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袈裟的殊胜功德(推荐)
袈裟的殊胜功德
1、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悉予守护,使此安宁。佛曾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此是解脱服、福田之衣。若有众生起一恶心,向三世诸佛、辟支、罗汉及着染衣人,获罪无量。所以者何?坏色之衣,是圣贤标式。若能发心,敬染衣人,获福无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得成佛道。」《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2、龙得袈裟一丝,挂其门上,则免金翅鸟难。《释迦如来行迹颂》
3、有一犯人,被判绑缚弃置旷野之间,剃须发求觅袈裟,遇得一片自系其颈,得免罗剎鬼魅之难。《地藏十轮经》
4、有一猕猴见罗汉入定,即取坐具披作袈裟,遶比丘行。比丘定起为说三归五戒求菩提法,猕猴依教受已踊跃欢喜,缘树坠死生兜率天,值一生补处菩萨为说无上道。从是以后值佛无数,于最后身,次弥勒后当成菩提,号师子月佛。《师子月佛经》
5、于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当有被着袈裟衣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彼诸沙门如是佛所,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大悲经》
6、五条表断贪,净身业也。七衣表断瞋,净口业也。长多短少,表圣增凡减。并表断痴,净意业也。《毗尼日用切要》
7、若人持戒信心清净,知僧福田。为法衣故,施一菓直为作衣价,心常爱乐而生随喜,命终生林戏天,自在游戏,随意所至。若生人中,神德自在。若有众生心有净信,为比丘僧染治袈裟法服,命终生彩地天,与诸天女五欲自娱,饮食甘露无有醉乱。从天命终得受人身,人所爱敬。《正法念处经》
8、「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过海剎那时,赴感应羣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三时系念佛事》
袈裟五德
1、释迦牟尼佛昔于过去宝藏佛所发菩提心:愿我成佛时,令我袈裟有五功德:
一者,我成佛已,若有众生入我法中出家着袈裟者,或犯重禁,或犯邪见,若于三宝轻毁不信,集诸重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于一念中生恭敬心,尊重佛、法、僧。如是众生乃至一人必与授记,于三乘中得不退转。
二者,我成佛已,天龙鬼神、人及非人若能于此着袈裟者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若得见此袈裟少分,即得不退于三乘中。
三者,若有众生为饥渴所逼,若贫穷、鬼神、下贱诸人,乃至饿鬼、畜生,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饮食充足,随其所愿,疾得成就。
四者,若有众生共相违反,起怨贼想,展转鬪诤。若诸天龙八部、人及非人共鬪诤时,念此袈裟,寻生悲心、柔软之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
五者,有人若在兵甲鬪讼断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至此辈中,为自护故,供养、恭敬、尊重袈裟,是诸人等无能侵毁、触娆、轻弄,常得胜他过此诸难。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圣功德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现在诸佛,于未来世不成菩提作佛。《悲华经》
2.若天、若夜叉、若罗剎、龙、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鸠盘茶、毘舍遮及余世人,交阵鬪时,能念袈裟者,令彼众生得悲心、软心、无怨心、净心、随用作心。众生若于鬪战、若于诤讼,为护身故,尊重、恭敬、供养袈裟,常持自随者,令彼众生所在常胜,无能陵者,从鬪战、诤讼安隐解脱。《大乘悲分陀利经》
1、袈裟十利:
一者,能覆其身远离羞耻,具足惭愧修行善法。二者,远离寒热及以蚊虻恶兽毒虫,安隐修道。三者,亦现沙门出家相貌,见者欢喜远离邪心。四者,袈裟即是人天宝幢之相,尊重敬礼得生梵天。五者,着袈裟时生宝塔想,能灭众罪生诸福德。六者,本制袈裟染令坏色,离五欲想不生贪爱。七者,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作良田故。八者,身着袈裟罪业消除,十善业道念念增长。九者,袈裟犹如良田,能善增长菩萨道故。
十者,袈裟犹如甲胄,烦恼毒箭不能害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2.佛告舍利弗言:「若修行大菩萨满于世间,于诸众生每日授与袈裟衣服。于意云何?如是施者是善清净施,不但为初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则成最上。修行菩萨而堪净受如是衣施。若初修行菩萨每日于他受净脔食,积如须弥,而堪净受。不为修行菩萨初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从此之后则成最上。」《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3.《贤愚经》云:「染色之服皆是三世贤圣标式,其有众生剃除须发着染衣者,当知是人,不久当得解脱一切诸苦……」因此,袈裟亦称为「解脱服」。
4.袈裟云何又称调伏衣?「律名为调伏衣,故文云:结使已调伏,乃应披袈裟也。如经中,内起瞋心,外着袈裟无不息灭是也。」《释门章服仪》
5.供养袈裟的功德有八项:皮肤发光、皮肤光滑、皮肤柔嫩、无病、肤色金黄色、身体庄严漂亮、衣食无缺,高贵衣服皆拥有、入涅槃时可进入四禅。
第二篇:佛祖的袈裟美文
一个智慧和仁慈的人,他自己的袈裟,不就是佛祖的袈裟?
佛祖的袈裟是智慧和仁慈的象征。谁穿上佛祖的袈裟,谁就是再世佛祖。
佛祖去后,他的袈裟,你、我、他都想得到它。
有一天,你来找我了,你对我说,师弟,你想不想得到佛祖的袈裟?我说,想!你说,那我们两人把他干掉,然后我们两人得袈裟!我摇了摇头,我说,他也是我师哥,不能害死他!你于是便说,那你帮不帮我?我说,不帮,我谁也不帮!你们可以一人穿一天袈裟……你没听我说完,就气愤地走了。
你走后,他也来找我了,他对我说,师弟,你想不想得到佛祖的袈裟?我说,想!他说,那我们两人把你干掉,然后我们两人得袈裟!我摇了摇头,我说,你也是我师哥,不能害死你!他于是便说,那你帮不帮我?我说,不帮,我谁也不帮!你们可以一人穿一天袈裟……他没听我说完,就气愤地走了。
你和他开始争夺佛祖的袈裟,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争来夺去。谁也没有战胜谁,最后落得两败俱伤。
这时,你又来找我了,你对我说,师弟,帮我一把吧!有了袈裟,不会少你的!我依然摇了摇头。
接着。他又来找我了,他对我说,师弟,帮我一把吧!有了袈裟,不会少你的!我依然摇了摇头。
我对你和他说,你们别再为袈裟争斗了,你们再斗下去,最后得利的人倒是我了!你和他听了一惊,然后,你和他就愤怒了,师弟,你原来坐山观虎斗,可真有你的呀!
你和他出去后,商量了半天。我虽然没有听见你和他在商量些什么。但我知道,你们不再是对手了,你们把矛头指向我了。
你和他怕我得到佛祖的袈裟,你们联合起来了,只要我稍有举动,你们就会采取行动。看到你们友好的样子,我笑了,我去找你们说,你和他轮流穿袈裟吧,一人穿一天!你和他望着我说,你不想穿?我说,我斗不过你们,我不穿佛祖的袈裟了!你和他笑了。
这时,你和他相安无事,一人穿一天佛祖的袈裟。而我,则穿着自己的袈裟。于是,你和他也不再为难我了。
许多年就那么过去了,你、我、他,我们三人相安无事。有一天,你和他捧着袈裟来见我了。你和他对我说,师弟,这佛祖的袈裟,你拿去穿吧!只有你才配穿上它!
我看了你和他一眼说,佛祖,的袈裟,我已经不需要了,我有自,己的袈裟就足够了!你和他说,师弟,要不是你的智慧和仁慈,我们两人,还有你也在争斗,只怕都早已身败名裂了。这佛祖的袈裟,你无论如何都得穿上它!我微笑着说,你们明白了一半了,还有一半你们还不明白。一个智慧和仁慈的人,他自己的袈裟,不就是佛祖的袈裟?一个不智慧和仁慈的人,他即使穿着佛祖的袈裟,又能怎么样呢?重要的不在于穿不穿佛祖的袈裟,而在于一个人的头脑是否智慧,心地是否仁慈呀!你和他听了恍然大悟,你们说,师弟,你就是再世佛祖呀!
佛祖的袈裟,你、我、他,我们谁都不穿它,把它供在了佛祖的神像前。我们都穿着自己的袈裟,但是在别人眼里,我们穿的都是佛祖的袈裟!
第三篇:山河袈裟读后感2600字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在奔忙途中的所见所闻,那些“山林与小镇,寺院与片场,小旅馆与长途火车”,在李修文的眼中是为他的山河,在山河中行走,在生涯中自省,那些在生命中遭逢的境遇和人事物都是命定的指引和近在眼前的救赎。李修文说在奔波的生涯里:“唯有写作,是困顿里的正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我想,对于我们没有能力去写作的人来说,阅读也是正信,也是袈裟,爱读书的人,心中自有山河壮阔,不曾经历的风景往往读过某本书后,心中也便有了。在众多的畅销书作者里我心里认同有两个善于讲述别人故事的人,除了大冰另一个便是刘修文,在众多散文杂文作者里有两个善于发现文字之美的人,除了余秋雨另一个仍然是李修文。读过《山河袈裟》以后,即使《捆绑上天堂》和《滴泪痣》这两本代表作还未阅读,我便迫不及待的成了李修文的忠实拥趸者。
对于这本书,苏童评价说他志于激发汉语之美。我不会评价,但觉得读来确实是一种享受,那些作者对旅途中所见事物的描写之精准,文笔之隽永无不让人由衷升出惊艳之感,对于世人皆苦的众生相,李修文平淡的讲述中不经意一笔带出的人生感悟,总是在平凡中发现真善美,又常常于无声出处响惊雷。凡此种种,让这本书就像一处不为人知的风景,当你想要将它推荐给朋友的时候,很难用语言说尽它的神奇景致,只能尝试着去形容它带给你的感受。所以这是一本不必急于读完,读过之后也不必束之高阁的书,哪怕已经通读过一次,也仍然适合放在离书桌最近的位置,想起时便拾起来翻看。
恰好昨天看完了电影《无名之辈》,对于那些“门卫和小贩,快递员和清洁工,房产经纪和销售代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在许多时候,他们也是失败,是穷愁病苦,我曾以为我不是他们,但实际上,我从来就是他们。”是啊,众生皆苦,在人间争渡的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唯有心怀正信,于所见中时时自省,方不愧生而为人走这一遭。
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一本杂文或散文类的书感动过,毕竟这类文章多是抒发情感,没有小说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方便读者获得代入感,但是读这本书时,我着实感动了,而且不只一处,可能是因为时常能和作者产生某种情绪上的共鸣吧。在生活中,我常常恨自己语言匮乏,总是有太多的情感不能准确表述,而读《山河袈裟》会让你感觉那些你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情感,那个和你有过同样感触的人,轻而易举的就描述出来了,是灵魂寻到悸动,是“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当然,这本书中很多篇章我未能读的通透,但这仍然不妨碍我因这偶然得来的共鸣觉得感动和欣喜。
书内的一篇文章《羞于说话之时》,作者开篇讲述了旅居日本时,曾坐火车从东京去北海道,路过礼幌时因车窗外雪大,让火车放佛驶向一个太虚国度的神奇景色,而坐在作者对面的老妇人在见此奇景后竟然流出泪来,对自己的丈夫说:“这景色真是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还有在越南河内街上观过的一场法事:夕阳映照,微风吹佛,梵音吟诵,当法事结束时,一切都静止了,“在场人足足有二十分钟全部都默不作声,就好像释迦牟尼刚刚来过,又刚刚离开,但就在这短暂的聚散之间,地上的可怜人接受了他的锤炼。”以上情境,语言有用吗?答案是无用。想起去年冬天和家人从明水开车回阿尔山,走的老乌阿线。路过牛汾台时下车休息,姐姐和姐夫在车上没有下来,彼时路上没有往来的车辆,路边就是大山,隔着松林压着斑驳的雪,四周静的没有一点声响,我站在车后竟突然被这万籁俱寂的景色惊得说不出话来,片刻间仰望大山和来路,竟放佛感觉到大地和群山的脉动,莫名的感动让人周身战栗想要哭泣,却又不知这感动因何而来。当时怕他人笑话,从未曾和人讲过这段经历和感受,现在看了这篇文章,才知原来我可能也觉得那时天地间的自己,是多余的吧。读到这篇文章的当天,我在文章后面记下过当时的想法:生活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感知的,不然便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天地间有那么多让人惊艳的景色,生活里有那么多触及心灵的场景,用作者的话说“亲爱的,如果它们都不能让你羞于说话,那么,你是可耻的。”
还有一篇《长安陌上无穷树》,也是开篇一句话便让人忍不住摘抄下来:“在这城乡结合部,贫困的生计,连日的阴雨,喝了过多的酒,都可以成为打架的理由。无论是谁,总要找到一种行径,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可能是喝酒,恋爱,也可能就是纯粹的暴力。”寥寥几句,把城乡结合部的生存状态描写的入骨三分,却又不乏共情和谅解。本篇讲述的是医院内淳朴的江西清洁工小伙子被街上混混殴打欺辱后的歇斯底里以及清洁工老妇人哭泣的救赎,是病房内患病的语文老师和小病号“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的机缘与相逢,别离与反抗。受到欺辱后的小伙子想要“复仇”却被老妇人制止后只是哭泣,“哭泣虽然丢脸,但却是度过丢脸之时唯一的办法。”同小病号告别后的语文老师也只是沉默哭泣,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但人活着就真是任由命运安排么?不是,在命运的编排下,人起码有留下反抗痕迹的自由和选择。清洁工认了母子,病号们际会一场师徒,人生在世总是有着点点滴滴的感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
总之,读过这本书,收获的更像是一次复杂情感体验的旅程。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旅途中的一站。这一站,是《夜路十五里》中的挣扎和怯懦,当你习惯了逃避,当你活成了无能本身,当你面对那些抓不住的人事物,除了流泪竟然别无救赎。下一站,是《苦水菩萨》里的自我明悟与解脱,世事皆有因果,“你且继续端坐于此,我则要求赶火车,走夜路,先活过那条哀鸣的狗,再回来认我的命。”又一站,是《看苹果的下午》里牛贩子的荒诞与悲苦;是《在人间赶路》中祖父的执拗和朋友的逃离,“因为近在眼前的死,我的祖父正在手忙脚乱地生”因为“这世上最让人绝望的,总是漫无边际的好东西”;是《把信写给艾米莉》,总有一本书,是你的灵魂伴侣;是《别长春》中再打一场注定失败的仗,是接受落荒而逃也是离别的姿态,是接纳命运收获安宁;是《堆雪人》中温驯的驯鹿,这美丽的生灵和纯洁的灵魂带给人的感动;是《一个母亲》的穷苦病苦让人唏嘘和《穷亲戚》的远方与囚笼;是《紫灯记》里异国遇同胞的约定和《义结金兰记》中猴子宋公明的奇幻与英雄气。还有那篇《旷野上的祭文》,“在这满目的世界,有用的东西太多了,无用便理当存在,应该让那些微小的无用,像刀刃和火焰一样生出幽光,仅存一息,也要在绵延不绝的有用里说上一句:我们一直都在。”
书读完了,宛如一次旅行结束,竟然有怅然若失的感觉,写下一些感受,同时感恩作者。借用一句网红句收尾:所有人都祝你快乐,我只愿你,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第四篇:农民修路功德碑文
农民修路功德碑文范例
维公元二00八年元旦,岁次丁亥,瑞雪迎春,紫气呈祥。国律鸿策,村出贤能。王峰雄飞,卓立新容。谨以锣鼓雅乐,聊表感激之意,欢欣之情,立碑铭之曰:
莽莽沃土,巍巍山峦。人杰地灵,名号卓立。民风淳厚,夜不闭扉;睦处以礼,人勤物阜。唯路难行,坎坷凹凸。雪雨泥淖,出行不畅。铺路富村,与民谋利。政通人和,群策群力。卓立后嗣,辈出精英。时人亚军,采矿挖煤,经营有方,家业兴旺。心系桑梓,感念乡亲。捐资六万,造福乡里。纵横交通,衔接枢纽。共建家园,同奔小康。
于是干支大道,井井条条。八方通衢,交通畅达。阔直平坦,行路无忧。货车驰奔,行人漫步。种甜瓜于良亩,丰收在望;掘清泉于千尺,饮水思源。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值此道路竣工之际,欲彰义道,而励后昆,谨勒石为碑,以纪功德,名垂青史,万古殊荣。
安家村街道不堪其行久矣,早欲修建,唯财以约。村两委多方筹资(数额)万余元,长一千七百余米、宽近五米的安家小康之路于辛卯年(月份)月落成。为彰修路之功,表村民之意,特立此碑,以启后人,铭曰:
洪武二年,迁定吾村。六百余年,福泽绵长。民风淳朴,邻睦如宾。唯路凹凸、进出不畅。晴扬尘土,雨溅泥浆。数辈父老,深受其苦。铺路富民,众期所望。适逢盛世,沐浴党恩。两委班子,运筹奔忙。干群同心,汗洒筑路。吾辈乡党,慷慨解囊。归真至善,功高德厚。村路通达,世代恒享。子孙永志,百世流芳。
第五篇:修路功德碑记序言
序言
隔海车村绿水环绕,竹林苍翠,土地肥沃,稻菽芬芳,薪火两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勤劳智慧,民风淳朴;唯通村公路,狭窄而高低不平,雨天泥泞水洼,通往艰难,铺路富民,众民所望。今逢盛世,沐浴党恩,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贤张成灿、袁祝贵、张清、梁岳、张成建、张华金等贤人志士,立弘志,捐巨资,付心血以及众村民慷慨捐助,齐心协力,于二0一二年初夏动工兴建八百余米长总投资七十余万元的水泥村路于同年十二月廿七日竣成通车。如今坦途通达,出入便捷,村民齐心奔小康,邻里和谐业兴旺。大道贯通,造福桑梓,利泽千秋。为彰显精神,传承美德,勉励后人,刻碑铭记,谢贤人,赞功臣,彰其德,以期百世流芳。亦昭示后人弘扬善德,共建家园,再创辉煌。
筹建小组:张成厚 张成河 张林生 袁国忠
张成沛
梁
桂
袁福仁
捐款芳名榜
张成灿 96500 袁祝贵96500 张
清 30000 梁
岳20000
张成建 15000 张华金10000 曾惠杏 3000
张帝岳3000
袁木贵 2000 张康贵 2000 张成栋 2000
张成华2000 张
谷 2000 张兆强 1500 张成何 1000
袁国华1000
张土金 1000 张
仲 1000 张兆民 1000
张劲松1000
张成美 1000 张兆祥 1000 张兆云1000
张华发1000 张华庆 1000 梁
帮 1000 张成之1000
张兆保1000 梁亚炎 1000 张成厚 1000 袁国森1000
张
喜1000 张成源 1000 张
炳 800
张林生 680
张金海 668
张
仁 600
梁华芬 588
张兆坚 500
张成翔500
袁国仲 500
梁全芬 500
梁
福 500
梁德芬500
梁端汉 500
梁康贵 500
张华炎 500
张兆光500
梁振芬 500
梁华帝 500
袁国忠 500
张康荣500
张成春 500
张木荣 500
张成伟 500
张玉桂500
梁
桂 500
张成沛 500
张成志 500
袁华学500
张兆东 500
梁何生 500
袁日胜 500
张任贵500
袁国俊 500
张兆丰 500
张康允 500
以上捐款按捐款额大小和捐款时间顺序排列,捐款单位:元。
二0一三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