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各章论述题和资料分析题131205
各章论述题和资料分析题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P13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2.请根据以下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材料(1)
2013年1月16日《中国环境分析》报告称,不足5城市空气质量符合世卫标准,空气污染经济损失占中国GDP1.2%。
报告指出: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5天严重超标,其他多地也持续受到雾霾天气困扰。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分别是:太原、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超过三分之一的监测城市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标准,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
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还面临着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对此进行持续或系统的监测。
材料(2)中国经济网2013年2月18日:亚行发布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建议
记者陈颐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在日前召开的“生态文明与国际社会作用”研讨会上发布《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的中文版报告。这份报告是亚行的第二份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报告建议中国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提出,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复杂,虽然中国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环境压力增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国的环境形势达到转折点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材料(3)
新华网发展论坛2013年6月14日:近期,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事实上,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湖南的“镉米”危机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参考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联系实际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主要说明:目前中国环境状况严峻,必须严格依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3.联系实际论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题要点: P25-26(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就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而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制定和坚持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其目的是为了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其固有的、能够作为我们行动向导的客观规律性,用以指导实践、求得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正确认识。两大理论成果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互相区别、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出发点、根本点和逻辑起点。其理论的创造过程、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这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和建构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
4.请根据下述材料分析说明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辩证关系。材料(1)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又离不开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思想解放这一本质要求。正是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这一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去掉了精神桎梏,才把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能够解决温饱奔小康的路子。正是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消除了长期束缚人们的许多困扰,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获得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它的直接历史成果就是十四大,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就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材料(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年财政收入达5万多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30倍。3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军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冰雪灾害,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在30年的发展中,我们积累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要点:
(1)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3)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真理,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P36-38 答题要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2)基本内容分析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6.根据下述材料,联系实际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党制定现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重大意义。
材料(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问题重新进行了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是长期的。
党的十三大前夕,邓小平强调说:“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材料(2)
1998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情;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这也是国情。”
材料(3)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07年党的十七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也一再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问题重新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三大形成这一理论。十三大之后的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坚持这个理论。
(2)联系实际说明,党制定现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重大意义。这一理论为党制定现行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7.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49-50 答题要点: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资本论》中就有论述。《资本论》第一卷中讲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新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是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处于总体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4)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当今中国讲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当代大学生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的重任。
8.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已刻不容缓。
材料(1)中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10.7%,西部地区为663万平方公里,占69.1%;西部地区在资源方面,草原资源占全国94%以上,森林资源占51%,煤炭资源占50%;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而东部上述资源奇缺,占全国的3-8%左右。应当说,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上,有相当的优越性。
材料(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会议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材料(3)中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李文蕊)日前,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主办了2013可持续消费论坛。论坛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就食物与可持续消费、环境与可持续消费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驻华代表张世钢先生主持论坛。
联合国驻华系统气候变化与环境专题组主席 EDWARD CLARENCE-SMITH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可持续消费的目的是在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答案要点:
(1)我国资源丰富。但应看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2)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材料与现实都告诉我们:第一,我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已刻不容缓;第二,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三,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布局的具体安排,勤奋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为把我国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健康发展而奋斗。
9.联系实际论述你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62--63 答题要点:
(1)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体制保障。第一,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并在整个改革历程中,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二,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2)联系实际说明:第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第二,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就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0.请阅读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节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理论观点,说明你对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的认识,并联系实际说明你认为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材料: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6~10页。
参考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党的先进性。
(2)改革开放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在各个领域势不可挡地展开了,各个区域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包括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等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11.联系实际论述你对我国现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P86-89 答案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联。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能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12.阅读下述材料,运用相关理论观点分析说明,为什么说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P89-90 材料1:毛泽东: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
材料2:邓小平: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材料3:江泽民: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贫穷,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
材料4:胡锦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要点:
(1)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改革开放以前,把共同富裕理解成没有差别,从而导致了平均主义。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
(4)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13.联系实际论述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的认识。P103 答题要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
14.请阅读下述材料,并运用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理论观点分析说明如何保障人民民主?
材料(1)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是《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呈现出基层代表数量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下降、农民工代表倍增等诸多特色和亮点。在选出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占代表总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实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摘自: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新华网”)
材料(2)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广东省政协在全国率先建立界别发言人制度,界别发言人是本界别群众的“代言人”,是沟通党委政府、界别群众和新闻媒体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调查研究、汇集民意、发布信息、当好“喉舌”的职责。(摘自:十八大报告及“中国新闻网”)
材料(3)
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经完成8.9万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59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村民委员会的平均参选率已经达到95%以上。逐渐创造了 “民主恳谈会”、“居民议事会”、“院落自治”、“门栋自治”、“楼宇自治”等各种村民居民自治形式。(摘自:“新华网”和“求是理论网”)
参考答题要点:
(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为人民民主提供法律保障。《选举法》保障了人民平等的选举权,党的领导为拓宽民主渠道指引了方向。P99-100(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P102(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P107 15.联系实际说明你对“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的理解。P129-130 答题要点:
(1)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第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16.阅读下述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你认为新时期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P126-127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5座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8.6万多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近8000人。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的10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1936年10月到达甘肃省会宁时全军3.3万余人。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以伦比的勇敢。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长征永载人类史册!
参考答案要点: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2)时代精神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4)联系实际说明:第一,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战胜千难万苦,建立了新中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国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第三,为了尽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7.联系实际论述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P141 答题要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就业是民生之本。
(3)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制度。(5)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18.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有关改善民生的理论分析说明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材料(1)
2013年6月7日傍晚发生的厦门公交车起火事件,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事件被定为一起刑事案件,纵火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警方证实,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据了解,陈水总与亲人、邻居关系不睦,且和妻子皆无固定工作,生活困窘,因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他为此多次上访。在这起公交车纵火案中,共有15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其中8名遇难,受伤的7名参加高考的考生,福建有关部门通过和考生及家长商量,决定按照第一天考试的成绩和平时在校成绩,照顾这7名考生到相应高校就读。(摘自百度百科“6.7厦门公交起火案”)
材料(2)
据胶东在线报道:2013年6月7日,被称作“史上最严高考”的高考如期而至,很多家长选择全程陪同。与往年相比,今年陪考的家长有所增加。很多家长都是“全程陪同”,他们有的还专门请假过来。“我儿子学习情况一般,前几次模拟考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复习压力大,我怕出点意外,就一直在等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家长表示,现在就业压力大,尤其是男孩子更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这些的首要条件就是高考。(胶东在线6月7日讯,记者:魏琪)
材料(3)
据报道:2013年6月7日,高考语文科考前20分钟,四川宜宾一中一名女考生因痛经在考场内当场昏迷。同考场的一名男考生发现后,抱起昏迷女生往校外跑。将女考生交给交警后,男考生满头大汗返回考场,而昏迷的女考生打完一针后坚持回去考试,迟到了两分钟。(据人民网成都6月7日电,记者:宋艳)
后续报道:宜宾一中已授予黄子恒“宜宾市第一中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向宜宾市人民政府为黄子恒申报市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四川省军区已通过宜宾军分区与黄子恒取得了联系,将在军队媒体广泛宣传他的事迹。如果黄子恒愿意报考军队院校,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2013年6月14日《成都商报》,记者:罗敏)
参考答案要点:P14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联系实际说明自己的认识。主要说明:第一,上述三个材料均发生在2013年高考一日,折射出很多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如友爱、法治、安定、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保障等;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着手,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可就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
19.联系实际论述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P154 答题要点:
(1)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和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基本特征,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从四方面努力:第一,合理消费,形成文明生活方式;第二,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第三,节约能源,加强耕地、水、矿产等资源保护;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论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意义。P149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 Climate Change,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毫无疑问的。”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绝大部分被观测到的全球平均地面温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因为观测到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材料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网站)
材料(2)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观测事实包括: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从地域分布看,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从季节分布看,冬季增温最明显。从1986年到2005年,中国连续出现了20个全国性暖冬。二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9毫米,但1991年到2000年略有增加。从地域分布看,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0~40毫米,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20~60毫米。三是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1990年以来,多数年份全国年降水量高于常年,出现南涝北旱的雨型,干旱和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四是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材料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561688《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哪些政策?》)
材料(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一是资源约束加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普遍而严峻,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自然岸线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气候变化问题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所有这些表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摘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49)
参考答案要点:
(1)党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第三,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结合本题材料,联系实际论述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主要说明:第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资源约束加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第二,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使GDP的增长大打折扣;第三,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健康发展,每个人都应该自觉为保护环境在自己的贡献。
21.试述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认识。P174—175 答题要点:
(1)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现实依据:一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向和潮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二是从我国现实需要出发,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更好的和平环境,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
历史文化和制度渊源:一是中国人民自古就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理念。爱好和平、努力谋求与相邻各国友好相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二是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可贵。决不会发动战争奴役他国人民,也决不会允许过去中国遭受外国统治和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当代重演;三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必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恪守五项基本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22.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我国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有关理论观点分析回答问题:第一,我国对台湾主权的立场;第二,说明采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台湾,对我海峡两岸以及对美国这三方的重要意义。
材料(1)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摘自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摘自〔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罗斯·芒罗著: 《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材料(3)
邓小平说:“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摘自《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97页)
答案要点:
(1)中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充分表明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2)采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台湾,对我国海峡两岸及美国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海峡两岸而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第二,这一方针充分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几十年来,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对台湾是十分有利的。台湾可以依托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快发展,稳定繁荣有保证。
第三,这一方针充分考虑到国际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美国利益并未受损害,这对于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也是好事。
2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中国搞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P190-192 答案要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2)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铸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24.请阅读下述材料,根据党建理论观点分析说明:(1)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如何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材料: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只有恢复到这种状态,党才能有战斗力。
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党员现在有一部分不合格。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党的新党员中,有一些因为一直没有受到党的教育,不能成为群众的模范,不合格。„„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那么大?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百分之三十的党员,这个连队一定好,战斗力强。为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现在有些共产党员不同了,他们入党是为了享受在先,吃苦在后。„„所以现在我们提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对党员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我们需要通过讨论党章草案,对全党进行教育,然后在十二大正式通过党章。
我们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工作,问题比五十年代又复杂得多。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不同。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国际交流发展了,我们的经济一定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要拿国际水平的尺度来衡量一下。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党应该居于领导的地位,但是,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我想,我们党的下次代表大会必须着重地研究这些问题,现在就要做准备,大家来讨论,要系统地.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节选自邓小平同志《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270页。参考答案要点:
根据邓小平的上述论述,可明确两点:
(1)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一方面,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联系实际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总体上说,党的状况是好的,但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差距、存在着不适应的情况。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必须善于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改善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两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联系实际说明:一方面,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另一方面,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又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使党能真正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克服自身建设中的种种缺点和不足,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新生活。
第二篇: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1-5专题)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文选》第l卷,第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二: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材料二:一三十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根据以上材科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在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摘自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两次历史性飞跃提供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 1l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二: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材料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江泽民: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在《中国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中谈到,在目前的国民革命中,资产阶级是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上,而无产阶级是处于赞助者的地位上,国民革命胜利后,当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他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又谈到,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二:彭述之在《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革命的领导权“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三: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的领导来完成,而要由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来完成。
——摘自《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存在什么错误?(2)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3)中国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三专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二: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的政策,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或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都是必要的,正确的,是符合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利益的。„„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不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为了借助国家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我们就需要对资产阶级偿付一笔很大的物质代价„„这是从我们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政策。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为了完成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道路,我国对农民采取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所说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分别采取的是什么政策?(3)新民主主义社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取得了哪些主要经验?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专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资料来源: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党走过曲折的道路。1956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得虽不太准确,但它的基本着眼点是正确的,突出了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这一现实。但是,党的八大路线未能得到全面坚持与贯彻。国际上的波匈事件,国内反右斗争的扩大化,长期领导阶级斗争形成的政治经验和力量,很快动摇和改变了党的八大路线。这种动摇和改变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不断受到了“左”的干扰,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没社会主义”的路线,虽然反映了党和人民希望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良好愿望,但却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50年代末批评反冒进、庐山会议的“反右倾”斗争、60年代国际上“中苏论战”等因素的影响,使毛泽东对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不清醒的估计。导致八届十中全会重提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随后开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四清”和“社教”运动,最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1969年,党的九大全面肯定了我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只字不提发展生产力,不提经济建设,全部内容在于强调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其危害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改革,大胆开放,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3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重大事件,然而由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经受住了风浪,站稳脚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我们任重而道远。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材料二: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来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显示,中国最贫困的20%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据世界银行估算,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22,1995年为0.38,2000年达0.458。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是0.35至O.48之间,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而且,由于中国在过渡期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收入,实际贫富差距情况可能。比调查数据所反映的还要严重得多。
材料四: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三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及其实现规律。(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3.阅读下列材料并撰写文章
阅读材料:从2008年8月12日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率先启用2002式机动车号牌。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有车一族的热烈追捧,不少人连夜排队,选择自己喜爱的号码。谁是汽车牌照号码出卖的“始作俑者”,笔者不得而知。但笔者知道钓是,出卖汽车号码早已成为一种规则了。笔者所居的首善之区,一些所谓吉利的号码,一些特殊的号码,一些易记的号码,是不是通过竞拍我不知道,但这些号码好像都不是随便什么人可得到的,也不是“抓阄”可得到的,而都是一些有“背景”的人物的专利,至少前些年是这样。
不独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也同样有过这种竞卖的纪录。吉利的号码,特殊的号码,易记的号码,你若不是有面子的人物又想得到,就得多拿银子。就是那些登不了拍卖大雅之堂的号码,也按号论价。原则当然是,有所谓不吉利数字的号码便宜,没有不吉利数字的号码就相对贵一些。这已经成了被社会所接受的不言而喻的规则。
前不久又从媒体上获悉,某市把一些人行道地段出售,买到者即可在此设摊摆点。此事颇引起争议。出售者称,这是为了给一些无业者就业提供方便,从而也方便了市民消费;异议者称,这不是把占道经营合法化了吗?但人们也只是从这个层面上争议。而对于人行道这种公共资源某个部门有没有权利出售,则好像不曾涉及。
这背后实际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人行道地段、公交站名这样的公共资源能不能出卖?政府某个管理部门有没有权利出卖?人行道地段,通常都经过人工建设,要花一定的钱,但这钱是国家投入的,并非某个部门投入的,它有什么权利处置?而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连任何投资都不用,就可源源不断地要多少有多少,一些部门有什么理由拿它卖钱?城市的公交站名乃是一种地域的定位和标识,一般都是承接原来的地名而来,并非某个部门自己的创造,它怎么能拿来卖钱?如果站名可卖,地名岂不同样可卖?城市的街道名也可卖给个人或企业了,推而广之,省名、县名、乡名、山名、河名、湖名、景点名,也都可如法炮制出售了,这世界还不乱了套?这样下去,谁知道还会有哪些公共资源会被出卖,而本来拥有公共资源的普通老百姓,真的要成为身无立锥之地的“无产阶级”了。
——资料来源: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根据以上材料撰写文章:
(1)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就启用2002式车牌申领方式改革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弊端的对策,并就对策进行论证。
要求: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论证有力,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0字。
(2)在目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只要我们愿意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就没什么化解不了的问题。请你根据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感悟,并联系实际,以“真心、真情、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
材料分析题(6-8
专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在回答记者“平常怎样句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政党制度”时,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发展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了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需要有人来带个头。要成为带头的政治力量得符合两个标准:第一要稳定,第二要不保守,善于接受各方监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人要拉其下台,所以稳定;另一方面,有人在不拉其下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不保守。不以拉其下台为目的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为了执政党把工作做好,有利于执政党地位更巩固,执政党显然乐于接受。相反,如果以拉下台为目的,这种监督之间就缺少信任,一方不得不对另_方掳够争旬谚郝要劳惕,仔细思考,其居心何在,是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这样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中国的政党制度既有利于政治力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接受监督。
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政党制度已经保证中国实现了连续30年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是已知数;换个政党制度是未知数。当然,这个已知数里肯定有些问题,但是这个已知数总体上是好的,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已知数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感觉还不错,为什么要找未知数来代替呢?很多外宾是认同这一点的。
——资料来源:《多党合作制度保障了30年的两个奇迹——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载《人民政协报》,2008年11月5日。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曾经指出“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必然异化,不打自垮。所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世界各民族的身份证和标示。”
——资料来源:杨叔子: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人民网,2004年10月17日。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来看,19世纪是比生产力,20世纪是比制度,21世纪比的是文化,未来的发展是以文化论输赢的。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恢复、重建和崛起,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杠杆——文化和教育,造就了较高的国民文化素质,日本人骄傲地说战争可以打掉高楼大厦和厂房设备,唯一打不掉的就是国民素质,所以,尽管Et本没有煤和铁,但有一流的钢铁公司。为此,“文化立国”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选择。——资料来源:袁华明:《对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学习月刊》,2005年第11期,第16页。
材料三:在国外,文化产业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大国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GDP甚至超过中等国家全国的GDP,美、El、欧一些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30%以上。据文化部资料,美国文化娱乐产品已成为第一出口项目;日本的音像产业成为国民生产的第二大产业,已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
——资料来源:袁华明:《对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学习月刊》,2005年第11期,第16页。
材料四:201 1年10月15 Et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请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材料一“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必然异化,不打自垮”这句论断的思考和理解。
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现状的认识和思考。3)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和做到呢?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资料来源:《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根据材料一、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谈谈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我们应如何贯彻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议。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总统府”以视讯方式向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开幕致词,全程用“台语”发言,极力鼓吹“台湾与对岸,一边一国”,以及“公投决定台湾前途”。陈水扁称:“台湾不是人家的一部分,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和澳门,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只有2300万伟大台湾人民才有权利对台湾前途、命运、现状作选择或决定„„公投是基本人权,也是2300万人民基本人权,不能限制,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最后替台湾走出一条民主自由之路„„”
材料二:1999年,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与国关系”,这是他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走出的十分危险的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进一步暴露了他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本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绝对不容分割。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仍然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 “三通”,推动两岸进行政治谈判。但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时任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2)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3)“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摘自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二:观察家认为,90年代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增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并列的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早已超过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2010年还将超过欧美。——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l世纪的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法国希拉克总统5月访华,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1997进行了互访,确定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10月,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此外,11月叶利钦总统和桥本首相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2000年前签署和平条约,从而打破日俄之间长期冷淡、僵持的局面,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亚欧会议3日通过在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亚洲金融和经济形势的特别声明。声明一致要求要研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取得的划时代成果是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起手来,对美国布下包围网。过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若撇开最大的出资国美国是不可设想的”(日本金融人士语)。然而,这次利用美国不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亚洲和欧洲国家作为既成事实,已经成功地对增加出资问题形成了多数意见。英国政府人士说:“欧盟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比率的60%,约占18%的美国已逆转为少数派。”于是就可能撇开美国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亚洲和欧洲磋商这种亚欧首脑会议的框架,制定有利于亚洲本身的克服危机的方略,这种方略是与美国的想法不同的。
——摘自1998年4月4日《东京新闻》。
材料五: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外交努力。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摘自《新华月报》1998年第3、4期。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一和二、四,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晃格局变化的关系。3)结合材料三和五,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中发挥的作用。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摘自《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材料二: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三: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后来我们的观点有点变化。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材料四: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我过去跟很多日本朋友谈这个问题,跟欧洲朋友、美国朋友也谈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人口是四十几亿,第三世界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VI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1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邓小平判定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8.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被公认为世界级的科技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计的贡献”。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科研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并说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可枪毙他,也不愿意放他回中国。”钱学森不顾生命安危,历尽曲折,回到祖国。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2)你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人民要求拨乱反正,要求安定团结,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党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把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引上康庄大道。(《十二大文件汇编》,第14—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都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谈谈你对“人民”这个概念的理解? 2)如何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军官询问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第1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11.阅读下列材料并答问题。
材料一:防止并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思想对党的腐蚀,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年来,我们的党经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整党、“三反”、“五反”等运动的锻炼,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清除了一部分混入党内的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出党,大大地巩固和纯洁了党的组织。但是,敌人还未完全消灭,帝国主义及国内被打倒的阶级还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要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各种方法来破坏我们的事业,破坏我们党的团结,企图在中国复辟。而且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处在同资产阶级又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因此我们仍应时刻提高革命警惕性,并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
材料二:总而言之,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为个人的利益而绝食,而流泪,这也算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弹几滴眼泪。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头流,要往里头流。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公道的事情,那个级可能评得不对,那也无须闹,无关大局,只要有饭吃就行。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
材料三: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八大强调了这个问题。毛主席最近特别强调要有一套章程,就是为了监督。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因为我们如果关起门来办事,凭老资格,自以为这样就够了,对群众、对党外人士的意见不虚心去听,就很容易使自己闭塞起来,考虑问题产生片面性,这样非犯错误不可。所以毛主席在革命胜利之后再三强调这个问题,这是看得很深很远的。„„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团的生活也严一些,也就是说,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团对团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的监督,对共产党员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共产党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
材料四:我们的党1942年开始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取得了伟大革命胜利的结果。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从革命的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正处在一个新的剧烈的伟大的变革中。社会的关系根本变化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随着变化。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要能够进一步地更好地领导全社会的改造和新社会的建设,要能够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将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为着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而奋斗,必须同时改造自己。但是,党内有许多同志,并不了解或者不很了解这种新情况和党的新任务。同时,又因为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处在执政的地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有许多同志就容易采取单纯的行政命令办法去处理问题,而有一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分子,就容易沾染旧社会国民党作风的残余,形成一种特权思想,甚至用打击压迫的方法对待群众。几年以来,在我们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此,中央认为有必要按照“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方针,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说明执政党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党的 建设?(2)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执政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胡锦涛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同以上列举的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发展成就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关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其中,()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当前,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考验”是()。A.执政考验、社会稳定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B.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c.执政考验、改革攻坚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内外环境考验 D.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方式考验、内外环境考验
论述题(1-5专题)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4.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哪些贡献? 5.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6.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论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必要性。
第四专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2.毛泽东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并说明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2.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试述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和意义。
3.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论述题(6-8专题)
1.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说明为什么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历史性突破? 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6.结合十八大精神谈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7.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篇幅不少于200字。
8.请从“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9.2012年11月8日,在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资料来源:2012年11月安徽合肥肥东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笔试题 10.试论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与重大意义。1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处理上的异同及相互关系。
1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2年广东省专升本考试题)1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5.论述新时期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6.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和路径。
17.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应正确把握好哪些原则? 18.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何重要意义? 19.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 2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1.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做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2.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材料分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
以下是有关科学发展观的一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2.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引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1)材料
2、材料
3、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
1、材料
2、材料3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它与我党的根本宗旨有什么关系? [分析提示](1)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第一,它说明了为什么发展即我们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第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第三,它说明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前提和工作基础;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2)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中共产党把始终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材料2.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
1/ 3
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充分的经验,还 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来源同材料1 材料3.„„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来源同材料1 综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时期难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六、材料分析题
以下是有关科学发展观的一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2.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摘自《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7.3)
材料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引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1)材料
2、材料
3、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
1、材料
2、材料3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它与我党的根本宗旨有什么关系? [分析提示](1)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第一,它说明了为什么发展即我们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第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第三,它说明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前提和工作基础;坚
2/ 3
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2)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中共产党把始终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1.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材料2.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充分的经验,还 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来源同材料1 材料3.„„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来源同材料1 综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时期难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3/ 3
第四篇:《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各章课后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各章课后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案例分析题(P7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55页。
教材第52页大纲样题的第4l题案例分析题和本章最后的案例分析题一模一样,大纲样题第41题的标准答案在教材第55页。
第二章 案例分析题(P9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55页至56页。
教材第52页至53页大纲样题的第42题案例分析题和本章最后的案例分析题一模一样,大纲样题第42题的标准答案在教材第55页 至56页。
本章补充材料:.20l0年01月份考试真题的第42题
A有限责任公司有股东甲、乙、丙3人。因股东人数较少和公司规模较小,决定不设立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只设一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监事。执行董事由甲股东担任,并兼
任公司经理;监事由公司的财务主管担任。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定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甲股东担任执行董事并兼任公司经理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3)财务主管担任监事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4)如果甲作为执行董事决定以本公司的财产为本公司股东乙提供担保,该决定是否合 法?说明理由。
答:(1)A公司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定合法。因为A公司股东人数较少,而按照法 律规定,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立董事会。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立监事会。
(2)甲股东担任执行董事并兼任公司经理合法。因为法律规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
经理。
(3)财务主管担任监事,不合法。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财务主管属于公司的高级管理 人员,而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4)如果甲作为执行董事决定以本公司的财产为本公司股东乙提供担保,该决定不合法。因为按照法律规定,有限公司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据此,A 公司能否为股东乙提供担保,应由甲、乙、丙三人共同决定,甲一人无权单独作出决定。
第四章
案例分析题(P131)参考答案
教材案例题1的答案:
(1)该发函是要约。因为该发函的内容明确具体,符合要约的法定条件。(参见指定教 1 材第108页第11—19行)(2)该回函不是承诺。因为该回函附加了新的条件,对甲厂的要约进行了实质性的变 更,属于新要约,而不是承诺。(参见指定教材第109页第13—23行)(3)乙大学的拒收行为不违约。因为甲厂与乙大学之间并没有合同存在,而违约必须 以生效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教材案例题2的答案:
.
(1)该合同是附条件合同。因为所附事项属于将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客观事实。(参见指定教材第111页倒数第8行—第112页第1—9行)(2)甲公司与乙电子器材厂签订的合同有效。因为该合同是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而其 所附条件已经成就,在条件成就的时候该合同就已经生效了。
本章补充材料:历年真题中仍然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6年01月第38题:
2004年6月6日,某电视机厂给某商场发一份传真,内容为:本厂现有自产29英寸电 视机1000台,每台800元,送货上门,票据结算,如购买请在7日内答复。商场收到传真 后,在6月9日回传真称愿意购买600台电视机,价格为每台700元。电视机厂在接到传真后当天即发出传真表示接受商场提出的价格和订货数量,但要求商场自己到电视机厂提货,并请商场在10日内回复。商场接到回复后,于6月20日回复电视机厂同意提货.并于当日组织车辆到电视机厂提货。但电视机厂以自己与商场之间根本没有成立合同为由,不让商场提货。双方发生争议。
问:(1)6月6日,电视机厂发给商场的传真是否构成要约?(2)6月9日,商场给电视机厂发回传真是否构成承诺?(3)电视机厂和商场之间是否已经成立了600台电视机的买卖合同?
参考答案:
答:(1)6月6日,电视机厂发给商场的传真构成要约,因为该传真的内容具体、确 定,符合要约的条件。
(2)6月9日,商场给电视机厂发回传真不构成承诺,该传真内容改变了要约的实质 内容,是新要约(反要约),在法律性质上仍然是要约,而不是承诺。
(3)电视机厂和商场之间没有成立600台电视机的买卖合同。因为电视机厂要求商场自己到电视机厂提货的回复期限是6月19日(6月9日在接到传真后当天即发出传真表示接受商场提出的价格和订货数量,但要求商场自己到电视机厂提货,并请商场在10日内回复)之前,而商场于6月20日回复,该回复已经过了有效承诺的期限,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所以电视机厂和商场之间没有成立600台电视机的买卖合同。
2008年01月第42题:
甲公司对乙公司享有50万元的到期货款,经索要一直未还。
经查:乙公司对丙公司 享有30万元的到期运费;乙公司对丁公司享有10万元的货物债权,己过交付期限;乙公司在戊公司中享有10万元价值的股份。乙公司对丙公司未提起诉讼,乙公司对丁公司的货物一直处于催交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能否对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为什么?(2)甲公司能否对丁公司和戍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为什么?(3)如果甲公司能够提起代位权诉讼,应以谁的名义进行?为什么
.
(4)若甲公可代位权诉讼胜诉,次债务人应向谁履行债务?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116页)
答:(1)甲公司不能对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
因为甲公司的债务人乙公司怠于行使 乙公司对次债务人丙公司的债权,不一定损害债权人甲公司的利益,而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行使代位权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次债务人的债权损害债权人利益。只有甲公司的债务人乙公司怠于行使乙公司对次债务人丙公司的债权,损害债权人甲公司的利益时甲公司才能对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
(2)甲公司不能对丁公司也不能对戊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对丁公司,债务人乙公司对 次债务人丁公司的债权不是金钱之债;对戊公司,债务人乙公司是戊公司的股东,乙公司对戊公司享有的是股权,而不是债权,也就是说,戊公司根本就不是乙公司的债务人。(3)如果甲公司能够提起代位权诉讼,应以甲公司自己的名义进行。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应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进行,在代位权诉讼中,原告是债权人,被告是次债务人。
(4)若甲公司代位权诉讼胜诉,次债务人应直接向甲公司履行债务。
2008年10月第42题:
甲中学与乙服装厂签订了学生校服定做合同。约定;合同标的额5万元;开学前一周 内乙厂先交付校服,开学后两周内甲中学付清全款;任何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合同标的额10%的违约金。在交货前乙厂听说甲中学信誉不好,于是通知甲中学中止交货,并要求甲中学先付货款。甲中学拒绝并要求乙厂按约定时间交货,但乙厂未依约交付校服。经协商未果,甲中学通知乙厂限3天内交货,否则解除合同。
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厂中止交货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乙厂中止交货应否承担法律责任?若应承担,则承担什么责任?
(3)甲中学是否有权解除合同?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答:(1)乙厂中止交货不合法。
因为乙厂仅仅是听说甲中学信誉不好,并无确切证据证明甲中学的信誉如何。(参见指定教材第115页“不安抗辩权”)
(2)乙厂中止交货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乙厂承担违约责任,本案中,当事人约定的违约责任表现为违约金,乙厂承担违约金责任。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参见指定教材第123页)
(3)甲中学有权解除合同。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间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对方当事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对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本案中,当事人一方乙厂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对方当事人甲中学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间内仍未履行合同,而且乙厂迟延履行合同将导致甲中学定做校服以备开学发给学生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因此甲中学有权解除合同。(参见指定教材第118页)
《合同法》小结
1.本章知识点特别多,各知识点相对分散,而且基本上没有不是重点的。
2.本章学习和考试的重点,是案例中对合同法的具体应用。考前自己最少做5道合同 法的案例题,一定要动手写,先写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再把标准答案抄写一遍,找出差距,3 然后按标准答案的思路再写一遍答案.第五章案例分析题(P149)参考答案
案例题1的答案:
(1)红达公司的行为不导致该实用新型的新颖性丧失。因为在蓝开公司提出专利串请 之日前六个月内,红达公司未经申请人蓝开公司同意而泄露了蓝开公司实用新型的内容。(参见指定教材第135页第3—6行)
(2)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作出维持专利权的裁定。因为蓝开公司拥有的专利权是合法 有效的。(参见指定教材第138页第9—16行)
案例题2的答案:
(1)乙商行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乙商行未经商标权人甲服装公司同意而擅自在服装 上面使用甲服装公司的注册商标。(参见指定教材第148—149页)
(2)某公司不构成侵权,因为将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用在完全不同的商品上面,是不构 成侵权的。(参见指定教材第149页第4—7行)
(3)在这种情况下,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参见指定教材第148页第6—11行)
第六章
案例分析题(P173—17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B企业采取的措施不合法,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一种行为是假冒混同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5页倒数第1行—第166页)第二种是虚假宣传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7页倒数第6行—第168页)第三种是商业贿赂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8页倒数第10行—第169页)
(2)政府对B企业的支持性做法不合法,属于行政垄断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2—163页)。
(3)若B企业的做法不合法,应向被侵害的A企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A企业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B企业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B企业并应当承担A企业因调查B企业侵害A企业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参见指定教材第173页)
第七章 案例分析题(P186)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其中第三小问的答案不在教材中,因此第三小问不作要求}:
(1)该果汁饮料产品属于缺陷产品,原因有二:第一,用最小号字体标注警示内容,属于因警示方法不当导致的警示缺陷;笫二,没有明确指出可预见的使用危险,属于警示内容不当导致的警示缺陷;(参见指定教材第184页第10—13行)
(2)黄某可要求该商场赔偿其花去的医药费5DO余元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参见指定教材第185页)
(3)本小题答案仅供参考,不作要求 : 该市工商局应责令该饮料的生产者停止生产,该商场停止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法律依据是《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五十四条的觌定。
第八章 案例分析题(p197)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本案消费者张某的行为没有侵犯商场的商业秘密。理由有三:第一,张某是消费者,不是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是仅仅发生在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二,消费者张 某所抄写的商品价格,对进入超市的人是公开的,并不是秘密;第三,消费者张某有知悉 商品价格的权利,超市有明码标价的义务,消费者张某是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
(2)商场在入口处张贴店规,在法律上属于店堂告示,店堂告示的效力要视其具体内容而 定:若其内容公平、合理,则有效;若其内容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则其内容无效;
(3)商场的一系列行为侵犯了张某的消费者权益。张某的两项权利被侵犯:第一,被要求 停止抄录价格并被要求交出抄了价格的纸条,被侵犯的是知悉真情权;第二,被强行搜身,还被保安员动手打了,被侵犯的是获得尊重权。
第九章案例分析题(P227)参考答案
第1题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207页“债券发行”和“证券的承销”)(2)符合条件。
因为股份公司公开发行债券所要求的最低净资产额为3000万元人民 甲股份公司净资产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符合条件这一条件。
(2)甲公司本次发行公司债券的数量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甲公司的净资产额为5000 万元人民币,其发行的债券余额累计不得超过40%,即2000万元,而甲公司有1000万 元债券未到期,本次若发行1500万元,债券余额累计达到2500万元,超过了2000万元余额的上限;
(3)不合法。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依法应当由债券经销机构承销。第2题参考答案:
(1)属复保险合同。甲、乙保险公司平均分担赔偿责任,各赔偿王某2.5万元。因复 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本案中,各保险人应按其保险金额 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甲、乙公司各占50%,所以平均分担;(参见指定教材第218页第10—15行)(2)有权追偿。属依法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参见指定教材第221页倒数第18行第—222页)
第十章 案例分析题(P246)参考答案
在解答第1题之前,要全面掌握P231 “税率和征收率”以及“增值税的计算及公式” 基本知识点: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率税的计算公式及其中各项的内容
(1)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
①基本税率 17%(参看 P231第12-17行)②低税率 13%(参看 P231 第18-21行)
③零税率
(2)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税 3%(参看P231第23行)
(3)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率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是各项销项税额之和,当期进项税额是当期各进项税额之和),其中: ① 销项税额=销售额(或应税劳务)×税率
注意:一般的所讲的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之销项税额。也就是说,你出售的货物价格中不含税。如果你售出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中的价格已含有税,则说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是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那么交增值税计算实际销售额时,要除掉含税所得的。这时计算要交增值税 的 实际销售额 公式是:
(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实际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可以看出,实际要交的增值税的销售额要比含税的销售额(销售收入)低。
② 进项税额,是纳税人购进货物获者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要注意:哪那些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也就是哪些进项税额是总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的“当期进项税额”。它们的税率有那些特殊规定?(注意掌握P232 第4行-9行的内容)!同时注意:哪些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即不能算作总公式中的“当期进项税额”(注意掌握P232 第10行-14行的内容)!
掌握了以上知识点,我们来解答第246页第1题的问题
第一步:先分析题中各要点的内容是销项还是进项之后,计算其税额:(1)是销项。该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参看P230倒数第7行)
该销项税额为:(销售额)30万×(税率|)17%=5.1万
(2)是销项。因为销售收入含税,故实际销售额要扣除含税部分。因此该销项的销售额和税额为:
A、该销项销售额=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
=351万÷(1+17%)
=300万
B、该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300万×17%
=51万
(3)是进项。其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该进项税额=进项额×税率
=15万×13%
=1.95万
(这里进项税率是用13%,请同学们参看P232第5-7行)
(4)①
其中销售所得30万元是销项,该销项税额为:
销售额30万×税率17%=5.1万
② 销售货物运费是进项,该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该进项税额为:
进项额(运费)1.98万×税率7%=0.1386万元
(税率取7%,参看P232第7-9行)
(5)小规模纳人销售的,未取得增值税去用发票,不得作为进项计算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二步:计算当期各销项税额总和,根据前面计算,当期销项税额总和为:
5.1万+51万+5.1万=61.2万
第三步:计算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扣除的当期进项税额,其总和为:
1.95万+0.1386万=2.0886万元
第四步:计算最后结果
当月应纳的增值税税额为:
当月销项税项61.2万 — 当月进项税额2.0886万=59.1114万元
根据计算结果:美嘉纺织厂2009年11月应纳的增值税税额为:59.1114万元
第2题参考答案:
(1)赵某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为:
A、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
=(全月工资、薪金收入-2000元)×相应级数的定月税率
-相应级数的运算扣除数)(参看P238表1)
=(4000-2000)×10%-25 =175元
B、全年12个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 175元×12(月)=2100元
(2)10000元是稿酬。适用20%比例税率,并按纳税额成征30%(见P239中间段:“3。个人稿酬所得„„”)
稿酬纳税计算公式:①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定用税率
②实际纳税额=应纳税额×(1-30%)
(减征30%)(参见P239第14-19行)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按此计得的余额为公式①中的应纳税所得额。(参看P239-240页第1-2行)
因此,①赵某该项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以上扣除20%)
10000元×(1-20%)=8000元
②赵某该项应纳税额为(按20%税率)
8000元×20%=1600元
③赵某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要减征30%)
1600×(1-30%)=1120元
(3)劳务所得,计算方式同(2),但劳务所得不减征30% ① 赵某该项应纳税所得额为:
(4000元以上扣除20%)
5000元×(1-20%)=4000元
② 赵某实际应纳税额为(按20%税率)
4000元×20%=800元
(4)(5)项免征所得税。(参看P240-241)
因此,赵某2008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工资税2100元+稿酬税1120元+劳务所得税800元=4020元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题(p26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周某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因为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日通知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周某提前一周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符合规定;(参见指定教材第253页第7行—8行)
(2)吴某提出辞职,符合法律规定。因为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公司已经一年没有支付工作报酬给吴某,吴某有权提出辞职;(参见指定教材第253页第9行—13行)
(3)甲公司解除与郑某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在医疗期结束后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那么用人单位虽然可 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提前30曰通知劳动者。本案中,甲公司应提前30天通知郑某解除劳动合同,而不能当即解除。(参见指定教材第253页倒数第10行—4行)
第十二章
案例分析题(p273)参考答案
教材案例题的答案:
(1)甲乙丙请求化工厂承担赔偿责任,应举证证明两个方面的事实:第一,损失数额;第二,是化工厂排放的污水造成的损失。
若化工厂否认第二个事实,则由化工厂举证证明不是化工厂排放的污水造成的损失。
因为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原则上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本案中,甲乙丙主张有损失而且损失是化工厂造成的,甲乙丙应举证证明损失情况而且损失是由化工厂排出的污水造成的。但是,本案中涉及的是环境民事责任,法律规定对于环境民事责任的举证,实行有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即如果污染者否认其污 染行为造成损害事实的,就由污染者举证证明其污染行为未造成损害事实或者证明该损害 事实不是其污染行为所造成的;
(2)甲乙丙无权请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为丁是化学工厂的工人,丁到化学工厂放水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其职务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由单位承担,而不由其个人承担。单位可以根据规章制度追究丁的责任。
(本大题的答案在教材中没有讲,仅供参考,不作要求)
企业法案例分析:
1998年1月,甲、乙、丙共同设立一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约定:甲以现金人民币5万无出资,乙以房屋作价人民币8万元出资,丙以劳务作价人民币4万元出资;各合伙人按相同 8 比例分配盈利,分担亏损。合伙企业成立后,为扩大经营,于1998年6月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万元,期限1年。1998年8月,甲提出退伙,鉴于当时合伙企业盈利,乙、丙表示同意。同月,甲办理了退伙手续。1998年9月,丁入伙。丁入伙后,国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严重亏损。1999年5月,乙、丙、丁决定解散合伙企业,并将合伙企业现有财产价值人民币3万元予以分配,但对未到期的银行货款未予清尝。1999年6月,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找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发现该企业已经解散,遂向甲要求偿还全部贷款,甲称自己早已退伙,不负责清偿债务。银行向丁要求偿还全部债务,丁称该贷款是在自己入伙前发生的,不负责清偿债务。银行向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乙表示只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偿还相应的数额。银行向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丙则表示自己是劳务出资的,不承俚贷款义务。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各自的主张能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应如何清偿?
3、在银行贷款还清后,甲、乙、丙、丁内部应如何分担清偿责任? 我来帮他解答
2010-11-30 09:45 满意回答
解析:
(1)甲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故甲对其退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应付连带清偿责任。
乙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之间对债务承担分额的约定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故乙提出应按约定比例清偿债务的主张不能成立,其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丙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以劳务出资成为合伙人,也应承担合伙人的法律责任,故丙也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丁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丁对其入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根据《合伙企业法的》的规定,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首先应用合伙企业的财产清偿,在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乙、丙、丁在合伙企业解散时,未清偿债务便分配财产,是违法无效的,应全部退还以分得的财产;退还的财产应首先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不足清偿的部分,由甲、乙、丙、丁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3)在银行贷款清偿后,甲乙丙丁之间按内部约定承担责任。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期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当然可以,可以带一切和这门课程有关的复习资料。
是的,是你本学期学期的课程全部考完。这4天考的都是统设必修课。本课程开卷考试,主要题型是单选题、多选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单选题、多选题占总成绩的50%,资料分析题占50%。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习指导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核说明
考试形式与时限
纸质试卷。开卷考试。90分钟。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条主义犯的是()的错误。
A.重视理论的作用
B.凡事从书本出发
C.凡事满足于自己经验
2.经验主义犯的是()的错误。
A.重视理论的作用
B.凡事从书本出发
C.凡事满足于自己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生产力
D.坚持改革开放。)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三)论述题(20分)
联系实际分析论证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中国外交原则的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
材料1.
中新网2012年8月15日电: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表的最新消息说,香港保钓人士已经有一部分人在当地时间17时30分许登上了钓鱼岛。据报道,日本警察厅一批警察已经准备登岛抓捕保钓人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5日就香港“保钓”船只前往钓鱼岛答记者问,称中方已向日方表达严重关切。
材料2.
人民网2012年8月15日电:据香港电台16:36发布的消息,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船员致电回港时表示,保钓船已靠岸,并且搁浅。部分船员已经上了沙滩,宣示主权。船员说,日方船只曾先后多次撞向保钓船头,船身毁烂,方向盘也损毁,要靠电脑导航。但所有船员安全。日方派出数十人在岛上戒备。
材料3.
中国新闻网转中新社香港电:2012年8月15日下午5时许,保钓船只“启峰二号”冲破日本海上层层阻拦,16年来首次在钓鱼岛搁浅,7名保钓人士毅然涉水登上钓鱼岛。共计34名日本佩枪警察,首先抢夺中国国旗,并迅速控制手无寸铁的保钓人士;2艘大型日本舰船两路夹击截停试图撤离的“启峰二号”。一行14人全部被抓。据随行记者蒋晓峰描述,日方以蛮横粗暴的方式抓扣所有保钓人员及船员,带上手铐送往那霸。期间,日方指责14人非法入境和非法进入日本领土,逼迫所有人签署相关认罪文件,但遭到拒绝。
材料4.
人民网2012年8月17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发表谈话称,2012年8月15日,日方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抓扣了14名中国公民及所乘船只,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在拦截中方船只过程中,日方舰船采取了夹击等危险行动,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抗议。
中国政府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对中国公
民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非法和无效的,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长期以来,中方从发展中日关系大局出发,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中方要求日方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回到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材料5.
中新网2012年8月18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日本昨天(17日)陆续放还香港保钓人士,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当晚发声明,肯定日方释放保钓人士有助维持区域稳定,但同时以近期罕见的强烈字眼,抨击日方“窃占”钓鱼岛。
材料6.
新华网2012年9月8日电: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9月7日说,不管日本是要“国有化”或“私有化”钓鱼岛的交易,“我们一概不予承认”。马英九当天下午搭乘直升机抵达离钓鱼岛列屿最近的台湾岛附属岛屿彭佳屿,明确宣示捍卫钓鱼岛。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三)论述题答题要点
联系实际分析论证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
答题要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要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
1.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
2.做到“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二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三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四是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四个着力”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的后劲和路径,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战略选择。
3.“五个更多依靠”。一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二是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三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四是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五是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四)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2.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不可动摇。
3.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在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方面是一致的。
4.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绝不等于软弱可欺。
四、课程终结考试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命题以文字教材各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提示的要点内容为依据。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的内容所占比例分别为:10%、40%、50%。
四、课程终结考试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命题以文字教材各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提示的要点内容为依据。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的内容所占比例分别为:10%、40%、50%。
各章论述题和资料分析题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P13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2.请根据以下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材料(1)
2013年1月16日《中国环境分析》报告称,不足5城市空气质量符合世卫标准,空气污染经济损失占中国GDP1.2%。报告指出: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5天严重超标,其他多地也持续受到雾霾天气困扰。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分别是:太原、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超过三分之一的监测城市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标准,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
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还面临着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对此进行持续或系统的监测。材料(2)
中国经济网2013年2月18日:亚行发布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建议
记者陈颐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在日前召开的“生态文明与国际社会作用”研讨会上发布《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的中文版报告。这份报告是亚行的第二份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报告建议中国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提出,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复杂,虽然中国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环境压力增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国的环境形势达到转折点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材料(3)
新华网发展论坛2013年6月14日:近期,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事实上,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湖南的“镉米”危机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参考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联系实际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主要说明:目前中国环境状况严峻,必须严格依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3.联系实际论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答题要点:
P25-26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就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而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制定和坚持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其目的是为了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其固有的、能够作为我们行动向导的客观规律性,用以指导实践、求得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正确认识。两大理论成果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互相区别、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出发点、根本点和逻辑起点。其理论的创造过程、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这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和建构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
4.请根据下述材料分析说明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辩证关系。材料(1)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又离不开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思想解放这一本质要求。正是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这一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去掉了精神桎梏,才把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能够解决温饱奔小康的路子。正是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消除了长期束缚人们的许多困扰,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获得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它的直接历史成果就是十四大,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就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材料(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年财政收入达5万多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30倍。3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军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冰雪灾害,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在30年的发展中,我们积累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要点:
(1)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3)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真理,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P36-38 答题要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2)基本内容分析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6.根据下述材料,联系实际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党制定现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重大意义。材料(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问题重新进行了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是长期的。
党的十三大前夕,邓小平强调说:“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材料(2)
1998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情;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这也是国情。”
材料(3)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07年党的十七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也一再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考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问题重新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三大形成这一理论。十三大之后的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坚持这个理论。
(2)联系实际说明,党制定现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重大意义。这一理论为党制定现行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7.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49-50 答题要点: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资本论》中就有论述。《资本论》第一卷中讲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新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是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处于总体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4)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当今中国讲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当代大学生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的重任。
8.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已刻不容缓。材料(1)中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10.7%,西部地区为663万平方公里,占69.1%;西部地区在资源方面,草原资源占全国94%以上,森林资源占51%,煤炭资源占50%;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而东部上述资源奇缺,占全国的3-8%左右。应当说,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上,有相当的优越性。
材料(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会议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材料(3)中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李文蕊)日前,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主办了2013可持续消费论坛。论坛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就食物与可持续消费、环境与可持续消费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驻华代表张世钢先生主持论坛。
联合国驻华系统气候变化与环境专题组主席 EDWARD CLARENCE-SMITH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可持续消费的目的是在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答案要点:
(1)我国资源丰富。但应看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2)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材料与现实都告诉我们:第一,我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已刻不容缓;第二,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三,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布局的具体安排,勤奋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为把我国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健康发展而奋斗。
9.联系实际论述你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62--63 答题要点:
(1)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体制保障。第一,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并在整个改革历程中,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二,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2)联系实际说明:第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第二,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就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0.请阅读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节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理论观点,说明你对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的认识,并联系实际说明你认为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材料: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6~10页。
参考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党的先进性。
(2)改革开放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在各个领域势不可挡地展开了,各个区域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包括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等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11.联系实际论述你对我国现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P86-89 答案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联。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能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12.阅读下述材料,运用相关理论观点分析说明,为什么说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P89-90 材料1:毛泽东: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
材料2:邓小平: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材料3:江泽民: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贫穷,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
材料4:胡锦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要点:
(1)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改革开放以前,把共同富裕理解成没有差别,从而导致了平均主义。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4)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13.联系实际论述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的认识。P103 答题要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
14.请阅读下述材料,并运用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理论观点分析说明如何保障人民民主? 材料(1)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是《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呈现出基层代表数量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下降、农民工代表倍增等诸多特色和亮点。在选出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占代表总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实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摘自: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新华网”)
材料(2)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广东省政协在全国率先建立界别发言人制度,界别发言人是本界别群众的“代言人”,是沟通党委政府、界别群众和新闻媒体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调查研究、汇集民意、发布信息、当好“喉舌”的职责。(摘自:十八大报告及“中国新闻网”)
材料(3)
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经完成8.9万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59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村民委员会的平均参选率已经达到95%以上。逐渐创造了 “民主恳谈会”、“居民议事会”、“院落自治”、“门栋自治”、“楼宇自治”等各种村民居民自治形式。(摘自:“新华网”和“求是理论网”)
参考答题要点:
(1)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为人民民主提供法律保障。《选举法》保障了人民平等的选举权,党的领导为拓宽民主渠道指引了方向。P99-100(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P102(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P107 15.联系实际说明你对“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的理解。P129-130 答题要点:
(1)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第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16.阅读下述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你认为新时期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P126-127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5座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8.6万多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近8000人。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的10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1936年10月到达甘肃省会宁时全军3.3万余人。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以伦比的勇敢。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长征永载人类史册!
参考答案要点: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2)时代精神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4)联系实际说明:第一,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战胜千难万苦,建立了新中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国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第三,为了尽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7.联系实际论述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P141 答题要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就业是民生之本。
(3)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制度。(5)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18.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有关改善民生的理论分析说明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材料(1)
2013年6月7日傍晚发生的厦门公交车起火事件,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事件被定为一起刑事案件,纵火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警方证实,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据了解,陈水总与亲人、邻居关系不睦,且和妻子皆无固定工作,生活困窘,因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他为此多次上访。在这起公交车纵火案中,共有15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其中8名遇难,受伤的7名参加高考的考生,福建有关部门通过和考生及家长商量,决定按照第一天考试的成绩和平时在校成绩,照顾这7名考生到相应高校就读。(摘自百度百科“6.7厦门公交起火案”)材料(2)
据胶东在线报道:2013年6月7日,被称作“史上最严高考”的高考如期而至,很多家长选择全程陪同。与往年相比,今年陪考的家长有所增加。很多家长都是“全程陪同”,他们有的还专门请假过来。“我儿子学习情况一般,前几次模拟考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复习压力大,我怕出点意外,就一直在等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家长表示,现在就业压力大,尤其是男孩子更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这些的首要条件就是高考。(胶东在线6月7日讯,记者:魏琪)
材料(3)
据报道:2013年6月7日,高考语文科考前20分钟,四川宜宾一中一名女考生因痛经在考场内当场昏迷。同考场的一名男考生发现后,抱起昏迷女生往校外跑。将女考生交给交警后,男考生满头大汗返回考场,而昏迷的女考生打完一针后坚持回去考试,迟到了两分钟。(据人民网成都6月7日电,记者:宋艳)
后续报道:宜宾一中已授予黄子恒“宜宾市第一中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向宜宾市人民政府为黄子恒申报市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四川省军区已通过宜宾军分区与黄子恒取得了联系,将在军队媒体广泛宣传他的事迹。如果黄子恒愿意报考军队院校,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2013年6月14日《成都商报》,记者:罗敏)
参考答案要点:P14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联系实际说明自己的认识。主要说明:第一,上述三个材料均发生在2013年高考一日,折射出很多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如友爱、法治、安定、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保障等;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着手,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可就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
19.联系实际论述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P154 答题要点:
(1)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和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基本特征,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联系实际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从四方面努力:第一,合理消费,形成文明生活方式;第二,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第三,节约能源,加强耕地、水、矿产等资源保护;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论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意义。P149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 Climate Change,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毫无疑问的。”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绝大部分被观测到的全球平均地面温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因为观测到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材料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网站)
材料(2)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观测事实包括: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从地域分布看,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从季节分布看,冬季增温最明显。从1986年到2005年,中国连续出现了20个全国性暖冬。二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9毫米,但1991年到2000年略有增加。从地域分布看,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0~40毫米,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20~60毫米。三是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1990年以来,多数年份全国年降水量高于常年,出现南涝北旱的雨型,干旱和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四是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材料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561688《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哪些政策?》)材料(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一是资源约束加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普遍而严峻,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自然岸线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气候变化问题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所有这些表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摘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49)
参考答案要点:
(1)党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第三,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结合本题材料,联系实际论述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主要说明:第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资源约束加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第二,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使GDP的增长大打折扣;第三,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健康发展,每个人都应该自觉为保护环境在自己的贡献。
21.试述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认识。P174—175 答题要点:
(1)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现实依据:一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向和潮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二是从我国现实需要出发,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更好的和平环境,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
历史文化和制度渊源:一是中国人民自古就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理念。爱好和平、努力谋求与相邻各国友好相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二是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可贵。决不会发动战争奴役他国人民,也决不会允许过去中国遭受外国统治和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当代重演;三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必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恪守五项基本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22.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我国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有关理论观点分析回答问题:第一,我国对台湾主权的立场;第二,说明采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台湾,对我海峡两岸以及对美国这三方的重要意义。
材料(1)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摘自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摘自〔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罗斯·芒罗著: 《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材料(3)
邓小平说:“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摘自《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97页)
答案要点:
(1)中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充分表明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2)采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台湾,对我国海峡两岸及美国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海峡两岸而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第二,这一方针充分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几十年来,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对台湾是十分有利的。台湾可以依托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快发展,稳定繁荣有保证。
第三,这一方针充分考虑到国际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美国利益并未受损害,这对于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也是好事。
2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中国搞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P190-192 答案要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2)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铸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24.请阅读下述材料,根据党建理论观点分析说明:(1)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如何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材料: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只有恢复到这种状态,党才能有战斗力。
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党员现在有一部分不合格。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党的新党员中,有一些因为一直没有受到党的教育,不能成为群众的模范,不合格。……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那么大?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百分之三十的党员,这个连队一定好,战斗力强。为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现在有些共产党员不同了,他们入党是为了享受在先,吃苦在后。……所以现在我们提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对党员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我们需要通过讨论党章草案,对全党进行教育,然后在十二大正式通过党章。
我们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工作,问题比五十年代又复杂得多。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不同。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国际交流发展了,我们的经济一定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要拿国际水平的尺度来衡量一下。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党应该居于领导的地位,但是,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我想,我们党的下次代表大会必须着重地研究这些问题,现在就要做准备,大家来讨论,要系统地.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节选自邓小平同志《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270页。参考答案要点:
根据邓小平的上述论述,可明确两点:
(1)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一方面,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联系实际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总体上说,党的状况是好的,但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差距、存在着不适应的情况。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必须善于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改善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两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联系实际说明:一方面,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另一方面,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又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使党能真正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克服自身建设中的种种缺点和不足,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