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4 08: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

第一篇: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

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也日益猖獗,在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对正常得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中国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现状及其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分析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提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合理竞争,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品牌保护,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关键词:假冒伪劣 品牌 品牌保护

一、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

在企业的品牌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假冒伪劣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已经对品牌商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假冒伪劣产品由于不用支付研究开发费用,广告费用,在生产中使用廉价、低劣的原材料,并逃避税收等因素,因而在价格上与知名品牌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只有这些尚不足惜,大多数制假售假企业,往往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损害生命健康,“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假冒伪劣问题的结果是品牌商品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挤占。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使得企业的商誉和品牌受到损害,给企业长期经营积累下来的无形资产造成了无法计量的损失。面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频繁侵害,饱受伪劣商品侵害之苦的多数企业不得不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展开打假行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红塔山集团每年的打假费用高达数千万元。宝洁公司也同样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

如果某个品牌的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即使消费者非常信任该品牌,但由于担心自己在购买的过程中购买到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便会转向其他品牌的购买。其结果是该品牌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红火一时的“太阳牌”锅巴,正是由于大量假冒产品的出现而迅速衰落。

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不仅影响着国内市场的公平、合理竞争,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打击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败坏了我国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影响了国内的投资环境。俄罗斯一些商店曾公开亮牌“本店无中国货”,作为其质量信誉的标志。可见,假冒伪劣商品严重败坏了我国出口商品信誉,影响了中外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原因分析

假冒伪劣商品是典型的“社会污染”,然而,它却大肆泛滥,且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中国信用观念缺乏

既缺乏传统的道德范畴的“信用”,又缺乏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识。不少企业把坑蒙拐骗看作是市场经济的交易谋略,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由行骗不讲信用。诚信的缺乏已经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彦宁在参加福建省企业家活动日时透露:我国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经济损失5855亿,其中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诚信的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信用观念也不强,对本地的经济信用失常行为不是进行制裁,而是采取放纵包庇的态度,即对本地发生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不管不问,“打假”打外不打内,对本地的案件不查或者敷衍塞责,避重就轻,对外地到当地查办的案件故意推诿刁难,制造种种障碍。特别是少数地方保护主义者竟然把制假售假看成是振兴本地经济的主要途径,存在“假冒得利”、“假冒出效益”的错误认识,把打假和搞活经济对立起来。由于有地方保护主义作后台,助长了违法分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嚣张气焰。

2、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信息失灵”

从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还不长,正处于转轨时期,而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信息失灵”,即在搞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透明,扭曲了市场信号。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垄断了不同商品的质量信息、价格信息、服务信息,而消费者却很难了解和鉴别不同商品的各种信息。由于市场的血液——信息,不能被及时对称、透明、准确地传达,给假冒伪劣商品的制造和销售者提供了生存空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阻碍了市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3、生产者、销售者的“趋利”行为

(1)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收益大大超过它的成本和风险。由于中国市场自我调节功能较弱,市场准入制度不严格,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比失败的几率要大得多,高额利润使不少人趋之若骛。

(2)一些制假售假者对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当一回事,认为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产物”,自己不做别人也会去做,就是被查出来,大不了交点罚款,不会有事,这些人往往是被有关部门或检举人发现问题以后,才知道自己触犯了法律。

(3)有些企业,因为打假难而不敢打假或怠于打假,宁愿投巨资做产品广告,而不愿投一分钱打假维权,主观上局限于一家之力、贪图一夕之功,客观上助长了制假售假分子的嚣张气焰。

4、消费者的价格偏好及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1)消费者偏好。有些消费者喜欢购买一些价格便宜的“劣次”商品,因为这些商品往往有其相应的低价格,如一件看似相同的衣服,在集市上卖价往往是大商场售价的几分之一。同样的使用价值,选择低价是一些消费者的偏好,这也使假冒伪劣商品有“市场”。

(2)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之后,总是自认倒霉,不愿去寻找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或诉诸法律。这在客观上了纵容了违法分子更毫无顾忌的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5、商品流通领域经销人员的利益趋动

一些商家管理人员为了获取非法利润,主动、积极地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销售舞台,一些国营、集体企业的采购员为了吃“回扣”,要“提成”,为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分子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成为假冒伪劣商品流入销售市场的“帮凶”。

6、立法不全,执法不严,致使对假冒伪劣商品打击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严密,可操作性较差,如对于致使当地假货猖獗的个别地方“保护伞”,《产品质量法》中处罚措施不够明确和具体,对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领导者,《产品质量法》中也缺少详细的追究责任的办法。还有诸如“对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人采取消灭证据的办法抗拒执法,应当怎么办?对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屡犯者应当如何管?对于冒用别人产品标识拒不改正者应当怎样罚?对于举报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窝点的举报人的详细奖励办法在《产品质量法》中也没有涉及。这些都给制假售假分子有机可乘。同时,现在市场上存在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给制假售假分子通风报信、相互勾结、包庇、纵容等现象和各有关执法部门间工作协调不力,也给制假售假分子提供了机会。

此外部分品牌拥有者缺乏打假主动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为造假者提供了造假的可能。

三、防御假冒伪劣产品的品牌保护措施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的需要。精明的品牌拥有者,应该不只是依靠政府或立法机构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来维护品牌,而应该意识到要将最大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始终领先侵权者一步,从保护品牌的战略和具体战术措施开展斗争以维护品牌的荣誉,挽回客户的信任,找回失去的市场,争回应有的经济权益。

首先,品牌企业拥有者应坚定打假信念

从上述分析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原因中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品牌拥有者打假打的犹豫不决,才助长了假冒伪劣的嚣张气焰。在经济学中有一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以后也会遵循该定律,将好的产品挤出市场,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所以品牌拥有者应从领导者开始坚定打假的信念,从全社会和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要坚定打假而且要坚持长时间打假。

其次,建立信用机制,营造健康的市场秩序

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受守信的益处和便利,而制假售假的企业和个人由于不讲信用被记录在案,导致其招标、贷款资格的丧失,融资成本提高,从而加大了制假者的制假成本和风险,据此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

再次,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为更好地使信息双向流动和多向流动,企业必须建立信息自我披露制度。如出售药品和食品,须披露和消费者相关的所有信息,否则就不让其产品进入市场。同时,消费者可通过上网查询,获得这些信息并以此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政府要提供如技术标准信息、法律法规信息、产品的卫生标准、环保标准、厂商履约的程度、所有机构服务的质量与其他方面的标准与信息的平台。通过这些免费或廉价的信息来规范市场、监督市场和发展市场,使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可乘之机。

四是要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要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目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正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抓质量,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根基,企业始终应把追求国际领先的产品质量及优质服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是要加强培育消费者的消费技能

消费者的消费技能包括基本消费技能、特殊消费技能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能力。基本消费技能包括感知辨别商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商品的能力和购买决策的能力。具体的途径可通过消费者教育课堂或者通过媒体教育来实现。在培育消费者技能方面应重点提高消费者感知辨别商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商品的能力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能力。

四、结束语

假冒伪劣问题使市场经济的一种阶段性现象,对其进行治理,除了品牌拥有者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全方面的积极努力,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对假冒伪劣问题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邹思奇.维护品牌完善与假冒商品作斗争[J].生产与管理.2005.3: 44-46 [2]李琳.三资企业的“心病”-来自外企的打假报告[J].中国外资 2004.10 :36-38 [3]杨欢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250页

[4]蔡远璐.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2:25-28

[5]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31页

[6]秦开.论假冒伪劣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0,(06).[7]王丽颖 何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机制.长春大学学报.2005.1:42-45 [8]李清杨.防伪原理及防伪技术的发展趋势.安防科技.2003.1:19-22 [9]李俊福,孔淑红.中国前沿问题报告.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11]柴保国.健全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长效监管机制.工商行政管理, 2003,(22).[12] 兰虹.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原因探析.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01).[13] 王林昌,林峥.论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失序成因[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1,(10).[14] 王贤军.强化市场监管职能 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J].工商行政管理, 2003,(11).[15] 覃家源.对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执行难的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1,(01).

第二篇:农村假冒伪劣问题的解析

三.为什么近年来农村会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市场日益猖獗,成为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头号“公害”。究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从市场环境来说,农村市场具有更适宜假冒伪劣产品生存的“土壤”。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打假治劣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执法部门在城镇也加大了打假治劣力度,使得一些不法分子觉得在城镇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越来越大,往往是得不偿失。于是,有的就更弦改张,把假冒伪劣产品推向信息不灵的农村市场。

从农民自身来说,1.自身收入和消费水平的限制,农民是低收入群体,受自身收入和消费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最看重其低廉的价格。农民要生存和生活,只考虑自己买得起、用得起的物品。至于这些物品的质量以及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2.缺乏商品打假知识较低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事物的分析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制约

3.1 求廉消费心理及主动购买行为农民是一个最讲究经济实惠的群体,在消费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农民消费更多注意的是值不值,是否结实、耐用,往往不太注重包装、外观品样。农民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注重商品的性能价格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假而不劣”的商品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其性能价格比往往高于正品。不少消费者不仅不拒绝假冒产品,反而会主动购买,这样便出现了主动买假行为。这样一来,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有了更大的消费市场。

3.2农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辨别意识不足。商品辨别意识不足假冒伪劣的生产者、销售者及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掌握呈现非对称特点。假定任何消费者对要购买的产品都能看清内在质量,那么假冒伪劣产品就不可能如此猖獗。农民在购买日用品和农资时没有辨明其真假的意识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却不知辨别常用农资的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由于无法分辨出正品和假冒产品,其理性选择就是折衷处理,这使得农村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加上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体,最终导致了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充斥农村消费品市场。

3.3 商品流通市场不规范农民具有重形式轻内容的消费习惯,通常重视年、节的集中消费[5],不重视日常消费,使得假冒伪劣产品钻了空子。受居住地理位置和自身的消费习惯的影响,农民购买商品的地点比较固定,这一比例在偏远农村和山村要更大一些。农民购买日用品的地点集中在农村小卖部和流动的集贸市场,农村小卖部内部硬件设施简陋,环境卫生较差。经营者卫生意识较弱,无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虽然部分销售人员也办了“健康证”、“卫生培训合格证”等证件,但仍有部分小卖部在经营数年后仍未向有关部门注册。小卖部店主表示农民的消费水平有限,很多商品不能在规定的日期内售完,部分农民表示不敢在小卖部购买牙膏、洗发水等日用品。

4.维权困难

4.1 维权机会成本高,正是有关部门置之不理的态度使得农民感觉维权浪费时间,维权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最后不得不放弃维权。

4.2 维权意识薄弱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同于辨别意识,辨别意识发生在购买商品前,而维权意识则体现在购买商品后。农民消费的随意性很强,即使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也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这样一来农民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即使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会因缺乏有效凭证而丧失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利证据,这种在农村消费普遍不给发票等凭证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农民维权的难度。

4.3 和为贵观念和事不关己心态中国人素有和为贵观念,农民传统观念很强,为求平安,能忍则忍。购买日常用品和农资等地点的相对固定性使得农民不好意思也不愿去找经销商理论,就更谈不上投诉和维权了。其原因多为“购买的量小,损失不很大”、“乡里乡亲的,碍于面子,不好得罪人”,最后只好自认倒霉,或者以后不再去那个经销点购买相关产品。正是这种事不关己心态,使得假冒伪劣现象在农村日益猖獗,最后吃亏的还是农民自己假冒伪劣产品能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相当规模的市场需求。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存在。

从执法方面来讲,打击不力是主要因素。一方面一些执法部门在农村根本没有设立派出机构。比如,技术监督机构只设在县以上,使得经营伪劣产品者有天高皇帝远之大胆;另一方面,有的执法部门虽然在农村有派出机构,但其疏于执法。有的工商等执法只是在农村逢集时才上街查假治劣,而不逢集时则无人问津。久而久之,一些不法经营者摸出其中规律,专门在不逢集时销售假冒假劣产品。有的不法经营者通过熟人关系直接将产品送到村组,散到农民手上,使工商税务部门更沾不上边。这在农业生产资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更有甚者,极少数执法人员为虎作怅,嘴里喊打假治劣,暗地里支持售假销劣,从中捞取好处。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理应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但上级考核乡镇领导政绩主要看经济发展水平等硬件指标,对打假治劣等软件指标则不予考虑,于是乡镇领导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虽然也想打假,但苦于没有执法权,指挥不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民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绝不能忽视保护农村消费者的权益。当前,要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农村普法中增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大力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在农村建立起消费者保护组织,向农民介绍消费者保护知识、防假冒知识,推广好的产品,并解决农民投诉问题。三是把打假治劣工作同经济建设一起纳入乡镇政府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明确各驻乡执法机构应在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依自己的职权抓好打假治劣工作,使农村打假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四是以乡镇供销社、农技站、农机站等机构为龙头,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堵塞假冒伪劣产品的渗入。

第三篇:中国宠物市场经济分析

中国宠物市场经济分析

[摘要]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伴随着社会中主流消费群体中“丁克族”、“单身贵族”的出现,又进一步拉动了整个宠物市场的发展,宠物产业也随之迅速兴起。宠物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与就业者,而对于日渐庞大的“养宠大军”来说,更多的商品更周到的服务,才能赢得宠物爱好者的青睐,相应的,如果商家想做强做大,了解整个宠物市场,准备好一份优质的市场战略模式,是很有作用的。本文对如何有效地占领宠物市场的问题,用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宠物市场企业发展策略,得到了如果要在宠物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有效利用如今最为流行的网络渠道和满足各方面的消费者需要,是至关重要的结论,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宠物市场发展企业的问题。

[关键词]宠物市场 宠物经济 消费 策略

一、中国宠物市场现状

人类讲究名牌,如今,宠物犬也讲究品种和名牌。一条成年的小型犬,每月必要的开支包括狗粮200元左右;零食200左右;洗澡美容400左右,七算八算的,也要超过千元了,这还是不包括生病吃药、郊外旅游、损耗等费用。

国外有眼光的商家早就将目标指向了中国宠物和商品市场。国际巨头已经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广告传媒的宣传力度。

二、中国宠物市场消费者的心理分析

其一,引发人类愿望和行为的最根本因素——文化。当周围的朋友80%都成为了养宠人士,当这80%在兴致勃勃地谈说家里的爱宠时,自己却没有办法完全融入到群众中,于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明确的认同感和集体感,自己也成为了养宠人士。其二,社会当中以家庭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举例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时冲动购买宠物,结果,真的要日日相处,就知道原来照顾一个小生命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就丢给退了休在家里闲来无事的父母。其三,个人因素,大都女性会为宠物添置四季的衣裤饰品,让其享受SPA的待遇。其四,心理因素影响行为的选择,这个就与我们个人的阅历、信念和态度、直觉、动机有关。

三、中国宠物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宠物派对。如今,在宠物群上闹得最火热的无疑是宠物派对了。承办宠物派对的公司提供可供主人和爱宠一起搭乘的大巴,入住的酒店,吃饭的餐厅,郊游的公园场地等等。派对种类名目繁多,大家利用强大的网络,进行组织和沟通,除了节假日的例行聚会、婚礼到交友会,只有你想不到的,绝没有办不到的。许多宠物的主人也因此结为良友、知己,这无疑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友的一种有效有趣的媒介。

(二)宠物SPA。利用网络我查到,美国“狗Spa有限公司”就提供一系列宠物狗水疗服务。针对不同情况的狗,该公司推出了标准项目:“有治疗功效”的项目、“正对老年狗”项目和正对肥胖狗狗的“减肥”项目。

(三)宠物瑜伽。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宠物狗瑜伽馆已风靡一时。在瑜伽馆里,主人可以学会如何为狗做放松性的抻拉以及按摩,以此与爱宠配合,同心协力,完成一组瑜伽动作。这种活动可以增进主人和宠物间的交流,而在主人做运动的同时,狗狗也能通过特定的瑜伽动作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

(四)“另类”宠物。大部分消费群体就是赶时髦的年轻人,追求刺激,勇于打破世俗的框框条条,饲养“另类宠物”不再是养宠物,而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和向往。高瞻远瞩的商家,早早就瞄准了这个消费群体。

四、中国宠物市场企业的发展策略

某宠物公司要想发展实施市场推广,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策略、市场选择的机制、市场准入、市场通信和定价政策。这些关键的决定,具体如下:1.产品策略。目标市场选择的研究发现中国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产业基地,因此,为了达到成功,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必要开发一种新产品提供量身定制的主要产品以增加利润,避免直接竞争。“宠物经济”日益被看好,宠物寄养成为一个新兴起的行业,是“宠物经济”中市场前景最大的一类。2.市场定位。根据目前宠物的市场定位,瞄准拥有宠物善待宠物且有经济基础的目标人群。根据之前举出的众多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位热爱宠物的人,愿意花费“巨资”在宠物身上,让它们光彩照人。3.市场的进入。要更好更有效地进入这个宠物市场,必须以更优惠的价格、更营养的食物、更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广大消费者。4.市场的交流。选定目标消费者,市场会通过宠物贸易博览会、零售商或是分销商及建立电子商务网络来实现。宠物贸易博览会将是一个很好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归纳出时下最流行的时尚趋势是什么,自己公司的定位方向是否准确;零售商或是分销商的建立,将成为自己公司的左膀右臂,帮助公司拓宽销售渠道;电子商务网络降低运营成本,能获得更直观便捷的销售渠道。

五、结束语

消费者是驱动型的,了解和把握这些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对处于新宠物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决定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借助先进的信息和技术系统,消费者也能够接触到更为全面的信息,辨认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2]所罗门,卢泰宏,杨晓燕.消费者行为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3]雷丽娜.浅析本土化营销策略.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7).[4]Bamford,Charles E.Strategic Management:Concepts and Cases,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South-Western,2009.

第四篇: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完善体制不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缺失诚信机制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现实中诚信缺失现象正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发展,并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开放形象。

1我国经济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经济诚信缺失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小到个人,大到一个企业,都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就个人来讲,开具假发票进行报销,个体工商户偷税漏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销售较冒伪劣产品,欺诈他人财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相互之间拖欠货款,利用合同进行欺诈,队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 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诚信的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企业近一步发展的机会。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占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另外,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贩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诚然,经济诚信的缺失令人痛心,这是企业的悲哀,是全社会的不幸。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经济诚信问题,恐怕这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退步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管理教育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

1.1 我国经济制度的局限性

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市场还很不成熟。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数量大、变化快,加之信息的公开公正和迅速有效传递尚未实现,使交易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趁之机;因为社会流动性加大和市场交易的不确定,也使失信者有了从事欺诈而逃避打击处罚的社会环境。诚然,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为暗箱操作造假行骗提供了更多空隙。市场经济关系要靠契约维系,而遵守契约离不开诚实守信。这就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秩序,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2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诚信缺失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理性有关,是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过度强调使人们失去了诚信。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遵循的最高原则和追求的最大目标。于是许多企业铤而走险,做假账,公布虚假财务报表,偷税漏税,赖账逃账,搞假冒伪劣,等,因为这些都能使之降低成本,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道德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经济诚信受到冲击。

1.3 道德教育的虚化

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思想都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但却仅仅或主要停留在道德层面上,仅仅或主要局限在强调注重个人自觉自省上,对实践层面和社会约束方面的要求和设计不足,从而导致了诚信教育的苍白无力。当今包括诚信在内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经济领域内的诚信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局限于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有力和有效措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教育者说的和做的不相一致,致使被教育者不以为然,大大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1.4 法律不健全

对失信者打击不力 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弱,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时有发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市场经济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具体,特别是对于社会失信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使得失信者敢于违法。

综上,要有一个井然的市场秩序,光靠模糊的道德观念远远不够。关键就在于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诚信机制,改进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诚信缺失、尔虞我诈的现象才能得到根本上的遏制。

就个人诚信制度而言,时至当下,中国依旧没有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机制。然而,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该机制已经存在并发展、完善了150余年。因此,借鉴西方国家的个人诚信制度,对完善我国的诚信制度是大有帮助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诚信制度运行机制

诚信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状态。在西方发达国家,诚信的形成首先是从作为一种基本经济活动规则的个人信用发展起来的。因此,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就在现实层面和逻辑关系上构成了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和前提。

西方的个人信用制度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得非常完善。个人信用状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证据和事实来说明的,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在美国,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在欧洲国家,公民则有社会信用号,与之相应的是,每个公民的个人信用状况都可以通过资信机构做出的信用报告而得到评估。这种报告为金融机构和国家管理部门的资金借贷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个人信用依据,同时也将能够终生地制约一个人的行为。有过失信记录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特别是美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方面,不仅有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机制,而且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方面的法律体系。这一切使得信用意识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信用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而社会信用成为了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信用制度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信用档案被西方人看作第二身份证。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对于西方形成诚信的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建立信用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1个人信用制度的运行机制与实施环境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个人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要求具有相应的、保障其有效实施的基础和环境,更必须具有一系列具体的运行机制。个人信用制度的实施环境,主要包括发达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消费法律体系、规范的金融环境、便捷的信息网络化系统。而这些正是个人信用消费得以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个人信用制度的具体运作机制则包括:个人信用登记机制、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个人信用风险机制。

2.1.1个人信用登记机制

个人信用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在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或私营企业主发放个人贷款之前,都需要向有关机构查询该借款者的资信情况,而提供这类服务的机构往往是专业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构。例如美国的信用署和信用报告署,其拥有的信息十分完备,可以向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关于消费者的信用种类及贷款余额、以往使用情况、偿还历史等各种信息。通过涵盖全国每个企业、每个成人经济活动、资信情况的电子信息系统,可以随时为各种金融机构提供即时的、历史的和全面的资料。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由两个部分组成:(1)取得与借款有关的信用资料。个人资信档案中的信息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借款人在银行所要求填写的贷款申请表上反映出的关于其在就业、收入、居住和婚姻状况、资产拥有及未偿债务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些信用管理机构还可以提供与借款人信用历史有关的资料,包括未偿债务的清单、按时付款的记录等。(2)在获得资信材料后应该对其进行调查和核实,如通过借款人的雇主了解其收入情况;对借款人提供的抵押资产进行法律调查,以确定有没有人在此前曾根据有关规定对这些资产提出过所有权要求,或对提供的不动产和个人财产进行估价等。

2.1.2.个人资信评估机制

个人资信评估机制是对资信档案登记机制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在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受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为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业务进行辅助决策。消费信贷的评估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即判断分析法和信贷统计评分法。

(1)判断分析法。分析的关键是具体地确定借款人偿还贷款的资金渠道。借款人的工资收入通常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这就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目前工作的稳定性、债务负担以及基本的生活费用等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评估。一般银行都规定,借款人的债务与收入的比率不能超过40%。如果涉及到大笔金额的信用额度贷款,借款人的毛收入必须相当于银行向其提供的信用额度的两倍或两倍以上,判断分析主要依赖银行信贷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以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和意愿做出准确评估。

(2)信贷统计评分法。这种方法是把贷款申请人在每一个信用特征上获得的分值全部加总,然后与银行事先设定的分数线进行比较,凡是总分低于分数线的申请人将不能获得贷款。

2.1.3.个人信用风险机制

个人信用风险机制包括更具体一些的内容: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个人信用风险转嫁机制。

(1)个人信用风险预警。银行在发放个人信用贷款之后,预警机制的构建将成为控制风险的关键一步,如果预防风险得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后续的风险管理难度。风险预警措施具体为严格实行贷后风险监测,跟踪信贷资金流向。

(2)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各大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制订相关法规和契约,依法约束信用借款人的行为;二是,加强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措施,其遵循的基本方针是“系统管理”。三是,运用尖端技术防范风险,这一点在防止信用卡的伪造和冒用方面尤其突出。

(3)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具体措施是利用抵押贷款担保、信贷保险和个人信用保险来转嫁部分风险。

2.2个人信用体系的主要模式

当前国际上在个人信用体制方面,主要有三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1、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征信企业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经营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业务,政府推动信用管理相关立法的出台,强制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将征信数据以商业化或义务化形式贡献出来,向社会开放。

2、中央信贷登记模式。这种模式以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代表。这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征信管理体系。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其特点表现于,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银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

3、以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国家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如日本,银行协会建立了非营利的银行会员制机构——日本个人信用信息中心,负责消费者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会员银行共享信息。该中心在收集信息时要付费,而在提供信息服务时要收费,以保持中心的发展,但这种收费并不以营利为目的。

除去个人诚信制度,同样亟待健全的还有企业诚信机制。我国已经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外市场上我国企业将面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构建势在必行,而且是刻不容缓。构建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必要举措

3.1 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建立企业失信惩罚机制。

企业诚信建设必须立法先行,完备的诚信管理法律体系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和约束企业失信行为发生的前提。我国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法律制度,制定出一套完整、规范的企业诚信管理法律体系,以法律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对失信企业及企业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在立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坚持公正严格执法、加大执行力度,使得法律真正成为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追究债务人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3.2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诚信建设。

诚信建设应当“从上做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诚信建设中应起表率作用,加强自身诚信、廉正建设,取信于民。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要真正转移到社会宏观调控和为企业诚信建设提供服务上来,不能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二,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按诚信原则公正行事,并对企业诚信建设加强监管与指导;第三,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提高政务和社会信息的透明度,保证公共信息向社会平等开放,为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四,应当加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所有公职人员的廉正建设,树立廉洁奉公的公务人员形象。

3.3加快我国企业诚信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诚信信息资料的建立、开放可以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我们应依照WIC〕的基本规则和国际通行惯例,借鉴发达国家不同形式的信用征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实现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职能部门和各类行业组织、协会及商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我国企业诚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企业征信数据的开放,并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跟踪企业的经营动态,及时将各企业诚信资料向整个社会公开披露,让诚信经营的企业畅行天下,让失信的企业无立足之地。

3.4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应收帐款和商品销售的管理,对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重要客户、大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征信和管理,它是企业正确筛选客户、合作对象的有力保证。现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信用管理非常重视,在企业管理十几项内容中,赊销与信用管理排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然后才是战略目标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前我国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并开展信用管理,首先要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信用风险意识;其次要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由信用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和信用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完整的信用管理系统,在经营过程中依靠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3.5 发展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

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包括信用调查、征集、评价、担保、咨询等公司的健康发展。可以对企业的失信行为形成有效约束。我国应总结信用体系试点和示范经验,借鉴国外信用

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经验,大力推进和规范发展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同时,美国信用危机也提醒我们,政府应该加强对各类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为社会各界和市场交易提供信用调查、征集、评价、担保及咨询等信用服务。

3.6 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诚信价值观

企业诚信建设问题虽然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但企业失信行为的产生,从行为人角度来看就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表现。因此,要进行企业诚信建设,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在所有公民中倡导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社会价值观。目前,我们应该通过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进行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培育公民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使诚实守信成为每个人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诚信价值观,可以为企业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总结

正确认识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以澄清一些认识误区,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真正解决诚信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1 形成有效的博弈规则

构建诚信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在本来不相识的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是交易范围扩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交易规则的形成是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的关键。这种博弈规则的有效制度安排必须体现:当事人履行契约比不履行契约更有利可图,人们为实现交易带来的长远利益能抵挡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诱惑。为此,①要建立稳定的连续的交易关系;②要有公开、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包括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交换制度等;③要有严格的产品责任和惩罚机制,市场主体的明示和默示担保(承诺)都必须承担责任。

4.2 加速道德文化建设

增强全民信用意识 法律和道德都是约束人的行为的。社会道德的约束是法律约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具有道德约束的品质修养,才能自觉遵守法律的约束。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社会,经济诚信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要深入进行以诚实守信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文化教育,唤起全民的信用意识,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4.3健全法制法规,加大惩处力度

防范和治理失信,一定要重视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管体系,在发挥道德准则的规范作用同时,还必须坚持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市场诚信才能有法可依,纳入正常的法制轨道,形成健全的监督体制和有序的市场秩序。法律法规在坚持发挥自身监督作用的同时,其所起到的惩戒作用更能使市场诚信原则切实可行。

总之,我们呼吁社会诚信,更呼吁经济诚信。因为经济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经济诚信的缺失,损害的不是行业形象,而是整个国家诚信的形象。市场经济必须以法治为规范,诚信是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根基,拥有良好诚信资源的市场经济,是健康的市场经济,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各方面的信任度提高,社会关系和谐。在我们整治目前突出问题的时候,还要从长远着手,建立起良好的诚信机制,使市场经济秩序能持久、健康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金路,李祖华《社会诚信问题的再思考》,2006年12月12日.[2]卫兴华.《论市场经济与诚信缺失》,《人民日报》2006 年03 月24 日.[3]范玉玲.《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施工企业管理》2005 年4 月.[4]申予波.《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诚信》,《科教文汇》2008.01(上旬刊).[5]刘晓敏《构建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设想》,《改革探索》2003年第六期.[6]艾洪德、蔡志刚:《个人信用制度:借鉴与完善》,《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7]陈波:《西方个人信用制度的启示与借鉴》,《投资研究》1999年第5期.[8]陈文玲:《美国信用体系的总体构架》,《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9月9日.[9]郭跃进:《诚信贬值: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经济管理》2001年第13期.[10]何建奎、岳慧霞:《中国个人信用体系模式选择》,《消费经济》2004年第3期.[11]“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研究”课题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7期.[12]李林:《中国的尴尬:信用危机》,《经营与管理》2001年第3期.[13]林钧跃:《消费者信用管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14]刘姝威、王学飞、张现峰、阎黎丽:《不同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比较》,《上海证券报》2004年8月12日.[15]“美国信用管理制度与运行模式”考察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模式比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6]石晶:《在我国建立个人信用问题初探》,《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17]孙杰:《国外信用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20日.[18]汪劲:《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用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国外信用制度介绍和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3期.[19]王艺:《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6期.[20]肖成华:《.新世纪个人资信评估》,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21]张炎华:《西方国家个人信用制度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2]张亦春等:《中国社会信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23]赵怀勇:《用制度规范个人信用》,《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3月11日.[24]钟楚男主编:《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25]朱冰:《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3期.

第五篇: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分析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分析

政府的经济角色,是经济管理员与服务员的角色,是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干预和调控经济,达到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目的的行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育,离不开国家力量的推进和组织。政府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拥有对经济管理的权力和权威。权威是政府经济行为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以其权力的威力,参与经济活动,弥补市场不足。但是,在存在着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制定的目标与它获得的实际效果往往有很大差距,甚至相反。美国的“向贫穷开战计划”已实施了20多年,但贫穷仍未消除。社会主义国家集权干预经济,结果是捆住了经济发展的手脚。因此,在改革既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的要求规范政府的行为。在我国,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作用,是一个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和能否取得成功的重大问题。在现阶段,为了合理地配臵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的产品和劳务,人们努力地寻找资源配臵的最佳方式和手段。

一、市场经济需要政府角色的原因

市场是最佳的资源配方式,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资源配臵手段。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有其作用范围限制,有些经济政策和目标,市场不能轻易实现或完全不可能实现。尤其是我国的市场体系还存在着由于发育不成熟所产生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有:(一)市场难于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如交通、通讯、能源等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部门,由于投资大,见效慢,一般厂商无力也不愿意投资,而一些公益事业部门,如学校、医院、幼儿园等,靠市场机制调节既会造成浪费,也会加大消费者的负担。

(二)市场难于解决环境污染、失业等社会问题。

(三)市场不能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长远性问题。

(四)市场不能充分促进和保护新兴产业的发展,给风险性投资会带来一些障碍。

(五)市场难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和各阶层间的利益协调,容易导致两极分化,造成贫富悬殊。

(六)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短期性、自发性和滞后性。这些缺陷容易助长投机行为,造成虚假繁荣,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使市场供求发生严重背离而引发通货膨胀、就业不充分和经济衰退。市场能力的上述有限性特征和“力所不及”的内容,就需要政府调控的参与,参与资源配臵的因素。

二、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行为的主要特点

我国经济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系统工程,所有的改革举措都是旨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是经济管理员和服务员的角色,政府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经济改革面临的全国整体推进的要求,既要充分体现社 2 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特征,又要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容规定,其主要特点是:

(一)政府以间接职权为主,引导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拥有直接经济职权,直接支配、左右市场主体的微观决策,建立的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具有较强的钢性和破坏性,一旦政府决策失误,整个经济生活在劫难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以间接职权为主,并非把自己意志强加于市场主体,而是以不损害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为界限,提供服务。政府主要在于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和规范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是经济管理员和服务员的角色。

(二)政府经济行为应具有民主化、法治化。政府经济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它受限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及内容要求,包括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环境下能够反映经济基础性质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的制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政府经济行为加以必要限制是市场经济民主化、法制化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民主经济,其内涵之一就是确保市场主体享有独立利益和自由意志。为此,必须严格防止政府经济行为侵犯其它市场主体的独立人格。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其特点在于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的各种行为,各种关系都被纳入法制轨道,使之具有合法性。为此,经济法不仅要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而且必须规范政府的职权行为。控制政府职权的目的,在于确保政府经 3 济职权的正确行使,防止其膨胀或滥用,以危害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政府经济权利应具有明确性、规范性。

1、市场主体资格控制权。这是指政府决定是否赋予某些申请者以市场主体资格,准许其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力。商品经济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市场经济有条不紊地进行。市场秩序由市场主体的适格性、行为的合法性、关系的连续性及安全性构成。其中主体是否适格,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能否建立。如果不适格的主体(如缺少资金、不讲信用等)大量混入市场,参与竞争,一方面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不公正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使参与竞争的其他主体难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使其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通过政府控制主体资格进而规范经济生活,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

2、市场行为调节权。这是指政府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加以控制和引导的权力,包括直接调节权和间接调节权。直接调节权是政府制定下达计划并加以推行的权力。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指令性计划是一种通过指标量化的行政命令,含有必须执行的效力,指导性计划是一种经济预测或信息提供,不要求市场主体必须执行。间接调节权是政府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间接引导的权力。表现为政府在确立产业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改革经济杠杆量化指标,市场主体在权衡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自觉按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选择 4 市场经济行为。依据运用经济杠杆形式不同,间接调控权包括工资总额调节权,税收调节权,利率、汇率调节权,价格调节权等。

3、非法行为取缔权。这是指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权力。具体包括监督权、检查权和处罚权。监督和检查是处罚的前提,许多非法行为只有通过监督和检查,才能及时发现、处罚和取缔,从而确保资格控制权和行为调节权得到充分行使,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三、市场经济中我国政府“适当干预”经济的角色

(一)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都离不开宏观调控,无论是美国的“民主市场经济,”或是日本的“国家市场经济”,亦或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都无一例外地把宏观调控与市场、企业、社会保障一道视为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具体表现:一是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收入、分配等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和间接地调控,保证比例协调,减少和消除通货膨胀和失业,实现总量均衡;二是政府制定指导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滞后性、短期性等消极因素;三是制定产业政策,对市场实施产业政策导向,扶植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发展。总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是经济管理员和服务员的角色。

(二)政府承担企业和市场不能承担的或不易承担的社会性、公益性问题。一是承担电力、铁路运输、邮电等公共产品的生产,以获取规模效益;二是发展高科技、国民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城 市公用事业;三是保护国家安全;四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爆炸增长、失业等社会问题。

(三)强化法制建设,制定市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通过立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政府的行为,规范涉外经济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市场和企业的规范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强化政府的信息引导。要强化政府各级领导的信息意识,从信息工作手段现代化着眼,不断加强投入,使信息服务导向侧重于向下和向全社会服务,促进信息工作与社会沟通,努力建成专业化的信息队伍和构建信息机构的规范化体系,形成开拓性的有偿服务和产业化的开放型信息。

下载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场经济剧本中的企业形象

    奇扬乐思 [ 品牌机构中心 ] 市场经济剧本中的企业形象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竞争已超越产品本身,非产品竞争被置于突出地位,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攻城掠地、......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摘要:华尔街的危机,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错,不是金融创新的错,而是监管部门和政策部门的错。格林斯潘理应为此道歉,反思也会继续深入下去,但上世......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贵州省安顺供电局 李冀望[561000] 自1978年9月,北京内燃机总厂在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个QC小组至今二十多年,QC小组......

    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已成为企业经营......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分析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财政的职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财政职能的范......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方式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方式分析 摘要: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农业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活动。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特......

    哈佛教授感叹中国是市场经济

    哈佛教授感叹中国是市场经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去年夏天来了一趟中国。这个一直期待体验胡同的老美逛了北京,去了杭州和上海,还在大学跟年轻人聊了天。不过这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