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解读

时间:2019-05-14 07: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解读》。

第一篇: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解读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

【摘要】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

【关键词】国际 对外文化贸易 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的形式分为两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按照日内瓦WTO统计和信息系统提供的文献,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全球的服务部门可以分为11个大类142个服务项目。其中第10个大类为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包括娱乐服务(含剧场、乐队与杂技表演等)新闻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此外还包括商品服务F类别中的印刷、出版通信服务,D类别中的视听服务,电影与录像带的生产与批发,电影放映,无线电视与电视、录音等。在WTO组织成员之间的谈判和协议中,文化的引进和输出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而且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而且特殊的组成部分,因此理所当然地被纳入了许多国家对外贸易的战略研究视野。

国际上一些贸易研究机构和专家,把文化贸易分为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一般来说,硬件是指用来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态载体,如摄影器材、视听设备、影视器材、舞美设备、游戏和娱乐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工具等。软件则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过去20年间,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但是,这些贸易绝大部分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多年来,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文化贸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而文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全球文化贸易进口额的一半左右。

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

据我商务部2008年5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报告》数据,2007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为37.2亿美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总量大概在6412亿元(约878亿美元),当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180.1亿美元)。2009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2009)》,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2.6%,达158.4亿美元。其中进口略有下降。在跨境文化服务贸易方面,2008年文化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9.5%,达到48.16亿美元。综合以上数据可见,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只占据文化产业整体相当小的部分;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额正逐年递增,但在进出口总额中仍显得微不足道。

另据联合国五大机构于2008年出版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额从184.28亿美元增长到613.6亿美元,2005年中国已经占据创意产品全球出口市场18.29%的份额,成为全球创意产品的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通过对具体出口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而核心的版权内容产品输出仍然不足,尤其是视听内容产品及版权贸易还相当匮乏。2000年到2005年,中国版权和许可证费出口额从8000万美元增加到1.57亿美元,增长96%;同期,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费进口额从12.81亿美元增长到53.21亿美元,增长315%。2005年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进、出口额之比为33.9:1,是典型的版权贸易逆差国。

2005年后至今,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以新闻出版总署自2005年起连续4年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为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额逆差逐年扩大(2005年14853.16万美元,2006年上升到17256.39万美元,2007年跃升到21477.73万美元,2008年更上升至25029.64万美元);版权进出口比例在2005-2007三年间有所降低(2005年7.18:1;2006年6.02:1;2007年4.28:1),但2008年却相反上升至6.91:1。

综上可见,我国目前仍处于文化产业全球分工链的低端位置,具有中国主流价值和现代理念的核心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总量仍然很小。

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1.对祖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西方国家有现民主,可是其宗教思想却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就保证了其文化的延续性。而我国,由于把1840年以后中民族所受的屈辱及国家的落后都归罪于传统封建文化的积淀,于是,“倒掉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结果是韩国申请了端午祭,我们才酸涩地觉得它是我们的财富;中国年轻人日益隆重地过起了西方情人节,我们才宣传起中国的七夕节;外国快餐在中国攻城掠地,我们才鼓吹起中式快餐的好处。可以看出,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还谈什么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反观其他国家,它们却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产品。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法国等国提出了“文化产品例外”原则,即文化产品不能实施贸易自由化,这与美国的意愿相左,从而导致此谈判破裂。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西方国家内部,尽管有相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但在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延续性上,西方国家仍然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

2.没有把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传播中华精神

中华文化元素是由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部分构成。显性因素,文学艺术、经史典籍、民族服饰、历史遗迹、节日风俗、书法篆刻,乃至于中国结、奥运吉祥物福娃,甚至一把纸扇、一撮茶叶,等等;而隐性因素是那种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并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精神、气质、品格和风骨。在对外文化贸易中,我们要求通过将显性的中华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向世界传播中华精神。显然,隐性因素更加重要,因为其一旦被外国人所接受,则会加速显性文化产品乃至于普通货物的对外贸易。

然而,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以及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文化就是文化,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中国人很少想到去卖文化。结果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而又可怕的事情:花木兰是中国的,但美国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赚了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品牌;三国演义是中国的,但在网络游戏中,却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成了日本品牌。

3.政府没有积极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有力措施

应当说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在思考如何促进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了。2004年7月文化部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通知》,2005年初文化部发出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等。但是这些政策都缺少实质性的支持,税收问题、投资优惠等。特别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风险都大大高于普通商品,生产的周期也大大长于普通商品,如何给予扶持,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积极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1.借鉴他国经验,合理规划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格局

1929年后,美国控制电影产业的大财团通过收企业和控制发行渠道,逐渐建成有效的全球制片发行体系,为好莱坞电影继续走向世界打造了坚实基础。通过跨国文公司、占据市场份额90%以上的影视产品及影音乐版权贸易等,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走向全球,大大拓展了话语权。

韩国金融风暴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尤其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其基本战略路径是瞄准国际市场,将中国和日本等国为重点出口对象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市场舞台的台阶。通过针对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区域差异开发针对性产品;挖掘品牌对韩国形象和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在文化出口地区建立“前沿据点”,通过前沿据点开展区域市场调查、研发和宣传;积极开展跨国合作,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出口项目等具体措施,分地区、分阶段占领国外市场,有效地推动了韩国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国与当时的美、韩具体国情差异较大,不可盲目模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国家文化实力被世界承认的必由之路。可以说,目前中国内地的文化产业只是存量,而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增量的外向型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明显不足。中国可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实现新时代的文化突围。

2.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

例如参照世界文化论坛、全球文化论坛、国际文化和发展大会等全球性文化交流平台的运作方式,吸纳国际文化基金等国际性文化基金会的资金资助,并力争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国注意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争取中国文化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与文化相关的各项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增强整体竞争力,还应当积极打造更高规格、更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从而形成定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交流机制。

此外还需加快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投资建设,以此为载体推进汉教育事业及中国文化传播;拓展交流合作领域,鼓励人民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以淡化政治色彩,简化程序,为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便捷通道。

3.积极培育有特色的跨国文化集团

深圳华强集团就是跨国文化集团的优秀代表之一,其在海外投资兴建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是国内文化产业出口非常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继在第四届深圳文博会上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输出到伊朗后,2009年5月18日签定投资的南非主题公园被誉为“中国迪斯尼”,这是中国向非洲出口的首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这种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以及含有中国文化的主题公园,大量地输出到国外,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还能够积极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与此类似,国内市场稳定且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通过直接投资或注资海外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网络等,以多元化渠道进入国际文化市场;中小文化企业则应根据自身实力,以合作出口、积极参与国际性文化展销等方式,适当寻求国际合作。同时还应利用金融危机背景下海外人才回流的有利时机,发挥其国际化背景的优势,尤其是借助高端投资人才的国际化操作经验,破除海外市场迷雾,为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助力。

4.投建海外文化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以及优秀创意人才集聚等等的前提下才会迸发出产业自身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海外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为中国出海建立文化产业基地或产业集聚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实力弱小、经验不足、不熟悉国外投资环境等现实障碍,单独出海往往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有经济实力较强、国际贸易经验较足的大型企业带动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合作参股方式在海外形成产业集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

而中国目前尚未出现较为成熟的海外文化产业集聚区,因此,也可借鉴类似经贸合作区工业园的成功模式,直接在海外建立文化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外较低的发展要素成本、丰富的文化资源,或是相对宽松的文化市场机制等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推动各层次文化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

第二篇:中国对外发展贸易考点总结

对外开放政策:含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基础上,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内容:大力发展外贸,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1992年以前:第一阶段(开放格局:“点”——“线”——“面”)

率先开放五个经济特区;继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之开放3个三角洲和2个半岛

(2)1992年以后(开放格局:全方位)

开放陆地边境城市;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开放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内其对外贸易额和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WTO基本原则:自由贸易、公平贸易、政策统一性与透明度、发展中国家优惠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含义: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多边谈判中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相互开放市场和减让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复关原则:以恢复方式重返而非加入;中政府以关税减让为承诺条件;中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恢复在GATT中的缔约方地位。

入世原则:中以发展中国家地位加入;以“乌拉圭回合”最终协议为基础;承担与自己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在该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性决策和长期性规划。(全局性、整体性、稳定性)

制定上述战略原则思想:.原则: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考虑国情;科学性严肃性。思想: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坚持自力更生方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既符合国情又国际贸易规范。

大经贸战略:含义: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经贸发展战略。内容:扩大开放、加快融合、转变功能。目标:适度超前增长;集约化发展;实行市场多元化;地区分工合理化;促进融合,实现良性循环。政策措施: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大经贸”意识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贸、工、农、技、银密切结合,加快技术进步和出口产业升级步伐,增强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货物进出口商品结构:出:1986年纺织品和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第一出口产品,标志中摆脱以资源为主出口结构。1995年机电产品超过纺织品服装成为最大类出口产品,标志出口商品结构又一次升级。进:初级资源性商品进口逐年增加;以信息、通信类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高速增长;2004年中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货物贸易出口战略措施:为了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必须采取的重要战略措施,即出口商品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出口战略。

出口商品战略:指一国为达到预定的出口战略目标,根据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出口商品的构成所做的战略性安排。

市场多元化战略: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国家为支撑,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战略。具:继续巩固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特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发展与转型经济和周边国家的出口市场。目标:努力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过于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局面、开拓新销售渠道、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与技术出口。措施:政府加强引导和调控、积极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开拓新市场、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带动对新市场的出口、运用灵活的贸易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开发名牌出口产品。(使外贸走高质量、多品种、高效益、高创汇道路)

科技兴贸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加强政府的服务保障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政策环境,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发展能力和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服务贸易壁垒:一国政府制定并采取的阻碍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的措施,包括政策和法律。

形式:(产品、资本、人员、信息)移动壁垒,经营权限的限制。

发展服贸对国民经济意义:提升中产业国际竞争力;解决国内就业;为外资创更好环境。中服务市场开放原则:坚持以中国的现实国情为出发点、逐步开放原则。

技术引进形式:许可证贸易:指技术的许可方将其交易标的物的使用权通过许可协议或合同的形式转让给技术的被许可方,并由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报酬的贸易方式。(许可贸易标的: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版权、计算机软件。)工程承包。顾问咨询。合作生产。技术服务与协助。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指项目承包公司、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制造商、建筑公司等联合与东道国政府签订特许协议,建设某个项目,并在项目竣工后经营一定时期,通常为15-20年,期限届满将该项目转让给东道国。

我国技术引进基本方针:引进适用软件技术、进口关键设备、避免重复引进、引进后要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

我国技术引进意义:有利于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培养现代化人才,繁荣国内市场。

我国技术出口特点: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成套设备出口向大型化发展,市场多元化发展。意义: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进一步促进技术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带动成套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升级做出了贡献。

外债规模取决于一国有效地吸收外资的能力和偿还本息的能力,即首先要考虑清偿能力。外债规模指标:外债清偿比率(偿还能力)本因借用外债而还本付息的总额与本商品及劳务出口收汇之比。(15%;20%;25%)。负债率(偿债潜力)在一定时期内外债余额占该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20%)债务率(对外债总余额的承受能力)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100%)其它:外债规模与一国总投资之比,不超过5-10%;外债增长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小于1;短期债务在全部外债中所占比率不超过25%。

我国利用外资基本政策:积极合理有效,主要包括在外资结构、投向,外债规模,投资环境,经济效益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我国利用国外直接投资方式: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开发。我国利用国外间接投资方式:借用国外贷款、发行境外债券和股票。

外商其他投资:国际金融租赁+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特点:(在规模、行业结构、区位结构等缺乏整体上的战略考虑)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模偏小,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利用外资意义:弥补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演变: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统制贸易管理(1949-1978);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对外贸易管理(1979-2000);加入WTO后按国际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管理(2001--)。我国的行政管理手段:对外贸易计划管理、配额许可证管理、外贸经营权许可管理、对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对出口商品商标的协调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原产地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主要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杠杆、行政干预。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必要性 :保证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配合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协调和发展国家经贸关系、合理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一证一关、一批一证):国家限制进出口目录项下的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国家制定的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或者出口。

实行许可证制度商品范围:进:实行指定进口产品,保护国内幼稚工业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产品,遵守国际公约,保护人类安全的产品;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消耗臭氧层物质。出:与有关国家政府达成数量限制协议的、为保证国内市场需要而实行计划配额的、为对某些国家维持有序出口而制定主动配额、重要商品、特殊商品。

汇率:即汇价,指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或比价,也就是用一国的货币单位来表示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汇率制度:官定汇率、市场汇率和混合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演变:

改革开放以前:1949—1952年,单一官定浮动汇率,鼓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1953—1972年,固定汇率制;1973—1980年,盯住一篮子货币的计值方法或根据管理需要进行不定期的调整,但仍坚持人民币汇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方针。

改革开放初期:1981—1984年 采取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的双重汇率;1985—1993年,官方平价外汇和调剂市场议价外汇并存的人民币汇率双轨制;1994—1997 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2005 实际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2005---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海关:国家进出口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通过法律、法规对进出口国境的货物、运输工具、货币、金银、证券及旅客行李进行监督检查、征收关税并执行查禁走私任务。代表国家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海关基本职责(方针:依法行政,为国把关,从严治关)货运监管:原则:所有进出境货物和运输工具必须在设关地进出境;程序:申报、查验、征税、放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编制海关统计。保护知识产权。

关税种类:正常关税:根据进出口税则征收的关税.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关税征收方法: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选择税

保税区(一般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我国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做法,设立在过境以内、关境以外,实行封闭式隔离管理的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外商的转口货物进入这一地区可以暂时不缴纳关税,可以储存、分类、包装;进出口自由、贸易自由、外汇兑换自由、人员进出自由。

出口加工区:经国家批准设立,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必须设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和有效的监控系统;海关在加工区内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并依照相关法律对出口加工区的货物及区内相关场所进行24小时监管制度。全封闭、卡口管理

中国古代贸易与丝绸之路:

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到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阶段:

始于秦汉:丝绸之路;兴于唐宋: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终于明清:郑和下西洋 秦汉时期(出口阿拉伯帝国、朝鲜、印度、日本)

西汉--古罗马帝国(大秦)--印度--(海路)西汉

唐 陆上丝绸之路:陆路(为主)丝绸之路:驿馆,“过所制度”;海路:两条航线 丝织品。陆路:安西、北庭都护府;海路:市舶使。伊朗、阿拉伯等

宋丝织品、瓷器等市舶司(专职机构):颁发“公凭”、征实物税、处置舶货。日本、朝鲜、南洋各国、印度、阿拉伯帝国、波斯等50多个国家

明:增设云南“市舶司”,郑和下西洋、36国,最大的海上贸易强国。

清:1685年,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对外通商口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 1757年,仅余广州口岸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国发〔2014〕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但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对外文化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还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对于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壮大市场主体,改善贸易结构,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将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对外文化贸易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拉动消费和投资增长。

坚持政策引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监管,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企业主体。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到境外开拓市场,形成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的文化出口格局。

坚持市场运作。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文化内容和文化走出去模式,努力打造我国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

(三)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使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政策措施

(一)明确支持重点。

1.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并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定期发布《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加大对入选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

2.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编创、设计、翻译、配音、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3.支持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交易平台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鼓励文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国际业务。

4.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加对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二)加大财税支持。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对文化服务出口、境外投资、营销渠道建设、市场开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中央和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要加大对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

2.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结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逐步将文化服务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3.在国务院批准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文化企业,符合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相关条件的,经认定可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税前扣除政策。

(三)强化金融服务。

1.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适合对外文化贸易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开展供应链融资、海外并购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银团贷款、联保联贷等业务。积极探索扩大文化企业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专业增信机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出口项目发行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和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有跨境投资需求的文化企业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支持文化出口企业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内,赴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行债券。

3.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品种和保险业务,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和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特定演职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和业务。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采取灵活承保政策,优化投保手续。

4.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其他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方法,通过直接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多渠道分散风险。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予以支持。

5.推进文化贸易投资的外汇管理便利化,确保文化出口相关跨境收付与汇兑顺畅,满足文化企业跨境投资的用汇需求。支持文化企业采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等方式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提升结算便利,降低汇率风险。鼓励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支持文化企业从事境外投资。

(四)完善服务保障。

1.尽快培育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为海关高信用企业,享受海关便捷通关措施。对图书、报纸、期刊等品种多、时效性强、出口次数频繁的文化产品,经海关批准,实行集中申报管理。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等便利措施。对文化企业出境演出、展览、进行影视节目摄制和后期加工等所需暂时进出境货物,按照规定加速验放。对暂时出境货物使用暂准免税进口单证册(ATA单证册)向海关申报的,免于向海关提供其他担保。

2.减少对文化出口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缩短时限。对国有文化企业从事文化出口业务的编创、演职、营销人员等,不设出国(境)指标,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出国一次审批、全年有效。对面向境外市场生产销售外语出版物的民营文化企业,经批准可以配置专项出版权。

3.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开展文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时提供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适用等方面咨询,支持文化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文化市场动态和国际文化产业政策信息。着力培养对外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建立健全行业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出口促进、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三、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由商务、宣传文化、外交、财税、金融、海关、统计等部门组成的对外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依法规范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工作,完善文化领域对外投资统计,统一发布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投资统计数据。结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修订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取得实效。[1-2]国务院

2014年3月3日

解读编辑出台背景

《意见》是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文化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文化领域境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但同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核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十二五”以来,中央对进一步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意见》最终形成并出台。[3]目标

《意见》明确了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坚持“统筹发展、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

《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目标:从微观看,要实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的目标;从宏观看,要达到使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的目标。[3]政策措施

《意见》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15个分类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明确支持重点内容。《意见》鼓励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要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提出了支持企业加强内容创新、拓展出口平台和渠道、开展技术创新等3个重点工作方向。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中央和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要加大对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意见》明确提出,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全部实现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同时,《意见》提出文化企业也可享受服务外包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强化金融支持措施。《意见》要求从信贷、债券、保险、担保、外汇管理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文化企业从事产品和服务出口、海外并购投资等业务拓展新的融资渠道,降低汇率风险,提供结算便利和有效担保。四是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意见》要求,在便利化方面,将出口重点企业与海关企业分类管理相衔接,优先提供通关便利;对书、报、刊等时效性较强的文化产品,实行集中申报。在减少行政审批方面,对国有文化企业相关业务人员不设出国(境)指标,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出国一次审批、全年有效。此外,还给面向境外市场生产销售外语出版物的民营文化企业配置了专项出版权。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中介组织等具体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3]组织领导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多部门联系机制,由商务、宣传文化、外交、财税、金融、海关、统计等部门统筹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制订与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工作,完善文化领域对外投资统计,统一发布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投资统计数据,修订和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目录。

第四篇: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重点内容摘要: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使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意见》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壮大市场主体,改善贸易结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意见》强调了坚持“统筹发展、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扶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鼓励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并享受同等待遇,明确了支持企业加强内容创新、拓展出口平台和渠道、开展技术创新等重点方向;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明确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同时提出文化企业也可享受服务外包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从信贷、债券、保险、担保、外汇管理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明确为文化企业出口提供通关便利,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因公出境审批手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中介组织。

《意见》要求,要建立健全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多部门联系机制,由商务、宣传文化、外交、财税、金融、海关、统计等部门统筹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实。修订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完善对外投资统计,统一发布统计数据。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政策落地,取得实效。

成文日期: 2014年03月03日 发文字号: 国发〔2014〕13号 发布日期: 2014年03月17日

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但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对外文化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还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对于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壮大市场主体,改善贸易结构,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将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对外文化贸易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扩大国内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拉动消费和投资增长。

坚持政策引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监管,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企业主体。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到境外开拓市场,形成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的文化出口格局。

坚持市场运作。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文化内容和文化走出去模式,努力打造我国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

(三)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使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政策措施

(一)明确支持重点。

1.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并享有同等待遇。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定期发布《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加大对入选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

2.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编创、设计、翻译、配音、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3.支持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交易平台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鼓励文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国际业务。

4.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加对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二)加大财税支持。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对文化服务出口、境外投资、营销渠道建设、市场开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中央和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要加大对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

2.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结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逐步将文化服务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3.在国务院批准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文化企业,符合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相关条件的,经认定可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税前扣除政策。

(三)强化金融服务。

1.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适合对外文化贸易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开展供应链融资、海外并购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银团贷款、联保联贷等业务。积极探索扩大文化企业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专业增信机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出口项目发行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和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有跨境投资需求的文化企业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支持文化出口企业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内,赴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行债券。

3.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品种和保险业务,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和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特定演职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和业务。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采取灵活承保政策,优化投保手续。

4.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其他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方法,通过直接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多渠道分散风险。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予以支持。

5.推进文化贸易投资的外汇管理便利化,确保文化出口相关跨境收付与汇兑顺畅,满足文化企业跨境投资的用汇需求。支持文化企业采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等方式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提升结算便利,降低汇率风险。鼓励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支持文化企业从事境外投资。

(四)完善服务保障。

1.尽快培育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为海关高信用企业,享受海关便捷通关措施。对图书、报纸、期刊等品种多、时效性强、出口次数频繁的文化产品,经海关批准,实行集中申报管理。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等便利措施。对文化企业出境演出、展览、进行影视节目摄制和后期加工等所需暂时进出境货物,按照规定加速验放。对暂时出境货物使用暂准免税进口单证册(ATA单证册)向海关申报的,免于向海关提供其他担保。

2.减少对文化出口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缩短时限。对国有文化企业从事文化出口业务的编创、演职、营销人员等,不设出国(境)指标,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出国一次审批、全年有效。对面向境外市场生产销售外语出版物的民营文化企业,经批准可以配置专项出版权。

3.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开展文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时提供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适用等方面咨询,支持文化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文化市场动态和国际文化产业政策信息。着力培养对外文化贸易复合型人才,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建立健全行业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出口促进、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三、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由商务、宣传文化、外交、财税、金融、海关、统计等部门组成的对外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依法规范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工作,完善文化领域对外投资统计,统一发布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投资统计数据。结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修订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国务院

第五篇:中国对外旅游贸易出现逆差的原因

中国对外旅游贸易出现逆差的原因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比较

中国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知名度高的特点,对国外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使得各种自然风光非常丰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具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积累了大量已开发和未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风民俗方面,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甚至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间都有许多不同的风情和习俗,拥有较大的神秘性和情趣。比较而言,美国的旅游资源比较有优势的只有自然风光类和现代化休闲旅游类,但其旅游服务出口额仍位居世界第一。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在美国的商务活动较多,对美国的入境旅游有很大的带动。1.中国的旅游资源位居世界第一

安全是旅游者非常重视的因素,世界上发生的战争、社会**、恐怖活动、飓风、地震、暴风雨、流行疾病等都使得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与世界各国间的关系发展良好,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友好,除个别地区偶尔出现自然灾害外,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越来越巩固,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对国外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比较而言,美国的社会治安比较乱,比较大的问题是恐怖活动给游客带来的心理的担忧,是旅游欠安全的国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虽然有就业问题、种族问题等影响社会秩序,但对旅游业还不至于造成多大影响,因此是旅游比较安全的国家 2.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成本包括价格、时间和精力。我国人民币与美元、英镑、欧元等的兑换比率比较低,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低,因而在中国旅游的价格很便宜。据统计,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者人均每天消费仅为156.84美元。旅游的时间和精力因素影响到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较多考虑在一定的地域内。

分析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历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客源地,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外国客源国。全球旅游集中于欧美国家,而欧美国家在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中却不占有重要位置。发达国家的旅游成本比较高,但还是能吸引到很多游客,这说明价格只是国际旅游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旅游本身是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享受型的消费,不是普及的或必需的。3.中国旅游相关配套服务及设施发展很快

近年来,中国通讯、金融、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快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达到了较高水平,覆盖到了中国绝大部分国际旅游资源,给入境旅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证。此外,中国航空运力不断提升,铁路客运提速提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交通工具的质量不断提高,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中国旅游信息服务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除航空售票和酒店业广泛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外,其它领域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中国旅游景区的医疗救护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卫生条件比较差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于游客的满足程度显然是一个不利的影响因素

(三)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大幅上升, 旅游贸易进口增长明显高于出口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规模(进出口总额)从1985 年的1 5164 亿美元上升到2004 年的44 8188 亿美元, 年增长率在19个年头中有15个在两位数以上。但是, 其变化波动较大, 受政治**和“非典”疫情影响, 1989 年和2003 年分别负增长21%和9% , 其他年份均为正增长, 1992 年增长幅度曾高达93% ,2004 年增长幅度也达到38 %,是统计期内的第三峰值年。

在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方面,1985年出口额为1 2150亿美元,1995年8 7130亿美元, 2004年为25 7139 亿美元, 20年间增长了近20倍;而在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方面, 1985 年进口额为3114亿美元,1995 年为3 6188亿美元, 2004 年为19 1149 亿美元, 20年间增长了约60倍,明显快于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

2.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国际收支中的主要项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常项目活动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内容。近十几年来, 经常项目规模占我国对外经济金融活动总规模的比例为67 % ~80 % , 其中, 服务贸易规模占经常项目规模的比例为10%~14 % , 1997 年后, 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上述趋势中, 包括来华和出国旅游活动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 1996 年以前服务贸易规模的数据采自同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非贸易往来收支项目。如要将其转换成1997 年以后的国际可比口径指标, 还需扣减投资收入等收支项目。

3.旅游服务贸易收支顺差,对减少服务贸易总体逆差贡献明显

二十年间,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呈现顺差状态, 即来华旅游收汇大于出国旅游用汇。1994 年1月1 日, 我国实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当年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额比1993 年增长了1127倍, 一举超过40 亿美元大关,并且将顺差额一直保持在30 亿美元以上的水平(2003 年除外),2004 年达到6 519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从1992 年以后, 我国服务贸易项目年年逆差,逆差额平均在70 亿美元左右, 个别年份高达178166 亿美元。究其原因, 是包括运输、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咨询、广告和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等非旅游的其他服务贸易项目, 年年呈逆差之势(通讯、建筑、金融、计算机、广告、政府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在一些年份是顺差),且逆差额还有扩大倾向(王潼, 2004)。而诸多统计数字表明,正是旅游服务贸易长期的顺差有力缓解了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局面。

三、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全球的旅游业在今后的10-20 年间, 将进入深刻变革的时代, 面临各种挑战, 例如: 低增长率(据预测1995-200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年增长率为4.4% , 2000-2010 年为3.55%);目的地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信息传媒的大众化、现代化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的了解和选择性增强, 旅游产品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吻合度要求愈来愈高;各目的地在世界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率分散化、格局多元化等。随着我国海外客源市场趋向定型, 新兴市场冲击波的消退, 我国国际旅游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一些官员为在本人任期内出政绩,不顾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后果,搞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对中国人均有限的资源浪费更是雪上加霜。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体。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1997年也仅达20.2%。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六)结构不协调

按WTO 的统计口径, 1996 年我国国际旅游人次占全球的4.4% , 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球的2.48%;美国1996 年旅游人次占全球的7.56% , 但旅游外汇收入643.73 亿美元, 占世界的15.22% , 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同中国人均旅游收汇量相差悬殊, 反映了我国国际旅游经济效益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1.我国国际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观光型产品比重大, 非观光型产品比重小;旅游产品设计和组织上, 团体旅游产品比重高, 散客比重低等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旅游业向纵深方向发展。2.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

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我国国际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 其中旅游购物品的销售收入占整体旅游收入的比重从80 年代以 来逐渐下降, 不仅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而且越过30% 的“警戒线”。3.国际旅游企业分散化 世界假日酒店集团和招待业特许经营系统(HFS)等国际饭店联号, 美国运通公司在国际旅游公司等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仍未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旅游企业集团。

四、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扩大旅游开放,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旅游业要有较大的发展,除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内在的措施外,最根本的是要大量投入资金。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还要依据.GATS的规定,逐步开放旅行社市场。

(二)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国际旅游业实现粗放型增长向效益型发展的转变 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此应做好如下三点: 1.旅游产品结构多样化

要改善我国旅游产品结构, 一方面应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国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努力开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销售体系, 适应散客市场发展的需要;再次建立正常的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机制, 在总体上使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结构趋于一致。

2.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

要使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应做到: 努力研制开发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提高档次、质量、增加品种;增设销售网点, 特别是应考虑免税店的增设数量和地域分布, 完善国际旅游者的购物退税制度。旅游购物品的研制, 开发、销售不但完善了消费结构, 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且促进我国一批古老, 濒临消亡的民族手工业的恢复和振兴,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渠道, 填补我国商品出口在某些方面的空白, 促进商品出口贸易的大发展。3.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化

集团化经营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旅游活动是跨地区、国界、行业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更有必要建立旅游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为此必须大力支持、扶植建立我国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对外能够与国际旅游大企业较量, 对内发挥引导、规范市场的作用, 从而真正做到提高中国国际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下载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贸易发展现状调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调查 1调查背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中国外贸产业快速发展,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外贸更是飞速发展......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简介20120801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简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CAEG)成立于2004年,是在原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对外演出公司(CPAA)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CIEA)的基础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L0219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分析的开题报告

    浅论电子商务对上海外贸的影响及其对策(开题报告) 1 中国对外贸易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2609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交易数量上都......

    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摘 要]作为世界贸易大国,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却属于贸易弱国,存在着贸易逆差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在国家鼓励开展国际工程合作的同时,我国对外工程的业务发展迅猛,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根据商务部的......

    服务贸易发展规划解读

    《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2011-11-28 16:48 文章来源:服贸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政策随着全球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

    解读中国庭院文化(范文大全)

    庭院文化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核心。无论北京的四合院还是上海的石库门,历史的沉积,形成了内涵深邃的庭院文化。回顾往昔,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庭院,那分明是一座沉淀着厚重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