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点)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问题思考
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问题思考
伍江 同济大学副校长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到2009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46.6%,接近全球50%的平均水平。按国际通用标准,一旦城市化率超过50%便意味着全面进入城市化时代。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主题词之一。大规模快速城市化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并对环境、资源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城市化的问题也自然成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1、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高密度战略
面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快速城市化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这一特定国情,如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就成了我国城市发展战略中第一重要的要素。而土地集约利用的首要手段就是提高土地的建设密度。那种贪大求洋,一味追求空间宽舒、宏大气派的城市建设理念不符合我国国情。对于中国而言,比起土地资源危机,其他一切资源危机都远没有如此严峻。城市发展的高密度战略是我们无奈的不二选择。更何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依赖于汽车的低密度城市已被证明是对人类前途和地球资源的极不负责。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为市民提供更宜人的自然环境的努力都必须在足够高的密度下实现。在目前的国际语境下,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对于中国来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问题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城市发展的高密度模式必须成为国家战略。
2、大、中、小城市并进的城市发展战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是当代中国的又一特定国情。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一直采取积极发展中小城市、限制发展大城市的发展策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各大城市特别是各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于是城市发展的中心又更多地转向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成为越来越多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和经济能级优势凸显,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巨大引擎。但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不可能像一些中小国家或地区那样将经济社会的全部发展效应都集聚在少数城市。对于中国而言,一个大—中—小城市同步发展的战略才是真正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在目前形势下,更应花大精力研究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使数目巨大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经济能级、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真正改善和提高。
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战略
合理高效的城市空间布局会给城市发展带来长远的利益,而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给城市带来致命的危害。任何一种既有的空间结构模式都不应直接照搬到任何城市。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应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战略。但无论哪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战略。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空间格局很容易被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所左右。而城市的空间大格局一旦形成就再也难以扭转。
总体而言,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应坚决避免无限制的“摊大饼”现象,将中心城区限制在一个合理的尺度。同时,为适应城市人口的扩张和产业的发展,在中心城的外围发展新城和新市镇,形成以母城为中心的多个不同规模新城和新市镇共同组成的簇形城市群。这样的空间结构既可保证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完整和经济能级的提升,又能保证城市的合理尺度,也在各城市化地区之间留出必要的生态空间,从而为城市带来高效的运转效率,并提供更好的宜居环境。对于中小型城市,其空间结构则应更多地与自然地理特征相适应。4、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战略
我国当代的快速城市化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地方文化特色逐渐丧失。而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这些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文化竞争力也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特色,就是保护并提升城市竞争力,就是保护人类文明。人类文明需要不断发展,城市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但创新不应以破旧为前提,创新往往更需要历史沉淀的支撑。历史沉淀越厚重创新的内在动力才更强大。只有尊重既有的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文化特色。我们要推陈出新而不要破旧立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成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基础设施优先战略
城市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高效运转的前提,也是为市民提供宜居、便利生活条件的保证。在城市建设投入中必须基础设施优先而非面子工程优先。因基础设施需要政府投入,在城市决策中往往会因政府财力限制而将基础设施建设后置或降低基础设施标准。这样或是造成将来永远难以整体实现理想的基础设施体系,或是不断改造基础设施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政府建设决策中,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被置于最为优先的位置。无论眼前经济现实条件如何,都必须有一个具有足够远见的基础设施规划,并一步步逐步实现。
基础设施优先的另一层含义是按照规划为将来逐步实施的基础设施预留足够空间。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需要经济发展的实力为基础。不能等到经济实力具备后再重新寻找实施规划
基础设施的空间。这样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或者形成极大的动迁困难,甚至永远无法实施。城市建设百年大计,这句话主要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上。、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西方特别是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推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使私人汽车成为理想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这极大地刺激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及地球环境的维护带来了无穷隐患。今天,发达国家的人们已无法离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却又为驱动这一生活方式所需的燃料而困惑不已,甚至不惜以流血战争为代价。而中国似乎也不甘心于看热闹,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国际竞争的残酷现实,积极推动私人汽车产业,并似乎可以通过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来解决这一世纪难题。人们似乎忘掉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地球土地资源的危机远大于能量资源的危机。如果全世界都推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全人类都过上某些发达国家城市那种完全依赖于私人汽车的极低密度的“花园式”生活,那么对于地球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私人交通方式不应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更不应成为理想生活方式的象征。我们必须大力提倡更为有效、便利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公共交通方式。发展公共交通绝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城市底层的民生工程,发展全民的公共交通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在城市规划决策层面,必须将公共交通置于完全优先的位置并使之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发展战略。
7、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战略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已使今天的城市越来越难以孤立生存。城市越来越从属于世界经济网络至少是区域经济网络。城市群概念已不再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是一个事实上的客观存在。不论是欧洲、美国还是日本,一些重要城市群在世界经济中的能级都已显现无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先是珠三角,继而长三角,进而京津塘、环渤海,城市群的能量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已是举世瞩目。但城市间的统筹协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仍难以实现。我国的行政体制又加剧了这种困难。现在亟需建立一种强有力的区域统筹机制,比如成立跨行政区划的统一的区域规划协调机构。在城市自身层面,至少应将区域统筹放在总体战略的层面来对待。
我国当代城市化所面临的一个特殊现象是城乡二元分离。城市化从其本质来说不仅是城市问题,更是农村问题。离开农村发展城市化问题便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农村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二元分离现象突出,城乡管理体制相互隔离,城乡差别明显。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农村不应成为城市化过程的资源提供者,更应成为城市化过程的受益者。
在我国当代城市发展中还必须更加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强调“硬”的基础设施,更要强调“软”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各类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公共服务等设施的统一规划配置,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配置标准。8、规划引导发展战略
规划是城市长远利益的体现,规划应引导城市的发展并成为控制城市发展的依据。近年来城市规划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仍十分常见,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定性必须加强。另一方面,长官意志也时常强烈干扰着规划,换一任领导改一轮规划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在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中既要体现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定性,不容任何个人意志甚至个人喜好随意决定或改变规划;也要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动态性,那种过于简单地认为“规划一经决定就不能改变”也是违背规划本质规律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变化都使得规划是一个动态的科学系统。关键是规划的决策改变都应经过充分的民主参与和法定程序,不能草率随意改变,更不能由个别领导的长官意志来决定。
在近30年的城市化历程中,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建设管理基本是一种适应于快速发展的“粗放化模式”。在城市化进程的下一阶段,更需要建立一种“精细化模式”。应大力提倡并推动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城市研究和城市设计,规划建设中更多关注城市中人的活动,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城市空间战略中应全面体现城市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运转效率和生态环境等关系问题。城市规划应塑造城市合理尺度、街坊生活尺度、街道宜人尺度;应重新认识城市功能分区与功能混合问题,创造城市活力;应重新认识城市开发尺度,改变大尺度开发,缩小城市特色单元的尺度;应重新认识“城市美化”,适度宽容城市的自组织行为;应重新评价“单位”与“新村”,再塑城市“活体细胞”;应重新评价“旧城”价值,尊重城市原有结构肌理,结束“旧城改造”;应高度关注并推动城市公共艺术,以丰富城市文化。通过城市的精细化规划设计重建城市理想生活空间,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以人为本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理想居住模式、工作模式、交通模式、交往模式、休闲模式。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第二篇:对甘肃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对甘肃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2009-11-26
甘肃发展的关键和定位
1.甘肃发展有“五大关键”
水。由于雨水的缺少和其他原因,生态问题是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催生甘肃发展的最大机遇。因为,甘肃在全国来讲,其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也非常突出。因此,甘肃发展需要“反弹琵琶”,高举生态旗,大走生态路,实施生态国家战略,为国家生态保护和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战略。战略很重要,战略是全局的事、长远的事、持久的事。甘肃发展要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发展定位,坚持可持续和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因此,准确定位、明确战略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产业。甘肃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主要是产品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甘肃经济规模小、市场份额低,主要是地方工业和非公经济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甘肃没有完全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没有形成一批的著名品牌。因此,加快发展产业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区域。甘肃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市场经济不发达、城市化水平低,地区经济发展缺少力度也影响发展速度慢,地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区域经济活力不足,区域经济规模没有形成。因此,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开放。甘肃一度是历史上开放的大通道,也是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多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地区,也是中西文化大交融地区;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区,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区。由于时代的变迁,甘肃地区变得封闭了;由于传统观念的深厚,甘肃人变得保守了。开放不够发展不快,不开放就不能大发展。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开放就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2.甘肃发展要明确定位、突显特色
甘肃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甘肃战略位置(西部交通枢纽、全国生态屏障、重要战略要地、西部区域经济中心)的优势,立足资源能源的优势,突显后发地区的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立省、工业强省、文化兴省、能源富省、区域增省、开放促省、人才带省的创新发展之路。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区和新型能源基地、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丝路文化传播基地、西部开放和交通枢纽基地。
甘肃发展需要突出“七大战略”
1.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打造祁连山、河西走廊、陇东陇中黄土高原、黄河上游甘肃段、长江流域甘肃片、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等“甘肃八大生态治理区域项目”,继续做好节水、引水和育水“三大水文章”,坚持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种草种树“四大生态工程”,强力抓好城乡改灶、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两环保举措”。
2.实施产业强省战略。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九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即:石化工业,重点加强兰州、玉门、陇东石油化工基地建设。有色冶金业,重点加强金昌镍都、张掖钨都、白银铜城、陇西铝加工基地建设。新型能源业,重点建设风电、火电、水电、核电和太阳能、生物能利用,打造河西走廊和陇东“双能源走廊”。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快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的发展,把兰州雁滩建成航空航天研发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加强食品、酿造业的发展,把甘肃建成特色优势农副产品长廊。生物医药业,重点加强兰州生物医药基地、定西中药材基地建设。物流服务业,重点加强兰州交通枢纽、金融中心和陇西药材之都建设,建设中国西部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业,重点建设敦煌艺术之都、兰州黄河之都、天水羲皇人文之都,推进陇西全球李氏文化中心建设。交通基础业,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到市、高速公路到县、硬化道路到村的公路建设,以兰渝、兰新、兰西、兰包为主体的铁路建设,以兰州为中心、辐射河西、陇东、陇南、甘南等地的航空建设,建设兰州黄河新交通和观光旅游风情线。
3.实施文化兴省战略。以打造敦煌艺术之都、兰州黄河之都、天水羲皇之都和陇西李氏文化中心为重点,高扬文化旗,大打敦煌牌、黄河牌、羲皇牌和李氏文化牌。
4.实施能源富省战略。以建设风电、火电、水电、核电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为重点,把开发能源和能源替代结合起来,把节约能源和利用能源结合起来,重点建设河西走廊和陇东两大能源走廊。
5.实施区域增省战略。甘肃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十一大重点生态经济区”。
适应西部大开放战略,结合甘肃实际,甘肃区域发展宜走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区域发展路子,实施以丝绸之路为轴线、以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县域经济为依托、以生态能源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区域增省战略。重点建构十一大生态经济区,即:兰州中国西部黄河上游中心城市生态经济区、白银资源转型城市生态经济区、酒—嘉新型能源生态经济区、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经济区、金昌镍都有色工业基地生态经济区、武威沙产业生态经济区、天水—陇南陇东南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区、平—庆陇东黄土高原新能源生态经济区、甘南藏族黄河上游草原湿地生态经济区、临夏回族黄河湿地和黄河三峡生态经济区、定西陇中贫瘠地区生态修复和脱贫致富示范生态经济区。
6.实施开放促省战略。甘肃在历史上是开放的地区,丝绸之路名扬天下,甘肃张掖在隋朝举行过万国博览会。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西部开放步伐,探讨西部开放新路,具有新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深远意义。因此,西部的对外开放要向西走,要着力西域和西方的发展。复兴丝路文明,振兴甘肃经济,建设张掖中国西部开放实验区,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价值。
7.实施人才带省战略。人是事业的根本,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甘肃发展的根本是要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战略的重点是:培养人、用好人、激励人。人才战略的目的是: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和环境,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才战略的策略是:全员动员,社会参与,论功行赏,公平竞争。
甘肃发展的保障体系
甘肃在历史上发展辉煌,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发展翻天覆地,变化很大。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甘肃发展基础薄弱,甘肃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在拉大。因此,加快甘肃发展,需要建立起比较健全的保障体系,以充分发挥甘肃的优势。
1.上升国家项目,实施国家战略。甘肃在历史上都是为国家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军事等战略地位和作用,甘肃的发展具有全局的意义,国家也一直从战略上考虑和安排甘肃的发展。因此,要加快甘肃发展,必须把甘肃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形成国家发展体系。
2.坚持领导挂帅,实施项目负责。甘肃的发展能不能搞好,甘肃的发展能不能真正搞上去,甘肃的发展能不能做出全国一流,根本还在甘肃人。在实施国家战略的过程中,甘肃要切实加强领导,动员人民,不断提高领导力、凝聚力、创造力,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坚持创出一批品牌,坚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因此,需要坚持领导挂帅,实施项目负责。省市县乡各级领导都要亲自挂帅,组成抓项目团队,坚持分级负责,坚持分项目负责,坚持决策、执行、监督分工协调,坚持奖惩适当、论功奖赏。
3.拓展智慧思维,统筹兼顾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甘肃发展,是一件伟大而光荣的事情,也是一项系统和持久的工程,需要统筹规划,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步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提高、不断坚持推进,做到思想不落后、步子不掉队、业绩创一流。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考;二是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三是要弘扬精神、创业成功;四是要培育企业、振兴经济;五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六是要打造品牌、走出新路。
第三篇: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思考论文
【内容摘要】与城市地上空间环境设计不同,地下环境空间设计多样性的特点非常显著,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内涵出发,对其组成要素进行诠释,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理念进行探索,以期为城市实践活动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文化
城市地下空间为人们缓解了出行、用地不足等问题,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作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载体,在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这种集交通、购物、商业、娱乐等城市功能为一体的设计理念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概念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涉及众多方面的内容。地下环境空间设计多样性的特点非常显著,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不仅仅属于视觉审美效果系统的范畴,它既包括环境规划、整体布局、管理保护和恢复在内的整体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也是融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应用科学等众多学科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内涵的多元化特征,导致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心理层面、情感层面、艺术层面、历史层面等。
二、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要素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具备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在抗灾防灾、节约能源层面具有众多优点。但也有通风不佳、采光不足等劣势。在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将多种要素相互结合,进行综合性考虑。
(一)植物视觉要素
植物是环境空间的载体,具备限定空间、引导指示以及丰富空间的意义。五颜六色的植物能够有效缓解地下空间环境的压抑和冰冷,缓解人们内心的消极感受。在植物要素选择种类时需要注意:一是针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具体特点,应选取耐阴、耐酸、耐碱性植物;二是以观赏价值较高的常绿植物为主,并辅之以城市特色季节性花卉;三是选择容易成活的植物,便于栽培管理。
(二)山水视觉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中意义深重的山水景观引入到地下空间,能够直接仿制出户外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山水景观是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之一,能够制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供民众休憩娱乐。山水景观包含形式多样,与植物视觉要素形成整体性配合,能够形成山水园林景观。
(三)公共艺术要素
公共艺术景观是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要素的核心部分,更是展现城市文化、体现城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公共艺术要素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地面装修情况。城市地下空间地面装修应考虑到安全、材质、肌理、图案等方面的需求。艺术性较为强烈的地面装修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整体效果。其次,立面装修情况。除了考虑地面装修基本要素之外,立面装修还应与地面保持相互和谐。墙面处理最好简洁明了、色彩轻快,满足吸声防潮等实际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立面处理都会考虑采取竖向线条,形成独特效果,减少人们内心的压抑感。最后,天棚设计应考虑到抗震减声、防火防潮。在天棚处理过程中,设计者最好能够营造出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地下空间,并结合灯光照明,引导地下空间方向。
三、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理念
(一)满足身心愉悦基本需求
首先,良好的空气品质是满足身心愉悦需求的基本前提。城市地下空间封闭性使得空气品质尤为重要。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采用多种通风系统、洁净空气设备,确保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空气品质,满足人们身心愉悦的基本需求。其次,良好的光照条件同样能够使得人们身心愉悦。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应该综合考虑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克服地下空间昏暗、封闭的感觉,尤其注意出入口光线照明度反差大的现实需求,确保城市地下环境照明度均匀、舒适。最后,提供辨明方向的准确环境信息。科学表明,方位感已经成为地下空间环境中最重要的评价要素,直接影响着人们舒适感和安全感的形成。一般而言,可以通过标识系统、建筑装饰、地面信息、立面秩序等建立完整的地下空间信息体系。
(二)满足安全疏散现实需求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封闭性,对安全防火和应急疏散功能要求非常高。首先,在安全防火层面,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应该立足于“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从材料选择、杜绝火源等层面努力。以材料选择为例,立面装修应选择阻燃材料,天棚材料选择易熔材料。前者阻止火源扩大,后者则便于浓烟排出。其次,在应急疏散功能层面,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应该布局清晰明了,避免过多曲折。安全通道应结合自然光进行疏散,并设置完整警报系统,提供明确标识体系。
(三)满足传承文化历史需求
城市文化特色是历史积淀的重要表现。相对于物质环境建设,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更加侧重于文化氛围营造,以体现出特定区域内城市的文化特色,满足文化发展多样性。首先,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应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处理,创造城市地下特色空间。其次,由于历史传统、地域景观不同,城市文化特色也不同,这是城市景观设计、整体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坚持民族性和地域性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能够直接增强空间文化性,突出城市个性化色彩。
四、结语
总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在地下空间中得以实现。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发展在我国尚不成熟,设计者应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实力,并参考国外成功的建设案例,合理地发展地下空间环境,创造符合社会与人的需求的地下空间环境,丰富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吉迪恩S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刘莉.浅谈城市地下空间中的景观营造[J].福建建筑,2011(5).
[4]杨艳红.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5]李潇茵.自然光与地下建筑[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2008.
第四篇: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
重庆市区县经济发展及投资研究组
联盟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重庆卫视《金重庆》栏目组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企盟战略投资咨询管理机构
重庆万通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重庆三山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重庆澳美广告有限公司品牌推广分公司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2
目录
一、前言
二、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必要性
三、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指导思想四、九龙坡区的优势和劣势五、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构想六、九龙坡区城市形象宣传推广七、九龙坡区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市场化运作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3
一、前言
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一项极其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专家的相互协作和详细的调查研究,否则就不能得出准确的、有说服力的结论,也就不会有实用价值。由于这样的战略规划将会给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它的准确性、可执行性以及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将成为本构想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根据贵方提供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再加上我们实际的调研结果,并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服务精神,提出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的总体建议,并在本文中重点阐述九龙坡区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有关建议。
二、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必要性
首先,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我们知道城市是由人、自然环境和建筑物所构成,人是其中最活跃、最基本的要素,建筑物和自然界都是在人的思想产生变化的过程中而产生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城市的人文积淀需要去发掘,甚至去创造,并向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自身素质,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为我们生活的城市而感到自豪,使我们的城市成为真正适合人们居住、消费和休息的生活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4
特区,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生活,所有,对外的形象宣传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去做的一个重要工作。
从九龙坡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更是如此:长期以来,九龙坡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均落后于本市主城其他地区,许多的内在优势得不到有效得发挥。因此,在很多人得眼中,九龙坡区还是一个大厂区,一个影响力有限得区域消费中心,档次、形象都不太高。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实实在在地对九龙坡区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在形象宣传方面也是煞费苦心,因此怎样让外界知道九龙坡区的优势,九龙坡区的变化以及九龙坡区的未来发展前景,就成为一个不能忽略的工作,所以,在战略规划指导下的城市形象宣传推广成为九龙坡区城市建设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指导思想
在政府制订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将九龙坡区的良好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促进九龙坡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5四、九龙坡区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一)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基础较好,是重庆市的工业大区,拥有素质较好的产业工人群。
(二)如果政府“退二进三”的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在主城区已经没有完整的地块可供开发的局面将在九龙坡地区得以改善,届时几个国有大型企业搬迁以后腾出的地块,可以进行规模化的开发。
(三)具有完备的铁路、公路和水路的交通运输设施,拥有长江上游最大的水陆联运港口——九龙坡港,还有西南最大的两个铁路货运编组站:重庆南站和重庆西站。同时成渝、渝黔、襄渝三条铁路干线汇贯境内,特别是直插西部的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其中,李家沱、鹅公岩大桥横跨长江,连接渝黔高速公路,大件路、陈庹路、南北干道等城市干道也横贯东西南北,正在建设中的高架轻轨 沿杨家坪穿过,构成发达的交通体系。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6
(四)农业资源丰富,相对于主城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典型的都市现代化生态农业的特征,是重庆市最具规模的、最具形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在旅游方面,九龙坡区拥有著名的重庆动物园;重庆佛学院佛教圣地——华岩寺;全国最大的白鹭自然保护区;全市最大的人工湖——龙潭湖;全市最大的休闲场所——重庆第一垂钓俱乐部;十里荷塘观赏区以及观光农业等等。
(六)在科教文化方面,拥有全国知名的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工学院等大专院校;世界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这里创办了育才中学,几十年间,为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至今仍然是全国颇有知名度的重点中学;另外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45个,高新技术企业270多家。
(七)在区域位置上,介于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南岸区南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与渝中区、沙坪坝区相邻,加上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7
2、劣势:
(一)城市各项建设发展滞后,特别是商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低档次、低水平状态。
(二)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厂房及其陈旧的家属区,占据了九龙坡地区的黄金地段,影响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以及经济的发展。
(三)原有的工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四)娱乐、餐饮、购物等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水平偏低,而且在某些方面口碑不佳。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8五、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构想
1、整体构想:
以九龙坡区现有的工业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改造老工业企业。同时,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来此投资,并以此来带动九龙坡区的房地产、餐饮、娱乐、购物、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2、具体项目构想:
(一)建立一个着眼于世界的工业园区,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一批企业来此投资,既增强了地方经济 实力又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外来高素质人口的增加,会提升本地居民的整体素质,而且,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增加本地区的收入,使九龙坡区原有的水平较低的消费结构也得到改善。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9
(二)外来企业加入,大大加强九龙坡区的人气,在房地产方面就可以以天宝新城为中心,专门针对这一高素质的人群打造具有超前意识的精品住宅,并可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九龙坡区的房屋品质,摆脱低档次的形象,重新 塑造一个全新的、有品位的九龙坡区房地产市场,积聚更多的人气。
(三)在直港大道两侧至滨江路段,打造一个高尚的生活社区,主要是各种有异国情调的餐饮、娱乐、休闲设施,建筑和装修风格应该保持协调统一和品位,这样可以使九龙坡区,具有了有独特品味的都市消费场所。
(四)在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上,要设计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在主城各区都在建设步行街的情况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加大绿化面积,不能简单地堆积一些花盆,而要真正种植很多高大挺拔的树木,在绿树掩映下的商业步行街,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都市风景,让绿色成为九龙坡区都市街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使之成为重庆主城区的一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与住家一体的,与自然更加接近的生活特区。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0
(五)在商业项目的引进上,尽量引进国际经营良好、有发展实力的商业企业,如上海联华超市、国际商业巨头沃尔玛、7——ELEVEN店等,这类型的连锁商业企业特别 适合九龙坡区的消费结构,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充分提升了九龙坡区的商业地位。同时,良好的购物环境一定会吸引高品位的各种专卖店和特色商场。
(六)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所有项目都实行面向全国的公开招标,九龙坡区还政府可以主动邀请国内乃至国外的著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竞标,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年的、先进的房地产开发经验,进行规模化的整体开发,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九龙坡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议选取万科、和记黄埔等知名企业。
(七)在天宝新城或杨家坪转盘的中心地带,建造一座综合性的活动中心,它以大剧院为核心,辅以美术馆、艺术院校、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人教育中心、名人馆以及社区活动中心等基础项目。这一项目的建设,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风格上要成为代表本地区的标志性的建筑,要在全国产生影响,这样的文化设施应该成为代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亮点。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1
(八)利用九龙坡区的旅游资源,做出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A、首先,加强对重庆主城区内独一无二的资源——重庆市动物园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自然优势,这将成为一个独特的亮点。
B、利用生态农业示范区、水果基地、全国最大的白鹭生态园区、十里荷塘的自然优势条件,努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大力吸引境内外游客,提升九龙坡区的旅游品质。
C、利用军工企业和白市驿空军基地的优势,建造一个大规模的军事主题公园,同样也可以作为本市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项目设立有:大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战史研究、战例评说、乘座军用飞机、装甲车、各种轻重武器的实弹射击、跳伞、学生军训、野外生存训练营、穿梭机模拟实景战斗等等。
D、参观佛教圣地——华岩寺,并具此开办佛学与社会道德讲座,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心灵的休憩。
E、最后,可以将这一系列的项目与城市景观结合成一条旅游线路,形成具有本地区风格的旅游热线,必能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2六、九龙坡区城市形象宣传推广
在九龙坡区的城市形象宣传推广过程中,我们把它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重点,因此我们将具有雷同的城市景观放在宣传的辅助位置,而将九龙坡区的独特优势作为宣传的亮点,配合政府有关九龙坡区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将九龙坡区展现在公众面前。
1、建立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一)视觉识别:
运用视觉传达的设计方法,根据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关要求,设计出系统的识别符号,以刻画九龙坡区的个性,突出地方的文化精神,使公众和本地各界人士对九龙坡区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A、设计一个有代表性的吉祥物,作为城市的形象标志,如:九龙太子等,它可以是拟人化的龙的形象,也可以是人的形象。
B、并且在所有的对外活动中均采用统一的吉祥标志,如在本地的邮戳、信签等。
C、在各主要道口和中心地段塑立吉祥物雕塑,使之成为地方性标志建筑。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3
(二)理念识别:
这是九龙坡区的发展战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统一,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精神所在,通常以座右铭似的口号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口号既是本地居民和各界人士必须遵守的信条和行为准则,又是取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同的一种语言概括。
A、在全面城市化,并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方针指引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侧重点不同的中心内容,如:在招商引资阶段,我们在对外宣传中提出“创业在九龙,腾飞在九龙”“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等宣传口号,而在大规模建设阶段我们则提出“创业者的生活特区”“高品位的生态都市圈”“城市、自然与人”“选择九龙就是选择了一种高品位的生活”“创业者不仅要承受都市的喧嚣,更应该享受生活的品味——九龙坡区为你打造创业新生活”等宣传口号。
B、这种城市发展战略思想的表现就是我们的理念,这不仅仅是一句或几句口号,而是城市管理者和公众的行为指南,对九龙坡区各界人士的行为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内容。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4
(三)行为识别;
在我们对理念进行确认以后,必须制订出一套使理念具体化的措施,以明确完善的理念为核心,通过对九龙坡区各界人士的日常行为方式的规范,并扩展到本地区以外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肯定。
A、城市公共管理者的行为要求: B、城市居民的行为要求:
C、定期举行公益活动、文化活动:如针对环境保护、弱势群体等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体现我们对“人”的关怀;在文化方面,经常邀请文化名人搞讲座、画展等,并给音乐、绘画、戏剧以及其他文化活动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的优质土壤。
D、开放美术学院,让一般居民都能够时时感受到艺术和创造艺术的校园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对提高居民的素质大有好处。
E、邀请经济界名人和政府官员,定期举行“城市发展系列论坛”等以及各种与城市开发和经济发展有关的研讨会,提升九龙坡区在经济界人士眼中的地位。F、征集能够代表本地的音乐作品作为城市声音的形象代表。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5
G、设计出服务行业标准用语,并在本地所有服务机构和对外办事机构大力推广普通话。
2、九龙坡区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形式:
(一)第一阶段重点对天宝新城及其招商引资进行推广和宣传,由政府进行整体宣传推广,并组织天宝新城内的开发商进行统一协调的对外宣传,在大环境下彰显各项目的独特个性。
A、围绕着天宝新城和商业副中心,进行整个地区的整体定位。例举如下: 创业大社区
为未来富豪打造高尚的居家社区。 建设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大都市。 山水重庆的后花园。
大都市内的真正舒适生活特区。
B、针对九龙坡区内部的宣传:
主要是针对本地各界人士,重点是提高九龙坡区本地居民各方面的素质,树立起九龙坡人的自信心,让他们为他们居住地区产生自豪感。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6
主要方式有: 大力推广行为规范。 长期开展社区活动。
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和电视加强宣传教育。 评选九龙坡城市之星。 向各界人士征集发展建议。
C、针对全重庆市的宣传:
主要利用本市各种媒体宣传九龙坡区的各项优势条件、城市发展前景、独特的都市生态圈等,使社会公众能够强烈的关注本地区,并重新审视对九龙坡区的看法。 向全市有奖征集对九龙坡区有关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商业经营及其它相关方面的建议。 评选优秀外来工。
发行各种专业画册或手册,如旅游、房地产、工业、观光农业等。
发掘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并向外界推广:围绕白鹭、十里荷塘、观光农业、军事工业等,打破目前本市旅游纪念品品种单一,没有特色的历史,形成一个相关的产业链,逐步成为本地支柱产业。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7
D、针对市外的宣传:
主要针对全国甚至包括境外的一些地区,塑造出九龙坡区在重庆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突出地位,如生态观光农业、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大量新型生态住宅小区、充满绿色的与自然更接近的购物商圈等组成的都市生态圈。
在新得经济时代,对外工作中的相互联系不能没有互联网,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内容丰富、信息及时、版面设计有新意的地方网站。如果以前已有网页,就在内容上及时更新,并将九龙坡区最新的发展状况及各项指标、信息公布出来,使九龙坡区的网站变得更有价值,用互联网的力量来帮助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对外的形象宣传方面,互联网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8七、九龙坡区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的运作手段需要九龙坡区政府与新闻媒体、专业的投资分析和市场推广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通过这些机构的专业化的整合运作,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也通过对九龙坡区城市进行形象宣传推广,更有力推动九龙坡区的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九龙坡区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工作由重庆市区县经济发展及投资研究组在九龙坡区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实施。
1、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专门开辟一个九龙坡区专栏,分门别类地宣传本地区的各类产品、企业、旅游区、房地产以及发展规划和进展状况,做到准确、及时,信息渠道畅通。例如:目前九龙坡区天宝新城建设指挥部和重庆卫视《金重庆》栏目组正在进行中的战略协作行动,正是为了全方位帮助九龙 坡区更好实现“全面城市化战略”规划,首先选取对“天宝新城”的发展项目作为敲门砖进行宣传推广,并与九龙坡区天宝新城建设指挥部结成长期协作体,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实现对天宝新城建设发展的有力推动。
九龙坡区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和形象宣传推广 19
2、摄制一些电视宣传片,内容要适合现今人们的欣赏习惯。并制作成光碟,作为本地各界人士对外交流的赠品。这一项工作正在与重庆市区县经济发展及投资研究组及其联盟单位重庆卫视《金重庆》栏目组合作之中。
3、出版《新九龙》杂志,以人性化、生活化、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使之成为本地区各界人士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4、配合步行街和天宝新城的建设,大力发展一些新型的广告媒体,营造出有品位的商业氛围。这项工作的执行由专业公司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批。对于一些对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有负面影响的户外广告一律予以清除。
5、利用美术学院的专业优势,在各主要路口和中心地段设置一些代表本地区特色的雕塑作品,既向公众展示了新城的风貌,又把文化灌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6、本区域内有关政府和各类企业的战略经济投资分析。
第五篇: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201009808843 白国英
指导教师 段春旭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诗歌研究处于相对边缘性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水准和它所取得的成就很低。中国当代文学中诗歌所取得的成就,绝不亚于小说,更不亚于散文和戏剧。也可能正是诗歌,才在很多方面充分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应用水准,也经常起到引领文学风气的先锋作用。但已有的成就并不意味着我们无事可做,中国当代诗歌的研究领域中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具体在诗歌史的研究方面,从不少学者和批评家的最新研究中,从一些不断新发掘的史料中,以及诗歌现实的巨大变动中。
【关键词】:中国当代诗歌 问题 边缘化
一、中国当代诗歌现状
风起云涌,门户林立的中国当代诗界现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期,朦胧诗的兴起与成熟,到世纪之交网络诗歌论坛的风行,涌现出大批的诗歌作品与优秀的当代诗人,促成百家争鸣的现状。这二三十年,尤其是互联网这一交流平台,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更为自由的发展契机,诗人即时发表作品,诗歌刊物编辑在网络中选稿已相当普遍。自然,由于诗观不同、立场各异,争论也是在所难免,甚至出现过不小的振荡,乃至给诗坛造成负面的影响,大有群雄并起之状态。
这里和上文可合并起来不少新生代诗歌作者,以此为由,不惜脱离大众,给新诗冠以“尖锐、先锋、前卫”的意识。主要体现在:时代变迁与发展,给诗歌作者在题材选择上带来多种途径,伴随这种多途径,也使诗歌写作者在题材的运用与把握上,往往出现不应有的误解与偏离。主要引发于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误读,对凡事皆可入诗,这一古训的误解。从而,把当代诗歌引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不能回归诗歌面目的凌乱局面。
中国当代诗歌早已摆脱“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借鉴甚至模仿的状态,以及从古代诗词演进现代诗歌的这一蜕化过程,历经百年沧桑,其中,也有停滞与迷茫甚至困难时期,但从总体上看,现、当代诗歌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还是随着社会发展与前进的步伐,一句话,诗歌在中国绝不能脱离社会,摆脱读者。
我们回首各个不同时期,那些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新生的诗人,闻一多、徐志摹、艾青、藏克家、穆旦、郭小川,余光中、杨牧、抒婷、北岛、孙文波、西川、海子等等,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那一时代的代表诗人,他们曾处于中国诗歌不断演化的最前端,带动大批后起的诗人,觉悟的诗人,知道当代诗歌该如何去写的诗人。是他们真正确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地位,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才能在社会、在大众的期待下,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当代诗人。
这里和上文可合并就目前中国诗歌的状态,不少诗人敢于举起“先锋”的旗帜,并非要脱离母语写作,写的还是文字与分行的诗歌,尚不能脱离身边万物,亦不能摆脱将感悟用语言来传达,至再现的过程。所谓的先锋写作,无非在视觉与感知上给人眼前一亮,使得作品进入了陌生化的起点,但,毕竟是一种超越,还算是可喜的。
合并但是,有一些写作群体的形成,在不顾一切地疯狂的摇摆,这些声音只能加重中国当代诗歌的负担。比如一些“垃圾派”“身体诗歌写作”“口语诗写作”等等。但其中,不乏也有好的作品。
诚然,诗歌的视觉传达技巧,对于任何诗歌写作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按审美构成来说,一部艺术作品的完成,还要最终倚赖于大众的评审,诗人作品与读者的完美结合,最终才能决定诗歌的好坏。对于“垃圾派”等当前的诗歌写作方式,大多人持观望态度,包括一些诗人及诗歌评论家,他们寄希望于多种渠道的写作方式,能给当代中国诗歌带来繁荣的局面,诗人与读者大可以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去欣赏、去评定。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另类的诗歌写作中,在技法与传达尝试上,的确有着突破,甚至给人一种新鲜的活力,包括一些“口语诗”。对于这些诗歌,我们不能持有全盘否定的态度去恶意地抨击;它们的出 1
现,很有可能带给中国当代诗歌新的出路,同时,负责的诗人不管存在于什么样的派系(这样说也是情不得已,诗人不该分出这些派别),他们都是坚定的独立写作者。只要不是抄袭,不是跟帮演绎闹剧,只要是肯于为中国当代诗歌体现自己的写作价值,他们的存在就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但,负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这些变化逐渐形成两种影响,一是诗人写作的独立性意识加重,即冲破体制束缚的自由写作趋势。这种影响体现在,诗人在写作与发表作品的过程中,常以自我满足为目的,抛离社会因素,以追求诗歌内部的素质为第一要著,从而与社会之间陷入一种距离感甚至不可融合的地步。同时,在基于此的诗歌写作过程中,不愿去回应社会的问题,使诗歌沦为真正孤立的艺术形式。
二、新诗歌呈现边缘化
现在,新诗正逐渐离开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远离群众,走向边缘化。
其具体表现为:在社会上很少见到新诗。在口头上,除了有的诗歌团体内的新诗人及诗评家之外,群众不说新诗,不理睬新诗,新诗朗诵会很少举办,即使是偶尔举办,参加的人数都很少。在视觉上,出版社不愿出版新诗,出版社愿主动出版新诗集的很少,诗人要找其出版,则要书号费或包销。在综合性的日报、晚报副刊上,很少刊载新诗,偶有少量点缀,质量也较差。在市场上,处于经济生活的边缘。于是形成报刊亭很少出卖诗歌刊物,书店主要卖台,很少摆放新诗集。在高科技领域:新诗被—些以音响与荧屏为表现手段的高科技领域排斥在外,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边缘地带。现在的戏剧与时俱进,电视剧占领荧屏中心位置,成为群众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事物;流行歌曲抢占音响市场的制高点,—盘光碟上市就是数十万张。在电视与光碟领域,很少看到新诗影子。新诗的研究与评论家数量在减少。由于报刊少载新诗,以致一些文科学术性刊物不大欢迎评论当前新诗人的评论文章,导致一些新诗评论家停笔去从事其它写作活动。致使新诗评论队伍在缩小。
造成新诗边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现在的新诗,好诗也有,但是不够多;大量是老一套,或是自我沉吟的过了时的调子;有很多人写诗是让你读不懂;等而下之是黄色下流。你不关心群众,不让大众读懂并欢迎你的诗,你的诗却要别人掏钱买,这是不公平的事!第二,诗的形式怪异。近些年有些新诗人学习现代派,或模仿后现代主义,自称为“第三代”,不是吸取其精华,而是得其糟粕,搞结构性解体与非文化的结果是新诗越来越脱离中国实际,脱离人民大众的口味,有些诗愈加散乱化与口水化。在意境上,意象模糊、颠倒黑白;在音律上,不讲音节、没有韵律。让人见而弃之。第三,诗人创作小众化。有些新诗人处于自我小圈内、或者说象牙之塔中,继续耍弄自己脱离现实的玩意儿,而自“夸大口”,自许清高,还说什么,诗是自我情感流露,不必要别人理解。处于边缘地带而自以为荣,能不悲乎?第四,新诗创作、阅读、批评存在问题。中国新诗在创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现在有不少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声势不小,但其中大多数人的诗歌文本不仅对于业余读者来说构成了阅读接受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对许多有较高诗学素养的专业读者,也构成了阅读接受上的严重挑战。这些诗歌在语言运用、意象设置及诗思方式上大大偏离诗歌的阅读规范与审美习惯,整体风格过于晦涩或怪异,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当代汉语诗界极端的“个人化”写作与“贵族化”写作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初衷与它的后果都是要让诗人的写作变成一种与一般读者无关的、高不可攀的写作。
三、如何改变不良现状
今后诗歌的出路在哪里?一是要崇高,反动崇低。诗人要写出对人生、对社会、对现实有积极意义的作品,要始终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要始终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要抒写对生命的感悟,对理想的探寻,对现实的思考。二是要建构,不能结构。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尤其古诗语言的凝练、意境的优美、用韵的自如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然,还应该学习外国的诗歌艺术,如象征、通感等手法。三是要审美,不能审丑。美和丑是一对矛盾,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美的诗歌从形式上看比较整饬,从内容看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给人产生一种愉悦感。所以,作为一个诗人,我们就应该写出美的诗歌,借以感染读者的心灵。四是要明朗,不能晦涩。不论任何文学作品,只要发表出来,总是要让人看的,就应该写得明白晓畅,让大家读后知道自己所表达的思想。而不能故意在语言上设置障碍,让别人读不懂,这是有悖于诗歌创作的。当然,2
我们不反对诗歌写得含蓄朦胧,但总要言之有物,空洞的语言是经受不住考验的。
(一)加强新诗的现实性
新诗必须正视现实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要改革要首先改革内容,敢于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描写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深刻反映现实。一时不能发表,不要着急,歌德《浮士德》写了六十载,左思《三都赋》写十二年。要相信社会在前进,将来发表出版,说不定是洛阳纸贵。
(二)在诗的艺术形式上,新诗要与传统结合创造新的形式
现在很多诗人以第三代或后现代派自居,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自绝于大众。而在学习吸取外国诗派时,不脱离中国国情的诗人还是有的。如像南京诗人蔡克霖那样,吸取后现代派诗之长,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与时俱进,走自己的路而上下求索,是难能可贵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新诗的市场,回到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去,这是走出边缘化误区的首要途径。
其途径之一是像东方诗风那样倡导新诗格律诗,以疗救目前新诗无韵无味的通病。这样作的好处是:
1、能纠正当前新诗界的反结构、反韵律的歪风;
2、使新诗能够朗诵或演唱,逐步向流行音乐靠拢,找回失去的市场;
3、建立新的诗风。再者是要与市场结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最好是向音乐性靠拢。向流行歌曲学习,找回诗的市场,争取能广泛在群众场合朗诵。新诗人与流行歌曲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流行歌曲与高科技结合得很紧密。音响光碟,激光剧场,容量广阔,市场宏伟。其中有许多好诗。新诗向他们学习,可以搭乘音乐翅膀,飞向广阔市场,挽回新诗的颓势;而因流行歌手及其歌词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其创作歌词的支持者,限于水平,许多流行歌曲,千篇一律,口水化,缺乏应有的意境深度与艺术性。如果有水平高的新诗人能为流行歌手写出一些好诗,进行演唱,势必更加扩大与流行歌曲的阵地与声势,取得双赢。这种情况若能重新出现,则是能把新诗推向广阔市场、走出边缘化误区的好途径。这里没有进行修改,应补充一下:古代诗歌多有吟唱之风,可见诗歌创作与歌唱是不矛盾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现代诗歌创作是不是能继承这一古老的传统呢?
(三)多创办一些发表诗歌的阵地
多创办与开辟一些发表诗歌的阵地,尽量争取多办一些刊物,刊号受限制则多设立些新诗网点,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青年人参加一些诗歌活动。
互联网上的诗网点的兴起,对打破诗刊物刊号专利资源的垄断有很大好处,既开了自由发表言论的风气;又为年轻诗人发表诗歌开辟了阵地,像安徽《诗歌报》那样,既办文字版,又办网络版,并发表了许多好诗好文章的创举,值得肯定与提倡。
(四)树立艺术民主的创作理念
当下的中国新诗只有建立并维护一个良好的诗歌生态环境,中国当代诗歌才可能真正走出低谷。自上世纪末迄今,在中国当代诗坛,搞圈子、拉山头,党同伐异的现象屡见不鲜,美学风格、诗学趣味相同或相近的诗歌群体通常对其他诗歌群体持排斥态度,并且往往互相攻讦,这是文人相轻的民族劣根性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典型体现。这种不良的诗人人际关系务必尽快朝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诗人内部的分裂与不团结会直接恶化诗歌创作环境,并严重内耗中国当代诗人的艺术生产与创造力。进一步来说,当代中国诗人只有树立艺术民主的理念,承认并欣赏那些同行们出色的艺术创造,所有汉语诗人的艺术创造潜能才能获得真正的释放与发掘。
(五)建立相对的诗歌标准
目前汉语诗歌的标准较为混乱,只要是分行文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称为诗歌。“诗歌垃圾”常常也与“诗歌黄金”等量而观,许多读者与行家的诗歌判断力陷入了“瘫痪状态”,这种局面的确相当糟糕,必须使之加以彻底或较大改观。
诗歌的定义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诗歌的评判标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但是,诗歌的标准,即诗歌之为诗歌的基本元素,却轻易不能加以否定或“颠覆”,可以把尺度理解为诗歌中变动的因素,而把标准理解为诗歌中不变的因素。就诗的标准而论,它在语言的提纯、想象力的持守及对生活的诗意发现上具有自己规范性的要求。这三项元素依然是当代诗歌基本而重要的标准。按照这一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好诗与坏诗、真诗与伪诗之间的本质性区别。
(六)重视塑造良好的诗人形象
现在有许多以先锋和前卫自居的诗人极力强调或炫耀自己的诗歌天赋,主张把诗人的人品与文本彻底分开,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有意无意地纵容自己的人格朝脱离社会的方向发展。于是,人们经常看到许多诗人以愤世嫉俗或神秘怪异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自觉可以行为乖僻,不通人情且为所欲为,殊不知,这些诗人因为外表怪异内心疯狂,缺少必要的理性,结果导致大众对诗人存在深刻的误解与偏见,认为诗人不是“疯子”就是变态的“悲观厌世者”。
诗人如果不对自己的人格形象负责,其结果不仅会让所有的诗人的人格形象受到损害,也会让当代诗歌本身遭受伤害。前两年有些年轻诗人在网络上到处播散“下半身”写作的言论,又有些年轻诗人在网络上倡导“垃圾派”写作的诗歌主张,这些偏激、叛逆的言论使得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对诗人唯恐避之不及。如果诗人失去了社会的信任,自身的形象被人为地“妖魔化”了,诗歌也就失去了传播的门径与可能性了。
一首好诗,是作者深刻的反省与对现实的倾诉,相比之下,伪劣的诗歌终究会为人弃置。在诗歌生命意象形式与叙述内容之间并非不可逾越,在这一范围内,对诗歌的评论仅限于它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穿连,或者说成是美学手段的运用。但无论怎样,诗人永远不会忘记与这个世界的万物进行深刻的对话,时刻怀有悲天悯人的火热之心,时刻不忘对这个社会倾注人文关怀,时刻保持一种恭敬的内心对待自己的作品,时刻不忘与读者进行后期的沟通,只有这样,中国当代的诗歌才能继往开来,取得辉煌成就。
结尾应对全文做一总结。
参考文献:
[1] 何言宏,当代文坛——《重写当代诗歌史》,2008 [2] 张柠《文汇报》当代诗歌批评及相关问题,2006,04 [3] 鲁速《关于中国现代诗创作的几点思考》2007,03 [4] 柯雨田《试论当下中国新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光明网-光明观察,2008,06 评语:上一稿指出的问题都没有修正过来,写作论文要认真。