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之启示

时间:2019-05-14 06:2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之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之启示》。

第一篇: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之启示

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之启示

2003-04-25 16:55:00 科学投资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幅现如今挂遍大街小巷商家的对联其实蛮有些久远的渊源。有人曾做过专门的考证,此联在西汉后期就出现了。史书载,当时长安城里有八大富人,其中言之凿凿的有卖豆豉的樊少翁,卖丹药的长安丹两位,皆拥资钜万(当为千万级。首富“樊嘉五千万,其余皆钜万矣”)。而这幅对联当年就贴在卖豆豉的樊少翁家门口。

仔细想来,颇有感慨。卖豆豉而能成千万富翁,这生意该做得多大!豆豉是大豆的发酵物,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且又不是生活必需品,竞争者众多,替代品众多,很难有厚利可图。樊少翁要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其豆豉必须口味极佳、选料上品、做工精良,并长期忍受微薄利润。为此,樊少翁一定要“携通家数十口”,加上雇用数百名匠人和店员,每年采购、存贮数以十吨、百吨计的大豆,规范各加工点的工艺流程,设立一个遍布长安的加工点和营销网络,才能积少成多,成为巨富。长安是首都,各郡县太守、县令到长安吃樊氏豆豉,然后把口味带到当地,进而使樊少翁把采购、存贮、运输、制作、销售豆豉的生意做到全国。如此说来,“生意兴隆通四海”倒真是不为过。

举通家之力以为巨富,樊少翁应当算是中国家族企业早期的经营者之一了。如此算来,中国古代家族企业家真可谓灿若星河。《汉书·张世安传》中记载的那位“家僮七百人,富于大将军霍光”的张世安、北宋时期山西晋城著名的“十万大公”、“十万二公”程氏兄弟等等,都应该算作家族企业先驱。只是,家族企业这个称谓只有在现代社会才有意义。只有在现代社会企业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千差万别、洋洋大观的时候,家族企业才得以被特定化。

家族企业虽然年代久远,但即使到现在,我们仍无法给家族企业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专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区别在于衡量的标准不同。有观点看中所有权的多寡,有观点强调产权所有者与经营管理权的统一,还有的观点提出衡量标准是“是否存在两代人之间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传承”,等等。这使家族企业这一概念模糊起来,于是,在经济学家们的口沫飞溅中,在人们的普遍认识里,家族企业与“不先进”、“不现代”挂上了钩。事实上,家族经营不应该成为落伍的代名词。根据调查,在当今世界上,家族企业仍是最普遍和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在美国约有90%的企业为家族企业;在英国有70%的企业为家族企业;在台湾除公营和外资企业外,其它几乎都属于家族企业。世界各国的大企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家族企业。例如《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型企业中,有175家为家族企业;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42%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台湾500家大的民营企业中少有不是家族企业的。

应该说,家庭、家族制是企业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态。在创业初期,恐怕不能没有家族制,在血缘、地缘关系上结成的强大联盟,蕴含了共同的需求和利益。清华大学的秦晖先生认为,家族经营不仅有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亦有社会意义上的合理性。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组织都凌驾于家庭之上,但所有的组织都没有使家庭解散,而所有的组织的可靠性都远逊于家庭。

中国家族企业的兴起是在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民营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不得不经常性地突破已有的政策限制,或者采取各种花样的变通做法。这种政策博弈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家必须严格控制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防止出现内部人告状、从而引致政府管制的关注,这样的体制性环境决定了以家族忠诚为纽带的企业家族化经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另外,家族往往是家族式企业融资来源的最初渠道。中国特定的经济金融体制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服务的,因而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据调查,我国私营企业的开办资金最主要来自于本人原来的劳动或经营积累占56.3%,亲友借款占16.3%。在一个迅速变动的环境中,家族企业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家族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前期降低生产成本(如减少工资、引入家族网络的融资),而且从最初创业的意义上说,家族化经营的协调成本也相对较低,因为即使发生矛盾冲突,也可以通过内部协商,而避免由于引入第三方监督造成成本过高的情况发生。

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无非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一种经济组织。亲情、忍让、谦和、默契及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减少为降低交易费用而付出的“组织费用”和“制度成本”。其实民营企业的这种传统性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容、相通。没有绝对意义的“现代”。因此,如今许多成功的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曾或多或少地借助过这一形式,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这些企业中,如今有的仍然以家族企业的面目存在,也有不少企业早已摆脱了家族企业的痕迹,而以各种新面貌示人。所谓“英雄莫问出处”,这些企业更愿意让人们谈论他们今天的成功,而不愿意让人看到他们创业时的艰辛。

《科学投资》对家族企业的各种创业形态进行了扎实详细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不仅能够揭开许多成功企业创业的秘密,而且这些企业创始人的聪明才智令人叹为观止,因而也非常具有启发性。根据调查结果,《科学投资》认为可以大致将家族企业创业分成以下7种类型,包括父子创业、兄弟创业、夫妻创业、朋友创业、亲戚借力、个人英雄和综合创业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案例选取,我们秉承的是典型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许多读者早已耳熟能详,或者虽然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只具有极个别意义的案例,本文并没有选取。比如号称“中国首富”的刘永好4兄弟,以及用友软件王文京、太太药业朱保国、广东榕泰杨启昭等著名家族企业的案例,我们并没有涉及。当然,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科学投资》所选择的这些案例未必就十分恰当地代表了家族企业创业的各种类型,挂一漏万也在所难免。《科学投资》只是希望通过本文给那些有创富愿望的投资者以有益的启示。(编辑:陈晟)

家族企业的生命力

新古典企业模式-家族企业的生命力

2003-04-25 18:07:00 科学投资

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常常把家族制企业作为一种落后的产业组织象征,把这种组织形式当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现代企业相对,有学者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新古典企业模式”。尽管如此,却并不妨碍家族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功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些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20余年得以涌现、发展起来的,大都完成了创业的阶段,且发展相当迅速。

家族经营不是落后经营

通过《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一文,大致可以总结出,家族企业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在经营上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比如:(1)大多数企业依靠家族资金和家族成员的劳动力与关系网而创立,成员以低于市场薪金水平为企业服务;(2)在决策上多采用集权模式,由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导人为企业管理核心作出决定;(3)机制比较灵活,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因为管理层通常把企业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相联系,责任心很强。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家庭企业在竞争力方面有其优势。其实企业形式无所谓高下,只要在当地管理交易成本最低就是好形式。尽管有人将家族企业称为“新古典企业模式”,将其与现代企业对立起来,但记者仍相信这样的观点:企业组织没有普遍适用的标准模式,现代企业并不是惟一选择。没有古典就没有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更没有什么政治标准。创业最需要的是低成本组织资源,而家族关系是最现成的非正式组织资源,能保证企业领导的权威,使其凝聚力更强。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需要首先搞清楚,即家族经营和家族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家族制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中国曾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以男性血缘关系为基础、相对集中地居住于某一社区(主要是村落)的同姓群体中。家族关系一般以五服为单位向外延伸,这种制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与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法理制度格格不入。没有听说哪个乡镇企业内部搞了家族制,更没有听说哪个乡镇企业搞家族制取得了成功。多数人一听说乡镇企业内部有家族关系存在便笼而统之地称为家族制,实则是一种误解。

家族企业生命力的来源

学者巴曙松和屠新曙认为,判断家族式企业是否合理和有效率,要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判断其是否是低成本的。从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来看,在经济体制环境剧烈变革、信用环境有待建立的条件下,适宜于创业的家族企业是有效率的。

我们知道,家族企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市场规则迅速调整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不得不经常性地突破已有的政策限制、或者采取各种花样的变通做法。这种政策博弈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家必须严格控制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防止出现内部人告状引致政府管制关注的情况,这样的体制性环境决定了以家族忠诚为纽带的企业家族化经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比如前文中曾提到的天通股份潘广通、潘建清父子,如果不是基于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那么小潘恐怕不会安心在外“打天下”,而老潘也决不至于为了实现家族控股而如此殚精竭虑。

其次,职业经理人阶层和信用环境的缺乏,导致民营企业家不敢贸然选择外部经理人员进入。目前,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在选择经理人员时的一个基本准则通常是,民营企业所选择的经理人员首先必须是可信的,如果不可信,那么经营管理能力越强,可能对于企业所有者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清晰、稳定的法制环境,透明的职业经理人评价体系,都是促使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但是,目前这些方面的环境并不具备,企业的所有者在这种状况下只能转而选择家族之内的可信人员参与经营。“超级解霸”的发明人梁肇新创业之初的“反家族情结”,就让他在合作者手上吃尽了苦头,直到后来任用妻子王周宇,才使企业开始走上正轨。

第三,家族往往是家族式企业融资来源的最初渠道。中国当前的金融体制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通常是利用家族式的网络。创业时期企业的经营风险无疑偏大,而家族资金的介入实际上承担了类似高科技发展中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的作用。根据调查,我国私营企业的开办资金最主要来自于本人原来的劳动或经营积累,占56.3%,亲友借款占16.3%。这一点在李书福、南存辉等江浙一带家族企业中体现得非常突出,这些人身后往往站着一大批“隐身富豪”,使得他们的企业从来就不缺乏资金的支持。

第四,在一个迅速变动的环境中,家族企业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家族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前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从最初创业的意义上说,家族化经营的协调成本也相对较低。再加上有家族观念的约束,信任度一开始就能达到一定水平,所以过程中的监督成本也相对较低。由于决策者与管理者均为家族中人,信息的传递极为快捷,遇到问题时可及时处理,无须先请示汇报。由于是利益的共同体,基本不存在内耗,从而能提高效率。在企业资金困难时,家族人员还可以不计报酬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在资金上的压力。比如蓝招衍、蓝招宝兄弟创办的珍禽公司,如果没有哥哥招衍早期在精神、物质、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招宝恐怕早就支持不住了。

家族企业的“三代之痒”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正应了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中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相当高。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如何长远发展的问题。

不可否认,传统家族企业中的问题很多。在不少家族企业中,裙带关系相当严重,领导者任人唯亲。在这里,往往是家族逻辑超越了利益至上的商业原则。为了照顾家族成员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全局利益,这样就使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和非家族雇员处在不公正的地位,打击了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加深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之间的对立情绪。同时,这类领导者往往独裁倾向和专制作风严重,实行家长式的管理,一人独大,反而使唯命是从的人得到重用,从而又引出薪酬不公正的问题。比如爱多VCD的胡志标和陈天南,两人同为创业者,但作为一把手的胡志标重用太太林莹,不听取异议,最终导致企业散伙。

家族企业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机构混乱,权力界限、工作职能划分不清,工作内容互相交叉。在这些企业里,往往是董事长管总经理该管的事,总经理又管董事长该管的事。一方面造成了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决策体系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家族企业封闭保守,在加强对企业相关信息控制的同时,又不注意及时收集外部信息,企业难以及时应对外部瞬息万变的环境。据报道,温州某村曾有8个小锅炉厂,几聚几散,大家都搞不大,甚至还相互拆台,原因就是家族内盘根错节的派系矛盾。大家都低头忙于对付别人的厂,自己的组织管理、学习提高全然丢在了脑后。

再有,由于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份制不健全,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加之企业股东之间有血缘亲缘关系这个“先天不足”,难以实行资本间的联合。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首先要求企业要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连自己的企业都管理不好,别人怎么敢让你介入他的公司事务?在这方面,国内的家族企业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控股多家上市公司,鲁冠球的万向集团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收购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就是因为这两家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才能有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运作。

家族企业社会化

尽管有上述问题,但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创业方式的作用依然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这在前面已经有所论及。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家族式企业的不断扩张,家族式企业必然要相应突破自身的界限,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的财务资本和外部的人力资本,这就涉及到家族企业在新的环境下的社会化问题。不过从创业的角度看,家族企业依旧充满魅力。

在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样引人注目。研究表明,如果能够较好地解决财富接班的问题,由家族控制的公司的经营业绩要胜过非家族控制的竞争对手。而且,家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据家族公司研究所的调查,家族控制企业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78%,占美国雇员人数的60%,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在中国,这些比例更高。

父子兵

俗话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父子创业有着亲情上的天然优势,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恐怕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伴随左右,共同打天下更让他自豪的了。父子俩通常情况下是近乎绝对的利益共同体,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父子在创业时就齐上阵的情形不太多见,父子兵更多表现在后创业时期,或者子承父业上。父子兵创业大致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齐头并进(三株集团吴氏父子)分工协作(天通股份潘氏父子)

青出于蓝(方太厨具茅氏父子)承袭余荫(格兰仕梁氏父子)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父子兵之齐头并进型

2003-04-25 18:09:00 科学投资

此类型的代表当属三株集团的吴炳新、吴思伟父子。1989年10月的一天,一个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来到安徽淮南,注册了一家公司——淮南大陆供销公司,代理生物制品851的销售。这个中年人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三株公司董事长吴炳新,而那个大学刚毕业没多久的小伙子就是吴炳新的儿子吴思伟。就在这一年的年底,上海交通大 学与上海松江县五里塘乡工业公司合作推出的昂立一号口服液问世,吴炳新便主动与之联系,并成功地承担了该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的任务。1990年,吴炳新父子自认为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父子俩决定实现战略转移——离开安徽。

吴炳新北上来到山东济南,吴思伟则转战江苏南京。昂立一号口服液在山东和江苏的推广过程中,吴氏父子完全熟悉了口服液之类保健品的市场运作。尤其是吴思伟,创办了南京克立科工贸公司,业绩显赫。到1992年,昂立一号口服液在江苏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第二年则猛增到1个亿。随后,父子俩创立三株公司,3、4年间销售额就达到了80亿元。尽管发生在5年前的“常德事件”使三株公司从此一蹶不振,但这个纪录至今也没有人打破。

吴炳新和吴思伟是“父子兵”创业的典型。如果不是后来的“常德事件”,吴氏父子应该可以继续创造出更大的神话,但话说回来,“常德事件”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吴氏父子在营销、管理等方面存在某些“盲点”的必然表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不管怎么说,父子即战友的创业模式,因其难得,是很容易便被传为佳话的。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父子兵之分工协作型

2003-04-25 18:10:00 科学投资

天通股份是中国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父子创业的家族企业。在这个企业里,天通电子董事长潘广通、总经理潘建清父子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总数超过了发行后总股本的21%,股东性质均为“发起人个人股”。以2003年2月份的市值计,潘广通持股市值为3.2亿元,在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市值中排名第二。儿子潘建清说过,天通最大的成功是只有父子俩拍板企业的事。儿子的业绩主要体现在使天通公司发展成国内软磁行业的龙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而只有高中学历的父亲则在小小的郭店镇默默运筹天通公司的制度安排,根据环境变化,改造企业。

1984年,潘氏父子创建天通电子的前身——海宁电子元件厂,80万元的注册资本全由创业者筹集。企业成立以后,业务主要由小潘负责。因为父亲插手少,潘建清可以不受干扰地一心搞经营,几年下来,业务突飞猛进。与此同时,父亲潘广通也没闲着。1991年,潘广通在企业内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在天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老潘的“老谋深算”对父子俩日后成为上市公司最大股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93年,潘广通主动找到郭店镇政府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当年8月,海宁电子元件厂进行产权界定,改制为天通电子有限公司,在郭店镇政府镇集体股、镇水利农机管理站法人股以及本公司企业集体股3块之外,潘广通等304名职工个人出资110万元入股,仅占总股本的9.28%。以让出大头股本为代价,老潘为自己和一批创业者开辟出了一块在企业股份中可以名正言顺立足的自留地,同时使日后的股权交易可以预期。不过,这件事还是让周围的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老潘太傻,因此此事在天通电子发展史上被称为“九三政变”。4年后,海宁市计经委、体改委、乡企局联合同意天通电子有限公司进一步股份规范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将企业集体股全部转让给职工,将原有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原公司个人股中潘广通等10名自然人直接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由此10名自然人持股数量一跃逼近50%。天通电子的这一番运作,让人感叹父子创业的绝佳配合。

试想,如果没有小潘东挡西杀,天通电子要想做大应属不易;而如果没有老潘的运筹帷幄,小潘忙了半天很可能要“为他人作嫁衣裳”了。潘氏父子的这种“儿主外,爹主内”的模式,当为后人所效仿。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父子兵之青出于蓝型

2003-04-25 18:12:00 科学投资

茅理翔

乡镇企业素有“富不过三五载”之说,而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总经理茅忠群父子两人却使一个经营了15年的乡镇企业至今仍然保持着100%的年增长率。父亲茅理翔,人称“世界点火枪大王”,14年前,在政府没拨一分钱的情况下,他白手起家,找项目,跑市场,把一个8个月没发工资的乡办小厂发展成为名噪一方的飞翔集团。而就在企业渐渐步入正轨,点火枪生意在全世界铺开之时,市场竞争引发的价格大战却扼住飞翔集团的咽喉。

要发展,只有转变思路,二次创业。

在这个岔路口,父亲想到了刚刚获得上海交大硕士学位、正准备赴美留学的儿子茅忠群。没过多久,在确定了发展吸油烟机的大方向之后,茅理翔便把企业交给儿子管理了。茅理翔说儿子学历高,在品牌意识、精品意识等方面要超过他。而茅忠群缺少实际管理经验,所以也经常到父亲那里取经,一老一少形成互补。小茅初到公司时,很多职工只把他看作是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但在二次创业选择项目时,老茅的观点是上微波炉,茅忠群却认为抽油烟机更合适,市场调查结果证明,茅忠群的观点更正确。此外,茅忠群还主持策划了“方太”品牌,一举取得成功。

开始时“方太”这个名字有90%的人反对,但他还是定下了这个名字。其实单是这两招,职工们就已经对茅忠群刮目相看,认为这位大学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财产问题一直是家族制企业里最敏感和最尖锐的焦点。老茅把他的家族产权观念总结为“口袋论”,就是说要把利益放在一个口袋里,同一个口袋的人可以一起经营,他们会有同样的利益。即使在兄弟之间,分家后利益不同,家族矛盾也会上升为管理矛盾,给企业埋下定时炸弹,最后导致家族和企业分崩离析。他提出夫人和儿子与自己属同一个“口袋”,不会与自己争利益,不存在遗产归属问题。为了防止公司成为家族冲突的牺牲品,老茅给女儿单独制作了一个口袋。与方太公司相邻的菱克塑料厂的老板,就是茅理翔的女儿。女儿的厂子也是老茅投资,现在是方太公司的外协厂。虽然加工的是方太公司的产品,但方太公司将之与其它外协厂一样对待。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父子兵之承袭余荫型

2003-04-25 18:16:00 科学投资

李嘉诚在儿子李泽钜、李泽楷很小的时候,就在开董事会时为他们俩设了专门的小座位,让两个儿子从小就接受训练。无独有偶,2001年6月初,以CEO头衔接过格兰仕经营权杖的“小梁总”梁昭贤,就是早在格兰仕还远未成气候时,“老梁总”梁庆德就刻意培养的“太子”了。小梁总上任后,很快就为格兰仕赢得了“价格屠夫”的“美誉”。

时年39岁、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系的梁昭贤,在外貌上与其父颇为相像,由于跟随父亲打了十几年天下,在个性上小梁秉承了父亲严谨踏实的作风。“与其它‘名牌’企业相比,格兰仕一直强调的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因此即使是高层变动,也不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对自己身份的变化,重任在肩的“小梁总”这样轻描淡写道。老梁总很早就提出格兰仕要“做名牌企业,不做名人企业”,并身体力行。他自己从来很低调,他的儿子小梁总此前已经事实上主政8年了。

格兰仕创业之初是个乡镇企业,到了1993年底改制时,才开始向家族控股企业转变。正是在这种变革中,格兰仕的创始人梁庆德成为格兰仕最大的股东。当初,公司第一次改制、镇政府准备退出格兰仕时,格兰仕的主业还不集中,还看不到赚钱的方向,当时一些副总包括总工程师都认为风险太大,不愿意出钱购买格兰仕的股份,而身为格兰仕老板的梁庆德却毅然承担了最大的风险,贷款买下其他员工不愿意买的股份。但是,当格兰仕呈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时,梁庆德又将当时自己买的股份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大家。有风险自己扛着,有利益大家共享,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为老梁“卖命”的原因。

现在的格兰仕,全部骨干所拥有的股份达20%多。虽然梁庆德将儿子梁昭贤定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他强调,只要有更好的人选,他的班也可以由别人来接。在盛行让资本说话的时代,格兰仕却反其道而行之,让经理们放手去做。这便是梁氏父子的高明之处。“企业家世袭的做法不利于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形成。”这是通常的看法。事实果真如此吗?格兰仕掌舵人梁氏父子与职业经理人其乐融融的气氛,足以抹杀这种观点。

兄弟班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家族经营过程中,兄弟创业的故事远比父子创业要浪漫得多。兄弟创业的成功事例很多,比如鼎鼎大名的刘永行、刘永好4兄弟,湖南首富远大空调张剑、张跃兄弟,新闻不断的吉利集团李书福4兄弟等,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兄弟企业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生龙活虎,而风险便是兄弟易阋于墙。

骑驴找马型(鹏润公司黄氏兄弟)一技傍身型(铭泰科技何氏兄弟)

众星拱月型(吉利集团李氏兄弟)张仪相秦型(招宝珍禽蓝家兄弟)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兄弟班之骑驴找马型

2003-04-25 18:18:00 科学投资

黄光裕

一没钱,二没手艺,但只要脑袋瓜够灵光,加上兄弟一心,出门混他个出人头地,未见得有多难。

近些年来商界闻名的国美电器,其实只是一家投资公司—鹏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鹏润公司老板黄光裕,当年就是和哥哥从汕头老家到北方,才“混”出的名堂。1986年,年仅17岁的黄光裕与长其3岁的哥哥黄俊钦一道,带着40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因不满当地人“轻易承诺疏于兑现”的特点,转战北京。半年后开始在北京珠市口经营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黄氏兄弟初到北京时物色的珠市口的那家两层小店,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于是卖起了电器。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在这家小店的门前挂了出来。黄光裕说,当时他们看中了家用电器作为“大件”在人们消费生活中的发展潜力。用于投资珠市口店的十几万元钱来自“在内蒙古做贸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产生的利润积累。八十年代末,整个国家市场需求远大于供应,谁掌握了货源,转手就能赚钱。黄氏兄弟敏锐地发现了扩展性最好的家电市场,同时也预见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最终必将转向买方市场的大趋势。因此,他们没有采取一般商家所采用的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做法,而是确定了“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这一策略延续至今,成为国美立业之本。

黄氏兄弟向来低调,很少向外界透露身世,因此坊间多有“国美第一桶金靠的是贩卖走私家电”的猜测。黄氏兄弟对此类传闻从来不置可否。1993年,发展至五六家国美电器连锁店并开始涉足房地产业的黄氏两兄弟分家。按照黄光裕的说法,他分得了“国美”这个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而包括已经动工的新恒基国际大厦等更多的资产——黄光裕并不愿意说出具体数字,只说“反正不是一星半点”——归黄俊钦,黄俊钦随即创办了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新恒基集团公司。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兄弟班之众星拱月型

2003-04-25 18:20:00 科学投资

李书福

李书福的大名,在中国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吉利”的起家,其实是李书福4兄弟共同创业实现的。李家处浙江,正是创业者云集之地。身处此环境之中,有心计、有才能的李书福20年前振臂一呼,旗下立刻应者云集。兄弟、族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前有一干人大壮声威,后有所谓“地下财团”暗中支持,李氏一家颇有当年孙坚父子崛起于东吴的气势。其实,李氏兄弟是做小五金生意起的家,起初无非是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但后来在4兄弟李书芳、李胥兵、李书福、李书通的共同努力下,“吉利”得以创建。在这个过程中,李书福逐渐成为企业的领导。

但现如今,“吉利”引人关注的已经不是兄弟几人共同创业的美谈,而是家族企业频生变故的故事。前一阶段,李氏4兄弟为争夺“吉利”而闹得不可开交,因为当初谁也没想到“吉利”出落成一个资产数十亿元的大型民企,也就没有对产权作出明确的划分。如今4兄弟中已有两人出局,而老四李书通又欲拿新开发的“美鹿”轿车另立山头。李书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非常不愿意别人说吉利集团是一个家族企业。尽管如此,但是他并没忘记“家族”给予他的帮助。李书福曾说:我刚创业时,家族是我巨大的后盾。20岁出头我开始创业,那时谁也不认识我,最能支持我的也就是我的哥哥、弟弟了。我在海南给家里打电话,告诉哥哥我要生产摩托车,我哥哥有所犹豫,但是他觉得这是对的;我弟弟生产铝合金搞得一塌糊涂。我首先劝说弟弟和我一起生产摩托车,他吓了一跳,说这个东西太难,后来我跟一些朋友商量也没有支持我的。不过哥哥绝对支持我。短短一年左右,我们就生产出了全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后来我决定投身汽车业,其他人都当成一个玩笑,包括我哥哥和弟弟。我自己就领着两个人到浙江临海去准备生产汽车了。那时候临海是一片荒地,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桥,只有蚊子。我们建了避雷所,造了桥,修了路,光填平800亩地就用了五六百辆汽车。这时依然没有人相信我们能生产汽车,我弟弟、哥哥也在笑话我。我就暗自告诉自己,造出一辆车来给他们看看,我的汽车生产史也就慢慢开始了,当然现在他们都非常支持我……

抛开吉利集团后来的命运不计,李书福兄弟当初创业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确是兄弟班创业一个最美好的例证。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兄弟班之张仪相秦型

2003-04-25 18:23:00 科学投资

兄弟创业也并不一定非要哥俩绑在一块,共同“拼杀”不可。“一人水中游,一人岸上走”,相互有个照应,遇事也好从容应对。在福建闽西,提起蓝家兄弟创办的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无人不知,哥哥蓝招衍和弟弟蓝招宝的创业故事还曾经被拍摄成电视剧。

蓝家兄弟的创业之路充满艰辛。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弟弟蓝招宝因为看见一家酒楼竟以45元的高价从猎户手中购进一只野鸡而怦然心动:一只死野鸡就值45元,活野鸡呢?„„假若野鸡能饲养,岂不是一条很好的致富路吗?当日夜间,哥哥蓝招衍翻阅《人民日报》,一条消息赫然跃入眼帘:”一户家养野鸡30只年纯利达万元。”晚上,兄弟彻夜商谈。第二天,兄弟俩瞒着父亲偷偷地把家里的两头大肥猪给卖了。蓝招宝怀揣着2000元钱,一路啃着冷馒头,住几元一晚的旅社实地考察,半月之后,带回了10个野鸡蛋。经过精心饲养,10个野鸡蛋破壳7只,几个月后新生野鸡又顺利产蛋。当年秋天一位龙岩来的老板以每只60元一次买走50多只野鸡。那3000多元捧在手里,兄弟俩兴奋得彻夜难眠。尝到甜头后的蓝招宝再次投资引进了同是野味的鹧鸪,又获得成功。经过3年的发展,鸡舍已发展到几千平方米,固定资产投入达100万元。存栏野鸡、鹧鸪已达到1万多只。在省地县领导的关心下,蓝招宝成立了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在当时就已成为华东最有影响的珍禽养殖基地。而在这个过程中,哥哥蓝招衍始终在做着老本行——医生的职业。

但是,大蓝对弟弟的事业不仅从精神上关心,在背后出谋划策,而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弟弟的企业选育良种,预防病害,是公司事实上的“诸葛亮”,在创业阶段为公司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1994年,在当地地委书记主持下,哥哥蓝招衍辞去已担任多年的主治医师职务,投身弟弟的公司。

夫妻档之打是亲 骂是爱型

2003-04-25 18:25:00 科学投资

俞渝

如今的网民,即使没有在“当当”买过书,恐怕也没有几个不知道“当当”的。而这家目前国内最大的网上零售书店就是一家“夫妻店”。1996年,李国庆和俞渝结婚,“当当”由此诞生。

当时,李国庆是二次创业,对自己出版市场的培育已有十几年;而“海归”俞渝带来的嫁妆是一个投资家的眼光和华尔街职业经理人的管理风范。出于对丈夫所从事的出版行业的关注,俞渝对Amazon.com的发展尤为留意,经过考察,她和李国庆开始探讨这种模式在国内的可行性。讨论的结果是,前期先在国内开始做书目数据库的准备,然后等待时机,寻找资金。互联网的投资热潮很快来临,俞渝在资本运作上驾轻就熟,顺利地得到了IDG等公司的风险资金。1999年9月,“当当”网上书店正式开张。可见没有俞渝的融资渠道,“当当”恐怕不会发展得这么顺利。

起初,李国庆并不明白俞渝的价值,“我是个创业型的管理者,要带着人往前冲,总觉得财务啊,人力啊,行政啊,完全是些条条框框,和业务没什么关系,这些东西规定太多的话就会限制我,束缚我。”而李国庆所反感的,正是俞渝所刻意要做的。为此,起初两个人的摩擦非常多,火花四溅。曾经吵架过后,俞渝拿起个包就住香格里拉,或者是李国庆告诉秘书,要是俞渝来找请她发邮件,李甚至想过买辆车给俞,以免上下班回家时坐在一起。但后来两人逐渐水乳交融,现在的“当当”,李国庆负责业务,俞渝负责后勤。李国庆尝到甜头之后,明白了俞渝的价值。李俞夫妻二人在生活中有“约法六章”,比如不在卧室谈工作,不带情绪回家,每周必须有一天留给孩子,一个人出差另外一个必须留守公司和孩子在一起等等。目前,李国庆在事业上已打算抽身他投,而将“当当”交给俞一人打理。

家族创业类型:夫妻档之贤内助当家型

2003-04-25 18:27:00 科学投资

夫妻开店,做点小生意很平常,在IT圈里夫妻二人兢兢业业共同创立一份事业,其实也很多见。梁肇新是超级解霸的发明人,而他创办的豪杰公司也是一个夫妻店。最初创办豪杰公司的时候,梁肇新并没有想让妻子王周宇加入,而是叫上了几个平日里志趣相投的同事、朋友参股。但后来这个决定使梁肇新吃尽了苦头,合作的事实证明,没有人能够真正和你一心一意创立事业。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王周宇。当时王周宇还只是梁肇新的女朋友,由于在大公司从事过管理工作,有一些管理经验。

当然梁肇新主要考虑的还是王周宇不会让自己分心、做事靠得住,这是合作创业的关键。1999年王周宇从原来的单位辞职,正式加入豪杰公司,梁肇新依然是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发展方向与技术开发;王周宇是副总经理,管理公司日常工作,公司内部的事情规范了很多。王周宇的加入使得梁肇新能够腾出精力,专注新产品的研发。公司发展渐入佳境,从原来的一间办公室逐步扩大,从人员到业务都初具规模。

像梁肇新、王周宇这样的夫妻搭档,在中关村还有很多,梁认为,在目前国内创业环境还不理想的情况下,只有自己的家人才可能不计得失共度难关。这对于创业公司的迅速成长是相当有利的。但是中关村也有很多夫妻店在发展起来之后,管理出了问题,夫妻为此反目为仇的也时有所闻。豪杰公司步入正轨后,梁肇新与王周宇也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两人在思考,孩子出生后,是否还延续目前的分工。王周宇很想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下一代,而梁肇新却表示公司现在还是很需要王周宇。但是无论怎样,夫妻档迟早要向现代化的企业过渡。公司要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结构的调整也是早晚的事。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夫妻档之夫唱妇随型

2003-04-25 18:29:00 科学投资

GRIC通讯公司是第一家由大陆人创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创办人陈宏与来自台湾的妻子刘雅玲一路互相扶持,共享创业的甘苦。最近陈宏筹组了“华源科学技术学会”,要将大陆旅美高科技人才串联起来,协助中国科技界培养人才与筹措资金。

陈宏在他15岁那年就以初中毕业生的资格,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19岁毕业。1984年,陈宏20岁时考上公费赴美留学。他还记得出国时,外事部门还特别交待他们有一些事情发生时,一定要向当地使馆报告:一是有外国人士给他们钱;二是认识台湾来的女孩子。而刘雅玲第一次看到中国留学生时,竟抓住了她哥哥的手说:“他们怎么看起来长得和我们一样?”

刘雅玲是陈宏的第一个女朋友,而两个人从校园爱情走向婚姻,还是陈宏的公费留学期满准备回大陆教书、两个人的爱情面临抉择时。最让陈宏感动的是,刘雅玲竟认真打听大陆西安有没有什么她可以打工做事的机会。同时,刘雅玲的一些亲人也开始要她想清楚,真的要为爱情而深陷“敌区”?但刘雅玲不为所动,执意嫁给陈宏。陈宏毕业后,两人就一起搬到了硅谷。陈宏先进入工业自动公司(Industry Auto)当软件工程师,后来又进入TRW这家做银行系统整合的公司当业务经理。但是,帮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陈宏起了创业的念头。“怕什么,了不起我们再从头当工程师!”刘雅玲的支持,让陈宏吃下了定心丸。于是又一家夫妻档开张了。

GRIC主要的业务是提供可以全球网络漫游的单一帐号。1994年夫妻俩创立GRIC时,第一次进来的资金仅50万美元,还全是刘雅玲号召台湾亲朋好友投资的。后来一度撑不下去,刘雅玲的表姐看他们夫妻俩这么努力,又投资了10万美金。因为进入的时间很早,让陈宏抢到了国际互联网的核心地位。从1996年起,陈宏就在全球争取会员,顺利将美国AOL、日本NTT、台湾HiNet、大陆中国电信等大型网络电信公司纳入GRIC。目前,除美国外,世界各地前3大ISP提供商都已是GRIC的会员。

严格地说,陈宏、刘雅玲夫妇并不是“海归”。但他们的经历却向无数“海归”夫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模式。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单个一只优秀的“海龟”都足以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何况是一对恩爱的“海龟”呢?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好汉帮之“发小”型

2003-04-25 18:30:00 科学投资

华帝热水器的创业群体被人称为是“七星北斗阵”。7个“发小”(发,四声。发小,北京土话,指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来自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的农民家庭,他们打破了中国人“一人是条龙,三人是条虫”的偏见,树起合伙创业的大旗。

1978年,邓新华、黄文枝、潘权枝、李家康4人一起被分配到了一家镇办机电厂工作。他们工作勤奋,都成为了业务骨干,1980年黄文枝还当上了主管生产的副厂长。然而1981年,机电厂却因多种原因而被镇里关闭了,员工全部解散。与此同时,黄启均在一家镇办农具厂当铁匠,是厂里锻焊高手杨建辉的徒弟,关锡源则在一家镇办印刷厂当排字员。

1991年底,7位老朋友偶然间聚到一起,此时每个人都事业小有成就。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就有了发展的苦恼,他们商量着日后的发展大计。开燃气用具配件加工厂的黄文枝说:“我的厂最近一年给几家燃气灶具生产厂提供配件,每个月的要货量都在大幅递增,证明生产灶具是有利可图的。”大家一听来了兴趣。

1992年4月,7人一致推举邓新华为董事长,黄文枝为总经理,将企业更名为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在股权分配上,村政府占30%,余下的7人平分,各占10%,而黄启均和关锡源均以管理和营销知识入股,这在当时的中山市可谓是一大新闻,7位股东表现了惊人的胆识与气魄。7位老板都没有读过大学,最高也就高中毕业。7个人开始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长”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合理的简单分工,每个人兼任一个部门的经理。同时,他们实行民主集中制,在重大决策问题上,7个人中有4个人赞成即算通过,彻底杜绝了个人独裁决策的失误,从制度上保证了华帝的健康发展。他们还约定了“不许亲属进华帝”的“君子协定”,从制度上坚决根除个别董事培植亲近势力的可能性。

华帝热水器的崛起,源于当时所有的燃气灶具都不注重品牌形象,产品缺乏差异性这一问题。他们率先发现问题,并聘请专业形象设计公司为企业导入“CI策划”,公司销售、宣传等事务用品全部按规范“CIS”化,使得华帝气派典雅的高品位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费者认同,逐渐在热水器市场成为一支奇兵。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好汉帮之家族联合型

2003-04-25 18:32:00 科学投资

所谓家族联合是指这样一种情形:由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联合在一起创业。这种情形看起来比较复杂,容易落入“人多嘴杂”的管理误区,似乎并不可取。但这样的企业不但存在,而且不在少数。著名的“新东方学校”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典型。

新东方最初是俞敏洪依靠母亲和其他家族成员的支持而得以创办起来的,所以以俞母为代表的家族势力一向很强。后来俞敏洪为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将各路人才网罗帐下。一方面由于家族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俞家已有例在先,俞敏洪并不刻意阻止其他有亲属关系的人进入新东方。于是在短期内,“新东方”内部“家族”众多。“新东方”主将包凡一曾说:“新东方有四大家族,俞敏洪算一个,杜子华算一个,胡敏算一个,何庆权算一个。”这里,杜子华和胡敏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杜子华的兄弟杜伟是“新东方”的顶梁柱之一;而听说教学专家胡敏的弟弟和老婆是非常出色的英语老师,所以包括俞敏洪在内,没有人提出异议,所谓“举贤不避亲”。只有何庆权与包凡一合作的写作中心开的是“夫妻店”,何庆权负责,他老婆管财务。

面对家族问题,俞敏洪一直比较头疼。但自己母亲尚在学校中,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况且,俞母性格在“新东方”是公认的“强悍”,而俞敏洪又是个有名的孝子。俞敏洪当众给母亲下跪在“新东方”是无人不知的经典故事。在“新东方”除了王强,包括徐小平,所有元老都有帮助俞敏洪减压、哄老太太高兴的自觉和义务。俞敏洪也在非正式的场合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关照,“先让一让,感谢大家”,“感谢朋友们对我老妈的容忍”„„

也许是因为办学,尤其是学生趋之若鹜的学校,其经营压力比较轻松的缘故,“新东方”能够一直得以高速发展。尽管如此,还是产生了一些问题。后来“新东方”元老徐小平的出走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这种现状的不满所致。由此可见,此类型决不是什么可以效仿的创业类型。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好汉帮之志同道合型

2003-04-25 18:33:00 科学投资

何伯权

何伯权、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这5个名字被饮料行业界称为“四龙一凤”的“黄金组合”。他们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悉的,还是源于去年那场著名的资本意志对职业经理人的“扫荡”——法国著名饮料企业达能控股乐百氏后,一举将作为乐百氏创业者的上述5人清除出局的“惊人”一幕。但此事的发生,并不影响这5个人当初创业故事的美好。

1989年,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何伯权、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5个年轻人租用“乐百氏”商标开始创业。当时领头羊何伯权31岁,而其他人都是20岁刚出头。何伯权,高中毕业下乡当过农民、民办教师,体验了底层生活的艰辛,回城后在商店卖皮鞋,算是低层次的“经商”;杨杰强高中毕业就在镇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从售货员干起,然后是仓库管理员、搞财务、跑业务。回到五交化公司,他当了业务经理,营业额翻了两番。组建乐百氏公司后,他继续老本行,主管营销和广告。何伯权和杨杰强两个同龄人,几年前不期而遇,还有小镇上的另3个有志青年王广、李宝磊、彭艳芬,5个人一合计,凑了些钱,租了一个闲置的车间,创办了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开始了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其间,公司曾更名为今日集团,后通过收购广州乐百氏而重新更名为乐百氏集团。

当年,这5个平均年龄23岁的创业者,凭的是一种理想和对事业的挚爱与执著而起家的。他们创业时的故事颇为感人。“有一天,我们做了4000瓶奶,还没有进行终端消毒,锅炉坏了,若不加热,45分钟内奶将全部报废。为了挽回几千元的损失,我们5人用大锅和木柴烧开水消毒,再冷却,干了整整一通宵。”“当时我们的流动资金很少,每干一件事都很注意节省。从武汉买来一台锅炉,请一台个体户的吊车要花600元,我们舍不得,用人力……”“我带着几个人在珠江三角洲搞推销,那时我们做不起广告,连印1万张海报的资金对我们来说都是天文数字。每到一个城市我们就买大红纸写成横幅:热烈祝贺乐百氏投放市场!一个晚上贴满一个城市,一天布点几十个,号称„红色风暴‟。”……

通过乐百氏的创业史我们看到,只有怀着满腔的创业激情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就真正的事业。客观地说,创业者一拍即合的情形不太容易做到,所以一旦拥有这样一个群体也许就是成功的开始。

中国家族创业类型:好汉帮之合纵连横型

2003-04-25 18:34:00 科学投资

胡成中

依靠相知相亲的朋友关系共同创业,同舟共济是大多数朋友创办企业的初衷。但是,如果合作各方均志存高远,并且均具雄才,那么最初的创业很可能就会演化成为将来各奔前程的“合纵连横”。温州最著名的两大巨富——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此类“合纵连横”的代表。如今,他们为了温州商界领袖的地位争得不可开交,其实当初二人就是依靠“发小”关系,合伙创业起的家。两人当时一个是修鞋匠、一个是裁缝,各出资1.5万元创办求精开关厂,经过6年收获了第一桶金——200万元。6年的战友情,一旦分道扬镳,两人也很快就接受了这一事实,开始了铆足劲的“明争暗斗”(关于南存辉创业的详细介绍,后文“综合创业”还将提及,在此不作赘述)。

家族创业类型:亲帮邻助之顺风扯帆型

2003-04-25 18:36:00 科学投资

张伟

曾经是别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后被排挤出走。再后来自己创业,经过努力得到比以前更大的成就。此类创业者是最容易成功的。

山东迈英德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伟就有这样的经历。张伟年轻时思想活跃,他于1964年由国家派赴越南河内综合大学留学4年,回国之后到山东省化工厅对外贸易处当了科长。他先后去过很多国家,在国外考察时多次与一些华裔企业家交流,他觉得论聪明才智自己并不比他们差,他们能办到的事自己也能办到。于是,他于1988年辞去人人都羡慕的公职,来到一个街道办企业“济南四达科技开发公司”。

张很能干,只用7年时间,作为总经理的他便带领“四达”完成总资产1600万元的积累。但不幸得很,1995年,正打算在“四达”大干一场的张伟却被公司“驱逐”了。对此张说:“我吃亏就吃在产权不清上面。„四达‟的性质是民营集体企业。这个集体归谁?扯不清楚。这个区街道企业的领导当时竟带着一伙人抢占化工厂和办公室。所以有的朋友批评我说: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拉了半天,把东西都拉到别人院里去了。”1995年6月,被解除职务后3个月,张伟便从亲朋好友那里筹集了100万元,注册了自己的私营企业——迈英德化学有限公司。在100万元注册资金中,张独占85%的股份,成了一个真正的老板。公司在济南民营科技产业园内征地2公顷,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化工厂。凭借在化工行业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张的创业一帆风顺。1996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到1999年销售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2000年后每年实现销售收入均在2500万元,远胜于当初他在别人企业供职的日子。

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最容易在亲帮邻助的创业中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轻车熟路,另一方面也因为亲朋们对这类创业者信心十足,借钱容易,借钱后的压力也比较小。

家族创业类型:亲帮邻助之腆颜相求型

2003-04-25 18:38:00 科学投资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经商天分,并且能够屡有斩获,这样的人不经商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亲朋中如果有这样的人,建议您赶快投资相助,一定不会吃亏。在湖南,“步步高岚园量贩广场”非常有名。8年前,他们的老板王填靠借来的5万元,开了一家小型批发部;8年后,他拥有资产5亿元,在湖南全省开了26家连锁店,而他如今只有35岁。

1987年,19岁的王填考取湘潭市商业学校,此时他的商业头脑已经有所表现。某天王填去学校附近的商店买课本,听到一个男学生和店老板为了热水瓶不保温的事争吵,因为没有瓶胆,那个店主要他再买一个新热水瓶。一旁的王填想,如果专门卖热水瓶胆,肯定能挣钱。两年中,他几乎将湘潭市大中专院校的热水瓶胆生意垄断了,他再也不是以前的穷学生。毕业后,王填进入湘潭南北特食品公司工作。3年后,因为业绩突出,他被任命为业务科长。他把金龙鱼油、雀巢咖啡从合资企业引进湖南,在全国影响很大。

1994年,王填主动要求下岗,继续做食品零售。他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湘潭市步步高食品公司。没有资金,就四处央告,腆颜相求,找亲朋好友借,终于凑齐了5万元。当时做食品批发,5万元顶多只能进半车植物油。传统的商品很难让新开张的公司打开销售局面,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做新产品。那时,方便面在全国销售势头很好,其中又数统一方便面市场潜力大。经过一系列谈判,王填拥有了台湾统一方便面在湘潭的总经销权,销售势头出奇地好。一次,王填去离湘潭市不远的湘潭县城做市场调查,发现统一方便面在湘潭县城寻不到踪影。为此,王填带领业务员来到了湘潭县城,甚至踩进了离湘潭市较远的湘乡市去推销。每到一处,就留下自己的名片。不出半年,王填就建立了大约800多家的分销终端网络,取得了众多供应商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步步高公司的名气越来越大。随着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王填搞起了赊帐交易。当时每次进一批金龙鱼油,至少需资金50万元。王填与湘潭另一商家协商,当其进货时,对方给他垫付25万元,等王填把货销得差不多时资金回笼了,对方要调货,王填就把这笔资金垫付给对方。一来二去,呆滞的资金通过这一周转,收到了双倍的效益。于是,王填又很快把金龙鱼的经销权抢到了手中。经过努力,王填的摊子不断扩大。后来,王填决心在湘潭办超市,超前的经营理念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1998年,以仓储式购物、低成本运作、低价格经营为经营业态的仓储企业——步步高岚园量贩广场开张。后来公司逐渐发展成湖南省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分店遍布全省各地。

夫妻档

人们爱用“夫唱妇随”来形容夫妻间的合作,也爱用“开夫妻店”来表示对这种合作关系的疑问。在全球华人中,成功的夫妻企业有很多。像跻身中国大陆100富豪的阎俊杰、张璨夫妇这样耳熟能详的搭档自不必说,还有去年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软件公司Vitria,其创办人张若枚、Dale Skeen夫妇也是知名的例子。夫妻创业有相当的特殊性,因为在其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杂进感情的因素,这有时是动力,有时也是阻力。

打是亲骂是爱(当当书店李俞夫妇)贤内助当家(豪杰梁王夫妇)

举案齐眉型(东方爱婴贾余夫妇)夫唱妇随型(GRIC通讯陈刘夫妇)

好汉帮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形容朋友在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朋友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果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决定干出一番事业,那么其爆发出的力量也一定是惊人的。朋友创业比起父子、兄弟等亲戚创业的类型,多元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而且在责权利的划分及管理上,更会多几分理性和约束。同时,朋友间的创业具有选择性,不像亲戚创业那样会受到创业者个人能力、素质等问题的局限。这是一种介于传统家族企业和现代企业之间的企业形态。

“发小”型 同窗型 家族联合型 志同道合型 合纵连横型

亲帮邻助

靠向亲朋好友借钱起家的创业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种很主要的创业方式。但是,这种最容易实现,因而也是最具普遍性的创业方式,要想成功也绝非易事,因为借钱者通常身单势孤,而且还款压力巨大,稍有不慎,滑下水的也大有人在。本文研究的这几种靠亲帮邻助起家的人,倒是各有特色。

顺风扯帆型 腆颜相求型 众人拾柴型 情非得以型

家族创业类型:亲帮邻助之众人拾柴型

2003-04-25 18:39:00 科学投资

冯坤范

出国镀一圈金回来,不论对自己的底气,还是对欲借钱给你的亲朋的信心而言,都有一种强大的积极作用。如果你能够在国外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那么成功率更高。

10多年前,冯坤范是上海中山医院的一个护士。20来岁是精力旺盛的年龄,小提琴、国画、电影配音等,什么都学,还自学了日语和中医。1988年她和丈夫钱小明双双自费到日本留学。她执意要学医,准备了半年就以在上海读夜大的基础考上了日本红十字医学院。在日本,不少穷困的女性都去酒吧做陪酒女,因为这类工作比较省力,来钱快,但是往往要付出代价。冯坤范没有这样,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只好在每天的课余时间连打三份工。她在酒吧托儿所看孩子。这些孩子的妈妈深夜还在酒吧陪酒,孩子就寄放在酒吧外面的这个临时托儿所里。她夜夜陪着这些陪酒女的孩子,体味着在日本做一个女人的艰难。

3年后,她读完了医学学士学位,又考上了日本国立琉球大学医学研究科,攻读“环境生态免疫”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又经过7年学业毕业后,冯坤范和丈夫决定回国创业。为此,他们倾其所有,冯坤范拿出寒窗苦读赢得的奖学金,此时亲朋好友也鼎力相助,共凑足了1500万日元,相当于100多万元人民币,冯坤范把自己的身家和未来全部押在了自己创办的“玉垒”公司,经营微生物研究和环保产业。起初,公司的经营很是惨淡,3年了,不仅没有利润,每年数万元人民币的开销全靠冯坤范的奖学金和亲朋投入支撑。后来几个项目的成功,使得公司经营渐有起色。再后来,一位新华社记者以《不要让报国的学子凉了心》为题,将冯坤范的情况写成内部材料,受到当时国务委员宋健的重视,把材料批到了国家环保局。冯坤范的事业出现重大转机。

尽管在经营上,冯坤范公司的发展一波三折,但作为创业者的她是成功的。她的经历能够给后来者极好的启示

家族创业类型:亲帮邻助之情非得以型

2003-04-25 18:40:00 科学投资

有一类人,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一边在单位上班。落得个职业身份、私人收入两不误,活得潇洒。亲朋也愿意帮这种人,因为毕竟他们始终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总不至于因为一下子陷入绝境而还不起钱。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这样创业的人,多半心态平和或者成竹在胸,让人看起来就放心。

柳风军是北京建工学院的一位体育老师。要是在以前,当一些同事听他说自己有一个公司,两辆轿车以及上千万元的资产的时候,都认为他是在吹牛。同事们的怀疑自有道理,因为在学院,每周都见他在操场上给学生上体育课。可事实上,柳风军就是在一种近乎“隐身”的状态下完成了资本积累。2001年,他的柳风四方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产值已达2000万元。2002年,产值达1个亿。从山东德州的田垅里长大的柳风军,1993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建工学院当体育教师。留在北京工作,柳风军却没有幸福感。因为刚上班的一两年,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爱人户口在山东,这样的人在建工学院永远也分不到房子。1996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时,腰部扭伤,不能再正常教课,工资袋里本来不多的钱又少了许多,因为只能是劳保待遇,这对他打击很大。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生活。与他同住的一个学建筑的朋友一次和他聊天,提醒他,“你们家乡德州武城县是生产空调末端设备的一个基地。安装这些设备技术也不复杂,你何不尝试做做这一行呢?”于是他就试着开始了第一笔生意。他第一次联系到的一笔中央空调末端安装工程,签单还很顺利,这给了他很大鼓励。但是到了要安装的时候,家乡的风机供应商却突然违约,双方预先签约先付一半钱是3万元钱,工程完了以后再付另一半。这位供应商却到关键时刻,非要他付足全部货款,否则不发货。原来的3万元就是借的,这3万元到哪去弄呢?真的是没有钱啊,这可把柳风军逼得无路可走,第一次做没有经验,那边工程又等着。正走投无路时,是在山东当推销员的二弟帮助了他,使他闯过了第一道难关。柳风军用6万元的借款起家,像走钢丝绳一样赚到了他的第一笔钱。虽然这第一桶里并没有多少金子,但他发现了一张“藏宝图”。随后,柳风军的生意一发而不可收。有时正上着体育课,腰间的呼机“突突”地振颤,他知道可能是订单的事有眉目了,可还得不动声色地继续上课,下课铃一响,他比学生跑得还快,急忙到校外的电话亭回电话„„

个人英雄

个人英雄类型的创业企业,是指由个人先打拼出一片小天地,然后吸收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管理;或者在创业时“携妻抱子”,一个人像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那般打出一片新天地。大凡这样的人,意志、胆略诸方面都有过人之处。

走投无路型 志向高远型 逼上梁山型 心思活泛型

家族创业类型:个人英雄之走投无路型

2003-04-25 18:42:00 科学投资

宁新院

只要有合作者的创业,一般都不是无本生意。即使再困难,大家也要凑点启动资金。但一个人就没有这么麻烦,所以能做到无本创业的,一般都是个人。宁新院是山西运城著名的大胖涮锅连锁店的创立者。他就是靠“吃苦”二字携妻抱子,无本创业,始得正果。

1992年,家住山西运城龙居镇的宁新院盖起了新房,但盖房使他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为了还债,他决定进城做生意。在举目无亲的运城,他与怀抱两岁儿子的妻子走遍了大街小巷,最终决定和妻子到夜市去卖面食。经济拮据的宁新院靠着离家时从乡亲那里借来的几百元钱,购置了灶具、碗筷、面粉和肉菜,开始练摊。起初,宁新院赔本赚吆喝,他把炖好的砂锅肉面送给商店,把一碗碗面条送给摆摊人,把白馍夹肉送给拉平板车的穷苦人。在送饭时他们态度和蔼,要大家品尝,不收分文,只听意见。大家吃后觉得味道好,称他是个心诚的人,并开始亲热地叫他“胖子”。这一策略很快收到效果,因为宁新院给人送饭时,来往行人都以为这些饭菜是别人订做的,可见摊主手艺一定不错。于是宁的生意越来越好。后来,他向穷苦人卖面时,总要卖一大碗,再送一小碗。如此这般,“胖子东风带挂”的美誉不胫而走。

经过一番辛苦的积累,宁新院把已经做出了名的面食摊子盘给了别人,揣着一笔钱,接手了一家生意非常冷淡的涮牛肚店,从而有了自己的店面。靠一个“诚”字,也靠以前积累下的好口碑,宁新院接的这个烂摊子很快也火爆起来。有一天晚上,一个经常光顾他小摊的老中医和他讨论起涮锅配料的问题,使宁新院获益匪浅。经过不断请教,他逐渐认识到食疗文化大有可为并形成了自己的秘方,从此生意又好于从前。民间后来把此事流传为“胖子”遇到了一个白胡子老汉,传他一剂良方云云。后来,宁新院先后拜访了60多位老中医,得到了不少好的配方。终于,宁有了自己的“涮锅城”,并在1998年申请注册了“大胖”涮锅图文商标,成立山西运城大胖饮食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迅速在全国发展了185家连锁店,遍布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

家族创业类型:个人英雄之志向高远型

2003-04-25 18:41:00 科学投资

个人通过参与向先进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既可以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又能够相对容易地积累到第一桶金,不失为一条创业的捷径。著名的丝宝集团总裁梁亮胜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创业之路。

梁亮胜是老三届学生。1968年到广东梅县山区上山下乡。1970年,他参加招工到矿山采矿,还当过团委副书记,后来在工会自学摄影,接着又到《梅江报》、《广东画报》当记者。在赴港做工之前,他最后的职业是文化局的摄影师。1982年,香港向内地招工,梁亮胜带着老婆和原先厂里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去香港工作。到港后,他们夫妻住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而就在这一间房子里住了3家人,除去公用厨房、洗手间、走道不算,他们自己的空间只有四五平方米。他们夫妻住厅,另两家人各租了一间房。因为别人白天上班时要走厅,他就在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只能挤在沙发上睡。那时,他的梦就是想拥有个楼花。

即使这样艰苦,他还是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他告诉自己,来香港的目的是想寻求更大的发展,不是来打工。3年时间里,他在香港自费学习现代企业管理,而且学习得很系统,包括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而别的工人都满足现状,觉得比原来在内地做工好多了。1985年,梁通过“广交会”知道内地急需檀香木材,就和内地商家联系,结果一下子做成了几笔大生意,赚了大约200万人民币。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和管理知识,梁亮胜开始做实业。1986年,梁亮胜选定了化妆品作为创业的起点。从1986年起,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做市场调查并寻找合作者。这两年里,他几乎找遍了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最后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帮助下,找到一家日本公司跟他们合作。丝宝最早的技术是来自日本。1989年3月,丝宝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在经营过程中,梁逐渐将太太、表弟等人引入公司进行管理,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丝宝成为一个年产值22亿的国际大公司。

家族创业类型:个人英雄之逼上梁山型

2003-04-25 18:43:00 科学投资

创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创业者敏锐的嗅觉。如果能够抓住具有潜力的创业机会,并且早作准备,那么在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会从容不迫,取得优势。知名软件公司“新大中”的老板石钟韶,正是敏锐地感受到了九十年代初IT业即将迎来的广阔前景,进而进入这个领域,才在没有什么技术背景的情况下,取得了后来的成就。

1983年,从北京大学数力系毕业后,石钟韶被分配到浙江丝绸工学院任教。1986年,他考入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大潮扑面而来,那时石钟韶认为自己更适合去企业里创业,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未能如愿。结果,石钟韶硕士毕业正赶上1989年,于是被分配去了杭州制氧机厂做了1年钳工。北大毕业,做过大学教师,又拿了硕士学位,结果最后却做了钳工,这种结局让石钟韶无法接受。在干了整整1年钳工之后,石钟韶被调到了厂信息中心,负责看管机房。“那是1990年9月,从那一刻起我算真正地进入了计算机领域,”石钟韶说:“当时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刚刚被看好,我自己也认准了这个行业,于是我把自己从前所有的书籍都统统地卖了或扔了,在没有多少钱的情况下,还是咬牙花了300块钱,买来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所有计算机教程,直到1991年11月,花了一年多时间,把所有课程都认真自学了一遍。学到最后,我连主板上面的线路图都能背下来。”1991年年底,石钟韶离开了那家工厂,开始踏上了创业的道路。经过两次失败,1993年8月,石借了3万元,创建了杭州新中大电脑系统研究所。创业过程中,他引入亲戚朋友参与技术和管理工作,完成了企业的雏形,成立了新大中公司。

石钟韶开始时只是做些系统集成业务。1994年底,正式确定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做财务软件。经过研究,石认为基于Windows平台的大型企业财务软件非常有前途,于是就迈向了这个领域。由于当时的主流机型多是386或286系列,机器的内存只有2兆或1兆,而运行新大中公司开发的软件,必须要有8兆以上的内存。所以,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基本上没有销路。“内存危机”给新中大公司带来了一个巨大难题,石钟韶最终想出了“买软件,送4兆内存条”的促销活动,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此后,新大中公司才逐渐走上正轨。

家族创业类型:个人英雄之心思活泛型

2003-04-25 18:45:00 科学投资

张杰庭

创业时如果能多动动脑筋,开辟别人想不到的领域,并尽量规避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成功便指日可待。以“玩转教育房地产魔方”闻名的锡华企业集团老总张杰庭就是进行这种另类创业的高手。

1992年,下海第一年的张杰庭在北京卖了1000多台免税汽车,迅速挣到了第一桶金——1亿元。此后他开始寻找投资的方向。沉思了一个多月,他终于发现了一张绝妙的好牌:办学校。张杰庭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拨弄的:北京市乃至全国有很多破旧的学校,占据着很好的地理位置,只是政府没有钱投资改造。如果企业介入,政府出地,企业投资,可以把原来的平房改造成楼房,多余的土地又可解决教师住房,周边商业设施的租金可保证学校运行。同时,教师住房解决后,又可把另一部分住宅面积卖掉,这笔钱同样又可用于学校建设。另外,企业投资房地产,地方出地,企业出钱,一般三七分成;但若投资教育,企业拿到四五,给教育五五,就能持平;若做到五五分成,就能拿回盈余。张杰庭更是把这种算法放大到全国:中国有200多个中等以上城市,假定一座城市建一所这类学校需要5000万元的话,200多个市就有100亿的投入!而这些投资采用教育房地产模式,国家一分钱不用出,企业还能白得200多所学校。一个“教育房地产”模式脱壳而出,由学校土地建楼所带来的收益,刚好可以跟投入持平。企业从眼前看没有回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回报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回报。”张杰庭选择做教育还顾及到了他的远虑:“我们做教育,进可攻、退可走,将来如果企业全不行了,我还可以缩回到学校去。它是我的基地,救命的东西。”

按着这个思路,张杰庭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目前,他拥有北京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和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层次的学校,并先后投资了7个多亿在教育上、投资了4亿元在包头做房地产、俱乐部,投资了2亿元在北京锡华俱乐部上;并且拥有中国第一家民企的机场和飞机,还有一家中央级的旅行社。张杰庭曾经说:“我跟教育赌3年,3年后如果教育还不开放的话,我就牺牲了。”如今的张杰庭可以喜上眉梢了,因为刚刚通过的《民办教育法》给了他最好的保证。

就个案而言,张杰庭的创业经历没有什么代表性,他的启动资金太过丰厚,钱来的似乎太容易了点。但如果没有一整套既严密又巧妙的创业计划,那么现在的张杰庭也许还在原地踏步。他这种寻找市场缝隙的创业思路确实值得很多人学习。

综合创业

既然是创业,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招式。我们可以把家族企业的创业类型大致分成上述父子兵、夫妻档、兄弟班等若干种,也有一些不能够归到上述分类之中的企业。比如下文将提到的,当年在北京大名鼎鼎的“公关怪杰”——百龙绿色科技所(集团)的老总孙寅贵的创业经历,以及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的创业故事,都不能归入上述哪一类,他们稍显复杂的起家过程,都或多或少地综合了上述方式中的几种。

孙寅贵的“黄埔军校”

南存辉“自剪羽翼”

创业者:孙寅贵的“黄埔军校”

2003-04-25 18:03:00 科学投资

孙寅贵从小就一心想发财,而且胆子很大。1980年代初,他就曾在老家湘西和朋友合伙开过小“银行”——说穿了就是放高利贷,钻了信用社做不到,银行又不屑于做的空档。后来因为参与私下贩卖黄金被拘留7天,还被罚款了。家乡呆不下去,孙寅贵便来到北京打工。

孙寅贵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来自于向北京企业贩卖自己在湘西老家搞出来的几项小发明的专利图纸,比如防风合页、多功能闭门器等小玩艺。为此他连续奔波了几个月。有钱之后,孙寅贵与自己的一个朋友合作办了一家建筑设备制品研究所,专门将进口的加湿器贴上自产的品牌销售。4年后,他与朋友因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歧而分道扬镳。他离开公司另外注册百龙绿色科技所。很快,孙寅贵的公司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孙寅贵的亲朋好友不断进入企业管理层,但让孙寅贵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亲朋好友总给他制造麻烦,影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赶上过好几次学生把老师一脚踢开,另起炉灶的事情。他戏称自己的公司是“黄埔军校”。

孙寅贵曾经对他的一个外甥委以重任,让他到新疆乌鲁木齐、库尔勒、哈密等地开发矿泉壶市场。但几个月后,产品销售地的进货量锐减,而公司的销售人员却反映那些商场矿泉壶仍然热销,这说明除了正规进货渠道之外,还有另外的供货渠道。然后财务部门又反映那些“驻扎”在南方诸省和新疆等地的亲朋好友们在回款环节上有疑点。如果在新疆卖货,销售款应当从新疆汇出,可很多汇款却来自京城本地。原来,那个外甥根本就没有到新疆开发市场,而是一直留在北京。他隔几天就到公司仓库提一批货,然后以低于公司统一制定的价格批发给零售商。不但从中谋取暴利,而且扰乱了整个市场,当他发现舅舅已经注意到自己的行径时,一不做、二不休,卷走了该上交的近百万元货款溜之大吉。这对发展初期的公司而言,打击沉重。

后来,类似问题又出在了孙寅贵的弟弟身上。当他手握南方公司的经营大权时,根本就不执行公司制定的先汇款后提货的制度,大量提走产品而分文不付。开始,孙寅贵默许这种事情的发生,但弟弟却没有见好就收,孙寅贵只好将其财务冻结。可弟弟竟然趁着夜色将保险柜抬到郊外用汽焊割开。他将弟弟侵吞公司财产的事情告到法院,但很快父母和众兄弟姐妹就前来求情„„

经过几次教训,孙寅贵对家族成员参与管理深恶痛绝。在“肃清”了企业内的所有家族成员后,他又把目光投到了“能交心”的朋友身上。但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一思路的改变也没有解决问题。曾经有一个孙很信任的女副总,在获得他的完全信任之后,利用手中的权力网罗人才、筹措资金,不露声色地准备了几个月。提出辞职时,她甚至连新公司的名片都印好了。孙寅贵曾说,从他公司陆续出去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数十人之多,这些人中后来出了20来个经理,掌管过亿财产的有3人,掌管千万财产的有4人。

这些变故使得孙寅贵最终对家族式管理彻底绝望。一次,一个管理着几千万资产的下属总经理向他表示愿意终生相随,并且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率领员工为企业多创造财富。但他不但没有安抚那位态度虔诚的总经理,反而迎面给那位泼了一盆冷水。他说:“我信任你是相对的,不信任是绝对的,因为我们代表的是老板和雇员两个不同的阶级。感情是最靠不住的东西,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改变,连最亲密的夫妻都可能反目。如果我将几千万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命运维系在咱们之间的感情上,那就太危险了,太没有保障了。咱们之间还应该有制度,而制度本身就意味着谁也不相信谁。”还有一次,一个员工建议人事部登记造册,在每个员工过生日的时候送一份礼物。几天后,孙寅贵在公司大会上谈到此事时说:“送生日礼物是日本人发明的,发明人很卑鄙,他设计这个主意的时候,同时还设计了回报,因为知恩不报是有悖东方人道德规范的。感情是不能用来投资的,感情交换是一种愚民政策,所谓的情义是现代工业管理中必须要迈过的一道门槛。”这种表面上的冷酷,正是孙寅贵被人情磕碰得头破血流之后经过多年反思的结果。

孙寅贵的家族创业大概是所有创业者中最不成功的例子了。不过他在创业经商方面特有的能力使他能够幸免于难,于是他的创业故事才有了让大家都知道的机会。但是,更多的创业者可能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垮掉,他们连讲述的机会都没有。从这个角度说,孙寅贵的坎坷创业对后来者而言是一件好事。

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自剪羽翼”

2003-04-25 18:06:00 科学投资

著名的温州正泰集团虽然始终在淡化自己家族企业的影子,但其的确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总裁南存辉不断稀释自己家族所占股份的“自剪羽翼”行为,充满了睿智和对企业长足发展的期待。当然,南的底线也很明确: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岿然不动;同时,作为企业的核心层,南氏家族对集团的控制岿然不动。也许正泰集团的发展方向就是未来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

南存辉的创业开始于1984年。当时,他与现在的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两个小学同学,一个是修鞋匠,一个是裁缝。两人各拿出1.5万元合伙创办了求精开关厂,此后的6年可看作两个人各自事业的预演。这一阶段最大的收获,一是积累了各自的第一桶金——创业6年赢利200万元,更主要的是每个人都明白了今后应当怎样做——南存辉成为了柳市低压电器之王,而胡成中却成了柳市多元化发展最成功的企业家。前4年,从表面看,南存辉和胡成中的“求精开关厂”与镇上的其他工厂或家庭作坊并没有多么大的区别,但有几个细微处却预示着将来的质变。据说,创业初期,南存辉曾招其弟南存飞到厂里做工,干了月余,南存飞嫌每月30元的工资太低,辞工与他人合伙开商店去了。当镇上生产所谓仿制品的企业沉溺于与政府打“游击战”时,南存辉已从上海请来专家指导生产;同时在经营上开始了无利息的“社会负债”式运转模式——占压供应商货款2-3个月,占压的款项占到总资产的30-35%——这一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包括1991年南存辉与胡成中分家,每人所分100万元的资产中,并不全是真金白银的现金和自有资产,其中还包括一部分供应商的货款。

和胡成中分道扬镳之后,南存辉与美商黄李益合资,“正泰”这一名称由此问世。此后,南存辉把南存飞、朱信敏、吴炳池及林黎明四人揽入正泰公司成为股东。此次合资及引入股东,对南存辉及正泰而言,战略意义已远大于融资的含义。黄李益是南存辉的妻兄,南存飞是亲弟弟,朱信敏是其外甥,吴炳池是妹夫,只有林黎明关系稍远,但仍然沾亲带故。南存辉靠股权安排,完成了正泰大厦至为关键的基础构建。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出现在柳市镇。从股权安排上看,黄李益25万美元的资金与其说是投资倒不如说是借款,因为在完成股权安排、构筑正泰公司核心决策层后,南存辉的股权占60%,其余四人分享剩余的40%,黄李益并不享有股份。

此后,正泰集团开始了快速扩张时期。从1991年到1993年,南存辉以股权为利器将30多家外姓企业纳入正泰集团麾下,而挂正泰品牌的产品则数以千计。至1994年2月正泰集团组建时,成员企业已达38家,股东近40名。此时,正泰集团净资产达5000万元,南存辉个人股份在集团中的比例下降到40%。

南存辉以低压电器开关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产品起家,苦苦劳作6年,不过挣得百万身家。而此后短短4年,南存辉大施股权魔法,借相互持股或以正泰集团控股的形式形成正泰企业部落,快速向上下游高技术含量产品延伸,自己身家已超过2000万元。其间当然有创业期与积累期之区别,但根本却在于南氏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的民间资源为己所用。温州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区域发动机,就在于许多聪明的温州人高度的经营创新意识——善于将资源“模块化”,包括资本的“模块化”——能迅速达到“即插即用”的状态——实际在温州,单纯以资金的形式寻求增值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温州人将处于“生产资料”状态的资源“模块化”,然后通过将各类“模块”拼接,达到出奇制胜获利无算的目的,也就是所谓善于“卡位”。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一是民间资金充裕,资金流不停地寻找出口;而在多年极度白热化的竞争之后,通过资金——产业简单的循环形式已很难再找到增值途径。所以当正泰品牌优势显现时,马上有许多企业靠拢过来,或持股或挂靠或借用品牌以求最大获利。而这与南存辉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迅速壮大正泰集团实力可谓不谋而合。

但连续数年的非常规扩张,正泰集团也出现了罕有的混乱局面。此时,集团构架重组势在必行。而惟一可取的方案就是以股权释“兵权”,将重叠的机构撤消,将不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分公司领导统统撤换下来,将与集团发展战略冲突的企业剥离。1998年,南存辉股权又一次大幅度稀释。重组后的正泰集团现在呈控股集团结构,下辖近30家控股公司及31家相对控股公司。其中正泰集团一半的资产集中在电器股份、仪器仪表和持股85%的成套设备公司中。此后,南存辉兄弟股份降至28%,朱信敏、吴炳池和林黎明分别持有10—7%不等的股份。通过稀释股权,正泰基本上一直走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第二篇:《杨贵妃秘史》观后感 之 演员

《杨贵妃秘史》观后感 之 演员

文/心空飘梦

《杨贵妃秘史》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明星大腕云集,星光灿烂无比。此剧不仅有金马影帝黄秋生(唐明皇)的加入,更有人气花旦殷桃(杨玉环)的加盟;既有实力派演员何赛飞(武惠妃)的出席,又有初露锋芒的石小群(谢阿蛮)的参加;有“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之称的王洛勇的加入,更有韩国演员演员李承铉的出演。这么强大演员阵容,决定了这是一个有看头的戏,在众多明星的演绎中,一个个角色鲜活、丰满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武惠妃的扮演者何赛飞是戏曲演员出身,又经历了多年在影视剧中的摸爬滚打,演技自然不在话下。在此剧中,她对角色的拿捏可以说是相当到位,一行一动,一怒一嗔,将惠妃的昭昭野野心和行事风火的性格演绎的惟妙惟肖。然而,许是唱戏曲出身的缘故,普通话的发音,实在不敢恭维,总有一股戏曲味儿。

谢阿蛮的扮演者石小群也是戏曲演员出身,在这部电视剧里可以说是崭露头角。唱念做打的功夫对于她来说是小菜一碟,因此导演让她演散戏班子出来的谢阿蛮这个角色相当合适。当然,石小群在剧里,不仅把阿蛮的身手矫健表现的很好外,对她的泼辣直爽活泼天真有点二的个性也演绎的相当不错。可是,唯一一点小小的令人不舒服的地方也是她的普通话发音问题,张口一个咱闭口一个咱,全都说成了砸,很别扭。

男主角唐明皇的扮演者黄秋生在出演此剧的时候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他给观众影响较深的角色是黑帮混混,能否胜任这个权力至高无上、仪态威严无比、整日正襟危坐的皇帝角色,让人怀疑,另外对白的发音问题也是令人担心的,我看过此剧后发现,黄秋生比较圆满的唐明皇这个角色,只是他着重表现的是唐明皇的霸气、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所以我觉得他在表现角色方面是成功的。而对白问题因为是采用的配音,所以也觉得很自然。

女主角的扮演者殷桃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曾经看过她演的《搭错车》、《女人一辈子》《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一个个角色都很深入人心,尤其是《女人一辈子》中陶小桃的角色让我感动不已。此次在这部剧中,她的表现也颇得我心,她把杨贵妃的处理颇为独到,当然也许这是导演的要求,不过她让我感受到了杨玉环的那种邻家女孩般的纯真、对于爱情的忠诚、以及善良本分的感觉,而这跟以往的其他版本的杨玉环的角色大为不同,而我自己也认为历史上的杨玉环并非祸国殃民的狐媚妖女,并非诡计多端的阴险小人,她就是她一个女孩、一个女人。殷桃的诠释,让我充满了对杨玉环的同情,对她的怜惜,以至于我不相信历史的记载她死于马嵬坡,我更愿意相信她是流落于日本民间。

第三篇:信托公司之秘史——成长各异

信托公司之秘史——成长各异

未来:信托上市?

2012初,证监会披露IPO进展的名单中,中海信托跃然纸上。信托公司似乎顿时前景光明,信托上市引起业内纷纷热议。如果信托公司上市放开,将对信托股权重组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信托牌照将进一步升值。

目前,参股信托公司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52家,其中包括爱建股份投资爱建信托、中石化参股北京信托、泰达股份参股北方信托和天津信托,经纬纺机投资了中融信托。但是独立上市的信托公司只有陕国投、安信信托两家,上市时间均为1994年。

也就是说18年中,没有一家信托公司上市成功。而北方国际信托借壳ST四环、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上市先后宣告失败,尽管中海信托2007年进入上市辅导并已提交上市申请,重庆信托表示将启动IPO,但是18年来信托公司上市仍未有成功案例。

到目前为止,证监会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信托公司上市。中海信托早就递交申请了,压了好多年,只不过现在证监会才公布名单。信托公司上市的最大障碍是信托公司没有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信托业务看起来很灵活,很多领域都可以投,但都不稳定,业务上没有‘自留地’;信托集中投资对一个行业产生很大影响后,行业政策就会反过来限制信托资金,所以信托资金只能打游击。销售金额13亿元

金融行业里,银行的暴利有目共睹。除此之外呢?

短短5年时间,信托资产规模从2007年的1万亿元迅速升至2012年一季度末的5.3万亿元,信托行业的发展让其他金融业始料未及。一张成绩单中,总有正数与倒数。在整个信托行业在规模和利润大幅攀升的情况下,仍不乏萎靡不振逐渐被淘汰者。

对比2011年信托公司的业绩,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选出10家跟不上队伍的信托公司。数字能说明一切。

在这10家掉队的信托公司中,甘肃信托2010年利润总额6971万元和净利润5327万元,而2011年则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则分别为841万元和794万元,净利润下降85.09%,为跌幅最高的一家。2011年甘肃信托营业收入为4375.82万元,其中利息净收入2024万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09亿元,这项指标比2010年有大幅的提高;然后,甘肃信托投资收益却出现逆转,2010年投资收益7674万元,2011年却亏损了3927万元,另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存在大幅亏损,达到了4654万元。甘肃信托去年新增的信托项目有105个,销售资金为224亿元,信托资产总规模258亿元,排在40名以后。可见,甘肃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公司整体利润却大幅度亏损。国民信托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截至去年年末,国民信托存续项目仅为13个,信托资产总规模只有43.8亿元,只有中信信托的百分之一。其中集合信托项目只有3个,而单一信托项目也仅为9个。去年全年,国民信托仅发行了2款信托产品,销售金额13亿元,这个销售规模都比不上外贸信托的销售零头。并且更为糟糕的是,国民信托在去年结算的两个信托产品都出现了亏损,给投资者的亏损额达到了2171万元,而国民信托在2011年的受托人报酬却有1353万元。从这几个数据就可以看出国民信托的资产管理能力可见一斑。然后,国民信托去年的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收入中贡献最大的却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国民信托的股东目前也是有意转让其持有的股份,近期就传出工商银行收购国民信托谈判失败的消息。

在全体信托业纷纷实现超额盈利的大环境下,净利润实现负增长的还有国联信托和山西信托,-21.34%和-13.30%是其利润的最终体现。

资本利润率和加权信托报酬率上,杭州工商信托分别以22.48%、2.52%的成绩,在这最后10名排行榜中足以让其他信托公司羡慕。甘肃信托的资本利润率只有0.78%。

资产规模小的信托公司人均净利润也不高,甘肃信托的人均净利润仅有12.22万元,再次名列业内倒数第一,稍高一点的为山西信托,人均净利润50余万元,相比外贸信托649万元、华能贵诚信托342万元的人均净利润,资产规模小的信托公司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值得提出的是,虽然国联信托亦名列掉队公司行列,但其467万元的人均净利润,即便是“黑马”信托公司都难以匹敌。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国联信托增长最慢,1.066%

谈及2011年大获丰收的原因,大多数信托公司将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归于“信托手续费等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以中信信托为例,报告期内总计实现信托业务收入总额37.59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7.04亿元,占比71.93%。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在中泰信托2.2亿元的净利润中,约1.5亿元来自于控股大成基金所得的投资收益。

而在这10家不合拍的信托公司中,这项主营收入增长都十分缓慢,其中8家公司增长不超过40%。

翻看这10家公司的年报,理财周报记者发现,国联信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最为缓慢,由2010年的2244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23917万元,增长率6.58%。

华信信托由2010年的4.57亿到2011年的5.64亿,增幅为23.3%。东莞信托、苏州信托、杭州工商信托和山西信托增幅相差不大,在33%-35%之间,中泰信托稍强,增幅达43%。即便如此,在主营业务收入而言,实现超过1亿元的信托手续费收入,也已经是信托公司近几年来主营业务发展最好的时期。

但在利息净收入方面,这几家公司均不佳。尤其是国联信托和中泰信托。前者从2010年的1110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1017万元,后者则从2010年的724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288万元,下降幅度达60%。

中泰信托信托资产下降35.5%

在这10家掉队信托公司中,以甘肃信托的总资产基数最小,但增长最快。2010年甘肃信托的总资产3.44亿,2011年增长到6.4亿元。总负债总体下降,由2010年的5186万下降至2011年的4106万元。

论起总负债下降最为迅猛的要数国联信托,从5486万元到3289万元,下降占比达40%,是其他信托公司所不能及。

在各家公司所辖及的信托资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仍以甘肃信托增长最快,从2010年的60.47亿到258.82亿元,其中实业为143.5亿、基础产业35.9亿、房地产30.38亿,占比分别为55.4%、13.9%、11.7%。

2011年的信托公司,多数受托的信托资产规模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这掉队的10家公司中,中泰信托是唯一一家信托资产下降的信托公司。2010年,中泰的信托资产规模有168.24亿,2011年下降至108.49亿,下降幅度达35.5%。

黑马公司:四川信托借房地产疯涨,方正东亚扩张10倍

不能忽视的还有华能贵诚信托、吉林信托,以及银行系的兴业信托和建信信托.比起银行、保险和券商,信托业似乎潜伏着更多黑马。

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信托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爆发潜力,类似“狼性中融”的故事随时可能从另一个起点重新开篇。

四川信托、兴业信托、方正东亚,或许该成为市场下一个关注的焦点。四川信托实现全面爆发式增长.这是一种十分接近中融的味道。

刚刚重新开业一年有余,管理资产规模便做到了706亿,同比增长437.33%,盈利方面的数据更是惊人,2011年四川信托实现净利润3.20亿元,较前一年同期数据214万相比,暴增了14837.27%,换言之,在过去的一年中,这家公司的净利润飙涨了近150倍。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资料显示,四川信托是在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历经十一年艰辛整顿、重组,最终在保留和兴证券股权、华西证券股权及川信大厦等优质资产的基础上,引入四川宏达集团、中海信托等战略投资者而设立的信托公司,2010年11月28日刚刚在成都开业。也就是说,2010年的所谓全年大部分数据其实只指向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但即便如此,成立一年时间,管理资产规模以及净利润便在全行业中蹿升到23位的成绩也十分亮眼。

这与成立一年来四川信托施行的激进风格密不可分,复业后,四川信托便走上了扩张之路,也是因为存量信托极少,受《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影响小,四川信托新发产品数量规模迅速膨胀。很快,业内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对这家行事彪悍的公司刮目相看,多位信托人士证实,四川信托有数位管理层人员曾是中融旧部,采取“狼性”的扩张风格属意料之中。

房地产业务,是这家公司崛起的主要手段,年报显示,该公司信托资产分布占前三的为实业、基础产业与房地产,分别占比45.88%、22.08%与16.99%。

直到去年十月,业内盛传银监会叫停渤海信托、方正东亚信托、四川信托、五矿信托四家公司的房地产业务之后,这样的操作才有了一些调整,虽然四川信托之后在官网上刊登了澄清公告,但还是出于防控风险的考虑主动暂停了房地产业务,但扩张的冲动依旧潜行。

方正东亚激进扩张规模暴增10倍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黑马公司是方正东亚信托。这家公司由方正集团重组原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而来,注册资本3亿元,方正集团持股50%以上。方正东亚信托至今已成为方正集团金融平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方正东亚的信托资产总计422.83亿元,而这一统计在2010年末仅为36.27亿元,短短一年,扩张了超过10倍。方正信托比四川信托开业时间略早,为2010年9月。

公司信托资产分布相对平均,基础产业、房地产及证券市场,以及实业,分别占比16.07%、24.97%与7.45%、26.23%。

与规模扩张迅速相对应的是喜人的收益增速,2011年,方正东亚实现利润总额1.25亿元,净利润8771万元,较2010年增幅为8671%。报告期内方正东亚总共实现信托业务收入总额2.41亿元,其中利息收入0.18亿元,投资收益0.0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0.21亿元。

此外,华能贵诚信托也同样值得关注。背靠华能金控平台,华能贵诚信托重新挂牌运营以来连续大步跃进,三年的发展时间中从行业垫底的位置一路猛追。华能贵诚信托2011年信托资产规模达451.28亿元,同比大涨124.79%,全年新增信托规模979.96亿元,悉数为主动管理型。去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74亿元,同比暴增227.16%。实现营业收入7.56亿元,为全年预算目标的137%,比上年增长178%。

不能忽视的还有吉林信托,公司2011业绩报告显示,吉林信托2011年实现净利润4.52亿元,较上年增长152.86%,人均净利润314.20万元;信托资产规模达到630.87亿元,增长33.85%。吉林信托在2011年间共成立信托项目267款,其中集合类信托计划133款,单一类信托118款,财产权信托16款,并且此267款信托项目全部为主动管理类型。

作为一家最早成立于1985年的国企,吉林信托在最近几年内迅猛发展,房地产项目也在该公司产品体系中占据不小比例。

银行系信托“背靠大树好乘凉”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银行股东的渠道优势,目前国内银行系信托公司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

兴业信托和建信信托去年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507.77亿元和1907.26亿元,分别增长361.93%和188.91%,在大股东兴业银行的全力支持下,原联华信托于2011年正式更名为兴业信托后,去年的表现在银行系信托公司中最为抢眼,除了信托资产规模增幅亮眼,2011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兴业信托报告期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实现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168.91%。

建信信托自被建设银行重组运营后,一举由原来的小信托公司合肥兴泰信托迈入国内信托行业的第一梯队,资产规模进入千亿军团在全行业位居第六位。2011年实现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88.21%,人均利润295.66万元。

与其他信托公司相比,银行系信托公司具有突出特点,即大量信托资产投向金融机构,建信信托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其信托资产运用在基础产业、房地产业、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业的比例分别为6.02%、5.79%、34.62%、46.28%、1.89%。

第四篇:中国房地产广告业营销秘史

传奇的历程:中国房地产广告业营销秘史

显然在易受影响的童年时代,许多管理人员对一则经典童话印象过深:英俊王子被囚禁在蟾蜍的身体里,美丽的公主给了他一个吻,使王子变回人形。由此出发,他们确信自己的“广告之吻”能够为目标公司创造奇迹。

广告这一词最初表示记录或者思考。到了18世纪,意思变化了。这个词表示说服。“如果不仅仅把民主看成是一个政治体系,而且还是以每一件事物能被每个人所利用为目的的一套制度,那么把广告描述为修饰民主的特征就不是夸大其辞。”

戴维·波特在他1954年出版的专著《富裕的人们》中第一次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美国社会是一个主要由广告驱使的消费者社会。作为历史学家的波特断言,美国广告是根植在美国人的财富基础之上的。

波特说:“广告在匮乏的经济中并不十分必要,因为总体需求通常等于或者大于总体供给,每一个生产者一般生产多少就能够卖掉多少。当潜在的供给大于需求时——那就是,当财富充足时——广告开始履行一种真正必要的经济功能。”

但是,同时,波特指出了广告另外一个重要的本性:“在广告的动力中,没有寻求个体改善和告知社会价值质量的动机,它没有社会目标,对它施加影响的对象没有社会责任感。”

如果把这种影响和责任感放在一个更大的媒体全球话的背景下,情况就更值得警惕,《全球媒体——全球资本主义的新传教士》书中写道:“就整体来看,全球媒体网是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方面,IT提供了巨大的、不断发展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全球媒体为广告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聚合地,推动需求和用户第一的价值观为全球媒体市场的车轮加快运转加油。同时,全球媒体网存在着根本的结构上的缺点,这就限制了它为人民服务,甚至阻碍了富有意义的自我民主管理的发展。它倾向于进一步把媒体的控制权集中在精英企业中,商品的销售要取决于广告商的利益。反过来,这又使一些弊端,如回避争论,减少公众参与,损害公众领域等问题进一步恶化。” 广告妖魔:地产市场的异化与轮回之广告退潮 的确,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成长历程,地产广告逐渐演化成一个单独的行业。这个行业也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推广奇迹。广告形式和覆盖范围也迅速扩展,从最早的报纸中缝、半栏、通栏、半版发展到展会、电视、广播、路牌、网络、飞机、活动甚至艺术展,登峰造极之作是请克林顿做托儿和报纸的平面房展。高峰时期,地产广告占到了主流报纸广告额的70%以上。

在十几年的地产广告演化过程中,有几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一个是1995年前后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的推广,中国内地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凶悍的广告手法,一个是1999年前后现代城的系列推广活动,包括和邓智仁在媒体上的口水大战,这次系列活动演化了此后持续数年的一条重要途径:房地产行业的明星效应,还有一个影响深远而且持久的事件是深圳、广州、成都等地媒体围绕房地产行业展开的媒体大战。这场注定要持续到今后相

当一段时间的战争的一个副产品是让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加深入的思考媒体责任如广告商业运作之间的关系。

行业变化的分水岭是发生在2003年的SARS。

如果没有那次影响全国的突发事件,地产广告行业的混战局面可能还会在原有的轨迹上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忽然有了一段沉寂和思考的时间,忽然有了一次探索其他广告与推广形式的机会,于是,直接后果就是2003年报纸等原来所谓的主流广告投放媒体的广告额度大幅下滑,而网络、路牌、户外活动等广告形式趁势而起。

到了2004年,上海、广州等地部分报纸的地产广告额度的下滑在一半以上。

地产商面临选择,广告公司面临选择,媒体也面临选择,如何设计和选择广告的形式与投放变成了房地产行业的核心话题之一。同时,一些原来在行业兴盛时期被忽视的问题与思考被摆到了桌面。

在传媒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广告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媒行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对广告投放和广告形式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反过来,对广告行业研究的深入也不断促进传媒本身的调整和成熟。

回顾1980年代,将产品定位于公众大脑中的努力采用的是目标广告——产品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形式,努力使产品在公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消费心态的研究深化了,除了按年龄、性别和收入以外,还根据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来划分人群,这一研究成为广告投放的基础。斯坦福研究所创造了VALS,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此将公众分成若干类,而不是按照年龄和职业来划分。

这种基于对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深入研究表明国际国际广告行业的运作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对于中国和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媒体和广告业来说,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2003年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约了北京房地产圈子里比较活跃的几个广告公司老总在北京西山的大觉寺喝茶,晚上,酒酣耳热之后,这些老板中的一位毫不掩饰的说:“说实在的,我根本没把房地产媒体放在眼里,也从心里瞧不起发展商。”

靠开发商和媒体吃饭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有点好玩,这让人想起2002年一个行业内人写的一篇文章:《目睹房地产广告十大怪现状》。内容如下:

曾经有广告公司这样说:在未来,我们除了不去建房子外,房地产开发的所有环节的工作都会有广告公司去做。对此,我倒想说一句实在的话:广告公司不可能做这些事情,也做不好这些事情,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去争取获得“克里奥广告大奖”。这不仅是社会专业分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目前房地产广告的发育水平还很低下,无论是在创意方面,还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上都难以满足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要求,它不仅不能很好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更不能有效地传播项目的信息和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现实中,房地产广告存在许多误区和“怪现状”:实证主义的误解很多房地产的广告,直截了当地将建筑物,并且往往是最“难看”的建筑物,满幅放在广告画面上。事实上,它们只是一些很普通的塔楼,一堆钢筋和水泥的混合体,毫无生气可言,好一点的,经过电脑的效果处理,天空更蓝一些,树更绿一点而已。

诗情画意的泛滥:我们在房地产的广告文案中,常常看到类似“诗意地栖居”的诗句。实际上,广告文案不同于写诗、填词,再说,也不可能比徐志摩的诗好,会得以永世流传。

陈词滥调的堆砌:在房地产广告中,最多的莫过于“美好、尊贵、皇室的生活,顶级豪宅„„”之类的毫无个性的字眼,或者是选用一些半殖民地的语汇。要知道,这不仅是千篇一律的陈辞滥调,便是无效传播,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缺少主题的苍白:一些项目打着“我们不要概念炒作”的旗帜,大谈“产品主义”,实际上,做好产品、提供合格的产品,这是必须的、也是最低限度的要求。这种说法是不求进取的借口,掩盖了其思想的贫乏。另一方面,一些房地产项目滥用概念,虚构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主题”和“概念”,如拼凑或截取几个英文字母,就称为“某某社区”等,这类文字游戏是毫无意义的,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比喻、联想的浅薄:一些房地产广告总喜欢用一些椅子、笔、苹果等价值不大的物品来作比喻,它既不能使人们产生感性的联想,也看不出与房地产项目间的逻辑关系,很是令人费解。

洋面孔和人物的滥用:我们在广告中经常遭遇很多不知名姓的、带着“神经质”笑容的外国人面孔,这就体现“国际化”色彩吗?或者看到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人不搭载飞行器,如何能飞?要不然就用不甚漂亮的“美女”来代替,她是项目的形象代言人吗?何不用明星或者真人来“说事”;还有一堆人伸出指头作“V”状的,是意味着项目“战胜了”消费者吗?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港台味儿”的媚态: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广告使用很蹩脚的“港式、台式国语”,使人误以为这是“洋化”的品味,但它满篇病句、错句和生硬的说法,使国人很费解。相反,很多在中国成功扎根的跨国企业,如“可口可乐”,已经完全实现本土化,它的广告和宣传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其“国语”的水平不仅已合格,而且很精彩。

表现方式的落后:许多广告的画面往往是“脏、乱、差”的缩影,在创意、结构、线条、颜色方面的选择都不科学,甚至很“污染”人的眼睛。

广告承诺的虚假:房地产广告中对“位置”的描述“10分钟就可到达项目所在地”,目前在北京城市交通现有的状况下,除非有国宾护卫队开道才行。项目的“起价、均价”的虚假性已是尽人共愤的事。大量使用国外一些度假胜地的图片来作为效果图,项目的实景会是这样的吗?

广告发布的问题:最后,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谁也没有权利不重视广告的设计,因为在广告发布时它是用巨额资金来支持的,而且也影响着项目的成败。如果它传达的是无效的信息,甚至是“贬低”了项目的形象时,当然不能对此“怪现状”熟视无睹。

这样的状况其实很容易导致一种很滑稽的现象:作为相关的三个环节,地产商、广告公司和媒体处于谁也瞧不上谁的境地,都认为其他的人不够专业,其实是大家都很不专业,但是又谁也离不开谁。历史总在毫无顾忌的不断重复,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在很低的水平上去没完没了地重复?

仔细研究的话,广告公司的从业人员说出这样的话毫不奇怪,因为在商业化的过程中,目前的房地产媒体和传播方式偏离了它应当处于的位置和功能,陈大阳用一篇名为《媒体使命》的文章来说明这种转化的原因和方向,他说:

当地产不得不以全新的全局视角审视开发、营销前景时,媒体也到了不得不回归“原生”状态,不得不扩展多重领域的时候。

以地产的兴起和发展为契机,媒体传播经历了一切过度的商业转化,对地产的关注由新闻本位转向了广告本位。媒体很容易轻信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并很容易轻信广告的盈利能力,一大批媒体由此改变了新闻价值观,地产广告的投放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媒体的操纵者,媒体产生了严重的身份识别和角色确认的困难。

这是一种销蚀见骨的商业转化,媒体的企业属性以一种近乎毁灭性的方式被揭示出来:媒体由于拥有受众而挣钱,挣钱的唯一理由是受众会概率性地回馈广告的诉求。但当媒体决策者、运营者过分追求广告甚至以广告为主要传播内容时,媒体尽管尚能依靠理性挣钱,但由于不公正地对待受众,媒体也在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这就好象:地产商由于拥有买家而挣钱,挣钱的唯一理由是由于买家买了适合自己口味的房子。但充当媒体主流广告主的地产商绝不会糊涂到 像一些“失足”媒体一样,只顾收订金而忘了盖房子。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迷失的媒体在经历了危险的广告成功之后,不得不回归到其原本的简单状态:媒体存在的理由仅仅在于观察、梳理、传播。

但在这种回归到简单状态之后,媒体又面临着这样一个同样简单的大方向,这就是:必须以比过去复杂得多的方式来完成简单的观察、梳理、传播

第五篇:家族企业的管理之痛

从信息化看中国家族企业管理

家族企业是全球最普遍的一种企业形式,世界500强就有超过一半的比例是家族企业。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家文化,以家为单位逐渐延伸壮大的企业在中国企业当中占有相当的规模。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以信息化提升管理的实践日益普及,家族企业主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加入了信息化建设的大潮。然而,家族企业的成长属性决定了其管理模式的个性,这也使得信息化这个管理工具在家族企业的建设和应用需要有迎合其个性的思路和方法。

家族企业的管理之痛

家族企业在创业早期依靠家族成员、朋友为团队进行创业,凭借吃苦耐劳,对市场机会的准确把握迅速发展起来。患难见真情,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更坚信了创业者对家族成员的信任。在创业初期,家族企业有着一定的优势。当家族企业逐步做大以后,一些老板个人权力开始膨胀,暴发户和山大王心态出现,急功近利,听不进不同意见,缺少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家族企业老板从草莽英雄到企业家的转变,对其思维格局、管理能力、领导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和个人修养,才能带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张带来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老员工虽然忠诚度高,但部分领导者的能力和岗位需求匹配度较低。职业经理人由于拥有企业需要的某项专业技术或管理经验,被招募进来担当某项阶段性任务。职业经理人一般都是有见识或被有见识的老板栽培过的优秀人才,如果新老板没有相当的胸怀、学识和人格魅力是难以驾驭的。民企常被称为空降兵戴着枷锁跳舞的地方,其浓厚的家族氛围和管理模式,让很多豪情满怀的职业经理人折戟沉沙,壮志难酬。民企希望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推动变革,但变革难免会与固有思想观念及既得利益形成冲突。一方面外来力量怎么融入企业,另一方面固有的利益和思维如何接受外来力量以及适应变革,实际上任何一种冲突都可能引发激烈的碰撞。

私营企业家长制管理的局限性、随意性,造成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模糊化、急躁化。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老板一般有“四随”的特征,即随意、随性、随机、随时。随意体现为老板决策和处理事情随意;随性是指企业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是流程化,而是随老板的性情,企业的运营风格明显打上了老板的个人性格特征;随机是指企业决策和工作大多没有计划,随机处理;随时是指老板随时可以改变决策和计划,企业运作毫无章法和定性。四随往往导致对外来经理缺乏足够的信任,授权大打折扣,激励明显不足。作为家族成员的企业主由于对企业事务的关心,有时会越级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外来经理的管理思路就难以实现。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主为了约束和制衡外来经理,安插亲信,有意制造矛盾。外来经理在推新的过程中,通常要面对种种阻力和压力。而在家族企业老板的内心深处,忠诚永远比能力更重要,不可能为一棵树砍掉一片森林。手里有钱不怕人走,家族企业能把人招进来,却在用和留的问题上力不从心。另外,中国家族企业老板的劣根性决定了老板与部属往往能患难却不能同富贵,老板往往在危难之际向部属承诺,之后却不愿兑现或兑现打折扣。当支持和信任没有时,一切也就没有了。外来经理要么消极地对待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么在时机成熟时就跳槽。家族企业往往在“深知自己的企业因缺乏人才而长不大,却又很难创建获得和留住人才的环境”的矛盾中徘徊。

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老板的风格也不同。外来经理能遇到一个素质高、肯授权、懂分享、爽朗开明的老板是种幸运,但这可遇不可求。说到底,职业经理人到家族企业工作最重要是选对老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个好的老板第一条是人品好,讲诚信,说话算数。其实,在任何单位里,只靠工作做的好是没用的,只有把各种关系协调好,那才是真正的职场处事法则。家族企业老板没有信任感,他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来看待周边的人和事

情,所以会尽可能的使用家族成员,或者没血缘关系的亲信。其实在家族企业里生存,只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圈子。任何家族企业,老板都有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内的,包括家人、亲属、亲信,都是圈内人,是可以信任的,这些人就算做不好事,甚至贪小便宜,老板都是可以容忍的。而圈外人,就算是事情做的再好,老板也不会信任你,不会把真正的核心业务交给你。弄明白原理后,外来经理就可以知道,在家族企业中,最要紧的并非做事,而是进入老板的圈子,成为老板信任的人。这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老板说变就变,职业经理人就算拯救整个企业,最后还是没好处的。职业经理人要能够抓住公司的主要矛盾,短期内整合资源,做出成绩,更要想办法和老板搞好关系,和老板的亲信搞好关系,让自己变成老板的圈内人,获得老板及其亲信的广泛支持,如若不成,那唯有离开或者混日子了。中国企业往往先有业务再有管理,而不是先有管理再有业务,重业务轻管理是普遍现象。企业从成长期到规范期的过渡中,最根本的是要用简单、实用的体系机制来保障运作,而不是依赖于某个人,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启明公司老板忙业务而无暇顾及ERP项目,是因为在当前传统的管理下,老板为把控风险做了很多不增值的工作,他的时间被下属所支配。信息平台能够使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只处理例外事件,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战略和规划,做老板应该做的事。目前,启明公司生意不错,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管理上的问题,信息化需求重要但不紧急,老板的精力没有真正放到信息化上,一是因为这项工作的优先级不高,还不到不做不行的地步,二是老板本身没有理清思路,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启明公司解决目前的管理问题。信息平台使企业流程和知识得以固化、沉淀,使各项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较好地减少救火事件的发生。从这个角度上讲,信息化不能避免某个人离职,但有了信息平台不再担心某个人离职,信息化不能杜绝推诿扯皮的发生,但至少能够让推诿扯皮等问题暴露出来。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引发的信息化建设难题

启明公司(化名)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和大多数家族企业一样,几个老板是家族成员,业务出身,按“贸工技”的路子发展起来,现已成为员工千余人、产值三亿元的中型制造企业,拟向集团化、多元化上市企业方向发展。其产品主要是塑料和金属机加工类零部件,生产模式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客户化、交期短的特点。以国内市场为主,客户都是供应链上的链主,非常强势。因此,市场主导,产品项目化运作是该公司突出的运营方式。老板年轻,进取心很强,为了业务扩张,在新厂房基建、设备购置上投资巨大,而对企业文化、管理和团队建设乏心乏力,管理方式简单、粗放。公司重要部门和核心岗位基本以老板的亲戚、同学、老乡等亲信掌控,盘根错节,企业文化沉闷,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员工流失率高。各部门工作用EXCEL包打天下,大老板对信息化建设决心很大,并于去年招聘职业经理人从事ERP选型,终因双方思路差异太大、新老团队矛盾、年终奖未兑现等原因不欢而散,公司信息化建设一度进退维谷。

启明的信息化建设出现的这种尴尬境地,在诸多家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归结为以下几点:

1、公司接受的信息化培训不少,但管理人员领会不深,懂行的人少,需求模糊,目标不明。大家普遍认为公司基础差、流程乱,对上ERP信心不足,既想又怕。

2、职业经理人来后,ERP选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并按初步面谈、需求调研、产品演示、典型客户参观、实施服务介绍、高层访谈等步骤进行,但在接下来的商务谈判之际,老板以项目团队对每个模块了解不够详细,团队提升效果不大为由,决定推倒重来,让软件厂商再来培训。软件厂商有种被忽悠的感觉,业内相传该公司是借选型让他们来免费培训,因此配合热情大减。

3、选型工作以IT部门为主导,业务部门漠不关心,老板忙于日常事务,对ERP项目缺乏实际的关心和参与。有关项目的会议请不到,提交的报告他不看,你催他烦,你不催他

说你工作不力,如果哪天他想起来过问项目,他不合意则前期工作往往要推倒重来。再加上项目管理松散,项目团队内老板的亲信与职业经理人意见不合,导致选型过程走走停停,难以决策。

4、重业务轻管理。老板在揽生意拉业务方面自有一套,抢单时给客户拍胸脯、下保证,单子下来拍脑袋、赶工期,项目完了拍大腿,不少新项目亏损。目前公司是单就接,接了再说,由于新项目多,而资源有限,导致出错多,客户评审整改多,越来越忙,越忙越乱,恶性循环。管理层每天都是在处理问题,四处救火,制度很多但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或不执行,或不忙的时候执行,忙的时候则全然不顾什么制度和流程。

5、老板多,多头领导,且时常意见不一,缺乏整体规划,看到哪儿抓哪儿,战略模糊,决策随意性大,导致了不少工作反复无常,下属无所适从。老板管的太细,对家族外干部不信任、不授权,有罚无奖或罚多奖少,士气低落,内耗大、效率低。

6、部门之间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沟通,各自行事,相互牵制,所以会议特别多,会上相互找错,推诿扯皮。公司大多安排在八小时之外召开会议,且无加班补贴,干部被折磨的筋疲力尽,虽有怨言,却无力改变。

家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道分析

面对家族企业自然属性引发的信息化建设难题,唯有剖茧剥丝,深入了解其管理模式之后,方可着手牵动信息化建设的引线,逐一破解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作为外来经理要弄清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动机,以及老板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学会设定并管理老板的期望,避免吃力不讨好。一些家族企业上ERP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提升管理水平,而是迫于客户的压力,或是为了申报政府项目资助或避税。企业上信息化的动机不同,企业各阶层对信息化的期望也各异。企业高层关心在信息化环境下自己应知应会是什么,系统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如何更好地监控?企业中层担心工作习惯和既得利益的改变,系统会不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企业基层关心系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简单易用,让工作更轻松。启明公司信息化培训效果不佳,干部暗自抵触,多源于其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信息化就是IT部门的事,没有用心学习。建议老板带头参加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考试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并配合ERP知识竞赛等形式让信息化工作形成氛围,真正入脑入心。只有老板重视,而不仅仅是口头上重视,其他人才会用心对待,下面的工作才好推动。

启明公司老板认为只有多些培训,多看看产品,大家知道ERP是怎么回事,才知道如何提炼需求。软件厂商认为不反对看产品,但看产品前把需求和评价标准界定清楚,否则再看一遍大家还是迷茫,最终大家七嘴八舌,老板还是做不了决策。针对这个问题,建议软件厂商可以再去调研和培训,但之前双方要签订协议,如果最终选择了本软件,则无需支付前期的培训费用,如果没有选择本软件,则需支付一定补偿费用,这对双方都比较公平。软件厂商在调研后把关键需求列出来与企业老板讨论,并请企业老板签字。选型要认真,但不要较真。根据二八原则,只要把握核心需求即可。有的企业吹毛求疵,纠缠于细枝末节,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越选越复杂,最后无所适从,哪个都不满意,致使选型久拖不决,贻误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另外,软件厂商产品演示时只演示需求列表中的内容,而且演示时老板要在场,不在场宁肯不做,满足哪条需求当场就在表格相应栏后打勾,从而可以较好地规避选型中的混乱和随意。如果这一次启明公司仍旧无法决策,证明该公司没有诚意去做信息化,软件厂商投入再多资源都是徒劳,趁早放弃为上。

家族企业老板的作风对公司的文化和风气起到绝对的影响,要真正解决家族企业的管理问题,需要老板自身的转变,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老板与外来经理以诚相待是双方合作双赢的根本。突破家长权威,为职业经理人提供宽松的环境,既然请专业人士来,最大程度地尊重专业人士的思路,让他放手去做,不要干预太多,同时做好监督和引导。加速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企业主的知识存量是成功设计和实施家族企业变革的先决条件。塑造自我诚

信,因为企业主的诚信是培养经理人职业操守的前提,是塑造个人魅力,建立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外来经理要积极与老板沟通,提高与老板沟通的技巧和耐性,在一些观点上既要坚持,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尽快适应老板风格及融入企业。老板都喜欢做选择题而不喜欢做问答题,外来经理不但要能提出问题,而且要能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供老板选择,用自己的专家形象影响老板,使其从行动上重视和支持项目开展,并建立汇报和例会制度,让老板解项目工作中的难度,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态度,以此逐渐获得老板的关注和信任。②从项目管理的观点来看,外来经理与老板和项目成员一同做规划,让大家有参与感,更能获得广泛支持。同时把大目标划分成若干小计划,分步实施,迅速见到效益,从而获得老板的信心和支持。

③对空降兵和老员工的矛盾,请老板出面调解,化解前嫌,促成合作。实在协调不成则分槽喂马,明确分工,减少双方工作重叠和冲突的机会。

④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盲目、过度的投资,夯实管理基础。启明公司要从前些年单纯追求发展的速度向追求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上转变,静下心把基础打牢,整顿管理,规范流程,为下一轮的发展积蓄力量。同时要认识到不是每个客户都是上帝,市场接单要经过评审,集中资源在那些优质客户和高利润的项目上,精耕细作,稳健经营,不要贪多求全,急躁冒进。充分利用外协工厂,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现金流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⑤会议多,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建议制定会议制度,会前确定会议议题、议程、参会人员、地点、起止时间,提前交流信息,准备会议资料和方案,提前将会议资料发给参会人员,参会人员提前消化资料。会中围绕会议主题,控制发言时间。会后关闭电源、还原桌椅、清洁白板,跟踪会议所定的时间节点,未能按时完成的任务要公示出来再确定新的时间节点。扭转开会迟到、拖拉的不良风气,需要从老板做起,老板到会准时,别人就不敢迟到。严格控制会议发起人的权限,能不开的会不开,能开短会不开长会,能上班做完的不要下班再来开会。公司管理更人性化一点,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反而更能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下载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之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之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若干问题研究 研究思路: 交接班现状接班人选择模式接班人的培养从全球来看,家族企业接班的高潮已经来临。安达信公司与MassMutual 公司1997 年联合进行的一......

    日韩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启示

    日韩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启示 摘要:家族企业始于 18 世纪的英国,在欧、亚、美洲的经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不仅创造生产总值,而且带动劳动力的就业。家族企业是各国......

    创业和家族企业成长”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方案

    “创业和家族企业成长”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方案 尊敬的校领导: 为了促进和加强有关创业、家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国际研究和中外学术交流,2010年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

    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与传承

    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与传承滕斌圣: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家族企业管理和传承的问题。这个题目虽然很受关注,大家意识到谈家族企业管理,在中国并不容易,因为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愿意自......

    企业文化——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摘 要 本文首先概括了传统“家文化”孕育下的家族企业的具体特征,认为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是制约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论证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的......

    中国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及其创新

    中国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及其创新 在中国,家族企业占据了相当比例的权重,加强家族企业的管理也成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复杂竞争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其中,加强家族......

    中国家族企业的企业公民意识20131226

    中国家族企业的企业公民意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些年来这一理念在全球逐渐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对企业评价之中。如何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发......

    小本创业故事启示

    骑士俱乐部http:// 小本创业故事启示:用个性成就你的事业小本创业故事近来异常火爆,因为人们都希望用最少的成本开属于自己的小店,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我们能从小本创业故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