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复习资料:课题1 水的组成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课题1 水的组成
趣味导读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烧起熊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的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当时,熊熊烈火,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这跟水的组成关系密切,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组成。
智能点拨
例1 下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Ⅱ)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甲管生成气体A、一管生成气体B)
(1)图中a、b两级分别是电源的极和极。
(2)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说明气体B有什么性质。
(3)0~30 min,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分析:这是一道识图题,包括一个装置图和一个坐标图。既考察了化学知识,又考察了数学知识。电解水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在这道题中都所体现。同时也复习了氧气的检验方法。由此可见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既涉及到跨单元的小综合,还涉及到跨学科的大综合。但是所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很难理解,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到细致认真,一定会做对的。
答案:(1)负 正(2)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助燃性(3)2:1
例2 为节约用水,避免浪费,使用自来水后要及时关紧水龙头。但有些人不注意滴漏现象。认为这微不足道。下面通过计算就可知道这不经意的浪费有多大。假若一个水龙头每秒只滴两滴水,20滴水是1 mL,试计算一昼夜5个这样的水龙头会滴水多少毫升?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山区,平均每人每天饮用水不足500 mL。浪费的这些水可以供这一地区每天约多少人饮用?通过这道计算题,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虽然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水,但是淡水不到总量的1%。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淡水危机。然而浪费水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所以对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进行爱护水、珍惜水的教育显得迫不及待。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也经常考察这方面的内容。即使我们生活的不缺水的地区,但是我们要有全局意识,学会关心别人,只有我们学会关心别人,才能懂得感激!
答案:共滴水4 3200 mL,可以供86人饮用一天。通过计算,加强我们的节水意识,为人类和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努力。
随堂反馈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雪碧饮料 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
C、汽水、高锰酸钾 D、液态氧、液态空气
2、下列各组量中,不随水的体积变化的是()
A、蒸发水所需的热量 B、水的沸点
C、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水的质量
3、下图是表示水的体积(mL)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4、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D.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氢气
火眼金睛
1、能够由电解水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③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④水的化学式为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
2、水是()
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3、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
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画龙点睛
5、常温下,碘(I2)与镁化合生成碘化镁(MgI2),但反应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会剧烈反应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此时水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6、阅读下列文字,用序号填空。
①水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⑦电石(CaC2)仓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CaC2可与水反应生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
(1)水的物理性质;(2)水的化学性质;(3)水的用途。
家庭小制作
除了教材上的装置外,还可以自己设计简便易行的电解水装置,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例如,用一个大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高8 cm~10 cm。瓶口配有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用镀铬曲别针伸直一段由塞子上扎出,在瓶塞露头处联接导线,作成电解槽。如图Ⅰ。也可以用普通玻璃杯或烧杯做电解槽。把硬导线用镀铬曲别针用焊锡焊牢,导线用塑料管套起来,管口用蜡或沥青封住。做好的电极放在一块木版上,如图Ⅱ,电极的硬导线可以架在玻璃杯或电解槽的壁上,测气管倒放在木版上。
以上,仅为抛砖引玉。相信大家一定设计出跟合理的电解水装置。课外拓展
“火爆脾气”的氢气
海水、河水、湖水、自来水、泉水、井水......,水的名目那么多,其实都是一种物质,只是来源不同、里面含有的杂质的多少不同而已。是谁揭开了的“庐山真面目”呢?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经常在朋友们面前表演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着一个空瓶子在朋友们面前晃几下,然后,迅速把一支燃着的蜡烛靠近空瓶,“啪”的一声巨响,同时瓶口喷出长长的火舌,随后就熄灭了。朋友们都瞠目结舌,望着满脸惊诧、迷惑的朋友们,普利斯特里说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瓶子里早已装满了两种气体──氢气和空气。氢气是个爆脾气,与空气混合后一遇到火就会发出巨大的声响──爆鸣。这种混合气体在化学上叫做爆鸣气。
有一次,他又表演完这个实验后,无意中发现瓶中有不少水珠,普利斯特里起初还以为瓶子没有擦干,于是他用干燥的瓶子又做了几遍。可是一次又一次的结果表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将生成水。换句话说,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篇:水的组成初三化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 1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水的组成 》(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 册
第四单元 第四 课题4 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讲了
探究水的组成结构。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丰富与完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 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是中考中基础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的考察区域。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以下三个层次
1.知识与技能层面: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与区别,初步认识水的微观构成,进一步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层面;通过对 单质化合物 知识的讨论和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在解决 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组成和水的化学式
教学难点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掌握了 物质的构成,制取氧气实验 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可观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问题讨论,讲解,多媒体辅助,比较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才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更好体现,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我将利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我本次说课的重点,说教学过程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为主平台”的核心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 生活中水的形态转换的视频 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水是如此的重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通过这样的导课模式,创设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首先由老师演示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 实验,并向学生提问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了什么?,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 氢气+氧气燃烧生成水(板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我将学生分为5-6个小组,小组件合作交流,我会提出问题,然后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我在旁边做适当的点拨,然后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总结出
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二比一最后得到水的化学式H2o。这样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实验探究能力。随后给同学们讲解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请同学们用图标的形式表示出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几个小练习
(三)归纳概括,课后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及时的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雪上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这时候我会请一两位同学来谈谈今天的收获,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随后我再向同学们强调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电解水的实验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四)当堂训练,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检验,力求达到“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了”的教学目的。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为了提高对说学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生变的现象发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或者上网收集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真正的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第三篇: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2.确定水的组成。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总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水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板书]课题3 水的组成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学生回答]
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教师]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板书]
一、氢气(H2)[提问]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
[回答]1.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2.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评价]大家的分析和推理都很正确。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教师]刚才有同学从资料上知道,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要求在点燃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可见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提问]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课本图4—23进行描述吗?
[板书]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提问]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 [总结]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气中有一点氢气或氢气中有一点空气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它有一个限度,我们称为爆炸极限。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板书]4.爆炸极限:4%~74.2%。
[介绍]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氢气名称的由来,这确实与它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说,它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它的名称为“氢气”。
[板书]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答]分类学习的方法。
[教师]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的非常的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74.2%。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第四篇:课题1 水的组成(定稿)
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3.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教学用具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引言】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讨论】让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投影】物质的简单分类【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水的组成【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讲述】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评注:教师在教学中极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提问2~3人。)【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端产生的气体少。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生:木条燃烧得更旺。气体是什么气体?生:氧气。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板书】水 氢气(H2)+氧气(O2)【讲述】实验表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生乙: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计个数,分子既分种类又计个数。【讨论】学生讨论略。【讲述】要作出正确选择,必须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元素只分种类,不【讲述】泛指的物质是宏观概念,它由元素组成。分子、原子都是微观概念。在表述分子的组成时,必须指出组成一个分子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集气瓶内。【演示】点燃简易氢气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氢气,将点燃氢气的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评注:教师在这里补充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这样,可以从另一侧面来加深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师:展示集气瓶,请学生仔细观察集气瓶内壁发生什么现象。生:原来干燥的集气瓶内壁蒙上一层水汽。【讲述】实验表明: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板书】氢气(H2)+氧气(O2)
水【提问】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生: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8世纪末,才证明水是化合物。【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讲述】用一般的加热方法,水很难分解,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当作一种单质,直到【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讨论】先让学生议论,然后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生甲: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生丙:水的密度是1 g/cm3。【投影】生乙: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讲述】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评注:教师在这里运用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来导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这样做,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会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可能会不易理解。【设问】水的化学式怎样写?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2O。【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小结】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维持生物生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水能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又要预防因水而引起的天灾人祸。【作业】1.实验测得水电解时得到两种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比是2∶1。试说明它们分别是什么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两种是什么气体? 2.课本习题(略)
第五篇: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一、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 点燃== 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 点燃== Fe3O4(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 加热== 2CuO(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 点燃== 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蓝色的火焰);CH4 + 2 O2 点燃== 2H2O + CO2(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点燃== 4H2O + 2CO2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加热
③ 反应原理:2KClO3
2KCl + O2↑;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a.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c.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物质性质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十、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化学用语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