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三五课题

时间:2019-05-14 05:5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十三五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十三五课题》。

第一篇:湖北省十三五课题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指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为切实做好规划前期研究工作,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发展环境、思路目标、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城乡区域、基础设施、科教文化、改革开放、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社会管理等领域,提出了15个重点研究课题和30个一般课题。各专项规划编制单位,可同步开展相关前期研究工作。

本指南所列重点课题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或直接委托的方式开展研究;一般课题采取部门承担的方式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将作为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的重要基础。

一、重点课题

1、湖北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对策研究

研究“十三五”时期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我省的影响;研究“十三五”时期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对我省的影响;分析“十三五”时期全国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

2、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战略,提出“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3、湖北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

按照“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标体系;预测“十三五”期末各项指标的目标值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湖北省“十三五”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总结我省一元多层次战略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抓住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开

放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丰富完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实施战略的思路。

5、湖北省“十三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研究

总结我省“十二五”时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分析产业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立足我省比较优势,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的总体思路、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和具体路径。

6、湖北省“十三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研究

分析我省自主创新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湖北的目标、路径、任务和措施。

7、湖北省“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分析我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安排部署,研究提出我省“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取向、总体思路,提出我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

发展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及相关制度安排。

8、湖北省“十三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 分析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背景下,研究提出我省推进内陆自贸区建设、构建内陆开放开发新高地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9、湖北省“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研究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的精神,对照先进地区经验,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的基本思路、主要改革举措和推进步骤。

10、湖北省“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总结我省“十二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我省“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安排。

11、湖北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结我省“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主要

任务和政策措施。

12、湖北省“十三五”人口发展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分析我省人口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人口构成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预测我省“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及人力资源变化趋势,研究提出我省人口发展及人力资源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

13、湖北省“十三五”创新社会治理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当前我省社会治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

14、湖北省“十三五”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

分析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研究我省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差距,提出我省“十三五”时期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15、湖北省“十三五”县(市)规划“多规合一”技术规程研究

分析我省县(市)规划体系的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的实施方案、技术规范及管理办法。二、一般课题

1、湖北省“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及结构分析 总结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成绩及问题,预测“十三五”时期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研究提出我省“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省发改委承担)。

2、湖北省“十三五”工业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 分析我省工业布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工业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关系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布局的方向、重点和政策取向(省发改委承担)。

3、湖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总结和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省发改委承担)。

4、湖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分析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及成本价格变化趋势,预测“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发展潜力及农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提出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农 6

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省农业厅承担)。

5、湖北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研究

分析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及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省发改委承担)。

6、湖北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提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省发改委承担)。

7、湖北省“十三五”推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研究 分析我省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主要障碍和问题,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变化背景下我省金融业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新特点;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保障措施(省政府金融办会同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湖北证监局、湖北保监局承担)。

8、湖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相关

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旅游局承担)。

9、湖北省“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分析“十三五”时期推动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圈两带”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主要任务;提出健全区域互动机制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各城市在“四化同步”过程中空间地域上如何密切、协调推进的思路和对策(省发改委承担)。

10、湖北省“十三五”扶贫开发路径及机制研究 研究农村长期贫困人口识别指标、标准、程序和方法,提出贫困人口识别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分析现行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耦合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十三五”时期农户脱贫与区域减贫有效结合的机制与路径,提出完善区域发展和扶贫到户同步推进的政策措施(省扶贫办承担)。

11、湖北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 总结分析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等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建设重点;提出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政策建议(省交通厅承担)。

12、湖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与消费总量控制研究 分析我省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总量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提出“十三五”能源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调整能源布局的方向和重点、挖掘新能源的渠道及保障能源供需平衡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省能源消费现状,分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符合我省省情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路径(省能源局承担)。

13、湖北省“十三五”水利发展思路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水利建设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水利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省水利厅承担)。

14、湖北省“十三五”推进信息化建设思路研究 分析当前我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制度创新及配套政策措施(省经信委承担)。

15、湖北省“十三五”加快科技发展研究

分析我省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跟踪世界科技前沿,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应着力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省科技厅承担)。

16、湖北省“十三五”文化发展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探索激发文化活力、增强湖北文化软实力的体制机制(省文化厅承担)。

17、湖北省“十三五”推进教育现代化研究

分析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适合我省省情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十三五”时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省教育厅承担)。

18、湖北省“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卫生事业发展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领域和推进措施(省卫生计生委承担)。

19、湖北省“十三五”节能与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对策研究

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节能与能源消费控制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节能与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的目标、对策,以及推进形成节能

与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的约束机制(省发改委承担)。

20、湖北省“十三五”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重大举措研究

分析“十二五”时期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提出“十三五”时期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重点及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制定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与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范;提出我省“十三五”时期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省国土厅承担)。

21、湖北省“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省发改委承担)。

22、湖北省“十三五”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 分析我省环境保护的现状、“十二五”时期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任务,以及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特别是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立足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探索环境分区管理措施及长效管理机制(省环保厅承担)。

23、湖北省“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思路及低碳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推广低碳试点示范的经验模式;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推进我省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省发改委承担)。

24、湖北省“十三五”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研究

研究制定“十三五”时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研究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政策建议(省发改委承担)。

25、湖北省“十三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分析我省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扩大就业、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省人社厅承担)。

26、湖北省“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住房保障体系和调控政策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借鉴国内外住房保障经验,理清基

本保障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加快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省住建厅承担)。

27、湖北省“十三五”创业就业研究

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推进创业就业政策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继续推进创业就业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省人社厅承担)。

28、湖北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研究

分析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中部省份存在的差距;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省民政厅承担)。

29、湖北省“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分析湖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和趋势,研究提出“十三五”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建设方案和措施(省发改委承担)。

30、湖北省“十三五”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 分析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任务,提出推进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措施(省发改委承担)。

各课题承担单位要紧紧围绕课题的研究重点,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现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突出改革创新精神和问题导向,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措施建议。

关于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小组。由王晓东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程用文、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任副组长; 成员单位由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统计局、省旅游局等19个部门组成。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担任。

第二篇:十三五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培训与班主任素养发展的对策》

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共有34 个教学班,学生1800人,在职在编老师80人。2016 年上半年,我校承担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校本培训与班主任素养发展的对策》的研究工作,并申请了立项。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进展良好,成效显著。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200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2006年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更加明确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2009年出台了《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在班主任的选用与调整、待遇与权力、工作任务与质量、职业道德与操行修养等方面形成考核指标体系,出合规范性文件,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2)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文化多元,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留守子女逐渐增多的现实,给班级管理尤其是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带来新的挑战。再反思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普遍表现为束缚型、说教型,维持型和放羊式的管理,很少有真正适合儿童成长的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因而很难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要求班主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会启迪、开发、创新。在教育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多面型、全能型发展,一专多能,德才兼备,适应教育工作竞争发展形势的需要。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一个具有个人魅力和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常常令学生终身难忘。

2、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实效性,是所有德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也是所有社会人士抨击德育的焦点。的确,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一句话,德育工作不能与时惧进,缺乏德育创新。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活力,必须重新认识学校德育的功能、价值,必须从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新理念,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寻找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为学校德育管理、班集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脚点。一个好班主任,能够带出一个好班级,一所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也就有了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学校的中坚力量。一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随着一大批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退休,青年教师成为班主任队伍的主力。如何调动青年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培养出一支“爱心智慧型”的专业化的班主任教师队伍,从而为创建个性鲜明的特色班集体创造条件,成为当前我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二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我校班主任工作艺术,力争涌现一批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具有建树和影响的优秀教师。

班主任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在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凭经验、感觉、惯例仍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等课程管理的方式仍成为最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及目标实现的速度和质量;影响了班级单位的氛围、人际关系的和谐、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共同努力的方向,并对学生个体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如果一个班主任不具备班级管理教育事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就很难胜任班主任的工作岗位,更难以有效地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这势必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我们提出课题“校本培训与班主任素养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水平,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

二、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

(1)探讨班主任专业素养理论内涵,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研究的理论水平。

(2)从发挥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视角对新课改的推进提出对策,使班主任专业素养、现代班集体建设、学校德育和新课改四者形成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2、实践层面:

(1)通过实践,构建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校本培训的培养模式、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及评价体系,打造一支“爱心智慧型”班主任教师队伍。

(2)通过实践,探究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班主任在班级文化氛围及班集体的建设、班级学习指导与心理辅导、学生评价与评语撰写、与学生、家长、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

三、研究内容

1、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研究。(1)班主任专业素养内涵的研究。(2)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成长规律的研究。

2、班主任提升专业素养内容和途径的研究。(1)不同管理背景下的班主任成长方式的研究。(2)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校本培训系统构建的研究。(3)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与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积累丰富的班主任培训、考核资料和班集体建设、评价资料。

2、叙事研究:广泛开展班主任随笔、学生记事的记录,使这些记录日常化,建立班主任月例会制度。

3、案例研究:每学期进行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探索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与班集体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6.4-2016.6)(1)成立课题组,课题方案制定与修改完善。(2)进行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培训构想畅谈。(3)收集整理开展研究前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材料。(4)做好课题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和实施阶段(2016.7-2017.4)(1)开展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

(2)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与反思。(3)据中期反思与总结调整方案,进一步实施。

(4)每学期召开汇报、经验交流会,由点到面地推广成功经验,深化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17.5-2017.6)

(1)系统整理实验过程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2)资料归档,成果鉴定和验收。

四、研究成效

(一)进行班主任专业能力基础理论研究,形成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新认识。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性与科学性,课题组成员首先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及班主任专业成长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注意收集班主任理论的有关文章,了解班主任研究的理论动向。课题组一年来从《人民教育》、《教育研究》、《班主任》等杂志中阅读收集班主任研究有关论文近百篇,涉及班主任素养、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规律、班主任专业培训的有效形式、班级特性的建构、班主任职业幸福感以及其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各个方面的文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尤显其重要性。在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中班主任专业能力是核心,是班主任顺利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基本条件,它是由班主任个性心理、知识基础、工作实践等因素决定的,专业能力与具体的工作实践活动相联系,其形成和发展有一个不断完成和提高的过程。班主任专业能力可分为认知能力、管理与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对班主任专业能力的结构性分析,有助于探寻班主任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构班主任评价激励的有效机制。同时我们也看到班主任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个体性特点,对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管理方法、工作技能都有着明显的制约力和影响力。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促进班主任工作实效,既要重视班主任个体的自主发展,形成适合个体心理特征的能力基础,同时更要重视班主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的环境氛围和团体条件,因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校本机制和区域策略,是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第一,课题组结合班主任的特点,研究制定了《班主任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分为七个方面。将班主任工作技能分为观察技能、管理技能、活动技能、指导技能、组织技能、协调技能、创新技能等,既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技能,又体现班主任的发展创新技能。

考核标准体现多方面的特点,第一,班主任技能从认识、了解学生出发,如观察技能就包括(1)熟记全班每个学生的姓名、学号等情况,了解学生成长的基本经历,了解学生的品行特征、学习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特长等。(2)善于观察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3)熟悉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4)关心特困生、问题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并尽力帮助解决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第二,班主任技能从日常管理入手,强化了班主任的实际工作能力,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如班主任的管理技能,涉及指导学生制订班级公约及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班级卫生管理,指导学生搞好班级板报、橱窗、队角等环境布置,组织学生开展常规文体活动等。

第三,重视班主任的集体指导能力和活动指导组织能力,如班主任自身具有一至二项特长,具有一定的活动表现技能,能针对学生思想、学习情况,有效组织和指导班会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其他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班集体确立发展目标,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指导,指导学生搞好班风、学风建设。

第四,重视班主任的协调创新能力,如班主任经常与任课教师、学校德育干部保持联系,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家访、家长会议等有效地进行家长教育指导。创新能力包括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积极参加校本德育教研活动,参与德育课题实践研究,形成有特色的工作方式等。

(二)探索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校本化班主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新策略。课题组通过不同班级的个案研究,从各自班级特点出发,建构各富特色的班主任能力发展的促进机制,形成校本化的培训、激励、成长新模式。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新老交接、名师讲坛等活动,学校在校园网中开通“班主任之家”的网络论坛,建立班主任微信圈,提供虚拟的平台让班主任交流、探讨。

校本化班主任研究及其辐射带动,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高水平建设。一年来,我校共有六名班主任获得区、市优秀班主任,有四个班级获得区、市优秀班集体。

(三)组织班级活动理论的深入研究,在理性层面引领班主任活动指导能力的新发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指导,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组织指导班级活动也是班主任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课题研究对班级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如班级活动的功能就包括促进个性形成、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满足交往提高班级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班集体成熟度和组织化水平的多种功能。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班主任应增进对班级活动的自觉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审视班级活动,不仅仅将活动视为一个教育活动,一种教育方式,在不同的个体发展与集体形成阶段,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表现有所不同,班主任应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指导能力。

我们从班级活动的一般过程和结构要素对其进行了本体性分析和研究。班级活动结构要素包括,第一,活动主体,包括参加活动的全体学生和教师,是班级活动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第二,活动客体(活动对象),指活动主体在一致的活动动机的作用下的行为指向,即从事一定活动时,出于共同的需要和动机而形成的行为意向(共同的客体)。第三,活动行为,指活动主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各种行为动作,贯穿于活动全过程。活动行为既服从于活动主体的活动目标,受活动动机支配,也受活动心理氛围的维护和支持。第四,活动氛围,是活动的驱动力量,活动正常开展的心理基础和条件,也是评价、衡量活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体现在活动需求、满意的角色、竞赛心理、成功的体验等方面。最后,活动效果,包括个体教育效果与集体教育效果,即时性效果与延续性效果,外显性效果与内隐性效果等。课题组从班级活动的一般过程,如活动的选题→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活动小结→活动延伸等环节,研究了班级活动的指导策略,如善于激发活动动机、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恰当选择活动形式、有效指导活动过程以及做好活动总结评价等。同时提出了创新活动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如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

(四)开展各种研讨交流和培训活动,搭建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新平台。

通过组织小学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能力比赛,全面提高班主任对小学主题班会基本要求与基本过程的把握能力。比赛采用闭卷形式,根据比赛设计的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围绕某一主题自主设计一节主题班会,通过说课(8-10分钟)、评委提问答疑(2-3分钟)、所设计班会课中的班主任模拟讲话(1-2分钟)共3个部分,展示班主任选手的班会设计能力。小学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能力比赛问答题充分体现即兴特点,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如围绕班级活动的内容,班级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功能体现,活动氛围的创设,学生的活动动机激发,班级活动的主题设计要求等,反映了班主任的工作积累和日常思考,展示了班主任的能力水平。

为促进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总结,提高班主任实践反思能力,我校组织了班主任工作论文评比。班主任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围绕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个别指导、后进转化、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和论文撰写,形成既有实践叙事,又有理论分析的一批案例成果,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优秀论文。

为增强广大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提高班主任班集体建设、学生学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我们邀请优秀班主任代表进行班主任有关学生指导、班级集体建设、学生学业激励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研究反思与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预定的实践和理论成效,体现了在理论上的一定创新,如立足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基础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和研究。在研究的视角、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创新,结合本地区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充分体现了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特点,在把握实际的基础上,探索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特别探寻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校本培训,具有实践的领先与示范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研究的过程、相互的交流对班主任工作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工作结合教研专家与学校骨干,创设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基地建设与队伍培养相融合的研究机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以理论研究引领和促进实践。这样的研究活动,给我们的德育教研工作和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和建设提示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不断激励的动力。

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案例研究、经验总结、活动积累、推出典型,产生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物化体现,更产生一批学校先进、个人典型,推出更多的班主任带头人,形成区域内或校本的有关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培训、激励、发展的方法系统或有效制度,这也是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所在。

通过研究,我们感到,限于各种条件以及主观努力不够,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是第一,理论深度不够,对班主任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本体性研究还不足,对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规律性研究涉及不深。第二,对课题学校指导的针对性、适切性不充分,学校班主任校本化发展经验提炼不够,学校对班主任的培训、发展的指导特点还有差距,有影响的典型经验还不多。第三,在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政策制度和机制创新方面进行的研究还显不足。这些方面,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不断关注,进行深入的后续研究和探索。

第三篇: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指南附件: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

规划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发展

1.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2、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课程论、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4、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5、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6、高考制度改革与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

7、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9、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11、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12、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

13、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

14、解决“择校”问题的现实路径研究

15、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16、民办教育分类发展研究

17、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实施素质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19、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20、学生综合素质总体设计与教育培养过程、策略的研究 21.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2、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23、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的研究

24、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践研究

25、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研究

教育管理与办学体制

1、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现代教育治理结构的研究

2、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研究

3、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方式的研究

4、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5、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策略和实践研究

6、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研究

7、发挥名校辐射作用的研究

8、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9、学校后勤保障体制建设研究

10、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机制研究

11、新时期教育家型校长的特质、成长规律及办学思想研究

12、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13、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4、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研究

15、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研究

16、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管理机制研究

17、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研究

18、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研究

19、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2、德育课堂主渠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实施研究

3、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研究

6、大众传播、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8、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研究

9、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发展的研究

10、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研究

1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改革与创新研究

12、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模式的研究

13、师德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14、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的优化研究

15、教师必备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与应用研究

16、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及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17、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研究

18、班主任成功教育案例研究

19、中小学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20、经典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研究

21、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2、“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教 育 评 价

1、中高考改革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2、“管办评分离”背景下,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3、中小学德育评价机制建构研究

4、基于学生素质发展的学业评价研究

5、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6、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研究

7、中小学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8、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9、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践研究

10、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督导评价机制研究

11、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质量评价研究

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13、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研究

14、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性评价研究

15、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与研究考试评价改革研究

19、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

17、中小学及幼儿园办学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

18、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1、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青年教师成长路径研究

3.任教非本专业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

4、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发展研究

5、吉林省名师、名校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研究

6、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7、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机制与途径研究

8、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9、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构建和培训制度创新研究

10、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11、科研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研究

12、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13、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14、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发展研究

15、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16、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补充与培训研究

17、新时期教育家型教师的特质、成长规律及教育思想研究

18、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实践研究

教学与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2.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实施课程研究

4、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5、跨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研究

6、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7、学科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研究

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9、、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10、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1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12、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研究

13、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14、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15、专题教育教学研究

16、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模式研究

17、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研究

18、先进教学方法推广实验研究

19、班级授课制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20、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研究

21、教育科研教研成果应用研究

22、艺体美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3、课程资源开发与创建办学特色研究

24、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研究

25、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6、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研究

27、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践研究

2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农 村 教 育

1、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

2、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

3、农村薄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4、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5、农村特岗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

6、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7、利用当地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8、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9、乡村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10、村学校(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11、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12、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学校合理化布局、调整的研究

14、农村小学对复合型教师的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

15、运用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

16、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7、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8、农村职业学校发展对策研究

教 育 信 息 化

1、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培养研究

2、微课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3、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结构研究

5、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

6、基于网络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7、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8、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9、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0、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

11、、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2、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

1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4、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1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6、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学 前 教 育

1、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与效果研究

2、城镇化进程中幼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3、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策略研究

4、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发展策略研究

5、幼儿园各领域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

6、幼儿园有效开发与利用家庭、社区课程资源研究

7、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8、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各类游戏指导策略研究

9、幼儿园特色课程形成与实施研究

10、各类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策略研究

11、以园为本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12、幼儿园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

13、以“学习故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4、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策略研究

15、园本教研中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有效性策略研究

16、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的策略与评价研究

17、家园共育有效策略研究

18、幼儿园有效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策略研究

19、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20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园长提高领导保育教育能力策略研究

21、现代管理理念下幼儿园管理体制研究

2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

职 业 教 育

1、职业学校校企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职业学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例及效果研究

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4、职业学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5、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6、职业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实践研究

7、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8、中职与高职衔接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10、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

11、职业学校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12、职业学校专业/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13、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14、职业学校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5、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实践研究

16、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17、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研究

18、职业学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 20、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1、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2、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3、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建设研究

24、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研究

特 殊 教 育

1、建立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研究

2、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3、特教学校课程改革与实施策略研究

4、对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的研究

5、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研究

6、推进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7、“医教结合”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康复的研究

8、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9、特殊教育学校劳动、职业教育的研究

10、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1、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研究

12、特教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方法途径的研究

13、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4、信息技术与特教学校课程整合研究

15、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

16、残障学生教育方法研究

17、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建立及指导策略研究

18、残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9、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学校发展策略研究 20、残疾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教学研究

民 族 教 育

1、民族语文课程教学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研究

2、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3、民汉双语教育与民族区域建设人才培养的研究

4、双语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施的研究

5、民族中小学文化认同的研究、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7、民族学校“留守”儿童(单亲、无亲)教育的研究

8、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研究

9、民族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的研究

10、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1、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12、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

13、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发展对策研究

学会建设专题研究

1、加强学会自身建设策略研究

2、新时期学会组织功能、作用的研究

3、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机制创新研究

4、学会组织科研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5、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6、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7、教育科研智库建设研究

8、教育科研教研成果推广应用研究

第四篇: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促进全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国家推进农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编制《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一、“十三五”发展形势

(一)发展基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强,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全省粮食产量时隔18年后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达到2700万吨,实现“十二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菜篮子”产品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蔬菜、生猪、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23.0%、14.0%、29.1%,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油菜、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位,茶叶、柑桔、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三、第四、第六位。食用菌、蜂蜜、鲜蛋、淡水小龙虾、河蟹等农产品出口位居全国第一位。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省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2.4%,比2010年增长2.9个百分点。在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经济作物发展速度加快,蔬菜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产业,特色水果快速发展,特色茶比重显著提高。草食畜牧业呈加快发展态势,2015年牛、羊出栏量比2010年分别增长29.9%、8.1%。水产业名特优品种比例不断提高,形成了河蟹、小龙虾、鳝鳅三大“百亿”产业。“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45∶1。休闲农业加快发展,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190亿元,接待游客近4500万人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民收入以平均每年超过1000元的势头增长,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连续5年超过全省城镇居民收入。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7%,比2010年增长2.7个百分点,农科教结合逐步增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6%。农机与农艺加强融合,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实现以机械动力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468.12万千瓦,农机原值达到413.0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3%和56%;主要农作物农机作业水平达到65.8%,比2010年增长10.8个百分点。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12316热线实现市州全覆盖,农业物联网、遥感监测、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加快应用,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在全省全面推进。2015年59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测面积3013.4万亩,确权249.5万户,订立合同249.5万份,建立登记簿236.5万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6.4万家,比2010年增长367.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农业龙头企业人才支撑计划深入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多农业知识、擅长经营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有生力量。全省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633万亩,比2010年增长231.5%;全省适度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908万亩,比2010年增长235.2%。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金融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加大。

——现代农业发展新样板不断涌现,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启动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土地确权工作中,推行随县“九步工作法”,广泛宣传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沙洋模式”。探索形成了土地存贷合作的“彭墩模式”、服务组织托管的“双丰收模式”、社区股份合作的“檀溪模式”和“兴工业、强城镇、带农村、富农民”的“福娃模式”、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主导的“华山模式”。这些模式成为带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典范。

——强农惠农政策强化落实,依法治农取得新进展。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开展农业补贴“三补合一”试点,加大农机“一站式”服务推广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湖北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方案,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在恩施州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在襄阳推行“商圈贷”试点,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在全省开展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湖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湖北省畜牧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清理省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精减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

——农村能源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清洁能源入户达到417万户,建设各类供气工程6532处,为30万农户集中供气。大力推广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以“三沼”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面积达到1300万亩,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模式快速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多种方式开展,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提升。

(二)有利条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机遇。“十三五”期间,中央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国际国内农业资源配置、三次产业之间资源配置、农业内部产业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供给端化解农业过剩产能,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业有效供给,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将有利于湖北省加快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农业比较优势,提升农业竞争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省委提出,“十三五”时期,湖北省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对多元、高质、优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更大。为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功能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放到了八大重点工程之首,将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项涉农政策和各类项目资源,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多重发展战略叠加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湖北省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巩固湖北省大宗农产品适宜区发展地位。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凸显湖北省农产品流通“枢纽”作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湖北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跨区域产能合作。

——新技术普及应用为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信息化技术加速普及,“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业生产与管理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有利于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将成为打造湖北农业升级版的新引擎,实现湖北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不利因素。

——国际竞争压力剧增,农产品市场风险凸显。国外大部分农作物价格持续走弱,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大多已经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攀升基本见顶,而由于农业要素投入成本趋高,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抬升,两者对向挤压,农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受限,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此外,受美国主导建立的G7协定、TPP、TTIP等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全球气候变化、金融资本投机、跨国公司控制农业产业链等非传统因素影响,未来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面临调整,农民增收压力加大。我国农业补贴幅度已逼近国际贸易“黄线”,补贴空间受限。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农业补贴支出压力加大。受农业补贴政策与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影响,未来新增农业补贴将逐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农产品价格改革步伐加快,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进而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运行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农业发展面临人才缺口。全省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年龄、性别、素质等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用工季节性短缺问题,特别是农村实用型人才“青黄不接”,基层农技服务部门后续乏人问题较为严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全省农业发展面临人才缺口。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业发展面临“最后一公里”瓶颈。基层农业公益性服务缺失严重,人员断档,服务缺位,手段落后。在经营性服务方面,偏重于农机服务、农资供应等产前服务,缺乏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产品加工、储藏、物流、营销、保险等产后服务。经营性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实力弱小,市场开拓及抗风险能力较弱。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供需矛盾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

——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刚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长期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年排放量、农膜年残留量过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不高,耕地数量减少、质量总体下降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舌尖上的安全”备受关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更大挑战。全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地方缺乏基层监管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监管能力薄弱,监管者作为不够,来自农产品产地污染的安全隐患较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面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农业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要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拓展农业农村投资空间,为稳增长增添新的动力。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湖北农业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目标多元,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厚植优势,转型升级,奋力开创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稳粮增收为重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依法兴农为保障,充分发挥湖北农业发展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产能、调优结构、提高质效、激活市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稳定粮食产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二是坚持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有保有压地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水平。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激活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发展定位。

积极打造“四区四中心”:努力将湖北打造成全国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先行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试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农村改革先导区;努力将湖北打造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南方现代种业中心、华中地区农产品加工中心、长江流域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湖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力争湖北农业发展位居中部前列。

(四)发展目标。

1、农产品供给目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建成全国高产稳产优质的粮棉油种植基地、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农区精品畜牧业生产基地,巩固淡水产品产量全国第一,食用菌、禽蛋、蜂产品、小龙虾等出口全国第一的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到5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初步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到2020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农业的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亿元。

以上并位居全国前列。

3、农业科技与人才发展目标。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力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于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29万人。

4、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目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国有农场规模经营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生产的格局基本形成,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农民合作社数量增长到8万家,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数量增长到6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500亿元。

5、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左右,2020年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40亿美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入户,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确保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

6、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新突破,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基本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化学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清洁能源入户普及率达到45%以上。表1“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

别指

标2015年2020年年均增长(%)农产品供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27032650-棉花产能(万吨)3030-油菜籽产能(万吨)2552600.39蔬菜产量(万吨)3852>3850-生猪出栏量(万头)436345000.62肉类产量(万吨)4324802.13禽蛋产量(万吨)1651700.60水产品产量(万吨)4555202.71“三品一标”产品数量(个)438651003.06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8.8>97.5-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2.445[2.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2.453[0.55]农业休闲旅游综合收入(亿元)30050010.76农业科技与人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7>60[>3.3]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4650[4]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总产量(万吨)6808505.0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446850002.3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5.8>70[>4.2]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万人)1021294.81现代农业

经营体系

建设农民合作社数量(家)60756800005.66农户入社率(%)4060[20]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家)202966000024.21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家)751005.92经营耕地30亩以上的农户比重(%)3.03.8[0.8]农村产权交易额(亿元)188.450021.55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341740583.5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184017.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844182239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2>95[>3]化肥利用率(%)35.1>40[>4.9]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850[12]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1030[20]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35>40[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0>95[1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5585[30]清洁能源入户普及率(%)33.4>45[>11.6]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点覆盖率(%)54.5>90[>35.5]注:带[]为五年累计数。

第五篇: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课题指南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课题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部署,进一步提升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关注首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最新改革趋势,促进首都教育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课题指南。

一、重大课题

1.教育促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战略研究 2.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北京模式”和发展战略研究

二、优先关注课题

(一)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 1.国际一流的首都教育指标体系研究 2.北京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转型升级研究 3.北京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4.新时期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职业技术教育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6.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二)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 1.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 2.北京市教育国际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3.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三)教育治理体系研究 1.北京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世界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的国际比较研究 3.新时期依法治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市属高校分类发展与办学定位研究

(四)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北京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北京市中小学研学课程创新与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4.北京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五)学生发展研究

1.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六)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1.教育师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2.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队伍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3.新时期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4.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研究

(七)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1.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与路径研究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研究

3.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模式研究

(八)教育信息化研究

1.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小学STEAM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案例研究 3.数字媒体学习与传统学习效果的比较研究

4.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九)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研究 1.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研究

2.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3.新时期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 4.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十)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1.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现模式与路径研究 2.绿色学校建设与评估研究

三、自由选题领域

本规划课题指南只列出重大课题和优先关注课题题目,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一般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不设具体指南,研究者可自主确定研究题目,鼓励开展教育基本问题和教育难点问题研究,鼓励开展教育实验研究。

下载湖北省十三五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十三五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2009年度课题指南

    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2009年度课题指南一、项目申报说明(一)本基金项目主要是支持党政机关、理论界和实业界的研究人员围绕全省的工作大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更......

    17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范文模版]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前言...............................................................................................................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小编整理]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十......

    江苏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5篇材料)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研究》课题组 由海安县大......

    实验中学十三五课题开题报告简讯

    课题推课改,教学促发展 ——实验中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 为了落实市教科研室、我县教科研室有关课题工作的安排,推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2017年11月22日,我校“......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

    马永顺律师推荐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 1.“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2.“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

    参加湖北省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参加湖北省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007年3月29至30日,我有幸在学校领导安排下参加了湖北省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活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会上听取了北京......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题研究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题研究实 施 方 案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引进适量的课题研究,以科研引领促进培训,进而扩大培训成果,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提高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