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4 05: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第一篇: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福州茉莉花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现实问题

2014年4月29日,联合国粮农合作组织将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正式确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对于福州的茉莉花产业来说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这也给福州市茉莉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加入“世遗”之后,意味着全球质量一流的福州茉莉花正式的度过了一段暗淡的时期,重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重新的走进了社会各界的视野。福州茉莉花在其全盛时代时,有着“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的美名,而再此之后,其发展突然遭遇了滑铁卢,甚至在最低谷的时期还处于濒危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其一,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脚步的大力推进,福州市和其它一些省会城市一样,大力开发房地产,这就涉及到了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原来的一些主要的茉莉花种植地都被征收,用于房地产或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比如说闽侯上街和新店斗顶村等地方,此前都是久负盛名的茉莉花产地。相关统计表明,在福州茉莉花最鼎盛的时期,大大小小的茉莉花茶企业共有一千多家,总的茉莉花种植面积达到了十几万亩,而现在仅有二十多家的茉莉花茶企业在苦苦支撑,其中一部分企业随时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而且种植地的面积也仅仅只剩两万亩。缺乏了种植地这一保障茉莉花产量的最基本条件,这对于福州市茉莉花产业来说也是最为致命的原因。

此外,茉莉花的种植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这就导致了其人工成本较高,与其他一些山区相比,在福州市种植茉莉花的人工成本将会大幅度的升高。虽然福建省和福州市政府对于茉莉花的种植均有一些补贴和优惠政策,但是分摊到个人之后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因此也不足以成为左右花农们想法的主要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等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福州市的茉莉花种植产业一直处于下降的形势,茉莉花的最高产地逐步的发生了转移,广西成为了全国茉莉花产量最高的省份。与福州相比,广西拥有人力成本的优势,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化广西的气候也十分事宜茉莉花的种植,而近些年许多福州的茉莉花茶商为了节约成本,都选择将工场和种植场迁移到广西,这就更加促进了广西茉莉花产业的发展,也加剧了福州花茶产业的颓势。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也是宣传福州的一张最为引人注目的名片。与此同时,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采用何种方式来打造好这张名片,从而增加福州茉莉花产品以及文化的附加值便是关键。而“申遗”的成功,对于福州市茉莉花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1.1.2休闲农业正蓬勃发展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阶段、初级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而在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转移主要增长点的大环境下,休闲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休闲农业十分符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其运营模式很好的覆盖了这三大产业,有效的拉动了内需,同时又促进了就业。休闲农业很好的利用了农村人文风俗、农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场地、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协调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说休闲农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休闲农业模式的进行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一些完善的农家乐甚至配备了鱼塘、自种瓜果蔬菜等等,供人们垂钓和自行采摘,使人们能够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农家乐趣。正是意识到了休闲农业的重要作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比如说《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通知》、《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等。在这些政策利好的作用下,我国休闲农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我国农家乐的数量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增加的数量达到了20万家。与此同时,农家乐接待的人数较2016年增加了2.7亿人。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随着休闲农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学术界也对休闲农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也逐渐的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但是对于休闲农业背后的农业文化,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对于花卉文化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国内针对茉莉花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其种植的方法以及茉莉花茶的发展历史等等,而关于茉莉花文化价值及其价值开发的研究寥寥无几。近些年来,虽然花卉旅游这一新兴形态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是这一花卉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新兴业态还是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在这个背景下,结合福州市茉莉花产业萎缩的现状及其“申遗”成功的契机,本文的目的即为通过研究花卉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相关理论,对福州市茉莉花产业的复兴之路进行探索,即在休闲农业的视野下提出针对福州市茉莉花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1.2.2研究意义

首先,通过调研此前的文献资料,很少有从文化的角度对福州市茉莉花进行开发的研究,本文可以有效的填补理论的空白。其次,虽然我国的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而缺乏总体性的规划,这就导致了休闲农业的经营形式千篇一律,很少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将茉莉花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的同时,互相补足各自的劣势,这不管是对于福州茉莉花文化的深度挖掘还是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1.3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休闲农业大都从乡村旅游方面来研究探索。在19世纪,乡村旅游在欧洲萌芽并发展起来。1863年,作为旅行社之父的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农村旅游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意大利在1865年组织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这象征着乡村旅游的诞生。1960年开始以来,西班牙兴起大众化乡村旅游模式。如今,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其发展模式已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典范。因为乡村旅游最早萌芽发展于国外,因此对其研究的文献肯定高于国内。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概念、政策环境、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产品设计的研究探索有着重要意义。在概念的研究方面,LaneB(1994)认为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其项目规模及活动都具有乡村的特性,并且各地区具有其特殊性[13]。MikeWoods(2000)认为休闲农业是旅游者参与到具有认知性和体验性特点的乡村旅游活动[14]。在政策环境方面,欧洲政府非常看重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别在政策、人才资源与财力等方面下大力度提供支持与帮助,并且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致力于开拓这片旅游行业蓝海。但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应适当摒弃国家方面的支持,引入竞争机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方式,跟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发展策略发面,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学者们提出应因地制宜,根据乡村地区的整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策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包括对乡村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外学者们主要的研究对象。多数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资源的重要因素,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是关键。在产品设计方面,美国农庄五十年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应该根据不同的乡村旅游者的需求。通过文献检索,尽管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已非常成熟,然而国外学者对于农业文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国外学者在休闲农业角度对农业文化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阶段。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并以观赏田园为主,在90年代以后,将田园观赏与休闲的经验逐步结合起来,形成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休闲农业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由于休闲农业在我国出现较晚,因此我国对休闲农业相关研究会比较晚。我国许多相关专家学者们对休闲农业展开了调查与研究,主要包括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休闲农业资源评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在休闲农业相关概念方面,随着我国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形式新内容层出不穷,对于休闲农业的内涵也在逐渐扩展和丰富。1989年,台湾大学对休闲农业的定义,认为休闲农业是通过使用农村设备和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功能,增强农村和农业的公共经验,提高旅游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新型农业的发展。而今,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农业多功能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范水生,朱朝枝(2011)认为休闲农业是以“三农”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并分别从资源基础、经营内容、服务宗旨、体验价值、产业提升等5方面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诠释[36]。胡孝平(2015)认为休闲农业需在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产业链关系,以实现并提升共同价值,不断完善休闲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逐步加快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切实提升休闲农业产品开发水平[42]。在休闲农业评价方面,主要是在特定区域进行问卷调查或实地调研方法,主要是对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开发模式等。徐峰(2000)认为应该从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的角度来构建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农业自身资源、观光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时节成效4个子评价体系,并且为休闲农业资源综合评价权重确定参考指数[15]。王云才(2003)认为由于农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季节差异,因此,发展观光农业必须综合分析资源本身价值、区位条件、市场条件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16]。刘庆友(2005)在分析乡村旅游,选择以周边景点、农村资源、可获得性、基础设施和农村型五个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形成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17]。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目前的研究逐渐增多,可持续发展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其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强。汤天扬(2013)在《关于我国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中,认为休闲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28]。保持农村天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休闲农业建设的首要方向。休闲农业发展开发难度较小,投资报酬率较高,见效迅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做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进行休闲农业的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运用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整合市场资本,优化资源配置。

而关于休闲农业与农业文化,蔡贤恩(2007)认为传统农业文化是在传统农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农业文化的中心思想为“和合”效应,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相融合、人与人之间的相协调,发挥“整体思维”的效应,为了促使休闲农业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农户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经营活动,并且拥有关于休闲农业建设规划项目的相关法律机制作为保障,通过政府的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运行,对当地资源进行充分合理利用与综合规划,确保本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进行休闲开发[43]。庄亚界,朱朝枝(2013)认为在农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的开发,如何整合农业文化资源并将灵魂进入休闲农业项目已成为发展的重点,通过文化体验重要理念的指导,促使传统农业文化价值得到更加鲜明的呈现[56]。休闲农业与花卉文化,休闲农业是拓展农业多功能的一个全新的载体,因此休闲农业与花卉文化的结合可以优势互补。王守聪(2010)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一来既不会减弱农业的食品保障以及原料供给能力,反而还会更加充分的发挥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平衡、文化传承功能。同样,我国现代花卉产业发展也具有拓展功能,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部分,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也应关注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不断促使其往休闲观光、就业增收以及文化传承的方向发展[35]。王云惠(2012)探索讨论了海南特色休闲农庄的发展模式,并且希望促使其发展模式能够鼓励推动海南花卉产业以及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主要主张开发“花卉博物馆”、“花卉主题农庄”、“花卉科普农庄”、“花卉美食农庄”、“花卉康体农庄”等特色休闲农庄[37]。目前国内对于茉莉花文化的休闲开发利用的文献较少,通过对2013年6月以前的国内茉莉花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周锦业等(2015)认为,目前国内不同时期关于茉莉花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最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关文献公开发表开始,整体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从文献发表的期刊来看,整体期刊质量偏低,核心刊物比例较低,并且国内对茉莉花的基础性研究偏多,据文献统计显示,我国茉莉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茉莉的高效栽培及繁育技术研究,相关文献占检索文献总数约82%,相反在茉莉花文化开发利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却很少[44]。

2.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条件分析 2.1 茉莉花生长环境优越

福州市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气候湿润,冬季温和,雨水较少,而夏季则高温多雨,一年四季都阳光充足,因此十分适合植物的生长,也为茉莉花的培育和种植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与其他的茉莉花产地相比,福州在水、土、光、热等资源上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福州市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中间由沙壤土冲击为平原,因而土地肥沃,营养丰富,同时含有充足的水分。福州市日间和夜间的湿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得茉莉花的品相更好,而且这种环境下扦插的茉莉花更加容易存活。除了盆地本身的土壤优势和气候优势之外,盆地周围的山地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海拔大多处于600-1000米之间,日照时间短,由于气候湿润的原因云雾缭绕,对于茶树的生长十分有利。长时间以来,福州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其茉莉花的种植和加工行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2.2 茉莉花茶品质纯良

茉莉花的种植品质与茉莉花茶的品质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福州市茉莉花的品质优良,才使得由其加工出来的茉莉花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福州市茉莉花的种植和培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道栽培工序层层递进,紧密联系。而茉莉花茶的加工同样十分考究,以绿茶中的红茶和烘青为主要原料,经过独特的加工和干燥后,将绿茶与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搀和进行酿制,才形成最终的再加工茶。福州市茉莉花茶成品色泽黑褐而富有光泽,条形条索紧结壮实,叶底匀嫩柔软,经过开水泡出后的茉莉花茶有着一股特有的清香。茉莉花茶外形秀雅,香气浓烈,而且经久耐泡,茶香的持久度很长,口感鲜醇爽口。而且为了保证茉莉花茶的纯良品质,很多种植场都在茉莉花种植地附近设立了专门的试验区,提供给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只有经过质量检验的茉莉花茶最后才能进入市场,从而保证人们享受到的是正宗茉莉花茶的味道。2.3 茉莉花历史悠久

早在西汉时期,茉莉花就由印度传到福州,并由此开始就深受人们的喜爱。福州市在西汉时期被称作“东冶巷”,彼时中国作为实力大国,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则会定期的向我国进贡,而这些贡品则通过包括“东冶巷”在内的各个通道进入我国,供当时的皇室享用,茉莉花则很有可能是通过这条道路传入福州的。到目前为止,福州对茉莉花的栽培已经有了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因而福州也当仁不让的享有“茉莉之乡”的光荣头衔。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构想的实施,我国向全世界敞开了大门,而福州茉莉花也随着这一股时代的洪流走向了世界,西方人惊艳于这一来自东方的温润含蓄、清香怡人的花朵,由此福州茉莉花闻名于全世界,这也为如今茉莉花茶的大规模出口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不仅仅是在国外,福州茉莉花在国内更是受到了各界名流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欢迎,占据了茉莉花茶绝对的市场份额。十分受北京人欢迎的“京味”茉莉花茶正是福州产的正宗“福州味”。3休闲农业视野下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3.1充分挖掘和利用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 茉莉花文化作为福州文化的三朝元老,在福州具有深厚悠长的历史底蕴,同时也是闽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茉莉花文化见证了,也承载了福州历史上的辉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除了文化价值之外,福州茉莉花还具有丰富的体验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而在这三种价值中,文化价值和体验价值是能够直接与大众审美相结合的,也是充分挖掘福州茉莉花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为了改变福州茉莉花产业的颓势以及促进茉莉花文化的发扬光大,对福州茉莉花文化以及花茶文化的相关资源的充分挖掘是一个必要条件。一种文化形式的经济效益的获取往往需要有一个或者一系列强有力的载体,来将其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而为了使得福州茉莉花的经济效益充分的展现出来,就必须采用有效的形式将福州茉莉花文化具体化,比如说创办以福州茉莉花为主题的诗词大赛、书画比赛等等,还可以专门建设茉莉花主题的博物馆,展现出福州茉莉花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承。通过这些具体化的过程,就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带到生活中来,使得大家都能参与,不管是专家学者、文人墨客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体验到茉莉花文化,并共同参与福州茉莉花文化的研究和探索。3.2注重茉莉花文化体验

体验活动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福州茉莉花农耕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促进福州茉莉花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推动福州茉莉花文化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一来,可以让人们从多元化的角度感受福州茉莉花文化的美好和妙趣。二来,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可以让人们体验茉莉花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多元化功能。比如,打造与福州茉莉花历史文化的经典歌舞,戏剧,电影和电视,创意设计和动画作品。打造福州泛船浦历史文化码头及街区,仿照旧时码头及船、物、人等景象,展示世界茶港遗址及旧茶市洋行等,再次体现昔日繁盛一幕。此外,也可设计诸多“活景”,让游客参与其中。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或世界茉莉花花博园,栽种世界品种齐全的茉莉花,设中国茉莉花茶博物馆,并且投入大量资金打造集科研、展览、文化娱乐与旅游为一体的福州茉莉花园区。3.3大力提升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的支持,其中基础设施较为主要的是交通,这也是游客对于一座城市最直观的体验。除了城市道路交通之外,各大园区和景区的内部道路及其他设施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茉莉花优良的品质必须配套有足够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因为对于游客来说体验往往是综合性的。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做出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支持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管理部门需要不断的完善景区建设,包括道路的通达性与整洁性,休息场所的舒适度与美观度,洗手间的卫生和数量,以及景区内餐厅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用餐环境和服务水平。定期的开展针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系统性的增强其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3.4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其能否取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当政府愿意投入资金,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时,旅游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之后最为受惠的就是当地政府,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旅游产品本身的品质了。而毋庸置疑的是,福州茉莉花具有这个潜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福州市政府虽然为茉莉花文化的推广下了一定的功夫,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些投入也仅仅是针对茉莉花种植与花茶的生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福州市政府需要结合实际,考虑到自身实际的需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对茉莉花文化发扬和推广的重要意义,逐步完善茉莉花文化产业相关项目的申报程序,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一方面,福州市政府可以颁布专门的法律条例来促进茉莉花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而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为那些对茉莉花文化的推广有益的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说一定的免税、减税政策等等,并且建立有关茉莉花文化资源休闲开发的专项资金,进一步推动福州茉莉花旅游品牌的建设。

与此同时,充分的对其他地方对茉莉花文化推广的成功经验进行调研,并展开专题学习,对于成功的经验需要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于失败的一些案例,则要分析其原因,从而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此外,保护和传承福州茉莉花文化,其种植情况理应受到更大关注。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相对分散的个体农户们联合生产,并且给予花卉企业、花农们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除了加强对茉莉花文化开发的政策、资金、以及科研方面的帮扶力度,福州市政府还应努力通过各种渠道,鼓励集体以及个体等多种经济参与到福州茉莉花文化开发经营中来,不断丰富福州茉莉花文化产品,增加品种,提升产品品质,使产品渗入到福州市民中,增强福州茉莉花知名度。此外,福州市委市政府还应着重关注福州茉莉花这一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扶持和培育福州茉莉花优良种基地,保证茉莉花文化产品的质量安全。充分挖掘福州茉莉花优良种植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研究,使其成为福州茉莉花优质资源的种植区一级培育优良品种的实验基地。在城镇化不断扩大的恶劣形势下,鼓励扩大标准化茉莉花种植区域,并且引进科学管理机制体制,致力于保护与扩大花卉规模,完善花田规划。推动福州茉莉花的标准化基地种植,有利于福州在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市的进程中,美化香化城市,打造山美水美空气美的福州,凸显福州的特色魅力。

3.5政企校联动整合资源促发展 从休闲农业的角度来说,我国许多区域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文化产品同一性较大,缺乏特色,品牌知名度较低,宣传力度不够等等都限制着其发展。因此,对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休闲开发过程中,政府更应该起好领导带头作用,努力摆脱休闲农业开发的同质性,找出福州茉莉花文化开发特色,创立福州茉莉花品牌,总而言之,对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对于从事文化这一产业来说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对于文化事业和产业来说,最大化的实现文化资源价值,方可朝着可持续方向健康、快速、强有力的发展。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直观上表现为文化本身所能传播到的范围的大小,所能传播的范围越大,其影响力和渗透力就越强。即使是同一文化资源,如果一种形式、传播途径、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观不同,其传播范围和渗透力也会有所不同,实现的价值也有所差别。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科学管理”原则,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除了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人才培养是关键,是突破口。因此可以加强政府与学校合作以及企业与学校合作形式,建立研发平台和科学团队,通过科技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驱动力。3.6创新宣传途径 在茉莉花文化宣传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当前的还是具有潜质性的客户群体,在宣传活动中,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活动。比如可以将福州茉莉花文化宣传安排到福州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寻找任何有利于与福州茉莉花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强化省内外媒体宣传,尤其是可以在央视平台展示福州茉莉花旅游形象宣传活动,为了推动茉莉花相关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延伸茉莉花精神文化,也可以邀请来自世界各地摄影艺术家作为国内茉莉花发源地的福州进行采风活动。举办优秀茉莉花诗歌、书画、歌谣、微电影等影视作品等的创作、评选活动,运用微博、微信等大众化新媒体强势宣传,引导福州市民融入到发展福州茉莉花文化事业中来。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茉莉花沁人心脾的清香,从嗅觉上给福州市民们或者是外地来宾、客人们一种另类的宣传。因此,利用茉莉花较长的花期特性,政府可以在福州城区绿化带中大量栽培茉莉花,达到每年灌木种植面积的近百分五十的比例,并且列入园林绿化年度考核目标。这样能给市民和外来游客们一种定向思维,一提到福州便会想起香气清新扑鼻的茉莉。此外,政府还可以在福州全城增加以茉莉花为元素和主题的标志性物质展示,如雕塑或者是茉莉花符号的路灯等,亦可以以茉莉花命名广场以及公园,来营造福州市茉莉花氛围。借路“海丝”铸品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与福州茉莉花文化建设与发展不谋而合,殊途同归,是福州茉莉花文化传承与发扬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争取与东南亚乃至世界诸多具有茉莉花及花茶文化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设立相关国际文化交流机构,举办国际论坛与博览会,开拓相关旅游合作,促进整体茉莉花、花茶产业链和其它产业贸易。与企业联合,举办高规格节庆活动,比如在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遗成功之日4月29日,定期举办福州茉莉花国际文化节,并且建立福州茉莉花文化网站,及时报道国际茉莉花文化节的各种学术交流、节庆与花事活动,打响福州茉莉花品牌知名度。3.7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强强联合 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企业也应不断完善福州茉莉花文化产品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链,通过多品种和多形式的产品加工,加深茉莉花产品的加工程度,减少加工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达到福州茉莉花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效益水平。比如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美容与保健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女性群体与老人群体,因此可以通过利用福州茉莉花自身药用价值,对茉莉花进行加工,制成味美、保健功能强的茉莉花保健品、食品以及茉莉花美容产品,构建系统的福州茉莉花产品体系。再比如专门设计福州茉莉花文化产品相关联的旅游路线——茉莉花保健疗养之旅或是茉莉花美容美食体验之旅,这样的路线设计会深受经过一周疲劳工作的白领丽人们喜爱。然而,促使茉莉花文化产品多元化,提高和保证花卉产品质量是前提。企业应在丰富花卉产品种类的同时,应该做好相关茉莉花产品质量的权威认证。只有茉莉花产品得到专家的认可与认证,才能得到消费者们的信任与喜爱。此外,福州茉莉花企业可以考虑利用会展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由于会展业是一种高利润、高效益、无污染且对相关产业带动能力极强的产业,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进行技术交流、融资、品牌宣传等手段,发展福州茉莉花文化会展经济也是促使企业不断更新换代,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渠道。在统一的标准下,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企业可以利用资金融合、相关技术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合作,充分挖掘福州茉莉花文化品牌资源,集中企业各自优势,团结一致打造闻名于国内外的福州茉莉花文化品牌,促使产品流通于省内外各大市场甚至走向国际市场。在政府的领导下,办好福州国际性茉莉花文化节,提升福州茉莉花的品牌知名度,通过相关专家、大商户们进行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建设等方面的学术研讨,推动企业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不断壮大发展。

第二篇: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山合水易来源:未知

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观光果园在台湾一些地区应运而生。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台湾观光农园已经处于普及阶段,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观光农园的管理体制已相当健全。另外,文化因素的渗透也在不断提升观光农业的层次和水平。

二、台湾观光休闲农业的类型与可借鉴优势

台湾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类型可以分为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园、市民农园、休闲牧场、完善的制度。台湾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规范的法令及条文、成熟的规划管理运作、高质量服务等等。

三、台湾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要发展休闲农业,首先应大力加强休闲农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组织、规划、研究,从而推动大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最后,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台湾农委会主要负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典范案例

一、台湾清境小瑞士花园:

“清境小瑞士花园” 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彷佛置身于浪漫的北欧风光里,因此又有 “台湾小瑞士” 及 “雾上桃源” 之美名。

二、台湾新社庄园风光

位于台中县大坑风景区范围內的新社乡,海拔五百至八百六十公尺,保有最丰富的自然原貌,在庄园的每一步都是惊艳。步入新社庄园,欧式古堡、花园、酒庄等建筑,令人有時错位的感觉,彷彿置身中古世紀的欧洲。

三、香格里拉休闲农场

位于宜兰县冬山乡大进村大进路1-1号梅花湖邻近的山丘上。走进农场,沿步行道前行可抵一片浓阴的相思林,林间秋千、吊床、凉亭散布,是享受森林浴、烤肉、打盹最悠闲的天地。农场设有欧式森林小屋,周围遍植山花,夜宿于此,宛如置身香格里拉仙境。

四、飞牛牧场

飞牛牧场位于远离尘嚣的山野之中,区内林木青葱翠绿,繁花茂盛,更有一座种类众多的蝴蝶园。当地空气很 干净,散发着阵阵的草香,微风中透着沁心的清凉,耳边尽是鸟语虫鸣,眼下见到的是绿茵、山岭。青葱的绿野上有低矮的房舍和成群的乳牛,老羊的低鸣和小羊清亮的叫声相互辉映。

五、台南大坑休闲农场

大坑休闲农场位于台南新化镇,距离高铁台南车站大约40分钟车程,虽然不在很深山内,但因地势与环境营造等因素,整个农场感觉非常幽静美丽,特别这些年来农场主人蔡澄文不断美化园区,或许增添欧式建筑、或许种植香草、咖啡树

与各式花卉,让整个大坑农场几乎一年四季都可见到蝴蝶与多样花卉,园区里饲养的数十只乖巧白鸽,更增添许多优美与趣味。

六、南元农场

面积广达三十余公顷的南元农场,是一处很绿的农场,场区内广植绿色植物,除了正在盛开的茶花,还有开出一树红花的火焰木、玫瑰花与香草植物,满园尽是花草树木,植物种类高达两千余种,并有20万株以上的树木,长达10公里的林荫步道,以及无数的草花间植其间,堪称是一处赏绿的植物宝库

第三篇: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王和才 蔡健 梁荣华

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苏州休闲农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称羡,这一新产业在带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在经过了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后,苏州休闲观光农业出现了产品低、水平重复、服务同质化、季节性受限明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苏州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苏州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和研究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有利于苏州休闲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苏州

引言

休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农副产品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休闲活动[1]。休闲农业不仅让游客通过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文化、品尝乡村美食获得愉悦的娱乐和审美体验,更拓展了农业功能,延伸了农业效用,丰富了农业内涵,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2]。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苏州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苏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现状

苏州毗邻上海,处于沪、宁、杭的中心地带,全市乡村区域约占市域面积的75%,其中水域面积占到42.5%,广袤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人文活动、民俗文化、景观意境等融为一体,构成江南水乡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鱼米之乡”的美誉,具备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更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源和观光休闲场所。

苏州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十多年来,先后建成了4个国家级、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0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以及一批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园。初步形成了六大品牌模式:一是借助山水自然资源的生态休闲乡村游,如三山村、树山村;二是以地方特色美食、茶果、花木为卖点的参与体验式乡村游,如神园农庄、虞山宝岩生态园;三是以耕作或加工方式独特、科技含量较高的修学游,如波力牧场、未来农林大世界;四是以乡间节庆、宗教、工艺、戏曲等为依托的民俗体验式乡村游,如太湖渔港村、镇湖刺绣之乡;五是以古村落建筑和民居生活形态为吸引物的文化休闲式乡村游,如陆巷、明月湾;六是以临近传统旅游区(点)和城乡结合部特点的农家乐式乡村游,如旺山村、蒋巷村。

1.2苏州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苏州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拓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必须看到,苏州休闲农业发展中许多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1规划滞后,发展无序

休闲农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造成农业旅游总体目标不明,基本处于随意开发的状态,区域间协调性不够,建设时没有准确的定位,景区(点)布局自由、随意,缺乏特色,主题不突出。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无法发挥,有序发展的环境尚未营造成功。

1.2.2缺乏文化,内容单调

目前,大部分农业旅游景区(点)的地域特色不明,文化内涵肤浅,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多以钓鱼、吃饭为主,内容与形式雷同。各地都热衷于园艺场、生态园区建设,景区(点)农业旅游的主题不突出,没有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农业生产的自然状态,没有发掘农村文化的深刻内涵,缺乏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农业旅游活动,缺少农业休闲度假产品,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景区(点)回头客少。

1.2.3季节影响,忙闲不均

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休闲农业存在着随季节忙闲不均的现象,忙时人山人海,闲时无人问津。农业旅游产品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匮乏于夏季和冬季。如西山梅花节的旅游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天梅花开花的一段时间内,采摘在秋天的橘子收获时节内,其他时节类似的景点因缺乏旅游主题,很少有人光顾,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投资收益率较低。

1.2.4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到位

一些景区(点)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等必需设施不配套,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不到位。某些景区(点)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交通和相关旅行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不达标,既不方便游客,又使相关的娱乐、餐饮、购物等营业收入降低,使农业旅游的品位下降,相关产品的质量不能实现预期,经营难度加大,收入水平低。

1.2.5 定位不明,宣传不够

休闲农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充分发掘农村风情、民俗、传统农事等农耕文明,利用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做深做透山水秀色、田园风光的文章。而目前的一些农业旅游景区(点)却忽略了根本。同时,苏州农业旅游市场营销企划的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促销的手段,农业旅游景区(点)的知名度较低,市民的认可程度也较低,客源明显不足。休闲农业的属性和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坚持的原则

2.1休闲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体,具有三重属性[3]

2.1.1农业属性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休闲观光功能,是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娱乐性、消遣性农事活动,为旅游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农业旅游可能改变原有的生产程序,改变原来的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活动不能因旅游休闲受影响。所以,要防止农业区域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保护好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

2.1.2生态属性

休闲农业主要是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吸引市民,让市民在旅游中体验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交织的生态环境的静心健体效能,感受纯朴的乡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知识性、趣味性,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协调的重要性。休闲农业的开发建设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保持原有自然风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1.3服务属性

休闲农业的服务属性包括提供活动场所和生活设施,通过让市民游览风景、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满足市民的旅游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从业农民的收入。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是休闲农业特有的吸引物,因此,不能走让人工游乐设施从城市搬到农村的复制。

2.2发展休闲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

2.2.1拓展农业功能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资源基础上衍生的一种农业休闲活动形式,若离开了农业这个基础,休闲农业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应立足于农业生产基础,结合农业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农村环境、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形态进行农业旅游重点区域布局,产业定位和产品系列设计。

2.2.2服务市民

农业旅游的服务主体是市民。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性质和服务产品。一般讲,市民缺乏农业知识,不熟悉农业生产过程,不了解农村文化。一些生长在农村的市民,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他们厌倦,希望换一下环境,找回过去的感觉。根据不同人群的要求,结合苏州实际,可以选择不同的农业旅游类型。

2.2.3保持自然风貌、田园风光

坚持农村自然生态景观和农业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产品资源和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农业旅游,坚持观光休闲、文化娱乐、愉悦身心的景观景点的保护和旅游活动结合开展,坚持特色优先、组合成片的互惠共赢的发展。可以适度发展人造农业景观,突出主题,增加农业旅游的效益。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3.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制定科学的苏州市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项目总体规划要充分反映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的主导思想,明确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建设完善的苏州市休闲农业从业规章,规范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采取积极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营造有利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公共财政对苏州市休闲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制定行业统一的管理标准,完善休闲农业的服务标准,明确各类农业旅游景区(点)的基本条件及配套设施的标准,统一各类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定期考核结合不定期抽查,对各类农业旅游景区(点)的服务进行评定,并予公布。特别是要加强对餐饮、卫生、环境等条件的监管,防止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3.3农村自然景观、农业生态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一定要强调对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欧盟各国农村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它们的建设方式正

在从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在那里农村的房屋不求整齐划一,道路不求宽大笔直,对原始地貌不做没有必要的改变,一切顺其自然。这些措施有利于防洪、阻滞滑坡,也有利于维持植被的生长和地下水源的储备。

3.4苏州休闲农业依赖于苏州都市农业,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才能发展良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依靠科技力量,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靠科技拓展农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依靠科技力量,对农民进行旅游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起适应休闲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的导游、接待和服务队伍。

3.5休闲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和传统旅游业,它的基础是农业,是给人们提供一个普及农业知识、参与农事活动、学习农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的场所。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的设计不应按风景名胜区那种模式和要求去进行。休闲农业设施的设计标准,要体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气息,建筑风格要与当地农家的建筑风格相吻合,内部设备既要根据农村实际,又要满足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开发休闲农业,需要熟悉农业和旅游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论证和设计。

3.6农业休闲项目的建设应有别于高档度假村,要注意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的配套,注意农业资源的利用,切莫走入传统旅游的大投入、低产出、重形式、轻内容的歧路。切莫走进为观光而观光,为产品而产品的误区。在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时,要把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使产品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要确保基本农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完好无损。要通过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3.7应加强休闲农业观光区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农业观光旅游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促进环境和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3.8在政府加大建设资金的同时,拓展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招商。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民资、外资在建设中的作用,互惠互利,促进苏州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结语

客观分析苏州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苏州休闲农业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后,逐渐暴露出苏州休闲农业管理与经营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旅游部门与农林、交通、水利、文化、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协调不够,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休闲观光产品数量少、水平低、服务同质化、季节性受限明显,农业观光景点饮食卫生、环境污染不容乐观等影响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诸多问题。因此,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利于苏州休闲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资料:

[1]詹玲.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8,(10):15-16.[2]郭宾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J].理论界,2006,(1):236-237.[3]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4(7):572-575

第四篇: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朱云飞(13002215)

【摘要】:介绍了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通过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开发条件和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农业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布局构想。

【关键字】: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资源开发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

随着全球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中生态旅游的出现,传统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于是地域农业文化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农业旅游便应运而生.具体地说,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将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农业旅游以其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满足了都市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因此,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为欧洲一些旅游开发者所重视,欧洲因此也成为世界农业旅游最发达的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带,农业旅游已形成一定规模。

二、开发农业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与优势:

积极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把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民情,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等开发成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而且可以为振兴乡村经济,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传统观光旅游项目中,旅游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往往以牺牲旅游环境资源为代价,导致旅游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激烈,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业旅游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将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产品加工等融入到旅游中,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扮演了旅游业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的双重身份,旅游地农民也因经济收益需要而保护生态环境,既给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又很好地维护了旅游地的生态平衡,做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旅游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展旅游活动,将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作为旅游内容。旅游者参加一定的农事劳作、农产品加工和民间娱乐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趣味性、让旅游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陶冶性情,增长见识。

按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综合体理论,农业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直接从事生产的人数及其创造的价值比例下降,而产前服务业和产后加工业的就业人数及其创造的价值比例增加.开展农业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很多初级农产品可以直接参加流通增值过程,摆脱了运输成本和外部市场的限制。可见,农业旅游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旅游已初具规模,相继出现了上百个农业旅游基地和农业旅游项目。据不完全统计,1996408.[4]秦远好,刘德秀略论我国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与管理 J.旅游资源管理 ,2004 ,4 :10-14.

第五篇: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而农业生产意义上的农业资源开发仅仅局限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无疑是一种美中不足。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既承担着供养占世界22 %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稳定农副产品市场的重任,又是第二、第三产业赖以发展的劳动力、资金和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资开发仅局限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农业效益,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转变, 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农业、旅游、资源

一、农业资源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居民回归绿色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到乡村休闲度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 这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包括大气、土壤、水域、生物、矿产等。农业社会资源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与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劳动力、科学技术、劳动成果和民俗风情等。我国是一个地域广袤、自然环境复杂、农业文明积淀丰厚的农业大国,其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

(一)地城差异性

农业资源的地域差异性是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由于日地运动相对变化、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的差异,使气候、土壤、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组合特征呈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只有相似而无相同的地区,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大致形成了东中部农耕、西北部畜牧和沿海渔业三大区域,但同一区域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譬如在东中部农耕区中的东北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

区、西南区、华南区,无论是在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农业产品、民俗风情等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别。

(二)多样性

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我国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在自然资源中我国现有高等植物2.7万余种,主要粮食作物20多种,经济作物中仅茶树品种就多达500多个,蔬菜多达37科14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2100多种,鱼类多达2500余种。与此同时,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农业社会资源更是丰富多彩。仅从农业民俗风情角度看,全国就形成了农耕、畜牧、渔业三大民俗风情区。

(三)社会文化性

人类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文明史。数千年来,“农本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潮,贯穿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历代统治者都以“事本禁末(商)”、“重本抑末”为基本治国方略,统治者在祭祀时都要举行“社

(土神)稷(谷神)”大礼,以示对土神、谷神的顶礼膜拜,“社稷”逐渐演化成国家的代称。

(四)可持续性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是由主要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再生性、农业社会资源的可继承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决定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农业自然资源将会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其开发和利用,其可持续性将会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我国将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农业文明,农业社会资源还会不断地丰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且也为人类的永续开发利用活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开发农业旅游的意义

(一)发展农业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关联度非常高的巨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关联产业4.3元的收入,而该乘数,在经济落后(边际消费倾向更大)的地区还要更大。

(二)发展农业旅游能促进多种形式副业的发展。

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以务农为主要就业形式,往往无法达到充分就业,而旅游业则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从事副业的好机会,农民可在农闲或旅游旺季,通过生产有乡土特色的小商品,提供农家住宿餐饮,采摘当地土特产出售,充当导游轿夫等多种角色来实现就业。这不但能成为他们进行充分就业的有益补充,而且在农业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成为其就业的主要形式。

(三)发展农业旅游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我国农民无法充分就业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其自身知识技能有限,就业选择面较狭窄,无法应对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挑战。发展农业旅游业,可以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引入农村,为农民接触广大世界,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将为农民在转向其他非农产业就业时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就业的几率。即使这些农民不从事旅游业而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也有更大机会发展农业的前向生产和后向生产,从而促进其在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四)发展农业旅游能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的困境在于有效就业不足,农业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旅游有助于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收入。当前,农村发展观光农业,以吸引城市人来农村直接采摘瓜果、花卉等形式,使农民可将更多的农产品顺利出售,避免农产品销路不畅造成损失。同时,将农产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也可获得更好的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参加农业旅游的游客会在乡村进行多种消费,如购买有民族风情或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农村享受农家饭和农庄住宿,需要导游及轿夫提供脑力、体力服务等,这些都将使农民获得新的收入渠道,农民可以从提供农业旅游服务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五)发展农业旅游,地方财政收入有望得到较大增长,其中部分可以转化为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性补贴,从而增加这部分人群收入,农民可以得到更多转移性收入。

三、农业资源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

(一)整合管理职能,建立一元化行政管理体制

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盲目无序、浅层次开发、粗放经营的状态,关键原因在于政出多门的分散管理体制。表面上看,农业、林业、水利、工商、税务、规划、城建、旅游等多个部门都在行使管理权,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部门真正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尽管这种开发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旅游产品,经营者从事的是接待旅游者并

为之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旅游经营活动,按理旅游管理部门应当有效行使管理职能,但由于农业资源都不是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所以旅游管理部门到现在为止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行政管理权限上都没有得到国家权力机关的明确授权。但令人难堪的是:旅游者无论是在“农家乐”消费或在农业旅游园区观光游览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麻烦,根本就不管农业旅游经营者究竟由哪个部门管理,自然就会想到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所当然要找旅游管理部门来解决,但事实上由于旅游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权限,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与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近几年来的管理实践证明,再继续延续现在的分散管理体制是极不利于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良性发展的。

鉴于上述状况,笔者认为要使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健康有序,首先应当制定有关农业资源旅游开发方面的全国性规章,明确农业资源旅游开发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管理部门及其职责,使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尽快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农业旅游园区的评价标准,防止鱼目混珠,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第三是整合管理职能,建立一元化行政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章的规定,将目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农业资源旅游开发管理职能集中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手中,凡涉及到农业资源旅游开发和经营方面的活动,首先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规划、设计、论证和经营申请进行审查认可后再由其他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办理相关证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整合资源、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市场引导,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落实行业管理规范

乐观的舆论导向和过热的政策激励是导致农业资源旅游开发过热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避免盲目开发,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旅游的市场状况与发展演变趋势的研究,帮助开发商和经营者正确认识我国农业旅游的市场形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盲目上马,造成资源的破坏与财力人力的浪费。同时,在明确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对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的立项、建设和经营进行全程监管,保证其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旅游管理部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对从事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落实旅游行业管理规范,确保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塑造良好的农业旅游市场形象。

(三)限小扶大,全面推进农业旅游园区化

“小、散、弱、差”是近年来我国农业旅游区(点)的典型特征,尤其是许多地区的“农家乐”数量多、单体规模小、配套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没保障,对旅游市场秩序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与此同时,小打小闹也是制约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充分发挥资源潜力的重要因素。要使我国的农业旅游开发真正上档次、独具特色和品位,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能充分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体验参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心理需要,必须逐步限制规模小、产品单

一、服务无保障的农业旅游经营者进入市场,扶持具有较大规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可靠的农业旅游区(点)的发展。事实证明,近年来发展较快,经营业绩较好的农业旅游点基本是规模大、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可靠的农业旅游园区。因此,从长远来看,农业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应当是园区化。如果一个农业旅游园区能够形成与接待游客量相宜、分区比例适当的田园风光观赏、农艺示范、娱乐休闲和农副产品销售等功能区,就能够有效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极大地刺激游客的消费热情,提高消费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农业自然资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开发相结合现代农业旅游是在满足都市休闲群体回归自然、向往田园风光、体验田园生活等物质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兴起的,它应当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农科技术相互交融、互为依托、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而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的以满足游客物质需求的观光和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生态建设、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科技开发三结合的道路,通过营造独特的田园生态环境氛围,挖掘深厚的传统乡村民俗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才能开发出能满足游客物质、精神和科技文化需求、参与性强、适应面广、个性突出、科技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长的农业旅游项目,使我国的农业旅游真正朝着高起点、规范化和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

旅游农业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拓展了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内涵和素质,是实现农业“三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摆脱当前困境和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新事物,旅游农业的步伐可能还很稚嫩,并且当前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旅游农业代表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前景广阔,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王继权.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生态经济,2001,1

[2]高贤伟,卢朝晖.旅游农业发展初探.江苏农业探讨,1998,5

[3]戴雄武.旅游农业方兴未艾.世界农业.1998,10

[4]杨雍哲.中国加入WTO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经济问题,2000,11

[5]姜国祥.市场化进程中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6

[6]《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新华社,2004,2,8

下载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是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

    休闲农业期末论文 云南梯田旅游开发

    休闲农业期末论文 题目:看云南省元阳县因地制宜 开发“梯田观光” 摘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融合了农业的旅游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它是......

    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的研究

    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的研究——以一家农庄为例 农业观光旅游是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

    以文化提升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提升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鲁志琴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休闲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休闲农业核心竞争力是在比较和......

    株洲市荷塘区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株洲市荷塘区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仙庾村 创业新农村致富戴家岭——访株洲市荷塘区桂花街道戴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叶建兵 3S技术在株洲市......

    创意在休闲农业应用上的研究

    创意在休闲农业应用上的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全球快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发展浪潮也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在世界经济步入创......

    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模式及建议

    一、都市农业与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内涵 (一)都市农业定义及功能 都市农业在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农业科技人才英语水平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其发展的根本方向与必然趋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大力培养。当前我国兼具农业科学技术与较高英语能力的综合创新型人才颇为匮乏,基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