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湾回归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5:4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台湾回归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台湾回归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台湾回归问题的思考

对台湾回归问题的思考

台湾问题,又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所衍生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政问题。近年来,在与台湾的关系上,台湾从刚开始制定的 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而在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接着因为“九二共识”有了两岸今天形成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使两岸关系得到了许多缓和。在对台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坚持“一个中国”为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寻求台湾回归的途径,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问题上面都给予了台湾高度的便利。但在各方面都享有高度便利的条件下,为什么台湾还久久不能回归?

一是国际因素的干扰是台湾问题形成当今局面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关键因素。国际因素主要是日本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日本是台湾问题形成的最初原因所在,而美国则是一直干涉台湾问题,意在把台湾同中国分离,以便自己控制台湾。从二战胜利前,美国就开始考虑安排战后格局的问题。从罗斯福提出的建一个大中国,到后来蒋介石节节败退之后,美国自信的认为可以对台湾实行实际托管,但因蒋介石死守“汉贼不两立”,所以再到后来杜鲁门上台为澄清美国对台政策上的混乱,确立一系列政策不干涉中国内政,但又在后来反悔,最后在朝鲜战争之后,策划了《旧金山和约》提出“台湾未定论”。而日

本虽在与新中国建交的之后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有所收敛,但插手台湾的野心从未消退,2005年美日在举行“安保会议”之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第一次把台湾海峡列为练功的“共同目标”,声称鼓励和平结局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其实这把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台独”的面目表现出来,成为了台湾问题的另一大国际障碍。这两大国的目的都是“以台制华”,而很多台独分子的底气也都是从美国来的,也有的国家如今还与台湾保持着邦交关系,所以从如今的国际形势上来看,要消除台独分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因素之一。

二是在政治上台湾领导人都持台湾独立的态度,坚持两个中国,这对台湾回归问题也是有重要的影响的。从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但是要以中华民国为国号,致使在蒋介石执政期间台湾不能回归;到李登辉在两岸关系上鼓吹“两个对等的政治体”、“两岸分裂分治”,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再到陈水扁登台一直沿用李登辉的台独政策;到现今的台湾执政人蔡英文也只是主张两岸和平友好发展,对台湾回归问题也没有积极的态度。一个领导人的政策对所领导人民的态度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台湾的历届领导人能慢慢地往祖国靠近,那么台湾回归也就指日可待,但是如果每届的领导人都坚持两个中国的政策,那么台湾回归也就遥遥无期了。

三是台湾人民的怨恨心理,这也是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因素之一。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隶属于中国的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地划归日本,直至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当时的台湾人民看来,这无疑是被自己的祖国抛弃了,他们在当时有挣扎过,抗议过,但还是没改变

被划给日本的命运。这就像是家长因家庭经济所迫,把自己的亲生还是送养给别人,当家庭经济好了,又要把孩子要回来,孩子心里怨恨亲生父母当初把自己送人了,不愿与自己的亲生爸妈相认的情形。虽然心里有爱,但也有恨。还有一点是,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年轻一辈对祖国没有太多的感情,可能看到被划的那一段历史还对祖国持怀疑的态度,没有太多的热爱反倒有了恨,且台湾在被日本统治的那几年,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也不错,所以更加不愿意回归祖国了。对这个问题,中央其实不太重视,但我认为这也是台湾人民不愿回归的一个因素,对此,相信采取政策去改变台湾人民的看法,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回归祖国的。

以上三个原因都是我认为的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重要原因,且这三个原因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台湾问题就要从这三个形成问题的原因入手,但从分析上来看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很不容易的,要对付国际大国的干涉,还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的能力强了才能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也要制定近期和长远的政策,努力加强与台湾的合作,增加两岸人员的来往,增设两岸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从根本上排除台湾人民对祖国的偏见,对台独分子实施部分强制措施的同时,对台独分子进行政治教育。

最后,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对台问题上,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在各方面的阻碍下,想要快速地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不然台湾问题也不会拖到现在还未解决,但在中央一味地给与台湾便利政策的情况下,台湾还未有回归迹象的现象下,中央应调整政策,适当的采取一些更为强硬的措施。软硬兼施,也许会比一味地施行便利政策好得多,例如可以对

台湾当局执政人适当地施加压力,对民间的台独分子严加查处,并采取强制措施等。

参考文献;

百度《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第二篇:台湾回归问题论文

台湾回归问题之我见

在学习了《新中国军事与外交》这门辅修课后,我对本来就很感兴趣台湾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课上老师从多个方面为我们分析了台湾回归问题的复杂性,然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所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我以前一直和许多同学一样持武力回归的看法,这主要是基于我们中华民族实在是遭受了太久太深重的压迫和剥削,而我们这代年轻人又是在不断地爱国主义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就像老师上课讲的,我们学的历史课本其实很多都是不全面不客观的事实,因此我首先有必要阐释一下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台湾问题激进派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我们似乎在不断地被强化这样一种思想,就是台湾早晚是会回归的,我们自己(中国大陆)只需要不断发展经济,只要我们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了,台湾肯定愿意回归了。于是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断在媒体上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时就按捺不住了,中国收回台湾的时候就要到了!为什么我们政府还是一直保持这种遇到令国人愤怒的事情后仅仅只是“表示强烈谴责”?就不会拿出一点实际行动来?进而网上就出现了各种咆哮体,骂中国政府软弱、外交能力差,很多激进言论也就出来了,在这种环境和氛围的烘托下,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思想活跃,血气方刚,自然很容易成为这里面的主力军,武力统一台湾的想法也就这样逐渐蔓延。

然而,我最近在看了很多台湾本土文人、学者和老百姓的说法后觉得也许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记得有一位台湾学者曾说过:“我宁愿经济不那么发达,国家不那么强大,但是不能接受我、我的孩子,生活在有限自由的环境里。公平、公正的社会是我的追求,更甚于财富。”我们曾一厢情愿的认为经济的发达是吸引台湾的手段,可是自由和平等才是人家追求的生活方式,而大陆如今的体制无论怎么看远达不到人家所说的公平和自由。“我是一个台湾人民。我的立场是偏蓝的,我乐见两岸的统一,但是不是现在。台湾与大陆血脉,文化,语言文字相通,具有统一的基础。台湾地小人少,市场小,物资少,经济无法达到好的规模,与大陆统一是有益的。但是这个统一有一个前提,就是大陆必须先实现了自由,民主与法制。”台湾学者认为,美国式的民主与法治不是不可能在东方开花结果的,你尽可以说这些都是假民主假法制,然而至少人民大众在这种体制下真正参与了政治,真正以各种方式了解和主宰了国家的前途和发展,自由的思想可以说是真正渗透在了人民的心中。

再说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其实使用武力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自明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会插手不说,台湾本土人民也会强烈反抗。就算最后把台湾攻陷了,大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自我损失先不计算,台湾肯定是一片废墟了,重建起一个现在的台湾哪的需要多少年?最重要还不是这个,把台湾攻陷了就算台湾统一了吗?显然不是,引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你尽可以把我打倒,但你绝不可能把我征服”台湾人民会毁灭自己家远的大陆有好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总的来说我现在是不支持使用武力的。

然而,如果真的要问我该怎么解决台湾问题呢?我其实也不知道,我只能说经济是必须要发展的,这是大前提,但更重要的是体制也是要改革的。怎么改,何时改,这都需要一步一步来,不可能说一晚上过去早上醒来中国体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就回归了,所以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尽管如今所谓的“深化体制改革”口号显得是那么的苍白……

最后借用一下教科书式的话,“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以两岸人民的利益为基础,以和平的 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增进互信,加大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 合作,通过实质性的谈判,商讨出各方面都基本能接受的方案,改善 和发展两岸关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繁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希望祖国统一,我也不例外,至于用什么方法统一什么时候统一,我们翘首以盼。

李畅

100155092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第三篇: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几点思考

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几点思考

“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要崛起,要实现复兴,台湾问题不解决,这个目标就是句空话。所以对台湾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国人要有忧患意识,不要以为现在台湾问题一切相安无事。帝国主义亡华之心不死,即使他们对中国也许并没有领土野心,但他们一直有分裂中国领土的决心和行动。”爱国台胞、旅美学者、中科院访问教授叶先扬先生如是说。

台湾问题的由来

我以为认识台湾问题,首先得了解它的历史,知道它的由来,历史和现在总是一脉相承。首先,台湾问题的形成,美日是始作俑者。中国本来就拥有琉球群岛的主权,接受琉球国王的朝贡。美国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强行勘查琉球的煤矿资源,并且绕过清政府与琉球签约,视其为独立自主国家。1857年,美国驻华办工作人员在向美国国务院递交的报告中这样写到:“这个岛屿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旦台湾在政治上,一如它在地理上一般与中国分离的时候,美国应立即占有台湾。”可见,美国对台湾觊觎已久。1871年,中日条约签订,有类似结盟的条款,引起美国注意,美驻东京公使认为“中日同盟对美而言是一大灾难”并积极部署设法使中日成仇并使日本与美国结盟,在亚洲为美国利益发言。同时,挑拨日本利用“牡丹社事件”不宣而战,出兵攻占台湾,拉开了日本夺取台湾的序幕。

二战后,台湾光复,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就立即封锁台湾海峡。随后,美英与日签订“旧金山和约”,宣称日本放弃台湾,但没有说明其回归中国,成为现在台独分子“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源头。但是该合约里没有一个中国人签字,并且新中国当时就发表了不承认该条约的外交声明。1970年,美国宣布将联合国托管的琉球主权交于日本,同时将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的行政权交于日本。从而在中日之间留下了钓鱼岛这个矛盾冲突的楔子。

美国和日本的介入是台湾问题形成的根源,美国妄图通过占据台湾来牵制中国,最终却演变成了现在中国面临的难题——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演变

台湾和大陆的主要争执,粗略地讲有三个焦点。最早是国共两党争夺全中国执政权的斗争,其后是两岸政治制度孰优孰劣之争,现在是分裂与反分裂之争,尽管制度之争还在持续。

在蒋介石时期,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尽管双方所指的一个中国并不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从终止战乱时期到民主化进程开启之初,台湾在政治制度、经济实力、社会进步以及生活方式上,较大陆都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台湾首开民主选举之先河,引发了大陆人民的许多遐想,于是人们开始津津乐道于“台湾模式”对整个中国的示范作用。但是,最近六年以来,台湾政治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使“台湾模式”在大陆人民心中的美好形象轰然倒塌。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民主政治依然关注,但已经逐渐失去了好感和尊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台湾的民主政治暴露种种缺陷,从政者本身更没有表现出令人为之敬佩的素质;二是台湾的民主政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强势的利益集团能够不受约束地假借民主之名和手段,去追求自私自利的政治目标,包括“台独”。在陈水扁时期猖狂的“台独”潮流,就是台湾的领导人带头的,这就导致了现在的台湾问题最终演变为分裂与反分裂的格局。

台湾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毫不夸张地说,台湾问题是决定中国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虽然现在随着马英九时代的到来,“台独”问题有所遏制甚至不可能会发生。但是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仍受制于台湾问题,这一点可以从无数事实中清楚看出,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军事,二是政治。在军事上,早在陈水扁时期中国大陆就不止一次的对外宣称:“中国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绝对不承诺放弃武力。”台湾地区至今没有发生战争,将来也不一定真会发生,但只要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台湾并没有要统一的意思,那就意味着战争警报一直在作响,大陆必须做战争的准备,这个准备必不可无少。

中国为战争所做的军事准备,起点远远高于两岸军力对比,着眼点是预防和阻止美国直接介入这场冲突。因此,中国军事准备的目标,显然是要追赶、甚至超越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科技和装备。中国近年来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宏观上说是其长期追逐强国梦想的结果,但在微观上,这是对潜在的台湾战争所作出的直接反应。

表面上看,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政治的影响不如军事领域明显,但实际上,这种影响同样深刻。撇开两岸统一的长期目标不谈,对中国所有当政者而言,维护台湾和大陆的现状,早日达成共识争取收复台湾是最起码的目标。这个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在政治日程上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这就意味着,台湾问题时刻处在中国最高执政者的视野之内,台湾局势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北京最高决策层的战略思维和战略部署。

当然,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的影响,不只表现在军事领域和内部政治上。在周边安全的布局中,例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以及在外交布局中,例如处理与欧美及周边国家关系的新思维,都能反映出中国大陆对台湾问题的极度关注。这并不是说台海局势是影响中国大陆所有决策的唯一因素,而只是说明台湾问题在中国政治的重要地位。

台湾问题的现状

2008台湾“总统”选拼结束之后,每一个拥护祖国统一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马英九及国民党赢得了大选,当时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说出了一番精辟之至语言令人感慨万分:“

二、三十年以后,大家可以骄傲地跟孙子说,2008年救台湾,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是的,如果那次选举仍由主张民粹主义的民进党赢得,而且“入联公投”又过了,那么台湾前途只有两条:一,将被大陆彻底困死。二,战争灾难不可避免。所以说,这次的选举结果最大的贡献:挽救了两岸的和平!

“入联公投”案没有通过,中美两国领导人也都长舒一口气。那紧绷的即将要爆发的中美军事对垒顷刻间化为乌有,一切的一切那些有惊无险场面的都过去了。国际舆论对马英九胜选也是一片欣慰,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台湾的紧张局势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和,给东亚周边的紧张局势也融合了一份欢欣的气氛。尤其是美国,阿扁政府后期给美国制造的麻烦够大了,在领会精神方面阿扁富有创造性的发挥的确令美有点招架不住,就像父亲对儿子,儿子做错了该打该骂但终究不能抛弃。但阿扁一意孤行过分的出格表现,也真的难为了美国。公开护短,得罪大陆并不会有好结果;硬来兵戎相见也许是两败俱伤;撒手放弃,又是决不心甘,就台湾对于美国的战略地位也决不容许它放弃。马英九的换届不仅解脱了美国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因为至少国民党没有民进党那么激进的要闹台独,不会去轻易触怒大陆,毕竟国共的第三次合作牵引人连战还是国民党名誉主席。

从当时“入联公投”案没有通过来看,台湾人大多数还是不愿意搞台独的!民进党的台独纲领再不为台湾民众所接受,台湾人更看清了,靠民进党极端的意识形态是治理不了台湾的。“台独”的潮流已经随着马英九的上台渐行渐远了。“从选举的结果可以看得出来,台湾人民的心声是什么:台湾人民希望政府清廉,不要贪腐;台湾人民希望经济繁荣,不要萧条;台湾人民希望政治安定,不要内斗;台湾人民希望族群和谐,不要撕裂;台湾人民希望两岸和平,不要战争。”这是马英九在胜选后所发表的讲话。

虽然“台独”的危机过去了,但台湾问题的形式却依旧严峻。一转眼马英九执政已经三年了,马英九现在的理念不是统一,而是和平。他的原话是:“打造精锐新国军,确保台海无战事。”他的两岸政策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他不会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主动挑衅大陆,在诸如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等事务性经济型问题上会大开绿灯,为台湾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也符合大陆一直希望的增加两岸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马英九希望重整台湾目前的经济和军事状况,提高台湾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保台湾不会太明显地落后与大陆,为将来可能的两岸谈判提高自己的筹码。按照他的原话,如果台湾自己没有实力做后盾,谈判就等于投降。所以马英九仍然会继续购买美国武器以抬高台湾的军事实力。台湾问题形式依旧不容太乐观!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在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事情上应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解决香港问题,中国是和英国谈成的;解决澳门问题,是和葡萄牙谈成的;解决台湾问题,该和美国谈了。美国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谈判对象。一旦中美谈成,台湾当局面临的只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接受的现实了。

中国先要向美国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统一的大事,希望美国积极主动配合,要求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如果台湾不接受,美国应和中国一起采取行动,要求国际社会对台湾进行经贸制裁。如果美国不同意,中国将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政策,今后在很多方面美国都不会再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总之,与美国的关系对于解决台湾问题非常关键,这正是中国当局需要努力的主方向。但正视台湾的现状,虽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中国已经具备了主导解决台湾问题走向的能力,不论是美国还是台湾都会按照中国的意志而行,中国和平统一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关于台湾问题的几点思考和认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我坚信中国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台湾问题,给两岸人民一个满意的结果。

第四篇:关于台湾统一问题

关于台湾统一问题

我国在和平统一、促进台湾同胞回到中国大家庭的对台政策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深两岸经济往来,据国家商务部台港澳司网站数据:在吸引台资方面,截至2003年底,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02万个,合同台资700.3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64.9亿美元(未含台商经第三地的转投资);在对台经贸方面,2003年,两岸贸易额达5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大陆自台湾进口4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大陆逆差403.6亿美元,突破了400亿美元。两岸贸易的大幅增长主要由台商投资特别是IT产业的投资所带动。台湾是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出口已占台湾出口总额的34%。显然,近年来大陆承受年均4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逆差,占两岸经贸往来总额的80%,没有对台湾当局限制进口大陆产品以牙还牙,相信台湾人民是能够感受到祖国的苦心和关爱的。同时,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逐年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台湾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有利于和平解决统一问题。

二是遏制台湾发展的国际空间,促使台湾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统一才有出路,才是发展的通衢大道。随着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和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台湾已成为亚洲四小龙,台湾对国际社会的依赖更高,拓展国际空间的意愿更强。在这种情势下,台湾生存发展的国际空间越大,与祖国的距离就越远,两岸分离的鸿沟就越难弥缝,“台独”的危险就越大。所以,中国政府态度明确,坚决反对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进入的任何国际组织。同时开出一条通道,就是通过中国政府介入有限的国际活动,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以协办。

两大基本对台政策都是围绕一个目标: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但效果并非如愿以偿。即使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云笼罩下,台湾半数以上选民还是选择了民进党。表明鼓励两岸经贸并没有深刻影响台湾人民的政治选择。这一点,就连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大陆利用加深两岸经贸往来来影响台湾已经仁至义尽了,但实效不大。而在发展国际关系上,台湾当局却大做文章,诋毁中国政府阻止台湾加入诸如世卫、世行、世贸等国际组织是挤压台湾生存发展的国际空间,是排挤台湾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是压抑台湾人民的尊严。从一些在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帖子可以看出,台湾百姓已经深受台湾当局的蛊惑。

这是一场博弈。我国政府对台湾百姓的影响是间接的,台湾当局的影响是直接的,这增加了我国政府争取大多数台湾人民认同祖国的难度。谁赢得了台湾人民,谁就赢得了未来。我们必须承认在这场博弈中我国政府的努力并没有如愿以偿,由此需要反省和调整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在争取台湾民心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个中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国家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虽然是高度自治的特区,依然是中央政府直辖的政府。台湾当局愿意接受中央政府直辖吗?至少目前没有任何迹象。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国共两党政治冲突、军事冲突的遗留问题。使台湾当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领导之下的一级地方政府,这样的“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等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胜利和军事胜利,这对台湾当局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前提。尽管如今国民党失去在台湾的政权,但台湾现政权依承了中华民国政府曾经拥有的合法性。国民党虽然不再主政台湾,主要是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这是问题的复杂性之一。其二,1972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之后,国际社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国家主权的惟一合法代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另一个事实,虽然国民党败走台湾后所领导的政府不再行使中国国家主权,国际社会也没有否认台湾的国民政府在台湾行使政府权的合法性。在中国领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国民两个政权同时存在是既成事实。区别仅在于各自的政府权在中国领土上所影响的面积的大小。这些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都是香港和澳门不曾有的,所以不能完全依照“香港模式”、“澳门模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历史地看,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创立的国家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国家政权。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中国大陆,中华民国政府管理中国台湾。如果依照“香港模式”、“澳门模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在“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里设置一个前提条件,即一个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然带有历史痕迹。设置这个前提,50多年来海峡两岸无论是军事对峙还是和平对峙,都没有解决,现在这样解决,条件依然不成熟。

既然设置这个前提,使台湾当局接受的条件还不成熟,并成为台湾当局责备中国政府没有和谈诚意的借口,有学者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的框架下改“主从模型”为“平衡统一模型”(《凤凰周刊》2004年第32期,朱智勇《两岸统一新思维,“平衡统一”化解台海危机》)。这是一个充分考虑了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提议,遵循了和谈必须对等的基本原则,既可以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大家风范的赞许,又可以挫败台湾当局拒绝和谈的籍口。

何况,设置一个前提条件讨论“和平统一”,还涉及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和“总纲”的表述,涉及美国对台关系和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无论是我国修宪,还是改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格局,都是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务实地看到,“和平统一”远非一厢情愿那样简单,历史上任何和谈成功都是彼此痛苦妥协的结果。各自坚持自己的和谈底线,如果底线没有交叉点,就根本无法取得实质进展。

第五篇:关于作文教学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回归作文的本真

关于作文教学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回归作文的本真

2011-12-22 14:45 来源:博客 作者:徐金国 点击:

250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的偏差。

关于为什么要作文的问题,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却是我们绝大多数师生都没有能够搞清楚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师生认为作文就是为了最后的高考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分数。正是这样一种极不正确的指导思想误导了我们许多的学生,使许多学生的作文误入了歧途。造成许多学生一拿起笔写作,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有什么想要表达,而是极力揣测命题人想要我们表达什么,阅卷评分的老师喜欢什么。忘记了作文是自己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是人的精神家园的构建。2.策略选择的失当。

这主要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力训练知识化。走进许许多多的作文指导课堂,老师不是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冲动,不是在指导学生如何打开写作思路,不是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经验和智慧的积累,而是在进行机械重复的写作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把原本最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拆分成若干个所谓的能力训练点进行所谓的作文序列训练,作文教学变成了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二是读写结合简单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海纳百川似的阅读吸收,才能有思如泉涌的写作输出。加强作文教学应该从强化阅读这个基础环节入手,注重读写结合,这已是全体语文届的共识。然而许多年以来,正是这个所谓的“共识”遮蔽了如何进行有效读写结合的深层次问题。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有效的读写结合缺乏深入的思考,把读写结合搞成了阅读与作文简单的一对一的机械模仿。写作教学被阅读教学牵着走,阅读教学教什么,写作训练就练什么。作文训练成了对某一篇或某一单元课文写作方法的简单模仿,而写作必须的素材积累、语言积累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累被忽视了。3.评价标准的精英化情结。

翻开各地的作文评分标准,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要能够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只有做到这样才是优秀作文。试想对于一个本来生活就相当简单,整日忙于考试和作业的学生,我们却要以一种对文学创作的要求去评价,在这样的评价标准面前能有多少学生不望而却步。再想,一个从来都没有尝试到写作成功与快乐的学生,又怎么能够真心喜欢作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是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的源头。叶老在《作文论》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作文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没有足够用于写作的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激发写作的情趣与灵感;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就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作文能力差,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厌恶写作,除了阅读积累少,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思维僵化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室到宿舍,从书本到作业,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自然会削弱学生表达的欲望。因此,改进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

丰富学生生活,首先是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指向生活。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教学必须引导中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真正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种单单瞄准应试所做的各种考场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是“末”而不是“本”,作文教学千万不能搞本末倒置。其次是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体现较强的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丰厚的生活积累成为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宝库。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好的作文命题,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王栋生老师的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也是让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身边的生活。这些名师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无不告诉我们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泉。第三是作文指导要努力勾连起生活。作文指导一定走出技能技巧的误区,要从生活出发,要努力创设生活的情境,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在作文课堂上有目的有方法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要求学生作文能写自己经历的真实的事,绘眼前所见真切的景,从而抒发自己心中真实的情。通过作文指导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记录自己所做之事,倾诉自己的发现,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之,作文回归生活,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个生活充实,并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提笔作文才能写出动人之事,感人之情,发人之思。

二是作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话语方式。作为一般人,进行表达时往往都有两套话语体系:一套是公共话语体系,通常是在公共场合、公众场合对有敬畏感、距离感的人所讲的话语。这类话语的特征通常是四平八稳、永远正确、言不由衷、不够率真;另一套话语体系是私人话语体系,它通常是对亲切、平等、亲密无间的朋友,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所讲的话。这类话语的一个基本特征往往是心中怎么想口中就怎么说,不做作、不虚假,是原汁原味的真话实话,是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诉诸文字的表达自然多有质感有温度。

学生由于长期受命题作文、应试作文训练的影响,缺乏一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和表达,学生在作文中所使用的话语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公共话语,学生只要一提笔作文,首先想的就是要如何写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公共话语,写一些显得具有文化底蕴的所谓大气的话语,写一些文采斐然能够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话语,而不是写自己内心想说的真话实话,把自己真实的想

法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在公共话语中越走越远,但凡提笔就是那言不由衷应付考试的那一套。于是,学生作文无法不多空话、套话,而少有真情实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首先必须在写作的指导思想上予以澄清。作文不是耍花样、摆脸谱给别人看的,应试虽然少不了作文,但作文绝不仅仅就是为了应试。作文应该是我们自身生活的一种需要,是我们个体直抵心灵的表达,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真实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能够真切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其次要改革作文的评价方式。应试作文过分注重作文的立意要高远,思想要深刻和表达要富有文采等,导致学生普遍感到作文很难而不敢下笔。其实,有时尽管学生作文认识上有偏颇,思想上或许有偏差,但我们根本不需要全盘否定,只要学生把他那个年龄真实的想法、内心的困惑与疑问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就应该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好作文,就应该予以肯定。完全不必要因为它的思想还不够积极向上,他的境界还不够高远就彻底打入冷宫。记得古希腊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种选择都很难完美,但是不完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因为我们站在太阳下背后会有长长的阴影,于是我们就不敢选择享受阳光。”因为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们绝不要因为真话实情中有不“善”或不“美”的东西,我们就不让他说,拒绝他说,而且中国自古就有“真言不美,美言不善” 的俗语,在生活中“真善美”本来就是很难达到完美统一的,所以,我们如果硬要用“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一元化观念来要求我们学生,其实就是扼杀我们学生真切表达的欲望,就是逼着学生在那里讲“假大空”的一套,我们必须确信真实应该是作文走向“真善美”的第一步,离开了真实,所谓的“善”与“美”其实都是值得怀疑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也曾经说过:“一个事物虽然不美,但却可以是神圣的,一个事物虽然不善,但可以是美的,一个事物虽然不美、不善、不神圣,却是真的。”世界是多元的,多元就意味着冲突,所以,如果我们想把“真善美”统一到一体,其实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现实确是“真善美”是很难完全统一达到三位一体的。我们必须相信只要学生的表达是真的,那么他就会不断向“善”与“美”逼近,相反,如果表达不真,尽管看上去很“美”很“善”,其实都是值得怀疑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话语方式,让作文回归真实的表达这应该作文教学的应有之意。真实的表达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健康的话语方式开始。

三是作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内省”的习惯。学生普遍抱怨作文难,学生总感到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太平淡、太枯燥、太没有意义,自己的生活根本无法作为写作的素材而进入自己的作文。这个作文的难题究竟是因为缺乏生活造成的,还是因为缺乏一颗敏感的心灵造成的呢?罗丹的一句“不是没有美,而是因为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不是没有可以进行写作的鲜活素材,而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内省”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心灵太过粗糙,甚至荒芜。学生缺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应有的感悟,所以很难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到应有的意义,或在简单的生活中品味发现人生的智慧。由此导致,学生提笔作文要么是无话可说,为叙事而叙事;要么是胡编滥造,假话空话连篇;要么是写“虚”不写“实”,“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无病呻吟。

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作文难的现实,目前关于作文教学研究,尽管许多语文教育的同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也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如果把这些经验推广开来,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许多经验还只是局部的、操作层面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关键要养成学生“内省”的习惯。所谓“内省”的习惯,就是当代作家冯骥才所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丰富的自我。一旦面对它,你会感到这是一片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一种直视心灵的“内省”习惯,丧失了一个真实、内在的自我,失却了一个“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因此,生活在他们的眼中也就变得很狭小、很枯燥、很无聊。缺乏对生活的热爱,面对生活根本无法唤起表达的欲望和激情。长此以往,心灵自然也就日益荒芜。在荒芜的心灵沙漠上自然生长不出鲜活灵动的文章幼苗。

所以作文教学训练应该注意引导关注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内省”习惯,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真正的丰富起来、敏感起来。学生有了一颗敏感的心,他关注生活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发现素材和积累素材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这样学生提笔作文就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养成了“内省”的习惯,才会不断将外在的客观事件转化为内心独特的主观感受,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才会不断丰富起来,而这种主观感受越丰富,表达的欲望才会越强烈,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不会觉得作文无话可说。而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唯一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而是能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悟感受生活,而不是对生活熟视无睹,漠然无所视。

清人王友彬在《围炉夜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湖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一句话一切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的“悟”,有了“悟”,我们的心灵就会丰富起来,我们的心灵就会从沙漠变成绿洲,从枯井变成涌泉,这样,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一株草、一棵树、一只蝴蝶、一滴露珠,就无一不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有了这样一个不竭的源泉,难道还愁我们写不出好作文,得不到好分数?

下载对台湾回归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台湾回归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尊敬的党组织: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环境、人类生命健康、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直接的破坏与影响,环境污染的后......

    对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旧的反腐体制、反腐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从腐败现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建立......

    对南海问题的思考

    对南海问题的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我一直在关注近几年来在我国南海发生的领海争端问题,作为由我国最早发现和命名,并最早持续对其行使主权管辖的南沙群岛,却在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周......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 摘要:贪腐现象在当今社会极为普遍,危害深远,不治不行。本文从社会现状入手,对其进......

    对国有企业管理问题一些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管理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笔者在合资企业工作多年后受邀进入一家国企,工作中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引起我思考。在翻看一些讨论国有企业问题的文章时笔者发现自己发......

    对城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城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按照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1996—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年......

    对台湾作战计划

    对 台 湾 作 战 计 划2009 姚孟尧12月13年日 战前计划: 1.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加强对辖区内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士的登记监管工作,并定时上报其活动规律和内容。国内开展反间谍活动......

    对台湾新闻自由如何认识

    1. 对台湾新闻自由如何认识? 我认为,台湾新闻自由虽然具有民主权利的价值意义,但是污染了媒体环境,新闻自由被滥用已经变成一种商业工具,新闻自由原本是民主政治之福,然而,由于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