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9:2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化论文》。

第一篇:城市化论文

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应对

摘 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资源、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正确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现实,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化,挑战,对策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被确定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然而, 这样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却是建立在绝对程度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之上的。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严峻考验。面对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发展前景,各地必须加快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投资量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建设投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大量资本性投资,等等。因此,快速城市化时期也必然是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时期,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成为一大课题。在环境保护方面,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回收,排入大气后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仅仅是燃煤,城市大量的汽车、密集的人口、直接燃烧各种燃料也在排放二氧化碳。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日益严重。除了大气环境问题,城市化带来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相应要解决的城市水资源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和回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必须在城市建设中及时解决。

二、城市交通拥堵

越来越严重的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在拥有近500万辆汽车的北京,交通拥堵已司空见惯,成为全国的“首堵”。不只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长沙等城市也深陷“堵城”困局。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的局面也给政府提出新的命题,在城市重要资源布局之初,必须经过严格的交通环境评价,以确保其设置的科学性

三、传统管理制度下的巨大城乡差异

中国现有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2.25倍左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隔离的二元管理制度,把中国公民人为地分割在城乡两个不同的生活平台,城乡居民之间在就业选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城乡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均衡性,加剧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民的进城成本,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挑战。

四、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近在眼前。在不远的将来,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收费不足,没有历史积存的储蓄积累,服务体系不健全,已难以面对老龄社会到达时的需要。中国农村居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也没有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未来十几年,当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变成城镇居民后,意味着未来有近半数的城镇居民是没有社会保障的,这就给未来的中国社会埋下了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挑战,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在遵循城市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能够缓解交通、环境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建设规划必须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本依据。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城市管理的民主和透明程度应大大提高,以便在市民的监督和促进下尽快提高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教学和科研应予以强化,为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基础。

(二)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投资。在恢复并保护生态平衡,增加环保设施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草原植被、保护农田、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不仅仅具有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义,还具有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也不失为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一大办法,建筑能耗在城市建设中的比重是很大的。

(三)、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城乡二元管理制度是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改变。逐步规范户口类型,实行以迁入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鼓励有相对固定住所,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外来人口,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进入城镇定居。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民进城后的生存成本,这是建立城乡居民均衡利益分配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四)完善并扩大社会保障体系 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把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从农村地区进城的新移民。城市的新移民相对比较年轻,还将在城市就业工作许多年,他们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可带来更多的社保资金,有助于防止社保“现收现付”制危机的发生,有助于向储蓄投资制过渡。

第二篇:城市化论文

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如何克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小城镇不优”的现状,是城市化战略推行的中心思考。以下六项基本措施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要点。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要求,放松对大型、超大型城市的规模控制,构建2—3个世界级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龙头。同时要十分加强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投入数字城市的建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城市服务体系的提升等,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置于国际的大背景之中。

二.必须将中国城市的发展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模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大中小分布的系列谱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生态位”,不能人为地强调只能发展城市体系中的某个部分而忽略另一个部分。应当进一步调整全国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和加强产业转移力度,放大城市扩散效应,将其真正塑造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三.认真规划国家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将其塑造成国际级和国家级的人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等,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作用、带动作用。大城市在城市体系重复发挥了城市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主力。

四.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重点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尤其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业和社区建设的力度。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目标。

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路径,对于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且分布比较集中,城镇密度比较高的地区,鼓励城镇集中合并,选择以中心城镇为中心、卫星城镇分布周围的方式发展小城镇。对于乡镇企业不发达地区,首先大力发展经济、培育实力,为城镇的建设创造条件。对于有大型企业的地区,可以在其周围建立城镇,但一定要注意城镇的区位分布,注意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防止企业风险转化为城镇风险。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等级中的基础力量,是大中城市的触角与延长。

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三篇:论文 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设施建设问题探析——以五爱村为例浅谈公共设施建设及改造问题

摘要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加快,城市边沿的村庄农居点不断被城市建设保卫,城市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城市扩张中形成的“城中村”问题。“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是个系统工程,而公共设施建设问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面对当前城市的急剧扩张,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加以引导,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采取多种办法逐步推进公共设施建设进程。下面以五爱村为例浅要谈谈“城中村”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字城中村现状建议一、五爱村现状。

五爱村地处临洮城区南部,面积约3.9平方公里,现耕地仅剩782亩,山林面积673亩,有18个小自然村,在册人口4369人,外来人口14760人,全村家庭住户1850户。该村有社区医疗室一家,面积110平方;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家,面积130平方;文化活动中4个,面积1760平方;连锁超市(便利店)20家,面积3500平方;幼儿园2家,面积450平方;室外文体休闲场所2家,面积2800平方,其中文化公园1家,面积1000平方。村主要道路和村内次干道硬化覆盖率均达80%;主干道路绿化达6000平方。五爱村三面被城区包围,是一个“城中村”,其24个自然村与城市紧密联系程度和影响来划分,有三种情况,一是成熟的“城中村”,村落已完全被城市包围,如文峰中学周围的王家大庄自然村、孙家庄庄自然村和临洮新城南首的自然村五里铺等;二是扩展中的“城中村”,既村落处在城郊结合部,如原五爱自然村、木厂自然村等;三是预期中的“城中村”,即村落处在城市建成区外,规划区边缘的地区,如高速公路北首的西坪自然村等。

五爱村作为一个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已经算得上完善。而作为城市建设区内的城市社区,其公共设施建设还远不能达到国家居住区配建标准。这一类“城中村”在我们临洮县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类似。

二、“城中村”在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扩张,农村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村民住宅被周边城市建筑所包围,相应的组织及社会关系得到延伸,从而形成具有村社特质的新型城市社区。调查显示,纳入城市区域后,原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居住环境、社区建设及管理、文体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城中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因素有:

(一)土地指标等要素严格控制,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得不到落实。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土地指标的严格控制,“城中村”改造的难度也增大,步伐也不够大。在“城

中村”改造过程中,许多项目涉及到土地,在目前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已规划的项目难以实施,制约着公共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

(二)现状公共设施相对较弱,村民自身素质尚待提高。“城中村”居住环境恶化,既没有了往日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没有现代都市的景观设施。村中违法强建、乱建、乱搭盖现象较为突出,乱设牌匾标志,乱悬挂、乱晾晒、乱堆乱放等现象较为普遍。生产生活用地不分,结构不合理,空间布局杂乱无章,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大,楼与楼之间无序排列,道路、防火通道被挤占甚至堵死,火灾、水灾隐患突出。

(三)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渠道不多,村级经济压力较大。“城中村”的公共设施建设由于原先的基础较为薄弱,投资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大,所需资金以村级经济投入为主,支出压力过重。村内居民区的道路、下水道、路灯、自来水管、垃圾处理、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大部分由原村集体经济投入, “城中村”排污管道基本没有与城市管网接轨,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车、路灯、垃圾箱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落后于城区,路网建设不完善,村道狭窄弯曲,缺少车辆绕行环路和回车场地,交通不畅。由于缺乏多渠道投资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场经营机制和投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影响了“城中村” 公共设施建设的推进步伐。

(四)村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对公共设施提出更高的需求。五爱村外来人口是当地常住人口的3倍,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中村”居住,一方面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如五爱村全村1850户家庭,出租房屋6000余间,光出租房屋就可给当地村民每年增加1000多万元收入。同时,大量外来人口的进村,卫生配套设施又跟不上,给村里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出租房利润可观,受利益驱动,村民见缝插针搭盖,电线到处拉,房子墙贴墙,小摊到处摆,隐患增多。五爱村全村1850户家庭按每家两间计算,共有简易出租屋6000多间,光违章搭建的小屋就有2000多间,而相对固定的外来人口15860人,再加上没有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员,估计有20000多人的外来人口,使得卫生环境恶劣。另外,社会治安还是比较混乱,盗窃、抢劫等案件在村内时有发生。

这种问题的出现,是“城中村”问题的主要症结——关注外来人员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对公共设施提出更高需求的满足,从而破坏了原有村庄的平衡、和谐,导致了“城中村”问题从城市建设问题向社会问题的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突破瓶颈制约,使“城中村”尽快融入城区。按照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安排用地指标,并制订统一的拆迁政策进行旧村改造,完成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必须高标准配套,将旧村改造与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社区配套项目等建设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农村社区经过改造,在硬件设施上达到城市社区同等标准,避免二次改造,劳民伤财。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市容市貌和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以有效地制止新的违章建筑的产生,分步分类拆除已存

在的违章建设。像五爱岭村瑞新路周围的旧村改造已成为了我市旧村改造的亮点工程,对张庄等自然村进行整体拆迁改造,将村民安置在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四明公寓。

(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对大部分的村庄的公共设施建设,受限于财力,只能就地治理,逐步推进。如五爱村通过几年努力,目前,村庄道路硬化覆盖率达100%,建起封闭式雨污管道30000米,公厕61所,垃圾箱50只,垃圾周转站1座,还建起了3个文体娱乐中心,并形成“1+3”模式的教育活动基地。当务之急是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治理力度,对“城中村”违章建筑实行分类清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城镇居民在村民宅基地、留置地上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不发放土地使用证,由政府相关部门按成本价收回拍卖;对强建、乱建、乱搭盖的违章建筑,出租、经营用的,坚决予以无偿清除,“城中村”居民自住的,清除后其家庭住房面积在贫困线下的予以适当安置。“城中村”公共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市政建设统一规划,主要由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清理通道、清理卫生死角、查处占道经营、清除“三乱”、整顿秩序等。

(三)通过多种投资渠道,加快公共设施建设。首先,市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城中村”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其次,在新征土地时要将土地和村庄一起征,土地要连片开发,开发过程中建好配套的公共设施,同时建好村民集中安置公寓。如去年经济开发区将在五爱村征地500亩,在征地的同时把所在的村庄宅基地一并征,对村民实施拆迁和集中安置。再次,对公共设施建设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

(四)多管齐下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首先,要切实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解决的:一是鼓励引导当地用人企业在厂区建好职工集体宿舍;二是村集体建好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点,目前已选定一块10.5亩的土地,作为首块外来人口集居点的用地,建筑方案已通过论证;三是利用村民的闲置居住用房出租。其次,要切实解决外来人口的日常生活问题,该村打算建造一个以外来人口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农贸市场,抑制小摊小贩遍地的现象,并增设垃圾箱,加强保洁队伍,建好休闲广场,改善人居环境。其次,采取了“以房管人”的办法,对全村所有的出租屋进行登记编号,按房号摸清居住者,合理设置治安岗亭。

总之,“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城中村”问题的解决要放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在推进城市化发展中实现“农村”向社区的转变,结合城市整体建设,推进公共设施完善。

参考文献:

[1]定西市临洮民政局—<<临洮县五爱村村情简介>>

[2]定西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报》,2006

第四篇:珠三角城市化问题论文

珠三角城市化问题

摘要: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也开始逐步暴露出来。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 社会发展 产业布局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一、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倾斜的优惠政策使得珠江三角洲率先得到了“天时”之便,经济发展能先行一步,1979~2000 年其GDP 年均增长14 %。同时,城市化率也由落后于全国变为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根据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为72.7 % , 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6 %;采用区域非农业人口计算, 区域城市化水平为48.7 % , 明显低于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结果,但仍然高于全国水平;2000 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 为2178 美元(按普查人口计算),属于世界中等收入地区。按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城市化水平为72.7 % , 接近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 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76.1 %)、日本(78.1 %)相比差距也正在不断缩小。可见,在未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已逐步下降为次要问题,而提高城市质量取而代之上升为主要问题。20 年来,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经历了由乡村城市化到城乡一体化的转变过程。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区域内大中城市接收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 而且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使得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村城市化形式成为主流。随着乡镇企业“村村点火”式空间分布模式的形成与进一步拓展, 许多城市、小城镇和村庄连接在一起。在珠江三角洲内的一些地区, 特别是广州———深圳、广州———珠海等主要的交通走廊地带,传统的城市与乡村界限变得模糊,代之以一种城市和乡村景观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景观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来,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继乡村城市化成为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化的主流。但90 年代中期以后,城乡一体化模式所带来的土地浪费、环境污染、区域整体竞争力低、管理困难等种种问题开始日益明显。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期, 珠江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产业技术水平总体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少,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拳头产品不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仍未超过第二产业,且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层次较低。信息产业规模小,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大大落后于通信设施建设, 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综合优势, 阻碍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和高效运转。

(2)城市发育不完全,城市的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镇规模存在盲目扩张的倾向,城市的功能趋同, 城市特色不突出, 中心城市优势不明显, 城市群的整体空间结构不协调, 现代化、国际化和具有高度集散功能的大都会没有形成,城市群的“极化”和“扩散”都显得不充分。特别是区域基础建设协调机制乏力,无法发挥综合优势。

(3)产业布局与城市群的协调关系差,影响了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基于此提出如下相应对策:

在省级的管理范围内, 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市县的协调机制, 定期举行市、县长会议进行协调。根据不断出现的新的情况, 边实施、边修正产业发展目标。正确协调产业的集中布局和城市群的网络发展之间的矛盾。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结构不完善和功能不健全有关,应以高层次的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强大吸收力,迅速推动区域城市化,达到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格局。继续发挥香港因素的作用。常设专家咨询机构,以引导投资者按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规律去投资有利于推动城市化的工业行业,使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鼓励各市互相联合,加强横向联系, 重视与对方的互动与协调, 追求共同的发展,最终全面实现现代化。

(二)虽然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进很快,但由于种种原因, 这一地区的城市化存在“不完全”和“粗放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城市体系发育不完全, 大中城市少, 小城镇遍地开花, 疏松发展,城市布局不合理。

(2)许多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仍然没有与农业生产彻底分离,他们仍然居住在农村, 亦工亦农亦商, 其生活方式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性质的。这种城市化的方式导致的弊病,主要有:

1、第三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2、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合理规模, 使用效率不高, 不足与浪费并存。

3、土地浪费严重。

4、环境污染在蔓延。

5、社会保险问题难以解决。

6、农业发展受到制约。

那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大致可概况为: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不是由城市来推动的,而是由发展乡镇企业来推动的。

2、经济体制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影响。

3、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用工、福利、保险制度。

4、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及农民传统观念的束缚。

6、人的综合素质偏低也制约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应对相应措施如下:

有意识地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 控制小城镇的发展。继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破除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经济管理体制。加快城市户籍制度及与之相关的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促进城乡人员的交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县改市步伐。成立珠江三角洲协调机构。

三、生态环境保护应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进一步研究的重中之重

自1994 年以来, 经济学者们就开始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但就笔者看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度及政策性的原因导致的,随着一些制度及政策的调整或取消,有一部分问题即会随之解决,如:城市规划与基建的滞后问题、农村居民不愿或不能迁入城市的问题等;而且目前我国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不同的制度和政策性安排,已经日益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第一大障碍,因此制度及政策改革方面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再次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一个中国的“试验区”, 进行一些必要的制度改革探索。另外,虽然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导致的问题很多, 但大部分都已经得到一定的重视,并且能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彻底解决,惟独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不能自发消失亦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发解决的,如果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治理和防范,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无稽之谈,代价之大将会超乎我们的想像,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进一步研究的重中之重。参考文献:

(1)《珠江三角洲跨世纪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2)《南方经济》

(3)《广东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概况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4)《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及对策》

(5)《大城市群资源环境一体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6)《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五篇:城市化进程论文

述中国城市化进程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城市化,而且中国今天宏观经济最大的推动力是城市化的进程。那么,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城市化也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通过解读各类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及有效挖掘有用的相关信息,从而得出与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关的事件以及造成的影响,得到有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种种措施,并有效地让城市化进程悄然为我们服务,同时以期对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打好背景基础和做好前提准备。并指出当前中国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一、关于城市化

1、概念/简述/

2、关于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其特点,现状:同所有的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历概念界定,程一样,从我们改革开放初期78、79年到2008年中国城市化已经达到了45%左右。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4%的城市化率和1.91亿的城市人口相比,城市化率提高了26.3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增加了4.16亿,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很快,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较差,所以中国城市化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低水平城市化,主要体现在:

一、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中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差距在21个百分点左右,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通过对世界100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分析认为城市化水平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城市化水平也与人均GDP有着一定的正比关系,按照钱纳里发展模型,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就应为60.1%。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刚刚达到40%,可见,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水平差距是比较大的,第二、城市化水平存在地区性的不平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的状态,2006年,东、中、西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差距明显。第三、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表现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第四、大城市的人口集中度低,大城市人口集中度反映中心城市吸纳和集中城市人口的能力,目前中国大城市人口集中率(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更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叙述一些有相关重要事情发生的年代,列举代表性实例…)

三、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种种因素(或者说遇到的相关问题,亦或是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政策!)

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

五、总结,提出观点加以反思

下载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化的动力论文

    城市化定义及出现的问题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

    城市化和环境污染小论文 英文版

    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waday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e society becaus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

    城市化范文大全

    城市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成不同的类型。既可以分为市场型城市化和计划型城市化,也可以分为发达型城市化和发展型城市化,还可以根据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考察,分为以下四种城市......

    城市化与农民进城的论文[5篇]

    城市化滞后的种种表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才有了申奥成功,才有了加入世贸组织,才有了在上......

    城市化与地域空间的关系论文

    城市化与地域空间的关系 摘要: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

    城市化说课稿

    《城市化》说课稿 授课班级:高一(8)班 本节课是《城市化》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城市化和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一、教材分析 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进程,在整个《城市和城市》这一章......

    城市化模式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课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力求通过引用各种类型图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