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培养时间成本意识在公司经营中的重要性
培养时间成本意识在公司经营中的重要性
在工业史上,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仅仅是一天之差,就可以导致一家企业的巨大成功和另一家企业的倒闭破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影响企业生存的资源很多,而时间是这些资源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创造价值,而在这当中各种其他资源可以满足,但是时间却是有限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空的。对于生产和商业活动来说,时间就是潜在的资本。所以,看不到时间资源重要性的管理者是无知的。仅就北京公司来说,富力中心每开门一天,就要投入数百万用于员工的各项生产开销。单就这一项支出就可以看出,浪费时间其实就是在浪费企业的财富。也就是说,无论是内部的项目建设时间,还是外部的盘楼销售时间,每增加一分钟的等待滞留时间,都意味着均摊了企业的总成本。
就地产行业而言,近年随着国家政策与人们消费方式不确定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已逐渐意识到时间的节约即成本的节约,是影响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越来越重视缩短新项目的运作周期,不仅可以加快资金的回流,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项目运营时间的间接降低。时间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实质上是在既定技术、管理水平条件下,企业对时间与费用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进行选择的结果,所以企业或项目要想达到效益最大化,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时间成本意识。那么,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时间成本意识到底有哪些重要性呢?就我个人多年的工作体会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时间,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企业生存靠的是利润,如果没有了利润,一个企业是无法存活下来的。提高企业利润的方法多种多样,总结为一句话即“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工作效率上去了,企业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正所谓“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任何人、任何团队想要在自己的领域中提高效率,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搞好时间管理。
效率和公司成本是相关的,效率上去了成本也就相应的降下来了。举个例子来说:原本1小时完成的会议,耗时3小时,假设平均小时工资为30元,10人 参加的话,效率成本损失就为600元。在某些日韩先进企业就有“会议1小时Best,两小时Better,三小时怀疑”,“报告一张Best,两张Better,三张无能”的说法。
富力地产拥有开发、营销、设计、招标、核算、工程等众多部门。各个部门其实是一个团体,在工作中,对于某一项工作的进展本应及时主动向区域公司总经理或其他部门通报,这是基本的规矩,但大多数的情形是需要反复追问,而被跟催人往往以“在等其他部门……”,“那件事是某某部门的事情,和我无关”,“这件事好难,得需要等领导来解决”等诸多借口来进行搪塞或推诿,不是主动寻找协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而是变成了推脱与逃避,这样难免会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其结果最终下来都会转化为公司成本支出的增加。如果我们能够将时间成本意识贯彻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中,在区域公司总经理的统一调度下,时刻保持以一种公司利益为上的态度去对待工作,那么一定会促进效率的大幅提高,工作时间的大量节约。
2、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利润的提高
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的各种成本管理,仅仅停留在原材料采购以及控制各种管理费用等显见的层面上,而无形的时间所形成的“时间成本”,则很少被纳入到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视野。在过去,企业的内部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为主的讨价还价,其二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的费用控制管理。当然,从开端的原料采购到终端的销售成本管理,确实使得企业成本管理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随着市场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讨价还价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可供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同时,企业内部各项成本减少和控制也逐渐接近了极限。事实上,在今天房地产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产品成本的价格大战,只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传统意义上的降低和控制成本之路,已经接近极限或走到了尽头。
那么企业可以挖掘的最大节约成本之路究竟在哪里?之前读过这样一份资料:在西方,对一家服装企业的成本调查数据显示,纯粹的加工装配产品时间只占整个生产过程所需时间的2%,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时间占5%,而其余剩下93%的时间,则是生产准备和成品交换的时间。换句话说,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产品再到顾客手里的一个完整过程,企业内部的生产时间仅仅不到10%,其余 的时间则全部是从产品到顾客手中的时间。显然,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分析,它只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时间成本,已经悄悄地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最大成本。
确实,今天的购房者在被问到最关注什么因素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购房者认为,交通是否便捷成为了首选因素,而“交通便捷”的真实含义,意味着是否能够节约时间成本,这样就不会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生活才不会太辛苦。至少,房地产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小区距离地铁站多少米距离的说法了,而是改用了距离地铁站多少分钟的时间概念了。事实上当我们使用时间而不是距离,来重新描述产品与顾客之间的间距时,就意味着我们开始使用“时间成本”的概念了。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发展和增加利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企业只有十分重视成本,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的耗费莫过于时间的浪费。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北京富力中心每开门营业一天,其花费就高达数百万。我们每浪费的一天,其实就相当于让公司的成本投入多增加了数百万。反之,我们的员工如果能够时刻保持高度的时间成本意识,珍惜时间、重视效率,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效益,那就相当于变向为公司降低了成本。
各部门带头人,应充分认识到时间成本意识与公司收益的密切关系,并向其部门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向员工宣传组织的成本理念,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组织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形成“视公司为家”的态度,我们只有做到了让公司好,才能达到一种让自己好的效果。提高全员的时间成本意识,是组织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全员的成本意识与管理者的意识相关,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除管理者有较高的时间成本意识外,管理者还应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的氛围和推动成本意识的管理环境。
公司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与成本发生密切相关的诸如决策阶层、部门负责人等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从而带头树立起成本与效益观念,也就是“时间成本意识”。
3、完善流程,利于员工执行力的提高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理念、技术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 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企业就是一个大的团体,如果团体中各部门不讲协作,相互推诿,那可想而知,企业的运营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如果工作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能把时间成本意识放在心上,并且以时间成本为基础,在实行过程中不断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流程,那结果定会使工作流程趋于更合理化与专业化。
对于工作,我们要有目标、有计划,但只有目标与计划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去执行,也就是说要有执行力。加强工作的执行力度,立即行动起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时间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资源,没有利用不了的时间,只有自己不利用的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发挥时间的最大功效,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企业中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是在提高企业效益,降低企业的成本。
当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在进行时间竞争时不应只是仅仅关注对时间的压缩,而忽略了工程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对客户真实需求的满足。而应是在满足价格、质量、品牌、客户需求等众多因素的前提下,正确处理时间与成本的关系,他们之间如何更好的协调是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时间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实质上是在既定技术、管理水平条件下,企业对时间与费用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进行选择的结果。
第二篇:浅谈“经营意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经营意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要能干活更要会算账”,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只管干好活就能顺顺利利挣到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说“一个项目干下来会亏本”的话,大家可能不相信;要说“一个项目大家辛辛苦苦干下来一分钱没有”的话,大家更会觉得是天方夜谭。其实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这种事情还真的存在!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加强项目管理中经营意识,凡事先算算,权衡对比成本和收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管控成本,指导项目更好地开展。
什么是“经营意识”?
经营意识就是在干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以下几个问题:对上这个活要干哪几个工序(超出规定工序的怎么变更)?业主怎么给我们计量、签证、结算?最后能给我们多少钱;对下分包队各干哪几个工序(工序衔接)?我们该怎么给分包队计量、签认、结算(哪些能计量、签认、结算,哪些不能计量、签认、结算)?我们要给分包队多少钱(分包队要花多少成本)?最后我们对比是挣钱了还是亏本了?
这些是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只不过限于有些项目面广线长分工细,所以导致大家从一开始工作都只从事这套流程中的某个环节,久而久之他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个环节就是他的全部工作。另一方面这种项目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范围过大,信息传递难度加大,这就导致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难免有不及时、不对称的时候;要是遇到推诿扯皮风气大兴的时候,那更是项目管理中的不幸。其实还在大家 “各自为政”的时候,很多项目早已开始实行“全面项目管理”方式了:除了专门的经营、技术管理人员,现场的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管理区域的生产、安全、质量、技术、经营等全面管理起来,业主、监理、分包都是一个人对接……
面对各种不利的主客观条件,我们更应该要有经营意识。即便我们暂时无法做到“各个环节一人抓”,但要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有了这个意识,至少不会稀里糊涂地干活吧。
如何培养经营意识?
摒弃“经营工作都是经营部门的事”的态度。狭义的经营管理就是经营部门的工作职责,它从项目中标的那一刻起,囊括了对上结算、对下分包、前期策划、成本分析等工作。广义的经营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细到一个活要怎么干才能减控成本增加收益……且不说我们的管理水平能否做到全方位的经营管理,单单是对上对下签认计量结算、成本分析等基础经营工作也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有人认为只需要把他自己部门的事情搞好,签证协调工作跟他没关系;也有人认为现场工作面虽然是他管理,但施工事实他不清楚的,不予确认……就像项目管理一样,大家既要严守自己的岗位,把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要站在整个项目的高度,主动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需要主抓的主动负责,需要协调的积极配合。只有一层层的覆盖项目管理,才能消除盲区,查补漏洞,毕竟任何事情都不是靠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多研究对上合同、分包合同,界定工序,区分边界条件。从经营技术到生产安全,从后方部门到前方队厂,都要认真研究对上对下合同文件,合同文件是我们项目施工建设的根源。就像你在干一件事情就必须先搞清楚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怎么干这件事一样,要求都没搞清楚就一顿乱干,那你永远都是稀里糊涂的。认为合同条款、边界条件合同部门搞清楚就行跟他没关系的人不在少数,其实现场管理的时候他不知道哪些材料应该分包队自己负责,哪些材料是统供的;他也不知道哪些工序应该单独计量签认,哪些工序又含在主工序项目里面不该单独计量签认。所以说特别是现在项目面大线长,工序繁多,对上对下工序又不一致的情况下,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搞清楚对上对下工序的差异,区分边界条件!
主动求变,引导项目建设向着有利方面发展。前面我们说到了干一件事情要先搞清楚为什么干这件事,怎么干这件事,这里要说的是怎么更好地干这件事。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问问自己,从经营成本的角度,怎么做是最合理的?设计阶段如此,生产组织时期亦然。一方面项目管理是生产、安全、技术、质量、经营成本等各个方面相互博弈又相互融合的过程,项目决策的最优方案都是可以从这几方面的平衡点来寻找的。不能只考虑生产安全质量,不顾成本;当然也不能为了节约成本罔顾进度质量。另一方面很多项目在设计或者实施阶段,我们都是可以从成本角度来校正一下它的最优方案的。比如一些临时设施,当从技术安全质量角度发现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都能满足要求时,那是不是应该再从成本角度看看哪种更合理(混凝土结构建设成本高、拆除成本高;钢结构建设成本高、拆除成本低、能摊销……);再比如很多项目当几种方案设计都能满足要求时,是不是应该从经营角度对比下哪种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服务分包,必须认识到我们与分包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首先必须纠正大家“分包单位盈利还是亏损跟我们没关系”的观点,事实证明分包队只要是亏损了,他们都会从我们的合同、管理各个方面寻找突破口要求索赔。不论最终我们考虑与否,这个过程都会让我们产生大量的直接、间接成本。很多人认为分包队退场时找我们扯皮我们不理就行了,其实这样只会激化矛盾,造成间接影响;又有人认为过程中只要规避我们自己的管理责任,让分包队找不到突破口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更天真,因为往往他们的管理比我们更细致,他们记录的过程中我们的责任不仅有,而且很多,只是很多时候过程中他没提出来。从最近处理的分包队退场纠纷来看,他们诉求最多的就是协调配合问题,他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管理协调问题导致他们不能顺利施工从而增加成本。比如供料问题、机械配合问题、停电问题、文明施工问题、工序验收衔接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协调配合问题。看过这样一个事例:某项工作分包队计划3天完成,考虑到现场情况分包队提出务必要求发包方协调到位,如果协调不好拖到4-5天完成,那么他们就会亏损。发包方保证这3天一定好好配合。实际施工过程中分包队抱怨发包方协调不好,比如某次通过一个岗亭时没有证件被保安拦下,他们向发包方的管辖单位、生产单位、车辆管理单位一一求助,却没有一个管理人员来帮他们协调通行;比如某部位由于占面无法施工,他们要求协调让面迟迟没有回复,最终实在等待不了退场了也没有协调下来……后来又有一项工作需要他们进场完成,分包队伍回复发包方,项目单价不低,但是后面的工作他们不做了,因为发包方协调的问题可能导致最后亏本。
现场管理要效益成本与生产进度一起考虑,突破常规思维,摒弃增加成本无益收益的生产方式。分包队跟我们索赔的时候往往都会用他们所有成本减去结算收入得出亏损金额,且不说这种方式合不合理,但我们对业主的变更索赔只能严格依据合同条款,所以过程中那些效率低下增加成本的、组织协调不合理增加成本的、不严格执行合同增加成本的、决策失误增加成本的都没人给我们买单。项目决策制定和生产组织过程中,我们要打破常规思维,梳理经验做法,凡事都要考虑生产成本因素,确保经营成本和生产进度两条线齐头并进。注重人性管理,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更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现在打造“管理型企业”的时候,更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关心员工需要,肯定员工对企业的价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说,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最高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大家在这里干活,不仅要拿到工资解决温饱,还要得到他人和集体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企业在制定制度发布指令时,应该多用积极主动的方式激励大家,而不要出现太多的“严禁”、“罚款”、“必须”等消极的强制性的内容。个人认为人性管理与成本控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双方的平衡点。做好了人性管理,无形中就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无论是生产指挥、安全质量管理、签证管理,还是技术方案、经营结算人员,只要他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的态度在现有基础上多一点提高,那么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由此缩减的成本以及创造的效益将远比你在他身上的花费多。反之,人性管理工作没做好,员工带着情绪干活,即使是一个前方指挥生产、签认的管理人员,一天下来又有可能造成多大的浪费和损失。如果大家的积极性一再被打击,归属感凝聚力也所剩无几,这时候他要是还能主动把工作做好,那他也是凭着自己强大的个人信念支撑着,但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提高管理效率、信息传递效率,成本损失的情况及时遏制,增加效益的做法发扬光大。前面提到“项目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范围过大,信息传递难度加大,这就导致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难免有不及时、不对称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反思下来我们都会发现,上级管理者发现了问题,他的整改指令却很难完全实施下去;一线人员发现问题,他的信息又很难及时完整地传递到上级管理者那里去。个人认为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不仅靠完善合适的管理制度,也需要被激励过的积极主动的人员全面参与建立。有时候大家觉得会议太多,归根结底还是指令贯彻不下去、问题解决不了了才开的。如果被激励后的个人积极主动,他的好想法能积极采纳实现,自我价值能够实现;同时项目管理者又及时肯定好的做法和个人,及时遏制不好的做法和个人,让大家都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那么整个项目肯定是高效运转的。
第三篇:浅论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俄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论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俄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崔淑红
(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
唐山
063000)
摘要:本文论述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着力提出了一套旨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文化导入原则,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层面来培养学生的俄罗斯文化意识。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而得体的话语,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转变为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 俄语教学 创设情景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外语学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所学语种的文化因素。有人甚至提出,外语学习就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能仅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来传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载体特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掌握某一种语言所储存的民族文化知识。
一、深刻认识学习俄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这当然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即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初、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说:俄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并不断发展学生的“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充分强调了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的基本思想。我校的俄语教学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各位俄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对语言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努力实践语言操练与国情文化并重的教学方法,将语音、词汇、语法等单纯的语言知识寓于丰富的文化背景之中。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初学外语的学生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让初学者初步接触、感知俄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有利于他们对俄语的习得,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将来成为高尖的俄语人才做准备。
二、如何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渗透俄语文化意识
首先,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体现在俄语教学中。例如,在знакомство(结识)中,我们最先展示给学生的是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Добрый день!等句式,继而出现позхнакомьтесь.Давайте познакомимся!到第三学年又出现 Я очень рада 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 с вами.Мне приятно 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 с вами 等句式,这种重复出现,并呈螺旋式上升的句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向学生不断渗透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意识,使学生自然习得,轻松接受。
由此可见,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我们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俄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三、进行交际能力训练的方法可以多样。
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而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新《俄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模拟的“自然”情景,让初学者在获得俄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使他们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接触并习得俄语。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话领先,而非字母、单词领先。对话领先是由初学外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初一学生的记忆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短时间的对话则易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异的情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有利于他们及时地掌握有关语言。义务教育阶段俄语教学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俄语的学习兴趣。而情景对话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置身于俄语环境之中,使他们在冲动和积极投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俄语的词汇和语法以及俄语的有关民族文化知识,从而产生对俄语语言和情景的敏感。如果像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一样,首先学习音标、字母及单词,那么,这样的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会不仅会扼杀初中学生对俄语的兴趣,影响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也必然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这与俄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是相违背的。
(二)创设必要的文化情景。由于我国中学俄语教学经历60~70年代的断档期,目前我国的中学俄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我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俄语,这给他们习得俄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俄语教学中,必须创设模拟的俄语环境,使学生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俄语环境之中。创设文化情景包括创设外部环境和创设活动内部语言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创设的外部环境包括在活动室内外张贴俄罗斯中学生的照片、风景画,常放俄罗斯民族歌曲,常让学生观看反映俄罗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录像片等,有机会我们还可以邀请俄罗斯专家、学生来我校进行友好互访联欢等活动。创设活动内部的语言环境,应选取丰富、鲜活、让学生倍感亲切的、反映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以巧妙科学的编排,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和了解俄罗斯的兴趣,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继续学习俄语做好准备。
(三)选择地道的俄语教育内容,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知中俄文化差异。俄语教学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为宗旨,在逐步培养积极俄语情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标准、健康、生动的语言材料,提供广阔的文化背景,通过轻松活泼的主题活动,使学生感悟中俄文化差异。这也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俄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步入21世纪,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通讯和交通运输飞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民族语言作用不断提升,单一的语言功能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民族文化的融合,要求现代外语教学必须建立在深广的民族文化知识背景基础上。各地外国语学校在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着将本土语言与外族语言不断融合的作用,更担负着将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2005年10月
第四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文化意识 摘要:随着语言学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英语中不仅仅要教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渗透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由于国内英语教学环境限制,难以进行大面积的跨文化交际练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的鉴别能力。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一、引言
文化意识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称“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意识”则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文化意识”一节中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对“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并正进行着不断的探讨。
语言学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作为人类沟通的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应了其它的文化元素,并给它们以意义。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就像血液将整个身体联系在一起一样,它将各种层次的文化元素联系起来。而且,语言是文化传播中最有意义的、最有力量的工具。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多、最广的一种语言。我国的学生多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开放、宽容与平等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提高跨文化意识。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原因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本身的需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上文已提到,语言是文化的特殊部分,它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不能不讲文化。其次,能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养成开放的心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际工具,通过它能促进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了解。这样人们就不会囿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当井底之蛙。最后,能培养世界意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只有培养文化意识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世界并不太平,虽然现阶段国际社会上的各种冲突的原因并不一定都有文化因素,但文化歧视现象还是存在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把培养文化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想方设法扩大学生接触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的范围,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三、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
第一,要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两个极端,学会沟通和交流。一个极端是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地认为本国文化优于他国文化。大家都知道,英美国家的人较小年纪时就开始独立生活,老人很少与年青人住在一起,于是就有人称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以致老年时要承受孤独。其实,他们是善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是一种爱的方式,而且还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极端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盲目崇洋。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免费的,比我们的好。但是他们不知道那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制度同样给纳税人增加了负担。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不同的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优劣强弱之分。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及融合将是大势所趋。要帮助学生学习别人、别国的优点,积极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改善自己。
第二,要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本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新高中英语课本内容丰富,涉及社交、文学、艺术、餐桌礼仪、文化遗址、风俗习惯等等。新教材的另一特点为内容新颖,多为当代中学生关心的话题。如高中第三模块第一单元讲述的是世界各国的节日,第四模块第一单元讲述的是世界各国的成功女性,这些话题很容易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当地渗透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第三,扩展阅读,扩大知识面。若只是学习英语单词、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却没有运用所学的单词、词组和语法去表达和交际,那不是真正的学习英语,也不能应付日益完善的英语考试制度。在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前者由于比较典型,又显而易见,容易引起学习者和教师的重视。但后者隐藏在语言学习的背后,是依赖于语言这一载体而存在的,在英语学习及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殊不知这种错误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它阻碍了学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更是会造成曲解甚至闹笑话。报纸,不但能提供给人们大量的信息,还能十分清晰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和文化。所以,可以说,阅读报纸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英文报纸的种类繁多,如二十一世纪报(高中版)、英语周报等等,都能给我们提供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窗口。因此,在认识到文化问题重要性的时,在充分利用好教材之外,还要扩展更多的英语课外阅读。
第四,观看影片。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又包罗万象,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介绍。因此,我们要尝试各种课内外的学习方式,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以帮助学生增加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开设“走遍美国”等的选修课,充分利用音像教材,让学生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英文和中英文电视节目,如“希望英语”和“让世界了解你”以及央视九套的节目;在电影方面,可以推荐《刮痧》等。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语言的学习者必须学习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很明显,近年来,语言教学研究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将带来语言学习内容和评价体系的变革。培养文化意识已是贯穿英语教学整个过程的生命线。没有渗透文化,英语教学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也没有了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实一定是甜的。古今中外,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数不胜数。我们学英语,就是要学会与世界各国的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县级汇编)参考文献:
①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68页; ②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③刘书林,刘春燕,林跃武《英语教学新概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5页;
④《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22页; ⑤张静,重视中西文化差异 提升英语阅读能力,2007年4月;
第五篇: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 引言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产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在行业素质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在其经营管理模式、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材料选用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已经逐渐进入科学管理阶段,因此做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这是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重要性
建筑产品的成本管理是相对全面,综合性的指标概念,一般的对于成本的管理要经过成本的计算、计划以及控制,包含其中的分析管理等多种方式与手段实现,其中可以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有关弊病,并依据成本管理的有关原则加以规整,最终保证施工企业的整个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整体的经济效益,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承担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节约有限的资源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企业的管理能力逐年提升,从而使其更多的关注成本管理,减少了消耗,创造了相对更多的价值,保证利润最大化,为国家创造更丰富的积累。随着我国月国际计价模式日益衔接与统一,国家企业踊跃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相应地加强了适应这种形式的成本管理。
2.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2.1管理理念极为落后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存在着经济成本管理不重视现象,在他们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企业都只是单方面的注重整个施工环节的能源消耗问题,而对于施工前期的成本预算和控制都不够重视,缺少相应的供应链研究,这使得整个工程项目中很难达到有效的经济成本控制,因此成为影响管理理念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成本管理认识误区
在目前的工程施工建设中,很多的国内建筑企业都不曾在成本管理上技能型分析,使得其中的问题还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在发展自身企业经济建设基础上,对于管理工作都只是关注收益方面,而成本管理方面的控制工作极端欠缺,使得在工程项目中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最终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
2.3 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在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普遍都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即项目部门之间的沟通极端缺乏,大多数企业部门之间都是一个我行我素的经营态度,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工作人员的配合不合理,由此引发了极大的工程管理问题。在工程项目中,如果单纯的搞好技术工作,只是以工程质量为基础进行分析,其在选用方案的时候必然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而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2.4企业管理不够完善
2.5招标问题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风险日益加剧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大环境中。施工单位往往为了能够提高项目的中标率,多会出现如恶性竞标、相互压低投标报价,人为降低成本预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益水平。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体制还未完善,各种关系客户,指定中标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实际上国家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整治这一片相对比较混乱的建筑市场秩序才具有釜底抽薪的效用。
3.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对策
3.1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相对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成本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确保充分有效的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而要用一用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推诿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3.2 以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候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3 以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另一方面是加为工期拖延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
3.4 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成本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执行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具体措施如:(1)人工费包死,不留活口,避免任务单、合同约定工作内容模糊造成重复费用及计时工的产生。(2)材料费控制。在理论上说,应完全符合市场实际情况,不存在空间,但考虑材料投标价(决算价)大都按政府指导价计取与市场的具体行情,还有一定利润,由于材料费占整个工程造价中比例份额较大,所以更要控制,由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做到货比三家,公开招标是控制材料价格的有效措施。
3.5.规范建筑企业采购习惯。成本的增长会使建筑企业获利减少,建筑企业应该将这一部分减少的利益与销售获利做一下比较。此外,建筑企业管理者要冷静分析一下,其他公司应该也会强烈要求该供应商降低价格,却未必真会导致销售价格降低。当然,采取不与供应商交涉的策略,会使营销部门的工作轻松许多,但是对于这样庞大的费用支出,建筑企业管理者千万不可放任自流,必须要在经营层面上果断地作出决定。
4总结
当前建筑企业要想施工成本降低,就需改善企业和现有供应商的关系,以研究供应商价格的构成为基础,不断的引进和改进新的市场竞争机制,给出科学合理的市场标准,从而推算出合适的生产成本,并清楚掌握供应商价格中常见的问题。另外建筑企业不能使各部门分散进行采购,这时就需和成本竞争力强的供应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生产的全过程,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各类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