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喜爱,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就是民族舞所要追求的情感美。
(五)中华民族舞蹈的律动性
现实中的人体舞蹈动态美会产生超越现实的感觉,就在于舞蹈中的人体动态经过了艺术家的匠心经营,他对日常生活人体美进行了形式化、秩序化、规律化的加工,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表现了人类复杂的感情。舞蹈的动态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人体动态,同时,舞蹈的动作孕育在节奏之中,节奏的变化体现着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各地孔雀舞的跳法都不一样,以表演者各自不同的技艺特长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独舞以模拟孔雀走路、飞跑、吃水、抖翅、飞翔、开屏等动作,形成丰富的舞步来展现孔雀静态的娴雅温顺和动态的优美灵动;双人孔雀舞也称“凡南诺”,“南”意为“高贵的女性”,“诺”意为“雀”或“鸟”,主要表现雌雄两只孔雀的飞翔、相对而舞的情景。
山民们长年跋山涉水,一蹬一颤富有弹性的律动,往往就构成了他们的舞蹈的基本律动。然而,同样的颠颤,高山顶上的舞蹈会有更豪放的山的粗犷;河谷区域的舞蹈则呈露出柔韧的水的秀雅;比较原始,人口稀少的部族的舞中,常常在膝盖的弹动之外,突出臀,胯的主动摇摆滚动,带着些许朴素的性煽动的意味暗示着潜在的生殖崇拜;文化较发达的礼义之邦,这种臀,胯乃至腰,腹的动态,则每每趋向内敛,比较地多了自觉意志的导引,转向美的韵律的方向上去发展。佛鼓舞是在佛教节日或晋升佛爷或迎接外寺长老期间,在佛寺的广场上和“象脚鼓舞”同时跳的。是男性集体舞蹈,舞者有敲佛鼓、击钹、敲铓共三人,在象脚鼓舞圈中表演,然而鼓点、动作与象脚鼓舞都不相同,象脚鼓舞气氛热烈欢快,佛鼓舞较严肃庄重。陇川县称佛鼓舞为抬鼓舞。以两男子用竹棍将鼓抬起,行走于舞队前列,一人双手各执一校敲击起舞。《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的祖辈呼图刺被推荐为“汗”的庆典上,“与豁儿豁儿纳黑川,众人围绕蓬松茂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肋之蹊,没膝之尘矣”。从直踏出没之蹊,没膝之尘的情景分析,踏的动作是用力的,全身动作沉稳,踏得时间长,越踏兴致越高,只踏得大地“颤抖”,才能出现如此壮观的景象。古老的谚语说:“蒙古民族有双翼,一个是骏马,一个是民歌。”可想而知,这一定是载歌载舞的踏歌舞蹈。
三、当代中华民族舞蹈的审美变迁
舞蹈内容的民族性自然会由于主题的内容的千差万别而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但其共同的基本要素则应是流贯于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在民族舞蹈的发展中把握民族性是舞蹈创作的宗旨。求创新是每一个民族舞蹈创作者必须具有的创作观。但是,失去了民族性,发展便无立足之地。因此,如何把握发展中的民族性就是把握好继承与发展这对矛盾的关键。创作中除了从发展观的角度出发,还要站在继承传统的立场把握,然而此时,人们对中华民族舞蹈的审美也逐步产生了变化。
(一)向“原生态”理念发展
《云南印象》在2003年昆明首演,参加演出的七成演员都是来自滇南村寨的亦艺亦农、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演员,有些甚至完全就是田间地头的农民。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土得掉渣的农民,用他们的身体和歌喉,打动了多少原本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完全持怀疑态度的专家和观众。这些植根于丰厚民间沃土,源于劳动群众生产、生活的文化元素,使《云南印象》获得了勃勃的自然生机和生命的活力,因为他恢复了最古老的舞蹈方式,是真正来自民间的、原汁原味的、尚未被污染和扭曲的民族艺术。厌倦了喧嚣都是的钢筋水泥下的压力生活,人们开始向往自然的乡村田园世界。在生活环境无法真正回归自然之前,人们的心灵却展开了寻找自然和自由的翅膀。工业文明的巨大力量是民族融和世界趋同。它作为当今舞坛的推动力,给人们对当今中华民族舞蹈的审美造成了强力的视觉化的冲击力,它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感动人,是人们对审美有了新的需求。
(二)与时尚舞蹈相结合
傣族舞蹈《邵多丽》是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作品“金荷花”奖得主,《邵多丽》中的“邵多丽 ”,带着竹担、斗笠、鲜花,一路吟唱,去追逐春天的梦,表现了傣族的民族特色,《邵多丽》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它把传统的舞蹈溶入时代的气息,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才能荣获此项大奖。当代中华民族舞蹈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有新的思想,而《邵多丽》正是中华民族舞蹈与时尚舞蹈的结合体,迸发出非凡的创造力,使当代人对中国的民族舞蹈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新的一面诠释的当今中华民族舞蹈,使人们对本国民族舞蹈的审美发生了改变,被新鲜的事物美感所吸引,被他的独特性所吸引,适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所以我觉得这就是近期来民族舞蹈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对新文化的挑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舞蹈艺术是美的,让我们用美的心灵去欣赏熔铸了人体灵与肉的舞蹈艺术美,在舞蹈的艺术美中去陶冶我们的情操,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
但是,无论如何变化,这些舞蹈都不会脱离本民族舞蹈的风格美、意境美、情感美、律动美等。总之,只有对民族性的准确把握,把握好发展中的民族性,这就是把握好了继承与发展矛盾中的关键,这样才能使创作的舞蹈作品具有灵魂;只有对民族性的不断挖掘,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只有从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用发展的眼光放眼世界,才能在舞蹈作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结语
我们进行中华民族舞蹈的发展的审美特性的讨论,不能不立足于民族属性和艺术本体的基础之上。因为当代舞蹈文化的发展是各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这是多种文化传统的呈现与对话以及多种价值取向的交流与沟通,同样也是多种审美风尚的敞亮与绽放。
中华民族舞蹈所特有审美特性和审美风格给予了它一个很大的语言契机,利用舞者的肢体架构展示了具有审美特征的民族舞姿的静态造型与舒畅流动,突出了中华民族舞蹈所特有的审美风范,又处处轻描淡写不留痕迹,时而独具匠心,中华民族舞蹈的意味及神韵如甘露般融进了每一个动作处理与细节变化之中,使整个舞蹈也随之生动,润泽起来,更加符合当今的民族舞蹈的审美需求。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中华民族舞蹈美的基本特征。
中华民族舞蹈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是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中华民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民族舞蹈不仅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同时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第四篇: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
1.什么是儿童文学
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种理解与解释
本位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为依据和标准。代表人物:周作人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主体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的文学。工具论:儿童文学史教育儿童的文学。
.2.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被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电影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样式的作品。
3.“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强调的是儿童文学对儿童除了有教育价值以外还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1)纯真(2)稚拙(3)欢愉(4)变幻(5)质朴
5、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只作了解)
(1)、感知觉
A.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
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避免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
B.儿童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
儿童文学要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C.儿童的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
为儿童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
(2)、注意
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
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
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
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儿童认知初期非常明显。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有意重复,同时还要形象生动。
(4)、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在教儿童算术时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要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塑造幼儿
熟悉的形象,并构思富于儿童情趣的情节。
(5)、想象
以无意想象为主,易变化。
儿童文学常运用幻想、比喻、夸张、拟人、荒诞、变形等手法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6)、语言
已掌握了基本的语音,但仍是低级阶段
所以作品语言要形象、生动、口语化,但又要稍微超出儿童的理解水平
6.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口头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
7.什么是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摇篮歌、催眠曲,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是由母亲或其
他长辈哄幼儿睡觉时所哼唱、吟诵的歌谣。节奏柔和、韵律和谐,给幼儿听觉上的享受,其作用主要在于催眠。常常出现“宝宝”“睡觉”一类词。
8.什么是游戏歌?
游戏歌是配合游戏的内容或动作而编写的儿歌。
一般都是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边唱边做,它可以使游戏更有节奏感,使游戏内容更丰富。
9.了解数数歌、问答歌、连锁歌、绕口令、颠倒歌、谜语歌的定义。(只作了解)
数数歌:这是一种培养儿童数目观念的儿歌,它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
材。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数的概念。
问答歌:也叫对歌,它采用问答形式表达作品的内容,往往通过问答来引导孩子们在比
较中观察事物,具有传达知识、开启心智的功用。
连锁歌:也叫连珠体儿歌。它采用顶真的手法来结构儿歌,即将上一句末尾的字、词或
短句,做下一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接合,环环相扣。
传统的连锁调一般没有完整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节奏韵律感很强,颇风趣,儿童很爱传唱。
绕口令:绕口令又称拗口令、急口令。它有意将一些读音相近或容易读错的词语连缀成短语短句,成为一种语音拗口的歌谣。诵读时要求口齿清楚、快速流畅,准确
无误,所以它是训练孩子发音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极好工具。
倒歌:颠倒歌指故意将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特征加以颠倒的儿歌。由于它的内容
违反情理,乍看起来十分荒唐,所以又称古怪歌、滑稽歌。
颠倒歌在形式上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夸张,吟唱这样的儿歌,给孩子轻松、诙谐的感觉,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谜语歌:是指把事物的真实面目隐藏起来,用简短的歌谣集中描绘事物在形态、性质、动作或功能等方面部分特征的儿歌。
10.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书写儿童情趣和心声,并与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诗。
11.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1)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
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2)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
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
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3)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
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
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4)从篇幅长短看
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
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12.儿童诗的种类?(只作了解)
• 叙事诗——写人记事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 》
• 童话诗——有完整的童话故事情节《金色的海螺 》
• 抒情诗——直抒对生活的感受或对景物的联想。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 • 散文诗——分段不分行、不要求有韵律。泰戈尔《金色花 》
• 题画诗——为画面或照片题写的,内容源于画面。金波的《小星星 》
13.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14.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格林童话:三根金鬍子)
模式化:开头和结果、故事形态、情节结构
•传统、鲜明的主题:惩恶扬善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艺术地表现儿童幻想中的世界
•表达成人的梦想(小飞侠彼得潘)
•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形式
现代童话的创始人是安徒生.15.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
童话的人物
童话的环境
童话的情节
16.童话的四大表现手法:夸张、象征、拟人、变形
17.童话的分类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不同分
拟人体童话
超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
如果是简答题还要答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的定义。
18.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如果是大题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和他的经历来作答)•(1)、温暖的人道主义
•(2)、诗意之美
•(3)、安徒生式的幽默
19.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分析人物形象。
皮诺曹——有着真实的小孩子具有优缺点的拟人体童话典型。
在皮诺曹身上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善良重义、重感情等优点,但也表现出所有小孩子都可能有的缺点,如淘气、轻信、贪玩、任性。(可以加入自己的叙述)
20.林格伦的《小飞人卡尔松》分析人物形象。
21.人物及其童话作品。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
达尔:《巧克力工厂的秘密》》又名《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吹梦巨人》又名《好心眼儿巨人》
《女巫》
张天翼:著有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及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
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
《夏洛的网》
《哑天鹅的故事》又名《天鹅的喇叭 》
任溶溶:能用俄、英、意、日四种语言进行翻译。他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
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英国童话《彼得•潘》、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等。同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有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给巨人的书》《我妈妈的故事》,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
22.寓言的含义: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也就是把一种道理寄托在短小的故事里,让读者从中获得教训。
23.寓言文学在世界的三大发祥地:印度、希腊和中国
24.寓言之父——伊索及后人汇编成的《伊索寓言》
25.寓言的特点
(一)有着强烈的教训性和鲜明的哲理性
讽刺和嘲笑是寓言显著的特征
(二)荒诞的虚构
(三)故事简短,语言精炼
26.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一)篇幅。童话一般较长,寓言往往篇幅短小。
(二)故事情节。童话的故事情节较复杂;寓言通常用很简单的故事就能说明寓意。
(三)思想意义的表达上 P203
(四)故事形象
(五)表现手法创作技巧
(六)语言
27.什么是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是以叙事为中心,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和欣赏的篇幅短小的故事,即为儿童故事。
28.什么是儿童小说?
指的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叙事性儿童文学样式。
29.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如是大题需结合实例分析)
儿童故事的作者大多站在旁观者立场,比较客观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儿童小说的作者的立场则更自由些,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感情诸如作品,更审美化些。
儿童故事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而儿童小说的价值在于人物和主题。
儿童故事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而儿童小说更注意精神雕刻的描写。儿童故事是粗
线条的,儿童小说则是精细的。
30.图画文学的含义:
是指单纯用图画,或以图画和文字相互映衬的形式来表现相应内容的文学作品。也称绘本文学。
31.图画文学的特征?
图画的叙事性
语言的简洁性
内容的趣味性
主题的哲理性
32.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
是指为拍摄儿童影视所创作的文学剧本,是用文字表达和描绘儿童影视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样式,它是拍摄儿童影视的基础,是导演在创作的依据。
33.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视像性
趣味性
情节性
形象性
34.儿童影视的分类:儿童故事片;美术片。
美术片:是指运用各种美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展示环境,表现故事情节的影片。美术片
又可分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四类。
35.美术片的审美特征?
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
机智有趣
节奏快、动感强
最后是书中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的导读,要知道如何来写!
第五篇:儿童文学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 编写的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 所以,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 1920年,周作人就在他的《儿童的文学》的演讲中指出,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在周作人看来,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语。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个时期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食料 因此,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著重这儿童文学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 善 美的思想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于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 6--12 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 童话 寓言 故事 科幻 卡通等 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 主题单一明朗 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 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 还应辅之以课外阅读 故事会 娱乐活动 作文实践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并在教学中融进相关的 优美的文学作品将图画 音乐 电视等引入语文课堂解读文字符号,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环境和氛围, 都有助于引起儿童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 枯燥;教学手段的呆板 教条,教师知识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往往凭借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本 从教材看,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大致有童话 捞月亮 小壁虎借尾巴 丑小鸭 小猫钓鱼 卖火柴的小女孩 等;寓言 盲人摸象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等;科学小品 蟋蟀的住宅 琥珀 等;儿童小说 小抄写员 小英雄雨来 等 这些课文都有很强的文学因素,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知识积累, 仅仅知道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也都是缩写或选择的,如果能对原著有所把握,将会对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有关课文的信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上,或者思想意义的分析上,因为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 应当设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 意境,感受美的语言 韵律 可以配乐配画 配音像,教师语音纯正 满含情感的朗读亦十分重要 文学的因素重在情感上,要想感动学生,教师自己本身得被感动,在讲解中需充满情感,把文学作品的美感真正表达出来小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容易转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换多种手法,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儿童难以压服,却容易被吸引 故事,是吸引儿童的重要手段 儿童文学故事性强,利用得当,会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课堂情绪 当然,讲故事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进行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作为导语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讲一个童话调节课堂气氛;可以将长篇故事分成若干部分每天讲一点以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涉猎了大量的童话 故事或小说,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课堂的制动权
二 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 往往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课外阅读的兴趣在于培养 当今是一个诱惑非常多的时代:卡通片 电子游戏 网络文化 多媒体 CD 等等,电子传媒文化以其方便 快捷可视可听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强烈地吸引了儿童,是所谓 读图时代 同整个大的文学形势一样,儿童文学也在受着电子传媒文化的挑战,文学日渐萎缩,许
多儿童沉不下心来读文学,就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因为无论是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是语文素养来讲,都应该尽量使儿童感受文字 感受故事 图像接受起来简单方便,长而久之想象力思维力会弱化,语言文字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应该说, 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仍然是有强烈吸引力的,特别是现当代的儿童文学名著,因其内容的时代气息 形象的真实可爱 风格的轻松幽默故事的惊险刺激以及想象的新异奇特等等均与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吻合, 能被当代儿童所接受也就成为必然 这些作品如果宣传得力,会与电子传媒文化有着足够的抗衡能力,比如 哈利 波特 不过也仅仅是 哈利 波特 , 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并未得到有力的宣传,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就有向儿童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书目的责任 当然,仅仅推荐书目是不够的,还须想方设法使小学生接受 如采取故事会 游戏 绘画的形式等等, 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自己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如果为师者对儿童文学知之甚少,又谈何指导学生阅读?
三 作文实践
作文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普遍惧怕作文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课外缺乏阅读 因为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儿童文学的小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而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 同理,他们也往往擅长写作文,而且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比较通顺生动 这就是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作文是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 而小学年龄段的儿童,理性思维较弱,偏于感性思维,阅读的对象一般是儿童文学,即便是科学文章,往往也是科学小品,科学童话,这也属于儿童文学 即便是历史读物,也一般是历史小故事,语言浅近生动易懂 可以说,儿童文学是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小学高年龄阶段, 能够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出两点:要有一定的生活;2 要有想象力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生活引进作文教学, 又要设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怎样把生活和作文有机地联系起来? 1962 年国际安徒生大奖获奖作品 美国作家狄扬的 校舍上的车轮 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在荷兰一个小渔村的学校里 一次作文课上,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小女孩莱娜提出:为什么附近渔村里有鹳鸟,而韶若村没有?教师就势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们搞明白这个为什么 小莱娜从一位老奶奶口中得知,许多年前韶若满村皆树,也有鹳鸟在此停留过 教师便让学生展开想象: 若干年后韶若再度绿树成荫会是什么样子?有的学生竟说:韶若的街上走着一头非洲大象!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大胆幻想后及时引导: 要把理想变成现实,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于是学生们分头寻找车轮,演绎出一曲曲幽默而又动人的故事 如果我们的作文课能够让学生有这种类似的体验, 写作文时学生就不愁没有感受可写 同时,这个故事的本身又具有探究性,为什么没有鹳鸟?这个问题引导着学生们去搞明白,这也叫科学研究, 是根据现实生活提出的一个科学小问题 解答了为什么,完成了具有探索性质的教学,探索的过程即是生活体验的过程, 也同时解决了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问题想象作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精神 科 学表明,想象力主要源于人的右脑,而右脑一般用于接受感性的信息:色彩图像 音响节奏 形体动态等等,文学正是用语言描摹这些对象的,所以,它可以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中的童话 科学小品 科幻动漫画等,都是想象的产物,将其引进作文教学,会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活跃思维 如:教师可选择一篇科幻小说开头,设下悬念,叫小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续写;可以选择精彩的片段读,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等 一个有着良好儿童文学修养的教师,自会将文学融进作文教学,创造性地生发出多种作文指导方法在 21 世纪里,中国正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教育国策之一,特别是新的语文课标的实施,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