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效率提升背景下建设基层活力团支部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6:3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劳动效率提升背景下建设基层活力团支部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劳动效率提升背景下建设基层活力团支部的研究》。

第一篇:企业劳动效率提升背景下建设基层活力团支部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以宝钢股份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当前钢铁企业劳动效率提升大背景下企业基层团支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应对之策,特别是提出了要结合项目化的工作方式,通过联合共建扩大组织覆盖范围,扩大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提高团支部活动的效果,激发组织活力。

关键词:企业共青团;团支部研究;活力建设

团支部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与广大团员青年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核心载体。当前,面对异常严峻的市场形势,各家钢铁企业正在大刀阔斧、变革求生,提升劳动效率被放在了异常重要的位置。劳动效率的提升必然会带来企业团员青年的减少,团的工作对象也会减少。新形势下,如何建设有活力有朝气的团支部,是摆在企业共青团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以宝钢股份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钢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宝钢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钢铁的研发与制造,现有青年3000余人,团员1350人,团支部121个。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共青团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外部环境:公司劳动效率提升,产能增加,人员精简,业务聚焦,“两个领先”途径的落实;党群部门的结构化缩减,趋向生产与效益,确立了精细化管理。

内部环境:“老人”越来越多,“新人”越来越少,团委、团支部的青年人数在不断缩水;团干部兼职化趋于常态化,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冲突;青年人员的流失率较高,90后青年的不稳定性,如:裸辞、善变等等。

环境的变化,说明企业在发展,在变革,团的工作也应该在变革中求发展,激发活力,开创工作新的格局。然而影响当前团支部活力的关键环节有哪些?是否需要“更换或大修”?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2016年5月,梅钢公司团委在团支部书记培训班上发放了74份《基层团支部工作调查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样本67份。

问卷中共有21道题目,涉及二部分内容:团支部工作时间,内容,团务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团支部基础性工作的运作现况及团支部工作在基层中面临的困难。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

(1)75%的团支部书记每周花在团工作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只有25%的团支部书记每周花在团工作的时间超过10小时。

(2)10%团支部反映经济补贴有制度,还可以;40%反映有制度,较少;30%反映无制度,无补贴;10%反映无制度,但有一定的补贴;10%反映有制度,未享受。

(3)团干部反映了不少他们认为存在于基层团支部的问题和困难:28.2%的团支部认为团活动经费不足,没钱办事;25.7%的团干部认为团支部的活动受生产、经营等限制,难以组织;34.2%的团干部认为党政领导和上级团组织对支部工作重视不够;12.9%的团干部认为有些活动设计与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团员青年需要不相符等等。

(4)团的业务知识欠缺。有13.7%团支部书记比较了解;52.3%的团支部书记掌握一般但够用;28.4%的团支部书记知道的不多。

从领导和决策的角度来讲,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随着市场的风起云涌,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迫切要求团组织加强调查研究,正确认识新形势和新任务,准确把握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思考分析找到最佳的解决之道。

三、凸显的困难问题

(1)客观问题

1.团支部书记均是兼职团干部。兼职团干部是大势所趋,也是整个公司核岗定编走复合型人才道路的必然结果。要做好共青团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团的干部的重要性以及开展工作所受到的客观环境的限制。

兼职团干部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主要从事本职工作再兼职共青团工作,目前大多数属于此类,主要的工作精力、重心不是在共青团工作方面。在做完本职工作之后,才能处理共青团工作;二种是主要从事共青团工作再兼职其它工作,此类是少部分,主要工作还是共青团的工作,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不大。此种情况主要是团委或团总支一级;第三是基层团支部书记,纯粹是兼职,自身岗位要么是班组长,要么是技术员,要么是作业长,工作的力度不言而寓。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可以说开展团青工作都是各有各的难处,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团支部认为团支部的活动受生产、经营等限制,难以组织。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在于盈利,自然会以生产经营为第一要务。近几年公司一直在推动全口径劳动效率提升、岗位复合工作,岗位上事多人少渐成常态。团组织在组织活动时,就涉及到抽调人员,就会影响生产。所以,很多活动都只能围绕岗位的生产需要进行组织,因此对青年的吸引力不强。

3.党政领导和上级团组织对支部工作重视不够。38.6%的团支部认为车间(部门)党政领导对于团支部工作“口头上重视,实际顾不上”;19.8%的团支部认为上级团组织对团支部工作“偶尔指导,次数较少”。34.2%的团支部认为工作未能受到足够重视。

4.有些活动设计与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团员青年需要不相符。团支部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一些活动,公司团委也在大力推进“一团一品”建设,但不是每项活动都能充分得到青年的认可。活动涉及的团员青年覆盖面不够,并在不同单位、支部间开展次数、规模不平衡,致使团员对团支部开展活动的总体评价不高。

(2)主观因素

1.团务知识掌握不够。团的业务知识掌握情况较弱。13.7%团支部书记比较了解;52.3%的团支部书记掌握一般但够用;28.4%的团支部书记知道的不多。团支部书记的兼职化是现状,在自身专业知识领域会奋发图强,但对兼职工作的知识学习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是团务知识匮乏的主要原因。

2.经济补贴的问题。10%团支部反映经济补贴有制度,还可以;40%反映有制度,较少;30%反映无制度,无补贴;10%反映无制度,但有一定的补贴;10%反映有制度,未享受。从数据上反映,对于经济补贴无明确或规范的标准。

四、应对之策

通过此次基层团支部情况的调研发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对促进活力团支部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在团支部建设中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努力将影响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问题全部解决。

一是要开展团干部基础知识培训。针对团干部的问题,在开展团员素质提升计划时,聚焦点虽是团队意识和人文素养,但应重点增加共青团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在当前“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温习共青团的知识是必要和及时的,此举会促进团干部的身份认同并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增强思考创新性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动力。

二是要上级团组织和直属党组织给予更大支撑指导。针对团支部工作受制约、重视不够以及活动影响不大的情况,上级团委可要求各团支部应该结合岗位实际情况独立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开展一次服务、品牌、协同或梯度转移的讨论,交流一次阅读感受,完成一项突击或创新方面的活动,展示一次支部风采。要求活动中具体项目的策划、人员的组织、时间的安排、地点的选取等等,同时上级团组织可以提供相关的业务支撑和活动的宣传,扩大团支部在本系统的影响。

三是要推广项目化的工作方式。在团干部培训班和“团干部讲堂”中可以增加项目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可通过支部间的交流学习,借鉴活动组织优异的团支部经验,增强团支部班子对活动组织策划的能力与技巧,提高支部活动的效果,从而扩大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四是要拓展活动覆盖范围。部分团支部的工作对象减少,可选择联合共建的形式。通过活动项目单位承办的方式,活动形式由“单独活动”变为“集体活动”,参与方式由“组织通知”变为“自我选择”,活动内容则从“大而全”、“集中型”向“小而多”、“分散型”转变,做到活动常有常新。

团的岗位是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奉献的岗位。团工作中遇到的难度越大,对于团干部自身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团干部在工作中就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企业劳动效率提升,对共青团组织在“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工作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团干部只有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不断提高团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支部工作的有效覆盖,才能更好的把团员青年的活力激发出来,把优秀的团员青年凝聚起来,才能建设出覆盖广泛、运行有效、充满活力的团组织。

第二篇: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调研报告

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调研报告

上海市公安局团委内容摘要本课题以上海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现代警务机制稳步推进、公安青年需求不断变化为背景,以基层团支部与公安青年的作用关系为主线,考察新时期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目标、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力求在对现状进行客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公安系统 基层团支部 活力建设

一、研究的背景公安基层团支部是公安团工作的“最小作战单元”,具有单位最小、数量最多、面对青年最直接、工作措施最具体的特点。基层团支部是否具有活力,关系到团组织整体能否发挥出最强战斗力。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团支部,能够准确把握公安业务的发展趋势和团员青年的需求变化,对青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能最有效地凝聚青年为大局服务。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推进,处于社会变革中的公安基层团支部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团组织原有的一些工作方式、手段和载体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基层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所下降。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的作用已经成为公安各级团组织需要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主要目标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目标是在团支部的团员青年中形成和谐凝聚的氛围、群策群力的格局和持续创新的态势。

1、和谐凝聚的氛围营造和谐凝聚的氛围,就是以团支部的每一个成员为依托,倡导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培养成员对于团组织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作为团组织应想到“我为成员做些什么”,作为青年要考虑“我为团队贡献什么”,最大限度地让个人为组织贡献力量,让组织为个人营造氛围。对个人而言,积极乐观的精神可以焕起饱满的热情;对团队而言,和谐向上的氛围可以迸发出无尽的活力。所谓“凝聚产生力量,凝聚催生和谐”,健康的气息、和谐的氛围是一个团队的活力和战斗力所在,更是促使其不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群策群力的格局促成群策群力的格局,就是要形成共求发展、共谋对策的高度民主的局面,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成员的优点和长处,广辟蹊径,广纳贤言,让所有成员有机会在集体的舞台上表现自己,为集体的发展出谋划策,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活力团队应该是上下联动、众心归一的和睦团结的集体,既能共商盛局,也能共谋对策,既能共享胜利,也能共担风浪,无论在怎样的情境之下,都能带得出、打得响,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力量。

3、持续创新的态势形成持续创新的态势,就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实现新的工作目标,以快捷高效的实战业绩、和谐发展的大局面貌和健康活跃的工作氛围为考量,努力将团支部建设成为积极向上的团队,拓展成员素质,激励团队斗志,为成员的成长成才铺路搭桥,为团队的健康发展增添活力。团支部的活力源于广大团员青年的活力,团员青年的活力则主要表现为对集体的贡献与作为。因此,切实体现基层团支部“依靠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能,发挥联系青年的纽带作用,为青年成长铺路,为青年成才搭台,让广大青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是永葆团队活力的根本所在。

(二)影响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因素影响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内部因素包括组织制度、活动形式、团干部能力,外部因素则主要是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本文未将团支部的主要服务对象——团员青年作为影响团支部活力的因素来分析,是由于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是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结果,而非原因。无论团员青年的素质、偏好有何差异,都能够建设一个有活力的团支部。

1、组织制度组织的完善程度和制度的执行力度是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基础。截至2006年末,上海市公安局团委下辖48个二级团组织,724个基层团支部,遍布市局单位,各分、县局,消防现役部队以及公安部直属单位。2007年上半年,各单位的公安文职青年的团组织关系以单独成立文职团支部或并入所在部门原有民警团支部的方式纳入到公安团组织范围内。此外,市局团委在保安公司押运员中也已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基层团支部。可以说,公安基层团支部的建设是完善的,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与此相应的团支部工作制度还有待规范和落实。根据团的工作和建设要求,团支部主要应建立以下制度:团的会议制度(包括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团籍注册制度和团课制度等;同时,团支部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制订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支部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制度、支部活动制度和支部财物管理制度等。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团支部团的会议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流于形式,团籍注册制度难以坚持,团课制度走过场等现象都比较普遍;并且,少数制度因自身设计未能紧贴基层实际,或由于制定时间较长,已不能适应当前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此外,上级团组织对基层团支部没有强制性约束能力,导致基层团支部在执行制度时难免会大打折扣。

2、活动形式许多基层团支部开展工作基本上限于开会、学习教育,或仅停留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义务劳动等,形式内容单一老套,有如水过地皮湿,活动影响不大,导致基层团支部凝聚青年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一是团支部的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一些团支部骨干还未能牢固树立以服务中心为己任的思想,在安排活动时,关注中心、参与中心、配合中心做得不够,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好,使团支部活动与公安中心任务出现“两张皮”现象。二是团支部的活动与青年民警的需求结合不紧。当代青年民警思想的一大特点是目标多元化,他们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进步、学习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生活上有充实,但目前大多数团支部关心青年政治进步的比较多,关心其学习和生活的少,使团支部的作用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三是团支部的活动与时代要求结合不紧。一些团支部在开展活动时,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以一流的工作成绩赢得在团员青年中的地位,而是沿用过去的一些老套路,导致团员青年参加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也不理想。

3、基层团干部面对公安基层团支部的现状,一些团干部感到力不从心,“畏难情绪”、“有心无力”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许多基层团支部书记自认为是挂名书记,对团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疲于应付,从而“荒了自己的责任田”;相当一部分团干部对支部团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的内容、对选举团支部委员会的程序不清楚,不能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连基本的文体活动如球类比赛、小型晚会等也较少组织。究其根源,一是时间不充足。公安基层部门日常业务工作非常繁忙,致使团支部缺少开展活动的时间保证。二是内容不明确。一些团支部没有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导致团干部经常凭感觉办事,效果自然不好。三是人员不到位。中心城区许多基层部门团员青年人数非常少,选出合适的团干部比较困难,而与此同时,优秀的基层团干部却经常因提干或挂职、轮岗锻炼等原因调离原部门,导致一些部门团干部岗位发生“人才荒”,团支部工作难以有连续性。

4、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党建带团建”是党建和团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也必须坚持这条根本原则不动摇。但在一些基层单位,党建带团建往往流于形式,或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或只限于某项工作,或只抓一阵子,普遍缺乏有机结合和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而在机关单位,党员比例本身较高,团员数量有限,团组织的活动往往会被纳入党组织的活动一并考虑。长此以往,团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团员青年缺乏对团支部的信任感。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把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问题,使基层团的建设真正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和系统动作之中,步入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促进基层团支部的整体发展。

5、上级团组织的领导在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上级团组织必须加大检查指导力度,才能促进基层团支部增强工作能力。一方面,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体现了公安中心工作的要求。在设计品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只有根据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去思考、去把握,才能找准团工作的切入点,抓住着力点,依靠项目运作,努力打造与本单位公安业务中心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工作品牌,全面提升团员青年对中心工作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另一方面,上级团组织的指导往往体现出更广大范围内青年民警的需求。只有满足青年民警的需求、服务青年民警成长,才能对青年民警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才能使团支部活动永褒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实践探索社会转型给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团支部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拓创新,才能保持团组织长盛不衰的活力。为此,公安基层团支部以“一团一品”建设为契机,在认真研究本地区、本警种、本单位党政要求、青年特点和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把三者有机结合,努力形成鲜明的组织特色和工作品牌,逐步夯实团支部的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通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安基层团支部“一团一品”活动初步形成了四种建设目标。

1、以服务业务工作为目标团支部紧密围绕本单位业务工作,确立了各自的品牌。长宁分局华阳派出所团支部根据所内工作情况,积极探索,提出了创建“数字化警务”品牌项目,建立辖区电子地图,并设计有关程序软件,开展治安形势及相关业务数据分析、基础台帐记录等工作,同时建立数据信息专管员队伍,在日常管理和打击破案中发挥团员青年的作用。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公民出国(境)证件管理处团支部开展创建“文明窗口示范岗”活动,团员青年通过业务学习、礼仪培训、岗位竞赛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窗口接待技能,以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文明、高效的服务水平,努力展示出入境窗口的良好形象。

2、以青年发展导航为目标团支部积极搭建平台,努力满足青年民警的成长需求,引领青年岗位成才,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一是团支部以培养青年民警业务技能为重点。经侦总队一支队团支部围绕“青年民警培训课堂”这一品牌,采取系列措施,如开展业务培训讲座、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共同锻炼模式、建设业务兴趣小组、建立“一人一档”的青年民警人才库等,使团支部在培养经侦青年人才上发挥作用。虹口分局交警支队团总支利用“全国特级优秀民警”孙华虎的示范效应,带动支队青年民警成立“小虎队”,将团总支打造成“3S(study、service、success)培训基地”,通过学先进、赶先进,不断提高青年民警业务技能,同时积极投入支队的中心工作,努力实现青年民警的个人成才目标。二是以提高青年民警综合素质为导向。国保分局一处团支部继2006年参加团市委“一团一品”建设试点活动后,今年继续开展“成长同行”品牌建设,通过开展“每月一星”、青年讲台、帮困助学、“好书推荐”等活动,在展示青年民警风采和爱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青年民警的综合素质。

3、以支部管理创新为目标团支部创新民主管理方法,为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青浦分局看守所团支部针对支部委员会与团员青年缺乏沟通的问题,建立了“团支部工作轮值制”的品牌项目,并制定、落实了“列席制、提案制”以及“例会制”三项辅助制度,进一步创新了团支部工作管理模式,强化了民主建设工作,不断激发团员青年的自主意识,促进支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边检总站浦东站入境二队团支部充分依托总站青年博客平台,提出“支部建在博客上”的团建理念,初步形成了以阳光团务、阳光服务、阳光团员为核心内容的团建品牌,打造了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活力阳光团支部。

4、以特色活动建设为目标团支部在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团员青年服务社会,有力地促进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卢湾分局五里桥派出所团支部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以“志愿者联盟”为主题的“一团一品”活动,围绕关爱辖区青少年、关爱智障群体、关爱弱势群体等内容,组织青年民警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便民服务、奉献爱心等活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静安分局石门二路派出所团支部组建了“护校队”,组织团员青年在辖区内学校开展“知法、懂法、守法”法制宣传巡讲,在互联网上利用MSN、QQ、电子邮箱、博客、护校队民警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开展“护校”活动,为校园的平安建设保驾护航。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由于基层团支部人员少、资源少的特点,因此在活力建设方面不宜求全求大,而应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通过重点突破,以达到全面带动的效果,即在落实各项基本组织制度的基础上,凝聚全力集于一点,开展具有特色的支部工作,通过创立支部品牌来带动其它工作的全面推进。

(一)狠抓团支部工作制度的落实坚持团的基本工作制度,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要落实好团支部的工作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灵活把握制度。例如,基层团支部可以根据本部门业务工作和团员青年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行“弹性团日制”,灵活把握时间,见缝插针地开展活动,或是集中时间开展一些规模较大、时间较长、影响较好的“大团日”活动,以弥补因工作任务繁重、团日时间无法保证造成的活动缺失。二要切实加强学习。面对上海公安基层团工作的新形势,基层团支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全面了解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规范,才能真正掌握团的相关工作制度,进而更好地落实各项制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团务实用手册----团务通》等团建工具书的作用,以达到迅速提高的效果。三要科学进行规划。要围绕团组织制度、任务和本单位、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安排团的工作,做到年有计划、周有安排,确保团的工作长流水不断线。要注意研究团的制度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从而为发挥团组织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着力团支部活动形式的创新团组织活动是活跃团的工作、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渠道。开展团的活动要本着有利于提高队伍战斗力,有利于团员青年学习成才的原则进行。一要紧紧围绕“中心”。团支部活动的计划要紧紧围绕公安中心任务来制定,活动的重点要围绕中心任务去加强,努力配合中心找准位置,发挥助手作用。二要适应青年特点。要从团员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爱好需求出发安排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并多方面听取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活动方案,力求做到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积极参与。三要紧扣时代脉搏。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拓宽活动渠道,创新活动形式,既注意趣味性和娱乐性,又突出知识性和教育性,使活动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要以团支部“一团一品”建设活动为契机,不“求大求全”,但求“合适”,在活动中发现特色,在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带动支部整体建设。

(三)提高团干部建团管团的能力团干部建团管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团组织的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要配齐配强骨干。要把那些政治坚定、责任心强、素质全面、热爱团的工作并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民警选到团干部工作岗位上来,使团组织始终有朝气、有能力、有作为、有威信。二是要加强培训和传帮带。按照在职培训为主,分级负责实施的要求,抓好团干部和骨干的培训,重点组织学习团章、基层团的工作程序及方法等内容,开展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等活动,使团干部了解团的基本知识、青年工作的光荣传统,会搞团员教育、会做团员青年思想工作、会组织团的活动、会主持召开团的会议。三是要建立后备团干部人才库。团支部应加大对各类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好“育优”、“争优”、“评优”、“推优”四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青年人才库,从而建立、健全一套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和输送机制。同时,通过组织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把优秀青年党员或团员列为后备团干部人才库,以确保基层团干部人才资源的充足和团工作的持续性。

(四)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要从党支部和团支部两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基层党支部要真“带”。基层党支部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带领本单位团支部在组织设置、工作要求上保持同步,从思想上带、组织上带、作风上带,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要依靠党组织解决好团建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思想导向、人员配备、经费来源、活动阵地等。通过党组织的带动和支持,进一步改进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能紧紧围绕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切实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二是基层团支部要真“动”。团支部要主动、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反映团员青年思想、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反映上级团委的工作意图,以便让党支部全面了解青年工作情况,及时作出指导或相应安排。同时,要主动开展工作,干出成绩,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以“作为”争取“地位”,使党支部真正感到团支部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从而以实际行动来赢得党支部的支持。

(五)加强上级团组织的有力领导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意识,强化关注基层、支持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一是上级团组织要把基层团支部建设作为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体考虑的格局,努力做到研究部署工作时能够对基层团支部建设提具体要求,检查讲评工作时能够重点检查讲评基层团支部建设情况。二是上级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切实改变“发表格”式的简单工作方式,着重研究团组织建设中带政策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解决基层团支部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基层团干部主动想团的工作、谋团的工作、干团的工作,努力为基层团支部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上级团组织也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力指导基层团支部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等问题,想方设法为青年民警学习成才创造条件。同时,要大力指导基层团支部积极开展有公安特色的文化活动,用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领青年民警的思想阵地,切实增强团组织工作的吸引力。

(罗震川、钟灵、夏炯、蔡福荣、宫春晖)

第三篇: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根据当前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工作与青年工作的主要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从支部设置、支部活动和支部团干部队伍建设等角度,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现状,提出了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央企业基层团组织进一步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央企业;支部设置;支部活动;支部干部队伍

本研究以国资委所属的135 家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为研究对象,根据国资委现行的行业划分方法,即军工制造、能源化工、建筑工程材料、电子通信、冶金等8 大行业,结合多级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共抽取了16 家中央企业的31 个基层团支部样本。从党支部书记访谈、团支部书记访谈、团员青年问卷调研等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其中,现场发放收回问卷471 份,网络发放收回问卷761 份,共计1232 份。

一、支部设置现状分析

中央企业的基层团支部网络较为完善,但设置形式较为传统、单一。调查显示,98.2%的团员青年表示本单位有团支部,其中大部分为行政体系设置的独立团支部。根据访谈结果,96.5%的党支部书记表示本单位团支部是依靠行政建制或与党支部对应设置的,同时,97.2%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本单位团支部是根据团员人数,与党支部同步建立的。由于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始终保持着良好传统,党的组织比较健全,特别是国资委党委与中组部、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6]59 号)后,各中央企业更加积极地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基层团支部设置较为健全。

在支部结构设置方面,主要由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三者构成,处于较为简单的结构模式。调查显示,基层团支部由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三者构成的比例达84.7%,部分单位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增设了青年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委员或生产委员。从访谈结果看,表示团支部是由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三者构成的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分别达78.3%和83.4%,其中65.2%的党支部书记认为没有必要再设其他委员。另外,在调研中了解到,62.6%的团支部书记表示其他委员基本为“挂职”,89.5%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团支部书记是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委员基本不负责具体工作。这说明团支部的委员会建设流于形式。

综合统计结果表明,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传统,但设立形式比较单一,构成方式较为简单,创新意识不强,与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支部活动现状分析

1.团员青年参加活动情况

大多数团员青年都很愿意参加团支部开展的活动,但由于工作时间紧等方面的原因,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效果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团支部活动的团员青年分别达52.1%和21.7%。而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原因分别为:太忙没时间的占57.3%,感觉太过于形式、并没有太多内容的占22.2%,没什么原因、就是不想去的占12.6%;在参加团支部活动的主要困难方面,个人工作时间原因的占56%,活动时间安排不科学的占10.8%,个人特殊原因的占11.7%,活动没意思的占6.5%。广大团员青年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处于工作一线,参加活动的时间不能有效保证成为制约活动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2.基层团支部活动的效果

大部分团员青年对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效果评价较高。以下是本次调查中团支部开展活动效果的评价情况(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团员青年普遍对支部开展的文体娱乐性活动评价较好,对思想性活动评价相对较低。同时,问卷统计显示,54.6%的团员青年认为思想教育活动的效果较差,53.1%的团员青年认为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融合一般;访谈结果显示,84.7%的党支部书记表示文娱性活动开展的效果较好,如外出踏青、体育竞赛、才艺大赛、素质拓展等;71.4%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技能性活动团员青年比较喜欢,如入职培训、导师带徒、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大部分党(团)支部书记表示思想性活动效果较差,如征文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等。这说明,在企业基层团支部,娱乐性活动相比于思想性、技能性活动效果更好,更容易开展。

3.团员青年喜好的活动方式

体育、文艺等休闲娱乐性活动普遍受到欢迎,有利于团员青年自身成长的知识性、技能性等方面的活动介于中间,写思想汇报和读书体会等思想性活动相对较低。团员青年对各种具体活动方式的评价结果如表2 所示。

4.基层团支部活动的影响

大部分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团员青年对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比较认可,但表示活动影响力有限。调查显示,对团支部活动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党支部书记达67.6%;对团支部的服务水平表示“高”和“较高”的团员青年达75.4%。而在活动对团员青年的影响程度方面,认为“影响全体”和“影响部分”的党支部书记分别为25.3%和58.6%,团支部书记分别为32.5%和46.8%,团员青年分别为22.4%和62.9%。

5.基层团支部活动的设计 总的来说,不能完全满足团员青年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活动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在团支部活动能否反映团员青年的思想和需求情况方面,认为“能”的团员青年占32.4%,“一般”的59.2%,“不能”的8.4%。

统计分析表明,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组织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团员青年的整体评价较高,但活动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偏重于娱乐性活动方面,思想性活动相对薄弱。

三、支部团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1.基层团干部岗位的吸引力

基层团干部岗位比较受团员青年的欢迎。调查显示,团员青年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团干部的分别达44.1%和31.7%;在参加基层团干部的公开竞选上,34.6%的团员青年表示肯定会参加,51.1%的可能会参加,14.3%的不会参加。在问及原因时,83.6%的团员青年表示能够锻炼自己,发展机会更多。而访谈结果显示,28.4%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团干部岗位的发展机遇增加,69.3%的表示和其他人平等;35.2%的团支部书记认为有一定的培训机会,53.8%的认为和其他人一样。说明,团员青年对团干部岗位在锻炼、培养、提升素质方面的独特优势表示认可,但基层团干部岗位现实发展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2.基层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大部分党支部书记、团员青年对基层团干部各方面的素质整体评价较高,但认为其在服务青年方面的素质表现要弱于其个人自身方面的素质表现。根据访谈结果,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团干部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35.4%和51.3%。大部分团员青年对基层团干部的评价较好。

3.基层团干部的配备和待遇

基层团干部主要为兼职,虽然大多数单位能够及时配备,但兼职团干的政治经济待遇落实情况较差。调查显示,团支部书记表示“非常及时”和“比较及时”配备的分别达53.1%和32.7%,普遍为兼职。在政治待遇方面,大部分团干都不是党支委委员,只有5.7%的基层团干部是党支委委员,但其中大都能列席支委会;在经济待遇方面,93.7%的基层团干部表示没有任何形式的经济补助,6.3%的表示享有每月100-200 元的经济补贴。在问到作为基层团干部最希望得到什么待遇时,希望是培训的占67.4%,经济补贴的占27.3%,政治待遇的占5.3%。说明相比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待遇,基层团干部还是更注重于个人发展方面的机会。

4.基层团干部的任期

基层团干部虽然没有固定的任期时间,但大都能在团章规定的2-3 年内换届。调查显示,在团干部换届时间方面,23.9%的为1 年以下,26.5%的为1 年,25.4% 为2 年,12.8% 的为3 年,4.1% 的为4 年,4.6%的为5 年及以上,2.7% 的为其它。访谈中,76.3%的党支部书记认为任职时间不宜过长,1-2 年为宜,否则容易失去工作热情,也不利于锻炼新人。另外,大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表示,基层团干一般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随主业的变动而流动较快,说明基层团干部队伍相对不稳定。

5.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

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整体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选拔方面,主要以党组织直接任命为主,公开选举的相对较少。调查显示,团干部经党组织直接任命的占33.8%,经团组织推荐、党组织任命的占16.9%,经党组织提名、团组织投票选举的占18.1%,经团组织提名、公开选举的占19.2%,经海选的占5.1%。访谈中,51.4%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团干部的选拔为党组织直接任命,37.3%的表示是团组织提名、党组织任命;64.9%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是党组织直接任命,24.3%的表示是团组织提名、党组织任命。

在培养方面,大多属于无意识培养,上级单位主要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培养基层团干部,但次数较少。从访谈结果看,94.8%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党支部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上级单位有相关的培训制度,但党支部主要靠下发任务、压担子,促使团支部书记在实践中锻炼成长。82.7%的团支部书记表示党支部没有进行过培训,但党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中会不定期进行一些思想交流,大部分参加过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一般每年1-2 次。

在管理方面,方式较为简单,上级团组织有制度,但大部分党支部没有具体落实措施,主要依靠评优激励和团干部的自觉性。访谈中,74.7%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对团干部没有硬性要求,主要依靠其自觉性,要求不定期汇报工作,并借助于活动方式或激励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对中央企业基层团支书的管理方式,82.5%是通过工作计划、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工作会议、下达文件、电话通知等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同时结合评优管理。

在考核方面,大部分单位都能够开展,但具体量化考核的较少。调查显示,团员青年表示对团干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分别为32.3% 和45.9。访谈中,79.2%的党支部书记表示有考核,其中93.1%的表示没有具体考核标准;87.5%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有考核,其中93.6%的表示没有具体考核标准。大部分单位都是通过团费收缴、工作落实、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组织活动、纪律考勤等日常行为进行考核,部分单位采用团员投票、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员工综合素质考评”等方式进行考核。

综合统计数据表明,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岗位虽为兼职,但仍具有较大吸引力,且配备比较及时。但是,待遇落实不到位,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等工作不规范,团干部个人因素对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影响和导向性较大。

四、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与发展对策

在支部设置方面,针对设置形式单

一、构成方式简单、管理方式脱节等问题,基层团支部应该打破传统的组织模式,积极延伸团支部的工作手臂,根据青年的年龄结构、分布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建立有效联结、覆盖更广的组织模式;提高团支部建设开放程度,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等横向联系,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平台;积极借助网络、新媒体等载体,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创新团支部建设工作体系。

在支部活动方面,针对思想性活动不好开展、娱乐性活动偏多、时间冲突等问题,基层团支部应该针对企业要求和青年需求,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尽量减少大型、集中、投入大、程式化的活动,设计一些小型、灵活、分散、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活动。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在活动时间安排上,可由“八小时以内”向“八小时以外”延伸,由“岗位型”向“岗位和业余相结合”转变,确保活动的灵活性。

在支部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针对待遇较低、管理较弱、考核不严等方面的问题,基层团支部应该积极探索公开竞选、直选等形式,广开渠道,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基层团干部岗位。同时,基层团干部应该加强锻炼,把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和组织需要什么较好地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进步观”;上级组织应该积极协助落实好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建立完善基层团干部考核制度,把基层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到基层党的干部培训序列,拓宽基层团干部成长渠道等。

五、结

当前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是广大支部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支部结构与支部活动。根据支部所属行业特征和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团员青年特点,进一步完善支部设置,优化支部结构,创新支部活动,培养支部干部队伍,对于履行当前中央企业基层团组织职能,提升新时期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工作成效,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新生: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团委书记

杨名:中央团校进修部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责任编辑:杨守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工作研究所供稿)

第四篇: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田艳丽

摘 要: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本文对企业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初步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保护

1知识产权的定义及重要性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许多中国企业纷纷开始在全球开拓业务,遭受国外企业的竞争与挑战。诸如技术壁垒、专利费索取、商标侵权、仿冒名牌等“知识产权”纷争日益激烈,然而,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应对贸易纠纷的能力也有限。“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外企业排挤中国企业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泵”,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企业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予以特别的关注。

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过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①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000年美国耐克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理由是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为西班牙CIDESPORT公司贴牌生产的滑雪衫夹克产品侵犯耐克公司的商标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侵权成立,赔偿耐克公司相应的损失。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中,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很不充分。“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知识产权淡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技术在申请专利前就参加展览或以论文等形式发表,使得该技术将失去了独特性和新颖性,为他人无偿使用;

二、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侵犯他人的权利。假冒侵权现象层出不穷,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就意味着企业要学会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掌握必要的保护措施和知识。

②建立商业秘密的保密制度。过去我们谈到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权、商标权及著作权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的范围已超过原有的领域,除上述权利外,它还应包括商业秘密以及其他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权利。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内涵十分丰富,除技术秘密外,还包括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的标底等。近年来因员工流动而造成商业秘密泄露案件时有发生。我国企业应吸取教训,对商业秘密要及时建立保密制度、采取保密措施。例如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制定严格的技术资料接触程序,使每个人都只能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一部分。或是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与商业伙伴签订保密协议等。

③注重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注重创新,就是要求企业把开发创造知识产权放在重要地位,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和水平。而创新又可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在自主创新方面,企业可以加大R&D投入,研制自己的核心技术,开拓自己的营销网络,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而至于引进创新,当前的国际经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开发围绕核心专利的应用性专利技术。通过创新活动,可以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有两层意思。

一、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害,要敢于出来维权,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二、尊重别人的智力成果,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遭遇诉讼,我们也要积极应对。鉴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利用知识产权诉讼维护企业利益,大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和人员方面的限制,可以配备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也可以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外包给社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专业人员。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越来越频繁。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注重对知识产权创造及保护的投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来促进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社会其他支持部门的联系,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参考文献:

[1]汪张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知识产权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7,(4).[2]鄂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J].辽宁经济,2009,(3).[3]吴小刚,郭伟青.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体系构建探索[J].新西部,2009,(16).

第五篇:“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学方式、教学关系、教学理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明确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教师教学带来的影响,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社会资本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研究――基于资源获取的中介效应,(2017SJB2230)。

一、引言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2015年向全国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使人们看到了各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学术科研、电子商贸、学习交流,都可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在教育行业,MOOC的兴起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和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渗透无处不在。教育领域也受到了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互联网+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少有的具有颠覆性的变革。因此,明确“互联网+”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并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储存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教学资源,并且信息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资料,以保障教学有效展开。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资料都已经共享,在网络上有近乎标准的结论,这必然会降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也就不会在教学中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二)知识碎片化及信息超载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提出了新挑战

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碎片化及信息超载问题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干扰和影响。一方面,传统教学的学科知识以教材为载体,知识以体系化形式而存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即知识是零散、无序、片段、不成体系的。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又缺乏强制性要求,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缺乏深度思考,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认知。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量是海量的,而且良莠不齐,存在信息超载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思考,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在庞大且鱼龙混杂的信息中搜索并选择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自主获取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对碎片化知识加工整理,最终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这无疑是教学的又一挑战。

(三)互联网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教学关系。互联网环境下,知识资源具有共享性,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依据专业和课程需求自主安排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教学从知识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这也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素养、创新意识等提出了挑战。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挑战

“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一方面,“互联网+”对教育技术将产生颠覆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对教育方法也有重要影响。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首先,教学观念受到挑战,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质量观、教学评价观等。其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挑战,观念变了,随之而来的是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期望。再次,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对象服务的,教?W方法变了,教师角色也必然改变。最后,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挑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的变化都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迎接挑战。

(二)庞大的数据处理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大数据是一场革命,海量的数据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教育部门、商业部门还是政府,几乎所有领域都将卷入这种进程。”根据美国著名的课堂观察应用软件开发商Classroom Observer的研究,在一节40分钟的普通课堂教学中,一个学生所产生的全部数据约有5GB―6GB,而其中可归类、标签并进行分析的量化数据约有50MB―60MB,这相当于他在传统数据领域中积累5000年的数据总和。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如果不对其进行专业提炼、研究分析,那么互联网数据统计功能带给教育的价值就是空中楼阁。处理这些数据,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这将给高校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这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必将迎接的挑战。

(三)繁杂的信息收集

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历史性变革,以往一直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化革命正在逐渐改变着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每一细胞。互联网时代,各种教育信息纷至沓来,充斥着教育工作者的眼球,其特点是信息量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找出哪些信息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信息对教学科研更有价值,了解通过什么途径更有效地搜集信息,有哪些好的学习信息可以利用,如何辨别各种信息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应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挑战。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进一步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n堂操控能力,全方位迎接挑战

提高课堂操控力,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犹如灯塔,指引着课堂教学的航向,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优化,是高校教师应对挑战的首要环节。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再次,要改进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培养数据能力,提升数据素养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一方面,学生在线学习时,会留下大量学习行为方面的数据;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的课堂信息都可以实时转化成各种数据反馈给教师。教师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设计出更具实效性的学习环境,开发更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因此,数据能力是未来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素质能力培养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培养是提高教师“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培训。通过培训,加强教师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增强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形成“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在自发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

在“互联网+”背景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高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技能与理论相结合传授的同时,不断学习各类前沿知识,以提高自身能力,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2]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01):6-11.[3]腾讯研究院.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 [EB/OL].http://,2015-04-13.[4]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5]张杰夫.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J].人民教育,2015(13):72-75.[6]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03):12-15.[7]毛姣艳.“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广场,2016(03):90-92.[8]汪洋.“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9]王俊,贾风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科技导刊,2017(19).

下载企业劳动效率提升背景下建设基层活力团支部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劳动效率提升背景下建设基层活力团支部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基层干部管理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基层干部管理研究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更加要求对干部进行从严管理,本文基于荣成市推行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规范干部管理的实践,对新时期基层干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村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基地,也是全国人民的生活源泉、国民经济......

    “双创”背景下新福建建设研究

    “双创”背景下新福建建设研究 摘要:面对“双创”这一全新的发展机遇,福建省积极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再到发展模式等各方面展开建设。在对福建省“双创”的基础和现状展开研......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走势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走势研究——以湖北省农村社区发展研究为个案 作者:张艳国,胡盛仪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摘 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旨在解决......

    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城镇体系的发育和完善程度是一个体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自工业革命以来,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它......

    生态文明背景下美丽乡村的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态文明背景下美丽乡村的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在党......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领导力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领导力研究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三农”工作的专业储备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为农村基层班子输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

    和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宗教问题研究

    和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宗教问题研究 ——对湘潭县农村宗教信仰的调查与思考 王洪斌 根据我们对湘潭县农村人口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湘潭县农村人口大约116万,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