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考试重点

时间:2019-05-14 06:3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文学考试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文学考试重点》。

第一篇:比较文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领域出现最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名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范围,它强调纵向性和传承性。

2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比较各种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3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比较研究。泛指文艺理论以及批评,与诗无关。它始于清末的王国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研究的种种方法和观点被广泛运用到比较诗学的研究上,既丰富了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又更加贴近诗学的“人学”本质。

4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任务、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这种研究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

5.译介学:如今翻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又称译介学。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翻译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学间发生影响的媒介方式之一,属于文字媒介。

6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有利于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7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和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文学中类似题材,人物作平行研究 8平行研究: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名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它强调横向型和空间性。二列举题

1.列举平行研究主要特点?

答:

1、平行研究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研究文学,有逻辑推理的思辨方法,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

2、平行研究可以将地球各地的文学现象最大限度纳入研究领域,其领域广阔之大。比如:古希腊的神话既可以与北欧的神话相比,又可以与地域遥远的中国神话或澳大利亚神话相比较,而莎士比亚的剧作可以与中国汤显祖的剧作建立关系

2列举主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题学研究范围分为两大类:题材史和主题学。①题材史研究: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比较研究,民间故事类型是重要对象(如因各地风俗不同,西方灰姑娘或穿水晶鞋,或穿红舞鞋,而在中国唐代女孩穿的是一双木屐)同一或相似人物的比较研究(例如不同国度的作家对法国贞德的评价也不同,法国历史认为贞德是一位率领法国军民击退英国侵略军的民族英雄,但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贞德却被视为一个美丽的妖妇)②主题学狭义研究:文学中人类永恒的经验(如爱情、死亡、追求),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冲突(如命运冲突、幻觉与现实的冲突),常见相似人物类型(如民族形象、职业形象),自然现象及所体现的哲理(如四季变化)。3列举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答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它研究的重心是作品在交流中的中间环节,即一国文学怎样传到另一国去。而媒介学的

传播方式除了翻译外,还有改编(对原著体裁、文体、内容或风格的改写)、评介(往往借助新闻机构的力量进行)、借用和仿效(对前人作品的再加工和重新处理)4列举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答:

1、主题的特征是具有抽象性,它是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的抽象。题材是母题的逻辑或时序上的连接,是具体的故事。

2、主题由不同层次的因素构成,母题是主题最基本的成分,母题是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它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或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双重性质,它是主题的最小要素,母题又具有强大的生成力,母题的各种组合可以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题材。例如西方的苹果是作为引诱的物件,而在中国赋予桃子长寿,幸福和安康,而苹果在中国也是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的象征。

5列举阐发研究的基本内涵?

答:阐发研究是将不同民族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些具有内在可比性的基本问题加以相互印证,相互发现,相互阐释,并相互运用,把握内在的普遍规律。①“诗可以怨”与痛苦的解脱。如中国诗人苦闷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内涵,痛苦的原因是由于抱负和用世之心不得实现,屈原的《离骚》中可以体现,而西方人的痛苦则更多的是欲望,很多诗人在诗中所宣泄的痛苦是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的。②“言不及意”与语言的局限(中国文论在言和意的矛盾面前是逐渐走向空灵和神秘的,老子大辩若讷,从语言退出进入玄思和神游状态)③“诗无达诂”与阐释学。揭示了中西文论的种种不谋而合,道出了文学理论中某些有规律的东西。6列举美国学派在哪些方面超过了研究视野?

答:

1、美国学派明确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研究的主张,他们认为比较文学中除了影响与流传,来源之外,还必须研究那些没有直接关系,完全不属于同一时空条件下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异同,并从中寻找文学的基本规律,2、进一步提倡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关系,扩展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使这一学科进入综合性领域

3、美国学派要求比较文学注重文学的内部联系,注意文学的美学涵义和文学批评的美学原则,纠正比较文学界所出现的只考证事实而忽视文学特征的倾向。三,问答题

1从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谈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答:当今世界正处于多元共生的时代,全球意识的形成为比较文学在20世纪的兴盛和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1、空间意识的强化是比较文学兴盛的现实和心理基础。与此相对的人们历史意识淡薄,时空观的改变直接冲击了传统的文学研究,人们在世界的平台上观看各种文化场景,比较文学的视域和方法正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2、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一体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国际交往空前频繁,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处于抗拒与同化过程中。

1、随着文艺学的广泛传播,人们之间的了解日益加深,在文艺欣赏上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人们感情的进一步沟通,全球话在向我们展示世界交流和世界市场的巨大拓展同时,走向了文化的全球化,商品化在全球范围的流通造成了文化的同一或一元化现象,感到文化的同质性,单调性,资本技术乃至生活方式,差异性都逐渐消失,世界趋同性增加。②多元化共存,在这个强调差异,特殊,多元,边缘的时代,异化的碰撞,冲突,吸收给比较文学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其跨文化的优势积极参与与多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互动,总之尽管人类历史,文学的历史,理论充满对抗,但异质并存的文化是全世界的财富,研究比较文学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2.以戏剧作品为例,谈谈中西方戏剧特点异同及相互渗透?

答①不同的戏剧结构。中国古典戏曲结构多是线状的,西方戏剧结构多少网状的,中

国戏曲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突出戏与曲的结合,单线线索如:《窦娥冤》,多线线索也将运用技巧组接成一条单线,是故事环环相扣。西方传统戏剧由于绝对拘于舞台的时空,多限于三一律的金科玉律,利用巧妙戏剧布局,将顺序打断重组,成为网状结构。西方传统戏剧重视情节,把情节看作戏剧的第一要素,主要叙述方式是倒叙式、正叙式,如高乃依的《熙德》中国戏曲只有正叙式没有倒叙式,时空处理极为自由,如《柳荫记》②不同的艺术风格,西方传统的风格是写实的,对表演艺术突出一个真字,戏剧语言接近生活。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国戏曲风格写意的,突出美,追求重在写意传情。如《玉簪记》③中西戏剧交流始于18世纪,中外学者的互访,作品的改编,19世纪以后西方剧作家在从事戏剧革新的探索中,注意到中国戏曲的独特艺术表现,并逐渐从逼真的写实向抽象、写意、综合的方向发展。20世纪初话剧出新在中国剧坛上并逐步走向成熟繁荣,中西戏剧发展得契机在于中西戏剧的交叉融合,双方都能从中得到提升,从而开创世界戏剧艺术的新局面。3.联系实例谈谈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答:哲学是对世界的清楚深刻的认识,而文学则是对世界虚构和隐喻,哲学以思辨的 理性的,逻辑的和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方式表现世界,表达思想,追求形而上的思考,而文学则是以奔涌的情感世界的再现,以具体感性的形象方式反映人生①哲学对文学的滋养,哲学对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单个作家或作品的影响,更多体现为一种思潮,并促进文学思潮的出现例如法国启蒙主义者伏尔泰,狄德罗等人,他们往往将对社会的批判和启蒙融入到深刻的哲理小说中,如伏尔泰小说《老实人》,将情感和理智结合在一起②文学理论批判中的哲学思想,西方哲学推崇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理解为主体和对象的关系,而中国古典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它对中国古典长于感悟,印象式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思想营养。③文学与哲学的互渗,首先表现为小说的论文化倾向,成为探讨人生得手段。在阅读理论上也出现了文学与哲学位置互换的现象,抽象的哲学思想经过优美的文字处理,往往更能广泛为人们所接受,而文章创作的哲学化追求,则能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和家价值 4以中西爱情诗歌为例,谈谈中西诗歌在地位观念内涵及风格差异?

答①从总的情况看,中国古典文学中表达爱情的诗篇没有西方文学史中的爱情诗的数量多和地位显赫,中国多表现“怨妇”形象,西方有拜伦、雪莱,多表现快乐与欢笑的场景②在爱情观念上,中国重视伦理道德,在爱情和事业上,注重功名,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形成根深蒂固的人生信念,爱情和事业在中国不是平等的,而西方认为爱情具有至高无上的魅力,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典雅爱情”就是写骑士为赢得贵妇的敬仰而决斗。③中西爱情诗内涵比较,西方爱情诗大半写婚前恋,赞颂人体美,申诉爱慕情多,擅长写“恋”中国古代爱情诗大半写婚后恋,惜别悼亡居多,擅长写“怨”,如陆游的《钗头凤》④中西爱情诗风格比较。中国爱情诗歌主导风格含蓄,婉约,重柔性美,西方爱情多大胆,直率,热烈,将自由恋爱作为个性解放的最高表现。如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 四论述

一结合具体文学现象,论述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答。人类历史上文学艺术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表现在文学史与宗教,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宗教对文学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人们只有把握小说中的宗教意识,才能深刻体会到所表现的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与统一,获得普遍性和超越性,如佛教与我国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了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①格律,发端的永明体就是从梵文传来的,②变文的讲唱体和铺叙手法。中国新文学的先驱则看到了基督教文化的价值和独特作用,基督教精神经过中国现代作家的吸纳

和消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新质。其次表现在文学创作与宗教。①宗教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作家身上,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他们的创作思想有深刻的影响。如“托尔斯泰主义”②宗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意象,③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技巧,如中国小说中“话本”的发展,也与佛教“俗讲”有很深的渊源。但文学在接受洗礼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宗教的反叛和改写。如《十日谈》中有很多讽刺宗教伪善的故事。再次表现在文学批评与宗教。对文学的批评就想到了阐释学,包括四个层面,直义,寓言层面,道德层面,神秘意义,阐释学不仅是神学的基础,而且成为一切人文科学的基础。中国传统文论主要受佛教影响,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打上了佛学的“由观假象而观实像”的影子,严羽的“妙悟说”借禅理来论述诗歌的奥妙。

二,联系理论论述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及意义 答: 文学与心理活动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心理学学科的独立和研究成果逐渐被承认和接受,人们越来越多关注文学与人的精神生活的关系,探索人类文艺心理活动的奥秘,而心理学和文学则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文学与普通心理学联姻产生的文艺心理学,主要侧重研究作者和读者的常态心理,二是将心理学批评的触角直指文学活动中隐秘的心理深处—无意识,1、文学心理学,文学心理学是文学与心理学联姻的产物,主要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作品中的心理现象和读者的欣赏心理,研究范围限于人的意识活动,如灵感、想象、情感、记忆等

2、a、精神分析与文学活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20世纪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精神分析引起了人们的惊喜、渴求和探索,也为文学创作展示了一片新天地,由此产生了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产生,很多作家突破了传统写作方式束缚,为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复杂性找到了更适当的表现方式,如施蛰存的《春阳》就有弗洛伊德理论的痕迹 b、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已成为21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作家的人格分析及其作品的解读,作家把对现实的不满、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幻想之中,在创作活动中通过作品的宣泄,得到一种放荡不羁的替代性满足,运用创作技巧,在表达时给读者提供纯粹的美感,富有创造性想象的分析揭示了以往未觉察的人物心理的深层结构,对于分析作品包括了了解自身颇有启发,如琼斯对《哈姆雷特》的解读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批评术语。总之,心理学对文学的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对作家的影响上,关于读者的阅读、感受、玩味、顿悟乃至判断的心理过程也需要借助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篇: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填空

1、最早使用“比较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 与 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较文学教程》。2、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症状:

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较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 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较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学科现状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

9、伏尔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则,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与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译介学也属此类。

3、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专门探索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研究文学本身。一般而言,它包括三大研究范畴,即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文学与自然科学。

4、形象学定义: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

5、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6、比较诗学:是一个以文学理论比较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主要指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它既包括了不同国家(民族)诗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也包括了跨学科、跨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

7、套话:原指印刷用的“铅版”,引申为“陈规旧套”,亦即人们对各类事物的先入之见。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的约定俗成的词汇。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8、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各种后果,描述一种殖民主义时代以后的全球状态的话语。其要点是从原殖民地文化出发,反思过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解构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它在精神上与形象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文类学

即研究如何对文学分类,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等。通常的做法是或按一定的标准对本国文学加以分类,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某种文学类型产生和演变的过程。简答论述

1、比较文学的特性

(1)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

(2)有别于传统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比较文学是传统学科的补充与发展。(3)比较文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4)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1)比较文学以跨民族、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的研究展现出总体文学的态势,对其特征可以归纳出很多种,如“比较性”、“宏观性”、“连续性”、“语际性”、“科际性”、“交叉性”、“边缘性”、“跨越性”、“综合性”、“开放性”、“前卫性”等等。

(2)进一步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集中表现为比较性、跨越性、开放性、综合性几个方面。

3、美国学派特点

(1)对于法国学派主张的反叛性;(2)强调比较文学研究“文学性”;(3)认为“平行研究”是可行的;

(4)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4、比较诗学研究内容

(1)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研究(2)诗学著作的比较研究(3)具体文学理论比较研究(4)流变研究

(5)诗学文化与文明研究

5、形象学研究内容(1)外部研究

A、社会总体想象物,研究异国形象是如何被社会化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如何形成的,揭示形象创作主体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现实,揭示其之所以产生偏离的内在的“逻辑”。B、作家研究

a、包括异国信息的来源(亲历还是阅读); b、创作时的心理情感因素(是亲还是仇); c、形象与真实的关系(是美化还是丑化)。(2)内部研究

A、词汇研究:通过词汇,人们就可以发现文学作品所带有的特定形象意义。对词汇作的历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套话重合。

B、文本的对立等级关系研究:研究文本中“我”和“他者”的对立关系。C、故事情节及其象征意义研究。

6、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1)美化阶段(13—18C):梦幻般的中国、人间天堂、诗意国度、哲人王

(2)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中积极、开明的中国形象逐渐走向负面,甚至反面,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其后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负面形象(3)原因:西方社会本身的巨变;中西力量均势的打破;作为负面参照的需要。

7、中国文学中的西方形象/中国文学中的异域想象(1)、历代文学皆有异国描绘(异域想象)

自远古神话到封建文人文学,从山海经到西游记红楼梦,异国异族被想象为“异行异禀、蛮夷荒僻”,自诩天朝大国、自我中心(2)、近代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由神话怪诞转为亲历写实,开始正视甚至仰望西方,对西方文明表现出惊讶、震撼、赞叹与艳羡的复杂感情——中心幻灭(3)、殖民统治时期的西方世界:先进富强、武力蛮横——恐惧、憎恨。(4)、改革开放时期的西方世界:外国的月亮是圆的;西方就是世界,国际化就是西方化。

8、四个跨越

(1)跨民族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2)跨语言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3)跨文化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4)跨学科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5)跨民族、跨学科最为重要,在这两个跨越中选择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即可能(不是一定)成立。

9、比较文学的功能(1)、加深对文学的本质、文学发展的动因、文学规律的认识和探讨。(2)、比较文学适应时代需要,为文学研究的新发展开拓道路。

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已经不够,单纯的封闭式文学范围内的研究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3)、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的文学之间互相理解,讲究平等的态度,主张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来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以求共识。

10、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的机遇与学科的综合)(1)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开拓所产生的经济与政治环境(2)世界主义意识的觉醒

(3)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4)19世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交叉、关联与边缘学科的启示(5)文学史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

(6)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初步采用

11、形象学的特点

(1)异国形象,是对一种异已的文化的印象或想象,并不一定与现实符合,具 有虚构性,它不追求真实客观,往往是一种夸饰、曲解、想象。它实际上投射了自我的形象,表达出了被描写的“他者”和制作者“自我”之间实际存在的一种互动关系。

(2)不只是作家个人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说,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

(3)投射性、互动性、跨学科性。

(4)形象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是帮我们鉴别真伪,而是研究这类异国形象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

12、比较诗学与诗学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2)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的不同:文学实践——各民族的诗学

第二,研究范围:文化内部——两种或以上的文化

第三,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比较研究

13、比较诗学研究内容

(1、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研究(2)、诗学著作的比较研究(3)、具体文学理论比较研究(4)、流变研究(5)、诗学文化与文明研究

第三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新)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 与 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 或两种 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 的法译本时最早提 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 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 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比 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

1、国别文学

2、民族文学

3、总体文学

4、世界文学

5、比较视域

6、对话平台

7、汉学

8、主题学

9、意象

10、接受

11、海外华文文学

12、译介学

三、问答题

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

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

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

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

7、什么是比较文学?

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

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

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12、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3、文类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4、在古代中国“诗学”有哪两重含义?

四、论述题

1、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自我认识和定位?

2、何谓大众文化?文化全球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如何?

3、你认为全球化的趋势是文化同质还是文化多元,为什么?

4、并无“比较文学”之名的中国学术为什么又有事实上的比较文学研究?

5、为什么文化研究导致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挑战?

6、怎样理解比较文学研究“四个跨越”的内在意义链?

7、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8、怎样理解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个关系、四个跨越?

9、谈谈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特征。

10、简述文学与艺术的互渗为比较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所提供的学术背景及可能性。

11、怎样认识理解接受中的误读现象,试以普希金在中国的接受说明之。

12、试述从比较文学多元开放视域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切入点。

1.“母题”

所谓“母题”指的是主题中的最小单位,它好比是主题中的“基因”,能够从中生发出许多主题。

2.“缺类研究”

缺类研究是文类学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它研究在其他民族、国家中有的一种或某几种文学体裁为什么在有的民族、国家的文学中没有或缺乏,从而找出背后隐藏的原因。

3.世界文学

所谓“世界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的文学打破了原来的各自封闭的状态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各民族的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能够共同享有。

4、“信达雅”

“信达雅”最早是严复提出来的一个翻译标准。所谓“信”即是要求翻译外国的作品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意。“达”是指要尽可能地要用本民族的语言把外国原著的意思晓畅地表达出来。“雅”是指翻译的语言不仅要能把原意传达出来,而且要“美”。

5.“亲缘关系”

比较文学中的亲缘关系是指在两个民族或多个民族之间,它们的文学有过交往,并且对它们的文学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6.阐释学

阐释学是中西比较诗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运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对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进行阐释。

7.“套话”

“套话”是形象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习用的称呼来指代外国或外国人。这种称呼往往表示了人们对外国的一般看法。

8、“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就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

9.节译 节译就是翻译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在翻译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加以删削。这种删削往往体现了译语国与原作国之间在审美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比对本国文学的接受具有更大的“叛逆性”?

答: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往往受到其主观的意向或者说其“期待视野”的影响,而其主观的意向和期待视野又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读者在接受译作时,由于其主观意向和期待视野与原作产生更大的差异,因此,他接受译作会比接受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产生更大的“叛逆”。

2、对外国的想象本身虽然往往荒诞不经,但为什么对形象学研究来说,它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答:这是因为形象学的研究并不关心一国民众的想象是不是准确地反映了外国的实际,而是主要研究在一国民众对外国的想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他们的文化、心理、愿望等。因此,有些对外国的想象虽然荒诞不经,但它们仍然揭示了民众的心理和文化习俗、愿望等,所以它们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3、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哪两个主要研究领域?

答: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一是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关系的研究。

4、誉舆学与渊源学有什么区别?

答:影响研究中的誉舆学(流传学)是从影响的放送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它主要研究放送者是谁、放送内容是什么?以及接受国对它们的反映。而渊源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接受者接受了国外文学的那些因素,对他的创作、作品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

5、什么是誉舆学中的“框范影响”?

答:誉舆学中的框范影响是指外国文学作品中一种整体的环境描写方法和整体的环境氛围对接受者的影响。在这方面,愈是奇异的环境对接受者的影响就愈大。

6、什么是“文体化”仿效?

所谓“文体化”仿效,指的是渊源学中作家接受外来影响的这样一种情形:即作家仿效他喜爱的外国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调来进行创作。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他接受的外国作品的整体风貌和情调,但不能具体判断他模仿了谁。

跨越性”之内。所谓学科“跨越”指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

7、什么是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

答:所谓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或范围必须是超越一个民族、国家的几个或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科的跨越也包括在“跨越性”之内。所谓学科“跨越”指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

8、为什么“母题“具有很强的滋生主题的能力?

母题之所以具有很强的主题滋生力,是因为母题反映的都是人类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人性。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任何时代都会面临的,我们的人性也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改变的往往只是形式,而本质则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通常说,母题是主题中的基因,是主题中的最小单位,就是说它是最基本的、最恒定的主题因素。从这些基本因素出发,往往能产生很多的互有差异的主题。

3、请分析《蕾米亚》和《白蛇传》在母题、主题、情节、人物几方面的相似和差异及其原因。首先我们来看母题的相似,这两个故事的母题都是写一种奇异的爱情(人兽、人妖、人狐、人蛇等等都属于这一母题)。另外,它们的主题都表现了青年男女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社会传统道德对这种爱情的勒杀。在情节、人物上,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和蛇化成的女子邂逅相爱,都是在相爱后被社会传统道德的化身发现而遭到勒杀。当然,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差异,例如在中国故事中,有青蛇这一形象,这一形象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红娘”形象的变种和化身,极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另外,在中国,尽管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但最后还有一个虚幻的美好的结局(即所谓“白状元祭塔”和天帝惩罚法海和尚等),但在西方确实一个地道的悲剧结局。这表明了中西对于悲剧的不同态度。另外,人物也有不同,除了上面提到的“青蛇”以外,在中国充当道德化身的是“和尚”,而在西方则是“哲学家”,在中国男主人公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生”,而在西方则是一个哲学家的弟子。这种人物安排的不同,结局的不同,表现了中西对于人生的理想、对于社会的认识,以及审美心理和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比较文学考试习题

绪论

1、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演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示意图)

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形象学

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本科研究:比较诗学、主题学、文类学、类型学 较

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宗教、历史、哲学 学

文学与社会科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

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 跨文明双向阐发

异质比较研究

文化探源研究

异质话语对话理论

异质文化融会研究

总体文学研究

2、比较文学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3、比较文学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研究

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的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

4、比较文学四大领域: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名词解释

文学变异研究:比较文学的文学变异学将变异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学科支点,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以及研究没有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在同一个范畴上存在的文学表达上的变异,从而探究文学现象变异的内在规律。文学变异研究可分四个层面:一是语言层面变异研究。

二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又称为形象学。三是文学文本变异研究。四是文化变异研究。

形象学:产生于20世纪中叶,基亚在其《比较文学》中论述了形象学。随后形象学逐渐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分支之一。形象学也从最早的实证性关系研究,走入一种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范畴里面。

形象学主演研究在一国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他国形象。在这里,他国形象只是主体国家文学的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正因为退它是一种想象,所以变异成为一种必然。比较文学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显然是要注意这个形象产生变异的过程以及变异现象本身,并从文化/文学的深层次模式入手,来分析其规律性所在。

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直接比较是指作品与作品、理论与理论的比较,间接比较即一国理论与他国作品的比较,其他学科理论与文学作品的比较等。

总体文学研究: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提出。总体文学学的研究领域(五个方面):一是从跨文明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入手,探讨多种文明间的异质性、变异性与互补性;二是跨文明阐发研究;三是跨文明对话研究;四是从比较诗学到一般诗学的研究;五是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本教材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

实证性影响研究: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跨国研究

变异研究:文学变异与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文学的他 较

跨学科研究

国化研究

跨文明研究

平行研究: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总体文学研究:跨文明异质性对比与互补研究、阐发研究、对话研究、比较诗学、文学人类学

第一章 实证性影响研究 第一节 流传学

流传学 英文名Doxologie 法国引入 定义: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重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第二节 渊源学

渊源学 英文名Crenology

1、定义: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2、两个特征: 它是对跨国影响渊源的追溯的研究;渊源学和流传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流传学研究的起点是明确的,它的落脚点在“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而渊源学研究却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其终点是明确的,发送点(源头)是不明确的。

第三节 媒介学

媒介学 英文名(Mesology)

1、定义: 是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2、方式(理论和方法)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3、媒介学研究的新视点有:现代传媒学

第二章 变异研究

第一节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 文化过滤的定义: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第三节 形象学

形象学(imagologie)法国

1、定义:比较文学形象学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它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

2、研究范围:注视者、先见、身份、时间、他者、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注视者与他国的关系、狂热、憎恶、亲善。

3、研究方法:

(一)文本外部研究(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异国形象与真实的异国的关系)

(二)文本内部研究(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

第五节 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1、文学他国化定义:文学的他国化是指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发生的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这种变异主演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接受国所同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他国化,文学的他国化研究就是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

2、文化规则

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

其次,接受国要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第三章

平行研究

第一节

类型学(typology)在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类型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类似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第四节 跨学科研究(inter disciplinarity)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艺术门类、学科为另一端,在对其相互关系的梳理中,一方面揭示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不同知识形态的同质与异质,另一方面彰显文学为之文学的独特性。

第四章 总体文学研究

第一节 总体文学(英文General Literature法文Littérature Génerale)第三节 跨文明阐发研究

1、定义: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指运用生成于甲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乙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者反过来,用生成于乙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甲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

2、方式(四种):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综合阐发。

3、原则:跨文明原则、对等互动原则、有效性原则。

第六节 文学人类学

定义:顾名思义,就是文学和人类学两个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具体而言,它体现为自觉运用和借鉴人类学的视野和模式,对各时代、各地区、各族群的各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和总结人类文学普遍的内在模式、结构、规律,并在本体论层面上进一步追问和反思“文学”的含义。

比较文学 comparatine literature 比较诗学comparatine poemtics

第五篇:比较文学考试试题

比较文学中“文学”单指文学研究,不包括文学现象。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P3

1、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来进行的文学研究,都是比较文学。)P4

2、美,亨利·雷马克的《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P4

3、“比较”的真谛,在于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比较文学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跨(民族、国家、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P5

4、跨文化,不仅意味着超越民族文化,还超越文化体系。P6

5、比较文学“四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P7

6、比较文学“跨越性”这一本质特征:(1)“四跨”中,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一项研究、一篇文章是否属于比较文学的最基本标准。

(2)“四跨”含义广泛,既指比文的研究视野,也指比文研究对象的必备特性,也可指比文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式,甚至是评论者的心态。

(3)四跨中,除了跨学科外,其他三跨相互联系,内容重叠,各有所指。

(4)这里的“跨文化”指跨越文化体系。

(5)必须把握好“跨越”的限度,不然会学科边界模糊。P7

7、民族文学:在某个民族文化土壤里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本民族的政治、社会历史、心理等条件决定,反映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品格。

8、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实体和组织形式形成的文学。

9、世界文学:(1)指一系列文豪巨作的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如《神曲》等,经过时间考验并获得世界声誉和永久价值。(2)一种未来的理想哲学,在马克思和歌德心中,“世文”指人类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理想阶段,各民族文学成为人类共同财富。(3)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的文学创作的总和及对他的评价。

10、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专门研究许多国家中共同发展的问题,如综合研究在理查生和卢梭影响下欧洲伤感小说的发展问题。

11、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选文论为《比较文学教程》P15

12、比较文学正式诞生的标志:(1)比文杂志的出现。梅茨尔的《总体比较文学报》。马克斯·科赫的《比较文学杂志》1887、《比较文学史研究》1901。(2)比文理论著作问世。波斯奈特《比较文学》是世上第一部比文理论专著,标志了比文时代的正式开始。(3)比文作为正式课程进入高等学府。(4)比文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与工具书的出现。戴克斯《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文专著。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P15

13、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梵第根明确地把比文的研究范围定为两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研究目的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也就是“影响研究”。研究方法上,他强调“精细和准确”的考据而排斥审美批评和鉴赏在比文中的作用。

他出色地总结了法国比文的成绩和经验,建立了完整地比文理论体系。P17

14、卡雷和基亚是继梵第根之后法国比文发展的又一主要贡献者。P18 15、1958年教堂山会议,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记作者和书名)对对法国学派进行怎样的批评?

(1)首先批评法国学者的影响研究的狭隘性。限定比文作品只研究来源和影响、原因和结果,沙文主义思想导致。(2)批评法国学者的实证主义。过度强调事实,讲考证,只求事实的研究方法。(3)将本意为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文学研究变成了记文化账,违背了比文的初衷而陷入民族主义和文化扩张主义的泥潭。(4)不赞成梵第根把比文和总体文学分开,把美学判断排除在比文之外的做法。P19

16、美国比较学者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开展各国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P20

17、艾田伯的《比较不是理由》,提出“比文是人文主义”,主张“将历史方法与批评精神结合起来,将案卷研究和本文阐释结合起来,将社会学家的审慎和美学家的大胆结合起来。”P24

18、古添洪、陈慧桦主编台湾第一本比文论文集《比较文学的恳拓在台湾》P31

19、古添洪的《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中提出“阐发法”P31 20、李达三的《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后来古陈李三人提出“中国学派”设想P31

21、中国比文复兴开始的标志:1979钱钟书的《管锥编》

中国比文全面复兴的标志:198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P33

22、比文对象的基本属性:跨越性(先决条件)、可比性(关键条件)、文学性(本质属性)。P47

23、“莎比在英国”和“李白与杜甫”属于两种民族文学间的比较研究,不具备跨越性,不是比文的研究对象。(判断)P43

24、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文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P43

25、具有可比性的文学关系/进入比文研究领域的文学关系:亲缘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构成了比文的客观基础P44

26、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并不等于可比性。P45

27、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影响研究(法国学派)-平行研究(美国学派)-历史类型学(苏俄学派)-阐发研究(中国学派)

28、影响研究:是比文最早的研究方法,奠定了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是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阐明相互影响联系的事实。

29、平行研究:对没有事实联系,却在二者之间发现了诸多类似因素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包括对文学的思潮、主题人物风格等的比较,重点是发现和辨析其间的异同,探讨其内在联系,研究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特性。

30、由于比文内部的体系使其分为比文分文学范围内和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两大部分。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文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P48

31、影响研究:主要指一个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或一个作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外来因素,这种因素从本民族的传统和作家本人过去的创作中无法解释;外来因素经过吸收消化进入民族文学之中,参与了民族文学和艺术创作发展的过程,并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P48

32、影响研究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而分出三学问:

(1)流传学。站在“放送者”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映或影响,进行研究。(2)渊源学。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主题题材思路风格或艺术技巧的来源。(3)媒介学。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手段极其因果关系的研究。P49

33、误读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时甚至有意而为之。P50

34、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言论。

35、平行研究四方面P50:

(1)文类学。对于文学种类、文学体裁的比较研究。(2)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表现形态及其形成原因。(3)比较诗学。对各民族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4)形象学。当前欧洲国家比文的研究热点,专门研究一个民族文学中的他民族(异国)形象,文学作品如何构造他种文化现象,P51

36、苏联的“历史类型学”创始人: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

提出了比文研究的“历史类型学”研究的观点的是:日尔蒙斯基的《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P52

37、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

(1)研究的对象。影究关注不同国家文学之间有实际交往的影响联系事实,忽视无交往联系的各种文学现象关系研究,范围比较狭隘。行究涉及并无实际影响联系的各文学间、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研究,范围广泛。(2)研究的目的。影究研究影响的“出发点”“终结点”和影响的“经过路线”,溯源求根,以求得“同源性”事实联系。行究强调在相似性中揭示文化上的差异,注重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功能性规律,上升为理论新识。

(3)研究的方法。影究崇尚实证,重视考据与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更具有文学史研究的特点。行究注重美学分析与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更像文学理论和文学批判的研究。

39、阐发研究是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可以使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和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P53 40、阐发研究的核心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解,因而具有普遍意义。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相互的。P54

41、比文史上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实证的方法和审美批评的方法。即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P57

42、文学分类--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

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文学体裁分类新构想”(童庆炳):再现类、表情类、表意类。P72

43、文学体裁的“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没有。如,中国没有史诗和悲剧。P73

44、一般的主题研究与主题学的区别:一般的主题研究探究的是某一作品或某一人物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主题学研究探究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判断)

45、母题和主题的区分:母题是最小的语义单元,多个母题组成主题。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主题是抽象的,母题是具体的。主题的数目是无限的,母题的数目是有限的。P86

46、题材是主题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7、假如研究者把他的眼光仅仅局限于某个题材在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框架内的演变史,那么这种研究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题材史”研究,而不是比文主题学。

48、“创造性叛逆”的提出者:埃斯卡皮。P106

49、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主体仅仅是译者。×读者和接受环境同样是创造性叛逆的主体。√P107 50、译者创造性叛逆主体的四情况:

(1)个性化翻译。“归化”表面现象是用极其自然、流畅的译语去表达原著内容,但深处却程度不等地存在一个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问题。“异化”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的现象。

(2)误译与漏译。绝大多数(不是全部)的误译与漏译都属于无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

(3)节译与编译。节译与编译都属于有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

(4)转译与改译。都属于特殊型创造性叛逆,共同点是使原著经受了“两度变形”。转译,又称重译,指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P109

51、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P110

52、形象学研究的是在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如“晚晴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P120

53、首先明确提出形象研究原则的是让-马丽·卡雷,被视为形象学的奠基人。

54、社会总体想象物的两极性:文学异构的异国形象都处于想象实践的这两极之间。凡按本社会模式,完全使用本社会话语重塑出的异国形象就是意识形态(美化本土文化,贬低异国文化)。凡用离心的、符合一个作者(群体)对相异性独特看法的话语塑造出的异国形象则是乌托邦形象。P127

55、大题:有关比较文学可比性的问题(影响研究、可行性研究、自己的看法等。)

下载比较文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文学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较文学考试-法国学派

    比较文学学派——法国学派比较文学的发展是从研究两国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开始的,法国是比较文学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法国一直是国际比较文学的中心,其成就一直处......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精)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

    比较文学经典笔记(精选)

    下面的内容可以出单选题,也可以出填空题或判断题。必须熟记 1.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在法国最早使用的是魏尔曼。 2.某些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超出在本国范围内的影响,这种现象是超......

    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 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

    比较文学复习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纷纷出版......

    比较文学考试题

    △分析东西方文化思维的利弊,举例说明:东西文化不同,其根源在于东西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主分析(analytical),东方主综合(comprehensive)。这种思维的不同,不但潜藏在或表现在哲学思想上,......

    浅析如何学习比较文学

    浅析如何学习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内容丰富,学理性强.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了解比较文学学习的意义,正确运用比较文学原理、方法,深入学习比较文学,要注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