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8: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第一篇: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

(2011年10月10日)

今天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当年,湖南人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黄兴、陈天华、宋教仁、蒋翊武、蔡锷、林修梅、黄钺、杨毓麟、姚宏业、覃振、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谭人凤、唐群英、仇亮、刘道

一、刘揆

一、刘复基、杨卓林、陈家鼎、田应昭、瞿方书、章士钊、仇鳌、程潜等。缅怀先烈和先驱,继承先烈、先驱的遗志,继续矢志不渝地改造中国与世界,使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改变得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是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初衷和本意。下面,我想分别介绍我省参加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

黄兴(1874—1916),原名轸,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1874年10月25日出生。1902年被选派去日本留学,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到日本不久,黄兴和杨笃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1903年,日本留学生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掀起拒俄运动,黄兴积极参与留日学生拒俄义勇队。随后黄兴被推派回国进行革命活动,主要负责两湖地区的革命斗争。回国后,在上海、武汉广泛联系革命志士,秋天回湖南策划反清革命。为表示志向,改名为黄兴,改号为克强,以示兴我中华、克复强暴的决心。

1904年11月4日,正值黄兴生日,趁机邀集陈天华、宋教仁、刘揆

一、张继、谭人凤等参加宴会,决定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对外则采用“华兴公司”的名义。华兴会成立后,另立一同仇会专门联络会党,随后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取得联系。他们决定于慈禧太后70岁生日在长沙起义,后因事机泄露,起义失败,黄兴被迫避走日本。

1905年,经日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见面,黄兴支持孙中山的倡议,共同发起成立同盟会,黄兴被推为庶务(相当于协理)。同盟会成立后,黄兴非常注意在留日军校学生中的工作,尽可能多地吸收他们入会,并选择一批坚贞可靠的同志组成更严密的团体“铁血丈夫团”,这些人在随后的革命活动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日本勒令孙中山出境,1907年孙、黄两人集于河内,共同策动革命起义。9月,在广西发动钦廉防城起义,12月发动镇南关起义,两次起义均失败。1908年3月27日,黄兴等率越华革命党人及钦州民军200余人起义,起义军纵横于钦廉、上思一带,当向广州宣化前进时,因弹药匮乏,只能退回城市。后又发动河口起义,但这时法国殖民政府以黄兴貌似日本人而予以逮捕,遣送新加坡,不久河口起义失败。1910年初,因同盟会南方支部请求,黄兴抵达香港,主持起义军事,随即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因子弹缺乏,起义遂遭失败。

1911年1月,黄兴从新加坡返回香港,与赵声等会晤后,即成立统筹部于跑马地鹅井35号,大家一致推荐黄兴为统筹部部长,赵声副之。2月4日,谭人凤抵港,与黄兴共商广州起义计划。他们陆续派人潜入广州,熟悉攻防地点,并隐伏下来。4月23日,黄兴亲自动身去广州部署起义军事,设总指挥部于越华街小东营5号。4月29日下午5点半,起义枪准时打响,黄兴自率一敢死队由小东营出发,直扑督署攻入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后遇李准卫队亲兵,黄兴自知孤不敌众,乃徐徐退出。后又遇巡防营大队,展开激战,许多革命党人牺牲,最后只剩黄兴一人,他亦伤右手断两指。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敛殉难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这次起义亦称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兴欲暗杀清吏,受众人阻止,在众人的劝慰下,渡轮去香港疗伤。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并急电黄兴、宋教仁等来鄂主持兵戎大计。10月28日,黄兴从上海到达武昌,被任命为全军总司令。当晚,黄兴就出兵反攻,与清军应战,但由于清兵占优势,很快攻陷汉口,革命军只能退守武昌。后又进行汉阳保卫战,仍然失守。汉阳失守后,黄兴认为继续作战无法取胜,为今后之计应放弃武昌,转攻南京,控制东南局势后再收复武昌。但他的意见遭到湖北革命党人坚决反对,黄兴便辞职,离武昌去上海。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此时,袁世凯纵横捭阖,与革命党人讨价还价,进行南北议和。黄兴认为清政府被推翻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革命已经成功,因此主张和袁世凯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权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主持南方各军之整编,南方革命军队遭到大量裁减。12月初,黄兴接受了袁世凯委任的川粤汉铁路督办职务,设办事处于汉口。因袁世凯掣肘,不可作为,愤而辞职。

一开始,黄兴对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劝过袁世凯加入国民党。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袁世凯反动面目完全暴露。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于是发动了“二次革命”,黄兴出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后来徐州失守,黄兴在南京饷械不支,认为败局已定,于7月29日离开南京,“二次革命”也迅速失败,孙、黄被通缉,亡命日本。

黄兴于1914年夏离开日本去美国。在美国期间,黄兴在美洲华侨中积极从事反袁宣传。1916年,由美国抵日本后回国。后来因长年累月为革命事业奔波,积劳成疾,由胃溃疡导致胃血管破裂,1916年10月31日逝世于上海,终年42岁。次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陈天华(19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

陈天华幼年丧母,父亲是个穷教师,因家境贫寒,年轻时为生计曾做过小贩,但他酷爱读书,心怀远志,先后入新化县资江书院、实学堂求学新知,在实学堂期间受维新思想影响很大。1903年3月官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弘文学院进修师范科,不久参加黄兴、杨笃生等人创办的《湖南游学译编》月刊的编辑工作。4月,沙俄威逼清廷,妄图吞并东三省,国人激愤,拒俄运动兴起,留学东京的中国学生尤为活跃。在拒俄集会上,陈天华等人热情演讲,并发起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声言“宁为亡国死,不为亡国人”。群众性的拒俄运动,使清政府大为恐慌,密令强行解散了拒俄义勇队,并大肆搜捕拒俄归国学生。清廷为帝国主义奔走的一系列卑劣行为,让陈天华看清了“洋人朝廷”的丑恶嘴脸。要救国就要推翻腐朽的奴才政府,从此,陈天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反清革命斗争。他痛写血书《备述古今亡国惨痛情形》,并发寄湖南学生界,激励学生为国尽责;亲自撰述了浅显易懂的《猛回头》、《警世钟》,鼓动群众爱国反清。1903年秋,陈天华回国,11月,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策划发起长沙起义,因事败,再次流亡日本。1905年,在东京参与发起组织同盟会,并参加起草同盟会章程。不久,任《民报》编辑和撰稿人,发表了包括《狮子吼》在内的五篇革命文章。

随着日本留学生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清廷惊恐不安,勾结日本当局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入学规则》,对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和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留日学生激昂愤慨,8000余人集体罢课,并打算罢学回国。令人气愤的是,日本一些报纸竟然公开污蔑中国人“放纵卑劣”,又加上此时留学生内部因为斗争方法的不同发生了分裂,陈天华既悲愤又忧心,决定以一死唤起同胞的爱国热忱,激励他们“坚忍奉公,力学爱国”。12月8日凌晨,陈天华留下一篇3000字的绝命词后,赴东京大森湾蹈海自尽,年仅30岁。

陈天华之死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留日学生为其公祭,集体听读其绝命词,“皆泣下不能仰”。不久,日本当局取消对留日学生的限制。而国内群众受其感召,革命气氛更加高涨。

1906年夏,陈天华灵柩运回湖南岳麓山安葬,当天,万余学生出城相送,“自长沙城中望,全山为之素缟”。

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03年,宋教仁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当时国内外学界中拒俄运动如火如荼,宋教仁受其感染,爱国思想急剧膨胀。后遇黄兴在两湖书院宣传革命排满学说,宋教仁对其十分钦佩,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吕大森等人先后成立了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活动。是年乃慈禧七十大寿,华兴会决定年底在湖南长沙、岳阳等地发动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后因长沙事泄,宋教仁逃亡日本。

在日本,宋教仁先后入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东京是当时中国爱国志士和革命党人荟萃之地,在那里,宋教仁眼界大开,他积极地参加集会结社,潜心研究国家政体和民主政治理论,翻译了许多国家有关宪法、官制、财政制度等方面的书籍,并公开发表了《汉族侵略史》、《清太后之宪政说》等许多宣传革命排满、民主宪政的文章,正是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宋教仁民主宪政的理论基础。

1905年1月,宋教仁发起创立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月刊宣扬爱国主义。8月,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任检事,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和章程起草人之一。同盟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作为其机关报,宋教仁为主要撰稿人之一。

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宋教仁前往东北创立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动东北“马侠”武装起义失败后回国。其间,日本制造了“中日间岛争端”,妄图侵吞中国延吉地区。宋教仁深入调查后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间岛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1910年冬,宋教仁回国,在上海任《民立报》主笔,鼓吹民族民主革命。1911年4月,宋教仁赴香港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筹划工作。起义失败后,宋教仁前往上海,与谭人凤、陈其美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尝试在中部组织发动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紧接着南方各省纷纷独立。宋教仁得知后十分高兴,他在上海参与了立宪派首领张謇、汤寿潜等组织的全国会议团密谋,共同发起签署了《组织全国会议团通告书》,积极致力于迅速建立一个以革命党占主导地位的军政统一的新政权。为此,他曾与居正等人一起策动推举黄兴为两湖大都督和临时政府大元帅以争取新政府的领导权,却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对而遭失败。后来孙中山及时回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总统府内法制局总裁。在讨论政府的组织形式时,宋教仁力排众议、坚持实行责任内阁制,后来临时政府采用总统制,宋教仁的主张被搁置甚至被指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南方民军与北方袁世凯代表的谈判进入紧张状态,宋教仁原本坚持北伐、反对南北和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汉口等地的失陷和列强施加压力,宋教仁逐渐改变了态度。1912年清廷逊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出任了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

然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行共和之治,却行专制独裁之实。7月,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遂辞去农林总长之职。21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夏季大会,宋教仁当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在留日期间,宋教仁对西方民主宪政制度研究较多,他一直比较推崇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面对袁世凯日益独裁的趋势,宋教仁决定组织政党竞选,由政党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实施独裁,确保民主政治的实行。因此,8月25日,在宋教仁等人的组织下,同盟会联合一些小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宋教仁任理事,实际主持国民党本部事务。1913年3月,国民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在国会议员的竞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计划严重影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对宋教仁不惜以重金收买,但是宋教仁不为所动,深恶痛绝之下,袁世凯对其起了杀心。3月20日,宋教仁被刺客枪杀于上海车站,22日凌晨与世长辞,年仅31岁,临死前还让黄兴代笔发电报给袁世凯要“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

宋教仁被刺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一致要求惩办真凶。不久,袁世凯、赵秉钧等一干凶犯被揭露,舆论

第二篇:辛亥革命人物[定稿]

辛亥革命人物

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多少人背井离乡,抛弃别子,牺牲个人家庭幸福,追求祖国独立富强。即使是远涉重洋,去国万里,他们也是日日夜夜关注民族的命运,时时刻刻倾听祖国的呼唤。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却没有迷恋于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他们的事业与生命都是与祖国的命运融为一体的。

1.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始终与一个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革命领袖毛泽东曾指出,辛亥革命造就了伟大的孙中山,使他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83年改号逸仙,此后在广州、香港读书和游历欧美时常使用此名。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被人习称为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中。父亲孙达成靠务农为生。从6岁开始干农家活,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10岁入村塾读书。1878年,年仅12岁的孙中山随其母远航檀香山开始了新的生活。1879年9月,孙中山到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1883年7月,孙中山回国,在翠亨村一面干农活,一面自修中西学问。1883年11月,孙中山在香港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拔萃书室读书,随后又到中央书院。1886年夏季,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进入南华医校读书,次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直到1892年毕业。

1892年7月,26岁的孙中山以优秀的学习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6月,孙中山到达天津,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把中国建设成为近代化强国。上书未果后,孙中山来到檀香山,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1895年1月,孙中山回国策动武装起义。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1900年组织惠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1905年7月,孙中山抵达东京。8月20日,在东京成立同盟会。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宗旨归纳成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中。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他在两广和云南境内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宣传革命,筹措经费。1910年11月,在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再组织一次起义。孙中山不辞辛苦奔走加拿大,为广州起义筹款。此后,孙中山不停地为国内武装起义筹款。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5日抵达上海。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实行民主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发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进行了“社会革命”的尝试,企图实业救国。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坚持武力讨袁,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孙中山到广州,联合西南军阀势力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发起“护法”战争。1921年,孙中山又到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积极筹备北伐。1922年,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脱险后又到上海。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回到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任海陆军大元帅,再次准备北伐。1924年1月,他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1924年秋,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邀请孙中山进京商谈时局问题。于是,孙中山离广州北上。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不幸逝世。

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我们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一辈子,给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因此,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2.辛亥革命中的黄兴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毅然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黄兴(1874~1916年),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东乡)人。原名轸。1904年起义失败,东渡日本始改名兴,字克强,取“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之薏。

1874年10月25日,黄兴诞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黄筱村是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秀才。从小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喜欢打抱不平。自幼勤奋读书,19岁考中秀才。1898年,黄兴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春,黄兴被选派日本留学。6月,黄兴进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期间,他与好友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

1903年夏天,黄兴由军国民教育会派遣,以运动员名义回湖南策划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黄兴与陈天华等人成立华兴会,进行反清革命,黄兴任会长。华兴会成立后,黄兴策划了长沙起义。1904年10月,起义失败,黄兴逃往上海。

1905年7月下旬,黄兴和孙中山在日本初次见面。8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等人发起,在东京富士见楼举行欢迎孙中山的群众集会。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相当于协理地位,成为这个革命团体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从日本去安南筹款,东京本部事务,委托黄兴主持。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方面。

1908年3月27日,黄兴亲自率领华侨中的革命分子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路军,从安南边界进攻钦州。革命军所向无敌,清军闻风丧胆,黄兴威名大震。黄兴从钦州退回安南后,由孙中山电委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亲往河口前线督师。1910年春,黄兴由东京赶往香港,主持广州新军起义,因广九路火车不开,没有去成。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敢死队百余人,从小东营出发进攻总督衙门。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兴逃到越南。

武昌起义后,10月24日黄兴到达上海,然后潜往武昌。起义军推举黄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11月28日,黄兴乘轮船回上海,在上海等待孙中山回国。

1912月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后,设立南京留守,办理政府机关的结束事项和统率驻南京的军队。黄兴被任命为南京留守。

1912年秋天,孙中山、黄兴应袁世凯的邀请,先后到达北京。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黄兴主张起兵讨袁。他亲自去南京主持讨袁军事,逼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兴担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东渡日本。1914年7月,黄兴抵达美国。1916年5月9日,黄兴从美国抵达日本,通电全国各界,呼吁以至讨袁。7月8日,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的工作。10月31日,因病在上海去世。1917年4月,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3.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邹容是20世纪初年涌现出来的、影响很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之一。

邹容(1885~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又作威丹,四川巴县人。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出身于一个颇为富裕的大行商家庭。

1891年,刚满6岁的邹容就进私塾读书。12岁时,参加县童子试,因对八股试题不满,当场与主考官顶撞,愤而退出考场。1898年,邹容在重庆跟日本人学习英语和日语,获得机会阅读资产阶级的书报,接触到西方民主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

1901年夏,邹容冒酷暑步行上千里到达成都,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由于邹容思想激进,为守旧者不满,当道者以“不端谨”为理由,取消其官费留学资格。同年9月,他离开重庆到上海,进入“广方言馆”日语班补习日语,准备自费到日本留学。

1902年春,邹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邹容废寝忘食,精读了不少名著。在1903年的留学生会馆新年团拜会上,他登台演说,大倡排满主义,号召反清革命。此后,凡留学生开会,必争先演说,在留日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唤起人们觉悟,邹容还参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的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情况,开始着手编写鼓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通俗读物《革命军》。

1903年4月,邹容回到上海,住在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的“爱国学社”,和比他大18岁的章太炎建立了友谊。在章太炎的帮助和影响下,邹容的革命民主思想日渐成熟,积极参加“爱国学社”的各种活动。同月,邹容为了团结全国学生,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学生同盟会”,博得海内外爱国学生的广泛支持。

1903年4月,邹容完成富有战斗性的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革命军》。全书约有两万言,分7章,以火热的激情,犀利的笔调,通俗易懂的文字,从革命的正义性谈起,对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方法和革命的前途,进行了详尽地论述。序末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章太炎为它作序,称它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这本书由柳亚子等几个革命党人集资,于1903年5月在上海大同书局出版。

清朝统治者对《革命军》一书问世惊惶万分。1903年6月,因《革命军》而引起的所谓“苏报案”事件发生。30日,章太炎被捕。翌日,邹容不愿让章一人承担责任,挺身而出,到巡捕房投案。1905年4月3日凌晨,年仅20岁的邹容在帝国主义的迫害下,病死于狱中。《革命军》一书风行国内外,各地纷纷翻印,重印达20余次,印数达百万册以上,在清末革命书刊中占第一位,影响很大。1912年2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邹容为“大将军”,表彰他的革命功勋。

4.巾帼英雄秋瑾

杭州西湖的西泠桥畔,有一座女英雄的墓,那便是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墓。它和民族英雄岳飞的墓遥遥相望。

秋瑾(1877~1907年),字璇卿,别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原籍浙江绍兴人。1877年11月15日,在厦门出身一个封建官宦人家。

秋瑾7岁时,开始学识字。几年后,秋瑾在家塾中读完了好几部古书,到11岁时,她就学会作诗了。1890年,秋瑾的父亲到湖南做官,秋瑾跟随父亲到了湖南湘潭。当年,依照父母的命令嫁给了湘潭富绅的儿子王廷钧。婚后生有一子一女。

1902年,王廷钧进北京做官,秋瑾随王到北京。到达京师,秋瑾的眼界发、心境都宽阔了。秋瑾无法安于原来那种深闺雌伏的生活。渴望寻求救国真理的念头,促使她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4月,秋瑾毅然同王廷钧分离,变卖首饰,前往日本。

在日本期间,秋瑾以革命激情奔放,而又好节已助人,受到留学界中进步分子的推崇。1905年,秋瑾从日本回国,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不久,再次东渡日本,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旋即加入同盟会,担任浙江主盟人。

1906年初,为反抗日本政府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秋瑾愤然回国。1906年冬,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鼓吹男女平权。她在文章中,还把夺取反清革命的胜利同男女平权结合起来,号召妇女投身革命斗争。

1907年春,秋瑾到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任大通学堂督办。期间,秋瑾训练会党骨干,加强联系会党,将分立的会党纳入光复会组织系统,编组光复军,拟定起义计划。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后,牵连到大通学堂。7月14日,清军包围学堂,学生们开枪抵抗,牺牲数人。清军蜂拥而入,将秋瑾等六人逮捕。次日黎明,秋瑾壮烈牺牲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1岁。

秋瑾被害的消息,使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异常震愤,也激励着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斗志。孙中山曾经题词称秋瑾是“巾帼英雄”。

5.为民主政治而献身的革命家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年),字遁初,亦作钝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香冲一个地主家庭。

1886年,宋教仁开始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12岁时,父亲去世。1899年,进入桃源漳江书院。1901年,奉母命参加童生试,中秀才。1902年冬,他到武昌投考文普通学堂,录取为第一名。

1903年11月,参加黄兴等组织的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的秘密会议。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宋教仁被举为副会长。根据黄兴的提议,宋教仁回到武昌,参与组织科学补习所,7月科学补习所成立,宋教仁被推为文书。从此,宋教仁便由革命思想的酝酿走上了实地革命的道路。

1904年长沙起义失败后,宋教仁于11月21日到达上海。12月5日,在朋友的帮助下,东渡日本。1905年1月,宋教仁与陈天华等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自任总庶务,负责组织与联系事项。7月30日,他应孙中山的邀请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议。紧接着,他与同志们发起召开了留日学生欢迎孙中山大会,他担任大会主席,致欢迎词。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宋教仁任司法部检事长,后又被推为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随后,《二十世纪之支那》成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后改为《民报》,仍推宋教仁担当庶务。

1906年2月,宋教仁改名宋炼入早稻田大学留学生部预科学习。期间,他每天努力学习,课余时间埋头书案,查阅资料,撰写文章或从事英文与日文的翻译。1907年初,黄兴回国筹备武装起义,宋教仁代理同盟会的庶务,协助孙中山主持同盟会的日常工作。

武昌起义爆发后,10月28日,宋教仁随同黄兴到达武汉,受到黎元洪以及军民的热烈欢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1912年2月28日,蔡元培为迎袁专使,宋教仁为欢迎员,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3月11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组织第一任内阁,宋教仁被任为农林总长。7月初,宋教仁辞去农林总长一职。

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以及国民公党等几个小党派联合在一起,组成了国民党,当选为理事,并受孙中山的委托,代理理事长职务。积极参加竞选。

1912年10月18日,宋教仁拒绝袁世凯的拉拢,沿京汉铁路乘车南下,一方面探望离别八年之久的老母和妻子,一方面在南方各省布置国会的选举事宜。1913年1月下旬,宋教仁离开家乡,从长沙到武汉,过九江到上海,然后又到杭州与南京,到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宋教仁到上海时,国会选举已经初步揭晓,国民党在各个选区都大获全胜。恰巧这时,袁世凯也来电催促,宋教仁决定于3月20日同几个国会议员一起北上。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取道沪宁、津浦路北上,送行者有黄兴、廖仲恺、于右任等。当进入上海车站时突被刺杀。22日晨,因弹毒剧发,不治身亡,年仅31岁。追查凶手 事后警方追查凶手为失业军人武士英、牵涉出包括拥有中华国民共进会的会长和江苏驻沪巡查长头衔的青帮大佬应桂馨、内务府秘书洪述祖(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的曾孙)、内阁总理赵秉钧等人,武士英被捕之后,先供述受应桂馨指示,后又在法庭翻供称系个人所为,否认见过应桂馨而后来暴死上海狱中,各方猜测应属中毒,赵秉钧被迫辞去总理。1914年1月,应桂馨出狱后北上向袁世凯索酬,被人追杀,在逃往天津的

4火车上被刺。时在天津的赵秉钧曾为之抱怨,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以致于案情更为扑朔迷离。[3]洪述祖后被抓获,被判处绞刑。

宋案的发生,是整个民族资产阶级放弃武装斗争,转向袁世凯妥协的必然结果。宋教仁企图用议会斗争制服袁世凯,而自己却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宋教仁参与多次武装起义,筹划过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立下的功绩是无法磨灭的。

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首枪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对人都很亲切。”回忆起对父亲的最深刻记忆,湖北武昌区政协委员、熊秉坤之子熊辉说。

熊辉说,父亲先后参加辛亥革命等多次战斗,人生经历可谓奇特。所以家里的许多父亲遗物,像砚台、印章等都已经捐给了红楼博物馆。

熊辉表示,武昌首义打响第一枪,并非是父亲的个人功劳,而是因为主客观的形势,是“时势造英雄”。“熊一枪”之说最初是缘自孙中山。武昌首义3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东京时,孙中山向人介绍说:“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武昌起义当天,湖北新军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起义军攻占凤凰山,并控制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24个省份有14个先后独立,最后导致清政府覆亡。熊辉说,当时革命党人早已在湖北新军发展成员,又拥有军械库,加之他父亲率领敢死队奇袭,终能取得首义成功。他说:“我父亲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担当了历史性的关键角色。但是,我父亲只是武昌首义枪声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不仅属于参加武昌起义的革命志士,更是当时所有发动、支持辛亥革命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记者 郭 嘉)(李瑞宁 郭嘉 王舒怀

第三篇:辛亥革命人物简介

辛亥革命人物简介

1.黄兴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南善化(今长沙)

出生年月:1874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916年10月31日

生平概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后改名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74年10月25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生。父黄筱村是秀才,教馆为生。黄兴早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1898年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署名竞武、庆午。革命时期曾用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时人多称其为黄克强。黄兴与孙中山常被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1902年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并参与创办《湖南游学译编》杂志,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科学文化。1903年4月,为反对沙俄拒不从东北撤兵,同留日学生二百多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随后以军国民教育会运动员的名义归国。回长沙后,任教于明德、修业等学堂,暗中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3年11月4日(九月十六),借他三十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宋教仁、张继、刘揆

一、章行严等二十余人筹商成立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后被选为会长。他提出在湖南首先发难,争取各省响应的方略,并决定从联络军、学两界和会党入手,准备在慈禧太后七十岁生辰时,乘机起义。事泄,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在东京,他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全国革命团体同盟会。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被选为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此后,他以主要精力从事武装起义,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的入会工作,并从中选拔一些坚定分子组成一个严密的团体“丈夫团”,为进行武装斗争准备力量。1907~1908年间,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之役。

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召集“庇能会议”,议决倾全党人力物力,在广州再举。1911年初在香港成立领导起义的总机关统筹部,黄兴任部长。于4月27日(三月二十九)发动黄花岗起义,他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许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黄兴右手受伤,断去两指。起义失败后,他在香港养伤,支持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28日赶到武汉,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11月27日汉阳失陷后,转赴上海。南京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先举他为大元帅,后改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他均未赴任。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临时政府北迁,黄兴任南京留守,主持整编南方各军。因军饷无着,军队哗变,于是大量裁遣。嗣后又自行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6月30日,参加同盟会上海支部夏季常会,发表政见,说民国成立已半年,而一切未能就绪,“其原因在于政党未能成立”,强调要贯彻三民主义,特别是民生主义。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联合,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之汉川铁路督办职务,不久又辞。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黄兴以南方各省内部不统一,军队力薄,对讨袁缺乏信心,主张法律解决。7月初,孙中山在上海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兴师讨袁,黄兴表示赞同。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迅速失败,孙中山、黄兴与国民党许多骨干分子再次流亡日本。孙中山总结失败教训,对黄兴有所责难。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入党时按指印,宣誓服从孙中山的命令。黄兴同孙组党意见不合,拒绝加入。同年夏,离日旅居美国。袁世凯恢复帝制时,他在旅美华侨中宣传反袁,并为护国军筹措军饷。袁世凯死后,他于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孙中山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关系。10月31日在上海因病逝世。著有《黄兴集》等。

华兴会:1903年11月4日,他以其三十寿辰(虚岁)为由,邀集刘揆

一、章士钊、宋教仁、周震鳞、胡瑛、张继等十二人,在坡子街附近的保甲巷彭渊恂宅集会,以兴办矿业为名成立华兴公司。次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龙璋的西园寓所正式成立,他被公推为会长,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为革命志业口号。随后约半年时间,华兴会大力招募会员,并在外地设立分会,同时联络其他同性质的组织,议定于农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70岁生日大宴时在长沙起义。不久,黄兴变卖长沙的祖屋和农田筹集革命资金,并在长沙小吴门正街创办东文讲习所作为活动据点。

实干家:1905年7月,他在日本结识刚到日本的孙中山,并力主孙中山筹组中国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黄兴任同盟会庶务,主要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到越南河内,与孙中山一起策划在南方起义。9月时黄兴先后发动并指挥了钦州、防州起义;12月发动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黄兴等人由安南再次进入广西,率领200余人在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2万清军周旋月余,并激战数十回,大破清军。后弹尽粮绝,退回河内。之后他又发动云南河口等起义,都遭失败。宣统元年(1909年)秋受孙中山之托,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于次年春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起义再次失败。1910年11月3日,与孙中山等在南洋槟榔屿(马来西亚)集会,决定在广州再举行起义,与清军决一死战。宣统三年三月(1911年4月23日),黄兴和赵声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他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歧已逃跑。此次起义多人牺牲,事后收碱殉难者遗体,有72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称帝。黄兴派人促进遇难护国军起义讨伐袁世凯,并在美洲为蔡锷率领的云南讨袁护国军筹措军饷。1916年6月,因孙中山、蔡锷多次电催,他于是由美国赶往日本,为国内反袁斗争筹款购买军械。

后世评价:孙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革命时虽然与孙中山有所分歧,但并未夺权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由于他的派系人马在北伐后备受忽略,其生前的重大贡献、理念和计划也长期被搁置。直到1990年代,海峡两岸才开始重新重视黄兴的功业。黄兴逝世时,在日本疗病的蔡锷万分悲伤,写下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不久蔡锷也因病逝世。两人同葬岳麓山。据说章太炎的外号“章疯子”乃出自于盛怒中的黄兴之口。章太炎很敬重黄兴,曾愿拥戴黄兴为同盟会领袖。在黄兴的追悼会上,章太炎送的挽联写道:“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2林觉民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福建闽侯(今福州)

出生年月:1887年

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7日

14岁时,考入全闽大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性诙谐,涉口成趣,一座倾倒。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1907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文、德文。此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4日夜,在香港给父亲及妻子写下绝命书,“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亲人的爱及为国捐躯的决心。同年4月27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广州起义失败后,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林英雄殉国时,年仅24岁

3秋瑾

性别:女,民族:汉族

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光绪二十九年,其夫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翌年,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

秋瑾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光绪三十一年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决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

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孙中山先生和宋床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说:“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 ‟之句,则传诵不忘。”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1979年8月宋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4邹容

中国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家。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四川省巴县(今重庆渝中区)人。6岁入私塾,12岁育《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及名家传记。其父要他科举高中,他却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心向维新变革的新思潮,常“非尧舜,薄周礼,无所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随兄应巴县童子试,题旨皆《四书》、《五经》,他遂罢考而去,遭父笞责而志不改。当得知谭嗣同等六君子变法遇难的消息,他悲愤不已,作诗曰:“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表达了他的惋惜与变革志向。后入重庆经学院读书,仍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救国救民,常侃侃议论政事,以致被除名。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天,他到成都参加官费留学日本的考试,被录取。临行前,当局以其平时思想激进,取消了他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补习日语,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文化,革命倾向日趋显露,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志士,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刚毅勇为,常争先讲演,陈述已见,切齿于满清统治的暗弱腐败,向往中华民族的新生崛起。其辞犀利悲壮,鲜与伦比,为公认的革命分子。

邹容在上海寄居于爱国学社,与章炳麟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章炳麟为之作序。该书约两万字,分为七章,其中以“绪论”、“革命之原因”、“结为忘年交,互以倡言革命相激励。他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积极参加拒俄爱国运动;奋笔疾书,完成《革命军》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重点。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乃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的过程,故赞美曰:“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还从满清王朝官制的腐败、刑审、官吏的贪酷,对知识分子、对农民、对海外华工、对商人、对士兵的政策及对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分析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1903年五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发表章炳麟的文章,广为介绍,称赞《革命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1903年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被相互勾结的中外反动派查封。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赴上海查办革命党,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狱。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被判刑两年,罚做苦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麦饭粗劣,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上海义士刘三收其遗体安葬在上海华泾乡野。

邹容短暂的一生,是以推翻满清王朝、革新中华为已任的一生,是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军》尽管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它喊出了中华民族谋求革命独立之呼声,所以问世之后风行海内外,章炳麟称之为“义师先声”,章士钊主笔的《苏报》誉之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是署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朽之作。1912年2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签命令,追赠邹容为“大将军”。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题诗赞曰:“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这是对邹容及其《革命军》的中肯而确切的评价。

为纪念邹容,在出生地重庆和就义地上海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邹容路。

第四篇:著名人物和代表作

1、著名人物和代表作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亚里士多德《诗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学科,是从理性上研究文学的基本概念,而不是对文学进行感性的认识,是对于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隶属于“文艺学”

3、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 文学史 文学批评

三个分支的关系:文学史是归纳,整理文学发展脉络以及发展的前因后果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文学批评是用理性的方式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做出判断评价进而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是具体的详实的文学资料,是文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为文艺理论提供切实的材料支持。文学理论对文学发展、创作、阅读进行总结,提出批评性质的意见,以利于文学更好的发展,总之三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文学四要素

作品 世界 艺术家 欣赏者

5、“文本”(文学文本)“文本”也做“本文”,英文是text,而作品英文则是work,是英美新批评派创造并由于他们而流传开来的概念,其原意是原文、正文的意思,在新批评派那里则是指:由作者写成而尚未或有待读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我们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和概念。它集中的反映了新批评的文学观和作品观,作品与作者无关、与读者无关,其意义和价值只在文本的织体内存在,是封闭的独立自足的,不依赖作者和读者的。后来由于接受美学的发展,文学作品逐渐变成了与文本对应又与之不同的概念,那就是经过读者再创造的文本才叫做文学作品,即work。

6、英伽登的文本层次理论

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他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层是多重图示化面貌,是由 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景,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的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这四个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都以建构再现的客体为目标,而再现的客体本身就不再构成什么了。因此,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以上这四个层面。

7、我国古代的文本构成理论

那就是认为文本是由言、意两个层面构成的。而古人对《周易》文本特殊构成的分解则可以为我们吸收以上西方文本构成理论的合理之处提出言简意赅的文本构成理论提供启示。《周易·系辞》曾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进一步理清了三者的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8、形式美问题是由克莱夫·贝尔

9、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 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一套封闭的独立自足的符号体系,是人们交流的媒介。

10文学语言的特征

(1)、音乐性(音乐美)。音乐性可以独立存在,就是我们说的诗词格律,这是文学语言音乐性的最高表现。它们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对自己语言的物质方面探索、总结出的最和谐的组配和规律。它们自身就有独立的美感,是一种“有意味形式”。我国的近体诗、词、曲等的固定语音格式就是。它们形成了文学语言最感性的审美方面,也是文学意蕴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如苏轼《江城子》

(2)是修辞性、复义性,即截断字面意义,采用隐喻等方法,尽最大力量创造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词、语句的引申、隐喻意义,最大限度的增大语言字面意义和文学意义之间的张力,从而形成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也就是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我们感叹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语境方面,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建构自身的内部世界

普通语言,外指,指向现实世界。文学语言,内指,与外界现实的联系被切断了,自己构成一个内部世界。因此文学的一切不必符合现实的逻辑。因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如果放在现实中是违背现实的逻辑的,但文学语言是向内指向自己的世界的,只要遵循它自己世界的逻辑就行了。

(4)接触方面,文学语言是表现性的、表情的。

人类语言符号的两种功能: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日常生活侧重指称功能,文学侧重表现功能,文学语言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此比普通的日常语言更具心理蕴含性。杜甫《春望》

(5)语符方面,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是对语言符号本身的各个层面的扭曲。

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感觉已经麻木了,无法引起审美感受,所以文学要故意运用一些新的语言去描写事物,给我们设置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阻拒我们的理解,从而使我们去认真品味它的语言,感受到美感。阻拒的过程也就是审美的过程。

(6)对话性

巴赫金说的多语体性或全语体性。

10,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的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11、“修辞”,是用语言和思维的技巧来建构卓有成效的具有独特表达力的话语方式,也可以说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主要手段。在修辞的运用过程中,语言会偏离或改变一般语法规则从而焕发出新的表达张力,促使表达者和接受者产生共同的思维动势来获得生动性和新颖感。、12、什么是典型

典型是文学形态的高形态之一,除了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性,它在叙述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13,典型的美学特征

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因此,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 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1、典型性格的丰富多彩

2、典型性格的灵魂深度。1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不充分展示环境,性格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据;另一方面,典型环境是由典型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不能脱离人物来孤立地描写环境。

15、典型环境

指的是形成典型人物的性格和驱使他们行动的环境,对于它所反映的时代来说,具有典型性。即既能反映该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和阶级斗争、社会斗争的总趋势,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16,什么是意境

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17,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是表现特征:景中藏情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是结构特征:“实境”与“虚境”《游园不值》(3)韵味无穷是审美特征:《忆秦娥》 18,意境的分类

刘熙载“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9,叙事的文学分类

三分法是西方文学分类的基本模式。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便将文学分为叙事类、抒情类与戏剧类三个类别。四分法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 20、叙事理论

传统叙事理论主要谈论的是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所以传统的叙事理论主要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21、叙事的构成

一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二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三是叙述行为。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叙事”本身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叙事”的构成: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内容,人物、事件、场景等。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故事的语句不是被动的,“怎样说”很重。同一件事,说的方式不同,读者接受的效果也很不一样。如“马季下蛋”的相声。“听说”和“亲眼看见”马季下蛋,听者的相信度大不一样。

叙述动作:产生叙述话语的“叙述”行为。叙述话语是由叙述动作所产生的。

22、时间、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

讲故事的过程涉及到两种时间——讲的时间、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23,视角(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视角

视角是指叙述者讲述故事的角度。根据他的焦点可以分为三种:

零聚焦叙述 指没有固定的焦点的全知叙述。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一个局外的旁观者。

内聚焦叙述 叙述者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聚焦点在作品内部。采用第一人称,这个人物参与故事中来,通过他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这类叙述有一定限制,叙述者只能够叙述他知道的事情,不是无所不知的,如其他人物的内心就是他不能够彻底透视的。这种叙述可以给人逼真的感觉,引入读者身临其境。

外聚焦叙述 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与零聚焦相反,叙述者根本不晓得任何人物的意识,只是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采用第二人称,最少见。24,什么是抒情

抒情(lyric)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七弦琴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西方“抒情”这一词的来源点明了抒情的内在特征——抒情和音乐有相似性,基本都是象征性地传达人的内心情感,只是方法不同,音乐用的是音符、旋律,而文学的抒情借用话语的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来象征性地传达感情。中国的抒情写意:中国古代文论很少用“抒情”这个词来概括某种文学类型,而是用其他的词来表达 ,25,哪些体裁善于抒情?

诗:抒情诗是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词亦是。

小说: 一般都是叙事性作品,但也有少数的抒情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抒情性散文

戏剧:戏剧多以叙事为主,但中国的戏曲(与西方戏剧、现代话剧相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曹禺《雷雨》)比较独特,抒情性很强,不少唱词本身就是一首首抒情诗词。如《牡丹亭》的剧本可以被视为是一部抒情性作品。26,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可分为三个构成要素:声音、画面、情感经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

27、诗歌的特征

语言的凝练性、意识的跳跃性、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28,戏剧的特点

高度集中反映像是生活,空间有限,必须集中反映矛盾冲突,以台词推进戏剧的发展 29,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最终需靠舞台演出而成立,是通过对话手段来塑造人物,最核心的是戏剧的冲突。30,摹仿说

西方最早的关于艺术的创作观念,柏拉图也从他的哲学角度生发了自己的模仿说。只是对于诗(文学)却是一个例外。“镜子说”在一定意义上是“摹仿说”的变体。“镜子说”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它的明确提出者是达·芬奇。这一本自画论的著名说法,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甚是风行并渐占主流,后来普泛化为所有艺术理论(包括文论)的基本原理。究其缘由,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理性精神的滋生和发展密不可分。31,再现说 “现象—本质”

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西方文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文学“再现’观得以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尤其在19世纪更是如此。兴起于18世纪、完善于19世绍的现实主义思想,就是继承了“摹仿说”本真精神的一种主流文论。与那种简单化的“镜子说”相比较,现实主义强调了对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和再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反映论”。32,什么是灵感

(1)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2)特征: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和创造性。(3)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33,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34,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也是一种与文学的创造活动密切相关、对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现象。35,文学流派的形成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关系密切。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文化都会影响其形成,重要基础和根本原因:思想相近,有共同关心的文学和社会问题,在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上有共同语言,有两个因素影响其形成,外部原因: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内部原因:文学活动自身的矛盾冲突

36,古典主义

诞生背景:17世纪路易十四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发达,为扩大贸易,急需克服封建割据局面,要求政权集中。君主专制制度应运而生。古典主义便是这种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古典主义产生于17世纪的法国,而后流行于欧洲各国。以唯理论为指导,代表作家有悲剧大师高乃依、拉辛,喜剧大师莫里哀。37,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

1、崇尚理性

古典主义权威理论家 布瓦洛

古典主义的信条:“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这种理性是永远存在、万古不变的,在当时具有反对封建的神秘主义的作用,但过分强调,就要排斥感情、脱离生活实际。

2、重视类型

注重人物性格的普遍性,而忽略个性。人物往往是某种美德或恶行的化身。如莫里哀笔下的人物:吝啬鬼阿巴贡、伪君子答尔丢夫 3,强调教化

古典主义十分注意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表现美好、崇高的理想。古典主义的诗歌,充满着对国家掌权者和爱国英雄的丰功伟绩的歌颂;悲剧,大都描写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而结果总是前者得胜;喜剧则往往是对于吝啬、伪善等恶品德的讽刺。

4,追求高雅与标准化

体裁的高下:高级:悲剧、颂诗和英雄诗,主人公限于帝王将相等上层人物;低级:喜剧、讽刺文、寓言,主人公才能由普通人充当。

戏剧的“三一律”:时间一致、地点一致和行动一致 语言讲究典雅华丽。“狗”——忠诚可敬的帮手,《奥赛罗》的“手帕” 38,浪漫主义

诞生背景:英法德诸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对未来充满幻想,精神上无限扩张,要求冲破一切封建束缚。浪漫主义正是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物。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风靡英法德各国。代表作家:雨果、乔治·桑、夏多布里昂;司各特、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歌德、席勒、史雷格尔兄弟等。

39、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1理想性强,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各自的人生理想,往往寄托于笔下的理想人物身上: 2感情炽烈:浪漫主义往往通过主观抒情,表现出火一般的热情。雨果《巴黎圣母院》拜伦《哈罗尔德游记》热情歌颂西班牙人的反侵略战斗,歌颂希腊人热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精神,感情至深,引起轰动。

3、赞美自然:浪漫主义作家喜欢描写大自然景色,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4手法夸张:浪漫主义者在艺术手法上往往天马行空,不可羁勒。浪漫主义作品经常写些不寻常的人物、事件,醉心于奇人、奇事、奇境,且充满幻想色彩,具有异国情调。雨果《笑面人》 40、现实主义

广义:模范论。狭义:19史记的现实主义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19世纪30年代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契诃夫,美国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

41、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1、真实性:现实主义特别强调真实性,要求按照现实本来的样子描写。与浪漫主义相比,现实主义作家也有理想、富有情感,但把这些都隐藏在作品对现实关系的真实而具体的描写中。

2、典型性:现实主义不以表面真实为目的,对于生活进行典型概括,其细节描写也是为了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所以,现实主义在描写对象时,就要舍弃一些缺乏特征性的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2、什么是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43,文学风格的特征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44,文学风格的划分

简分法和繁分法。简分法:刚柔二分,影响最大的二分法。豪放与婉约与此大同小异。姚鼐主张应刚柔相济。

45,文学风格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时代文化(2)民族文化(3)地域文化(4)流派文化

46、文学消费

广义:文学欣赏、文学阅读。狭义:近代商品经济与印刷出版媒介充分发展,文学成为特殊商品之后的欣赏与阅读。文学消费是整个文学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

47、文学生产

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作家的生产、出版者的生产。注意:出版者的生产,多样式,书籍、影像、电子书籍、网络等。48,文学接受

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的积极的能力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具有审美,认识,价值诠释、交流等文化属性。49,文学接受的过程

发生阶段: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发展阶段:召唤结构、对话、正误与反误;高潮阶段:共鸣、净化、领悟、延留。50,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51,文学批判的模式

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包括伦理道德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审美批评。现代模式社会历史批判:心理学批判、文化学批判、文体学批判、语言学批判、女权主义批判。

52、社会历史批判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代表观点:孟子:“知人论世”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不要拘泥于个别文字而误解了词句,不要拘泥于词句而误解了原文的意义,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53,西方文学观念演变

西方整个古典时期直到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时代,“诗艺”((poetry)这个词才是像我们今天理解的“文学”一样普遍使用的术语。西方历史上最早并具有持续影响的探讨诗歌本性以及诗艺的哲学论文是柏拉图著作,柏拉图之后,所谓“文学”者才成为思考的对象。那时对“诗”的性质的代表性理解是“模仿”,正是在“模仿”之下,诗有无价值及其价值所在被反复申说。主要有四方面的变化锻造了现代的“文学”概念。审美化、人文化、民族化、学院体制。

54、模仿论

模仿论是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一种文学观念,尤其在西方。它主要认为文学是对自然和人的社会生活的模仿。古希腊对文学模仿论做了最全面和最成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索和探讨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他使这种思考在当时就成为一门知识,并且他为此写了专门的著作:《诗学》。亚里士多德说:诗“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55、文学的真实

文学中真实的涵义: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56,模仿说

是与文艺本质论的模仿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后代影响很大。但是,正像本质论的模仿说并不全面一样,发生学的模仿说也不能解释全盘。首先在原始艺术里,虽然有一些是模仿现实形象的,如壁画上的牛羊形态和狩猎场面,以及陶器上的鱼形图纹等,但也有些则并不模仿什么,如劳动工具的美化和完全抽象的几何形图案。其次,有些艺术只是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情,既不模仿现实的形象,也不模仿动物的声音,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57、巫术说

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其特点是总要采用一定仪式,使巫师由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巫术发生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

58、巫术说的优点和局限: 巫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艺术起源,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鲜的解释。有其合理性,因为巫术思想的确是原始社会的普遍信仰,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也并不例外。局限在于没有材料能说明所有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目前的考古资料也未能证明巫术的发生一定先于艺术的出现。马林诺夫斯基等民族学家则提供了某些原始部族只有艺术并无巫术的资料,使得“巫术说”难以自圆其说。

巫术观念是宗教意识的萌芽,是人类想通过某种自身行为去控制自然界的主观幻想的产物,有着明显的实用目的,并非是一种审美意识。而且有些学者认为,巫术说,特别是弗雷泽的解释,是贬低了原始人的智慧,因而是不可信的。后来的一些人类学者又逐渐抛弃了这种学说。59,游戏说

游戏说影响力比较巨大。起源于康德,代表人物还有席勒、斯宾塞。康德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束缚,往往得不到自由,因此,人们总想利用剩余的精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这就是游戏。人这种游戏的本能,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康德的说法被席勒加以继承、发挥,正式形成了艺术起源的游戏说。60、游戏说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在于游戏的非功利性说出了艺术的某种特性,所以为很多人接受。但它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备受诟病。第一,游戏说从生物学的观点考察艺术的起源,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因而比较强调人乃至动物的本能。但艺术创造并非生理需要,也不是本能的表露,而是一种审美需要。第二,席勒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也不能解释游戏的本源。谷鲁斯指出,如果游戏完全由于精力过剩,那么当发泄完之后,游戏应该停止。但实际上并不然,喜欢游戏的人和动物,往往玩到筋疲力尽还不肯放手。而且游戏也不仅仅是无目的的活动,目的就是练习了生活技能。小猫玩纸团是练习捕捉老鼠的本领。女孩抱娃娃是练习将来做母亲。(谷鲁斯批评精力过剩说的时候颇有道理,但当他提出练习说时又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小孩热衷游戏,并非练习生活本领,而完全是一种爱好。如小孩做造房子的游戏,经来未必就是要做建筑师。)可见,游戏说内部分析很大,各派都不能自圆其说。61,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念,文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基础或物质生产。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文学的发展最终都可以追溯到经济基础的原因,但文学与经济基础之间隔着许多中间环节,所以经济基础对文学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文学的发展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62,文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

从历史的总体来看,两者是平衡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以经济基础为其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有些结果并非经济在起直接作用,但其根本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经济因素。两者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存在众多的不平衡现象。, 63,电子文化时期

进入高科技的电子文化时期之后,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虚拟空间)的兼容,延长了人们的中枢神经,产生了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现实,使世界带有超现实的色彩。

64,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网络文学的基本表现:通俗化、速食化,不过分讲究文句的修辞,不大考虑表达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句构成简单、情节曲折动人和贴近网络生活本身。但是其实传统文学的渗透还是存在的。网络文字改写了传统文学样态,但并非彻底颠覆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借助网络传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文学。从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看,网络所载重要内容之一,是此前用传统方式书写并已经历久而成为经典的文学。这标明人们看到了网络具有的巨大的传播力量,从而将这些经典文学输人网络,使之在网络这个巨大而迅速的载体上被更多的读者阅读。既然在同一种媒体中,网络原创文学就势必会在传统经典文学那里吸取资源。在网上进行文学书写的网民,必须具备初步的文学修养,其所写的东西才能够让其他网络文学阅读者体验到文学趣味。

第五篇:学习湘籍伟人心得

学习《湘籍现代伟人成功研究》心得

新的一学期的开始,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十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在选择选修课时我选了《湘籍现代伟人成功研究》这门课程。其实我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只是觉得这门课就像是一门历史课,觉得好混才选的,但是当我去了以后我渐渐的改变了我的想法。

讲一个地方如何如何,离不开“人文地理”四个字,这次课程我们先是从“地理”方面讲起的。老师先是跟我们讲起了“三湘四水”,我以前只是听过这个词,但是具体是哪“三湘”,哪“四水”,我却是不得而知的。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湖南别称“三湘四水”。而“三湘”,“四水”的称呼其实都围绕一个核心:洞庭湖。“四水”比较容易理解,指的是湖南境内四条著名的河流:湘、资、沅、澧,最后都汇入洞庭湖。“四水”的概念基本没有歧义。而“三湘”得名其实也是因为洞庭湖在湖南境内独特的地理、文化地位。由于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为主,明显不同于西边和南边的崇山峻岭,地形决定了洞庭湖周边区域的交通、历史、文化都比较发达。这样,洞庭湖辐射的平原、丘陵区域自古就相对比较发达,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为“湘中”;而西部雪峰山脉一带,名为“湘西”,南部靠近南岭山脉的区域名为“湘南”。

在后面的几节课里面,我们接着学习了湖南的“人文”,说到这,我可以看出老师眼神里说不出的自豪,而老师的自豪来源于近现代湖南的崛起:湖南省是中国名人第一大省,英雄豪杰众多。谁敢叫号,可能被一串人名淹死。湖南在近代历史上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位居全国之冠。代表人物: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田汉,谭嗣同,黄兴,曾国藩,蔡伦,王夫之,左宗棠,齐白石,周敦颐等等。他们这些本身就是十分优秀的人还十分的团结,组成一个又一个群体: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以谭嗣同、唐才常、杨毓麟、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为代表的新民学会派。这一个又一个的人才群体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舞台上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是感到作为湖南人的骄傲和自豪。

本次的《湘籍伟人》课程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在课程中,我们集体观看了历史纪录片《恰同学少年》——一曲由近代众多伟人们谱写的革命赞歌!即使隔着荧屏,伟人们荡漾的激情和勇敢的奋争仍然让我深受震撼和鼓舞!回到主题一想,伟人们为何会成为伟人?他们为什么会成功?转念一想,其实答案是多么明显啊!是他们不屈的身影,让我明白了坚持理想的重要;是他们近乎疯狂的执着,让我知晓了热情的不可或缺;是他们受人尊敬的品质,让我彻悟怎样做人才是成功的。

不知是什么原因,当我看到青年毛泽东为了他心中的革命理想而选择半夜从家中逃回长沙,分别至亲,只是为了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去过一辈子的平庸的生活时,我觉得内心深处的一块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让我顿时羞愧难当;当我看到那一群被免学费的优惠吸引而聚集到一师的寒门子弟时,心里只有对他们的满满的崇敬,即使现实残酷,他们的精神依旧抖擞,他们的理想仍在闪光!想想自己,梦想在哪呢?或许也曾有过理想,可是我却没有坚持到底,终究在平凡的尘世挣扎着。现在,我想改变。

没上这次课程之前,我或许还没有那么具体地感受到伟人们对于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光鲜的结局,却忽略了背后的辛酸。看看常常食不果腹的青年毛泽东,由于家境急转直下而放弃报考北大的萧子升„„如此困难的他们却仍然不懈地追求着革命理想,即使在许多人看来他们的理想太过疯狂,但是我却看不到他们有任何的退缩,若无极大的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他们又怎么能坚持呢?现在,我也想以伟人为榜样,改变自己。

其实,在观看《恰同学少年》时,我感触最深的是伟人们的优秀品质。我感动于毛泽东对父母的深情以及在分别父母时掉落的男儿泪,我触动于萧子升体谅父母而放弃考取北大的机会,我也欣赏伟人们之间的深厚的革命情谊„„这次的课程教会我许多我仍然需要学习的品质,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想改变。

“我想改变”这是我从这次的课程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想法。我想对理想更加坚持,我想对生活和未来有更多的热情,我想养成更多优秀的品质。我想改变自己,再改变生活,最后改变世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近代以来,湖湘伟人们以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感染了旧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建立新中国的重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置于当代,这句话仍旧是振聋发聩的。恰同学少年的我们,身上的担子并不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民族中国梦的实现,都寄于我们双肩。我们理应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为国家之发展而明己之智。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一个高起点上,不仅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更要从历史和伟人身上汲取正能量,怀抱着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下载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一说湘籍著名辛亥革命人物[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著名人物英文名(精选5篇)

    凯撒 Caesar 荷马 Homeros 柏拉图 Platon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培根 Bacon 莎士比亚 Shakespeare 萨克雷 Thackeray 狄更斯 Dickens 歌德 Goehte 卢梭 Loescher 巴尔......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中国古代高考语文资讯 · 2016-02-26 18:29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著名人物访谈作业

    职 业 生 涯 人 物 访 谈 报 告 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创始人,著名的英语教学管理专家,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他曾说过,人生可以用六个词来表达,第一个叫经历,第二个叫......

    山西著名人物,著名事迹,著名事件调查

    山西著名人物,著名事迹,著名事件调查 山西,这个拥有3600万人口,15.7万平方公里的优美富饶之乡(数据源:2010年),是历史悠久的古地,是文化灿烂的名城,更是资源尤为丰富的宝地......

    著名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

    著名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 1、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

    第五届湘籍法学家学术联谊会举行

    第五届湘籍法学家学术联谊会举行 来源:湖南大学法学院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6月15日 浏览: 作者: 蒋海松 李庚堃 苏丹 贾佳良 2013年6月1日至2日,第五届湘籍法学家联谊会在长沙......

    浙江籍“双百人物”事迹简介

    浙江籍“双百人物”事迹简介 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

    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故事教案

    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故事 目标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