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综述

时间:2019-05-14 05:4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综述》。

第一篇: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综述

总的来讲,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主要体现在:陆军装备网络化、精确化和无人化发展继续得到大力推进;地面作战车辆的体系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防空反导装备实弹拦截试验捷报频传;陆军航空兵装备加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建设;陆军部队及相关装备频繁进行实战演习、部署和使用。

陆军装备网络化、精确化和无人化发展继续得到大力推进

21世纪以来,网络化、精确化和无人化是陆军装备发展的鲜明特点和总体趋势,也是陆军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物资基础和必然要求,在2015年继续得到大力推进。

网络化

美国陆军在2008年确定战术通信网络是其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认为未来每名分队作战人员都应具备通过战术通信网络共享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以获得作战优势。为确保技术领先、缩短为部队交付先进网络装备的周期,从2011年6月到2015年10月,美国陆军已进行了10次每年两度的网络集成鉴定(nie)试验。该试验将多种独立的网络装备集成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试验,不仅分别评估各种装备的性能,还综合评估其互联互通能力,试验后经过改进完善再在下次试验中继续进行验证,并以“能力组件”形式逐步扩大初始列装和使用范围,加快了战术通信网络的成熟和一体化。

第十次网络集成鉴定(nie16.1)试验于2015年9月25日-10月8日在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进行,约1.2万名美国陆军(主要是第1装甲师和第82空降师)和空军官兵参加了试验,参试部队还有英国的1个旅、意大利的1个空降营和其他13个北约国家的大约800名官兵。第1装甲师担任多国部队联合司令部,第82空降师则实兵实装遂行联合强制进入作战行动。试验评估的新能力包括联合网络能力、远征指挥能力、持续作战能力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评估的主要作战和编制概念包括联合强制进入作战、空地侦察作战、持续作战、联合火力与化生放核爆一体化作战。

精确化

打击精确化是陆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立足的基础,而精确制导弹药则是精确化作战链条中的“利剑”,21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项目在2015年度继续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陆军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列装的最新型“神剑-1b”精确制导炮弹,除能使用m109a6/a7和m777a2榴弹炮发射外,还在2015年初使用老式m109a2/a3榴弹炮配用m119a2装药系统进行了成功发射。美国陆军于2014年初开始低速初始生产的m1156精确制导组件(pgk)在2014年12月通过了初样验收试验,在试验中有些炮弹实现了10米以内的精度。在2015年4月使用m109a6榴弹炮进行的首批产品验收试验中,平均精度小于10米,可靠性达到97%。美国陆军对pgk的总需求量超过10万枚,并于2015年5月与主承包商轨道atk公司签订了1.2亿美元的全速生产合同;该公司到2015年8月已生产约1.2万枚pgk,并将于2016年初至2018年初完成向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澳大利亚陆军和加拿大陆军的交付工作。

意大利研制的最大射程达80千米的远程型“火山”制导炮弹于2015年进入低速初始生产和定型试验阶段,计划2016年底开始交付,2017年列装的同时启动全速生产。该弹采用gps接收机、惯性导航测量装置,也可选装激光导引头,可使用52倍口径和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发射。该弹2014年12月在南非进行的一次发射试验中,射程达到70千米,精度在10米以内;其发展目标是采用半主动激光/红外导引头,最大射程达到100千米,精度达到米级。

无人化

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美军战斗力将有1/4来自以无人机为主的无人化平台。美国陆军已为旅战斗队和火力旅编配了rq-7b“影子-200”、rq-20a“美洲狮”、ra-11b“大鸦”无人机系统,为战斗航空旅编配了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并经历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实战检验。“影子-200”无人机到2015年上半年已完成100万小时作战飞行,包括在叙利亚进行的反“伊斯兰国”行动中的作战飞行。所有这些都凸显了无人机在当今和未来作战中的重要性。

美国陆军在2015年5月亚特兰大国际无人系统协会年会上透露,将为“影子-200”无人机安装新型发动机和改进型通信系统。根据设计,新型发动机平均重大故障间隔时间1000小时(现役发动机是269小时),平均大修时间500小时(现役发动机是250小时),并能使用重油燃料以简化后勤负担。2015年6月23日,美国陆军授予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19架改进型“灰鹰”无人机的全速生产合同,计划2018年9月完成交付。改进型“灰鹰”采用205马力del-120柴油循环发动机取代160马力涡轮增压柴油机,使续航时间从25小时增加到50小时。

在2015年2月的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韩国厚成有限公司宣布,将向韩国陆军交付120套“远眼002b”无人机系统(每套系统编配4架无人机)。该机为手持发射的固定翼无人机,通过气囊系统回收,手持控制系统控制;翼展1.8米,长1.44米,最大起飞重量3.4千克,最大时速80千米,续航时间70分钟,有效作用距离10千米;有效载荷为机鼻位置安装的固定式光电/红外装置,可进行平面/倾斜扫描,用于提供近距离情报、监视、目标获取和侦察能力。

美国陆军还于2015年开始执行多项无人驾驶地面车辆的采办计划,包括“人力运输机器人增量ⅱ”系统(mtrs,计划2016年第二季度发布招标书)等,下一步将实施“单兵通用机器人系统”(crs-1,计划2017年第一季度发布招标书)和“班组多用途装备运输车”(smet,计划于2019-2022年开始工程与制造研发阶段)。

地面作战车辆的体系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地面作战车辆体系化发展起始于美国陆军已下马的未来战斗系统(fcs)由8种车辆组成的有人驾驶地面车辆和已装备的由10种车辆组成的“斯特赖克”系列装甲车;经过前些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主要国家陆军地面作战车辆体系化发展在2015年取得重大进展,并将逐步进入初始列装使用阶段。

m109a7自行榴弹炮系统成功采办

2015年4月9日,美国陆军正式接收了首批3套生产型m109a7“帕拉丁”综合管理(pim)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系统。该系统是现役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弹炮系统的最新改进型,每套系统由1门pim白行榴弹炮和1辆pim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组成,并于2014年6月被正式定型为m109a7和m992a3。m109a7系统在机动能力、战场生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如在机动能力方面,功率/重量比从18.7马力/吨提高到19.07马力/吨,最大时速从56.3千米提高到64.4千米,使机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能够与现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在战场上保持同步。该炮将于2016年下半年进行作战试验鉴定,2017年2月开始大批量生产,到2027年采购580套,全部取代现役m109a6。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美国陆军负责采办、后勤和技术的陆军助理部长(兼陆军采办执行官)熙若女士和地面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官巴赛特准将都认为,m109a7项目的成功采办正在对陆军装备采办方式转变和一体化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装备采办方式转变方面:该项目促使陆军将反恐作战期间以满足战场紧急需求为特征的装备快速采办方式,向正常的传统采办方式转变;熙若将m109a7形容为“一条被简易爆炸装置羁绊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认为采用传统采办程序的m109a7,通过将成熟技术有机集成到现有平台进行升级改进以使其达到最佳技术状态,有助于逐步实施“增量”改进方案并大大降低风险;陆军其他地面作战平台,如“艾布拉姆斯”坦克,“布雷德利”战车和“斯特赖克”装甲车等,都将继续采用这种采办模式进行升级改进。在装备一体化推进方面:该项目的成功有助于实现陆军装甲旅战斗队主战平台的一体化协同发展――m109a7是装甲旅战斗队第一种采用这种机动和悬挂结构的主战平台,以后还将陆续装备更多类似的能够在装甲旅战斗队内具有很强通用性的主战平台,如ecp2型“布雷德利”战车改进项目和多用途装甲车新研项目等;所以m109a7不仅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最新改进型主战平台,它更是装甲旅战斗队真正实现装备现代化计划的第一步。

美国陆军还在2015年8月25日宣布,决定选择奥斯科什防务公司为联合轻型战术车的单一承包商,并签订了67亿美元的固定价格低速初始生产合同,使该车于2015年底进入低速初始生产阶段。该车在防护性、机动性、有效载荷等方面都具有跨越式提升,将用于填补现役“悍马”车与“姆拉普”防地雷反伏击车之间的能力缺口,进而使陆军轻型轮式车辆装备呈现出体系化发展特征。

俄罗斯正在构建新一代陆战武器平台装备体系

2015年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俄军在红场首次公开展示了由t-14“阿玛塔”主战坦克、t-15重型步兵战车、“库尔干人-25”履带式步兵战车、“回旋镖”8×8装甲车、“台风”6×6装甲车、2c35“联盟-cb”152毫米自行榴弹炮等组成的新一代陆军装备体系。这些新型陆战平台均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和大量新技术,综合战技性能和信息化水平比现役同类装备有了跨越式提高。

在总体设计上,由“阿玛塔”、t-

15、“库尔干人-25”、“回旋镖”组成的新一代装甲突击装备体系,体现出更加重视防护性能和车族化、通用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突出特点:均采用无人炮塔并安装主动防护系统,尤其是“阿玛塔”是目前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无人炮塔的主战坦克;装甲车均采用动力装置前置、载员舱后置和能提高防地雷能力的v形车底等西方总体设计思路,突破了俄军坦克装甲车辆的传统设计理念。俄将于2016年开始对“阿玛塔”进行国家试验,一批“阿玛塔”坦克、“回旋镖”装甲车和“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将陆续列装。“联盟-cb”是采用全新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的新一代自行榴弹炮,整体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将与2012年开始列装的新型“旋风-g”远程多管火箭炮、“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共同构成俄陆军未来20~30年远程精确打击和压制火力体系,满足一体化联合火力打击需求。

英国正式宣布采购“埃阿斯”车族

2015年9月15日,英国在伦敦第九届英国国际防务安全与装备展上宣布,其正在研制的履带式侦察专用车(scout sv)已正式更名为“埃阿斯”(ajax)侦察车,并展出了首辆炮塔式样车。英国陆军2014年9月授予通用动力英国公司35亿英镑(约54亿美元)、589辆“埃阿斯”车族的生产合同,用于取代20世纪70年代装备的cvr(t)履带式装甲侦察车。“埃阿斯”既是该车族的总体名称,更是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炮塔上装备了cta国际公司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ctas)的炮塔式侦察车的专用名称。在589辆“埃阿斯”车族中,“埃阿斯”侦察车数量最多,为245辆。该车族中之前被统称为“防护机动侦察支援车”(pmrs)的5种无炮塔式车辆也分别进行了重新命名:侦察支援车叫“阿瑞斯”(ares),订购了93辆;指挥控制车叫“雅典娜”(athena),订购了112辆;装备维修车叫“阿波罗”(apollo),订购了50辆;装备救援车叫“阿特拉斯”(atlas),订购了38辆;工程侦察车叫“阿耳戈斯”(argus),订购了51辆。所有这些名称都来自希腊神话中“各路英雄”的名字,暗喻英国陆军对该车族寄予厚望。“埃阿斯”车族将于2017-2024年完成交付。

与采用30毫米非稳定式机关炮、仅12吨重的cvr(t)装甲侦察车相比,“埃阿斯”侦察车的所有性能都将大幅提高。42吨的车重将使其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40毫米ctas机关炮则大大提高了火力打击能力。然而,“埃阿斯”侦察车的最大特点还是其功能强大的传感器系统和车辆电子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车辆性能,还能将传感器数据分发给其他车辆、友军和上行指挥链,将大大增强英国陆军的c4isr能力。

法国陆军继续推进“蝎子”计划作战车辆的研制和改进

在2014年12月5日签订7.52亿欧元(9.29亿美元)ebmr多用途装甲车研发、制造和保障合同的基础上,法国国防采办局2015年3月5日正式授予奈克斯特系统公司“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改进项目合同,因为改进200辆“勒克莱尔”是“蝎子”计划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该改进项目合同价值3.3亿欧元(3.5亿美元),其中包括改进18辆基于“勒克莱尔”底盘的dcl装甲救援车,预计2020年开始交付。该项目将把“勒克莱尔”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040年,并提高应对包括非对称威胁在内的各种作战环境的能力。改进后的“勒克莱尔”坦克和救援车分别被命名为“勒克莱尔-r”和dcl-r。主要改进包括:研制和安装新的装甲组件,以提高坦克对简易爆炸装置之类新威胁的防护性能;将坦克集成到sics数字化信息系统(即“蝎子”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中;安装信息战术数字无线电系统,该系统是“接触”作战电台项目的组成部分。

作为“蝎子”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陆军到2015年8月已为17个团装备了“菲林”士兵系统,主要装备作战小组组长、班长、排长和特种作战部队等。法国陆军共采购了18552套“菲林”系统,2019年完成交付。

2015年2月12日,法国中程导弹(mmp)反坦克导弹首次发射试验取得成功,法国陆军已订购了400部发射架和2850枚导弹,计划2017年开始交付。mmp导弹可以安装在多种作战车辆上,用于取代现役“米兰”反坦克导弹。mmp配用双模自动导引头和140毫米串联战斗部及双向数据链,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采用人在回路和非视距发射模式,可直接攻击也可顶部攻击,还能够从密闭空间发射。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是“米兰”的2倍,而发射架和导弹重12千克,与“米兰”相当。

其他相关国家比较重要的地面作战车辆项目在2015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15年6月24日,德国陆军正式接收首辆“美洲狮”步兵战车,到2015年底共接收7辆。德国陆军订购了350辆“美洲狮”,将于2020年完成交付,用于取代1971年列装的“黄鼠狼1”步兵战车(最新改进型“黄鼠狼1a5”曾部署到阿富汗战场使用)。德国陆军正在形成由“豹2”主战坦克、“美洲狮”履带式步兵战车、“拳击手”轮式步兵战车和pzh2000自行榴弹炮组成的地面作战车辆体系。德国国防部长还于2015年5月底在德国议会宣布,计划与法国合作启动到2030年前后取代“豹2”的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将采用莱茵金属公司正在研制的130毫米坦克炮。

2015年7月16日,印度国防部邀请10家印度公司就拖延已久的未来步兵战车项目提交设计方案。印度计划自行研制生产2610辆可空运的两栖型未来步兵战车,用于取代老化的俄制bmp-1和bmp-2步兵战车。印度要求该车重20~22吨,能携载3名乘员和7名徒步士兵,安装射程4~5千米的反坦克导弹、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射程为2千米的辅助武器及7.62毫米同轴机枪,还要求具备核化生防护能力以及防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能力。

防空反导装备实弹拦截试验捷报频传

近几年来,国外陆军在压缩部队员额、精干编制体制、减少老旧装备以推动陆军向“少而精”发展的同时,还大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以抢占新的军事竞争制高点。防空反导部队属于加强建设的新型作战力量之一,防空反导装备则在2015年的实弹拦截试验中捷报频传,相关系统研发也取得较大进展。

2015年5月28日,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拦截试验,参与试验的“爱国者”pac-2系统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靶弹,标志着历时5年研制的ibcs系统已进展到飞行验证阶段。此次拦截试验验证了ibcs系统对pac-2系统拦截作战全过程的指挥控制。致力于实现美国陆军现役和未来防空反导系统一体化的ibcs系统,将对未来防空反导作战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增强现有防空系统的网络化作战能力;二是增强现有防空系统的巡航导弹防御能力;三是实现战区反导的立体多层协同拦截作战能力。2015年11月12日和19日,“爱国者”pac-3系统在ibcs系统试验中分别成功拦截了1枚巡航导弹靶弹和1枚模拟现代战场环境中战术弹道导弹的老式“爱国者”导弹。

2015年11月1日,美国陆军“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空系统和海军的“宙斯盾”反导系统在西太平洋威克岛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联合反导试验。在这次展示美军多层联合反导能力的复杂反导作战试验中,首先由c-17运输机在威克岛西南海域发射1枚近程空射靶弹飞向指定海域,随后“宙斯盾”系统发射“标准-3”拦截弹进行中段拦截;在“标准-3”由于飞行初期失灵导致拦截失败后,“萨德”系统则成功拦截并摧毁了处于飞行末段的靶弹。

2015年12月10日,美国分别在不同地点试射了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发射“标准3”block ib拦截弹)、“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发射最新改进型pac-3 mse导弹)、与以色列联合研制的“箭-3”反导系统,均取得成功。其中,具备反低轨道卫星潜力的“标准3”block ib和“箭-3”为中段拦截试验,pac-3 mse为末段拦截试验。陆基“宙斯盾”系统当天在夏威夷考艾岛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的首次拦截试验中,美国空军c-17运输机发射了1枚空射靶弹后,an/tpy-2前沿基地雷达捕捉并跟踪到目标,随后由an/spy-1雷达进行后续跟踪,并指挥陆基“宙斯盾”系统发射“标准-3”block ib拦截弹,拦截弹的动能杀伤器成功捕获目标靶弹的再入飞行器并进入其航线,随后通过直接碰撞方式将其击毁。当天在以色列进行的“箭-3”反导拦截试验中,以空军战斗机发射的“先进银麻雀”靶弹越过地中海向以色列飞行了5分钟后,“箭-3”反导系统的预警雷达成功捕捉到靶弹,并从靶弹发射的多个假目标中识别出“真实”弹头,随后通过作战管理控制系统对目标进行分析、跟踪并制定拦截方案,“箭-3”拦截弹发射后成功按预定飞行轨迹在大气层外低轨道上通过直接碰撞摧毁了目标。美国陆军当天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进行了“爱国者”pac-3 mse导弹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试验,试验中发射了2枚pac-3 mse导弹,第1枚就准确命中了目标。其他相关国家的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在2015年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俄罗斯陆军的最新改进型“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于2015年4月交付部队开始进行国家试验鉴定,计划2016年列装。该系统最大射程70千米,比“山毛榉-m2”提高25千米;具备反隐身目标能力,可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中对距离2500~70000米、高度15~30000米内的作战飞机、巡航导弹、直升机和空地导弹等空气动力目标具有高效拦截杀伤能力,并可拦截最大飞行速度3000米/秒的战术弹道导弹。

2015年5月5日,印度陆军举行了“蓝天”防空导弹系统的服役仪式,标志着陆军型“蓝天”正式列装。2015年6月,德国国防秘书宣布决定采购中远程防空系统,共计划采购8~10个连套,以满足其对tlvs战术防空反导系统的需求。2015年8月24日,萨伯公司宣布英国再次购买4套最新生产型“长颈鹿”amb雷达系统(2008年已购买6套),计划于2015~2018年交付,这些雷达系统计划用于英国陆军的未来区域防空系统。

陆军航空兵装备加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建设

陆军航空兵是近几年来国外陆军正在加强建设的另一类新型作战力量,尤其是美国陆军在2015年继续实施2014年初制定的陆军航空兵重组计划(ari),大力加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建设。

随着oh-58d“基奥瓦勇士”武装侦察直升机的逐步退役(计划至2017年3月全部退役),美国陆军已决定组建有人/无人混编陆航营,为现役师属战斗航空旅的攻击直升机营编配24架最新改进型ah-64e“阿帕奇?卫士”攻击直升机和1个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连,为重型攻击侦察营编配24架ah-64e和3个rq-7b(v2)“影子”200无人机系统排。首个重型攻击侦察营已于2015年3月组建完毕,计划到2019财年完成10个营的组建,并全面具备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从2007年开始到2015年10月,陆军航空兵已进行了585万小时的有人/无人协同训练飞行和作战飞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亦称为互操作等级(loi),共分为5级:第1级(loi 1)是指有人机能接收和传输无人机的辅助图像或数据;第2级(loi 2)是指有人机能直接从无人机接收图像或数据;第3级(loi 3)是指有人机能控制无人机的有效载荷;第4级(loi 4)是指有人机能控制无人机的起降,从而减少无人机的起降次数;第5级(loi 5)是指有人机能全面控制无人机包括起降在内的所有功能。到2015年10月,美国陆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达到的水平是:在实战中达到了loi 2级水平,即“阿帕奇”机组人员能通过非战术通用数据链的一体化多频带数据链,接收无人机系统传感器的视频流,并能转发给其他类似的“阿帕奇”直升机或装备有单系统遥控视频终端(osrvt)的地面部队;在试验中则达到了loi 3级和loi 4级水平,所有安装战术通用数据链的无人机系统均可由ah-64e机组人员在50千米外的地方进行控制,直升机可直接接收无人机传感器数据并传输至100千米外的地面站,大大提高直升机机组人员和地面指挥官的态势感知能力、目标探测能力,进而提高网络中心战能力。

2015年9月28日,印度与波音公司和美国政府签订了22架ah-64e直升机及机载设备和15架ch-47f“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的采购合同(价值30亿美元),交付工作将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完成。合同中的直升机平台属于印度与波音公司的直接商业销售,而机载武器、传感器、雷达、训练设备及各种其他部件属于印度与美国政府的对外军售协议,包括812枚agm-114l-3“长弓?海尔法”反坦克导弹、542枚agm-114r-3“海尔法ⅱ”反坦克导弹、242枚block 1-92h“毒刺”空空导弹、12部an/apg-76火控雷达。波音公司确认,印度还可能再订购11架ah-64e和7架ch-47f。

另外,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直升机在2015年进行了各种环境试验:2015年1月,该机进行了高海拔寒区试验;6月,在沙漠地区进行了低海拔热区试验,当时驾驶舱外温度为42℃,驾驶舱内则高达近60℃;8月底,该机装备了光电设备吊舱、火箭弹发射器、炮塔和空空导弹发射架进行了高海拔热区试验,当时试验地区海拔3200~4800米,温度13℃~27℃。根据计划,该机将于2016年中进行携载武器的发射试验,2016年12月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17年初开始为印度陆军订购的114架和空军订购的65架进行系列生产。

陆军部队及相关装备频繁进行实战演习、部署和使用

2015年的世界安全形势整体仍算大体平稳,但却暗流涌动且局部热战不断:朝鲜半岛持续紧张,日本加紧扩军备战,美军直接搅局南海,乌克兰危机持续无解和叙利亚上演多方混战并引发美、俄、欧明争暗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巴黎恐袭,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阿盟出兵也门空袭“胡塞”反政府武装等等,可谓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应对危机和热战,主要国家对陆军部队及其装备进行了频繁的实战化演练部署,还多次在实战中进行作战使用,而反政府武装的一些“战果”也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2015年1月15日,美国和韩国正式成立由驻韩美军第2步兵师和韩国1个装甲旅组成的美韩联合陆军师,目的是培养适应能力以制止和击败未来挑衅,提高韩国的防御能力。该师的成立将突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框架,使驻韩美军不仅是遏制朝鲜的“地方军”,更是美国在东亚地区追求战略目标的“机动部队”。美国国防部长还于2015年3月20日批准向驻扎在韩国凯西兵营的美军增派一个m270a1多管火箭炮营。m270a1能发射最大射程70千米的m31制导火箭弹和最大射程300千米的陆军战术导弹,具有很强的且被实战验证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2015年12月1日,美国陆军宣布计划从2015年12月开始,将其储存在德国科尔曼基地用于美军轮换部队训练的装甲装备的一部分预置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立陶宛等东欧国家的前沿阵地,以支持“害怕”俄罗斯的东欧盟国应对诸如乌克兰之类的危机。美国陆军储存在德国的装甲装备被称为“欧洲行动套件”(eas),是一系列适合装甲旅战斗队使用的装甲装备,主要包括最新改进型m1a2 sep v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a3/m3a3“布雷德利”步兵/骑兵战车和装甲旅战斗队使用的其他装备。eas装备在东欧的首批预置地点是罗马尼亚的一个空军基地、保加利亚的一个训练基地和立陶宛的一个基地,未来还计划在其他东欧国家进行装备预置。美国陆军透露:计划在罗马尼亚预置约700件装备,在保加利亚预置约500件,在立陶宛预置约200件;在德国的科尔曼基地将保留约8000件装备,在德国的格拉芬沃尔基地将保留约2000件装备。

俄罗斯国防部于2015年11月17日发表视频显示,俄军已在叙利亚部署了地面炮兵部队,有6门2a65 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在为叙利亚政府军试图击退is攻势的作战提供火力支援。该炮发射底排弹最大射程29千米,最大射速7发/分,持续射速2发/分。2015年10月23日,叙政府军使用俄提供的tos-1“日炙”重型喷火坦克(也称温压多管火箭炮)轰击叛军阵地。

2015年9月19日,日本安倍政府安全保障相关法案获得通过,日本防卫省则着手构建所谓面对安保环境变化的全覆盖对应机制,加快建立所谓“离岛遭受武力攻击”的应对力量。日本陆上自卫队已于2014年11月决定采购52辆美制aav7a1水陆两栖突击车,2016年底交付完毕,并计划在2017年完成组建负责离岛登陆和夺取作战、装备aav7a1突击车的“水陆机动团”。离岛登陆和夺取作战任务目前由西部方面队约700人的普通科连队承担,“水陆机动团”将以该连队为基础组建,建立时近2000人,并计划增加至3000人,达到旅的规模。日本还正在研制更先进的两栖突击车,该车使用改进型主战坦克发动机及新的喷水推进技术,比已有40年历史的aav7a1拥有更好的水上机动性和更快的行驶速度,全尺寸原型车已于2015年上半年进入水池测试阶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23日,英国政府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及战略防务与安全审查》报告。该报告提出的“2025年联合部队”构想对英国陆军的规划如下:陆军保持现役8.2万人不再缩减;编制2个装甲步兵旅、2个打击旅、1个空中突击旅(即第16空中突击旅,而不是16个空中突击旅)、6个步兵旅,1个混合作战旅,1个情报/监视/侦察旅,4个“阿帕奇”直升机中队、4个“野猫”直升机中队、3个“守望者”无人机连,2个“美洲豹”直升机中队、3个“支奴干”直升机中队、2个“默林”mk2直升机中队;赋能部队,包括炮兵部队、工兵部队、后勤部队。与2013年7月发布的修订版《陆军2020计划》相比,该报告将陆军的装甲步兵旅和步兵旅各减少1个,但新增了2个打击旅,每旅5000人,将装备已订购的589辆“埃阿斯”车族和筹划中的约300辆新型8×8步兵战车,并决定不采购美制ah-64e,而是改进现役ah-64d“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第二篇:国外陆军精确制导弹药发展分析

国外陆军精确制导弹药发展分析

打击精确化是陆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立足的基础,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列装及实战使用受到世界主要国家陆军的高度重视。美国陆军列装的精确制导弹药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得到实战检验,并正在发展能打击移动目标的更先进的精确制导弹药。

发展现状

精确制导弹药已多次在近期的实战中成功应用

美国陆军目前已建成了由APMI精确制导迫击炮弹(最大射程6.3千米)、“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射程7.5千米~40千米)、M31制导火箭弹(射程15千米~70千米)、Block IA型整体战斗部陆军战术导弹(射程70千米~300千米)组成的间瞄火力精确打击体系,精度都在10米以内。

美国陆军最早研制成功的M30制导火箭弹也称制导火箭弹“增量1”,于2003年3月进行了小批量初始生产,但由于其子弹药的哑弹率无法降到国防部要求的1%以下,美国陆军决定不进行装备使用。配用单一战斗部的M31制导火箭弹称为“增量2”,为满足伊拉克应急作战需求研制的“增量2a”采用双模(触发/延迟)引信,共生产约1200发,全部用于装备驻伊美军及盟军进行作战使用(2005年8月首次成功进行了作战使用);配用三模(触发/延迟/近炸)引信、具有弹道选择能力的“增量2b”已于2008年12月开始进行全速生产(目前生产仍在进行中),共有2500多发“增量2b”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进行了作战使用。目前仍在研制中的替代战斗部(AWP)制导火箭弹称为“增量3”,将用于取代M30制导火箭弹配用的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子弹药(DPICM)子母战斗部;“增量3”于2013年5月22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工程与制造研发阶段的首飞试验,它对装备和人员的杀伤力优于DPICM子母战斗部,覆盖范围相近,且不会像DPICM那样在战场遗留未爆子弹药,能大大降低附带损伤;2014年初,美国陆军使用M270A1火箭炮发射4发“增量3”,分别命中17千米距离上的各自目标,成功完成第2次质量认证试验;2014年7月,“增量3”使用M142“海玛斯”火箭炮成功完成了发展试验与实用试验(DT/OT)阶段的全部试验。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8年前后还曾提出过最大射程为120~130千米的增程型M31制导火箭弹和最大射程为150千米、采用半主动激光/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三模复合制导方式、能打击机动目标的制导火箭弹Ⅱ的研制计划,但近几年并未见到相关报道,可能是因为没有被美国陆军采纳而不了了之。

1998年开始研制的“神剑”是世界上第一型用身管火炮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神剑”由于伊拉克战后维稳作战的急需而加速了研制,初始型Block IA-1型“神剑”研制成功后装备驻伊美军M109A6 155毫米“帕拉丁”自行榴弹炮,于2007年5月5日在伊拉克战场成功进行了实战使用。它还可以配用美国陆军装备的M777A2 155毫米轻型牵引榴弹炮。Block IA-1型“神剑”最大射程为24千米,战斗部重50磅(约22.7千克),实战使用可靠性为85%。加装惯性测量装置和底排装置的改进型Block IA-2型“神剑”的最大射程增加到40千米,可靠性提高到98%,已于2010年11月装备部队。截止到2014年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已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发射了大约700发“神剑”,并因其精度高被称为40千米距离上的“阻击手”,在实战中使野战炮兵可以向被支援部队前方75米处发射炮弹。2010年8月25日,美国陆军与雷声公司签订了一项价值2200万美元的Block IB型“神剑”研制合同。Block IB型“神剑”的最大射程也是40千米,已于2012年底研制成功并进入小批量初始生产阶段。与Block IA-2型“神剑”相比,Block IB型“神剑”的零部件数量大幅减少,且可靠性更高、价格更低。美国陆军已与雷声公司签订了2个小批量初始生产合同,一个是2012财年的819发Block IB型“神剑”生产合同,另一个是2013年8月签订的价值5400万美元、用于生产765发Block IB型“神剑”的2013财年生产合同。

在2013年秋季进行的鉴定发射试验取得成功后,美国陆军于2013年12月对生产型Block IB“神剑”进行了“检验品试验”(FAT),使用M109A6和M777A2榴弹炮在7千米~38千米的距离上发射了30发“神剑”,以检验其性能和可靠性。在试验加入振动和高温等苛刻条件情况下,30发炮弹的平均精度达到1.6米。2014年1月30-2月7日,美国陆军在尤马靶场对Block IB“神剑”进行了初始作战和鉴定试验,陆军试验与评估司令部已经评定“该弹可以由士兵安全使用”,并已于2014年下半年进入批量生产和列装阶段。美国国防部于2014年7月向国会申请2870万美元的追加预算,用于采购“神剑”炮弹,使其2014财年的采购预算由7730万美元增加到1.05亿美元,采购数量从929发增加到1332发,增加的403发全部是Block IB“神剑”炮弹。雷声公司透露,到2015年上半年,已有大约770发“神剑”炮弹在实战中进行了作战使用,对精确测定的目标进行打击时,圆概率误差(CEP)常常小于1米——即被发射炮弹有50%落入以精确测定目标为圆点、半径为1米的圆周范围内。

德国的PzH2000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瑞典的“弓箭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也能够发射“神剑”炮弹。由于这两种榴弹炮都采用52倍口径身管,所以PzH2000在发射试验中对Block IA-2型和Block IB型“神剑”各发射10发,最大射程达到48千米,其中2发的精度小于1米;“弓箭手”在发射试验中的最大射程则达到了50.7千米。

俄罗斯陆军成功研制精度在30米以内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并进行了初步列装,还对“伊斯坎德尔-M”导弹进行改进,并于2011年12月上旬在演习中首次试射了1枚装备新型制导系统的“伊斯坎德尔-M”,使用图像制导方式使精度达到约2米,能更有效地应对美欧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2015年1月,俄罗斯在其与波兰接壤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了能携载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印度“普拉哈尔”战术弹道导弹使用固体燃料,战场反应速度快,紧急情况下只需2~3分钟即可完成发射准备,并于2013年7月在位于奥里萨邦昌迪普尔的综合测试靶场进行了飞行试验,可能于2014年服役。该导弹采用四联装轮式发射车,弹长7.3米,弹径420毫米,弹重1280千克,最大弹道高35千米,最大射程150千米,攻击140千米外目标所需时间约250秒。印度还以“普拉哈尔”为基础研制了新型“普拉盖蒂”战术弹道导弹,并于2013年10月底在韩国首尔国际航空防务展上展出。“普拉盖蒂”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60~170千米,精度10米(印度宣称),与“普拉哈尔”有95%的硬件通用。

英国、法国、德国陆军除参与研制并装备美国制导火箭弹外,德国陆军已研制装备了155毫米“斯玛特”灵巧炮弹,即“炮兵传感器引信弹药”(其子弹药采用毫米波/红外寻的头),法国和瑞典已联合研制装备了“博尼斯”制导炮弹(其子弹药采用双谱红外成像寻的头)。德国和意大利于2013年7月初在南非试验场使用PzH2000榴弹炮对“火山”精确制导炮弹开展了为期1周的发射试验,演示了其良好精度:如果采用GPS制导,“火山”炮弹可落入离目标20米以内的范围;若采用GPS/激光半主动复合制导,则可命中33千米处2米×2米的靶板。最大射程达80千米的远程型“火山”制导炮弹已研制成功,该弹采用GPS接收机、惯性导航测量装置,也可选装激光导引头,可使用52倍口径和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发射,计划于2015年进行低速初始生产和定型试验,2016年底开始交付,2017年列装的同时启动全速生产。该弹于2014年12月在南非阿尔肯特潘试验场进行的一次发射试验中,射程达到70千米,精度达到米级。该弹的目标是采用半主动激光/红外导引头,最大射程达到100千米,精度达到米级。

弹道修正引信已进入初始生产和列装阶段

虽然国外陆军重视精确制导弹药的研制,然而其高昂的成本也使美国感到“技术虽好,但用不起”,因为常规炮弹单价约为1500美元,而精确制导炮弹则高达到3~10万美元(美国陆军2014年1月采购的216枚“神剑”的单价为7万美元,最终将降至5万美元,而它在2007年5月刚列装时的单价则高达15万美元),弹道修正技术便应运而生。近年来,导航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GPS接收机和数据传输设备小型化程度不断提高,且加固技术也使GPS器件能够承受火炮发射时所产生的高达15000克的加速过载,致使以GPS导航技术为基础的弹道修正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目前,美、英、法、德、以、南非等国都正在研制基于弹道修正技术的弹道修正引信,该引信可将大量的现役常规炮弹转化为精度为30米左右的准精确制导炮弹,精度提高3倍以上,且1发弹道修正弹的价格仅为5000多美元。弹道修正弹实际上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常规弹药进行改造的产物,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炮兵弹药精确化发展之路,对提高炮兵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适应性和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这种弹道修正引信的代表,美国陆军即将大量装备的集成了GPS接收机、电子制导装置、控制翼的XM1156“精确制导组件”(PGK),能将常规155毫米炮弹在最远射程时267米的圆概率误差缩减到30米以内(即PGK的设计精度是小于30米)。PGK已成功将120毫米迫击炮弹改进成精确制导迫击炮弹,并于2011年3月装备驻阿美军进行实战试用。安装PGK的155毫米炮弹于2013年4月21日进行成功试射,两个炮兵连发射的5发炮弹的落点间距在5米以内,且距离目标不超过25米。在美国2014财年国防预算中,PGK单价为13500美元,但陆军计划到2025年以前共采购102921枚PGK,平均单价可能降至7342美元。主承办商ATK公司计划未来将PGK推广应用到105毫米火炮及其他炮兵武器。

PGK已于2015年1月通过了检验品验收试验(FAAT),在试验中有些炮弹实现了10米以内的精度。美国陆军在2015年3月签订了PGK小批量初始生产合同,交付工作将于2016年初开始。ATK公司于2015年6月宣布,PGK于2015年4月底在尤马靶场使用M109A6榴弹炮成功完成了首次产品批次验收试验(LAT),评估了一些设计改进的可靠性,为接收首批次的小批量初始生产的PGK铺平了道路。该批次验收试验对PGK进行了各种环境条件(热区、寒区、震动、碰撞)试验,使其不仅能满足精度要求,还要符合引信安全标准。试验表明,PGK的可靠性估计达到97%,在发射试验中使用的42枚PGK引信中,有41枚100%达到了设计的安全标准,且精度小于10米。另外2轮批次验收试验已于2015年5月和6月完成,美国陆军将根据试验结果确定PGK是否于2015年底进入全速生产阶段。

BAE系统公司下属的以色列罗卡公司正在研制“银弹”(SILVER BULLET)弹道修正引信,它使用基于GPS的制导方式,配用于标准155毫米弹药后,能将其精度提高到20米以下。BAE系统公司2015年5月11日宣布,以色列与韩国国防承包商在2015年2月合作对“银弹”进行了实弹试验,向几个用户展示了性能。在几年的研制过程中,有超过150枚的“银弹”在陆地和海上的各种条件和环境中,分别使用美国陆军的M109A6榴弹炮发射M795炮弹和韩国陆军的K9“雷鸣”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发射K307炮弹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银弹”设计成熟,可靠性高,且大多数炮弹的精度达到10米以内。另外,以色列研制的227毫米弹道修正火箭弹最大射程为40千米,全射程精度提高到50米。

M31制导火箭弹、“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PGK弹道修正引信都已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进行了成功使用,使美国陆军和相关北约盟国陆军初步具备了精确打击能力。

发展趋势

大口径精确制导弹药向打击移动目标发展

陆军现役精确制导弹药只能精确打击固定目标,还不具备精确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数字式半主动激光制导(dSAL)“神剑”炮弹(“神剑-S”)则具备对机动目标遂行精确打击的能力,将进一步完善其精确打击体系。半主动激光制导技术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可控制在1米之内)。“神剑-S”能够在弹道末段将制导模式从INS/GPS模式切换为半主动激光制导模式,像长了“眼睛”一样盯着逃离了瞄准点的机动目标,不但能够攻击机动目标和在炮弹发射后位置改变了的目标,而且能够改变弹着点以避免人员伤亡和附带伤害。“神剑-S”将使美国陆军旅战斗队指挥官具备建制内精确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减少对空中火力支援的依赖。2014年6月15日,“神剑-S”首次成功进行了发射试验。该炮弹在飞行过程中连续不断搜索和接受GPS卫星数据,当GPS卫星数据受到干扰时,可转换使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其飞行路线采用非弹道式,可沿偏离火炮轴线90度方向飞行,能够打击山背后的目标,躲避敌炮兵雷达侦察。实弹射击试验表明,16发“神剑-S”可摧毁一个标准自行榴弹炮连。

美国陆军已经启动研发射程更远的制导火箭弹“增量4”计划,还计划研制能打击机动目标的“增量5”。“增量4”将采用静态工作喷射器冲压发动机,弹道末段以垂直弹道攻击目标时最大射程达到250千米,以常规弹道攻击目标时达到300千米,主要用于在复杂地形有效打击远距离面目标,打击效果类似于Block IA型陆军战术导弹。计划于2022-2024财年启动研发的射程更远的“增量5”将配用毁伤效能可控战斗部,具备动能/非动能和致命/非致命等多种杀伤效果,能够对付复杂地形和城区更多的目标;它还能够在飞行中重新瞄准目标,以打击时敏机动目标和隐藏目标。

BAE系统公司还正在研制一种能在155毫米陆军榴弹炮和127毫米海军舰炮上通用的“多军种标准制导炮弹”(MS-SGP)。MS-SGP采用了为海军新型DDG 1000驱逐舰首舰“朱姆沃尔特”号研制的155毫米远程对地攻击炮弹(LPLAP)的技术,可用127毫米舰炮发射的同时,加装软壳后还可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使用模块化炮兵装药系统4号装药时的最大射程达100千米。MS-SGP弹长1.5米,重50千克,采用GPS/INS制导系统和光电导引头并装配有数据链路,截止2015年初已完成150多次发射演示试验,技术成熟度达到7级,即样弹已在作战环境中进行了演示验证。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正计划使用Mk45舰炮和155毫米榴弹炮进行打击移动目标的演示试验。

俄罗斯也宣布正在研制能够发射改进型制导火箭弹的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预计射程将达到200千米。

精确制导技术正在向小口径弹药应用发展

目前,120毫米迫击炮弹药和155毫米榴弹炮弹药的精确化技术逐步向小型化武器发展,使得广泛应用于机载、车载以及舰载武器系统的口径介于12.7毫米~60毫米之间的步兵武器弹药,通过采用简易弹道修正技术、新型弹药炸点控制技术、新型弹药结构设计、简易末制导技术等,不断提升精确性、杀伤力和使用灵活性,并逐步填补原有轻武器与火箭推进类武器之间的空白。如果小口径精确打击弹药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其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光明。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于2012年1月展示了一种用于滑膛武器的12.7毫米激光制导子弹样品。该子弹长102毫米,前部配有激光传感器,采用电磁驱动翼片对子弹姿态进行修正,能精确命中2000米外的目标,目前已完成了仿真和野外测试,下一步将进行工程开发和市场推广。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射击1000米外的目标,非制导子弹偏离目标9米,而制导子弹仅偏离0.2米。

美国陆军已研制成功的XM25反遮蔽目标作战系统,可发射25毫米可编程弹药,能根据射程、环境因素和士兵输入的确定引爆点,精确杀伤目标,最大射程700米。它专用于打击点目标和遮蔽目标,具有通过按钮计算距离的目标捕捉系统,并能将计算所得数据传输至电子引信,使25毫米空中爆炸高爆弹在目标上空爆炸,将大量弹片射向敌人,据称其杀伤力比现役班用武器系统高3倍。美国陆军计划采购10876支XM25系统,用于为每个步兵班配发2支,为每个特种部队小组配发1支。该系统计划于2014年8月开始低速初始生产,但美国国会在2014财年拨款法案中砍掉了该系统的5800万美元的预算。

启示与思考

精确制导弹药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炮兵作战平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使作战平台具备应有的火力和机动力,还能使其具有强大的信息力——准确的侦察探测能力、实时的信息处理传输能力和精确的火力打击能力,在提高炮兵作战效能、增强灵活性、减轻后勤负担的同时,还正在引起炮兵作战方式和装备作战功能及编配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第一,正在推动以大面积火力压制为基本任务的炮兵向精确打击战斗兵种转型,从而促使炮兵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神剑”和制导火箭弹较远的射程、很小的附带损伤和小于10米的精度,使炮兵在遂行火力支援任务时能够在距友军200米、甚至更近的范围内进行支援,在遂行火力打击任务时具备前所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将逐渐改变炮兵通过向距友军很远的地方发射大量弹药完成任务的作战方式,并进而改变被支援部队和整个陆军的作战方式。

第二,精确制导炮弹不但提高了榴弹炮的精度,还扩展了它的实战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反装甲武器,改变了火炮遂行反装甲作战只能使用专用直瞄反坦克炮的历史。例如,“斯玛特”灵巧炮弹和“博尼斯”制导炮弹都能用于击毁地面装甲目标。美、俄陆军装备的155/152毫米榴弹炮配用激光末制导炮弹和末敏弹等反装甲弹药后,具备对坚固点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和对集群装甲目标的高效毁伤能力。

第三,作战平台和弹药的编配数量将大幅度减少。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大量列装和作战效能的大幅度提高,将来一门炮和一发弹药的作战效能就相当于传统炮兵的数门炮和数十发甚至数百发弹药。未来炮兵武器平台的编配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弹药需求量也将成倍下降。例如,根据编制需要,美国陆军原计划装备1100门各型多管火箭炮,但由于制导火箭弹的应用,将使这一数量减少到约600门。

从整体上看,精确制导弹药已经成为弹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由于作战需求、科技水平和国防预算等原因,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各国陆军将装备清一色的精确制导弹药,更不意味着常规弹药将被淘汰殆尽。在2012年伦敦未来炮兵年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炮兵部队应具备在复杂环境中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同时还要保持对更广区域的火力压制能力;受预算缩减制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炮兵必须实现精确打击与区域压制能力的平衡。美国陆军认为,当需要摧毁幅员较大的面积目标时,常规弹药仍是最适合也是最便宜的武器。美国陆军装备发展的中期目标之一是使精确制导弹药上升为弹药主体,所以并没有全部淘汰常规弹药的计划。

第三篇:毕业论文-浅谈国外桥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浅谈国外桥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摘要: 随着公路建设的高潮,我国桥梁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发达国家桥梁技术的发展比我们早几十年,了解那些发达国家桥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对于指导我国目前桥梁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桥梁

1、跨径不断增大

目前,钢梁、钢拱的最大跨径已超过500m,钢斜拉桥为890m,而钢悬索桥达1990m。随着跨江跨海的需要,钢斜拉桥的跨径将突破1000m,钢悬索桥将超过3000m。至于混凝土桥,梁桥的最大跨径为270m,拱桥已达420m,斜拉桥为530m。

2、桥型不断丰富

本世纪50~60年代,桥梁技术经历了一次飞跃:混凝土梁桥悬臂平衡施工法、顶推法和拱桥无支架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桥梁的竞争能力;斜拉桥的涌现和崛起,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极大的生命力;悬索桥采用钢箱加劲梁,技术上出现新的突破。所有这一切,使桥梁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

3、结构不断轻型化

悬索桥采用钢箱加劲梁,斜拉桥在密索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开口截面甚至是板,使梁的高跨比大大减少,非常轻颖;拱桥采用少箱甚至拱肋或桁架体系;梁桥采用长悬臂、板件减薄等,这些都使桥梁上部结构越来越轻型化。

以下分别就各种桥型,进行简述。

梁桥

梁桥仍然是最常用的一种桥型,目前,国外跨径在15m以下,用钢筋混凝土梁桥;以上则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跨径25-40m,往往用结合梁桥或预弯预应力梁桥。从50年代德国首次采用平衡悬臂施工法修建跨径114.2m的Worms桥以后,混凝土梁桥也用于大跨径桥梁。最大的混凝土梁桥,国外是跨径270m的巴拉圭Asuncion桥。

钢梁桥一般用于大跨径,尤其是桁架梁,用于特大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桥,是跨径549m的加拿大魁北克桥,为悬臂梁桥,公铁两用。

1、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有了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要求行车平顺舒适,多伸缩缝的T型刚构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而连续梁和连续刚构得到了迅速发展。

连续梁的不足之处是需用大吨位的盆式橡胶支座,养护工作量大。连续刚构的结构特点是梁保持连续,梁墩固结。既保持了连续梁行车平顺舒适的优点,又保持了T型刚构不设支座减少养护工作量的优点。

2、预应力应用更加丰富和灵活

部分预应力在公路桥梁中得到较广泛的采用。不仅允许出现拉应力,而且允许在极端荷载时出现开裂。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全预应力时易出现的沿钢束纵向开裂及拱度过大;刚度较全预应力为小,有利于抗震;并可充分利用钢筋骨架,减少钢束,节省用钢量。

体外预应力得到了应用与发展。体外预应力早在本世界20年代末就开始应用,70年代后应用多了起来。体外配索,可以减小截面尺寸,减轻结构恒载,提高构件的施工质量;力筋的线型更适合设计要求,其更换维修也较方便。加固桥梁时用体外索更是方便。著名的美国Longkey桥,跨径36m,即是采用了体外索。

大吨位预应力应用增加。现在不少桥梁中已采用每束500t的预应力索。预应力索一般平弯,锚固于箱梁腋上,可以减小板件的厚度,减轻自重,局部应力也易于解决。

无粘结预应力得到了应用与发展。无粘结预应力在国外50年代中期广泛用于建筑业,美国目前楼板中,99%采用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施工方便,无需孔道压浆,修复容易,可以减小截面高度;荷载作用下应力幅度比有粘结的预应力小,有利于抗疲劳和耐久性能。

双预应力,即除用预张拉预应力外,还采用了预压力筋,使梁的载面在预拉及预压力筋作用下工作。简支梁双预应力梁端部的局部应力较大,后来日本将预压力筋设在离端部一定距离的上缘预留槽中,而不是锚在梁端部,使局部应力问题趋于缓和。

国外还较多应用预弯预应力梁。预弯预应力梁是在钢工字梁上,对称加两集中力,浇筑混凝土底板,卸除集中力,这样底板混凝土受到预压,然后再浇筑腹板和顶板混凝土。有的国家如日本已有浇筑好底板的梁体作为商品供应。

3、箱梁内力计算更切合实际

对于箱梁,必要时需考虑约束扭转、翘曲、畸度、剪滞的内力。由于剪滞的影响,箱梁顶底板在受弯情况下,其纵向应力是不均匀的,靠箱肋处大,横向跨中处小。配筋时要用有效宽度。目前已按试验结果,将纵向应力按多次抛物线分布,得出实用结果。

箱梁温差应力的计算。箱梁由于架设方向及环境的不同,会承受不同的温差。温差应力必须考虑,在特定的情况下,温差应力很大,甚至超过荷载应力。因此,必须按照现场可能出现的温差,计算内力,加以组合,进行配筋。

按施工步骤计算恒载内力。按结构的最终体系计算恒载内力,往往并不是实际的内力。必须按照施工顺序,逐阶段地进行计算,在计算中考虑混凝土龄期不同的徐变收缩影响。这样,既得到了各施工阶段的控制内力,又得到了结构形成时的内力和将来的内力。

同样,也必须考虑施工顺序步骤计算挠度,并反算得到预拱度。

4、施工方法丰富先进

近年来悬臂施工法中悬拼的应用有所增加。各节段间带有齿槛,涂环氧,使连接良好,并增大抗剪能力。可以缩短工期,特别是利用吊装能力大的浮吊时,可加大节段长度,则更能加快施工进度。国外悬拼最大的桥为跨径182.9m的澳CaptainCook桥。顶推施工法也处在不断发展过程,一开始是集中顶推,两则各用一个千斤顶推动,而且用竖向千斤顶以使水平千斤顶回程。以后发展成为多点顶推,使顶推力与摩阻力平衡,使顶推法可用于柔性墩,同时也不使用竖向千斤顶。在这以后,又有下列发展:

(1)用环形滑道,不必喂氟板。

(2)支座设在梁上,不需顶推后重行设置。

(3)拉索锚具可自动开启或闭锁。梁前进时锚定,千斤回程时自动开启。

(4)在横向中央设一个滑道,避免两侧滑道时必须两侧同步,特别适用于平曲线梁的顶推。

目前,顶推施工法不仅用于直线梁,而且用于竖曲线上的梁,以及平曲线上的梁。香港曾把顶推法成功地使用在处在切线、缓和曲线和R=430m圆曲线的梁上,把线形用最接近的圆曲线来模拟,其差值藉调整箱顶板的悬臂长度来补偿。同时因为超高的不同,箱梁腹板的高度也是变化的;在处于3%纵坡和竖曲线的梁,则使板底保持同一个纵坡而改变箱高。因此,箱梁几何尺寸、浇筑平台的模板系统大为复杂,但胜利建成,为顶推法提供了新的经验。

80年代,逐跨拼装法在国外得到较多的应用。美国LongKey桥101孔,每孔36m,用可移动桁架,用浮吊将梁块件放在桁架上就位,一次张拉,完成整孔,每周完成三孔。

斜拉桥

自1955年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斜拉桥--跨径186.2m的Stromsund桥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了,斜拉桥的发展,方兴未艾,具有强烈的势头,并开始出现多跨斜拉桥。结构不断趋于轻型化;从初期的钢斜拉桥,发展为混凝土梁、结合梁和混合式斜拉桥。跨径不断增大:已建成最大跨径斜拉桥为跨径856m法国Normandy桥,跨径890m的日本多多罗桥正在建设中,跨径1000m以上的斜拉桥在不久的将来即会出现。

1、斜拉桥的发展阶段

斜拉桥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代:(1)用环形滑道,不必喂氟板。

(2)支座设在梁上,不需顶推后重行设置。

(3)拉索锚具可自动开启或闭锁。梁前进时锚定,千斤回程时自动开启。

(4)在横向中央设一个滑道,避免两侧滑道时必须两侧同步,特别适用于平曲线梁的顶推。

目前,顶推施工法不仅用于直线梁,而且用于竖曲线上的梁,以及平曲线上的梁。香港曾把顶推法成功地使用在处在切线、缓和曲线和R=430m圆曲线的梁上,把线形用最接近的圆曲线来模拟,其差值藉调整箱顶板的悬臂长度来补偿。同时因为超高的不同,箱梁腹板的高度也是变化的;在处于3%纵坡和竖曲线的梁,则使板底保持同一个纵坡而改变箱高。因此,箱梁几何尺寸、浇筑平台的模板系统大为复杂,但胜利建成,为顶推法提供了新的经验。

80年代,逐跨拼装法在国外得到较多的应用。美国LongKey桥101孔,每孔36m,用可移动桁架,用浮吊将梁块件放在桁架上就位,一次张拉,完成整孔,每周完成三孔。

桥梁基础

基础尤其是大跨径桥梁的深水基础,往往需要解决施工技术上的许多难点,也往往是控制整个桥梁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其费用也占桥梁造价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国外都修建了不少跨越大江大河、甚至跨越海湾的深水基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不少新经验:大直径钢管桩、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和空心桩、复合基础均得到较广泛的采用,地下连续墙已开始在桥梁基础中采用,超大的沉井也已经出现并顺利设置或下沉。这一切都标志着,桥梁基础工程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按基础的主要类型进行介绍。

1、大直径钢管桩、柱

具有施工工艺简便、速度快,可沉入很深土层等优点,近年来发展很快,日本大量采用。

大直径钢管桩用作摩擦桩,经历两个阶段:初期一般在管内浇筑混凝土,以防止钢管的锈蚀。这样做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需在管内取土,而对提高桩的承载能力作用不大;增大了桩的刚度,在地震时使桩顶受力增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与造价。

以后逐渐倾向于管内不填混凝土,由于管内土存在闭塞效应,因此钢管桩的承载能力比钢管外壁土壤摩阻力要增大不少。而闭塞效应的机理目前还不很清楚,因此往往通过静载试验来确定其承载力。具体实例如,日本跨径240m的滨名大桥每主墩采用49根直径1.6m钢管桩,组成水上承台。

在冲刷深、复盖层较薄时,往往将钢管桩沉至岩面钻孔嵌岩,成为管柱基础。这时往往用混凝土填实。如日本主跨为220m及185m的内海大桥,水中四个深水墩均采用直径2m的钢管柱基础

2、大直径钻孔灌注桩

大直径灌注桩具有承载力大、刚度大、施工快、造价省的优点。国外很多采用直径2~4m的大直径钻孔桩;而且往往采用扩孔方法,直径可达3~4m,而在日本横滨港横断大桥-跨径460m的钢斜拉桥的基础中,将多柱基础嵌岩扩孔至直径10m,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嵌岩直径。

在连续结构、尤其是连拱或连续斜拉桥设计中,刚度起关键作用,以减少下部构造的水平位移,减少由此引起的附加内力。这时桩基水平向承载力不控制设计,而是刚度控制设计,大直径灌注桩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3、沉井

沉井基础承载能力大,刚度大,可以适用于深水,但体积庞大,随着桩基的广泛采用,沉井的应用范围有所减少。不过在特大跨径的桥梁中,沉井仍为主要基础型式之一。

在大跨径桥梁的深水基础中,底节多采用浮式钢壳沉井,用双壁空心结构,浮运至墩位,灌水落床,再浇筑混凝土,接高下沉,直至设计标高。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最大施工水深60m,两主塔分别采用直径80m和78m、高70m和67m的浮式钢壳沉井,壁厚12m,分为16个舱,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桥梁沉井基础。其特点是设置沉井,用大型抓斗挖泥船开挖至海底支承地基,整平岩基,再用切削机磨平,然后设置沉井,在其周围抛石进行冲刷防护,最后沉井内进行水下混凝土施工。日本濑户大桥也用同样方法施工。

4、复合基础

将桩或管柱与沉井组合的一种深水基础。沉井下到一定深度,封底,然后钻孔,将沉井内的桩嵌岩,沉井封底与桩或柱共同受力。

其优点是:

i)可以降低承台的高度。

ii)可提供桩的施工场地。

iii)适应性强,尤其适应在岩面标高差异很大以及落差较大的河流。

iv)沉井可作防撞设施,保护桩及墩身。

日本跨径420m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柜石岛桥3#墩岩面倾斜,水深近20m,采用46×29×30.5m钢壳设置沉井与16根4m直径的灌注桩组合的复合基础。

第四篇:国外专利检索报告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外专利检索报告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目前,专利检索报告使用最多的当属各国的专利行政机构。国际上一些专利申请量较多的国家,如日本、美国,每年发明专利的申请量都高达十万件以上,其中提出专利实审的也不在少数,其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每年都多达十数万件,但由于这些报告主要是在专利局内部使用,因而除与专利直接相关的人员外,外界能够获得的机会较少。

目前外界能够从公开渠道得到的专利检索报告,主要有世界专利合作条约组织(简称PCT)专利和欧洲专利局(简称EPO)专利两种。这两个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它们公布的每一件发明专利文献中除另有规定的以外差不多都附有检索报告。透过检索报告,我们不仅可了解有关发明与现有技术的相关性,还可了解检索报告本身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使用的专利检索报告简介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重要国际条约之一的专利合作条约(PCT),是一个非开放性公约,只对巴黎公约成员国开放,其宗旨是简化国际间专利申请手续和程序,加快技术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截至2008 年 1月1日,全世界已有138个国家与地区加入该条约。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专利申请分为两个阶段:国际阶段和国内阶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要处理专利申请的国际阶段,即只受理国际专利申请,进行文献检索和初步审查;而国内阶段则由专利申请提出的指定国最终决定专利是否授权。因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只出版经文献检索和初步审查后的国际 申请说明书及其检索报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检索报告的特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申请检索报告列出检索发现的所有与发明有关的“在先技术”,并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除此以外,还具有下列显著的特点:

1)PCT专利检索报告具有最广泛的国际性

PCT组织国际专利申请可使用多国文字,由申请人选用英、德、日、法、俄、中、西班牙七种文字中的任意一种在PCT成员国的本国专利局提出国际申请,这种申请可以是发明,也可以是实用新型。

向PCT提出的国际申请必须经过国际检索,由其指定的专利局,即由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奥地利、西班牙、瑞典、韩国11个国家的专利局及欧洲专利局担任国际检索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进行检索并出具检索报告。这种由多种文字、12个国际检索单位出具的检索报告使其具有最广泛的国际性。

2)PCT专利检索报告具有最普遍的公开性

根据PCT规定,对国际申请专利形式审查、专利检索后,公开出版时国际申请说明书应附有检索报告。这种将检索报告作为说明书一部分加以公开的专利说明书的文献识别代码为A1;而当检索报告不与说明书一起出版时则可分别出版,此时说明书的识别代码为A2,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的识别代码为A3;A1文献附有的检索报告和A3检索报告在申请文件初审合格后在该组织的互联网上公开,任何人在网上都能方便地阅读观看,这使得PCT检索报告成为世界上最普遍公开的专利检索报告之一。

3)PCT专利检索报告公开数量大

自1978 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始受理国际申请,到 2007 年 1月25日止,已受理国际申请1219601件。根据PCT的规定,每件公开发表的国际申请都应附有检索报告(申请人不愿公开或申请文件不符合要求的除外),因此可以认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迄今已公开了差不多120万份检索报告,其与欧洲专利局一起,成为世界上公开专利检索报告数量最多的机构。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CT专利检索报告为专利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提供了一个评估机会

根据国际检索报告,申请人在国际申请阶段,还有一个选择的机会:可以考虑是否将下一步国内阶段的专利申请继续下去,如果申请人认为值得在成员国继续寻求专利保护的话,就可将专利申请程序进入指定国的国家阶段,继续申请;如若不然,则可选择暂时中止或停止程序,确定下一步对发明进行改进的方向或是撤回专利申请,避免造成被驳回的不良后果。

2.欧洲专利局使用的专利检索报告

欧洲专利局是依据 1978 年开始生效的欧洲专利公约成立的专利工作机构,经过近30 年的发展,至2005 年 1月1日,已拥有31个成员国,并且经其批准的专利还可延伸到立陶宛等其他9个国家,一个具有强大的专利检索、审查、复审制度的地区性国家间专利合作组织由此形成。

与国际合作条约组织(PCT)不同,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受理、审查、授权功能的区域性专利组织,但其不具备对欧洲专利的维持、行使、保护以及他人请求宣告欧洲专利无效的功能,这些功能均由专利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各授权国依照各自的国家法进行。

自1978 年成立以来,至2007 年 2月15日,欧洲专利局已受理和公开了1 753 284份专利申请。根据欧洲专利公约规定,在发明申请经过专利形式审查后都要对其新颖性和创造性进行检索,因而公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一般都附有检索报告。根据这一点,迄今为止其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至少已有170多万份,其中尚不包括该局受理、检索的PCT专利国际申请。

检索报告通常作为欧洲专利说明书的一部分出版,当不能一起出版时则单独出版,分别以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1、A3 表示。普通公众可通过互联网在其网站上方便地进行查阅。

欧洲专利局专利检索报告的特点:

与PCT公开发表的专利检索报告相比,欧洲专利局公开的检索报告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对PCT国际申请检索报告,并不是简单地一味认同,在其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如专利权项的变动超出了PCT国际申请检索的范围时,还要进行补充检索,这种补充检索报告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4,表明其对专利检索的严肃态度和重视程度,以及相对严格的要求。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 2005 年出版的“国际专利制度PCT 审查”报道,欧洲专利局作为PCT的检索单位,在2005 年共出具 65 075份国际检索报告,占PCT该国际检索报告总量的51.3%。更重要的是,在PCT存在12个国际检索单位和9个国际初审单位的情况下,70%的PCT 申请人要求欧洲专利局为其国际申请出具检索报告和初步审查报告。这说明了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检索水平及其审查方式已广泛得到申请人的认同。

3)欧洲专利检索报告同欧洲专利局其他申请文件一样,使用的法定文字为英、德、法三国文字,如果申请文件不是使用上述三国文字的话,则可任选其中一种。

从总体来看,PCT组织和欧洲专利局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都体现了当前国际上专利检索报告多国使用、网络化、公开化的发展趋势。

国外虽然也有各种从事专利检索的机构,其使用的专利检索报告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由于这些民间机构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都有特定的用户,通常是作为直接用户的专利申请人和作为最终用户的相关各国专利局,因而外界绝大多数普通用户一般都不能从公开渠道得到。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内专利检索行业和专利检索报告发展现状

国内使用专利检索报告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自1985 年 4 月1日我国实施专利制度后,国内的专利申请、专利检索日渐增多,有力地推动了专利检索行业的发展和专利检索报告的完善。

1)概况

从目前国内整个专利检索行业从业人员组成来看,基本上也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内从事专利审查的人员,这是业内的主流部分;另一部分,则是由专利局外部各类检索机构的从业人员所构成。通过两类机构的相互配合,为专利管理机构或申请人提供专利检索服务。

2)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报告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06 年专利申请与授权状况综述”报道,截至2006年12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三种专利3334374件,其中国内发明、实用新型申请的数量分别为1089 521件和1289868件,占总申请量的32.1%和38.9%,而其授权量分别是296507件和838227件。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到那时为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审查专利时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就将近30万份。

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专利检索报告,原来主要用于该局发明专利的专利性审查。但在2001 年 7月1日起实施的

专利运营与融资孵化请进入:http://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内专利检索行业及其检索报告

与此同时,国内各地的专利检索机构为申请人提供专利检索的业务也在快速成长起来。其通过检索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可为发明申请提供专利性的文献证据。在专利申请前还可为申请人撰写、修改申请文件提供帮助,在递交申请文件后,又能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审提供参考。

巨大的专利检索需求促使专利检索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利检索行业,也出现了一批在国内起步较早、已取得一定业绩的检索单位,它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符合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使用要求、各具特色、较为成熟的专利检索报告。

如笔者所在的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自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展专利检索业务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在精心研究、注重总结的基础上,不仅每年完成大量课题,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专利检索报告。并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构筑专利检索报告的一些基本要素。

第五篇: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文由gentleycc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综述与评论

自 动 检测 技 术 的 发 展 动 向

河南信阳市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703(464000)杨文杰 夏远飞

摘 要: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任务、主要技术指标及发展方向等。关键词: 自动检测技术 性能测试 故障诊断 人工智能

自动检测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一门新兴学科。自动检测使技术要求极高、难度极大、耗时极长的检修工作, 可在分、秒级甚至毫秒级的时间 内完成。我们把由计算机控制对系统、设备、部件进行 的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称之为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备出厂前的性能测试、维修中的定期测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连续监测, 它还 可用于设备的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自动检测技术作 为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又称故障探测, 其目的在于发现故障。它 是根据测试的结果, 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推理, 而判断 系统是否发生故障。(2)故障定位 故障定位又称故障隔离。发现故障后, 找出故障的 具体部位称故障定位。故障定位的等级随诊断的目的 不同而不同。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

按检测对象分, 自动检测系统可分为: 有电系统的 自动检测和非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在电系统的自动检 测中, 又可按照信号形式分为数字检测和模拟检测;按 检测系统与被测系统的相互关系分: 有主动检测和被 动检测;联机检测和脱机检测;原位检测和离位检测。所谓主动检测, 是指检测系统向被测系统注入一定的 测试信号, 以便观察和分析它对测试信号的响应;而被 动检测时, 不注入测试信号, 而是从被测系统的关键检 验点上测量所需的信号, 然后进行分析和判断。联机测 试又称为在线检测, 测试时不中断系统的正常工作;脱 机检测又称为离线检测, 在测试时需中断系统的正常 运行。原位检测中不对被测系统进行拆卸和分解, 而离 位检测需对被测系统进行拆卸和分解。自动检测的主要任务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 凡是需要进 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系统、设备、部件, 均可采用 自动检测技术。它既可适用于电系统, 也适用于非电系 统, 它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 任务主要是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111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产品出厂前的性能检验 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定期检测 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连续监测等等、。(1)出厂前的性能检验 产品出厂前或设备翻修后在出厂前都要进行性能 测试。采用自动检测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检验质 量、降低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且可以提高工效。因 此自动检测技术是质量检验的主要手段。(2)维修中的定期测试 设备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 都必须按有关技术要 求进行性能测试, 以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因此自动检 测技术又是保证设备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3)使用过程中的连续测试 连续测试又称状态监测, 它属于被动联机测试。在 系统工作过程中, 对其主要性能进行连续地或周期地 测量和监控, 当被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时即发出告警信 号, 并可自动切换到备份单元, 使系统继续工作或中止 系统的运行。因此自动检测也是保证设备可靠使用的 不可缺少的手段。112 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主要包括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 它是自 动检测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动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自动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随检测系统的任务不同 而不同, 但它的故障检测率、故障隔

离率、误报率、分辨 率、检测时间以及它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却是基本 相同的。311 故障检测率 F d

故障检测率是指自动检测系统发现故障的能力。若被检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数为 N , 自动检测系统 可能发现的故障数为 n, 则故障检测率可用下式表示: n ×100% Fd= N 312 故障隔离率 F i 故障隔离率表示自动检测系统的故障定位能力。若自动检测系统发现的故障数为 n, 能够隔离到规定 层次的故障数为 m , 则故障隔离率可用下式表示:

《微型机与应用》 1997 年第 7 期

误报率表示自动检测系统诊断故障的准确程度。若自动检测系统指示的故障数为 n i, 其中有 W 个误报 故障, 则误报率可用下式表示: W ×100% Fa= ni 314 分辨率 Ρ 在可能发生的故障中, 如果某几故障的特征相近似, 以至自动检测系统不能将它们分开, 造成诊断中的 “模糊” 现象, 分辨率就是表示自动检测系统对特征相 似的故障的分辨能力的物理量。分辨率通常以最大的 不可分辨的故障数来表示。315 检测时间 td 完成一个检测周期所需的时间称检测时间, 应根 据不同的应用条件和被测系统的复杂程度, 对自动检 测系统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对于一个成功的自动检测系统来说, 通常它的、i 均应大于 95% , F d 应小于 1%~ 2% , Ρ 不应大于 Fd F3 个。~

现在有许多个人或单位正在联入国际互联网即 In 2 ternet 网, 但由于各种原因, 许多用户在联入 In ternet 网 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下面为本人在连接 In ternet 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故障以及其排除的方法。虽然本单位与学校网络中心的网络连线接好了, 但是在调试的过程中却碰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想要 联入 In ternet 网的那台计算机在 DO S 环境下时可以 正常地上 In ternet, 而在 W indow s 环境下不能上 In 2 ternet 网, 用网络测试程序 P I G 与学校的主服务器 N 连接, 结果失败(在 W indow s 环境下)。这台计算机的 软硬件配置为:(1)硬件配置: CPU 为奔腾 100, 内存为 16 , 网卡采用的是 N E-2000 兼容卡;(2)软件配置: M DO S 采用 6122 西文版, W indow s 采 用 W indow s fo r W o rkgroup 3111, 上 网 的 基 本 软 件 为 N ovell 公 司 的m ×100% n 313 误报率 F a F i=

316 可靠性 经济性指标

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应大于被测系统的可靠 性。一般要求其可靠性应高于被测系统可靠性一个数 量级。除此以外, 自动检测系统应尽可能降低成本, 通 常其造价应低于被测系统的 10%。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的发展 历程, 正在向第三代过渡。●经验介绍

连入 In ternet 网过程中的故障排除一例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系(430079)谢鹤宜

N aviga to r Go ld 310 版。

《微型机与应用》 1997 年第 7 期

第一代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作为系 统的控制器, 对设备或系统进行测试和故障诊断。它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 计算机和被测机件之间、计算机与测 试仪器之间以及测试仪器之间的接口没有标准化, 成 为组建通用或专用自动检测系统的主要障碍。与第一代相比, 第二代自动检测系统的主要特征 是采用标准化接口系统, 使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构成 大大简化, 把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特征变成了积木式结 构, 可根据被测对象的特定要求, 灵活、方便地设计与构 成相应的自动检测系统。但是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 自

动检测系统, 计算机只是作为控制器使用, 其任务是 “控制” 系统各部件协调工作和进行数据处理, 而测试系 统所需的信号源及测量仪器本身则由相应的仪器进行, 显然计算机的巨大潜力并未能充分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发展中的第三代自 动检测系统将充分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的资源, 采用特 定的软件算法和技术, 进行信号的分析、测量和激励信 号的形成, 从而能在硬件显著减少的条件下, 极大地提 高测试功能, 使自动检测系统的控制器不仅仅只是控 制系统的协调工作, 而且能直接参与信号的产生, 完成 被测系统性能参数的测量等任务,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 巨大潜力。自动检测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原 理在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它能根据各类专家所提 供的特殊领域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 来排除需 要专家们才能解决的特殊问题。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 的开发和应用, 定能使第三代自动检测系统产生一个(收稿日期: 1996212212)大飞跃。

deviceh igh= c;w fw IFSHL P.SYS 我想看看这一行对故障是否有影响, 于是在这一行的 最前面加上 R EM , 从而使本行命令失效, 然后将修改 后的文件 CON F IG.SYS 存盘, 再重新启动计算机, 此 时在 DO S 环境和 W indow s 环境下都能上 In ternet 网 了, 并且其它程序运行正常, 至此故障得以排除。

(收稿日期: 1997204230)

L an W o rkP lace412 版, 浏 览 器 为 N etscap e 公 司 的既然在 DO S 环境下能上 In ternet 网, 这说明网络 连线接好了, 硬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可能出在软 件 上, 于 是 我 仔 细 地 查 看 了 系 统 的 配 置 文 件 AU 2 TO EXEC.BA T 和 CON F IG.SYS, 结果发现在配置文 件 CON F IG.SYS 中有 1 行命令为:— 3 —

下载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度国外陆军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有机农业发展

    国外有机农业发展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1.全球有机耕作面积概况据Helga Willer在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共有3700万hm2的有机农业用地,大洋洲是全球有机耕作面积最大的......

    国外游艇发展简史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国外游艇发展史 十七世纪中叶,英皇查尔斯二世登基时,人民呈献了一艘狩猎船,名叫“Yacht”。之后王公大臣纷纷效仿把渔船改装成豪华的玩乐用艇。十八世纪欧洲......

    国外电子商务网站发展

    国外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的现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纵观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国是世界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同时......

    关于安徽电网十二五发展动向报告

    安徽电网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的计划 “十二五”期间在特高压电网及直流上投入311.52亿元,新建特高压变电站2座,交流线路共10条,过境直流线路3条。 特高压电网这一新型平台可以......

    自动抄水表系统现状及发展动向

    自动抄水表系统现状及发展动向 前言 自动抄水有系统是利用当代微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水表计量技术完满结合,集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于一体,将城市居民用水信息加以综合处理......

    浅议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动向

    2011年第9期 (总第211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LLONGJIANG JIAOTONG KEJ No.9,2011 (Sum No.211) 浅议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动向 苏绍玉 (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摘要:随着城市......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 一、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为代表的典型国家或......

    汽车美容行业发展动向 镀膜引领新动向

    汽车美容行业发展动向 镀膜引领新动向给汽车镀膜如今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汽车美容项目,主要原因是镀膜对车漆的保护效果比较好,不仅可以保护车漆还有明显的增亮效果,使汽车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