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个机制实施方案
文化路社区关于建立完善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工作措施
为切实提高社区党组织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功能,真正把社区党建工作抓实,让社区成为维护城市社会大局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结合社区实际,经文化路社区支部会议研究决定,特制定关于推行“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工作措施。
一、维护稳定工作机制:
(一)成立“两个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全员推行、责任到人的原则。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社区党员、干部、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全面贯彻落实,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合理分配包干片区、责任到人。
(二)充分发挥好社区联防队巡逻、检查相结合的原则。社区治安联防队员。
三、工作目标:
以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活动,强化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使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对辖区人口结构、思想动态、政治倾向、家庭状况、历史情况、经济状况等情况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能力和经验不断丰富,处理基层各种社会问题和应对复杂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密切。
通过强化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建立一支本领过硬,对辖区情况完全了
解和掌握,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会做群众工作,能处理复杂社会问题尤其是维稳工作问题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逐步夯实组织基础。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元月7日-2月5日)思想发动、强化培训,掌握要领。
社区组织全体干部召开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动员会议,以提高政策水平和改进工作方法入手,进行集中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认真制定街道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社区根据街道工作要求和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同时,根据各社区“两委”在自治区社区党建培训班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街道实施方案对社区干部进行强化培训。及时将上级印发的“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应知应会知识宣传单,发放到社区干部手中,张贴在社区公示栏,使社区干部明确工作内容和对象,熟知工作方法和程序,居民“家喻户晓”,主动参与、自觉监督。
社区全体干部要熟练掌握“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具体内容:“四知”:对辖区常住居民家庭知基本情况、知家庭经济就业情况、知家庭成员政治表现、知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对辖区人口做到居民就业情况清、重点人员情况清、流动人口情况清、贫困群体情况清。“四掌握”:对辖区情况做到掌握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宗教管理状况、掌握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
第二阶段(2月6日-2月8日)建立和落实包干责任制。
社区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确定班子成员联系点片区和辖区单位包干情况。每个干部是联系点片区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社区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化解矛盾,指导相关工作。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琼同志联系清真寺和外贸学校住宅区,居委会副主任高伟东同志联系兵团四建五队片区,社区干部舒兰同志联系筑机厂片区;社区干部艾比拜同志联系1号--4号家属楼片区;社区干部窦永成同志联系轻工业学校住宅片区;下派干部王艳同志联系5号--8号家属楼片区,下派干部恰里古丽同志联系兵团一建家属楼片区。
社区每个干部对“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要进行全面了解,完成社区各项工作。联系社区不少于10户的重点户,党支部书记每月调阅全体干部到联系点片区工作日志15次;联系包片干部每月参加联系片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例会,每月调阅联系片区干部“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日志4次。对所联系片区发生群体性越级上访的与年终目标奖挂钩。
第三阶段(2月9日-12月底)具体实施阶段。
(一)社区对基本情况全面摸底,搞清底数。社区干部成员到联系片区进一步熟悉社区情况,社区干部于2月9日至2月20日进行入户调查,详细登记社区5类人员(单位、网点、宗教场所)基本情况,对家庭情况、政治情况、就学就业情况、家庭文化等及辖区积极分子队伍、志愿者队伍、重点人员、三老人员、低保户、流动人口、房屋租赁等情况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二)社区于2月21日至2月23日将所包干片区各类摸底信息进行汇总、登记、更新,进一步完善社区各类情况基础
台帐。
(三)社区建立健全7项制度,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
1.“一岗双责”工作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均要承担“四知四情四掌握”工作任务,建立“一岗双责”制度,确保完成各项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同时把“一岗双责”制度与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首问责任制结合起来,年终自检自查履行“双责”情况,将履职表现作为年终干部考核的依据。
2.包单位包户制度。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联系点片区不少于15天,每月深入到重点户家1次。社区按片区、巷、单位、企业分布数量,将一定数量的单位和居民户分配到每个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包干,不间断地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做好日志登记,每月(22个工作日)入户时间不少于15天,全面掌握联系社区的基本情况、人员结构、家庭状况、经济来源、社会活动、社情动态等,做到知根知底,无一遗漏。各社区对收集到的信息和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不能当即予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联系点领导汇报,联系点领导将根据社区上报情况,每月定期参加社区组织召开的“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入户时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联系片区发生紧急事件、上访时,社区所联系点干部和社区“两委”负责人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控制、果断处置、正确化解。
3.居民楼栋(院落)长制度。按照社区内居民楼栋(院落)分布情况,每栋楼(院落)原则上选配1名“素质高、人
品正、威望高”的居民代表担任楼长、单元长,明确工作职责,给予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
4.居民基本情况登记制度。根据社区台帐,建立完善居民基本情况工作信息网络系统,制定《居民基本情况登记卡》等。做到一社区一本(台帐),干部人手一册(包干片区),户有一页(家庭情况)。包片干部对责任片区的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和房屋租赁等情况每周复查一次,及时调整和补充工作变化情况,坚持动态管理。
5.社区党组织联系知名人士制度。对辖区有一定威望的社区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老”人员等)登记造册。社区“两委”正职每人联络10人以上,定期走访和召开联系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知名人士在联络群众、维护稳定、献言荐策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方面的作用。
6.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共建帮扶制度。全面开展社区共驻共建和互帮互助活动,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组织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做到社区环境共管、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精神文明联创。立足实际,在广泛征求辖区单位、街道社区干部意见的基础上,逐步使共建帮扶工作做到举全街之力真干、实干,工作步调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由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协调各方,达到工作标准统一。逐步实现领导责任到位、共建力量到位。积极发挥“党建联席会、地区精神文明等会议议作用,通过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研究讨论在结对共建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和措施,开成共建新局面。积极发挥共建单位力量,每年至少为社区办1-2件实事,实实在在开展互助服务、帮困助弱、美化环境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
7.定期研判处置制度。
巩固三级治安联防网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为创建平安社区积极开展法制、禁毒和科普教育等活动。发现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处,坚持对五类重点人员定期不定时的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社区定期召开治安形势研判会议,将社区排查等形式收集的信息、不稳定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判断。提前预防,提高应变、处置能力,制定解决措施及时上报街道相关领导和部门;敏感、特殊时期,随时都要召开研判会议,做到当日收集信息,当日研判处置。
五、全面实行社区干部延时服务制。
积极落实社区实行延时服务制,确保社区24小时有人值班,每个班必须有社区干部1名,其他2名可以安排公岗人员。坚持把实行延时服务与为民全程代理结合起来,全天候为群众服务,对群众的要求,凡可以委托代办的事项,由干部全程代理。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值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落实防范措施。社区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每天为群众开放的时间不少于14个小时。
六、坚持督查,严格考核,建立“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长效考核机制。
充分利用干部政治学习时间对干部“四知四清四掌握”知晓率进行抽查、考评,专门对“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进行不定
期专项督查,适时通报。通报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对落实到位、有创新举措的干部,社区将通报表彰并推广经验,对工作开展不及时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社区,将安排专人帮带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同时,社区还将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工作台账、提问、随机抽查、入户走访等形式,每半年对各片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考核一次,将“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情况与考核片区业绩相挂钩,奖优罚劣。同时将“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干部管理考核体系中,把督查结果作为年终干部考核和各类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将此项工作纳入长效督查、考核之中。
文化路社区党支部 二00九年一月七日
第二篇:两个共同实施方案
**镇“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
实 施 方 案
根据*„2011‟321号《关于确定“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区)示范点的通知》和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经党委、政府会议研究,确定民族工作基础扎实、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关镇**村为我镇“两个共同”建设示范点。以发挥点带面、辐射全镇、促进全镇“两个共同”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特制定**镇“两个共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镇“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建设年限:2012—2015年
(四)主管单位: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
(五)实施单位:县交通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文体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县民族宗教局。
(六)配合单位:*镇
二、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抓住国家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把我县建
设成甘肃东部具有较高水平名县的目标,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生态安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城关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推动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努力把城关镇建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乡镇。
(二)建设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从村情、社情、民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进行统一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分项目实施方案,经过科学论证,审批后分步实施。
2、坚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在抓特色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统筹兼顾,抓好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水、电、光、热及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4、坚持部门实施,乡镇、村社共同参与的原则。各部门在积极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村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和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形成项目建设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5、坚持国家投资和帮扶单位投资相结合的原则。在争取国家加大对项目建设资金扶持和帮扶力度的同时,要加大
工作力度,积极联系争取省直帮扶单位的资金投入,并引导农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工投劳,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建设目标
1.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实现**村通村公路和村社道路水泥硬化,少数民族小康村功能日趋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
2.经济较快增长。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4.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增幅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5.民族和睦宗教和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得到认真贯彻,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影响社会全局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项目背景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城关镇基本情况。**镇位于县城中心,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全镇现辖8个社区居委会,24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5632人,共有回、汉两个民族共2310户8931人,其中回族人口980户403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54%,回族主要集中在**村和*村,分别占全村总人口的57.57%和52.8%。劳动力资源总数4635人,耕地面积20170.2亩,人均2.25亩,退耕还林面积7281.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
2、**村基本情况。**村位于*县城北郊,距镇政府所在地 2.5 公里,辖区共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856户3251人,劳动力1168人。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协会)1个。全村总面积4236.5 亩,现有耕地面积 2076.5亩,川坝地面积922亩,坡耕地1095.4亩,人均占有耕地 0.64 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村属川坝河谷交叉浅山丘陵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群众因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带来的生产生活不便的现状特别突出,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家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积极性问题需及时解决,不少民族村群众因种植养殖发展滞后,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欠缺,交通闭塞等问题造成返贫人口大量增加,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抢抓“两个共同”历史机遇,可以有力改善该村基础设施面貌,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全面提升民族村生产生活水平,从根本
上进一步促进民族工作团结稳步开展。“两个共同”建设项目在**村实施,对加强**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加快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村传统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该村逐渐发展为以核桃林果和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的格局。通过2009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整修拓宽镇村道路路基3公里,完成了三个社的人饮项目工程,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现有清真寺3处。该村各项经济事业的稳步发展为“两个共同”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人文地理环境优越。**村属浅山丘陵区,自然条件较好,光、热、水、土资源比较丰富,是种植粮食、发展特色产业的适宜区。**村少数民族占全村总户数的57.57%,有特有的人文精神,村内回、汉民族相处融洽,团结稳定,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为“两个共同”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村级班子组织健全。**村现任村干部4人,支委成员5人,村委成员7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在2010年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中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选出的,一年来,他们以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业务能力、优良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和合力,为“两个共同”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4、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本项目是结合**村现状,严格按照“两个共同”项目建设的要求编制的,项目旨在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优化特色产业科学发展结构,积极稳妥地改善群众生活与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
①改造**村入户巷道46条22000平方米,配套建设排污沟46条,总长765米,断面0.4米×0.4米。(2012)
②新建**镇**村--*社四级公路4公里,水泥路面。(2012)
③新建***至*四级公路5.1公里,水泥路面。(2013)④在**村内*附近新建少数民族集贸市场1处,占地5亩。(2013)
⑤硬化*至*社6000米,宽5米的乡村道路。(2014)⑥砂化*社4000米,宽4米的村社道路。(2014)⑦修建*机耕路,整修**等自然村机耕路4条2480米。(2015)
⑧新建*四级公路5公里,*四级公路3公里,*四级公路2公里。(2014)
⑨新建*社四级公路9.8公里。(2013)
⑩新建*四级公路5公里的道路,水泥路面。(2013)
2、农网改造:
①改造*社农电线路10公里。(2013)
②改造*村农电线路12公里。(2013)
(二)生态安全
1、在**村新建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处。(2013)、在**少数民族乡村实施“一池三改”180户。(2013)
3、在*少数民族村实施“一池三改”120户。(2013)
4、在*村实施“一池三改”100户。(2013)
(三)特色优势产业
1、在**村建500亩高接换优丰产示范园。(2012)2、在**村新建日加工200吨面粉厂一处。(2013)3、在*村新建花卉温室、蔬菜大棚5000平方米,引进种植各类果树花卉及风景树种,建设完善相关旅游观赏基础设施。(2013)
4、在*村新建**中药材、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厂,购臵药材及农副土特产品加工设备,及人员培训等。(2013)、在**、幸福、*村新建2000亩高接换优丰产示范园。(2013)
6、在**村发展养兔大户30户;鸡鸭养殖大户20户;牛羊养殖大户30户。(2014)、在*村发展獭兔大户20户,户均1000只以上。(2013)
8、在*村新建年加工土鸡50000只的土鸡加工厂一处。(2013)
9、在**村发展塑料大棚20亩。(2014)
10、依托*旅游景点开发,在**、*村扶持开发12家农乐园,打造回族饮食特设文化。(2014)
11、在*村新建民族风情标志大门一座,修建环形游乐步道80米,风情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修民族风情
型休闲亭廊六处,新修民族茶楼4处,购臵部分民族健身器材5套,培训风情园服务人员30人。新修民族餐厅一座,新建民族风味小吃点5处。(2014)
(四)民生工程、完成*3000米道路路灯建设,共改造、新建路灯70盏。(2013)
2、新建*镇**村600户自来水入户建设。(2014)3、修建幸福村大口井1眼,20m2泵房1座,50m3高位蓄水池1座,埋设输配水管网22km,修建闸阀井12座,供水点280个,安装二氧化氯发生器1套,潜水泵1台。(2013)4、修建*村大口井1眼,20m2泵房1座,100m3高位蓄水池1座,埋设输配水管网26km,修建闸阀井18座,供水点523个,安装二氧化氯发生器1套,潜水泵1台。(2013)
5、实施*少数民族村技能培训项目400人,实施**少数民族乡村技能培训项目400人,实施枣沟少数民族乡村技能培训项目250人。(2013)
(五)社会事业
1、每年在**村开展法律法规培训800人次,科技培训400人次。(2012)、每年在*村开展法律法规培训420人次,科技培训380人次。(2012)
3、新建**村、*村卫生室各60平方米。(2014)
4、在**村、*村附近新建文化广场各一处,面积在200平方米,配套各项健身器材。(2013)
5、在**村、*村新建(农家)书屋各一处,配套2000册藏书,配齐电教设施。(2013)
五、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建设总投资10430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619万元。其中:(1)乡村道路硬化项目投资360万元;(2)村社道路硬化项目投资2214万元;(3)农网改造项目投资45万元。
(二)生态安全:总投资205万元。其中:(1)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100万元;(2)“一池三改”项目投资105万元。
(三)特色优势产业:总投资6894万元。其中:(1)核桃产业开发项目投资370万元;(2)**清真民合面业建设项目投资3200万元;(3)***生态旅游园林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130万元;(4)在*村新建**中药材、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厂项目投资360万元;
(5)养殖产业开发项目投资814万元;(6)蔬菜产业开发项目投资20万元。
(四)民生工程:总投资642万元。其中:(1)**村路灯建设项目投资80万元;(2)**村供排水建设项目投资260万元;(3)村人饮工程项目投资268万元;(4)科技培训项目投资34万元。
(五)社会事业:总投资70万元。其中:(1)村级卫生室项目投资10万元;(2)村级文化广场项目投资30万元;
(3)科技(农家)书屋项目投资10万元;(4)教育培训项目投资20万元。
六、项目组织管理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两个共同”示范点项目建设,体现了省、市、县对少数民族镇的支持和关心,镇党委、政府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示范镇建设,以服务好、建设好示范点项目为己任,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工作,为做好全镇“两个共同”项目的总体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镇上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副组长,党政办、财政所、林业站、民政办、**、*村干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两个共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具体办公,负责指导、协调各项工作的科学顺利开展。
3、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基本程序。镇政府及各涉及村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坚持先设计后实施,先竣工后验收的原则,坚持项目建设“四制”要求,落实项目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合同制。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和审计,强化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八、社会评价
通过“两个共同”示范点项目实施,一是镇村及村社道
路拓宽硬化,将解决**村及其他3个少数民族村280户1135人的行路难问题,破解发展瓶颈。二是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三是清真寺加固维修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将改善少数民族宗教场所环境,促进宗教和顺。四是社会事业项目实施,促进村级文化、卫生建设进一步提高,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填补人民群众文化卫生需求空缺。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广大农民从心理上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民族团结和睦,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
第三篇:两个责任实施方案
附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扎实推进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以下简称“综合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部直属机关党委转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关于深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意见》(国工发〔2015 ] 10号,以下简称“《意见》”,见附件)文件精神,结合综合局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切实增强“两个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落实“两个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举措,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水利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综合局改革,推进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综合局党委和所属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性,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守责任担当,恰尽工作职责,以完善责任体系为重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创新载体为抓手,在准确把握、科学厘清“两个责任”的基础上,切实构建党风廉政建设权责对等的责任分解体系、严格规范的责任落实机制、科学公正的责任评价体系、完整闭合的追究链条,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努力为综合局改革发展稳定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推动“两个责任”落实的实施细则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印发的《意见》,进一步明晰了落实“两个责任”的具体内容,其中将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归纳为落实责任、推进责任、教育责任、监督检查责任和管理责任;将纪检组织的监督责任归纳为维护协助责任、监督检查责任、执纪查处责任和报告报备责任,现根据上述内容,制定以下具体实施细则。
(一)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实施细则
1、抓紧“落实责任”
1)及时、准确传达上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为保证上级组织各项部署和要求在综合局所属各级党组织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障,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担负全面领导责任。
2)每年初组织召开全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并分解落实责任。借助会议时机,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集体约谈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
3)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洁自律承诺书签订工作。进一步完善责任书和承诺书内容,每年年初及时组织和部署签订工作,跟踪完成情况,切实抓好责任分解,层层传导压力,将主体责任最终落实到各支部、支委,落实到处长、副处长,落实到全体党员干部。
2、抓细“推进责任”
1)局党委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定期研究的重要议题。每季度专门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各项任务落实。
2)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强化第一责任担当,带头履行好主体责任,坚持主动谋划和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把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步计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3)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融入到分管业务工作中,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和报告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经常走访分管和联系单位,认真指导分管和联系单位研究制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完善制度规定。定期与分管领域党员干部开展廉政谈心谈话,防控廉政风险,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3、抓深“教育责任”
1)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充分发挥教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2)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坚持月集体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法规制度,抓好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坚持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予以提醒,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3)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有内涵、有价值、有精神的廉政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完善机关廉政制度,打造廉政文化载体,营造风清气正、廉洁守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4、抓严“监督检查责任”
1)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工作。每年由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项督查工作,监督检查局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查找分析不足,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探索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纪国法。
3)从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研究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认真开展评估和考核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按规定作好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情况报告工作。
5、抓实“管理责任”
1)履行领导责任。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2)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自觉遵守和贯彻党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督促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廉洁从政,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
3)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好用好干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按照中央好干部的标准,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二)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实施细则
1、抓准“维护协助责任”
1)在部直属机关纪委、驻部组局和局党委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党章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严肃查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纪的行为。2)协助局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主要包括“五个一同”、“四 个亲自”、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及执行,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和廉政宣传等工作。
2、抓强“监督检查责任”
1)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执行情况和局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2)全面开展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监督检查。
3)突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改进作风的监督检查,在重要时间节点,对防治“四风”问题作出专门安排部署。
4)盯紧对执行民主集中制、个人事项报告、选人用人、审计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
3、抓严“执纪查处责任”
1)加大执纪检查力度,探索日常执纪检查工作机制,及时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严格依照党内法规进行责任追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2)坚持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工作常态,促使党员干部经常性地自查自纠,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函询,加强诫勉谈话工作,完善纪委约谈制度。
3)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严肃线索处置和查办案件工作流程和要求,认真做好线索处置和查办案件工作。合理决定或取消对党员的处分,及时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
4、抓好“报告报备责任”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线索受理流程,对于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情况及时向局党委和上级纪委或驻部组局汇报,做好线索受理季报工作。按照规定对党员受到党纪处理情况报备。
2)监督、检查和指导局属单位做好线索处置和报告、报备工作。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党组织,应按照《意见》和本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切实抓好《意见》和方案具体内容的贯彻落实,突出抓好《意见》中提出的强化纪律审查、持续纠正“四风”、保持惩治高压态势、优化政治生态等四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到实处。
第四篇:三项机制实施方案
落实“三项机制”实施方案
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三项机制相互衔接配套,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为做好“三项机制”的落实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具体内容
三项机制分别指的是《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即:鼓励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
简单讲:就是实现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
二、活动目标
1、鼓励激励办法
鼓励依据:以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教师平时考核结果。
主要措施:三种形式: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凡是在评优评先中获得一定荣誉,考核和选拔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
目的: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教职工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2、容错纠错办法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求,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主要情形:11类情形可进行容错:支持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弘扬担当负责、鼓励积极作为。包括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等11类情形均可以进行容错。
澄清保护机制: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究责任;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目的:为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大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为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中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同志没顾虑、有舞台。
3、上能下办法
下的调整方式: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目的:要解决干事创业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让平庸者下,就是要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无过但也无功的干部进行调整;让失职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同志受惩戒、让位子。
三、组织机构
组长刘勃(校长),副组长韩运峰(副校长),成员卢荣华(教导主任)、冀彩霞(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骆套山(教师代表)、闫晓红(教师代表)。
四、具体措施
1、成立组织,做好分工。
2、研究制定活动计划或安排,明确活动各阶段的具体工作。
3、召开主题动员会,使大家熟知开展“三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和各项考核方案,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5、采用走访、问卷调查、谈心等方式,寻找大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度整改办法,并努力整改。
6、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促进工作,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全体师生、教师、家长、社会满意。
代塬教学点 2017.2.14
第五篇:执政党意识形态机制的两个构建
执政党意识形态机制的两个构建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重视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如何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上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我们有必要从党内和党外两个维度加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探讨构建有效的机制来保证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执政党 意识形态 党内机制 社会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态势下,重视和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对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重视思想建党,重视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2013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近几年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中央倡导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努力。
执政党意识形态有效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把全党的思想意志集中统一到中央的方针路线上来,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就是“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探讨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有效途径,构建党内和社会两个方面机制。
一、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党内机制
构建有效的党内机制是实现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从党的章程的修订、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和决议都在不断完善这一机制。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坚定不移地推进执政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习近平同志总结当前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理想信念问题。执政党理想是其执政目的最高体现,执政党信念是其执政的观念和态度,执政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其成员不断奋斗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我们加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如同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社会快速转型的挑战、“西化”和“分化”的挑战,以及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挑战。执政党的建设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的支撑,没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就不能适应当前的一系列挑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2.继续加强执政党的组织系统建设。加强党的组织系统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领导,坚持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 “四个看齐”意识。这是方向性的,是不容置疑和妄议的。其次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有效执政的坚实堡垒。党的基层组织遍布全国各地,构成了中国社会核心领导系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革命战争年代把党支部建设到“连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党组织建设到各行各业的一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党的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会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通过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建立流畅的党员进入和退出机制,把整个社会网络在党的周围。
3.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执行政府职能,必须符合执政党的主张。党管干部的原?t,主要的和根本的就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有效贯彻和统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继续增强党员干部的领导素质、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继续创新党员干部的领导方法,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内容、党员干部整体能力提升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忠诚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这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表述,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个制度上的创新,有助于领导干部突破思想框框。
4.构建有效的党内监督系统和自我纠错机制。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并将继续长期执政的法宝就是党内有效的监督,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纠错、自我革新。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没有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对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不利的。基于此,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强化自我监督的法规,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对党内干部实行纪律检查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和违规查处,不但要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为上予以监督,还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上予以监督,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实现党的意识形态体系有效建设。
继续加强党内的自我纠错机制的建设。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曾说:“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自我纠错能力体现了执政党执政的灵活性和自我调整能力,它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着自我纠错自我调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右、“文化大革命”等,犯了“左”的错误,中国共产党都能靠自己拨乱反正。这些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是一个敢于正视和纠正自身错误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纠错机制在党的决议上表述出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自我纠错向制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5.创新执政党的学习机制。学习机制是一个政党最基本的制度,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重要举措。要创新执政党的学习机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全党的学习,他在延安整风时还提出要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这在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精彩的论述。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创新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制度,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
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作用,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我??党的这个独特优势保持好、发挥好。”完整的党校教育系统是中国共产党学习机制的一个法宝,是一个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各级党校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加强对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党性教育,这也是实施执政党意识形态有效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机制
作为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补充,在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构建合理的社会机制可以保证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良性发展。社会机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机制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建立有效的法律制约机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能违规干预司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权威即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这是保证我国法律可以公平公正运转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的,“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只有执政党及其成员的意识中树了立法制思维,增强了法治意识,才能保证普遍的社会规则得到有效推行。要建立法治国家、依法治国,要培养全民的法治意识,更要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遵法、守法、用法的楷模,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依法办事。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要义,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建立完善的新闻媒体监督机制。完善新闻舆论的监督机制,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整个社会对执政党及其成员的社会价值判断,一直被中共历代领导人重视。总书记在2016年2月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媒体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保证我国新闻舆论的社会主义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坚持舆论引导的党性原则,“党媒姓党”,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这是新中国媒体工作的根本性方针不容置疑、不容挑战。同时要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加强党性教育。
3.建立长效的社会道德约束机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初步建立,我国的道德约束机制基本建立起来。从过往的很多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党员干部的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部分党员的个人道德问题被贴上了政党的标签,极大地损害了政党的形象。社会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一旦凝聚成为公众舆论就具有强大的社会约束力。我们在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这种道德约束的力量,并建立有效的社会不良道德监督体系,积极发挥普通群众监督作用,监督有关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违规违法行为。
同时,要继续发挥党员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坚持自我道德修养与社会道德约束相配合,使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道德激励与道德约束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用好的党风引领和带动公民道德建设。
建立有效的社会道德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提倡和践行,建立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对执政党及其成员的意识形态建设起推动作用。
4.建立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大社会转型之中,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奇迹,大众精神文化的提升并不同步。特别是在部分党员干部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长期的GDP的高速增长,利益观、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随着追求物质富足而逐渐扭曲,精神世界渐渐荒漠化。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能激发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一种精神载体,满足大众寻求民族认同、社会价值、人生意义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卓琳同志回忆邓小平有“三爱”,其中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典。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党员干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借用古人智慧及处世之道来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可以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借鉴。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思想来源。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如何在思想上建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工程。我们要把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机制作为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教育,解决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把意识形态建设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