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新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新模式
——参加宁波奉化学习心得体会
11月20日,我们一行16人在柯桥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罗丹红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宁波奉化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5位教师的精彩课堂,感觉受益匪浅。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老师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听了这些老师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通过5节课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
总之,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借这次活动的东风,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第二篇:构建教学新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构建教学新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应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基础,应以善于控制注意力为重要手段,应以抓好阅读教学为中心环节,应以表扬和激励为肯定和评价的出发点。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堂效率 课堂气氛 阅读教学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正是凭借日常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来予以落实,实现内化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从表面上看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然而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教师的作用远大于学生,因此,教师要勤于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课堂效率应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基础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气氛的“良好”与否,落到实处,便要看能否诱发学生的思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打开思维的门扉。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思考,这样一节课就能在轰轰烈烈,竞相发言的讨论与回答中进行,课堂效率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新课程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个性化地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发出个人的声音,同时又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必要优化相结合;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题中之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和一直在寻觅的。
二、提高课堂效率应以善于控制注意力为重要手段
于漪老师说:“教师的语言要经过锤炼,要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学科本身的独特性更加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如果语言平白无力,那么学生会就会恹恹欲睡,无法激起兴趣。如果教师能使学生的各种器官交替使用,采用丰富多样、新奇生动的教学方法,就会使他们精神焕发,情绪激昂。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以“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上课前的导入要生动引人,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寻找有利于激发他们兴趣的“敏感点”来做文章。随着课文内容的展开和教学重点的出现,教师应当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要从学生中来,要难易适度,还要有思考价值,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和课本上。最后的练习要设计得灵活多样,饶有趣味,使学生在紧张之余轻松一下,在活泼的气氛中用无意注意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提高课堂效率应以抓好阅读教学为中心环节
就知识的分类来看,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种。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如事物的名称、概念、事实等,这类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和记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与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这类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不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掌握,而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自主内化和占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就学生的阅读现状而言,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知识单一等原因,单靠阅读语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很突出,但这又是有局限性的,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丰富性不能尽显,因此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促进、深化课内知识,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能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不可或缺的一条途径。
四、提高语文教学应以表扬和激励为肯定和评价的出发点
一般来讲,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竞争、比赛情境,适当地设置一些带奖励性、刺激性的游戏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也能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任务本身,是源于我们要学习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为了某种竞争,不适当地引入评比和竞争因素,会使学生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个人或小组的荣誉上,而恰恰忽视了求知过程本身,这必然违背学习的本意,同时这种竞争易于成为干扰性因素,可能在学生之间产生拒绝合作,互不服气和破坏其他小组等负面影响。
文无定法,但毕竟有“法”,教师应注意将这些“法”――一定的思路,相对恒定的逻辑,文法和表情达意的原则,表意的工具语言,审美和认知的技巧等――传授给学生,使之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深刻地领会并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技巧,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的措施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寻找合适、有效、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应该加强语文课堂空间和时间的管理;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应该考虑到生生差异,既不要把学习后进的学生晾在一边,也不能让学习先进的学生“吃不饱”。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必将继续努力探索,竭尽所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篇:构建教学新模式
读张卓玉《构建教学新模式》有感
高三生物组 林海燕
题记--------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理念都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哲学上说: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永远在变化,任何一个理念只有适应社会,能促进进步的在实际意义上才赋予其正确,对于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只有改革才会有进步的可能,墨守成规永远只能做井底之蛙。
张卓玉先生的《建构教学新模式》应社会要求而生,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必然命运亦面临着转型,教学要求新模式早就不是什么新名词,但理想永远丰满,现实永远柔弱骨感,很多人仅仅停留在思考的层次上,而思考却不作为只会让人纠结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意义,时代总是造就英雄,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勇于改革,张卓玉先生提到的“杜郎口风暴”“新绛中学”就是敢于吃螃蟹的先锋部队,那么为何要重新建构教学模式?
重新建构教学模式是社会转型的要求,教育教学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节奏。当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学校工作必须跟着发生变化,否则社会会抛弃教育,再者传统教学模式“班级授课制”已经不适合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要,班级授课制往往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在上课前每个学生并不知道这一节课要讲解哪些内容,上课仅仅是填鸭式的,学生在40分钟马不停蹄的记忆,根本就没有质疑思维的时间,如果把这样的课堂比喻成一列运转着的火车的话,唯一运转的动力装置就只有老师,而我们的学生就被牵拉着运转,这样学习的实效肯定不言而喻了,而倘若转换新的模式:“尝试项目性学习”或者“颠倒的课堂”,让学生课前就进行预习,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针对预习内容讨论思考,最终让他们在讨论质疑过程中自我得出规律和结论,这样不仅挖掘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另一方面使得每一堂课都能达到少时高效,提高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小小动力装置,在教师的配合下让课堂有如动车高速运转。
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是教育同行的梦想,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时候明确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自主、探究、合作”,然而十年来只停留在理念层次,所以加快制度化结构化的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步伐是有必要的,我校于今年在曹校的带领下开始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体现了新课程 的基本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其模式与“尝试项目性学习”或者“颠倒的课堂”异曲同工,具备了新模式的三大构成:第一个是课前小组学习,第二个是课堂展示交流,第三个是课后巩固提升。“活动前置式教学法”旨在通过“指导预习、反馈学情——以学定教、互动释疑——当堂训练”、检测达成——方法归纳、弥补巩固”四个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教学质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其核心内容亦响应了新模式的核心“学生探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的发起者。
教学模式的转换,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果然就如张卓玉先生所说:“老师爱讲是根深蒂固的”,一开始我在实施过程中会不经意的多讲,总害怕自己灌输的少,但真正落实四个环节之后,我发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比之前有较大的改善,逐渐的我把教学的重心从我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虽然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但通过跟同事的探讨能初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最核心的是学生探究,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寻找结果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总结、听老师讲结果的过程;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旨在培养了学生合作共享的精神,追求共同进步;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交流、质疑和探究,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更要求老师转化思想,是对教师能力的考察,教师要学会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就如新绛中学的校长所说“教师不做于丹要做毕福剑”,一个好的主持人除了展示自己,更重要的是给表演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做老师也是如此,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多展示,多思考,这样的教学才会美时美刻,才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也有快乐。
第四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南宁市仙葫学校
覃小艳
【摘要】
本文主要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协调良好的生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和谐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更有效。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发展 和谐 有效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极大的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发展。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经常听到不少同行抱怨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奈,总感觉自己很花大力气去上课,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吃力不讨好,这点不少同行都深有同感。教师无奈,学生厌学,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峙的态度。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众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性。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现代的课堂教学则要求一改这些做法,它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引导者。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但是,如果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而自己却袖手旁观,不做任何的参与、点拨这也体现不出师生的合作性,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往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
如授《桥》这篇课文时,课堂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读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什么事?(2)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3)在保护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中,你举得伯诺德夫人一家谁的贡献最大?
课堂上,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并阅读文章后,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并没有说“好”或“不好”,而是引导他们结合文本有根据、有条理的阐述。
二、创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要改变这种学习语文的氛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阅读悬念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学”“好学”的欲望。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先在黑板上大大方方地写上“亲人”两个字,并叫学生有感情齐读,接着我问“什么是亲人?哪些人可以成为亲人?”“课文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并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答和极大的兴趣,并制造了他们阅读的悬念,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人入胜
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澎湃的情感。而这单凭教师一张嘴两支粉笔是难以做到的,要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图像。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充满浓浓离别味的文章。如何让学生体味志 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呢呢?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抗美援朝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朝两国军民的共同浴血奋战深情厚谊,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课堂气氛。
3、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教《半截蜡烛》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课堂教学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的基本属性是社交工具性,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和文字作为工具去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发展自己,贡献社会。因此,语文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以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为核心。如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口语训练、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要求较突出。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趣 味性、有效性。【参考书目】
1、《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韩雪屏 王松泉 王相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9年 7月
5、《教育学新编 》 徐学莹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多种方法构建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
多种方法构建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虽然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在逐步落实,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与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寄予的愿景是存在差距的。而且,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仍然呈现“呆板、无趣”的状态,这与几十年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是相关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想要突破呆板式课堂,必须从自身出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当中,学习语文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以表演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电教演示法为例来阐述此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演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电教演示法;趣味教学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是讲一个人对于学问与兴趣的态度,以及最后的收益。这句话对于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着同样的教育意义,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能单方面的关注知识的授课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语文知识接收状态,应该转变课堂的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具有对于知识探求的主动性,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构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起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兴趣。
一、表演教学法
表演教学法注重通过情景的构建,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本内容,以其极具形象性的特点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而且,有效的表演教?W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不再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参与课堂教学,真实的情境、环境也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善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例如,在《晏子使楚》这节课中,使用表演教学法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内成员分别扮演旁白、晏子、楚王、士官、士兵、大臣一号、大臣二号、大臣三号、大臣四号、随从一号、随从二号等,将《晏子使楚》划分为四个场景,五部分,分别是旁白部分,晏子和随从二人在赶路当中对话的场景部分,楚王及随从二人、大臣四人对话要羞辱晏子的场景部分,城门外晏子与楚王对话的场景部分、大殿内晏子反讽楚国的场景部分等,之后通过每小组的课下练习,在课堂上依次进行《晏子使楚》情景剧的表演。
学生进行《晏子使楚》情景剧的表演,能够更加真实地融入“晏子使楚”时的情景之中,从最直接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关于“晏子使楚”抽象文字描的描述,同时情景剧的演出形式也极高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构建小学语文趣味性课堂成果显著。
二、故事教学法
故事,是伴随小学生成长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可以这么说,基本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故事本身的多样性、趣味性与情境性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渗透切合课本主体或内容的“故事”,一方面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同种类多样性的故事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增加小学生的见闻。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节课时,我就通过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正式开始本节课之前,我先讲述了一个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故事:鲁迅先生是一个及其爱书的人,从少年时候就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一生购置了许多的书,在看书之前总要先洗手,将书不小心弄脏了之后与也要小心翼翼的弄干净,而且鲁迅先生还自己准备了一套修复旧书的工具,将旧书进行整理之后,再旧的书也变得焕然一新,而且平时不轻易将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他人,有时外借时,他宁可买一本新的给人家。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向学生表达了一个拥有爱书情结的鲁迅先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文当中又表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作者是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引发学生们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三、电教演示法
多媒体在中国的教育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丰富的使用,以其多样的形式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简单的操作步骤,直观的情节演示等优势著称。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课程内容的演示,促进学生对静态的课本内容的抽象印象,转换到动态的动画场面的具象理解,锻炼学生的多维发散思维和多方面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乌鸦喝水》这节课我就使用了电教演示的方法。通过互联网上搜索到各种版本《乌鸦喝水》的flash动画,并从中挑选出与课本内容最为切合的一个。在课上教学时,我先带着学生们进行生字,词语的学习,之后请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大致理解文章在讲什么。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乌鸦喝水》的flash动画播放,并请同学根据动画进行《乌鸦喝水》文本内容的复述。
利用低年级学生对于动画片的热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当中,而通俗易懂的flash动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情节,通过直观的情节演示使学生加深对《乌鸦喝水》故事的印象。
随着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方案实施过程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笔者以三种常见方法为例进行构建趣味小学语文课堂的范例讲解,但是,对于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并不仅限于这三类,而对于构建趣味性课堂方法的探索,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雯.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江门:五邑大学,2017.[2]李丽君.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研究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02):112.作者简介:
于顺意,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观音滩镇观市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