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打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

时间:2019-05-14 08:3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鄂尔多斯打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鄂尔多斯打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

第一篇:鄂尔多斯打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

鄂尔多斯打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

八月的鄂尔多斯草原天高气爽、绿草如茵、风景如画。记者怀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走进了闻名遐迩的鄂尔多斯市,对该市旅游业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鄂尔多斯市旅游局局长乔明在百忙之中,兴致勃勃地向本刊记者就“神奇美丽的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历史文化、未来远景等做了精彩的诠释和解读。

物华天宝资源富集

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形湾与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而夺目。鄂尔多斯市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西与宁夏毗邻;南与山西、陕西接壤;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内,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鄂尔多斯市已开通到北京、上海、深圳、西安、郑州、三亚、呼和浩特的航线,形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里,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这里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中国,走向全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发展,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和浩特、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2007年,全市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全市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鄂尔多斯是地球最原始的古大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南北向上、中间隆起、两边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套人”的发祥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

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所有的北方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可以说,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在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曾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包括蒙古族传统文化和祭祀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神奇的大自然和历史悠久的文化积累,孕育出了韵味独特、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的鄂尔多斯草原文化。鄂尔多斯草原文化,从广义上讲,包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从狭义上讲,是指具有游牧文化特征的近现代蒙古民族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文化随着成吉思汗的军队数度围攻西夏而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八百年的发展历程。自明中叶以来,守护成吉思汗陵的鄂尔多斯部又经过辗转迁徒,从漠北来到河套地区,驻牧在这块美丽富饶的草原,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守护、供奉、祭祀成吉思汗陵寝的特殊使命,也使游牧文化在这里得到继承、发展和弘扬。鄂尔多斯的青铜文化、成吉思汗祭祀文化、阿尔寨石窟文化、蒙古历史巨著《黄金史》与《蒙古源流》、民族歌舞、婚礼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旅游发展生机勃勃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大夏国都城统万城、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八百年来,守护成陵的达尔扈特人世袭更替,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陵寝,酥油灯长明不熄。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其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带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以库布其沙漠、神奇的响沙湾为代表的大漠风光、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等。

2006年,市委首次主持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立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制定出台了《中共鄂尔多斯市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2007年,市政府首次安排200万元的财政预算资金,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2007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命名鄂尔多斯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称号已成为鄂尔多斯市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9亿元,创汇578万美元,创税1.9亿元,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鄂尔多斯市最具活力的新型产业。

今天,鄂尔多斯市正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大市”的战略决策,围绕“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总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区”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示范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娱乐探险、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统万城、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神东煤田、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康巴什新区(东胜区)对旅游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天骄胜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系列产品,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永远的成吉思汗》、《圣地古韵》、《成吉思汗大典》、《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服饰、饮食和酒文化的风采;饱览大?h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目睹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感受鄂尔多斯独特的魅力。

展望未来,鄂尔多斯市旅游正在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新的产品形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鄂尔多斯市旅游必将成为展示和传承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的大舞台,鄂尔多斯必将成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鲜明、产业层次和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的中国新型旅游目的地!

第二篇:云南少数民族旅游

三、发展云南三台旅游的思路

1.生态旅游进行合理规划,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做到有控制、有选择行进行保护性开发,对不具备开发能力以及开发条件尚不成熟的,一律实行严格的封闭式保护,对开发条件骤于成熟的,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规划先行,实行有序开发,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规划强调规划、建设、管理、监测等多种系统环节,只有规划和监测先行并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护性开发才会落到实处,要建立环保奖惩制度,健全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生态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要在对生态旅游地区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同时,规划是要注意多方的参与,普通征求所以与区域总体布局等相关利益集团的人员的意见。

2.加强政府的宣传与管理。面临着日益开放的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云南旅游业,竞争更加激烈。与过内外著名的精品景区相比,云南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景点特点不突出,规模小、档次低,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不配套,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不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条件下,抓好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过内外市场,是保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主导旅游发展,应当科学处理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政府主要对旅游业实行宏观调控,而不是以政府代替企业或市场本身。地方行政领导不得越权审批资源开发项目,不得利用行政权利干预环保执法,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给与保障。把资源生态状况作为考核干部的只要内容。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以弥补“市场缺位和市场失灵”的弊端为依据,对旅游企业实行间接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这种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进行系统实施。

3.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补偿机制。云南地区应该按照“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原则,由国家出面,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由国家唉对下游生态受益地区统一征收生态保护税再返还给上游生态建设地区和人民;通过国家唉预算,加大对西部生态重建生态旅游产业的专项补贴范围和数额,对西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地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建设项目应优先向这些地区倾斜,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给与补贴;继续实行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休养生息政策;加大国家的综合扶贫力度;建立生态旅游发展基金等等。

参考文献:

刘德谦;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诊释

第三篇:2018(13)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日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提要

1.1.

1、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名称: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

2、用地规模:130000平方米(合200亩)

3、建设规模:93000平方米、复建玉泉宫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北方最大的道教文化交流中心。

4、建设性质:新建

5、建设地点:平泉县柳溪镇张营子村

6、建设年限:2016年03月至2019年03月 1.1.2项目建设方案

(1)整个文化旅游中心以道学、生态学、旅游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美学环境保护,地理等学科为理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划定功能区,复建玉泉宫、设置林道、防火线、围栏、路标、条凳、石桌、公厕、垃圾箱等附属设施,做到点、线、面合理布局。

(2)文化旅游中心配套建设道教交流中心,集文化交流、商务会议,疗养度假、体验于一体,内设特色道教法器产品展示、道教饮食,住宿、停车场等。

(3)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项目区进一步整理村容村貌,改善其生活条件,使其与文化中心环境协调统一,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

1.2项目编制的依据

1、国家现行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和标准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2、旅游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执行标准。

3、遵循河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结合实际,促进对外开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防疫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7、平泉县有关旅游项目具体申报的实施意见和细则要求。

1.3项目编制的原则

1、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国家标准,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发。

2、采用经济适用,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遵循客观规律,遵循生态学和风景学的整体原则,以确保处理好景点的开发建设与保护关系,力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建设及运行费用。

3、遵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4、认真贯彻国家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定。

1.4 综合评价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处于辽河源周边旅游区的心脏地带,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休闲开发提供了保证,本着“为北京建花园、为百姓拓财源、道教文化交流”的目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标,复建玉泉宫项目从文化、生态、休闲等方面考虑切实可行且前景十分广阔。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道教,又名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由张道陵张天师于东汉时期创立,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而《道经》上则记载道教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已有道历4700多年的历史。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奉老子为祖师,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北旅游宣传周”活动以“清新凉爽、消夏避暑”为主题,公众促销与专业促销相结合,活动布置展位100多个,采取旅游展示民俗风情轮回演出、河北风片轮回播放、旅游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旅游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共推出旅游景点200多个,旅游线路100多条,旅游节庆20多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场,受到北京广大市民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好评。此次宣传活动对外宣传了河北旅游资源,提升了河北旅游形象,让更多的北京市民和境外驻华人士了解河北,认识河北。

平泉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旅游业作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以乡村风光、历史文化和田原生活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娱乐、体验的文化休闲旅游,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突出历史文化底蕴、打造风景游览型、自主创新型、名素风情型、休闲娱乐型文化旅游中心为重点,借助周边的有利旅游条件和自身资源,形成文化交流、养生、餐饮、休闲、游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消费群。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平泉县的休闲产业发展已扎实起步,特别是四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县休闲产业已经开始向高端化迈进。现代休闲产业应作为中等城市和现代产业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所以平泉提出了“中等城市、休闲平泉”的发展目标定位。

2、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区具备了建设的文化底蕴、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条件为打造别具一格的旅游服务节点奠定了基础。

3、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悄然发生着变化,休闲度假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一大亮点,回归大自然与绿色零距离接触更让人们的消费观念侧重于生态乡村游,崇尚自然、注重休闲成为大众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的消费导向。

4、基础设施的投入是产业格局中的最大手笔,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的实施,既能丰富平泉的旅游文化,增强文化产业的宣传,增加农业的产品附加值,同时也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5、平泉县是活性炭、食用菌产业发展基地。果壳活性炭年总产量3.5万吨,占全国的34%左右;食用菌年产量近2亿盘(袋),多年稳居华北地区县级第一位。同时矿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仅会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链条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平泉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作为强乡富民第一要务,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的提出就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以及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重要举措。

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尚、健康、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回归大自然,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机和发展方向。项目所在地有独特的优势,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平泉县地处河北省最东北部,东与辽宁省接壤,北与内蒙古毗邻,是河北、内蒙、辽宁三省交界处的商贾云集之地,素有“京冀门楣 通衢辽蒙”之说。县城距首都北京293公里,承德市区93公里,天津330公里,唐山220公里,石家庄489公里,秦皇岛271公里。

她是连结长城内外的商品集散地,是辽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遗址和文物众多,尤以辽金文化遗产在国内外闻名。

近年来,平泉县委、县政府,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已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山杏生产基地,果壳活性炭生产基地,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示范区示点县”。

3.1.2自然状况

项目所在地平泉县柳溪镇张营子村位于燕山沉陷带与高原后背斜过度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气候属于寒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半干旱向半温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因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团及太平洋气团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凉气爽,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由南向北为140d-1lOd,年平均气温7.3℃,最冷月平均气温-9.1℃,最热月平均气温23.1℃,年平均降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水量为529.7㎜,四周山体植被良好,风光旖旎,气候宜人。

3.1.3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平泉县平泉县柳溪镇。镜内有全县最高山——光秃山,海拔1756米,辽河就发源于此,1998年,林业部批准辽河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现属国家级AAA级景区。另外薛杖子下桥头有棵形体奇特的九龙盘杨树,石虎村有一石刻群,刻有石羊、石虎、石人共11尊,是省级文物保护区。还是野生蘑菇、榛子、山杏、野生药材等野生资源主产区,是活性碳原材料生产基地。

乡村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契丹文化底蕴做特色农家游文章,实施“百户千床”工程,以文化旅游采摘园、水体景观、柳河谷水上漂流、冷水鱼养殖、大窝铺契丹民俗村等项目。

该镇交通通讯发达,黄大线、韩牧线、大龙旅游专线都能通车到公园,实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文化交流的好去处。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 3.2.1政策环境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平泉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立足平泉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内外商投资企业在享受国家、省统一规定的优惠的同时,还享受本县、本乡镇的各项优惠政策。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3.2.2基础设施条件

在交通运输上:平泉县地处河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交界地带,铁路、公路在境内纵横贯通。在金融、保险上:全县有一级县支行9个、分理处15个、储蓄所9个,信用社33个;12家保险公司,构成了覆盖全县的城乡金融服务网络。在通讯、电力上:全县8.24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部完成,90%的行政村接通宽带,县城开通3G网络,5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通讯网络覆盖;兴泉110千伏线和蒙和乌苏、平

三、茅黄3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党坝35千伏更换和5条1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如期完工,全年供电7亿度,主要依托华北网供电。

项目地处辽河下游,能源、交通、水、电、通信条件十分优越,是项目落地的理想区域。

第四章

市场预测与建设方案

4.1市场形势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我国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追求生活质量、精神愉悦与身心健康成为大众时尚,休闲度假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旅游产品之一,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疗养因此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新的定位,休闲健身、观光、采风成为一种旅游时尚,建设一个功能齐全、服务周全的温泉休闲度假中心将成为旅游区的一大亮色,因此,建设此项目切实可行。

在农业旅游方面,近几年来,各地农业旅游发展很快。农家休闲旅游,以绿色消费为内容,模式因地制宜,种类较多,诸如观光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休养性等,各有特色,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提升旅游文化含量,使游客“行得安心,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顺心,购得称心”。集休闲、疗养、观光、品尝、体验、玩乐、购物等于一体,以身心放松的体验为目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项目区地处辽河下游,山体彼此相连,高低错落有致,山上郁郁葱翠,林间百鸟争鸣,山坡上绿草如茵各色野花点缀其间,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文化交流中心项目的建设开发提供了保证。项目前景十分广阔。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

4.2平泉旅游市场分析

在京津地区乡村特色旅游成为新宠。京津各地推出了“游在承德、吃在平泉”、平泉多条主要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让游客在中国传统喜庆的节日中感受到温泉疗养及乡村旅游的快乐和温馨。

4.3风险预测

当社会、经济等宏观环境或政府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时,市场将产生较大风险。但从目前情况及未来预期来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需求将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因此,市场风险对于红花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来说很小。

对此,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一方面要立足于获取短期利益,另一方面还要立足于发育组织功能,培养优秀团队,以保障未来长期利益的实现。

4.4项目发展定位

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道教文化交流中心,打造特色文化交流、休闲养生、乡村旅游重要服务节点。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

5.1场地条件

5.1.1位置

建设地点位于平泉县平泉县柳溪镇张营子村

5.1.2水源

在村庄附近打井或利用山泉引流。5.1.3电力

35KV电站供电

5.1.4交通运输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101国道、承朝高速、平青乐公路、锦承铁路以及即将兴建的京沈高速铁路。

5.2建筑方案 5.2.1玉泉宫

以平泉县原道教场所“玉泉宫”为原形进行复建,建设主殿、道场、讲经堂、医堂、易经堂、养生堂、武术苑等,以玉泉宫为核心,突出道家主题,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融,注意保护原有生态的有机联系性,显示道教要求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配套建设主题公园。

5.2.2文化交流中心

以道友、信众聚集进行道教文化交流为中心建设集会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为各类人群提供会议休息场所。

5.2.3游客服务中心

设置包括团体和个人接待处、休息区、餐饮购物一条街、投诉处、特色产品重点展示道教法器以及食用菌绿色食品和高附加值的活性炭产品及工艺品、停车场等,以方便游客更好地游览。

5.2.4建筑要求

整个项目占地 200亩。以道学、生态学、旅游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美学、环境保护、地理等学科为理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划定功能区,做到点、线、面合理布局,设置林道、放火线、护林房、围栏、路标、石桌、条凳、公厕、垃圾箱等附属设施。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本项目的实施依据实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开发建设景区、景点,尊重客观规律,保持大自然原有的风貌,亭台楼榭的建设风格与布局、周围景观相协调。

第六章

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

本次项目估算总投资1.5亿元。投资估算主要指土建及室内外装修,水、电、给排水、美化绿化等建设费用。

6.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亿元,企业自筹。

6.3优惠政策

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更快发展当地经济,根据平泉县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以一流的服务为开发商提供创造生态效益的平台。

第七章

财务评价

7.1财务评价的依据

7.1.1、本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国家和河北省现行的财务、税收、金融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7.1.2、设计能力

本项目建成后,按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计,每位游客平均最低消费500元计算,年可实现销售收入为

10万人*500元/人=5000万元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7.2财务效益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利润总额为0.3亿元,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25%计算,年所得税总额为0.075亿元,税后利润总额为0.225亿元,项目回收期为7年。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管理

8.1环境现状

项目范围内大气和地下水均没受到污染,自然环境质量良好,有利于项目建设。

8.2建设的环境影响因素及环保对策

景区布局的总体规划以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为前提,如不按规划标准建设,会造成部分植被、树木的破坏,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会为景区带来白色垃圾。

1、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采取绿化、美化、净化的措施,使环境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2、定点设垃圾箱时刻提醒游客加强自主的景区文明。

3、设立生态文明宣传牌,让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九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有效地整合项目区的旅游资源,提高现有旅游资源质量。可以通过搞活项目区内各种旅游接待项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

目区的开发,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使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实现促进了当地农民有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对增加周边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篇: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导游词范文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到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总占地面积2.8万亩,是鄂托克前旗最早开发的旅游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该旅游区位于蒙宁交界处的西鄂尔多斯草原,西靠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东依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距银川68公里,距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60公里。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汇集了鄂尔多斯市81种风格各异的苏勒德祭台;建有兼具蒙汉建筑风格的鄂尔多斯大门,主门高12.06米,大门的建筑尺寸全部按照“九”或“九”的倍数建造,以示“吉祥”之意。还有鄂尔多斯西部最大的蒙古包,它直径36米,建于2002年,取名“巴音塔拉宫”,意为富饶辽阔的草原上的宫殿。在这里,可以欣赏鄂尔多斯蒙古族歌舞和鄂尔多斯婚礼表演。景区内分为苏勒德文化观光区、鄂尔多斯民俗村和民族体育文化娱乐区。在苏勒德文化观光区中,有保留最为完整、传统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现象——苏勒德祭奠,这里汇集了鄂尔多斯市七旗一区蒙古族牧民家门前的形制各异的苏勒德,共九九八十一个,占地13亩;每年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几十次。这种独有的苏勒德祭祀现象在内蒙古其它盟市正逐步消失,唯有鄂尔多斯蒙古族在继续完整地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祭祀活动。在鄂尔多斯民俗村中,一个极具蒙古族文化特色的地方就是“敖包”祭祀区。“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它是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大多数是用石头堆成的。敖包有盟、旗、苏木敖包,也有部落、氏族和家族敖包,都有固定的祭祀日期和特定的祭品。一般说,敖包的祭祀时间在阴历某月十五或其前后。敖包最初是一种标志,用来辨别方向和道路,后来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祈求降福、降雨、保佑人畜俱旺的地方。祭祀敖包是蒙古族民间盛行的古老传统习俗。民族体育文化娱乐区中,有骑马、骑骆驼、游泳、垂钓等民族传统旅游项目,还有蹦极等娱乐活动项目。

第五篇: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 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07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旅游业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古长城、秦直道、昭君坟、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等,全市现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鄂尔多斯地区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 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神奇的响沙湾、沙漠绿洲、沙湖、草原、温泉、阿拉善湾遗鸥保护区、晋蒙黄河大峡谷等。鄂尔多斯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有神东煤海、准格尔露天煤矿、万家寨水电站、鄂尔多斯绒纺城、苏里格天然气田、达拉特电厂、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是从1984年、1985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的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鄂尔多斯市旅游业也经历了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到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办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度开发。全市现有各类景区(点)35处,其中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是国家4a级景区,鄂尔多斯世珍园和巴图湾是国家3a级景区,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和神东煤海是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线已成为自治区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主要产品以成吉思汗陵、民族风情、沙漠生态和草原风光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5家;现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家;a级景区1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客源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旅游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居全自治区第一。2006年1-12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8亿元。

面向未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市,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整体旅游形象,着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构建“五区两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突出“天骄圣地,蒙古风情”这一主题产品。库布其沙漠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有响沙湾、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其百里响沙带、七星湖、夜鸣沙等),突出沙漠风光、沙漠探险娱乐、沙漠度假主题产品。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伊和乌素温泉、包乐浩晓温泉、恐龙足迹化石、阿尔寨石窟等),主要以“古老物种,神秘传奇”为主题,发展科考、访古、草原温泉度假产品。“河套人”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大沟湾“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等),主题形象为“访河套人文化遗址,看塞上江南美景”,发展草原观光、科考、水域度假产品。东鄂尔多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准格尔露天煤矿、油松王、准格尔召等),以“黄河壮丽峡谷,蒙汉民歌摇篮”为主题,发展黄河峡谷风情旅游产品。两线为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一个中心是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旅游功能。重点推出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沙漠游乐、生态科考、产业观光、水域度假六大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整体旅游形象,将鄂尔多斯市建成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和自治区旅游强市。

亲爱的朋友,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条旅游线路:

一、包头—响沙湾—东胜—秦直道—九城宫—成吉思汗陵—世珍园—恩格贝—包头

二、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七星湖—恩格贝—包头

三、包头—响沙湾—东胜—成吉思汗陵—神东煤海—红碱淖—榆林

四、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学院旧址—河套人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陵—东胜

五、银川—大汗行宫—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包乐浩晓温泉—百眼井—阿尔寨石窟—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蒙西工业旅游区—乌海

六、呼和浩特市—黄河峡谷—油松王—准格尔召—成吉思汗陵—东胜—响沙湾—包头 亲爱的朋友,到鄂尔多斯旅游,去拜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体验鄂尔多斯蒙古族神秘的祭祀文化;观赏《圣地古韵》、《鄂尔多斯婚礼》,领略鄂尔多斯独特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饱览大漠风光,聆听响沙奇妙的声音,沐浴沙湖的凉爽,乘“沙漠之舟”去探险;观赏草原风光,感受游牧民俗风情,到温泉度假;参观世界最现代化的矿井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尽情感受鄂尔多斯的魅力吧。愿鄂尔多斯之旅给您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

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

历史沿革

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有土方、鬼方、犭严 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边县境内。

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尔多斯地区及周边设胜州、丰州、夏州、宿州、灵州和盐州等六州。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中原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群雄并立,相互征战,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各政权纷争逐鹿的地方。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

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了清朝,实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尔多斯部为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六旗共建一盟,会盟地点在伊克昭(俗称王爱召),故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地区在清顺治年间被划分为六个旗,乾隆年间又划分出一个旗(扎萨克旗),成了七个旗。公元1907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内设东胜厅。

民国时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将东胜厅改为东胜县。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成立。从此,鄂尔多斯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在这块有着远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汉族和几乎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此,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衔接地带。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商贸流通和战争时期长城两岸的烽火,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鄂尔多斯区域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发展鄂尔多斯旅游业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篇二:鄂尔多斯导游词

各位朋友/领导: 早上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与大家相识,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曾,曾 国藩的曾,在座的可以可以称呼我为小曾,这样显得更为亲切一些!小曾是旅游服

务有限公司的一名专职导游,也是大家这次去 日游的全程陪同导游!那在这两天的旅途中,小曾要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多多指教,给我一个可以进

步的机会,我也希望各位可以在这两天中支持以及配合我们的工作,可能我不是最优秀的导

游,但我绝对会是一个最用心的导游,大家要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和我说,在我

的能力范围内的,我会尽量满足您的要求.接下去我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我们这次的行程安排,首先,(简单介绍行程安排)这就是我们这两天行程的安排,大家要是有什么意见或建义可以提前向我反应,我会做相应的处理,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

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

宫殿”,因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

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

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

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

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

夏毗邻。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

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

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51.45万,是一个

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

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 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

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

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

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

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

多斯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山,北至包头九原郡

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汉初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地区作为蒙古皇室封地,归察罕脑儿管辖。元朝先后在此设立宣尉司与行枢密院。明朝建立,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卫所辖。十五世纪中叶,明朝天顺年间,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即“八白室”)的蒙古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进驻河套地区,“八白室”也随之迁入。鄂尔多斯部源自成吉思汗时的“斡耳朵”,即成吉思汗时的宫殿。成吉思汗去世后,立“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由鄂尔多斯部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五百年来,鄂尔多斯部一直没有离开过鄂尔多斯地区。篇三: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尔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的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沧桑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传说,成吉思汗在率军征西夏时,路过鄂尔多斯。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语道:这里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嘱咐道:“我死后可葬于此处”。成吉思汗去世后,运送其灵柩的灵车行至鄂尔多斯时,车轮突然陷进沼泽地里,套上很多牛马都拽不出来。护送灵车的将领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将其“毡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袜子”安放在这里,并进行供奉。

成吉思汗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景区和“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陵宫为核心,由“三区”、“两道”、“八景”组成。

“三区”,即“文物保护观光游览区”,以陵宫为核心,占地10平方公里;“生态恢复保护区”,在核心区的外层,围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围的梁地为界,占地2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真正实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外围为“视觉景观控制区”,占地50平方公里。

“两道”,即从“气壮山河”入口门景到成吉思汗陵宫的4公里长的“成吉思汗圣道”和环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并连接各景点的16公里长的“风景道”。

“八景”,即游客活动中心、游客教育中心、祭祀观光游览区、蒙古民俗村、神泉风景区、休闲度假中心、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和热气球俱乐部。

亲爱的朋友,来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气壮山河”入口门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跃马柱型雕像、左右分别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层27级台阶、西边与山峰连接的丘陵式墙壁等组成。门景主体建筑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伟大壮举气魄的缩影。由入口门景往北展延的大道就是成吉思汗圣道和风景道。我们可以沿着吉祥的成吉思汗圣道和风景道参观各个景点,最后到陵宫,拜谒成吉思汗陵。

穿过“气壮山河”门景就是壮观的“铁马金帐”群雕。包括385樽雕像,5座金帐,它以恢宏的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出征时的情景。

观赏完壮观的“铁马金帐”群雕,我们看到的是以休闲广场形式所表现的亚欧版图。亚欧版图广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版图四角设有观图台,东西两侧各树立13面旗帜。亚欧版图广场以高低错落和几种不同颜色表现出从大蒙古国至元朝时期的疆域版图,包括中国本土以及横跨亚欧的四大汗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图。在亚欧版图广场四角的石壁上分别雕刻着主题为“民族的希望”、“敞开的国门”、“繁荣的大地”和“吉祥的草原”组画。

成吉思汗中心广场座落在成吉思汗圣道的中心位置,是整个景区的次高点。广场周围的台阶由六大六小平台和台阶组成,即每六级台阶上面有个小平台,共六个小平台,象征历史伟人成吉思汗享年六十六岁。广场中央屹立着两块高大的丰碑,记载着成吉思汗戎马生涯和震撼世界的历史。从中心广场到成吉思汗陵宫的圣道两旁的青松翠柏间竖立着数十个高大的雕塑,这些雕塑为蒙古人崇拜的神兽雕像和成吉思汗的大将等人物雕像。这些雕像栩栩如生,仿佛是成吉思汗的卫士,威风凛凛地守卫在圣道两旁,将圣道衬托得庄严肃穆。

成吉思汗陵(八白室)旧址在成吉思汗中心广场北坡,圣道中央有一座白塔,这就是成吉思汗陵旧址标志。成吉思汗陵迁至鄂尔多斯,最早是八个白色的毡包,史称“八白室”。成吉思汗陵于1649年从黄河南岸迁移至这里后,这块古老神奇的地方称之为“伊金霍洛”(圣主的陵墓)。1954年,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兴建成吉思汗陵,1956年新陵落成,成吉思汗八白室迁移至新陵。人们为了纪念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室达307年的旧址,便建立了白塔,并进行供奉。

亲爱的朋友,现在展现在各位眼前的三个金碧辉煌的灵包,就是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由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过厅和西过厅六部分组成。设计独树一帜,建筑艺术独具匠心。整个陵宫犹如一只冲天而飞的雄鹰,翱翔在辽阔的草原上,象征成吉思汗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

成吉思汗陵宫正殿中央是高达4.3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雕像背景是辽阔的成吉思汗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时期的疆域图。成吉思汗陵宫后殿,也称寝宫,安放着三顶灵包,供奉着成吉思汗及三位皇后的灵柩,是成吉思汗八白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殿南墙正中是一幅烧瓷壁画,是依据珍藏几百年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图复制而成。后殿还有一幅“成吉思汗称汗”壁画,展示了成吉思汗经过艰苦奋战,终于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盛大场面。寝宫酥油灯长年不熄,也是广大蒙古族和游客祭祀和拜谒成吉思汗的地方。陵宫西殿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室组成部分吉劳(鞍辔)白室、胡日萨德格(弓箭)白室和宝日温都尔(圣奶桶)白室。西殿壁画则展示了成吉思汗经历的“灭乃蛮之战”等重大事件和十三世纪蒙古民族一些生产生活习俗。陵宫东殿里安放着一座灵包,灵包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和夫人额希哈屯的灵柩。东殿壁画主要反映了成吉思汗“治国之道、治政之策”的政治思想及古老的蒙古民族游牧生活习俗等。陵宫西过厅内陈列着成吉思汗时期的部分珍贵的文物和“成吉思汗丰功伟绩”壁画。陈列有当时最先进的铜制火炮,有元朝发给诸王或使臣的特别通行证——银制圣旨牌和腰牌,有当年阿拉伯地区发行的马蹄形蒙古银币,有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及其门人免除差役、税赋和令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的圣旨碑文。西过厅壁画则以成吉思汗诞生、艰难的少年时代、哲别归降、建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伐金战争、西征花剌子模、诏请丘处机和东西方贸易往来等图景,艺术地再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经历。陵宫东过厅里陈列着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部分银制祭器和“成吉思汗子孙伟业”壁

画。东过厅壁画主要反映了忽必烈统一中国,元朝的社会、经济、科技、对外交流等情况,展示了成吉思汗子孙们的伟业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繁荣景象。苏勒德祭坛是供奉成吉思汗所向无敌的战神——哈日苏勒德(黑神矛)的台基。成吉思汗把苏勒德看作是长生天赐给的神矛,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祭祀。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的祭奠,与成吉思汗灵包的祭奠一样,每年要举行月小祭、年祭和龙年大祭等多次祭奠。在苏勒德祭坛,还供奉着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尔的花神矛阿拉格苏勒德。

商更斡尔阁(珍藏)白室是成吉思汗八白室之一,存放着各种祭器和反映成吉思汗春季大祭“查干苏鲁克大祭”场面的壁画。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展览馆用文字、图片、实物、声像等多种手段,系统地介绍了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形成、继承和发展。祭祀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内容,也是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阿拉坦甘德尔敖包是为纪念成吉思汗而设立。成吉思汗陵建成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苏鲁克大祭的祭天仪式就在这里隆重举行。

成吉思汗敖尔敦(行宫)座落在成吉思汗陵东南,是仿成吉思汗称汗登基时的斡儿朵(宫殿)建造的,由一座蒙古包式金顶大殿、两座侧殿、选汗台、成吉思汗战车和蒙古包群组成。

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由赛马场、运动场组成,是为举办那达慕而建立。平时,这里由当地牧民表演马术,并为游客提供骑马、射箭、摔跤等娱乐活动项目。天骄大营是根据历史记载的成吉思汗军事大营而仿造的。由各种古老宫帐式建筑群组成,体现大汗、大草原、大气势特点。这是按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您可以品尝蒙古族风味食品、观赏元代大型宫廷歌舞《圣地古韵》和鄂尔多斯民族歌舞《欢腾的鄂尔多斯》。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陵为依托,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浓郁的民族文化为特点,再现了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业绩和蒙古族古老、丰厚的历史文化。

下载鄂尔多斯打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鄂尔多斯打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学专业: 姓名:叶晓波 学号:指导老师:马思睿08级旅游管理00860001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引言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原煤生产和......

    2007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总结[报大庆办]

    自治区大庆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根据内庆办发[2007]22号和内庆组发[2007]11号通知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打造金秀旅游

    依托金山秀水,打造旅游强县如何充分利用好金秀的旅游资源优势,一直是金秀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自1988年以来,金秀大瑶山先后被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

    支持鄂尔多斯打造中国西部文化强市实施方案

    《支持鄂尔多斯打造中国西部文化强市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为落实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以下统称甲方)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乙方)签订的关......

    如何打造我县旅游产业

    如何打造我县旅游产业 ---依托环境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产业基地 区划调整之后的和县,各种产业结构调整正逐步规划成型,作为近年来一个经济增长强点的旅游产业更应该成为我们探......

    发挥优势打造旅游名城

    发挥泰山优势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泰山,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物质文化双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世界数以亿计游客的景仰。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

    呼伦贝尔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

    呼伦贝尔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 25.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38个少数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素以民族特色浓郁、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多样而著称,各民族的......

    打造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打造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示范城市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高举民族大团结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