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

时间:2019-05-14 09: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

第一篇: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

关于家庭的几点事实 第一节 婚姻家庭概述(引言)

社会历史背景中的家庭

一、婚姻家庭概念

婚姻家庭之内涵

二、中国当前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特点

1.关于离婚 2.关于家庭暴力 3.关于独身 4.关于婚外恋

第二节 离婚问题

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因素分析

三、离婚的影响

四、离婚的对策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如何分割

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应首先确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分清家庭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

产及个人财产界限。

离婚时如何确定子女的抚养费

离婚中的亲子鉴定

第三节 家庭暴力问题

百分之八十的夫妻想着离婚,百分之七十的夫妻吵闹离婚,百分之六十的夫妻办着离婚,百分之五十的夫妻真的离婚,百分之四十的夫妻离婚了还想复婚,百分之三十的夫妻为了孩子放弃离婚,百分之九九十九的夫妻在婚姻的边缘不离婚凑合中。。

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婚姻不牢靠,我从所见所闻,得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现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上层基础取决于经济基础,于是,对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以前有所提高,婚姻也是一样:有些夫妻在经济困难时,能抱成一团,而在较为富裕时,容易出感情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的现象是:生活提高,一些人就要求过的有品位,这很可能导致生活、感情不合拍。

2.现在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人在社会中难于把握自己的定位,容易迷失自己:女性受到别人追求,很可能认为自己这是有魅力,所以就有红杏出墙的事情;而男人容易在女性面前呈英雄,而有所谓“成就感”,容易在妻子之外找一个情人,以显得“是个男人”。

3.当代社会节奏较快,生活、工作压力过大,而有些问题夫妻之间是不能、也无法沟通的,这就很容易想找一个人倾诉,现实社会中,找个异性知己;如果条件不允许,就伪装自己,把自己的缺点掩藏起来,上网,搞网恋。而在这当中,很可能就是给自己的婚姻堡垒买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有什么突发事件,这颗炸弹就会摧毁自己亲自铸就的爱之巢。

4.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互相碰撞,而新的主流意识尚未形成。比如男女恋爱当中性行为,现在争论很多,但主流意识尚未形成一样。而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样,处理各种问题,无论男女怎样办,都会让人理解并支持。所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这也是以前不可想象的,从这一点,这是社会的进步。

5.不可否认,现在的传媒及娱乐圈,对婚姻的不稳定,起到了“造势”的作用:比如,像典型的“王菲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最著名的是这一句歌词“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心换此生”,而家庭,不但讲爱,更讲责任,可我们打开报纸、新闻,铺天盖地都是花边新闻、桃色事件,这样的名人,所谓的社会精英,给了我们太多的负面思考。

6.当代婚姻,本身就承载了太多不应该考虑的因素,这风险性很大,如遇到某一重大因素发生恶变时,婚姻的解体也就在所难免了。比如,中国古代对婚姻要求很严,讲究“门当户对”,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而如今,对这一条完全否定了,应该说是进步,但真正弄懂的人不多。有所谓“权力婚姻”、“金钱婚姻”、“美貌婚姻”等,这种悲剧,现在还不断地上演。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但要在这当中,走完自己亮丽的婚姻历程,确实是个不好解决的难题。所谓恩恩怨怨到白头,是不少信男痴女的理想。我们如何去做,是对自己的拷问,也是对社会的思考。

对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说法我虽然不大同意,但我也不会强烈否定。就像一个渔夫在海边钓鱼,在鱼未上钩之前,他会不停的喂饵,但是当他钓上了这条大鱼,那么他还会继续为它饵吗?也许这个比喻是有些偏颇了,但终究是这个道理。我想婚姻大概就是这一段爱情的已长大的象征形式,在长大之前我们细心照料是必然的也是种责任,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知道这爱情在何时才算个长大。其实是我们忽略了,我们忽略了太多。爱情是不会死的,它有时只是被人完全忘记了而已。

而我们真能忘记爱情吗?不,那是不可能的。忘记只是好听的一种说法,我们只是不愿提及曾经的爱恋,因为每个人都有着雷同的爱情,两个人,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可对于爱情所带来的伤痛,那种痕迹则是没有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伤,而且这创伤亦因人的感情而更加的令我们难忘。爱情的确不会死,有时只是一种结束,对某个人的结束。但彻底的结束又是不存在的,即使你承认不再爱或已经恨时,往往也有丝丝爱缕在这个人身上。上帝对我们每个人是公平的,它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感情含量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在后天的环境里不断改变着或被催化着。有些人的感情只是暂时埋没了,而非无情冷血。一粒珍珠被一座沙土所掩埋,但谁又能说这珍珠已经不存在了呢。

然后的婚姻的存在是对过去的创伤的一种疗治,甚至可以是一场爱情的沉淀。但前提是正确的婚姻。可悲的是有很多人走错了路选错了婚姻。最后经受不住那种由不幸带来的打击和折磨,于是牢骚满腹各种哀怨不绝与耳。并且多年前的爱情与婚姻又是不自由的,慢慢的也就都说自己已经绝望了。可真正的绝望又是不存在的,只是厌倦深了而已。让一个人身在不合适的婚姻中并非只有抽身离开的选择。也许你可以在婚后等待爱情开花结果,正如你摘一个果子,也许你不会因为它为成熟而扔掉它,你会等,等它成熟后的甜蜜。但是如果你对这场爱情已放下或已有转移的力量了,那就离开吧。人非只爱一次,亦并非经历一次爱情便少了点感情。经历了一次婚姻只是使我们更加苍老了一点。

......(省略)

说到爱情与婚姻的悲哀,我认为张爱玲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她这一生是不是就为了这种问题的探讨与解剖而存在的。当然它亦有自己的爱情一婚姻,即使亦是不幸的。她的伟大是记下了另一种情况,即并非拥有真正的爱情与婚姻的那一群人的生活。他们认定的是利益,相信的也是利益,因此便把自己的感情与责任视为工具。可能是他们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出现的问题,亦可能他们真的很怀疑,并因这怀疑而茫然,又终因人性而蠢蠢欲动了。爱情与婚姻在他们眼中是腐朽的,只是自己欲望的外露而已,最终这爱情这婚姻失去了贞洁的面目,慢慢的他们的心被腐蚀,成了非心,即后的爱情与婚姻也就可有可无了。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它与社会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就有一定的婚姻和家庭。人类社会每一次变革,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给婚姻家庭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强化新的功能,更换新的观念;另一方面,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分系统,也是能动的、积极的,时刻对社会各系统给予强大的反作用。幸福的婚姻家庭也不仅造福人类自己本身,还会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和谐的风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也会为社会带来无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从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既然家庭与社会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要创造提供必要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以保证婚姻家庭价值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婚姻家庭法学也应深入研究婚姻家庭的价值规定性,揭示现实社会中其应该价值与实际功能发挥的差距及其根源,为婚姻家庭法有效诱导和确认婚姻家庭的正向价值,调整婚姻家庭的结构、形式,创造社会环境,保证婚姻家庭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科学指导;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珍惜和组建幸福的家庭,以实现个人和他人幸福,实现社会最大效应。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怎样的基本家庭模式才符合健康积极并能带给人幸福满足感的家庭模式。

按社会学划分,家庭结构可分为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未婚子女组成),主干家庭(由父母,已结婚子女及其未婚子女组成),联合家庭(两对已婚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三种。不管在何种家庭结构中,都包含了老年人问题,夫妻问题即婚姻问题和青少年问题这三个最基本问题。一,老年人问题。

根据上海老年人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大约10%的老年人承认自己有紧张感,26%的老年人感到沮丧。在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六十五岁以上的人有八千八百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96%,这意味着老年人问题今后会更加严重突出。在每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义务赡养自己的父母,解决父母的老年生活问题。尊敬父母,赡养老人,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家庭道德的重要内容。古人也把“孝”视为家庭伦理道德的首位。认为“孝悌为本”。“孝”即为善待父母,“悌”即为尊敬兄长。这种绵延几千早的孝悌观,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仍为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女赡养爹娘,同父母抚育子女一样,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自然也就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事业尚不成熟,养老仍以家庭为主。即使将来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作子女的也不能忘了养育老人的义务。

那么,怎样才能使老人在家庭中感觉温暖,产生幸福感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全面理解赡养老人的内容:孝敬老人不仅要进行经济供养,保证老人有充足的生活来源,过上富足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且还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是要重视精神慰藉。老人们在晚年最需要的是儿女的亲切问候和晚辈的尊敬陪伴,特别是在病中,亲人慰藉更为重要。应该摒弃旧俗中不好的一面,要清楚孝敬老人重要的是生前的关怀照顾,而不是死后的厚葬和场面,那毫无实际意义,要提倡厚养薄葬,丧事新办的风气。然后要全面形成赡养老人的风气和全面落实赡养老人的法规。孝敬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世俗风气。要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孝敬老人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风气。家庭之间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孝敬老人的讲和睦、讲新风的活动,弘扬传统美德;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文艺节目开展宣传活动,造成一种深厚的舆论氛围。二,夫妻问题。

家庭首先由夫妻两个人组成。夫妻关系即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最长久的一种,也是客观的社会关系。处理好夫妻的关系有利于解决老年人问题和子女成长问题,从而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而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离婚率从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离婚率上升也不能单纯地说是好事或坏事,应该具体分析。除了婚姻道德观念的变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冲击外,最主要的是现代人对婚姻品质的期望值远远高于上一辈,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离婚就是必然的选择。在这里,离婚也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只要婚姻还有一线希望,就应该尽力挽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婚问题也会有逐步完善的解决途径。

婚姻关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双方在经过不太短的时间考验以后,才能考虑到组织家庭。一个家庭要长久地生活在双方的人际关系之中,不但要抚养自己的儿女,还要奉养双方的父母,而且还要亲切和睦地处在双方的亲、友、师、生等等之间。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更亲密的、灵肉合一的爱情的开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也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的结晶。

作者认为,夫妻间应该互助互爱,互相尊敬,保持忠贞而精诚的爱情。在坎坷的路上,能够扶掖而行,互慰互勉,相濡以沫;在平坦的路上,能够携手同行,一起分享快乐,享受宁静柔畅的生活;对家庭共同承担责任,尊敬双方父母,善于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努力为家庭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什么人为的“划清界限”,什么离异出走,不会有家破人亡,也不会有那种因偏激、怪僻、不平、愤怒而破坏社会秩序的儿女。三,青少年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教育子女,培养后代,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把教育好子女作为家庭美德的重要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采取有效的家教方式,认真搞好子女教育,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

每个青少年对于自己成长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回忆。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动的了解,童年时从家庭所受到的影响,会延续到日后所经营的新家庭、塑造出的下一代,所以,在孩子青少年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调查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的问题已越来越严峻。许多学者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作了许多颇有深度的探讨,但无论是从学校的教育不当,还是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来看,虽然都与青少年犯罪有一定的关系,但追根溯源,不良的家庭因素,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不良个性的形成也是家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关键;问题家庭对青少年个性影响更大。那么,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父母的认知水平,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对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尊重孩子,重视他们的想法并帮助他们辨别是非,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被爱,被尊重,被接受。家长还要培养他们自主,自主,自强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教育子女是父母一辈子非常艰巨而又喜悦的任务;能够使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成长,也是父母们的责任和光荣。看过《成长的烦恼》的人们都应该知道,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可以带给人们至高无上的快乐。将中西方家庭比较,西方家庭温情似乎要多一些。在一个民主自由充满爱的家庭里面,夫妻之间生活和谐,孩子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西文化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家长们去学习与模仿。我们大多数都会成为父母,也都会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们努力工作为家庭做贡献,但是如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能够善待我们身边的老人,那我们也就是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有“家难”而且有“国忧”,也还有世界大战以及星球大战。但是由健康美满的恋爱和婚姻组成的千千万万的幸福家庭,就能勇敢无畏地面对所有这一切!

第二篇: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当今社会,这个话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这在中国好像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在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的问题上,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我谨结合一些社会上的观点,从我的观点寻找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或缓解这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公平

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路径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发生,从而使绝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不是只由一部分人,甚至极少数人独享经济增长的好处。然而,实际情形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却呈现出了明显的背离。如果任由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且更棘手的是,这一趋势最终也将会影响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学上,贫富差距过大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消费需求,而在目前的中国,情形远远不止如此,贫富差距过大已经直接引起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富人有钱无处花,穷人有钱不敢花”的现象已经出现。

一、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

根据查得的资料,我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城乡分化

先不说农村,仅中国城市在资源的配置上,就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局面:资源优势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城市,而且其他中小城市很难得到处国家分配以外的资源;再者是其他中、小城市仅是服务于这几个大城市,城市的功能单一。而他们自身的城市化发展则被置于计划外发展的状态下。当把农村和乡镇考虑进来时,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5: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

2.行业差距

从行业收入差距来看,中国现在行业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有调查显示,仅在2001年,北京市86个大类行业中,最高工资行业与最低工资行业相差6.6倍,二者间的差距比2000年加大了1.9倍。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占总户数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有全部收入的51%以上,而20%低收入户只占4%左右。从主观感受方面来看,多数社会成员已认为贫富差距是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1.灰色收入的分量过大

目前,由于我们国家规则体系的不健全,使得灰色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比如,税务专家的研究显示:2002年根据中国含税GDP计算,企业有3000-4000亿元该交纳的税没有收上来。于是,这样一项巨额的本应属于国家的资金便流向了少数群体和个人。如果再加上其他没有纳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各种现象,中国现阶段的灰色经济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大量的灰色经济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灰色收入。而在大量的灰色收入当中,人数少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群体必定会占据一个高比例的份额。这样

一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必定会被加重。

2.成因中不公正成分过多

正常社会流动渠道的不畅,身份制,行业垄断,同工不同酬,国有资产向个人一方的流失等等。起点、机会和过程的不公正,必然会造成结果的不公正,导致贫富差距的迅速扩大。由此可见,民众之所以对贫富差距过大现象十分不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如今过大的贫富差距主要地并不是社会成员能力的差异和努力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而更多地是由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所造成的,因而往往缺乏基本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正因为如此,所以,民众对于贫富差距过大现象的接受度和容忍度较小。

3.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保障的缺乏

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底线能否得到保障,是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对于大量的低收入者来说,它可以确保其基本生存状态不至于恶化到难以生存的地步。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缺少这样一个社会保护。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从前苏联时期开始,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因为如此,尽管俄罗斯在急剧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贫困者,但是,这些贫困者在基本生活资料、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方面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其基本的生存问题不至于恶化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从而也保证了这些贫困者不至于变成激烈的反社会力量。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具体状况不容乐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飞猛进,外汇储备更是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在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排在世界倒数。大量的社会成员缺少起码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享受不到足额的、政策所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中国最大社会群体的农民从总体上来说没有社会保障;大量的城市居民更是购买不起起码的住房。“就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成为新的社会问题。正是由于社会对贫困者和低收入者缺少一个社会保护,所以,对于大批的贫困者来说,其基本生存状况恶化到什么地步难以预期。这就使得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形成一个恶心循环。社会发展的成果基本难以实现共享,社会建设的目标难以达到。显然,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就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难以渡过改革发展最为艰难的时期。

4.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

我们今日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最近20年来经济政策的偏向。在偏向效率抛弃公平的思想下,加剧贫富差距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作法首先表现在中国经济中的优惠政策几乎从来都是只给予市场经济中的强势集团。20年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形成了只给富者以优惠政策,只给富裕地区和富裕的个人以优惠政策。

第一,这种制造贫富两极分化的政策偏向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上。当今中国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就是在外资企业工作的高薪阶层。外资企业的这种巨额薪金支出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税收政策优惠造成的。这种税收政策优惠表现在法定的税率上,表现在外资企业一直享有低于中国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定年限的所得税税收减免上。在这种不平等的税收待遇下,中国企业由于税负过重而难以提高职工工资,外资企业却由于税负较轻而乐于给其员工高薪。外资企业薪金普遍高于中国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

第二,最近几年中国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这主要因为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国有企业的职工待遇不公,切断了国企发展的后路。从国企的长远

发展而言,自从转向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政府就基本上不再向企业实行大量的财政性投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的主要“优惠”和“资源”,其实是银行的贷款。

第三,地区政策不平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有先天因素,但政府政策不平衡的人为因素也需要予以重视。本来东南沿海地区在市场经济中天生就有地理上的优势,可以长期保持比内地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它们却在最近20年中一直在政策待遇上享有比内地多得多的优惠。90年代初,东南沿海的富裕和老工业基地的贫穷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某些部门给东南沿海特殊政策优惠的恶习仍然没有终结。结果是老工业基地由于不堪财政重负而衰落,形成了今日大批人绝对贫困的局面,而东南沿海的个别省份却富冠全国。这样造成的地区性贫富分化绝不能算是公平的。

三、缩减贫富差距势在必行

第一,落实国家对企业的征税。就目前的情况说,我国法律对企业的征税是是不轻的。但问题是,税收效率不高,企业偷税逃税现象严重;另外,在个人收入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高收入群体税收的征缴存在很多漏洞,个税还未形成调节贫富差别的有效机制,甚至起的是相反的作用。政府必须加大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同时考虑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和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还有就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正当手段富裕起来的,但是,也确实有个别人不是这样的。特别是一些人在淘“第一桶金”时,出现的问题较多。有人提出了不追究这批人的“原罪”的观点。其实,关键是看有没有罪,如果有罪,为何不追究,不追究就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公,对全体人民的犯罪。

第二,是国家财政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资金比重较小,大量的资金用在政府直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和行政支出上因此,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首先是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在最近的两年中,国家再分配有向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倾斜的迹象,但力度仍然有限。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第三,企改革过程中的资产转移的规范化 在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出售国有资产过程中,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可以保证国有资产不发生量变,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堵住国有企业改制和战略重组中可能发生的私有化漏洞。公正评估国有资产,公开转让国有资产,收回的国有资产用于再投资,建立复式财政预算制度。国企改革问题,必须迅速建立国有资产转移的法律,使它有法可依。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措施必须体现竞争、透明、公开的要求,必须让公众有参与的机会。可能有些人会说,一旦有公众参与,各个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可能使问题复杂化,决策的成本会大大地提高。但是,它带来的是相对公平,后患比较少,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来看,应该是值得的。

第五、法治约束下的机会平等 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有助于抑制这种活动和实现机会平等,因此既有利于效率提高,也有利于收入平等的实现。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是要激励那些勤于劳动、善于经营的人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在市场活动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不是这样,不是去推进我国的法治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而是让少数人凭借行政权力进行寻租活动,甚至靠鲸吞国有资产和掠夺大众而暴富,效率和平等的状况都会恶化。所以,以分配状况恶化为由来反对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大方向,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应当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进一步铲除寻租的土壤,既推进平等,又促进效。

第三篇: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摘要】中国正在逐步地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方可更快速前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举目共睹。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如影随形,走到哪里跟随到哪里。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值得执政党反思其执政思路,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极大地困惑我们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民生政策发展

背景:中国的当代社会问题不止是从当代开始,缘由也与历史留下来的问题以及遭遇相关,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这些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中国存在的当代社会问题 :

中国如今的社会问题主要有房价高、物价高、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贫富差距大、官员腐败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低。最近出现的社会问题:公共信任缺失、公共道德缺失等。

一、房价问题

中国社科院于2011年12月7日在京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关注中国房价问题: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

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要20多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在城镇中需要购买新住宅的家庭,85%没有能力购买。今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5%。1到8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520元/平方米,2009年同期为4800元/平方米左右,预计今年房价涨幅为15%。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其中关于房价上涨的数据为: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同比上涨8.6%,8月同比上涨9.3%,1~10月的平均上涨幅度约为10.5%。对比统计局与社科院的数据不难发现,2010年全国房价平均涨幅似乎“被低估了近5%”。蓝皮书也对2011年房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目前中国85%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住宅,房价上涨速度仍然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房价·现状:居民收入涨幅比房价少5个百分点专家称:“如果买房花的钱超过自己6年纯收入的总和,那就不要考虑买房了。房价·走势:调控不能放松否则报复性上涨2011年的房价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价格上涨与暴涨之间恶性循环,二是房价略有下降,或者是温和上涨。2011年,房价有可能略有下跌,或者其涨幅最多为6%,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

解决政策:房价·调控:中国房地产深层次矛盾仍待解决蓝皮书指出了3方面的矛盾:一是实现居民买得起房的目标与猛烈推高房价的土地买卖制度之间的冲突;二是中央要求控制房价和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税收关系不顺的冲突;三是土地是用来吃饭,还是用来居住的矛盾。

二、物价问题

物价的上涨,既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也和房价牵连在一起。2012年5月份PPI同比下降1.4%,低于市场预期的下降1.2%和我们的1.1%。诡异的是,物价当然不仅仅是在上涨。最近媒体广泛报道的“卖菜难”,也是物价上涨的伸延问题。政府对房价调控制乏力,对一

般农副产品的调控却相当给力,但因为太给力了,隔山打牛,受伤的几乎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解决政策:

1、物价部门加强市场物价监测、分析,每日在电视台公布一次主要食品价格情况;对蓄意涨价,合谋涨价的要严惩不怠。

2、市政府对上涨过快产品实行宏观调控和有效干预,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3、建议市政府加大土地供应力度,采取市场机制,加快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如可以让开发商垫资,招拍挂时在竞拍10%的范围内,优先供应土地给经济适用房地产商建设,在税费、各种规费方面给予减免,推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迅速启动。对开发商不按合同约定建房的,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视情节给予处罚。对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处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希望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早日变成现实。

三、食品安全

近些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海南毒豇豆、毒节瓜事件,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

解决政策:

(一)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机构

第一,需要成立一个政府性质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构。当食品危机事件发生时,有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对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映,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而不是临时组织而成的部门。第二,以权威专家为中心,建立一个社会性组织。可以有效地解读关于食品安全的各种信息,进而避免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系统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及评估,及时对食品危机事件做出预警报告。

(三)加强对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方案的建设

根据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过程的关键点,预先建立各种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方案,避免事件发生后再盲目做出紧急处理,不利于做好事件的善后工作。

(四)建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评估体系

尽管我国发生了很多起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但是我们国家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食品安全管理评估系统。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危机事件的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做出客观的评价,需要建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评估体系,以提高对食品危机事件的管理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和管理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需要根据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特征,结合我国特殊的食品经济体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才能减少或杜绝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

四、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5 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 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因此,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资金不足,虽然国家近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但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农村学校,仍然存在校舍陈旧、设备落后等现象,信息化教学等所需设备与城市差距甚大,有的设备根本都没见过,谈何提高素质。所以,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2.教师的收入和地位有待提高,由于工资低,教师的地位不得不下降,师道不再尊严,同时也引起部分教师心理的不平衡,不能专心从事教育工作。3.缺乏优秀教育人才资源,由于农村学校待遇低,各种大中专毕业生、艺体院校学生根本不愿到农村任教,同时许多优秀的教育人才或辞职下海,或通过各种途径的考调、跳槽,人才流失严重。

(二)针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的策略 1.加强宣传教育法律法规;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3.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地位,打造高素质的教育人才;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5.建立阅读基地,营造阅读氛围;6.开设阅读指导课,提高阅读效率;7.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五、就业问题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动手能力强和高新技术类人员极度匮乏 基层技术人员精品少 大学毕业生所学课程脱离社会需求所以坐办公室的远远供大于求 为提高竞争力要在技术程度水平上下功夫活跃思维增强创造 也就是思想力行动力。

第一,城镇失业率仍然很高。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845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为4%。第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550万人,2009年更达到创纪录的592万。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就业率在65%左右,大学生失业率增加。第四,农民工待业现象比较突出。

解决政策: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将更加贴近社会人才需求,加强紧缺型人才培养第二,大力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第三,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建立高效毕业生对农村教师岗位的补充机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是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国家项目。第四,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入伍,投生国防建设。

总结: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经济社会制度,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的加强,牵动着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它能够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重视人才教育培养,关注民生问题以及及时有效地解决,以促进我国社会安定平稳发展。问题的存在是外向成功的一道门槛,中国的发展会解决当代问题。

参考文献:【1】张则钦.推行农业标准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 周轶强.论物价变动会计信息的披露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年第12期

【3】潘沈燕 广州教育网 2010年8月

【4】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新华网,2009.

第四篇:中国当代社会问题2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述一下当代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这类老生常谈的东西并不是我要说的。因为我觉得已经放在明面上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而那些隐藏在华丽外表下的问题才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例如中国强大但也无奈的统计部门,无论中央确立多高的GDP指标,各省市区的统计部门在当局领导的压力下总能恰好超指标一丝达成,但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享受到如此高的GDP之下应有的医疗,教育与公共设施。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难道不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吗?还有中国当局对某些历史的刻意隐瞒。例如1979年越南战争中,中国解放军误杀了许多越南平民,这个导致如今中越两国局势紧张的根源却显有人说。还有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刘晓波张志新的悲惨下场等等,许多事情在中国大陆根本难以了解到其真相。或许有人对此感到不以为然,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及其严重的问题,中国绝不能沦为成像日本那样不敢直视自己历史的龌蹉之国。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一时之间是难以道明的。我之所以今天在这里讲这些不和谐的东西,只是希望若是在座的同学将来若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不遗余力,谢谢。

第五篇:当代社会问题之残疾人问题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在当今社会,因为先天后天的许多原因,我国存在着许多残疾人。那么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要如何做到机会均等,主要由五个(1)立法上要平等(2)就业机会平(3)平等的享有环境(4)教育和培训机会平等(5)平等的履行义务。但是这些实行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根据调查,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堪忧。在中国,大多数残疾人是呆在家的,没有收入,如果是老人残疾的,叹一叹气就过去了,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事。

第一 就业歧视相当严重。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秀梅研究发现,近3年全省残疾人就业中,显性歧视的比例有所下降,隐性歧视明显增多。记者通过对南京、南通、泰州等地相关企业和残疾人的调查,大致归结出隐性就业歧视的七种表现。1残疾人劳动合同内容模糊。2社会保障“偷工减料”。3同工不同酬。4意向用工合同不兑现。5上演“苦肉计”。以本单位没有无障碍设施,万一残疾人在厂里出意外“不得了”为由,婉拒招聘和录用残疾人。6以“不懂心理学”作为挡箭牌。有家企业老板拒绝中专、大专残疾学生就业的理由是,残疾人心理比较脆弱,容易诱发心理问题。7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李方平律师认为,对残疾人就业的隐性或显性歧视,实质上都是一种排斥行为,对于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弱势的残疾人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既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建设,更不利于公平社会的构建。

第二,生活质量底下,没有保障,大多数残疾老人是无儿无女的,大都是贫困家庭。

第三,他们的生活很寂寞,很无聊,缺少了生活的乐趣。

第四,他们都很担心生老病死时没人在身边照顾。

第五,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时,他们没有能力去寻求合法的途径,以至于,无能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第六,有志向想要自己做生意的残疾人,却没有可做为成本的基金,人们也畏怯把钱借给残疾人,以至于有抱负去无用武之地。

第七,残疾人很多存在心理问题,他们的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I)孤独感(2)自卑感(3)敏感、自尊心强(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5)富有同情心

总之,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社会和国家更应该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针对这些情况我有一些 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权益保障政策,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落实低保和特困残疾人优惠政策。如在对已经纳入政府低保救助的残疾人,对生活不能自理或一户多残的特困残疾人在低保的基础上,还能享受了由市或县(区)残联给予的每月的额外补助。

三、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积极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要坚持政策扶持和权益保障相协调,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如、为促进残疾人自谋职业,要建立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健全就业服务与援助措施,为用人单位与残疾人提供了双向互动择业平台。把均得到了相关的税费减免。这样,残疾人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为自己谋出路。

四、维护残疾人康复医疗权益,实施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目标。设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和康复站,实施为低保残疾人免费、其他残疾人减费的康复服务政策,实施特困残疾人零起点医疗救助,免收了残疾人就医挂号、诊疗、注射等费用,贫困残疾人享受所有优惠待遇,残疾人合作医疗参将保率大大提高。

五、注重残疾人教育培训。对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残疾学生及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全面实行免费,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适当减免或补助;对残疾人或贫困残疾人(含低保)子女中的大中专学生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补助;对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学历证书的残疾学生给予奖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残联应该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六切实加强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通过法律咨询、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促进了残疾人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加强,提高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关注度。为使残疾人维权有一条便捷通道,各级残联应该聘请法律顾问积极协调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法律服务。

七、贫困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和分类统计,开展贫困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和分类统计,全面、准确地掌握贫困残疾人状况,是残疾人扶贫攻坚的首要环节。因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与扶贫办、统计及民政等部门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开展培训。使调查人员掌握贫困残疾人的标准、入户调查及统计汇总等方法。

八、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宣传教育。以完善保障体系为基础,优先提高残疾人的救助水平。以查漏补缺为手段, 认真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强化残疾人保障工作的督查。

九、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应该适时的监督有关部门的工作,针对残疾人保障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工作落实困难多等问题,必须从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强化残工委的统一领导。二是实施残疾人工作目标考核。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细化到各成员单位,每年组织考核检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对部门总体考核之中。三是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整改。可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开展专项治理整改活动,并由残工委成员单位组成专项督查组进行督查,确保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增强残联的维权监督效能。要加强各级残联自身建设,提高残联的社会地位,适当增加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确立残联对残疾人政策法规落实的监督权,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参政议政平台。要加强残联维权部的建设,继续发挥残疾人维权法律顾问、维权示范岗的作用,积极为残疾人实施法律援助,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而言之,残疾人的状况我们可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应该注重我们的道德水平,更要增加我们爱心的份量,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已经不言而喻了,我们在也不能让他们在社会中缺少我们大家的关怀,在承受外在的痛苦,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人献出一点爱,残疾人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下载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之婚姻家庭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概述之环境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概述之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

    婚姻家庭问题大全

    第七章 婚姻家庭问题 第一节 婚姻家庭概述 一、婚姻、家庭概念 在现代,婚姻一般指男女得到社会及法律承认的结合,夫妻关系的建立和存在。从本质上看,婚姻是指为社会所承认的性......

    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201009808843 白国英指导教师 段春旭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诗歌研究处于相对边缘性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水准和它所取得的成就很低。......

    婚姻家庭案件有关问题的探讨

    婚姻家庭案件有关问题的探讨 时间:2009-11-25 00:00来源: 作者:吴晓芳 点击: 66次 婚姻家庭案件有关问题的探讨 吴晓芳 为了给《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起草工作收集一些......

    中国婚姻家庭问题调查

    中国婚姻家庭问题调查 中国是一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普遍提高了,但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强,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家庭。 在......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问题论文

    小说如何表现思想,这是一个被很多作家、评论家反复谈论过的问题,但在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和评论中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表现之一,是一些作家在写作中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思想深刻......

    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若干问题之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流动人员增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婚姻纠纷案件逐渐增多。婚姻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离婚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婚姻诉讼增多就意味着......

    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之医学方辩论回应

    ① 如何回应对方“艾滋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危害,远远超出了医学范围。艾滋病是在社会中发生、发展的,必须用社会系统工程加以解决,因而是社会问题”? 方式一:对方说艾滋病规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