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时间:2019-05-14 08:0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第一篇: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珍妮—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女主角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人物形象分析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

中西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Red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对《野性的呼唤》中的狗——巴克的分析研究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悲剧根源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当女人成为男人--试析《紫色》中西莉的性向转变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44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46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翻译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 48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49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0 英汉颜色词在文化背景下的不对应性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52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53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 54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56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 57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58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 59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63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 65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67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68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Catchwords 70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71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Comparison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nd Western Christmas D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 74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75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 76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77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79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80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8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8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Light of Chinese Brand Names Translation 83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84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87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 90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 92 《我弥留之际》中的荒诞性元素 93 语言中性别歧视词汇的语用分析 94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 96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 97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98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in Charles Dickens’ Critical Realism Reflected in Oliver Twist 102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 103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105 汉英“龙”文化浅析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 107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108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 109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111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113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114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116 黑人英语与非裔美国黑人文化的研究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118 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 119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122 从生长环境看林黛玉与简爱的反抗性格之差异 123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 125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

从《喧哗与骚动》中看复合式意识流手法 127 流行语的翻译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 131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On Sister Carrie’s Tragedy 132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

附带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对英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比较研究

A Funeral of Red Roses:An Analysis of Du Shiniang's and Marguerite Gautier's Trage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ignity 135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 136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 137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39 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一桶白葡萄酒》 140 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商标名称翻译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142 英汉“红色”与“黑色”词汇的对比研究 143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Mirror Im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Liguang and Patton 145 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 146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148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 149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 15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

152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153 文化语境下公示语的翻译 154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155 The Otherization of China in The Woman Warrior 156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Plant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157 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广告英语中的隐喻 158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

159 青少年的危机时刻——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初探 160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161 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 162 论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生态意识

163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164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65 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 166 英汉否定形式的语用对比研究 167 中西悼亡诗看中西文化

168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169 广告翻译

170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Shylock’s Tragedy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72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

173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74 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 175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17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 177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178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179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180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181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182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183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84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85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 186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87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 188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

189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190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191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19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193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94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95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Western Boxing 196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

197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198 A Study of Hawthorne’s Criticism on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199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200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

第二篇: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从歧义和语用角度分析幽默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美国梦的开始与破灭—试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中西酒店文化比较及探讨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红楼梦》两英译本文化不可译性之管窥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女权主义翻译理论关照下的《呼啸山庄》多个译本比较研究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

中西方灾难新闻差异性研究-文化与传媒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

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隐喻视角下的政治新闻语篇分析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An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美剧《复仇》的语篇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On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

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说《罗杰疑案》叙事独特性探究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英谚语差异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

浅析跨映射视角下的歇后语意义构建 金钱决定婚姻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

衔接理论在科技语篇英译汉中的应用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 浅析父权体制下黛西的“他者”形象

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 中美幽默的比较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 《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8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 89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 91 从爱默生的《论自然》看超验主义 92 探索《小王子》中主人公的性格 93 从文化视角下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95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

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 98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 100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01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02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简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10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研究 105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108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 109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111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 112 “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3 马尔福的嫉妒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世纪年代鲁迅与梁实秋之间的翻译论战 116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

以《热血强人》为例分析美国黑白种族的融合 118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119 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21 A Brief Study of British Women’s Rising Status 122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 124 关于《飘》的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26 中西酒文化比较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商标翻译技巧

从美学角度分析英文电影《阿凡达》的汉语翻译 132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 134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从《呼啸山庄》人物爱情看人性的特点 136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137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

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精神隔绝主题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

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 141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 143 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论巴比特的无助与无奈 145 浅析尤金•奥尼尔三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146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48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149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

官方语言中的中国英语分析--从目标人群接受性角度谈起 151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52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 153 海明威的矛盾性格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154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155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156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

157 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的叙事技巧分析 15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159 The Influenc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160 游戏在学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作用 161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162 论《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63 合作学习法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案研究 164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165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66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167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Plant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68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169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

170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 171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7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173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4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75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176 论《紫色》的社会意义

177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178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179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180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81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82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183 An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84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

185 《洛丽塔》主题与艺术技巧之探析 186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187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188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

189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

190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 191 浅析《简•爱》的主人公简•爱 192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193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

194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95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196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197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 198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99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200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

第三篇:介词at,in与on在时间方面用法辨析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at表示时间的一点;in表示一个时期;on表示特殊日子。如:

He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他早晨七点上学。

Can you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你能在两天内完成这个工作吗?

Linda was born on the second of May.琳达五月二日出生。

1.at后常接几点几分,天明,中午,日出,日落,开始等。如:

at five o’clock(五点),at down(黎明),at daybreak(天亮),at sunrise(日出),at noon(中午),at sunset(日落),at midnight(半夜),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nth(月初), at that time(那时),at that moment(那会儿),at this time of day(在一天的这个时候)。

2.in后常接年,月,日期,上午,下午,晚上,白天,季节,世纪等。如:

in 2006(2006年),in May,2004(2004年五月),in the morning(早晨/上午),in the afternoon(下午),in the evening(晚上),in the night(夜晚),in the daytime(白天),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in three days(weeks/month)三天(周/个月),in a week(一周),in spring(春季)。

3.on后常接某日,星期几,某日或某周日的朝夕,节日等。如:

on Sunday(星期日),on a warm morning in April(四月的一个温暖的上午),on a December night(12月的一个夜晚),on that afternoon(那天下午),on the following night(下一个晚上),on Christmas afternoon(圣诞节下午),on October 1,1949(1949年10月1日),on New Year’s Day(新年),on New Year’s Eve(除夕),on the morning of the 15th(15日的早上)等。

声明:本资料由听力课堂网站收集整理,仅供英语爱好者学习使用,资料版权属于原作者。-1-

第四篇:英汉旅游广告中的隐喻对比(小编推荐)

Y100256 易玲

英汉旅游广告中的隐喻对比

旅游,能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见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产业。旅游广告在旅游业的繁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字的表达是广告的灵魂,隐喻使广告的文字更加生动,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广告。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一种语言现象,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20 世纪 80 年代,Lakoff 和 Johnson 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的基本方式,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从始发模型到目的模型的映射。旅游广告中的隐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映射来反应产品的特点和优于其他产品的独特之处,因而达到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的目的。意象图式是隐喻的认知基础,这些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意象图式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文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很多国家的旅游广告都有英文版本,因而了解英文旅游广告中的隐喻模式和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广告的内容,熟悉旅游目的地。而通过两种语言的旅游广告的隐喻对比,我们能掌握二者在广告中使用隐喻的异同,为两种语言的旅游广告的互译提供线索。

尽管语言学家对于广告做过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旅游的广告的研究却尚不多见。胡天富和周虹在他们的论文《以文本功能为基础的旅游广告翻译》一文中探讨了英汉旅游广告的翻译问题。陈琳在著作《从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隐喻》,对英汉广告中的隐喻从认知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其他的学者在研究旅游广告时也多是从结构和语用等方面进行的。对于广告研究,学者们一般都是集中于一种语言的研究,而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广告的研究甚少,而将隐喻理论引入探讨两种语言广告的对比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汉语广告语篇隐喻对比研究中。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英汉语对比研究、翻译研究和广告传播学等领域的发展。

隐喻理论概述

古往今来,隐喻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隐喻是历史上最悠久,运用 范围最广泛的修辞方式之一。关于隐喻的定义,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2000:19)中指出,“修辞学家说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辞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隐喻的研究大致经历两个最为主要的阶段,即:以传统隐喻观点为基础的阶段和从认知方面进行研究的阶段。在传统研究阶段,学者主要关注对隐喻的修辞、诗性等语言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隐喻是在同一范畴中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事物,或在不同范畴通过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或互动;最具代表的理论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比较论,昆提良的替代论,理查德的互动论,理查德的互动论涉及到隐喻的认知特性。也为隐喻的认知发展铺下了基垫。

然而真正在从认知角度研究的阶段,主要是以1980年莱可夫和约翰逊发表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的概念隐喻理论开始的。在专著里,莱可夫和约翰逊批评了传统的隐喻观,即把隐喻当成是“诗化的语言,”和“夸张的修辞”。他们的隐喻观的精要是:“对一个事物的经验的了解有助于了解另一个事物,所以隐喻又可以理解成隐喻的观念。”他们指出对语言的想象,尤其是隐喻对个人经验来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同时传达了理性思维和客观事实。因而意义是个体对事物经验的主客观之和,这也使得对语言的修辞性研究更具意义和内容。

他们还指出“隐喻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语言,还有行为和思想”,而且“我们平时的多数概念系统实际上都是隐喻”。隐喻首先是一种行为和思想,然后再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认为,隐喻是将两个不同概念域的事物放到一起,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似点,让读者通过比较容易了解的那个概念域来理解较难的一个。但是隐喻的创造性特征说明,它并不简单依赖于始发模型和目的模型存在的客观相似点,唯一与隐喻有关的相似性是人们的生活经验,而非事物间存在的客观相似性。当然兰可夫和约翰逊也承认隐喻是建立在相似性上的,而这些相似性很大部分并非是建立在相似性上的,而是建立在其他的隐喻之上的。

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为一种经验提供一种已知的公正的理解。认知隐喻观注重人类认知在传达意义时的重要地位。概念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认知工具,侧重研究隐喻在认知方面的独特功能。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比国外的时间要短,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理论系统。但是中国的很多学者都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开始时语言学评价一些西方的隐喻理论。比如林书武的《隐喻:其认知力与语言结构》评介及《隐喻与认知》评介。赵艳芳的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束定方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和理查德的隐喻观进行了修正。除了从认知角度评价国外的理论之外,赵艳芳是系统地介绍将认知理论的性质,结构和作用等的第一人。随后,大量关于隐喻的理论书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是束定方教授的《隐喻学研究》一书。总的来说,相对于西方的隐喻学研究,中国的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只是基于西方研究之上,从文化,认知,语用和语义等方面加以深化,总的思想体系还不够成熟。

在进行对比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明确,在语言中,怎么样才算是隐喻。莱可夫和约翰逊指出:不是通过概念隐喻来理解的都属于一般文体。因此,像“这孩子看着真聪明。”这类话就不能算是隐喻。格里兹也论证:光是从语义和语用方面不能说没明语言的隐喻性。因而莱可夫和约翰逊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是跨域的映射,即元认知域对目的认知域的映射,也就是一个认知域的特征系统化地映射于另一认知域。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隐喻是对一个认知域的描写揭示了另一个认知域的特点,那么相对应的,旅游广告中的隐喻应该是解释揭示目的地的特征,或是广告发出者的意图。

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会看到广告,听广播的时候会收听到广告,就连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也会在沿路遭遇广告。美国广告协会为此给出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媒,它的目的的传递信息以及改变消费者的的态度,以诱发消费行为因而获利。旅游广告是信息的互动,是旅游公司和目的地一种吸引消费者提高销售额的方式。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此篇论文中,我们将讨论的是英汉旅游广告语篇中的隐喻对比。旅游广告是广告的一种独特形式,也有广告的一般特征。广告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商标。但是旅游广告,特别是城市的旅游广告大部分都是以简洁明了的标语出现。下面我们随机抽取了一些英旅游广告,对其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两者在隐喻方面的异同点。这些例子都是笔者从网络上摘取的一些中外城市的旅游宣传标语,没有穷尽,但求客观。

英汉旅游广告中隐喻的相同点

(一)人类隐喻

人类是大自然中最大的生物群,语言也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隐喻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人类经验。我们在碰到语言中的隐喻时,首先会将其联系到自己的身体或是生活经验上。在旅游广告中,隐喻的运用也就是将旅游目的地人化,而给旅游者带来的感受。让顾客感觉与他们接触的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我们人类本身。在这里,隐喻的原始域是人类本身,而目的域是旅游目的地。这是在英汉旅游广告中都比较常用的一种隐喻。这个人是有魅力的如马来西亚,是好客的如韩国,是亲切的如夏威夷。那个人是博爱的如南京,是多情的如长沙,是含羞的如新疆,是底蕴深厚的如宋城。我们可以来看一些英汉旅游广告中运用人类隐喻的例子。

(1)Malaysia:The charm of Asia!(2)Korea: Happy country;Hospitality neighbour!韩国: 开心胜地,好客邻邦!

(3)Hawaii: We are smiling Islands and we got sunshine here!夏威夷:夏威夷是微笑的群岛,这里阳光灿烂!

(4)南京:博爱之都!

(5)长沙:多情山水,璀璨星城!(6)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

(7)宋城: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旅游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有很多的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游客,会在广告中运用与人类生活行为有关的隐喻,来达到其销售目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广告:“Alaska:fell in love with the first glance.”这是人们在碰到自己的心爱之人时会有的心理行为。在中文的旅游广告中,运动,经济,和购物常常被作为原始域来映射旅游地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

(1)香港:动感之都

(2)浙江金华市:风水金华,购物天堂

(3)宁波市:东方商,时尚水都

(二)地点隐喻

世界上总共有两百多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环游全世界。但是,一些著名的旅游地点,因为其交通和历史原因,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所以,在旅游广告中,我们能发现有很多都以别的著名的旅游点来作为原始域,来映射广告旅游点。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1)Turkey: It's not Oubaloy;It's better than Oubaloy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

(2)Cesko: Golden Prague!捷克:金色的布拉格!

(3)肇庆: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

(4)山西咸阳市: 中国金字塔之都——咸阳

在旅游广告中,还有一种地点隐喻,是以人类生活中的公共设施和场所作为原始域来映射广告旅游点的。这些广告设施和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当我们在广告语种看到这些字眼时会觉得很亲切,也会引起我们旅游的兴趣。在英汉旅游广告中,这些场所包括花园,博物馆等。英汉旅游广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的隐喻:

(1)Italy: An outdoor museum!(2)Schweizer: The park of the world!(3)厦门:海上花园,温馨厦门(4)佛山:和谐佛山,绿色家园

(5)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姿多彩的塞外主题公园

(三)文化隐喻

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文明宝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每一个国家或是城市都有其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些地方往往因为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丰富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而被世人所青睐。物质文化往往包括旅游点的特产,建筑等,而精神文化往往跟宗教和神话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中国的旅游广告中,有很多都是以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和福地来作隐喻对象。这些文化的产物就成为了旅游广告的原始域,映射的对象就是旅游地点。

(1)Scotland: The hometown of Whisky!(2)Wales: Hometown of castel!(3)Bangkok: City of angles!(4)苏州:人间天堂,苏州之旅

(5)山东烟台市:人间仙境,梦幻烟台

(6)浙江象山县: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园(7)福建武夷山: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

(四)事物隐喻

在旅游广告中,有时候会以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事物作为原始域。一提到这些事物,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因而使顾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有更明确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下面例子中看到隐喻里我们熟悉的事物。

(1)England: The hometown of fashion, decent, and history!(2)Hawaii: The crossroad of Pacific Ocean!(3)突尼斯: Air, Sunshine, 海水浴(4)银川市:塞上明珠,中国银川

(5)汉南海口市:椰风海韵,南海明珠(6)海南三亚市:天涯芳草,海角明珠

在对英汉旅游广告的隐喻对比中,我们发现了以上的相同点。当然,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在汉语的旅游广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名人故乡为隐喻原始域的旅游广告语,然而这点在英文的广告语中很少有出现。究其原因,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比较塑造个人对历史或地方的贡献,而西方文化注重群众的力量。我们来看汉语旅游广告的例子:(1)山东曲阜市:孔子故里,东方圣城(2)湖南湘潭市:伟人故里,山水湘潭(3)浙江富阳市:富春山水,孙权故里(4)河北承德市:游承德,皇帝的选择

结论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隐喻引入对英汉广告的对比分析中。总结了英汉旅游广告中隐喻范畴的类型并进行了对比。从各种中英文的旅游广告中,作者发现了很多隐喻的应用,也发现了隐喻域在英汉两种广告中运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作者发现了在英汉旅游广告中都存在身体隐喻,文化隐喻,事物隐喻和空间隐喻四种隐喻。这些共同的隐喻域体现了人类的认知结构是基本相同的,即都以自身和自身经历及周围世界为基础来感知和理解世界。同时也揭示了旅游广告的共同特征,比如说人生即旅途在广告中最常被用到的隐喻概念。

其次,发现了英汉旅游广告中对隐喻认知的不同解释,同样的始发模型在两种语言里可能是不同的目的模型,即同一个隐喻概念在英汉两个民族来说有不同的认知理解。

总之,通过对英汉旅游广告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的传承性和连接性。因为人类都有类似的身体经验,所以在各个语言中我们能找到相似的语言表达。

引起英汉旅游广告中隐喻域相同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人类的经验基础,另一是意象图式。一方面,所有的原始域都源自我们的身体经验。因为这些源自身体经验的原始域能让所有人引起共鸣。更精确的说,中国和英美国家的人都有相同的身体经验。另一方面,在不同的隐喻下埋藏着相似的的意象图式。

而引起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决定了一定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些都会反映在语言的认知模式中。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他们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身体经验和认知模式,这也就造成了旅游广告中隐喻应用的不同点,比如说相同隐喻域在两种语言的广告中运用的频率差别。

最后,本文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文中所收集的旅游广告资料都是笔者从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摘取的,资料的收集有可能不够全面和及时。其次,不同的人对隐喻有不同的理解,该文对隐喻的阐释都是基于作者学习时的知识和理解,所以在分析和解释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参考文献

(1)F, Ungerer& H.J.Schmid.2008.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Lakoff, G.& M.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3)Lakoff, G.1993.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In A.Ortony(ed.).Metaphor and Thought [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51.(4)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2-149.(5)陈 琳, 2005, 从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隐喻[D], 南宁: 广西大学.(6)林书武.《隐喻:其认知力与语言结构》评介「J〕.外语教学 与研究,1994,(4).(7)林书武.《隐喻与认知》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卯5,(4).(8)束定芳, 2000 , 《隐喻学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束定芳, 2004,《语言的认知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0)曹文刚。汉英旅游翻译的关联阐释.[J].内蒙大学

(11)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仁JI.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第五篇:浅析语言学习中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母语正迁移 母语负迁移

论文摘要: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独特的影响,因此在语言的学习中,要针对其特点,采取对应的方法。英汉对比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1引言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不可避免地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促进语言的学习,此现象为母语正迁移;而不同之处将阻碍语言的学习,此现象被称之为母语负迁移。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发挥其有利的影响,降低其不利影响。因此英汉对比研究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2英汉对比学习的理论依据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产生迁移作用,这是被语言学家所证实的事实。Odlin(2001)这样定义语言迁移,它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学习者先前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引起。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二语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之为正迁移,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阻碍二语的习得,称之为负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先前习得的语言,一般是母语,已经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牢固的基础,这一特点给二语习得带来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英汉不同之处的对比就变得尤为重要。

3英汉对比的方面

3.1本体对比

3.1.1大小写方面

在汉语中,我们不用考虑汉字的大小写,因为汉字不存在大小写的区别。而英语的字母则不同,有大小写之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由于大小写概念不强,母语的不区分大小写的印象又很深,因此很容易在此方面出错。英语中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是必须要大写的,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书名等。

3.1.2标点符号

英汉语在标点上有些是不同的,如句号的写法。英语是一个实心的圆点,而汉语是一个圆圈。汉语中有书名号,英语中用引号,或斜体不加标点。汉语经常使用逗号,直至一个大句子完成,英语中一句话完后,就必须用句号。而且在相同的位置上,英汉语的标点使用也不相同,如书信的称呼后,英语里用逗号,汉语中用冒号。

3.2词法对比

3..2.1名词可数性对比

汉语中的名词没有可数与否的问题,而英语中则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因此,在区分词的可数性时,往往受母语的干扰。如汉语中可以说“一件行李”“几件行李”,“一张纸”“一个面包”。这些都可以被看做可数的,加上量词。而在英语中“luggage”“paper”“bread”都是不可数名词。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要打破汉语中名词的这些属性,建立起新的知识框架。

3.2.2动词及物性对比

英语中的实义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它们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及物动词可以直接跟名词或代词做宾语,不及物动词后要加上介词后才能跟宾语。这是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实义动词时要牢记的语法。而汉语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可以直接跟上宾语。如“我等他”,“等”在汉语中是及物动词,“你”可以直接放在其后。英语中的对等词“wait”则是不及物动词,如果想表达同样的意思,需要在宾语“you”前加上介词“for”,即“Iwaitforyou”。3.2.3形容词等级的对比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构成,在词后加“er”和“est”,二是两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形容词的构成,在形容词前加“more”和“most”。而汉语中没有音节的概念,所以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都是在形容词的前面加“更”和“最”。并且有些形容词在汉语中是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如“更优秀”“最优秀”,而在英语中,对等词“excellent”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在这些词上,要特别记忆,不要受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4.句法对比

4.1主谓一致

英语中在构成句子时,谓语动词要求必须和主语单复数保持一致,如第三人称单数时,一般现在时的谓语动词要加“s”。而汉语中,主语的单复数时使用的谓语动词都是一样的,如“他写作业”和“他们写作业”,在谓语动词“写”上是看不出主语的不同的。英语中动词后面的人称代词要求用宾格,如“askhim”,而不能用主格“he”,在汉语中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在数和格上,一定要和汉语区分开,要特别考虑这些方面的不同,通过对比进行掌握。

4.2句子成分的位置

4.2.1状语成分

虽然英汉语中句子的主要结构是一样的,都是主+谓+宾。但是构成句子的各种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位置却是不尽相同的。汉语中一般把时间状语放在句子最前面,如“昨天,我们去看了电影”,而在英语中则倾向于把时间状语放在句末,如“Wewenttoseethefilmyesterday”。有些词的位置是必须注意的,如汉语中我们说“我非常喜欢音乐”。程度副词“非常”放在被修饰动词“喜欢”前,而英语句子中,“verymuch”一般都是放在句末的。

4.2.2定语成分

在英语中,短定语前置,长定语,一般是定语从句,后置。而汉语中,不论定语的长短,一律前置。这会使学习者在使用定语时,不符合汉语习惯的长定语,就会被拆分成短句来表达。在碰到长定语时,学习者应避免使用短句表达,改用定语或其他从句,这样既符合英语习惯,也提高了句子的水平。

5结语

在英语学习中,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既符合学习者理解力和认知力强的特点,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记忆力,弥补他们记忆力下降的不足。同时通过英汉对比,就可以加大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这正如吕叔湘(2005)所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可见,英汉的对比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

[2]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下载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