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4 05:1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

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

2013年5月4日,昆明3000多名群众聚集市中心,反对新建PX炼油项目。这已不是PX项目第一次遭受抵制,经过2007年6月厦门事件、2011年8月大连事件、2012年10月宁波事件,PX的妖魔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PX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真的不安全吗?是不是国外淘汰的落后产业,我国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我国石化工业重塑形象、支撑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PX项目是“妖魔”还是“天使”

(一)PX属“低毒物质”

PX中文学名“对二甲苯”,是石油炼制和石化过程中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国内外都针对PX毒性做了很多研究,明确将其设定为“低毒物质”,无证据表明“高致癌性”和“高致畸性”。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以及《危险品化学品名录》中,PX没有被列为危险化学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PX认定为五个梯度分类中的第三类致癌物质,即缺乏对人体致癌性证据的物质。

(二)没有PX就没有化纤工业发展

作为石油化工的两大家族,以PX为代表的芳烃产业和以乙烯为代表的烯烃产业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化工业水平,PX等重大化工项目不可或缺。PX下游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被誉为“黄金产业链”。超过65%的PX通过氧化成为PTA(精对苯二甲酸),近90%的PTA转化成为聚酯。而聚酯的下游产品为涤纶纤维,我国70%的服装面料由此而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我国每年生产的涤纶纤维几乎相当于1.9亿亩棉花产量。PX作为化纤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种棉用地。此外,PX已成为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汽油硫含量、加快汽油质量升级的最优选择,并作为涂料、医药、油墨以及燃料等产品的生产原料广泛应用。

(三)日韩等国的PX项目纷纷“扩产”

在国内PX项目“一闹就停”甚至被取消,而日韩等国却如火如荼地扩大PX产业。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对华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70%,2011和2012年均增长在50%—60%之间。随着中国需求的增加以及项目增设受阻,韩国将赌注压在与生产PTA相比收益更高的PX上,预计PX产能将由目前的664万吨扩大至1051万吨。作为另一大生产国的日本,PX年产能超过400万吨,年产量的80%出口中国,2012年11月日本JX能源与韩国SK达成合作建立年产百万吨级大规模PX生产工厂。新加坡则将PX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拥有全球第三大、亚洲最大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

在最具争议的布局选址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生产大国的厂区都是紧邻生活区,与生活区相聚几百米,最多几公里。究其原因在于PX项目一般安全性很高、污染较小,排放物可循环利用。另外在各国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制度、执行环保措施以及管理监督下,生产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四)消费大国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我国PX的自给率已由2000年的88%下降到2012年的53%,国内产能提升的受限使得供需缺口日益凸显,导致PX价格由2009年的8500元/吨上升到11500元/吨。但坐拥全球最大需求的中国却逐渐失去PX定价话语权,不得不接受日韩企业的涨价。在关系到吃穿住行、国计民生需求的PX问题上要想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给PX正名、扩大PX生产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二、石化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PX事件已不是个别现象,从一个化工项目建设演变成为影响发展和稳定的社会问题,在石化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屡见不鲜,这对我国大型石化项目的发展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一)环保压力增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环境、土地容量不断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环保力度,规定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具体到石化行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降低30%、18%和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等要分别减少8%、8%、10%和10%。而目前石化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较高,2012年石化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国工业能耗总量的18%,位居工业行业的第三位,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石化行业传统的重效益、轻环保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

(二)规划管理有待改进

大型化工项目产业链长,集成多种工业生产,难以更改转移,石化园区专业性强、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大,对规划建设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石化项目布局分散,20多个省区市布局了炼油乙烯生产,“遍地开花”的发展趋势与国际普遍采取的“集中布局,集中整治”的原则背道而驰,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此外,我国石化工业布局的环境风险较高,据统计,81%的石化项目设在沿江、河、湖、海甚至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重大风险源占到45%。数十年来积累的不合理布局加剧了石化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石化工业的规划管理亟待改善。

(三)群众诉求增加

反思各地PX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特点:地方政府决策不透明以及民意“被代表”,即PX项目成为“过街老鼠”的重要原因不在于项目本身,而在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沟通桥梁,政府信息决策不够透明、公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我国经济进入重化工时代以来,公众对健康、安全、环境的重视程度和要求逐步提高,对于出现在身边并涉及环境安全、土地征用、搬迁补偿等紧密利益的大型石化项目更是倍加关注。不论化工产品多低毒、设备多先进、流程多严密,“人”的健康和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确保项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始终是必要的。

(四)安全风险加大

群众对大型石化项目说“不”,归根结底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不信任。随着石化企业规模扩张和石化行业跨越式发展,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愈加突出,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石化行业2011年的事故数量超过前3年事故总和。2013年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发生储罐爆炸事故,这已是中石油近4年在大连地区发生的第6起事故。11月22日发生在青岛的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炸事故人员伤亡惨重,对经济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促进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设臵监管防护距离

一是统一概念,完善标准体系。将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等多个概念进行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同时统一标准体系,统一、规范计算方法,避免多头管理,提高防护距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纳入存在环境风险企业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从法律高度明确设臵防护距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是差异设臵新老企业防护要求。新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防护距离标准,老企业可根据排放的污染源强度制定相应标准,并严格约束条件。四是细分防护距离。为消除红线外居民不必要的心里恐慌,根据石化企业实际进一步划分防护距离,细化为缓冲距离、危险距离、隔离距离。

(二)合理规划大型石化园区

大型石化基地的规划布局要与城市发展统筹衔接,在规划管理上真正做到科学、权威,避免城围化工、盲目跟风、跑马圈地、布点过多过散、无序发展等现象的出现。一是统筹规划大型石化园区布局,由国家进行批准,做好环境影响和社会风险评估,并将评价信息向社会公布,严格项目审批、设计审核、安全审查及竣工验收,加强监管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二是大型石化园区的建设要依托现有石化基地,并妥善处理早期基地历史现状与新功能规划之间的矛盾,明确园区位臵、功能和区域范围,避免将现有石化企业简单迁入园区,或吸引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入驻。三是新建大型石化项目和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一律进入园区,集中治理污染,科学测算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避免过多项目或园区集聚造成污染叠加效应。四是规范大型石化园区准入制度,提高安全环保标准,在园区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制定颁布条例,严格监管已有企业的改扩建项目。

(三)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各地方政府要真正做到阳光决策,保障人民群众对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必须完善公众沟通机制、参与机制、调处机制,推进过程和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实现程序法制化。一是扩大群众参与力度,在政府决策中引入公众咨询。新建大型石化项目全过程实行信息透明公开,建立市民团体、居民代表在内的评价委员会,召开说明会或发布公告征集居民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正方案,已批准建设项目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企业配合做好宣传和群众工作。二是建立决策处臵的制度性规范。完善涉及公众利益大型石化项目的决策程序、听证制度和仲裁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提升公众参与度及法规权威性。三是石化企业加强与民众的良性互动,通过参观工厂、召开恳谈会、开展娱乐活动等方式促进文明共建。

(四)加强宣传引导

政府部门、企业或协会、专家、媒体科研机构应各尽其职、通力协作,加强对石化产品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政府应起主导作用,组织推动协会、科研机构开展宣传石化美好形象的大型专题活动、媒体座谈、社区演讲、公众对话,开设主题专栏、专刊专报,评选楷模企业并设臵奖励机制,编撰石化行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举办专项活动年度发布会。企业应主动与社区、公众、媒介坦诚沟通,积极组织参与改善公众认知的系列活动。媒体应科学普及化工知识,逐步提升公众认知,并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理性正面引导,为重大项目建设和石化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来源:工信部网站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二篇: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看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看可持续发展

——探究式学习活动教案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姓名:朱华丽

学号:20110401070 专业:历史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及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以“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看可持续发展”为课题,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政策与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讨,将其与城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想结合,从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认识到、并了解到保护文化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

二、教学内容:

【提出问题】

首先课堂导入要做到有趣吸引,才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以几则遭破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例子为引导,播放视频加上文字简述,材料为“北京顺义村:为了方便出行,顺义的古城墙被陆续拆掉,仅余下保留在太平村中的一段。”、“江苏周庄:由于旅游业高速发展,苏州市政府准备修建一条旅游公路,修公路欠规划,古镇风貌受威胁。”、“陕西延安“红色文化”“在枣园革命旧址,不少游客把领导旧居里的陈设当成了自己照相留影的道具。参观过程中,不少小游客还挥舞旅游纪念品中的“大刀”向文物猛砍,随行家长也不予制止。”

从以上几个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方面的相关信息产生兴趣,对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情况及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充满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质疑问题】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代入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自主质疑。选定情境:1953年吴晗坚持拆北京牌楼,梁思成气得痛哭。通过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再现此情境,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梁思成当时的处境与想法,在模拟的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深入了解的兴趣。【解决问题】

课堂讨论是探究性课堂的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的资源,达到合理解疑的目的。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吗”为主题展开专题辩论,使学生通过专题辩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更深一层的理解,使学生在辩论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拓展探究】

总结上三个阶段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请几个同学分享本次探究性活动的感受与心得,对学生运用的探究方法予以总结与引导,给他们往后的探究性学习提建议,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1)、以几则文物遭破坏的新闻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播放视频加上文字简述,材料为“北京顺义村:为了方便出行,顺义的古城墙被陆续拆掉,仅余下保留在太平村中的一段。”、“江苏周庄:由于旅游业高速发展,苏州市政府准备修建一条旅游公路,修公路欠规划,古镇风貌受威胁。”、“陕西延安“红色文化”“在枣园革命旧址,不少游客把领导旧居里的陈设当成了自己照相留影的道具。参观过程中,不少小游客还挥舞旅游纪念品中的“大刀”向文物猛砍,随行家长也不予制止。”

(2)、根据以上新闻事件,请学生讨论并请2-3名同学发表对上述事件的看法和想法,根据学生的想法总结出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联系,点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社会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看可持续发展。

(二)、讲解课程(30分钟)(1)、质疑问题——情境代入

选定情境:1953年吴晗坚持拆北京牌楼,梁思成气得痛哭。将该情境的背景及故事发展情节脉络打在ppt上(即:情景一:8月20日,吴晗主持会议,讨论北京文物建筑保护问题。郑振铎态度强硬地说:“如有要拆除的最好事先和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联系,由中央决定,不应采取粗暴的态度。” 但吴晗绵里藏针:“全国性的问题请示中央决定。” 林徽因提出,“保护文物和新建筑是统一的。保护旧的是为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北京的九个城门是对称的,如一旦破坏,便不是本来的基础了。再如天坛只保存祈年殿其他都拆掉也不是保存文物的办法”。她认为民居建筑的保存也是重要的方面:“艺术从来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宫殿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店面,有些手法非常好,如何保存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梁思成在发言中指出,“北京市的发展是要在历史形成的基础上发展,一定要保存历史形成的美丽城市的风格。有些单位(如公安、交通、经济部门)考虑得片面”,“在保护古文物建筑工作上,首都应起示范作用,慎重是必要的。” 他搬出了苏联经验,提出“在莫斯科建设中,古建筑在原则上尽量保存下来”。他还以“土地私有”讥讽破坏文物建筑的行径:“北京各机关好像有‘土地私有’的观念,在他们自己的范围内爱拆爱建,一点不考虑整体。” 可是,吴晗作答:“在处理中应尊重专家的意见,但专家不能以为自己的意见必须实现。” 会后,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织的联合调查小组,对北京城区的牌楼及其他一些古建筑进行调查。最后,吴晗宣布:“对牌楼作出了保、迁、拆三种处理方式,即在公园、坛庙之内的可以保下来,大街上的除了成贤街和国子监的4座外,全部迁移或拆除。情境二:拆卸工人正将大街文物拆迁,梁思成前来向文物道别,失声痛哭。),使所有同学对当时情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请6名同学上台,分别饰演梁思成、吴晗、林徽因、郑振铎、拆卸工人,重新演绎出当时的情境,引导台下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对当时的情境与各人做法进行思考与反思。

(2)、探索问题——思考发言

请个别同学就演绎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其设身处地想如果面临着那样子的问题的人是他,咨询他的想法与做法。(3)、解决问题——探究辩论

从上述情境演绎与问题思考中引出:关于历史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意义。将班里同学分成两个小组,让其对于“历史文物维护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个小组辩论。学生通过专题辩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更深一层的理解,使学生在辩论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

(三)、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上三个阶段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请几个同学分享本次探究性活动的感受与心得。授课者对学生运用的探究方法予以总结与引导,给他们往后的探究性学习提建议,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引用澳门文化局副局长陈泽成先生的一段话作为课堂的总结:文物保护其实并不是表面所看这么简单。其实最重要是它背后可以产生很多无形的价值给这个地方的人。因为我们成天都讲可持续发展,文物保护里边其实你可以看到一个可持续发展。因为上一代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去保护利用,我们不是用完它们,我们会留给下一代,下一代在接过来之后,他们也会利用保护。最后鼓励引导学生在历史文物保护中支持社会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前准备:

1、ppt制作:准备好相关的视频、文字材料

2、情境再现道具:配有人物名称的布带——梁思成、吴晗、林徽因、郑振铎、拆卸工人;

五、可行性分析

1、课堂以研究性形式展开学习,以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与拓展探究四个部分组成,课程开展井井有条,条理严谨,脉络清晰。

2、历史文化遗产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精神与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莫大关联,将二者结合探究,有利于让学生自主认识到、并了解到保护文化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

3、课堂以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展开,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活跃气氛,鼓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4、探究性活动简单易懂,易于让学生接受并积极投入其中。

六、风险预测及解决方法

1、问题:课堂导入内容较多,学生不耐烦,不对课题展开联想,无法引起其兴趣。

解决方法:尽量丰富内容表达形式,采用视频、文字加图片、讲故事形式等方法勾起学生兴趣。

2、问题:情境再现环节,学生对代入角色并演绎情境可能稍显羞涩与抗拒。

解决方法:老师以身作则,首先扮演角色,带动学生也参入其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问题:学生之前较少接触辩论,对辩论规则、形式不甚熟悉,辩论赛运作得不够顺畅。

解决方法:老师先简单讲解辩论规则,在辩论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辩论要求可作出调整。

4、问题:学生无法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无法在总结过程中对课程作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总结。

解决方法:老师在学生总结过程中给予引导,在思维方式、探究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归纳、总结观点。

第三篇:从以色列节水农业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色列节水农业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农业的发展及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很多矛盾与问题,不仅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将发展节水农业的紧迫性提上日程。这里分析了节水农业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和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潜力,提出了我国节水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与思路,分述了当前所需采取的相应的对策。关键词: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美丽富饶的地中海东岸,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国——以色列,意为“世界农业的领跑者”。该国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人均耕地仅0.058公顷;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为270立方米,约为我国的1/8。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条件之差,举世少见。然而,就是在这块水资源奇缺的贫瘠土地上,以色列入创造了奇迹般的现代节水农业佳绩:农业灌溉用水连续30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神奇力量帮助以色列入创造了这——奇迹呢?

一、以色列节水农业的成功经验

1、建设国家输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以色列北部水资源占全国80%,可供灌溉的土地仅占35%;南部干旱区水资源占20%,而需灌溉土地占65%。因此,以色列重视输水工程建设,第一项工程是用直径为1.68米的输水管道将130千米外、位于以色列中部的“亚空”河水引到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地区,年输水量为1亿立方米。第二项工程是1964年完成的国家“北水南调”工程,包括地下管道、明渠、水库和隧道,每年输水量是4亿立方米。水来自以色列北部的加加利湖,此湖低于海平面200米。首先把水抽到海拔150 米的高度,水从这个高度流到沿海地区,再沿途泵到内盖夫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国家输水工程不仅仅供水,还作为冬季和旱季降水季节北方多余水的排泄通道,作为沿海地区地下水的补充来源。

2、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四个环节。在各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

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而以色列的节水工程灌溉技术堪称世界一绝,节水设备已出口到很多国家。

水资源的自然枯竭迫使以色列在大限度地采用节水灌溉方法,首先提出土壤局部灌溉新概念,也就是说给作物浇水,而不是给土壤浇水。在以色列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的节水压力灌溉技术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该系统是把水通过塑料管道直接送到植物最需要水的根部,用水效率高。压力灌溉先将化肥融入水,水肥灌溉一起完成,这给施肥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导致了另一个全新的概念——“水肥灌溉”。这一切全有电脑自动调节和控制,根据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对农作物供水,不仅节水、省力而且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以色列所有的灌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使灌溉水平利用率达90%,滴灌面积占其全部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二。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对改善和保护以色列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因为农业灌溉中渗漏的水带着农药、化肥最终要进入人体,污染水源;大水漫灌回引发次生盐渍化;地下水超采,可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

以色列节水灌溉系统并不雷同,而是根据气候、土壤、地形、水源和各种植物生长特点具体设计,如滴灌由于器材成本高昂,仅用于温室和园艺等高附加值作物灌水利用率达95%。喷灌一般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水利用率70%——80%。

3、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农产品出口。以色列根据国内水土资源短缺和对外贸易发达的特点重点发展水果、蔬菜和花卉为主的高附加值作物生产,同时稳定粮食生产,农业生产能满足全国人口对食物的95%需要,其他5%来自进口,如谷类、肉类、咖啡和食糖,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为畅销,以色列新鲜农产品出口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

4、把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1959年以色列制定了专门法令《水利法》,规定所有国内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先后成立了国家水利委员会和部长间委员会,来负责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使用,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政策和措施,如为了鼓励节水,一是上调水价,二是超额用水加倍付钱,这足使农民积极采取节水措施。

5、强化废水再利用。以色列对全国工业和城市所排放的废水进行排污处理,使其成为“循环水”并用于农业灌溉,称这为“污水农作”,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有利,每年以色列大约将2.5亿立方米处理过的废水用于农业灌溉,计划到2010年,全国1/3的农业灌溉将使用“循环水”。

二、我国农业用水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是我国水资源利用大户,其用水量占到国民经济用水总量的62.%以上,但单位耕地灌溉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

和以色列相似,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81%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分别占我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却仅占全国的19%,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状况。目前全国农田的灌溉供水不足,仅灌区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年均受旱扩大到2667万公顷,比50年代增加了1.5倍以上,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少产粮食1000亿千克。水资源短缺已威胁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节水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3%,约6000亿多立方米,为第一用水大户,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浪费水资源现象很严重。

我国目前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许多灌区只修建了赶、支渠骨干工程,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整,灌溉技术落后,喷、微灌面积不足全国有效面积的5%,大水漫灌,水利用率低,城市生活、工业污水排放无序,许多地方水资源受到扫污染,管理落后,法规不健全,缺乏鼓励农业合理、高效用水的机制和调控手段,农民经济实力差,节水投入少。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40%,还不到以色列的一半,也就是说,每年经过水利工程引蓄的4000亿立方米的农业用水有60%左右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旱灾频繁发生,受灾面积不断扩大,华北、东北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南方季节性、区域性干旱日趋严重,干旱缺水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三、我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具体建议

1、制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为节水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产业化模式。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水技术的研究,以及节水设备和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以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办各种节水设备和率先实施各项旱作农业技术,为节水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办好示范园区,普及旱作节水技术示范区既是新技术的展示区,又是农民学技术的培训基地,建立示范区,给农民做好示范,以利于大面积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同时,通过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体系、土壤墒情监测和信息网络体系、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和关键设备产业化体系,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缓解旱作区资源型缺水的紧迫状况,缓解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增加旱作节水农业区农民的实际收入。

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开辟资金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特点,积极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以完善区域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二是大力开展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的田间工程建设,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及利用效益;三是实施以地力建设为主的土壤培肥工程,以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蓄水能力;四是田间渠道及田间灌溉设施建设。

4、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在水稻生产上,要提高整田质量,采用浅、湿、晒间隙灌溉,配套采用秧苗旱育稀植技术和水稻旱种技术,在水源不足地区可改为旱作。在种植园艺作物的水浇地和设施栽培中,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在北方大田生产中,因地制宜采取低压管道输水、小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动式补灌等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抗旱作物品种和培肥地力、种子包衣等抗旱栽培技术。旱区要从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效益,增强抗旱节水增产能力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利用各种蓄水保墒技

术,建设田间土壤水库,提高田间水分的生产效益。灌区要从减少水资源浪费出发,发展节水灌溉,在搞好衬砌防漏等渠道节水的同时,把节水工作的重点放在田间高效节水上。

5、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工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节水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进步。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科研、生产和人才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在建立高效节水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和开发各类抗旱节水制剂、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作物品种、节水农机具等一系列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组装和集成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同时选择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适用技术,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与此同时,要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走国产化道路。组织节水农业科普书籍的编写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对基层技术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节水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节水农业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增强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以增强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利用效率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为支撑,因地制宜推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和配套措施,加强旱作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坚持节约增效,促进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核心,把节约水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放在旱作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套,减少降水资源的无效损失,提高农业生产中单位水资源的产出效率和效益,以增收激活节水,以节水促进增收。坚持科技引领,突破技术瓶颈,加强以生物和农艺节水为重点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工程节水措施与农艺、农机、生物、化学、管理等节水措施的联合应用,大力普及高效适用、简便成熟的实用技术和装备,推动综合技术的集成示范,不断突破制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增强抗旱节水综合能力,促进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第四篇:从“难点村”整治看村级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

从“难点村”整治看村级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

基层组织工作不仅仅只给战斗力强的支部戴上花环,也不能止于典型的挖掘,还要通过组织部门的协调和组织工作的开展,把弱村变强,使差村变好,让效率低下、作风散漫的“难点村”变得富有战斗力。这是基层组织建设所不能忽视的。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可持续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也需要可持续发展。

200年,我市组织开展了一次“难点村”整治工作。镇参与整治的村是红星、秦岭两个村,整治的方法是“输血”,采取了投资修路、建水厂、修村部等方式进行整治。然而时至今日,红星村仍然是工作难以推动。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反思。今年,这一工作又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让人忧虑的是,这次恐怕连输的血都没有了。

“难点村”为什么难,关键是造血的功能弱。集体经济是造血的重要方式。新合村共九百多亩地,在土地二轮延包前,土地经营权就被长期转让了七百多亩,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连新建甲级卫生室的基建地都协调不出来,干部工资更谈不上发放,工作开展的难度就可想而知。由于财务管理的不到位,造成很多村级干部短期行为严重,涸泽而渔,把村级资产吃穷啃尽后就甩手不干,离任审计往往又偏向于看他有没有侵占集体财产,而对造成村级财务瘫痪、债台高筑的干部则很少追究责任。这无形之中就助长了村级干部短期行为。例如中岭村,由于资金短缺连新建村部都转让出去了。这种情况在大部分村或多或少都有所存在,极大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

干部素质是影响村级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余世维讲到,在人、战略、战术三个因素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人。明星村有四季豆产业,姚河村是养鱼大村,然而由于干部任职的积极性不高,或是干部能力难以提升,造成产业发展缺乏有组织的服务。

村级党员严重老化使基层党的队伍建设难以有序发展。党员新鲜血液感觉还不够鲜,这与农村青年的大量外出有关,更与我们党组织的吸引力有关。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吸引最优秀的群众进入党的队伍,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影响村级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干部行为的短期化。干部是有任期的,而实现村级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个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工作难度之大,成效并不显著,更何况这一工作又不在百分制考核内容之内。提高得分最快的方式就是逼着下级完成任务,经常是完不成就换人,等到没人可换了,或者谋不到更好完成任务的人的时候,就形成了“难点村”。很多村干部更换频繁,任职时也很少抱有促进村里可持续运转的思想,短期化思想十分严重。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资产管理监管不到位。造不出血又讨不来钱,自然无法为村级公共服务输送养分。三是村干部能力与素质有限,一时又难以提高。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化,村干部低工资待遇导致私事大于公事,既没有能力更没有动力去培养接班人代替自己。

村级组织不能可持续发展,基层的各项工作就难以达成目标,更别说上档升级,这些原因客观与主观兼存,抛去客观因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积极争取外力,将村部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争取实现村村有村部,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基础。

第二,争取主要领导支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探索建立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学习外地经验和内部交流,多措并举谋发展。

第三,通过制度监管,做好财务管理,促进可持续运转。今年8月,我镇在村级规范化建设中明确规定,凡是涉及村部的产权转让必须经镇组织办报镇主要领导审批。截至目前没有出现转让村部行为。关于村级财务的问题,可以向主要领导建议,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为村级组织建设做好后盾。

第四,创新方式促进村干部绩效提升和后备干部培养。我们通过培训、思想引导、督办、绩效考核等方式做了一些努力,使基层组织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做好现任干部的素质提升和绩效提升工作的同时,可以采取加强政治教育、参与村级工作、参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方式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

第五,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通过对党员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请致富能人现身说法等方式促进党员致富,提升党员“双建双带”能力;通过全员设岗定责,激发党员的奉献精神;通过组织活动和激励关怀,提升党员的归属感。

把组织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在工作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被逼着做出来的工作,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例如设岗定责工作,最取巧的方式是挖掘典型,把典型当成自己培养的结果,然而仅仅是挖掘典型那就是只有成本没有收效。典型本身是存在的,挖掘典型是为了推广典型,推广典型是为了广而效之,只有典型更加优秀,效仿者纷至沓来才能展现工作的成效。然而这个要付出比挖掘典型多倍的努力。

作为一个组工干部,我们不能仅仅当一个典型的挖掘者,我们更要当典型及其追随者的培养着,让每一项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1、用价值的尺度去选择点与面。

点与面的争执一直在继续,对于探索阶段的工作,我们需要点来做实验或示范;对于推广阶段的工作,只有面才能更好地实现他的价值。我们对待工作,不能满足于办好带领导去看的点,而是要把面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来抓,把握重点工作,不漏一个支部。

2、以一个负责的态度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要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作好相关材料。材料与数字是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上报材料负责,就是对工作方向负责。组织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对待工作,我们要讲政治,坚持标准,不打折扣,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让每一项工作取得实效。

3、抱着研究的精神去探索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基层组织建设难以取得大的进展。从根本上讲,我们不能抱怨方方面面资源和认识的缺位,而应该思考我们的组织工作方式是不是适应了时代发展,我们的工作方法为什么不被欢迎,我们创新的思路在哪里。

作为一个组工干部,我们要把组织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用思考和行动去铸造,用成本与收益比来衡量。

第五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建设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1-7-26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李甜甜 高小峰 王艳

摘要:农村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增收、推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化 农业 1 农村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农村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地优化组合的生产方式;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概括地说,农村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农工商一体化,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农村产业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施农村产业化,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实施农村产业化,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含量,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广大农村的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良性发展。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现阶段实施农村产业化的现状 2.1 目前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2.1.1 促进了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增收 2008年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湖北农业继续增产增效,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全线飘红,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2008年湖北粮食总产477亿斤,增加20亿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棉花预计总产902万担,比2002年增257万担;畜牧业2007年生猪出栏比2002年增加874万头;水产总量达到370万吨,比2002年增105万吨,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水果、茶叶、蔬菜、桑蚕、食用菌、蛋品、奶业等特色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2.1.2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设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快,起点高、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2008年,仅在湖北省襄樊市,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龙头企业81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荆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69个,参加人数18.5万多人,连接9.3万农户,占农户的21%,其中东宝区漳河柑桔销售协会、城东水产养殖销售协会、钟祥市棉花协会,京山县桥米协会被评为省“五十强”专业协会。2.1.3 大力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村产业化大力推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我省农业的整体素质。一是产业化组织成为组织标准化生产的要载体。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0%以上通过国家或国际有关组织的质量、环保、安全卫生等管理体系认证。二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有力提高了全省的农业科技水平。湖北稻花香集团采用先进的气色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稻花香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从而加大了产品的科技含量。2.1.4 品牌开拓意识逐步增强,全省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目前全省有11个全国驰名商标,其中5个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308个湖北著名商标,105个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占总数的34%。安琪、稻花香、劲牌等品牌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2008年在湖北省荆门市已有16个农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金龙泉”啤酒、“国宝”桥米、“洪森”精品米、“凤池”精制米、“玉树”菜籽油、“金汉江”精制棉、“宝源”地板等一个个响亮的农产品品牌在荆楚大地闪耀星光声名远扬,成为市场的强者。该市最有名气的国宝桥米公司,产品系列已达十多个,形成了米糠油、饴糖、米乳等深加工链条,年收入达15亿多元人民币。

2.1.5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2008年,湖北省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13.4%和70%,分别比1978年增长32.65个百分点、9.2个百分点和68.4个百分点。全省小麦、水稻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8%。全省农田排灌、植保、运输、脱粒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9架农用飞机服务14省区,年作业1800个小时,填补了中南地区无农用飞机作业的空白。2009年上半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10万千瓦,拖拉机106520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0729台,小型拖拉机954475台),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008338部,农机配套比率达到1:1.89。联合收割机40127台。性能优、效率高的水稻插秧机12651台。农用飞机9架。农业机械总值(原值)207.34亿元,农民所有占95℅以上。2.2 湖北省现阶段实施农村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资源环境意识淡薄 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和农户的资源环境意识淡薄,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模糊、重视不够,在农村产业化实施过程中只重视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2.2.2 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产业组织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难以切实维护农户利益,不利于农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两张皮”的现象,既损害了农户利益,也影响了企业利益,制约了农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3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于产业化发展,农业投入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我省农业基础设施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设施老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据调查了解: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于使用年限已久,加之常年失修,大部分基本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二是现有设施的覆盖功能较小;三是农业的投入有限。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仓储、运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制约我省农村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2.4 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及融资结构不合理,限制企业外源融资的扩张。

湖北省龙头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失调,过度依赖信贷供给现象明显。而信贷融资占93%,股票和债券融资几乎为零。其主要原因是湖北省企业在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情况不太理想,即使在2006年股市步入上升通道并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湖北省仅有2家企业通过配股、定向增发等方式募集资金6.5亿元,仅占中部六省的1.6%,占全国的0.4%,且无一家新上市公司。2006年全省债券发行额为112.5亿元,仅占全国的3.7%。2.2.5 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湖北省农村产业化经营、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上还是比较低的,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产业化经营实体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扩大农村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市场占有率。

推动湖北省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政府加强引导和财政扶持,着力提高龙头企业融资的吸引力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尊重龙头企业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加强对各地农村产业化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龙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地域特色,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防止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财政政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可积极探索介入贴息资金、担保资金、支农风险基金的协作辅助机制,发挥财政公共支出对龙头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融资的吸引力。3.2 重视科学技术在农村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应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达到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又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要依靠科学技术实施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具有较高产业层次与技术水平的深度加工产品,增强我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3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现阶段,建立、完善产业化运营机制,主要做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并完善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联合,规范产销合同,提高信用度和履约率;二是鼓励、倡导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多种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三是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3.4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我省虽然农村人口众多,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是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较差,致富能力欠缺。低水平的农民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的深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阻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以农村青年培训为辅助积蓄农村经济后续力量,把以参加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科技技术培训和以劳务输出为目的的综合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3.5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打造农业示范园。

在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进程的同时,要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冷库建设力度,不断拓展生产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延伸,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农业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造农业示范园。3.6 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转换的潜力很大,应着力开拓发展:①培植粮油品牌,发展深加工,要立足于粮食主产区资源优势,充分发展和利用粮食资源,通过粮油深加工,提高粮油产品产出率,实现粮油产品油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②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③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农产品加工税收过重的问题。

3.7 重视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业生产项目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无污染食品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上的销量在逐年增大,价格高,竞争力强,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要在这方面很下功夫,政府要在重点发展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以开发更多的农业经营出口项目,增加农工就业机会,带动农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郑文凯.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政策[J].农业产业化,2004,(6):12-13.[2]蔡玲.湖北省农业农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2006,10:41-42 [3]邵喜武,郭庆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4):37-39.[4]邓栋.湖北省农业农业化经营现状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19.[5]朱翠林.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成果,2006,(5):23-25.转

下载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PX 项目妖魔化看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合同条件看其他项目清单及计价

    从合同条件看其他项目清单及计价 一、合同文件的组成及合同类型 施工合同对组成合同的文件及优先解释顺序有明确的约定。其中,专用条款、通用条款、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要求......

    从西游记看成功的项目团队

    从西游记看成功的项目团队 为了完成西天取经任务,组成取经团队,成员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其中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这......

    从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从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看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云南省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大......

    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

    从宜昌端午节文化活动看项目管理案例(定稿)

    从宜江市端午文化美食节看活动类项目管理 人们一般认为组织一次活动是一件比较随意的事情,几个人“张罗”一阵就解决问题了。实际上,一个大型活动往往处于动态的内外部环境,面......

    从图像学角度分析周P绘画(推荐)

    从图像学角度分析周P绘画 摘要:图像学一词由图像志发展而来,它用来研究绘画的主题、意义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图像学最早是由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学者马莱提出,但最有影响力......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谈流程管理、执行力和持续改进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4.20”地震已造成四川雅安等13个市(州)69个县150余万人......

    从高考作文看教育改革

    又是一年高考过去了,关于语文作文题,最乍眼的应该说是陕西‘中国的发展’,有一些专家说‘陕西太空’。如果说陕西的目大,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是空,也许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