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时间:2019-05-14 09: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第一篇: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环境科学导论

题目: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老师:袁绪英老师 学生姓名:顾旭

二零一五年一月

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姓名:顾旭

学号:

(华中师范大学

城环学院

地科三班)

摘要: 核污染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难题之一,成了人类摆脱不掉的阴影。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现代的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毒有害的核废弃物,如何处置这些废弃物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旦处理不好,轻者引起争端,重者危害未来几代人的健康安全。冷战结束后,各国对最终如何妥善处理源源归来的核武器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由于核材料未来走向尚无着落,当今世界人类仍处在核污染和核扩散的严重威胁之中。本文旨在环境国际化大背景下对核污染衍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 核污染

危害

去除方法

相关法律

Abstract: Nuclear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ten biggest environmental problem, doesn't get rid of the shadow of huma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improve productivity, modern human activity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poisonous and harmful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of nuclear waste, how to dispose of these wast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need to solve society.Once the processing is not good, light person cause disputes, the person that weigh to endanger the safe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of health.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for finally how to properly handle the back flow of nuclear weapons is not yet come to an agreement.一、前言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1986 年 4 月 25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 60%,且直至事故发生 10 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由此可见,解决核污染问题是影响 21 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而探讨有关跨国核污染的相关国际法问题保证核安全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近的核事件

2011 年 3 月 11 日,在日本中海岸发生了里氏 9 级大地震,同时引发了海啸,这两个严重事故的叠加造成了福岛核电站的事故。3 月 13 号,也就是事故发生 33 小时以后,被定为核事故四级,后来随着情况不断恶化,由原来的核事故四级提升到七级,这是核事故中最高的一级。核七级事故到目前为 止只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切尔诺贝利,一次就是福岛

二、认识核污染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增强自己国家的世界地位,相继进行核武器试验,与此同时也建立了许多核电站,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核废料使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承受了巨大苦难。因此环境核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众所周知,核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进行核技术研究以来,建立了专门的辐射防护机构,专门对从事核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保护,随后又建立了环境核污染检测机构。到了 80年代,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完善了前几十年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在核污染的管理和控制上做到有法可依,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各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容乐观

2、核污染物的来源

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料;位计及探伤机生产及应用四种(1)核武器爆炸

核武器爆炸是核污染最大的来源,大量放射性物质在核爆炸时产生,爆炸的过程中这些放射性物质迅速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而放射性物质的巨变和裂变产生的辐射又会使其周围物质活化为放射性物质,尽管大多数核污染物的半衰期比较短,但是仍会在环境中留下半衰期较长的污染物,使其在环境中持续污染几十年甚至更久,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污染并不局限于周围的几十里,污染物能够进入大气环流经过一定时间污染全球,也可以通过水和食物链对人造成伤害

(2)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和核废料

各科研、医学及工业应用部门所需的放射性产品都是由专门工厂生产的,生产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核废料;核电站及其他反应堆也会产生大量核废物;原则上这些过程都是完全封闭的,只有在停堆换燃料时才把这些废料取出,然后对这些废料进行综合处理。上述过程的任何泄露都会成为核污染物的来源;例如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堆心毁坏、部分厂房倒塌,导致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其周围的 4300 多个城镇和村庄遭受核污染,大约有9300人死于核污染引起的癌症。(3)医学和科研

医学上一类放射性核素用于检查人体疾病,另一类放射性核素用于治疗人体疾病,在操作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核污染;科研使用放射性核素主要用来做同位素示踪,整个过程中都存在核污染的可能性,所以现在在科研中应使用放射源密封性较好的各种设备

(4)工业料位计和探伤机生产及应用

料位计的工作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同位素源向探测器发送y射线,而在探伤机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 x射线,虽然生产和使用料位计和探伤机的放射源密封性均较好,但在放射源的装换、运输、废源处理等方面都存在造成核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目前工业废料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富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也是 一个重要的核污染来源。例如在石油开采和燃煤电站中,排出的废渣中放射性物质逐渐累积,如不加强管理并采取一定措施,也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三、核污染的主要特点

“核污染”是“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简称,是指天然放射性核同位素以及人工合成核同位素在环境中扩散的过程。核污染的特点主要有持续性:稳定性、累积性

公众无感知性

持续性

核污染是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物理性污染当中最严重的一项,与其他物理性污染相比,核污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持续性,而一般的物理性污染都是即时性的。如噪声污染等,当其声源消失时,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也立即消失。而核污染不会随着爆炸结束和反应堆的停堆而结束,放射性核素都有其固有的半衰期,不同的核素的半衰期不同,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千年不等。它们一旦产生短期内就不会消失,遵循不同核素内在的固定衰减速率。这一特性与化学污染有类似之处,即使污染源已经不存在,但是化学污染物不会立即消失。

稳定性

这点与化学污染不同,化学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被降解或者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从而使其毒性降低。但是对于核污染物自然条件无法改变其毒性,人类目前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消除核污染物的毒性。

累积性

核污染对人类及生物的影响还具有其他污染所不具有的累积性。一般性的物理和化学污染都不具有累积效应。例如,把噪声降低到一定分贝值以下,噪声不会因为声源的持续存在而累积起来产生伤害;化学毒物的摄入量低于一定值时,一般不会造成伤害,也不会因为接触时间长或者摄入次数多而产生伤害。根据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核污染对人体和生物的危害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尽管人和生物自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对核污染物的抵抗力比较弱。如果人的身边或者体内长期接触很少剂量的核污染,极可能因为核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产生危害。

公众无感知性

不像物理和化学污染物那样具有颜色、气味、震动,人们可以通过看,闻和触觉来察觉其存在,而核污染物人类的任何器官都无法发现其存在,只能一直受害

四、对核污染问题的处理

(1)防治对策

增强公众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大力宣传放射性污染物的危害性,提高人们对放射性污染的认识,了解其危害,使他们普遍接受尽可能不使用放射性核素的观点。对管理放射性核素生产、运输、使用、保管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削减核 污染源,加强综合管理

从上面讨论核污染的来源可知核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核武器的爆炸,所以首先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社会,避免各国为了增强自己国家的世界地位研发核武器,核武器大国要削减核武器。其次为了防止核武器的扩散,各国要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要求合理的设计核电站,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要采取最严密的密封措施,从而保证放射性核污染物能够很好的密封起来,不泄露出来;即使发生意外状况或者自然灾害也能够保证污染物不外泄。另外,核电站废料处理设施和工厂的建立都应当和核电站的建设保持一致,要尽量回收,把排放量降到最小,不给人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加强各处理技术的联合使用

为了减轻污染和节约成本,对污染十分严重的设施可以进行压缩处理;对于可以焚烧的核污染设施进行焚烧处理;对于污染十分严重的土壤可以将其铲去;对于污染相对较轻的土壤可以采用深翻的方法。总之为了降低污染,节省成本,应当尽可能地把各项技术结合在一起联合使用

(2)去除方法

物理法:

吸尘法

用真空吸尘器吸除降落在物件表面上的污染物。此法简单易行,但对固定性的核污染去除的效果较差 机械擦拭法

利用特殊设计的设备对不复杂污染面进行远距离擦拭或打磨,并配备排气净化系统除去擦拭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高压喷射法

利用高压喷头射出水或者蒸汽,用机械力破坏污染层,压力可高达1000kg/cm2。也可在水或压缩空气中加人氧化铝、碳化硅、钢、玻璃等磨料,用磨料冲刷受污染表面,达到去污的目的。但这些磨料不但会损伤设备表面,而且会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法

电化学法

该法将去污部件作阳极,电解槽作阴极,在电流作用下污染表面层均匀溶解,污染核素进人电解液中。此方法去污效率高,电解液可重复使用,二次废物量少,可用于结构复杂部件去污,可远距离操作,在1000一2000A/m3灯时电流下可使部件表面光滑均匀,但费用大,需严格控制操作,不能对非金属部件去污。物理一化学联用法

该法利用化学药剂的溶解作用加之机械力去除放射性污染物,相对单一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生物法:

微生物清除方法 根据前人的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在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对放射性核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降低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因此可以将一些核污染物转移为液相,或用微生物进行吸收处理,或者通过基因工程研发出能够大量吸收放射性核素的微生物,从而清除放射性核污染物。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如菠菜、青菜等植物可以 富集环境中的铀

(3)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核安全领域内的国际立法 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核安全在全世界范围都得到高度重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组织与督促下,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核安全国际体制化管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获得通过。

跨国核污染与国家生态安全

国家生态安全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现代国家安全观。它既与国家军事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国家政治安全、国家社会安全等共同构成国家安全体系

外层空间环境防止核污染的国际法律保护

《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简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 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第一个涉及空间环境保护的条约

核污染发生后的援助、协助、救治和救助制度

援助制度是指中央对地方、其他行政区域对受灾区域、外国对受灾国提供应急资金、物质和技术力量的规则的总称

建立国际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基金组织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致害者巨额赔偿所带来的财政负担,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赔偿,从而有利于国际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谭大刚 *环境核辐射污染及防治对策

沈阳师范学院报 1999

2、谯华,周从直,谢朝新*核污染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07

3、地球的健康令人不安.中国环境报,2002 年 6 月 1 日.第 1 版

4、冷瑞平.核安全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辐射防护通讯,1995,2:

5、赵国清.外国环境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32-134.

第二篇:核污染的危害及我国应该对核危害的处理

核污染案例分析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1101 学号:1011110113

姓名:裴松

核能源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在所有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法国占到80%,在美国占到30%,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核能源,在未来的时代,核能源会成为世界的主导能源。正是因为核能源的高能、清洁等优点,核能在世界上的利用已越来越广泛,然而,核能的利用因为方式的不同,也给人类带了利与弊。去年发生在日本的一系列的事件就像一场电影,情节曲折,变化多端。首先是地震,然后是海啸,然后是核泄漏事件,此次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带给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此次的核泄漏,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地定位核能源。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

七十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依靠廉价石油发展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源危机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大问题。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依赖石油的脆弱性。于是,确保石油的稳定供应,大力推行节能计划,积极开发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订能源政策的笼本点。在遥远的将来,从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取之不尽的能源中获得能量当然是可能的。但如何完成能源过渡,明显地,核能源的兴起与发展更好地解决了能源短缺的局面,它的兴起,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

1938年人类第一次发现重核裂变现象,1942年第一个实验反应堆诞生于美国,那是为了制造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和平利用核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功率为5MW。此后,特别是60~70年代核电高速发展。除了热中子堆外,快中子堆和可控热核反应的研究也都同时开始,并很快就取得了一批重要结果,至此之后,核能源的利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30分,在苏联白俄罗斯-乌克兰大森林地带东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 4号机组发生的一次反应堆堆心毁坏、部分厂房倒塌的灾难性事故。当场造成31人死亡,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俄罗斯大约4300个城镇和村庄坐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遭受放射污染的区域。在布良斯克和卡卢加地区,来自私人农场的蔬菜和家畜的放射性水平大约有13%不正常。外漏放射性污染不仅影响苏联大片地区,还波及瑞典、芬兰、波兰等国,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一次核电站事故。截止2006年,还有超过150万俄罗斯人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联合国卫生机构评论说,大约9300人可能死于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癌症。

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当年发生事故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

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七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沿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停堆,且若干机组发生失去冷却事故,3月12日下午,一号机组发生爆炸。3月14日,三号机组发生两次爆炸。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承认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方圆若干公里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疏散范围一直在扩大)。

在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后,德国数万人示威要求关闭核电站。总理默克尔12日晚宣布,德国将全面检查境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标准。

12日,在德国西南城市斯图加特郊外,大约6万名示威者手拉手组成人墙,绵延近45公里,直到内卡韦斯特海姆核电站门前,要求立即关闭所有核电站。

美联社说,这次集会活动筹划已久,日本核电站发生泄漏后,集会者猛增。

默克尔12日晚在总理府召开有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核能安全部长勒特根和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参加的紧急会议。她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日本发生的事情对世界是一个转折点”,核电站事故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拥有最高安全标准的国家,德国也不可能像以往一样照常运营核电站,必须全面检查核电站的安全标准。

默克尔说:“核电站安全和保护人身安全始终是最高主旨。”

德国联邦议院2010年10月通过了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现有的17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将平均延长12年。由此,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期将由2022年左右,推迟到大约2035年。

台湾严密监控环境辐射变化

台湾原子能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谢得志13日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12日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台湾未受到影响。

谢得志表示,由于福岛境内风向是由西向东吹往太平洋方向,而不是吹往台湾方向,因此台湾不会受到放射性物质影响。全台30个辐射监测中心的数据目前都正常。

据悉,台湾当局将继续加强环境辐射侦测,严密监控环境辐射变化情况,确保民众安全。

当天,台湾当局召开“重大灾害因应作为研讨会”,研究如何应对日本地震海啸事件。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会上表示,日本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带来海啸、火灾与核电厂意外事故,形成复合式的灾害,造成的冲击与影响非常重大。台湾也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必须提高警觉。

他表示,面对这种复合式的灾难,必须重新检讨台湾重大灾害防救机制,做好准备,并密切关注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对台湾产生连锁影响。

作为现代史上最为重大的核电站事故,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造成的破坏之大、对人们健康危害之深,导致人们在相当时间内谈“核”色变,核污染成为“看不见的魔鬼”。从这起重大灾难中,人们可以清晰而具体地了解到核电站损坏后会有哪些污染的途径及风险。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给我们泼了一盘冷水,在核能源利用越发广泛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核安全方面的问题。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给我们上了一节核能源安全利用的课。在天灾不可挡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采取措施去应急核事故的发生,怎样地在最短的时间制定应急方案,把损失伤害降为最低,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在福岛核电站事件中启发到的。启示一:尽快建立中国核电安全监督制度

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此前也多次发生事故。第一核电站1978 年曾经发生临界事故,但事故一直被隐瞒至2007 年才公之于众。2006年,6 号机组曾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2007 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 年起在对下属3 家核电站的定期检查中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 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 年至1998 年间先后28 次被篡改。因此要做到核电的安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有第三方的核电安全监督。二是核电信息公开透明。

启示二:我国的核电主力堆型发展安全压水堆。

压水堆相对沸水堆,可用的安全手段更多,自然也就更安全。我国商业化的核电站基本都是压水堆电站。这些电站用于防止核泄漏有三重屏障:(1)燃料棒包壳,(2)反应堆压力容器,(3)安全壳。因此,压水堆有两个回路,所有放射性均封闭在一回路中,两个回路完全隔离开,再加上压水堆核电站在放射性物质和环境之间的三道坚固屏障,放射性不会泄露扩散。目前,在我国压水堆核电技术已相当成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启示三:催生我国核电跨越二代进入三代

日本大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尚待评估。我国在建核电站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比福岛核电站的二代技术更安全,不存在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的问题。第三代核电技术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我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 核电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力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第三代AP1000 核电堆芯熔毁概率大大降低,达10-7/堆年,与二代核电技术相比,安全性提高100 倍。启示四:外部救援---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目前我国虽然核电站众多,但是堆型众多,所属公司之间交流甚少。如果某个核电站发生事故,能否组织其他核电站有序有效的救援,仍然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归属不同公司的各核电站之间也应加强横向联系,尤其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目前我国还缺乏这方面机制,需要在国家层面加以推动。启示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我国核电设施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安全运行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事故都要分别做好处理预案,并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必要的演习,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防范于未然。

福岛核泄漏事件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应该做的是了解它背后带给我们的启示,科技的发展是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的能源之路应该走得更为安全,更为长远。

第三篇: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

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新的里程碑

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新的里程碑,必将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4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新的里程碑。

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总书记指出,我国宗教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贯彻,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明显加强,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实践证明,我们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阐述了党关于宗教的本质特征、存在根源、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包括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等在内的一系列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思路,恢复和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实现了党在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此后,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从未改变。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一以贯之的。党一贯认为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强调指出,“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这次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一以贯之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总书记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引导信教群众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明确了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向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回顾和总结党的宗教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具体实际,明确了今后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诉求。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中国宗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宗教理论重大成果,得出许多科学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明确了我国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的特征;制定了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对宗教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强调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处理宗教问题的根本保证。此次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地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全局性工作的重大关系,也是党的宗教工作的价值追求。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处理好这些关系,就能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形成积极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关系。明确了党的宗教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根本保证

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明确了宗教工作的任务,制定了新目标,着重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

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是总书记对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作出的科学论断。新形势下,党的宗教工作要发挥好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推动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抓手。一方面,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另一方面,要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队伍建设。

要有重点地开展宗教工作。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一是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二是中国各宗教要结合自身情况,解决好突出问题,要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三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四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在宗教工作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提高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及时研究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动落实宗教工作决策部署;要加强对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使各级干部尽可能多地掌握;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好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统战部门要负起牵头协调责任,宗教工作部门要担负起依法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齐抓共管;要广泛宣传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加强宗教方面的宣传舆论引导;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宗教工作任务重的地方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

第四篇: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特别是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现在大学生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着很多的心理问题。为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度运动、②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③保持心理健康、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⑤适时干预。

第五篇: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沉重。环境债,如何还?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

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国以往走的是传统工业化道路,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现在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全新发展之路。

要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必须尽快抛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走出这样一条新路子,经济发展的问题解决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发展与保护正是在这里找到结合点的。

要抓住重点求突破。要抓好工业污染整治,我国经济到今天这个发展阶段,再不能不论项目优劣,一概统吃统上了,务必严把各类新建项目准入关。要加强动态监督,对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必须盯住不放,哪里污染严重,就重点监管哪里;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坚决予以关停。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相对于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必须努力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要像对待工业污染项目一样,不折不扣地抓好污染治理工作。

要创新机制促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目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使企业治污逐步从外力推动、外部监管转变为内生、自觉的行动,从“要我治污”转向“我要治污”。继续探索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继续营造有利于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政策环境;继续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继续探索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与城乡土地开发相互结合、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要积极探索实践“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路子,着力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形成全社会节约降耗、减量排放、再生利用的机制。

我们既要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又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依法办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处置各类环保问题,是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手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紧依法处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把环保

信访量降下来,切实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事件。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真正把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要全面排查环境污染问题,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的要主动向人民群众通报整治方案,并抓紧开展整治工作。要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应急处置能力。

下载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教育收费问题的几点认识

    教育收费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价格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规定,价格监督等部门的检查,乱收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并末完全根治,乱收......

    对“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

    内容提要:“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认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急需搭建、县乡机构改革应进行到底、尽快通过农村再组织......

    谈一谈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谈一谈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课程号:K0900111C 姓名: 钓鱼岛列岛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七平方公里的小列岛,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战略......

    浅谈我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浅谈我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最近,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问题,受到全世界,尤其是中日人民的关注。 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

    我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我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张彦辉 海122-2(原4班)201260502426 钓鱼诸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精神分析是由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始的。它的基本理论包括: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性心理发展学说和神经症的心......

    检察院对伪证罪问题思考认识

    刑事司法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准确地追诉、惩治犯罪,使刑事案件得到正确的认定和处理。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收集并运用证据的过程: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提起公诉、审理......

    我对台海问题的认识

    我对台海问题的认识 一、台海问题现状:1、总体局势处于和平状态,两岸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发展。自从停止炮击金门停止后,在长达30年的时间海峡两岸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两岸近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