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8: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

第一篇: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教育 性知识教育

【正文】 引言

中国新世纪的大学生青春年少,生气盎然。他们追求时尚而求真务实,他们标新立异而讲究效率,他们充满憧憬而注重现实,他们求知迫切而向往爱情。大学恋爱已成为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独特的校园文化、个性的青年文化和细腻的心理文化叠加的产物。

我国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把恋爱观教育纳入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内容,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二十多年过去了,当今大学生的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种种恋爱问题也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后果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是人生的重要时段,是一个人学知识,长身体,锻炼思想,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能否正确处理好恋爱、爱情问题,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工作,提高身体、思想素质,力求全面发展,这就不仅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幸福、发展和前途,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进行大学生恋爱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十分有必要而且重要。本文将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探讨其内在的原因,思考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教育方法和内容,真正把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上。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据资料报道,目前全国高校有85.6%的大学生已经实施或准备涉足爱河。[1]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参阅了全国的相关调查,并于2005年1月对以涪陵师院为代表的几所重庆市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共发放问卷368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综合文献资料及有关的调查报告,大致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其分析如下:(一)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通过调查表明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恋爱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5种:

1、志同道合型

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习和工作更勤奋。据一项对全国14个省市26所全日制高校547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2]

2、情投意合型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

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2]

3、尝试型

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到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有37%之多,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2]

4、弥补型

由于大学学习比较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到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2]

5、虚荣型

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极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习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二)大学生恋爱的特征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生理逐渐成熟,性意识不断觉醒,往往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同时大学生又生活在青年人高度集中的特殊环境中,年龄相仿,朝夕相处,加上专业一致,兴趣相投,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而萌发爱情的种子。同时部分传媒“无爱不成书,无爱不成戏,无爱不成歌”的“催化”和西方爱情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新世纪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有着与过去乃至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显著不同的特点:

1、普遍化

据本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正在谈恋爱或准备谈恋爱的人,一年级为15%,二年级为25%,三年级为40%,四年级为65%。其中二年级为超常增长阶段,尤以女生为甚,占到50%左右。女同学自嘲:“大一娇,大二俏,大三着急,大四没人要。”[1]说得可能有些夸大,但确实反映了校园爱情的一些实情,因为男大学生们固执地认为,大学毕业后还没有男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鉴于此,一位大学哲学系的副主任说:“我们不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怕他毕业后难找对象了。”[1]

2、低龄化

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出现了低年龄化趋势,即由高年级发展到低年级,由大年龄发展到小年龄,而且呈上升趋势。以前,高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较多,而现在一年级的大学生就开始谈恋爱。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已成了风气,成了部分大学生入校后的要务之一。一些大学生陶醉其中,许多大学生跃跃欲试,恋爱热持续升温,成为高等学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3]

3、公开化

恋爱方式由“秘密”转向“公开”,在爱情表达方式上,感情外露,过分亲昵,无所顾忌。以

往大学生谈恋爱很慎重,把它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来看待。谈恋爱往往很隐蔽,不轻易让别人知道;而当今大学生表现为结交异性朋友大方,他们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对别人的议论毫不在乎。涪陵师范学院的一位教师曾风趣地说:“过去学生谈恋爱看见老师觉得不好意思,而现在是老师看到学生谈恋爱老师感到不好意思。”

4、快速化

以往的大学生从恋爱走向结婚常经过漫长的岁月,而现在的大学生从相识到热恋进展迅速。在大学校园这块爱情的沃土上,每分钟都在诞生爱情,每一刻又在分解着爱情。当代大学生有情则爱,无情则散,毫不掩饰。一位恋爱“快速化”的专家高论道;“大学里谈恋爱不过是在做试验和种实验田,取得第一手的经验,成功与不成功也没啥了不起。如果现在不学会几招,将来在社会上翻了船,那可了不得了。”[4]

5、多元化

以往大学生谈恋爱多以结婚为归宿,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以婚姻为目标,恋爱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有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减轻学业和就业压力;有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有的是从心理,“一个寝室里别人都谈恋爱了,那么我也要谈恋爱。[5]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反映在恋爱认知、恋爱态度和恋爱行为上也是良莠并存。就问题而言,主要有:

1、恋爱观上存在错误认知。第一,爱情至上。

有些同学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似乎除了爱情之外,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本次访谈中,有不少同学认为,“人生中最可贵的幸福就是爱情”;有的甚至认为,“没有爱情学习就没有意义”,“大学生活应该是学习加恋爱。”因此,有的同学一进大学就涉足情场,忙于谈情说爱,写信幽会,致使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第二,男主女从。

这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在爱情问题上的反映。表现为有些男同学,自认为自己的事业重要,把对方当作从属者、服务者或精神上的慰藉者;有的女同学在这种旧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寄托在对方身上,只想找一个理想的“靠山”,稳稳当当,舒舒服服地靠一辈子。从而缺乏进取精神,不愿再拼搏奋斗。第三,容貌第一。

他们注重异性的外在美,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为此,往往把异性的相貌、仪表、体态、身高放在择偶标准的首位,把是否对得起亲友、对得起“观众”作为出发点,而忽视对方思想上、感情上、精神上的条件,似乎爱情不是心灵的结合,而是脸蛋的拼凑。第四,功利至上。

主要是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的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动机出发,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自身而是他(她)的家庭出身。凡此种种,都是狭隘的功利主义与市侩作风在恋爱问题上的表现,是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所包含的恋爱观格格不入的。

2、恋爱态度和恋爱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有的大学生以虚荣的心理对待爱情,把越早被人爱当作一种骄傲,把有异性陪伴

看作一种派头;有的大学生担心别人在谈而自己未谈会被讥为“嫁不出去的姑娘”或“低能儿”,为了展示不甘示弱的决心和能力而涉足情场,谈起了恋爱;有的大学生把谈恋爱当作是“做作业”、“打草稿”,玩一玩,试一试,为今后处理婚恋问题积累经验;有的大学生对爱情表现出一种绝对超然的态度,追求一种朦胧的、模糊的爱,认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往往是以朦胧、模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爱情正是如此;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重过程而不必过多考虑结果,把恋爱和婚姻当成没有联系的两码事;还有的大学生受现代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把恋爱当成儿戏,朝三暮四,玩弄感情,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所谓的“性自由”、“性解放”当作一种社会进步,在恋爱问题上不讲道德,不受约束,不负责任,用性欲来取代爱情;至于有的大学生因谈恋爱而荒废学业,或因恋爱问题出现心理和精神疾病乃至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亦不是个别现象。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问题的原因

既然上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会产生如此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进而使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是导因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是其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性生理成熟导致了性心理、性意识的萌芽,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异性交往欲和对性知识的感兴趣,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一项调查显示,83%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欲望,比10年前上升了12.9%。性兴趣从中学开始(有异性朋友)的由10年前的38.8%,增加到2000年的57.28%。[6]由此,大学生始而表现为时隐时现的对异性的向往和倾慕心理,喜欢打扮、整装,乐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并希望得到好评,继而相互评头论足,想入非非,最后发展为相互追求,堕入情网,甚至发生越轨行为。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盲目摸索,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成为他们性过错的主要原因。例如,有的女生不懂得男性受强烈性刺激易达到性兴奋状态和自身的极易受孕性,从而在与异性接触中放松警惕,错误的为表达爱情而吞食苦果。

2、自身的修养不足是根本因素 大学生对爱情的实际获得程度、体验方式主要受制于大学生自身修养状况。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往往是恋爱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表现为:

(1)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大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的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位学生坦言:“进入大学以来,我的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也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仿佛人生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头脑一片空白。”这一表白,反应了很多大学生心中的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于是转到谈情说爱,借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排解孤独、寂寞的需要。校园文化生活单调,课余文化生活枯燥乏味,三点一线连成了每天的全部,再加上家庭的干预与影响较中学时大为减弱,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适应性较差,以至感到孤独、无聊、空虚、寂寞,一些学生为了释放多余的精力、寻求精神快慰而谈恋爱。据一项对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12所大学336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不是婚姻,“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7]

(3)追求性刺激。当前社会上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另外,大学生受西方的“性

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把追求感观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4)攀比心理作祟。有些大学生谈恋爱纯粹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作祟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于是便随大流,赶紧找一个,以满足虚荣心。

(5)为以后的人生积累经验。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谈恋爱,如同种试验田,取点儿第一手经验,为以后成熟的爱情打基础”。“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们忘了还有明天”、“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等港台流行歌曲总是在校园里经久不衰,格外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不知是这些流行歌曲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观,还是大学生的恋爱观在流行歌曲中找到了共鸣,不问结果,只问过程,已成了他们获取爱情的真实写照。

3.高校教育的特点与局限是重要因素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恋爱观的确立直接来源于高校教育,所以高校教育的特点与局限是影响大学生恋爱教育的重要因素。

首先,大学生支配时间的自主性和课余时间的丰富性的影响。与中小学生比起来,大学生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度要大得多,课余文化生活要丰富得多,这就为大学生谈恋爱创造了客观条件,使男女生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双双单独接触。我们看到,无论是郊游、社团活动、体育锻炼,还是舞会、文娱演出都是便于他们谈情说爱、卿卿我我的最佳时机。

其次,学生来源多重性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高校对办学体制和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学生来源呈现出多重性趋势。从90年代起,由于高校招生、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尤其是中后期高校扩大招生使许多学校的学生宿舍跟不上生源增加的发展,大学生便可以在外租房。多层次(有的高校从专科生到博士生都有)、多形式(全日制、函授、夜大、电大等)、多渠道(校校联办、公办与民办联姻等)办学,使高校学生的来源、层次、年龄也更加复杂。这些情况必然给大学校园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样也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某些来自富裕家庭、富裕地区的大学生由于事业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天用父母争来的钱吃喝玩乐,往往用恋爱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打发时光。来自社会的大学生有的已经建立了家庭,有的正处于热恋期,多来源、多层次、大年龄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在高校形成了一种感染性的视觉冲击,这在客观上为大学生谈恋爱形成了一种环境和氛围。

最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宽松。中学尤其是高三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面面俱到不留死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对而言要宽松得多,主要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特别是90年代后的教育者日益年轻化,在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上也开明化,他们更加尊重大学生的身心需要,对大学生谈恋爱以及日益放肆的恋爱行为,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加上大学生就业的自主性日益增大,学校失去了“惩治”大学生谈恋爱的杀手锏——毕业分配。这一切变化在客观上使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硬性禁止力度削弱。于是,某些大学生自我要求放松,自我约束能力差,不思进取,成天沉溺于爱河之中。一般来说,只要不发生因性行为而出现严重后果,大学生的恋爱是不会遭到学校干涉的,他们尽可以在恋爱的道路上“大胆的向前走”。调查表明,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地点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在家里(45.8%)、在外租房(44.9%)、和在校园内(40.7%)[8]严重的是,少数高校忽视管理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学生管理工作近乎失控状态,对大学生的违纪现象包括恋爱越轨

行为采取放任态度。如此一来,校风、班风日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学之间相互影响,使大学生恋爱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

4、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给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外开放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描写青年男女情感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健康的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等等,使大学生眼花缭乱,难辩是非,对思想比较单纯、社会经验较少的大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些大学生把握不住自己,盲目的追求感性的体验和刺激,双方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约会,经常陶醉于对方的音容笑貌,想入非非,约会见面的吃喝玩乐、风花雪夜地“侃大山”,为此经常熬夜,很难做到专心听课,做作业,这就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但有害于双方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根据潘绥铭教授对本科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调查显示,一些家长对孩子进大学前后与异性的交往和谈恋爱也持支持态度。尽管有多达67.3%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自己性观念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比较传统或很传统的,但是家庭的实际行为却宽松得多,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家庭对他们与异性的交往,只有16.5%(父)和25.5%(母)是反对/戒备;55.8%(父)和43.3%(母)是既不赞成又不反对;还有27.6%(父)和31.2%(母)是理解/支持(2.3%说不清)。[9]而孩子上本科后,父母的态度大幅度地转向理解/支持(53.7%)。[10]可见,受到开放意识冲击的父母,在对待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上,已逐步走向开明和尊重。

综上所述,新世纪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既有良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又存在着种种原因。针对大学生在自我调节和自我把握感情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弱,思想还不成熟,社会阅历还不深,理性的分析问题能力还不强,以及恋爱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状况,因此,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恋爱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思考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部分高校采取不禁止,不引导的消极不作为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不尽相同,错误的恋爱观念及有失道德的恋爱行为对大学生是相当有害的,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在明晰了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积极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恋爱观念,规范恋爱行为,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重视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高校教师应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绝不可强行压制,当今的大学生由于社会进步,生理和心理都比较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问题有独特的视角,在某种问题上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越禁止,他们搞得越火热,校内不行就到校外去,往往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对大学生谈恋爱,不能放任自流,平时不管,只是在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给处分等等,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在大学生涉入恋河之前,应教给他们必要的性知识,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当他们处于热恋之中时,指导大学生对爱情的承诺永远要面对现实生活;当他们处于失恋的痛苦体验时,既要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也要教给他们更加洒脱地对待爱情和人生;当深爱的一方已不复存在时,收拾起悲伤重享人生,并不意味着背叛;相反,当恋爱的一方背叛诺言之时,再度重振精神享受人生,另作追求,也不意味着饶恕。要鼓起大学生新的理想风帆,在事业的奋进中,充满信心的去驾起新的爱情之舟,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的港湾。

(二)把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加上自身较高的文化修养,决定了其对爱情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既不同于前人,也有别于其他同龄人;既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反思,又带着改革开放年代剧烈变革的印记。幼稚里显得成熟,纯真中又包含荒唐,理性的与非理性交织在一起,使得代在大学生的恋爱教育要比过去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因此,必须把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

一是要弄清楚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真实想法、看法,做到胸中有数,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方法是,在讲授前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或做点问卷调查。实践表明,学生乐于就这一问题坦诚发表意见。二是不回避问题。现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远非是过去那些该不该谈、能不能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之类的问题;而是更多的从生理、心理和人际交往的角度,从人性、缘分、实践的角度,说明大学生恋爱的合理性、必要性,从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待爱情的态度和爱情的表达方式。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能给予有说服力的回答,而是拘泥于过去一般的规劝、说教,是不会奏效的。

2、全面性

对大学生恋爱问题要做全面中肯的分析,力戒片面性。一方面,对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普遍化、低龄化和公开化等特点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中学时代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几乎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得以充分发挥。再加上首次处在一切需要自己思考、判断、处理的地位,一遇困难就感到孤立无援,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抚慰,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极容易迅速跨越友谊的阶段直接进入恋爱。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产生恋爱的想法和要求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宜以偏概全,用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极端问题一味地对大学生恋爱持批评、指责和否定的态度,这既脱离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的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实上,确有不少同学恋爱观比较正确,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恋爱过程中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促进了双方学业的完成。在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加以评说,或用学业、恋爱双丰收的典型事例给学生以正面引导,就比单纯的批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3、原则性

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并不意味着对教育原则性的放弃。对于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一些原则性问题,应旗帜鲜明地表明教育者的观点和态度。比如,有的学生单纯从生理的角度看待大学生恋爱问题,把不提倡大学生谈恋爱认为是对人性的扼杀;有的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不必注重结果,把恋爱与婚姻当成两码事;有的把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文明甚至不道德的行为看成是时代的开放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认识显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结合对爱情真谛、爱情本质和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教育指出其错误与危害。

4、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目标各不一样,反映在恋爱问题上的认知和态度也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和引导也应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要求。比如,第一个层次,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学业,大学期间最好不谈恋爱;第二个层次,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打基础的重要学习阶段,且年龄偏小,心理、生理尚不成熟,相互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接触和了解,不宜谈恋爱;第三个层次,对于已在恋爱之中的学生,则要求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以文明、健康 的方式处理好爱情生活。当然教育的着力点是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接受第一个层次的要求,减少低年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把大学生谈恋爱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

(三)完善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内容

关于大学生恋爱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很多的,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

1、加强恋爱观教育

第一,要让大学生明确爱情的内涵。真正的爱情是以相互倾慕为基础,是理想、信念、志向的一致,性格、气质的相融,兴趣爱好等因素的相近,而不仅仅是一种外表的吸引,应是真、善、美的统一。当今社会,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有些人似乎忘记了什么是真、善、美。从利己主义出发,把爱情看作是一种商品,把贪图享乐作为选择恋人的基础。比如,有的把金钱作为爱情的等价物,认为“有钱就有幸福,有幸福就有爱情”,于是出现了年轻男子找老太婆为妻,妙龄少女嫁给了年近七旬老人的“傍大款”现象。把择偶标准放在金钱地位上,对此,教育者应该否定,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掌握正确的择偶标准。

第二,要求大学生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及时确立新目标。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当女大学生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同时,要帮助大学生确立大学阶段的目标。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已变成现实,新目标又未建立,不少学生感到茫然、空虚,进入“动力真空带”或称“理想间歇期。”这就需要教育者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什么样的目标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呢?美国心理学家费洛姆认为:“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激励力量,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对个人的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的难度两个因素。”由于目标对个人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教育者应该帮助正在被空虚、无聊困扰着的同学,确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即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目标,从而战胜空虚、无聊。

第三,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 --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性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2、突出恋爱道德教育

恋爱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在男女恋爱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恋爱的社会道德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恋爱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和展开。平等互爱、婚姻自主是它的最主要内容。这种恋爱道德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与人的新型平等关系。

爱情的发展要受一定的社会道德的制约,同时也承担着对对方,对家庭,对社会的道德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人把竞争、发挥主体意识等经济领域中的原则错误地渗透到恋爱、婚姻领域,道德的制约与情感的宣泄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对此,部分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也受到了冲击,对婚恋问题采取不严肃的态度。比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妻子情人并存”可以理解,恋爱也可同时多谈几个,甚至可以“强

登他人之舟”。“爱情多元论”在大学生中有较大的市场。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结果未必结婚”,他们对“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表示赞同。他们把恋爱和婚姻分开,偏重其生理的要求。强调“个人感情第一”,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导致道德沦丧。作为教育者应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大学生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抵御不良的西方思想,让他们明白,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观念与我们社会主义道德是不相容的。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的去爱他(她)吗?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个人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爱情的基础。如果采取低级庸俗、轻佻放荡的方式,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伤风败俗,有失道德。关于失恋问题,应做到失恋不失德,不要把恋爱时“狂热的爱”变成失恋后“疯狂的恨”,否则,不仅违背道德,而且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3、重视性知识教育

性,一直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一个禁忌。我国中小学的性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由于历史和民族传统的诸多因素,性一向被视为洪水猛兽,在人们看来,谈“性”就意味着“淫秽”,“下流”,“伤风败俗”,从而使性领域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禁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将性教育排斥在课堂之外。目前,大学生零碎的性知识主要是通过书刊、影视(包括录像)等一些非正规的渠道获得,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据统计,大学生所获得性知识60%来自各类书刊,20%来自同学、朋友间的交流与谈论,7%靠自己摸索经验,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却分别仅占6%和3%。[11] 由于大学生长期对性知识的了解比较贫乏,导致他们谈性色变,因性的压抑、焦渴、冲突而患各种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比比皆是。“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正确引导大学生两性交往行为中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可选三项)的回答是:“进行正确的性观念引导”的占64.5%;“进行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教育”的占59.3%;“不同阶段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尺度”占38.3%;“与异性交往礼仪方式”占34.6%。[2]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性知识教育,树立科学观念,破除神秘感,是非常必要的。性知识不仅包括性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属性,性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对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分辨和抵制各种形形色色的色情引诱,还可以使他们把对异性的向往升华到纯洁、高尚而且有价值的志向及男女双方相互体谅、协同前进的乐趣,认识到爱情能够使它变得纯洁而美好。此外,高校教师应尊重大学生谈恋爱的需求,从内心深处真正平视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年轻的大学生更加清醒、更加理智、更加坦然地做健康的人。

(四)开展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实践活动

1、开展性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大学生恋爱的个别指导。

心理咨询活动具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无法代替的作用。在高校开展恋爱心理咨询,进行个别指导,组织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咨询活动,可以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来学校作恋爱理论指导,特别是性心理指导。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1987年指出:“性心理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个禁区。这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变态。”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性科学的专业,但开展性心理咨询是势在必行的。同时,可以请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作现身说法和相互交流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恋爱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性心理教育,缓解、调剂大学生个体中性

心理障碍和性压抑引起的心理问题,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平衡、成熟,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2、举办优秀爱情故事片的展播活动。

风靡全球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有令所有人难忘的、最为大学生奉为爱情经典的镜头:露丝对杰克许下诺言,不再为过去的爱情而不能自拔,只要有机会,就要好好地活下去,直到100岁。当她看到救生船带来光明时,她毅然挣脱了杰克僵死的双手,向生命之光奋力游去,杰克英俊的面容在冰水中下沉,下沉。这种不为过去生死离别的情感而忧伤的爱情观念之所以让当代大学生心仪,是因为她坚强、自强,抛弃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贾宝玉与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与患得患失,让人生走向更新的道路——为了爱,要活得更精彩。这样的观念比之高校校园中不时传来的“现代殉情”故事,肯定更有积极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在学生发展方面,可以起到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开启智慧的作用。但是,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些社会非主流文化给校园文化带来了冲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教育者的高度,予以重视和批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充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学术文化浓厚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人文知识讲座,科普知识讲座,开展与专业联系密切的社团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追求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生活。

其次,要从新生抓起。利用新生入学时的好奇心理和对学校情况的“相对空白点”,及时进行思想、信念、人生观、法制、道德、校史等教育,使他们走进校园之后就有一种自豪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进取意识和拼搏精神,尽快缩短“理想间歇期”,避免寂寞空虚的产生。最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素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师长”与“学长”的力量,以此带动和感化学生,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

(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管理

不可否认,单纯的采取灌输、疏导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彻底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在抓好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管理。要针对大学生恋爱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制度、自修制度、宿舍校园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制度,并实施对大学生恋爱不文明行为的检举、曝光制度等,用这些方式来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把大学生的恋爱行为纳入一定的行为规范调整中。将恋爱表现纳入“评优”、“选干”、“入党”等德智体考核范围内。同时要明确学生工作者的职、责、权,将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管理纳入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中,要求辅导员积极大胆地去管理。比如,晚上学生就寝前要勤于清点学生人数,对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定期地、有针对地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作息制度等,防止不良现象发生,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者,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这样对谈恋爱者或未恋爱者都是一种活生生的教育。

(六)净化大众传媒,倡导主流文化

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青年大学生,除了在校上课之外,还需要大量的接触社会传媒。他们走出校门就直接接触社会,书籍、报刊、影视、网络……大量的传媒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舞台,这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素质

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也不能否认,我们的书籍、报刊、影视、网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2001年3月26—27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北京京伦家庭科学中心联合召开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教师、家长、学者们通过大量的统计数字和令人不安的事实,呼吁学校、家庭、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这次研讨会上被指责最多的当属媒体,小说、报纸、杂志、电视,几乎到了“无爱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尤其黄色录像、色情网站更是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一些流行文化改变了中国青少年的观念。因此,我们对大众传媒要进一步作好引导和治理,我们的大众传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不良的社会现象宣战,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文化,以确保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结束语

培养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心的大事,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成才,为此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系统的研究。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着不足,比如对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提出的教育对策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希望通过学习,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弥补不足。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支持努力下,大学生的恋爱教育一定会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注 释

[1]王冬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应用价值.保山师专学报[M].2003年.第3期.第21页 [2]数据来自: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R].四川:高校德育研究会的重点课题,2000年

[3]马忠丽.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成因及对策思考.甘肃高师学报[M].2002年.第7卷.第4期.第106页

[4]惠 慧.大学生恋爱观新探.徐州教育学院学报[M].2001年.第16卷.第3期 [5]陶国富.大学生恋爱心理[M].2000年.第16页 [6]潘绥铭.中国性现状[M].商务印书馆,第180页

[7]孔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84页 [8]胡珍.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161页 [9]王成、杨天.当代大学生情爱世界[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第2页 [10]潘绥铭.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M].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51,152,314页

[11]佚 名.上海大众卫生报[R].1992年11月18日

第二篇:大学生恋爱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调查分析

关于恋爱的利弊问题,43.5%的学生认为恋爱“利大于弊”,健康的爱情可以激发恋爱双方专心投入学习,丰富感情生活; 56.5%的学生则认为“弊大于利”,认为如果恋爱双方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伤害双方的感情。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占68.9%)由于紧张的学习生活,觉得过于单调,感觉孤独,为了充 实精神生活,弥补精神空虚才萌发恋爱念头的;

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必然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青年期性功能的成熟与性意识的觉醒,引起了大学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在大学这个主要由18-23岁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的小社会中,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由过去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转化为在爱河中公开淌徉,而成为校园内的一个现实问题。大学生挤过了独木桥后,学习压力缓解了,课余闲暇时间多了,面对的是崭新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短暂的新鲜与好奇过后,漫长的思乡情绪就会萦绕心头,加之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相对减弱,集体生活经验少,一时难以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难免会出现空虚、无聊,再看周围高年级同学出双入对,花前月下,爱情就以其特有的诱惑力吸引这些空虚的大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持有利观点的人士称,大学生谈恋爱,生活上可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精神上相互促进,相互安慰,解除思乡之情;学业上相互勉励,共同提高,促进双方上进心的增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恋爱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允许大学生在校恋爱,可以避免社会上高层次的未婚大龄女青年增加;从医学角度上看,在校谈恋爱的女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后,在年龄上正好是女性的生理成熟期,结婚生子对个人、社会都是有利的。持不利观点的人士则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恋爱,一则过早地进入两人世界,精力过于分散,不利于上进心的培养,会严重影响双方的学业;二则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矛盾多,挫折大,往往很难把握准确适度。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不均衡性,情绪波动较大,易感情用事,而一旦失恋,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导,后果不堪设想;三则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向性很强,往往与原来的伙伴疏远,甚至脱离集体,造成同学间的隔阂而影响团结,对集体的责任感也被男女私情所代替,既不利于个人角色的塑造和成长,也不利于集体的发展;就业的趋向也是一直困绕恋爱中的大学生的敏感问题,虽然在口头上表示“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而一劳燕分飞各西东,又岂是毕业时一句“Bye-Bye”,就能了结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学生恋爱仍是弊大于利。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经测定证明,20-24岁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而我国大学生在校以至毕业后的几年,既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全盛时期,又是为未来事业打基础的关键时间,三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年轻的大学生们切莫把黄金时间消磨在卿卿我我之中,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待到功成名就时,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里有这么一组数据:大学生每年的死亡率是1.97% 而九成是自杀 七成是因情而轻生 这个比例远高于社会上因情自杀的比率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1.恋爱动机的多样化。

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2.恋爱随意性大。

主要表现为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一些学生恋爱凭的是一时的冲动,对未来考虑得不是很清楚,通常是在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人,于是马上和“现任”分手,去追“更适合自己”的“下一任”,“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出现了“恋爱专业户”。

3.恋爱成功率低。

由于恋爱随意性大,因此,在校期间成功率就低,另外,大学毕业后不能在一起工作,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恋人分手的主要原因。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毕业的季节,也是分手的季节。

4.网恋日益盛行。

除了传统的恋爱形式外,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恋爱又有了其虚拟形式:网恋。无形的网络开始取代月老的红线,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恋。网恋几乎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新公式,也成为e时代少男少女的一种新时尚。大学校园本来就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大学生又对新事物有强烈的猎奇心理,且高校的网络已十分普及,因此在高校里上网聊天和网恋更为流行。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 经常可以在校园内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男生提着东西在女生宿舍楼下左右徘徊,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是在干什么,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是公事正事,但那毕竟是比较少的。没错,这并不稀奇,在大学里,这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同学说,不这样,那才叫不正常!

在21世纪的今天,在大学这个心理生理各方面都相对比较成熟的年纪里,大家都从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变成了追求和体验,从而,有了大学恋爱,那么,那是真正的爱情吗?如果不是,那真正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这种大学恋爱是否正确呢?答案都不是肯定的。

其实,恋爱不管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和小学生也会恋爱。这是一种情感,而且当这种情感来临的时候是无法阻拦的。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它,不如疏导它。对于大学生,恋爱更是像洪水一样泛滥。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之中,压抑了更多的情感。一旦步入大学,这种情感就会全面的释放。现今的同学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盲目的追求女生,付出自己认为可以付出的一切,然后,腻了,分了,也伤了。他们陷入了热恋之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情绪失控,无法自拔。

在现代的大学生中,我也不排除自己,大多数的恋爱目的都还不明确,有的只为体验爱情,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同学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大都比较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使得他们不得不痛苦地分手,然而又开始寻找自己以为的正确的另一半。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河东狮吼》,里面有一句台词“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得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了,你就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了,你就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这句话,对于女生,这才是爱。至少是最基本的表现。

什么是爱?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却一直都不乏有很多人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有人说“爱是一种爱和被爱着的感觉,一种心灵的默契,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一种无须回报而心甘情愿的付出,一种为爱人的幸福努力去打造一片天空,一种渴望得到关怀、尊重、理解与包容,一种相依为命和善待彼此的过程,一种心动(思念时)、心跳(相见时)、心痛(离别与伤害时)的感觉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凉、要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我理解,但现代的大学生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它是一种标准,是一个准则,是一面镜子。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中写到:青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纯至洁。可以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谈到爱情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爱情犹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的确,对爱情进行解剖,把活生生、充满浪漫遐想的爱情搞得干巴巴,也许会大煞风景,但当我们看到有些同学因为爱情而任岁月在花前月下蹉跎时,大学生的爱情问题就不能不成为我们审视和研究的对象了。我们公认爱情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感觉和情绪本身就一种很玄妙的东西,作为这里面最复杂的一种,爱情就更是说不清道不明是个什么滋味了。

本人的看法也大径相同,恋爱与学习本身并不是一对矛盾体,我们都已长大****,怎样能只面对一件事而不学会处理可能会产生冲突的多种问题呢?人生的轨道上不能划出哪段是学习期,哪段是恋爱期,只要保持清醒,做到心中有数就行。很多时候,有的同学把爱情当成一种动力,在学习时更努力,自习时互相帮助,培养感情,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最后,用我一直很喜欢也很赞同的话来结束这篇论文,同时,也供同学们做做参考。幸福不会时时等着你,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不是随时可以出现,当一个人,他愿意为你而改变,当一个人,他为你收起他的顽固脾气,当一个人,他把你的兴趣也变成是他的兴趣。当一个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守护你,不让你有一丝的委屈;不说许多爱你的话,却做许多爱你的事,让你感动的事。那么,请你好好珍惜这个人。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溜掉的小鱼,总是最美丽的。错过的****,总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总是最懂你的。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个想要寻找的人,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会回来。如果爱上,就不要轻易说放弃。闹别扭了,可能你后悔一阵子;但是你放弃了,可能使你后悔一辈子。经不起高温的钢铁是不成材的,经不起考验的爱情是不深刻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真爱总在磨砺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第五篇:大学生恋爱案例分析(推荐)

大学生恋爱案例

学生木木来自四川宜宾一个偏远的山区。木木成绩较好,口才也不错,算得上一个帅小伙。进校的时候,木木本来有满腔的抱负,准备在大学里大展鸿图,并且加入了学校学生会,然而,在一次学生活动中,木木认识了其他学院的一个城市女生琳琳。琳琳主动向木木表示了好感,没有多长时间,两人就手拉着手,一起吃饭,一起上自习,成为众人眼里甜蜜的情侣。

然而,两人时有小吵小闹,木木家住农村,上大学其父母只承担了基本的学费,生活费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奖学金和平时的助学金,琳琳对这个就有很大的意见,总觉得自己的男朋友不够潇洒,比如琳琳生日,就希望木木能够请自己寝室的姐妹办个生日派对,然而,这笔开销对于木木而言,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木木为了让琳琳开心,跟同班同学借了1000块钱,请琳琳寝室所有姐妹吃饭、泡吧,自己则啃了一个月馒头。还有,琳琳家境较为优越,也没有为以后的工作发愁,在大学期间,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继续深造,也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英语等方面,因此,琳琳空出了一大把时间,希望木木能够多陪她,而木木进校伊始,就为自己定下了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考研等等目标。经常因为木木要去自习室,而琳琳要求去逛街,造成两人之间的争吵,到最后往往是木木妥协。以至于到大三,木木才勉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临近毕业的时候,矛盾更加突出。琳琳因为家里的关系,早早签了一家条件较好的公司。而木木却因为大学期间落下了很多功课,不但要补修,也成了找工作的瓶颈,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此时,琳琳家里也得知了他们两人的情况,本就对木木的农村人身份不太认同,再加上木木连找工作也成了困难,立马提出反对。而琳琳此时,也开始改变了对木木的看法。木木在她眼中的光环渐渐褪去,不再是那个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的学生干部,用琳琳的话来说,连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值得信任与托付终身?

琳琳开始避开木木,开始说要补习英语,后来干脆回了家。并且,与其另外一个男同学有密切的接触。木木一方面因为找工作不如意,另一方面,也因为琳琳的态度开始心慌意乱。木木认为,他跟琳琳之间是有深厚感情的,因此,对于其他同学告之他说琳琳与另一个男生有较多接触时并不相信。然而有一天在校园里,木木终于发现琳琳与该男生手挽手散步,而不是之前跟木木说的去自习。木木冲动的跟该男生大打出手,差点把对方的牙齿打掉。

木木说对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他努力想挽回,然而琳琳拒绝再见他。木木心灰意冷,每天除了在寝室睡觉,就是到琳琳寝室下等琳琳,寝室同学不给其打饭就不吃,疯狂地给琳琳打电话,终于有一天,当琳琳在电话里骂他孬种,并关机以后,木木一口气喝了一整瓶白酒。

同学发现木木昏迷以后立即把其送到医院。当时已经是酒精中毒,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不幸中的万幸,木木终于清醒过来。然而,木木拒绝与我们交谈,沉默,还是给琳琳打电话,然而琳琳还是拒接。

在这种情况下,学院领导以及辅导用真心去关怀木木,在其住院期间,为木木熬粥,每天到医院看望木木。木木终于在一次大哭之后跟辅导员道出事情原委,辅导员没有立即批评或指责木木。等木木出院,心情较为平静以后,才与木木进行了多次细致的谈话。先是从木木的观点去分析琳琳的想法,告诉木木,他们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基础,是经不住考验的,一旦遇到现实的问题,立即会土崩瓦解。并且举了很多现实的例子,让木木明白,这么些年来,为了这段感情,木木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面临毕业,木木更应该考虑的是就业,只有有了现实基础,才有可能盛开爱情之花。

最后,学院领导与辅导员为木木争取了了一个较好的就业机会,木木也及时的调整了心态,在笔试与面试中展现了较好的一面,最终如愿获得OFFER。签约以后,木木跟辅导员说:因为这段不成熟的爱情,使他失去了很多,但是,因为学院领导的关怀,让他及时的走了出来。他很感谢学院,感谢辅导员。他会努力的学习与工作,并且也会期待日后找到真正属于他的爱情。

分析:

这个个案有点极端,所幸的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校园里还有很多谈恋爱的情侣,当然不是说每一对都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但是,大部份的校园恋情,都对学生的学业,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导向引导,尤其是婚姻法

知识教育。加强大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大学生恋爱与否和他们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引导其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和前途。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再次,引导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大学生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大学生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但是其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等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做到有章 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方面。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了校园内现实的问题。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好该完成的事情,才能使人生更加丰富、充实和有意义。

下载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研及分析

    广药学生谈恋爱情况调查报告 项目参与者:吴蔚 院系:公共卫生学院2013级预防医学一班 时间:2014年5月 摘要 大学生谈恋爱是大学里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学里很......

    关于大学生恋爱行为分析

    摘 要...............................1 恋爱的定义 .................................2 第二章恋爱的本质及其特征 ......................2 一.爱情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

    大学生恋爱调查分析

    关于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于问卷调查,以大学生的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大学生恋爱的......

    大学生恋爱成本分析

    大学生恋爱成本分析 “平淡之中制造一些些浪漫,丝丝点点的浪漫累积着情感;平凡之中制造一些些惊喜和希望,甜蜜难计算忧烦不来纠缠„„”“制造浪漫”是每一个恋人的恋爱必修课,......

    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调查报告(含5篇)

    导言: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

    大学生现状分析

    大学生现状分析 第一阶段:迷茫状态 处于这一状态的学生,往往刚进校不久正在大一或大二年级。对于部分不是很主动的学生,这一状态一直会持续到高年级甚至毕业。由于长期的应试......

    大学生恋爱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恋爱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吴某(男)和李某(女)是同所大学又是同班的学生,刚开始,在班上寥寥无几的几个女生中,吴某也就是看李某比较顺眼,因此关注她也就相对多点。后来知道......

    大学生恋爱的看法及分析

    大学生恋爱的看法及分析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